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百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8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有答案)
2018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有答案)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道家的祭天、通神、避邪等仪式都离不开香。
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与应用。
主要体现在道教斋酿焚香、养生修行等方面,它发展延续贯穿着整个道教文化的传承历史。
道教香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形而上的精神哲理,形而下的应用科学。
亘古以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道人敬神、养生都离不开香道。
道人焚香、熏香、敬香等,都包含于香道之中。
道教中以三炷香代表道教三宝,道宝代表玉清,经宝代表上清,师宝代表太清,也代表天、地、人,敬三炷香表示着敬三清,敬天、地、贤人。
道人向神明上香时,要用左手插香,因左手为阳,为大,以示尊敬。
三炷香插在香炉中的总宽度最好不要超过一寸,这叫“寸诚感神”。
道经说:“寸心可达九重天。
”真心诚意能够感动九天之上的神明。
道人通过眼观、手触、鼻嗅、冥神,对香料进行全身心的欣赏和感悟,在简朴传统的仪式中感悟今生,与天地融于玄妙的清静之中。
道教在长期的香道仪式中发现香气与人身有密切关系,由初始最简单的激发内心愉悦感功能延伸到养生养心功能。
道教中按香品香气确定了其四大主要功能:1.祀先供圣――礼仪的表达手段(通神); 2.祛疫辟秽――草药的重要部分(预防); 3.安魂正魄――宗教的必备用品(养心); 4.启迪才思――文人的读书伴侣(安神)。
宋初东华派创始人宁全真在《上清灵宝大法》就有详细的说明:道香者,心香清香也。
德香者,神也。
无为者,意也。
清净者,身也。
兆以心神意身,一志不散,俯仰上存,必达上清也。
洗身无尘,他虑澄清。
曰自然者,神不散乱,以意役神。
心专精事,穹苍如近君,凡身不犯讳。
四香合和,以归圆象,何虑祈福不应。
这里“香”不再是普通的香料,其实是人的“心香”,属于形而上的修行境界。
湖北省百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百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语文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湖北省襄阳市重点优质高中2018届高三毕业生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湖北省襄阳市重点优质高中2018届高三毕业生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
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
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渡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
最后,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附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附答案)5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13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无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
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
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
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
忠、泰轻守仁士,强之射。
徐起,三发三中。
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
2018年湖北省八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亲昵.(nì) 菁.(jīng)华翘.首以待(qiào)事务繁冗.(rǒng)B.干涸.(hã) 痤.(cuò)疮前倨.(jù)后恭愀.然不乐(qiǎo)C.傀.(kuǐ)儡洞穴.(xuâ) 毁家纾.难(shū) 方枘.(ruì)圆凿D.拓.(tà)片殷.(yān)红泾.(jīng)渭分明自惭形秽.(h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赃款告罄木版画言简意赅B.秉承禅联显像管珊珊可爱C.谩骂贻误金刚钻雍荣华贵D.穹庐服帖衍生品一如继往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腊梅比红梅色雅而秀清,价钱并不比红梅贵多少。
那么,_____有一盆腊梅罢,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______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
②词中的越王台、刺桐花、大象等南方风物,使这首词_____着一种南国情调,令人赏心悦目。
词的作者是早期来华的波斯人后裔,汉、波斯文化对他的交互作用,使李珣的词作在西蜀文坛上____。
A.虽然散发充满别具一格B.就算散发洋溢别开生面C.就算荡漾洋溢别具一格D.虽然荡漾充满别开生面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会谈中上级领导指出,我市各级党委在落实‚两个责任‛问题上还存在认识水平上需要进一步提高,落实力度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2018年秋学期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解析
2018年秋学期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期中高三语文试卷【考时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
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
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
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
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传播、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动等特征的大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
湖北八市2018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湖北八市2018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湖北省黄石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随州市、鄂州市、咸宁市、黄冈市2018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一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俠以武犯禁”。
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視”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思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2018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4)
2018年湖北省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
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
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
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
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
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
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
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
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
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
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
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
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综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答案
【答案】1. C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实行比较、辨析。
A项,按照文章的观点,“传统”和“现实生活”是并列的关系,不是主次的关系。
B项,原文仅仅说“不会因为其所研究的论题‘重要’而变得重要,而只能因为其研究成果的‘重要’而变得重要”,不是说“研究的论题并不那么重要”。
本项理解有误。
D项,原文是“关键不在于研究什么,而在于怎么研究”,顺序颠倒了。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
C项,原文并不是说不能够一个人独立研究,也不是要与其他研究者一道研究,而是说作为一名研究者要与他人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至于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术水平”,更是无中生有了。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原文是说“从学术传统和学术同行那里获得激励”,“大量征引解说”“抄袭”是两个概念,明显曲解词义。
【答案】4. D5. “湿”的意思是指河流带给人们水润的感受,因为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人与事,大多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是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
6. 沈从文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文中提到爷爷“在水边长大”“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沅水”;二十岁以后的沈从文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
作者认为“即使爷爷从20岁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个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的生命中终生不灭”。
【答案】7. B 8. BC9. ①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
韩、美均颁布读书法,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它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逑,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晴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
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诬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休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休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休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2018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高三期中考试
2018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考试时间:2018年4月1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空间化聚集、结构化整合的结果,城市与文明共生。
文明多样性主要指以城市为场域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与社会功能的专业化分划及其空间共在,即专门化、专业化的管理、宗教、谋利、交易等功能在城市中或者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样共存。
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一个成功的城市,首先是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
在科特金看来,考察成功的城市,“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
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
一方面,人的多样需要会催生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另一方面,多样的文明、多样的城市又会进一步生成人的多样需要。
文明多样性对城市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是对已有多样文明的聚集,多样文明在城市中会发生碰撞、竞争、融合、整合,并可能进一步多样化。
韦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他看来,以不断发展的分工为特点的经济多样性,是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从道德社会、礼俗社会向理性社会、法理社会转换的重要力量。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辫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攻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秋序和进步等等,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付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百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
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地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
(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国维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
B.“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化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
C.“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
D.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还没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
B.文章指出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是一个“学西”“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其中主动借鉴占主导。
C.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突出肯定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
D.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城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的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重申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固执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
B.王国维与蔡元培都借鉴了康德的审美四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C.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都做到了既借鉴西方美学思想,也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D.“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落实许世杰不知从哪个角落发出一阵轻微的鼾声,总算打破了会议室里令人窒息的沉寂。
在县教育局汪副局长不满的目光下,有个胳膊肘悄悄捅了捅垂头打盹的人。
于是,室内空气又凝滞了,连临窗张挂的“全县二十年以上教龄老教师座谈会”红布横幅,都纹丝不动。
一个低柔的声音:“翁老师谈一谈?”梳着两把短刷子的女秘书终于忍不住了,她脸涨得通红,胆怯地窥察着汪副局长的表情。
刷——!从全场二十余双老师的眼睛里,立刻射出或热或冷的束束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在翁思茂身上。
翁思茂却全然没有注意到这一切,依然凝视着什么,呆呆地出神。
迎面墙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标语,正牵缠着他的绵绵思绪。
二十五年了!如今,大学同学有的已经成了大学的副教授、编辑部的副编审、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而他——大学的高才生,由于受父亲历史问题的牵连,被分配在远离省城的县立中学。
至今,仍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员。
陪伴他的,也仍然是那简陋的校舍,坑洼不平的黑板,夏漏雨、冬灌风的住房。
当然,变化也是有的,他已经鬓发斑白、瘦骨嶙峋;他那“银河”对岸的爱妻,也总算熬到了身边,虽然已经瘫痪在床,又吃了劳保,人事关系还在外地……一个清脆的声音:“请翁老师谈谈吧!”当女秘书隔着屡屡青烟,看到汪副局长温文尔雅地点着头,肌肉松坠的脸上现出不大明显的笑容时,便鼓起了勇气。
“啊?”翁思茂从冥思中惊醒,“我——”能谈些什么呢?如果是在一个月前,他一定会动情地向大家讲述,汪副局长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多次到家里问寒问暖、同他交朋友的经过。
一次,得知他爱人看病竟是自费,原单位不予报销时,汪副局长气愤地站了起来:“岂有此理嘛!这样吧,把医药费单据给我,由组织上帮你交涉好了。
”翁思茂眼里闪着泪花,他没有什么奢望,只要能有这样一位贴心的好领导,他的心就暖了,劲就足了,即使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再大,又算得了什么呢!在汪副局长悄悄流露出为了让女儿考上大学,希望请个老师辅导辅导的意思之后,翁思茂便一口应允了。
“汪副局长同翁老师交朋友的事,省教育厅通报表扬了。
请翁老师谈谈体会吧!”女秘书又催了,翁思茂礼貌地欠了欠上身,尴尬一笑,青筋暴露的右手置于胸前,拇指、食指和中指习惯性地拢在一起,就像平日在讲台上捏着一支粉笔那样:“体会嘛……”体会?怎么说呢?一言难尽!因为,有两件事使他非常伤心。
在高考报名的时候,汪副局长的女儿委屈地说:“翁老师,我想报师范,可爸爸说什么也不让。
”“噢?不会吧?”“不骗您,我爸爸冲我瞪眼说:‘当一辈子老师有什么出息!’”没过几天,这个女孩拿着几张医药费单据:“翁老师,这是阿姨的吗?”翁思茂接过一看,惊愕了,原来正是去年交给汪副局长的那几张。
“我在字纸篓里发现的,保准是您给我补课时掉在我们家的。
”翁思茂双手颤抖,几张单据被撕得粉碎……女秘书不耐烦了,蹙眉代替了笑脸:“体会、希望、意见什么的,都可以谈谈。
”“好吧!”翁思茂严肃、冷静,“我对局领导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提点希望和意见。
不多,只十二个字:端正认识、不弄虚假、落到实处!”在短暂的沉寂之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会议室的空气总算活跃了……(选自《全国微型小说精选评讲集》)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写会议室里令人室息的沉寂、轻微的新声、凝滞的空气、副局长不满的目光等,渲染了隆重庄严的氛围,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
B.从汪副局长要单据,到女学生发现单据,再到翁思茂撕单据,小说巧她运用报销单据这一事物来贯通一些情节,表达了翁思茂被蒙骗的愤怒。
C.小说运用插叙的笔法,叙述了令翁思茂伤心的一些事,反映了任副局长对教师职业的鄙视态度,从侧面刻面了汪副局长冷漠、虚伪的一面。
D.小说在翁思茂提出十二字建议后爆发的热烈掌声中夏然面止,呼应标题,留给读者回味与反思的空间。
这样写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5.小说在刻画翁思茂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6.小说多次写到女秘书的声音和表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出现共享单车投放过量的问题,自行车又回到了“过剩”的状态,这就违背了分享经济的初衷。
对于共享雨伞模式来说,雨伞属于个人消费品,容易损毁,使用频次低,而共享雨伞的智能锁、雨伞桩、GPS定位系统以及人力成本则相对较高,这导致企业盈利模式堪忧。
专家认为,相比而言,一些耐用消费品或许更适合共享模式,然而目前,各行各业纷纷试水共享模式,却缺少必要的规划和分析研究,大量资金涌入后,其发展前景引人担忧。
也有用户指出,当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服务的质量难以保障。
例如,专车司机常常不认路,民宿网站提供的住房常常设施不完善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对于新技术和新业态,政府应在监管中引入适应性治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而不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规制”。
因此,具体促进措施将有效带动分享经济发展,如积极调查研究、推动公众参与、鼓励行业协会发展等。
(摘编自鲁元珍《分享经济,新模式呼唤新思路》)7.下列关于分享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滴滴出行这种分享经济企业的出现与目前我国交通、路面资源紧张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B.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4 000多个具有共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
C.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城市场交易额,与上年比大幅增长。
D.对于分享经济这类新生事物,政府在监管时,要突破传统的方式,采用适合的治理方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先从工业时代晚期的资源紧缺这一特点说起,说明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增长发展有其时代原因。
B.材料一把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与中国的众创平台进行对比,突出了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比中国出现得早,但发展却慢的特点。
C.材料二中的图表说明了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城市场规模的扩大情况:交易规模小的增长率高,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