给排水科学与工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件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件

排水管道的材质
01
排水管道通常采用铸铁、混凝土、塑料等材料制成。
排水管道的布置
02
排水管道的布置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地形、
道路、建筑物等因素进行设计。
排水管道的设计流量
03
排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是根据地区的人口数量、用水量等因素计
算得出的。
雨水排放系统
雨水排放系统的组成
雨水排放系统由雨水口、雨水管道、检查井和出水口等组成。
消防水带
用于输送消防用水的软管,应 定期检查其是否破损、老化,
并保持清洁。
消防给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定期检查
对消防给水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包括管道、 设备、附件等部分,确保其正常工作。
水质监测
定期对消防用水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 合标准。
保养与维修
对损坏或老化的设备、管道等进行维修或更 换,保证其性能良好。
水的质量。
增压设备
用于增加管道内的水压,保证 灭火用水能够顺利到达火源点

消防给水管道与附件
消防给水管网
由各种管径的管道组成的管网 ,负责将消防用水输送到各个
灭火设施。
管件
连接管道的部件,如弯头、三 通、四通等,应定期检查其密 封性和连接状况。
阀门
控制管道内水流流向和流量的 阀门,应定期检查其开关是否 灵活,有无漏水现象。
03
CATALOGUE
建筑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概述
排水系统的定义
排水系统是用于收集、输 送和处置废水、雨水的设 施和管道的组合。
排水系统的分类
根据废水处理程度和处理 方式的不同,排水系统可 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类 。
排水系统的组成
排水系统通常由污水泵站 、排水管道、污水处理厂 和排放口等部分组成。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件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件

消毒
03
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物理处理技术
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漂浮物,保护后续处理设备。
利用重力作用使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通过滤料层截留细小悬浮物和溶解物,提高水质。
调节水质、水量,稳定处理效果。
格栅与筛网
沉淀池
过滤
调节池
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如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好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件
目录
contents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述 给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 给排水系统设计与优化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案例
0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述
定义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两大领域。
解释
给水工程指的是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的系统工程,而排水工程则是负责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污水、废水,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工程。
设计原则
根据当地水质特点和环保要求,采用适当的处理工艺,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同时,考虑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优化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
某城市给水处理厂设计案例
某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案例
案例概述:某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案例,主要介绍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原则、工艺控制和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某区域给排水系统规划案例
污泥处理与处置
排水系统设计
分析给排水系统的能耗状况,提出节能降耗的措施。
系统能耗分析
水质安全保障
管网优化改造
智能化管理
研究新型的水处理技术,提高供水水质和污水处理效率。
针对老旧管网,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024年度给排水培训PPT课件

2024年度给排水培训PPT课件

6
02
CATALOGUE
给水工程设计要点
2024/2/3
7
水源选择与水质要求
水源选择
优先考虑地下水、水库水 等优质水源,确保供水安 全稳定。
2024/2/3
水质要求
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对原水进行必要的处理 和消毒。
水质监测
建立定期水质监测制度, 确保供水水质持续达标。
8
给水管道材料及连接方式选择
28
问题识别及原因分析
问题表现
通过现场勘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商业综合体内多处给排水管道存在堵塞、老化、 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排水不畅、污水外溢等现象。
原因分析
深入剖析问题根源,主要包括管道维护不当、使用劣质材料、设计缺陷等多方面 原因。
2024/2/3
29
解决方案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估
解决方案
针对问题原因,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加 强管道维护保养、更换优质材料、优化管道设计等。
CATALOGUE
给排水系统运行管理与优化建议
2024/2/3
22
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运行管理制度概述
包括设备巡检、维护保养、应急处理等方面规定。
执行情况分析
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和 不足。
改进措施探讨
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完善运行管理 制度。
2024/2/3
20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制定
2024/2/3
维护保养内容
包括日常检查、定期保养、维修更换等,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
维护保养周期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维护保养要求制定周期,包括日、周、月、年 等。

《给排水工程预算》课件

《给排水工程预算》课件
措施
制定成本控制计划、加强材料管理、优化施工方案等,降低工程成本。
预算调整与变更管理
预算调整
当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以确保预算的准确 性。
变更管理
对工程变更进行及时处理,包括变更原因、内容、费用等,确保变更费用得到合理控制 。
05 给排水工程预算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住宅小区给排水工程预算编制
汇总预算
将各个分项工程的费用进行汇总,形成整个 工程的预算费用。
02 给排水工程预算的构成
直接费用
01 直接费用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机械 费用。
02 材料费用包括管道、阀门、配件、保温材 料等。
03
人工费用包括安装工人的工资和福利。
04
机械费用包括施工机械的租赁和折旧费用 。
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设 计费、监理费等。
设计费包括工程设计人员 的工资和设计软件费用。
管理费包括项目经理和工 人的工资、办公费用等。
监理费包括监理人员的工 资和监理软件费用。
利润与税金
01
利润是承包商通过完成工程所获 得的盈利。
02
税金是根据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缴 纳的税款。
其他费用
01 其他费用包括临时设施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等。 02 临时设施费包括施工现场搭建的临时房屋和设施
总结词
完整、准确、合理
详细描述
该案例介绍了某住宅小区给排水工程的预算编制过程,包括工程量的计算、定 额的套用、费用的计取等,强调了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确保工程顺 利实施。
案例二:某商业中心给排水工程预算审核
总结词
细致、全面、合规
VS
详细描述
该案例重点介绍了某商业中心给排水工程 预算的审核过程,对工程量、定额套用、 费用计取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核,确保 预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为项目的顺利实 施提供了保障。

建筑给排水PPT教学课件(图文丰富)

建筑给排水PPT教学课件(图文丰富)
建筑给排水PPT教学课件(图文丰 富)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建筑给排水概述 • 给水系统设计 • 排水系统设计 • 热水供应系统设计 •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 建筑给排水施工与验收规范
2
01
建筑给排水概述
Chapter
2024/1/30
3
建筑给排水定义与分类
定义
建筑给排水是研究建筑内部给水、排水、热水供应 、消防给水等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管 理的科学。
24
室内外消火栓布置原则
室内消火栓布置原则
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栓口离地 面高度应为1.1m,其出水方向应便于消防水带的敷设。
室外消火栓布置原则
应沿道路设置,且宜靠近路口。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
2024/1/30
节水措施
在热水供应系统中采取节水措施,如使用节水型淋浴器、水龙头等卫浴设备,减少无效用 水和浪费现象。同时,加强用水管理和宣传教育,提高用户节水意识。
21
05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Chapter
2024/1/30
22
消防给水系统组成及功能介绍
2024/1/30
消防给水系统组成
包括消防水源、消防水泵、消防 给水管网、室内外消火栓、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等。
03
消防给水系统
包括消防水池、消防 水泵、消防水箱和室 内消火栓等。
04
热水供应系统
包括热水加热设备、 热水储存设备、热水 管道和热水用水设备 等。
2024/1/30
5
建筑给排水设计原则
采用符合规范的管材、阀门和附 件,确保系统安全可靠,防止漏 水、渗水等事故发生。

给水排水工程概论全ppt课件

给水排水工程概论全ppt课件

地表径流 植被
河湖
地下渗流
冰雪
2)水循环的基本特点
a、从全球角度看,水循环过程中的总水量是平衡的。 总蒸发量=总降水量;
b、海洋上的总蒸发量>海洋上的总降水量。 c、水循环不仅维持着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水量的平衡,
而且使水体水质不断更新。 d、对全球环境的结构和环境的演变有着深刻的作用
和影响。
1.5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基本内容
水源 取水构筑物 一级泵站
给水处理厂
二级泵站
输配水系统
建筑给水管网 建筑排水管网
用水设备
城市污水管网 污水泵站 污水处理厂
城市雨水管网 水体
水体
城市给水系统 建筑给排水系统
城市排水系统
1.6 21世纪的朝阳产业——水工业
水工业的概念: 水经采集、生产、加工、供应、销售、回收、
特点:污染治理滞后,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水 排水工程学科依旧发展缓慢。
4、80年代后期,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达到危机 的程度,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特点: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不仅在水量方面有了相应 发展。解决水质问题成为主要矛盾。给水排水工程 学科有了质的飞跃。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 新命名
在极地和冰川中。
2、淡水资源
液态淡水 固态淡水:占全球淡水资源量的70%。 气态淡水
3、径流资源
世界水资源量指全球河流入海径流量。
4、海水资源及水能资源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海洋水占地球上总 水量的97%。
2.2水的循环
1、水的自然循环 1)水循环

太阳
云 雨雪
蒸腾
蒸发 蒸腾
2、多渠道开源 城市污水回用于农业灌溉 推行高效节水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 大量发展海水利用 充分利用雨水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PPT(完整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PPT(完整版)

01
给水系统是为满足城市、工业和生活等用水需求而建立的一系
列取水、净化、输送和配水设施。
排水系统定义
02
排水系统则是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设施

给排水系统分类
03
根据使用功能和性质,给排水系统可分为生活给排水系统、工
业给排水系统和消防给排水系统等。
给排水工程发展历程
古代给排水工程Βιβλιοθήκη 古代给排水工程主要依赖自然水 体和人工沟渠,如中国古代的京 杭大运河等。
水质评价
对水源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价,确保供水水质 符合标准。
系统布局与优化
合理规划水厂、泵站、输水管线等设施的位 置和规模。
管网设计与水力计算
进行管网布局设计,计算管径、流速、水压 等参数。
市政排水系统规划原则和方法
规划原则
确保排水畅通、防止内涝、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
方法
进行排水体制选择、排水量预测、排 水管网设计与水力计算、污水处理与 利用规划等。
Part
05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实践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设计要点
给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根据建筑用途、高度和规模等因素,合理选择给水系统类 型,如市政直供、加压供水等,并明确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和要求。
给水管材与连接方式
选用符合卫生标准、耐久性好的给水管材,如PPR管、不 锈钢管等,并根据管道规格和压力等级选择合适的连接方 式,如热熔连接、卡压连接等。
确保供水设施正常运行,保障供水安全、稳定、 连续。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设施维护等工 作。
应急管理与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 对能力。如水源污染、暴雨内涝等情况下的应急 供水、排水措施。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系统与国家水资源管理的结合,培养节约资源的习惯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系统与国家水资源管理的结合,培养节约资源的习惯

提高水质:通过技术创新,提 高给排水系统的水质,保障人 民的健康。
智能化管理:通过技术创新, 实现给排水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给排水系统技术创新的应用和推广
技术创新:新型给排水系统、节水技术等 应用领域: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农业灌溉等 推广方式: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合作、公众宣传等 效果评估:节水效果、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
回收利用水资源: 对废水、雨水等 进行回收利用, 减少新鲜水的使 用。
0 2
优化给排水系统: 合理设计给排水 系统,减少水资 源的浪费和损失。
0 3
加强水资源管理: 制定严格的水资 源管理制度,加 强水资源的监测 和评估,确保水 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
0 4
节约资源习惯的培养和实践
节约能源:优化给排水系统, 降低能耗
汇报人:
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化发展:利用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给排 水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

03
给排水系统与国家 水资源管理的关系
国家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水资源规划:指根据水资源 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保 护、节约等规划
水资源管理:指对水资源的开 发、利用、保护、节约等全过 程进行管理
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减少建筑对水 资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 源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污染 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培养节约资源的习惯:通过教育和宣传,培养 人们节约资源的习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THANK YOU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给排水系统与国家水 资源管理的结合,培 养节约资源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O3
硫酸铝
石灰
中O3
苏黎士湖水 接触反应池 絮凝快滤池 pH值调节池 接触反应池 CIO2
活性炭过滤池 慢滤池 清水池 送水泵房 管网
昆明第五水厂 源水浊度>15NTU
» 加凝聚剂
加氯氨
• 滇池水 配水井 气浮池 气水反冲滤池 清水池 吸水井
• 泵房 管网
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国外停留时间一般为2~4小
• 气浮过滤除藻:可去除80~90%的藻类 • 微滤机除藻:该法较适用于除硅藻 • 遮阳 • 生物除藻的研究
28
与先进国家比较
絮凝剂及絮凝控制技术
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絮凝剂品种少、质量低,国外作为调质的助凝剂
应用普遍; 药剂自动投加、自动控制应用不普遍、水平不高
29
瑞士苏黎士的Lengg水厂 源水浊度0.4NTU
活动。
16
微污染水源水 CODCr<15mg/L
17
生物预处理
• 生物滤池、塔滤、生物流化床、生物转 盘等方法。实际上,给水工程中早已有 生物处理工艺,如慢滤池、土壤渗透等。
18
生 物活 性 炭 处 理
• 生物活性炭处理是臭氧-颗粒活性炭滤池的联 合处理工艺
• ①能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②能降低TOC, DOC及氨;③能降低进水中三卤甲烷母体;④ 对色度、铁、锰酚都有去除效果;⑤能使 Ames试验为阳性的水成阴性。但由于该技术 耗电量较大,使用尚不普及。
13
占最高日用水量的%
7 6 5 4
3 2.78%
2
1
5.0%
4.17%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பைடு நூலகம்
14
水源
• 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 • 满足饮用水水源卫生标准 • 满足规划期内供水水量要求 • 满足保证率为97%的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 关于微污染水水源
15
26
水库、湖泊水除藻问题
• 常年浊度低,色度、氨氮和磷含量较高, 浮游生物、藻类多,库底(湖底)水层 中一般含有铁、锰和有机物等
27
藻 类 去除措 施
• 预加氯杀藻 :预氯量1.0~2.0mg/L,杀藻效
果较好。但对源水中含总有机碳>3mg/L时,不 宜采用预氯化,一般控制TOC<1.5mg/L时才使 用预氯杀藻
射性物质等
•WHO135 项(其中96项有指导值) 日本59项、欧共体66项、美国83项
11
对水压的要求
居民:满足最不利点出流水头的要求 工业:满足工艺对水压的要求 消防:低压网--消火栓10mH2O
高压网--满足直接灭火的水压要 求
12
给水系统的设计依据是最高日用水量
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包括: 居住区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1、全市性公共 建筑生活用水量Q2、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 Q3、工业企业职工日淋浴用水量Q4、工业企业 生产用水量Q5、市政用水量Q6及未预见水量 (一般以Q1~Q6总和的10%~20%考虑)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供排水现状管理
•地表水水源 水利部门
•地下水水源 地矿局
•水源水质
环保局
•城市自来水厂 建委、城市公用事业局或
建委与爱委会
•城市排水
城市公用事业局排水处
3
善程度分三大区制定了综合用水标准 (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设计 规范》)
工业:用水定额
消防:1~3处 2~3h失火用水量
9
对水质的要求
居民: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工业:按工艺要求决定 消防:基本无要求
10
饮 用 水 水 质 标 准GB5749-85
•感官性指标:色度、浊度NTU等 •细菌学指标:大肠杆菌、细菌菌群 •有毒有害物质指标:汞、砷、铬、放
增城市供水能力4500万m3/d
5
一 泵 水源 站

水 构 筑 物
清 水 池
二 泵 站

配水管网

6
建设部提出
提高供水水质 提高供水安全度
降低电耗 降低药耗 降低漏水率
7
用户对供水的要求
• 水量 • 水质 • 水压
8
对水量的要求
居民:维持生命 2.5L/人.d 由气候、生活习惯、给排水设施完
水源保护
• 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水源管理
• 进行流域面积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 地表水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
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取
用地下水时,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
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
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
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
设污水渠道,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
19
光氧化法
• 是臭氧与紫外线辐射或催化剂(如TiO2)与紫 外线辐射的联合工艺 可形成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OH离子,可氧化O3 不能氧化的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并形成CO2 和H2O
20
粉末活性炭(PAC)吸附
• 可降低处理水中的BOD5、CODCr、DOC 和TOC
21
取水构筑物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22
取水头部位置选择原则
河床稳定
河床河岸的深槽主流有足够的水 深处
取水水质好,含沙量少
23
净水工艺流程
主要对象: 1nm~10微米的胶体粒子 用混凝剂去除-混合反应池、沉淀池、过 滤 细菌和大肠杆菌
通过消毒去除-氯气、CIO2 、O3
24
处理工艺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 象对水质的要求确定
给水工程
4
给水现状
全国663个设市城市都建有供水设施,供水能力 达到2.18亿m3/d,是1949年的91倍;
城市用水人口发展到2.03亿人,是1949年的20倍, 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7%,全国城市人均用水量从 1952年的38L/人.d发展到220L/人.d。
2005年,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将达到98.5%,新
时 ,我国停留时间多为1~2小时。选择较长的 停留时间可以节约药剂,提高沉淀后的水质,并
有足够的调节余地,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
斜管沉淀池 斜管上升流速我国多选用2.5mm/ s~3.0mm/s,国外多选用2.0mm/s以下。另 外,由于水在斜管沉淀池内停留时间一般约20 分钟至30分钟,在斜管内停留时间仅5~6分钟, 由于停留时间短,使斜管沉淀池运行管理要求 提高,我国在管理水平上有差距。
常规处理工艺 : 加药混合-反应-沉淀—过滤—
消毒 -清水池
25
混凝剂的种类
• 混凝剂:有机与无机,常用的有硫酸铝、 三氯化铁、碱式氯化铝、碱式硫酸铝、 聚铁等。
• 高分子助凝剂聚合铝、聚丙烯酰胺、海 藻酸钠、活化硅酸等 (是处理低温低浊 度水主要的、必须的药剂,不仅效果好, 而且可节省混凝剂达30~50%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