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3.1观察物体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上册《三观察物体》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三观察物体》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增加拓展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帮助他们逐步提升。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物体模型,并绘制相应的三个视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我们会看到不同的形状。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方法,用三个基本视图来观察和描述物体。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重要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介绍三个基本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绘制视图并描述物体,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在交流中分享观点,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3.学习兴趣: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有较高的积极性。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
4.学习方法: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在本章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5.个体差异:学生在空间观念、观察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

2. 学习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如何准确描述和分析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分析。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物体和几何模型,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准备教案、PPT和黑板等教学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物体和几何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发现哪些不同的特点?”2. 学习新课:讲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观察和分析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特征。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观察物体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有关观察物体的任务,如:用语言描述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等。

5. 总结提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布置:1. 观察家中或学校的某个物体,用语言描述其特征,并绘制一幅该物体的示意图。

2. 设计一个关于观察物体的练习题,与同学互相交换解答。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技巧是否掌握?2.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九、课后评价:1. 学生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观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 学生对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技巧是否掌握?十、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观察活动和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能区分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观察活动和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探究问题
1.说一说,以下图分别是从哪些位置观察到的
1、课件出示情景二:变化的楼房
师提问: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客车行驶到位置1时,司机能够看到的是哪一部分呢?如何确定呢?
学生小组内议一议,找出观察点和阻碍点,再独立动手画一画。2、师:接下来客车继续向前行驶,司机所能看到B楼的部分会如何变化呢?
生:逐渐缩小。
(1)客车行驶到位置2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
(2)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同学猜一猜。
五、拓展练习
1、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
(2)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出示学生自己制作的实物模型
(3)学生先独立尝试解决,再根据模型验证,最后反思自己的想像。
(4)全班交流,集体反馈。
1、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4)用不同的方法搭一搭,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把它画下来,
(5)用幻灯展示并奖励填写正确的学生小小美术家的称号。
3、“我是小小摄像师”
师:你能根据行人的三幅照片标出摄影师的拍摄顺序吗?
(1)学生独立标出拍摄的顺序。
拓展应用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 科
数学
单 元
三单元
备课者
课 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设计目标:1.不同的站位观察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呈现给我们眼前的事物是有区别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参与生活。

设计说明:本案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数学小故事》,即以故事激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提高对观察物体的认识。

第二部分为《教学设计》,即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教学过程,为教学此内容的教师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小故事一天,聪聪在角落发现了7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积木,就用这几个积木在地上搭了一个“飞机”。

聪聪在飞机的正面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准备拿来相机,用相机把它拍下来。

不料,他刚拿来相机,站在飞机左面却发现地上的图形和刚才不一样了。

“奇怪,是谁动了我的‘飞机’呀?”聪聪挠挠头皮,小声地嘟嚷到。

正在聪聪自言自语的时候,地板上传出一阵苍老的声音:“才没有人动你的‘飞机’呢,是你看的角度不同而已!”“谁在说话?”聪聪害怕极了,大声地喊道。

“我是数学婆婆。

只要你回到刚才你搭积木是的角度,你的‘飞机’就回来了”聪聪半信半疑地走回原位,看见自己的作品果真一点儿都没变。

聪聪非常高兴,问:“数学婆婆,这是为什么呀?”数学婆婆:“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位置也不一定相同,所以你看到的图案才会不一样。

”聪聪高兴地说:“谢谢数学婆婆,您让我又懂得了一个新知识!”第二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师: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师:以前我们学过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口令: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节奏越来越快。

)二、实际观察初步感知新知1.观察汇报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穿得漂亮吗?谁愿意上来站在老师的周围和老师成为更好的朋友呢?生分别站在老师的前后左右,观察老师衣着有什么特征。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关键:根据物体所呈现的形状去确定观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书包,足球,同学、校门、教室的照片,微课,课件。

课前准备工作:背诵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知道咱班的同学都喜欢故事,下面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分享一则成语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问:看完了这则故事谁能告诉老师,这几个盲人摸的是同一头象,为什么他们描述出这头大象的样子不一样呢?生:因为他们摸到的部位不同。

什么原因导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师:站在不同的方向,导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觉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样子也会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知识(1)观察就是仔细看,老师拍了两张咱们教室的照片,你们看看哪张照片是教室的前面?为什么?-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讲座、钟表……2号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2)想一想:同是一间教室,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因为拍摄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摄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后面的样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样子。

)(板书前面、后面)(3)、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方向不同形状不同)2、设计活动,再次体验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观察的精髓。

接下来我们去观察一个实物书包。

观察之前有两个问题:(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观察书包,观察书包的哪几个面?—前后左右面,谁能先拿着书包向我们说说书包的前后左右面如何去辨认?生:汇报!(当我和书包方向一致时,我的前后左右就是书包的前后左右,所以书包)(2)师:你如何去观察书包的四个面?生:下座位,其实就是变换方向师: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转动书包看来方向改变的方法很多,就要我们看情况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

《观察物体》数学教案设计

《观察物体》数学教案设计

《观察物体》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观察物体》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包括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方法: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2. 实践活动: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绘制视图。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然后让学生描述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 新课讲解(20分钟)(1) 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并举例说明。

(2)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者PPT,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三个概念。

3. 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分发材料,让学生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例如长方体、圆柱体等。

(2) 学生完成模型制作后,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模型,并在纸上绘制出相应的视图。

(3) 教师巡堂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4. 总结反馈(10分钟)(1) 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和观察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出建议。

(2) 教师对全班的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找一个物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画出视图,第二天带到课堂上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小学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能够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并进行分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一些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如球、立方体、长方体等;
2. 班级黑板;
3. 几张图片展示不同的物体。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在黑板上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的物体形状,如球体、长方体、立方体等,并让学生观察班级中的物体,找出属于这些形状的物体,并进行分类。

3. 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教室内寻找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组内交流并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

4. 知识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你观察到了哪些不同形状的物体?
2)你如何描述这些物体的颜色、大小等特征?
3)你觉得分类有什么作用?
5. 作业布置(5分钟):
让学生回家继续观察自己周围的物体,并继续分类,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观察物体展开,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敏锐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年级观察物体教案

六年级观察物体教案

六年级观察物体教案【篇一:永和小学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牛海艳】第三板块《观察物体》教案设计单元目标:结合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过程,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结合具体情境、照片或画面,借助画图、操作等活动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了解物体间的互相关系,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出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从三个方面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关键: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搭积木比赛教学目标: 1.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关系。

2.通过分组合作,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面,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能辨认相应的视图。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关系课型:新课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

先请同学们从学具盒中取出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根据78页上的立体图形,将它摆出来,看看哪个小组摆的又快又好。

二、分组观察,讨论,交流1.师:大家都摆的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你们桌面上的立体图形。

告诉老师两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2.学生活动:分组摆出两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交流(教学过程: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小黑板黑板上画出学生从不同面看到的视图。

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获得相应的结论。

)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

3.引导学生总结为什么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同?(评价方式:这部分的评价要以学生是否按要求进行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及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为重点。

对于空间观念较薄弱的学生,要注意他们的拼摆过程,以及积极参与操作的的程度多给予关注)三、练习巩固1.试一试如果要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如果从侧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教法: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数学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数学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了解视角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视角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者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二)新课讲解1. 介绍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我们看到的形状可能会不同。

2. 实验活动: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每组有一个立方体或圆柱体等立体图形,让他们分别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观察,并记录下看到的形状。

3. 小组讨论:各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分析为什么看到的形状会不同。

4. 教师总结:强调视角对观察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地观察物体。

(三)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判断从哪个角度看到的图形是正确的,以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观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观察物体六年级教案

观察物体六年级教案

观察物体六年级教案教案标题:观察物体六年级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描述和分类物体。

3.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观察物体的外观、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结果对物体进行分类。

3. 学生能够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准备:1. 物体样本(例如:水杯、书、笔、橡皮、纸张等)。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3. 学生观察记录表格。

4.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设计需要)。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一些物体,引发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兴趣。

2. 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对这些物体有哪些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

探究活动:1. 将准备好的物体样本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每个物体的外观、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学生在观察记录表格上填写观察结果。

3.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将物体进行分类。

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或性质进行分类,例如颜色、形状等。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分类方法和结果。

实验活动: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的性质。

例如,观察不同物体的重量、是否能够沉浮等。

2. 学生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物体的性质。

巩固和拓展: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观察,并用文字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2.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制作模型等方式展示他们对物体的观察结果。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观察物体对我们了解世界很重要,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猜想。

评价:1. 观察记录表格的填写情况。

2. 学生对物体特征和性质的描述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 学生对于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观察身边的物体,并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探究。

2. 引导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和性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例如材质、功能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负数●教学简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在直线上表示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帮助学生理解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可以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

●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负数,并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能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教学方法情景引入法,自主探究法,数形结合法。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学习内容负数的认识(第2页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课件出示:下面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

你能发现我们没学过的数吗?2.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负数。

板书课题:负数你想知道关于负数的什么知识?学生说,教师选择性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研究新朋友——负数,找到大家想了解的答案。

《观察物体》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0篇)

《观察物体》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0篇)

《观察物体》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0篇〕《观察物体》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0篇〕《观察物体》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的]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区分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反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初步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3、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能区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汽车假设干辆、学生每四人一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1、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猜一猜〕〔1〕〔课件出示〕几张动物图片,遮住他们的一部分,请学生猜是什么动物?〔2〕根据学生的答复,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的?2、导入新课师:刚刚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部分,猜得很棒!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提醒课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考虑:要观察物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呢?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得出:可以从正面、侧面、反面去观察一个物体。

2、学生活动〔1〕师:请小朋友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说说在自己的座位上看到的汽车是怎么样的?小组汇报: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头,有车灯和窗户;我看到的它的是车尾……〔2〕画出自己看到的汽车形状。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的汽车形状简单而又比拟准确得画出来。

小组活动〔3〕展示图片,小组交流。

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说说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4〕考虑汇报:师:咦,真奇怪!大家明明画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画出来的却不一样呢?有想法了,可以和同伴互相说一说。

〔指名答复,集体交流〕得出:因为每组四人坐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只看到了物体的某一个面,所以看到的画面是不同的。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_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_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本要求。
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单元教学难点: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单元学习课时:
搭一搭 1课时
观察的范围 1课时
天安门广场1课时
教学内容
搭积木比赛
课时
1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树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四 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2)观察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或从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都需要想象,要注意到是暴露的看得见的,哪是被遮挡的看不见,就找到了应当画什么和不能画出什么。
教学内容
观察的范围
课时
1
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优秀7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优秀7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优秀7篇)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一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说学情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

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上要求的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

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无固定形状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

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

同样,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 学习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3. 学习如何利用观察和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来学习。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想象。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2. 讲解和演示:讲解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演示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分析所观察的物体。

4. 解决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观察和分析来解决。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观察物体的重五、作业和评价:1. 布置一些观察物体的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分析所观察的物体。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观察和分析来解决。

3.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物模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 图片:不同形状的物体图片。

3. 教学课件:展示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动画和图片。

4. 练习题:提供一些有关观察物体的练习题。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八、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六年级观察物体教案

六年级观察物体教案

六年级观察物体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观察物体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观察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观察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外观、性质和变化等方面,获得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观察方法进行实际观察。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外观、性质和变化等方面,获得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观察物体时,能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2. 学生能够将观察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准备:1. 物体样本: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体样本,如水杯、铅笔、纸张等。

2. 观察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

3. 学生工具:笔、纸、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的概念,并与他们分享观察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观察过哪些物体?观察时都注意到了哪些方面?Step 2:观察物体外观1. 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体样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特征。

2. 学生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物体的微观结构。

3.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物体外观特征,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Step 3:观察物体性质1.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性质是什么,并提供相关的概念解释。

2. 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性质的分类和总结。

Step 4:观察物体变化1. 提出问题:物体是否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学生观察一些易于变化的物体,如水、纸张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分析和总结物体变化的原因,并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

Step 5:巩固与拓展1. 学生运用观察方法,观察其他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人教版观察物体教案

人教版观察物体教案

人教版观察物体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定义和作用。

2.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观察物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作用,如提高观察力、培养创新意识等。

3. 介绍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等。

4.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第二章:观察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形状及其描述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识别和描述形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物体的形状及其描述方法。

2. 观察物体形状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物体的形状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状。

2. 讲解物体的形状描述方法,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3. 介绍观察物体形状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物体的边缘、角度等。

4.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识别和描述形状。

第三章:观察物体的尺寸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尺寸及其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测量和描述尺寸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物体的尺寸及其测量方法。

2. 观察物体尺寸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物体的尺寸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尺寸。

2. 讲解物体的尺寸测量方法,如长度、宽度、高度等。

3. 介绍观察物体尺寸的方法和技巧,如使用尺子、测量工具等。

4.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测量和描述尺寸。

第四章:观察物体的颜色和纹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颜色和纹理及其描述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识别和描述颜色和纹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物体的颜色和纹理及其描述方法。

2. 观察物体颜色和纹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物体的颜色和纹理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颜色和纹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姓名:_____ 班级:_____
课题:观察物体课型:新授主备人:龚子翔审核人:徐黎明第 1 课时总第 21 课时日期:年月日星期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学习目标:1、在知道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前面、
右面和上面。

2、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相同的。

3、
进行简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记重点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
一、
二、
三、当堂检测
1、
从()面和()面看是完全相同的形状,从()面看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