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四个专题)
专题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专题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哲学常识的理论体系1.从内容上看,哲学常识包含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四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科学地分析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并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2.哲学常识的理论体系辩证的唯物论:研究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辩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第一课)证唯唯物的辩证法:研究位置世界的状况,正确揭示世界物的三大基本规律(第二、三、四课)主马义辩证唯物主义:研究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克认识论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思(第五、八课)主义哲历学史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物其中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主的关系,人生价值、人生理及其实现。
义(第六、七课)3.哲学常识复习的体例:既然哲学常识从内容上看包含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四部分,因此复习就依照四部分的顺序进行。
而在唯物论和辩证法部分,主要是围绕“人应当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展开论述的。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因此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着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此人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而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必须用矛盾分析法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事物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变化发展,其过程经历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其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因此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内外因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在唯物论和辩证法部分,不仅分析了“世界是怎样的”,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当怎样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高考哲学常识知识归纳专题
一、唯物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社会的客观性为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本质及其作用:(1)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任何意识形式都如此)。
(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差异性(反映不同或有正误之分)。
(3)意识具有能动性,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作用;错误意识→阻碍作用)。
(4)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其特有的能力。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4)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①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客观实际②全面、辩证地了解和把握客实际情况③在运动、变化、发展中把握实际④科学理论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⑤反对主观主义。
二、辩证法5.联系的普遍性:(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①任何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必须全面、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
6.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1)事物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成人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大全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区别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基本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根本分歧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①、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心主义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简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只有一个本原;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精神或意识是物质派生的;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4、简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
实事求是:“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我们去研究。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5、简述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质变体现量变、巩固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自身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7、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其三种情形含义: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和过程各有不同特点。
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高 考 专 题 讲 座1
专题二、唯物辩证法。
• 核心内容——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 题; • 核心概念——联系、发展、矛盾 • 核心原理——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事物是变 化发展的,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矛盾具有特 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主次矛盾 和矛盾的主次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内外因、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 性统一的辩证关系等;
﹙2﹚《哲学常识》
• 以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为——主线 • 把握 “三观”——科学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 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统一。
﹙3﹚《政治常识》
• 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 • ﹙重点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等——三种政治制度 • ﹙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际 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两种国家政策 • 如果我们把握好了高中政治教材中的这三条主线, 就能真正做到纲举目张,从而使我们的复习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排除法解答选择题可以 运用三种方法:
• ①排谬:即排除错误项,也就是排除 观点全错或部分错误的题肢,但逆向 选择题除外; • ②排异:即排除无关选项。也就是题 肢的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 不一致或无关的题肢,这样的选项应排 除(文不对题);
③排乱:即排除干肢之间逻辑不符或混乱 的题肢 A. 干肢重复:题肢的观点不是说明 题干的规定性,而是对题干规定性的变相 重复,这样的选项迷惑性较大,个别学生 容易失误; B.排除大、小选项,即因果颠倒、 范围不符。 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 性的要求,这样的选项也应排除。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专题复习系列
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Ⅰ、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Ⅱ、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现实意义。
【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1.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这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学习唯物论知识的根本目的。
所以应准确、全面地对这一概念作以下的把握: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主观主义:就是从主观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3.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哲学观点。
4.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哲学观点。
Ⅱ、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本专题的内容是前一专题的延伸。
总的来说前一专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基本原理,有什么样的原理,就应该有与之相应的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要求我们的思想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是唯心主义。
方法论意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1.揭批“法轮功”的歪理邪说⑴背景材料材料一:“法轮功”的创立者李洪志散布种种歪理邪说,蛊惑人心。
他说:“世界上的一切,大到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神安排的,社会的发展也是神安排的”;“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灵体,都是有思想的”;“地球有三次爆炸,第一次是我师爷定的,第二次是我师傅定的,第三次爆炸是我来定的,我使用功力也只能让地球爆炸时间推迟30年”。
暑期合格考衔接课第6讲:哲学专题讲解(3课)(学生版)
暑期合格考衔接专题:哲学知识要点总览(第3课)(1)命题形式: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21、 经济学并不是单纯的考学生死记硬背能力,而是需要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生活现实、用所学知识认识与解决问题。
2、 特别是要结合上海市政治考试的考纲进行备考。
对于经济学而言,有关于市场调节、宏观调控以及道德与法律保障、对外开放、国家财政与税收、产业发展、生产要素是综合题的常考知识点。
当然也会结合其他经济知识点出现在客观题中。
3、 因经济学中的考题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件,故需注意积累与扩展。
上海市政治等级考试主要是围绕经济学、政治学、哲学这三大板块进行命题。
本专题主要是依据上海市政治等级考试考纲的具体要求,从宏观上对政治学这个板块进行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并且结合历年的模考真题及其等级考试真题,进行必考点、高频考点及其重难点知识点的和备考策略的讲解分析。
1.上海市政治等级考试的命题原则和特征:(1)体现政治认同,渗透法制意识;(2)结构分布合理,内容覆盖面广;(3)富有创新探索,考察思维品质;(4)注重价值引领,关注时事热点。
2.上海市政治等级考试全卷共22题,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其中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三部分占比约为4:3:3。
3.整合历年模考真题不难发现:(1)选择题(18分):选择题共20题(1—16题为单选题,17—20题为选择最佳答案题型),哲学板块集中在第12—16题中的其中4题,占比12分;第17-20题中2道小题,占比6分。
(2)材料分析题(10分):集中出现在材料分析题的第2个小题上,侧重运用哲学板块具体知识点的原理和方法论对材料中的现象或者观点进行评析和评价。
4.2019年政治等级考试考纲预览(重点关注标注★的知识点)二、哲学常识模块(一)基础型课程部分考情分析构建哲学板块的知识结构网络图,考前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要把具体的知识点回归教材,特别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切莫混淆。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011高中政治:《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实践的特征,实践和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1.实践的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的活动,并且是同特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2.实践和认识Ⅰ、内容: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的需要确定,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认识的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④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另一方面,认识也影响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Ⅱ、要求: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成材的关系。
3.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Ⅰ、内容: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的体系。
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科学理论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Ⅱ、要求: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实现其指导作用,也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即改造自然界与社会;也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善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不断调整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为社会服务中积极贡献,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做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专题四 《哲学与生活》主干结构图+主观题答题技巧+常见问答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资料(新课改版)目 录四. 1.《哲学与生活》主干结构图.................................。
(39)2.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
. (42)3.《生活与哲学》原理判断关键词识别........................。
(48)《哲学与生活》主干结构图一、辩证唯物论哲学 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何为第一性(本原问题)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 主观唯心古代唯物 机械唯物 马克思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唯物史观 人生价值观 一般到个别整体与部分 自然界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不依赖人的意志 不能被创造的消灭 不可违抗 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反映 认识世界 认识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基础) 辩证关系二、唯物辩证法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意识的能动作用 反作用 改造世界 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精神 实质既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含义 来源、动力、唯一标准、 目的(归宿) 基础(决定作用) 谬误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总特征 联系 发展 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特点:多样性、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状态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趋势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构 成 核心 矛盾 含义:对立统一 特点 普遍性 特殊性 坚持一分为二 关系 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 体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 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根本要求:创新、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必要性 哲学依据: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作用:3点 形而上学 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观 点 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根本分歧四、唯物史观五、人生价值观实践认识 反作用 性质 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 特 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特 点 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要 求 投身实践,同时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社会生活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反作用 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具体表现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生产关系 生产力(根本动力) 反作用 决定 经济基础 总和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根本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总体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途径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社会主体推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群众观点和路线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价值观 (社会意识) 反作用 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社会存在 人们的行为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人生道路的选择 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 求社会历史性 主体性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
【60天冲刺】高考二轮三轮总复习专题学案精品课件第2板块-哲学常识专题(大纲专用)
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融入了意识主体千差万别的主观因素和个性差异的能动反 映。③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一样, 也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正确。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客观上:最根本的是受社会历史条 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主 观上:立场不同(即利益立足点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 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2)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①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 作用,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②意识的 反作用在性质上具有二重性: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发展。③方法 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地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 探究点二 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D 【解析】 人脑的不同区域与人的不同思维活 动的形成有关联,体现了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故③④的观点符合题意;意识 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①的观点错误;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 映象,故②的观点错误。
专题五│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五│ 专题网络构建
专题网络构 建
专题五│ 专题网络构建
答案:①物质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发挥意识的能 动作用 ④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⑤按规律办事,实事求 是 ⑥良好的精神状态 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专题五│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备考引 擎 考向预测 (1)以名人名言、寓言故事、诗词歌赋、漫画为材料设置 题目,考查对哲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2)以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措施为切入点,考查物质 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备考策略 (1)树立一个根本观点: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 界的本质是物质,是学习和理解辩证唯物论的基点,本单元的 内容都以这一观点为理论前提。
哲学概述PPT课件 人教版
专题一 哲学概述
一、什么是哲学 ?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进
1、哲学的产生及三大哲学传统。 2、哲学史上存在的两种基本哲学形态。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进
1、哲学的产生及三大哲学传统。
① 西方哲学 ② 印度哲学 ③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 古希腊:“世界本源问题” • 中世纪:宗教哲学 • 近代: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向,经验论与
哲学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
社会观念各种形式之间的相 互影响和作用
哲学
艺术
政治法 律思想
道德
宗教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 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 华,…………它是文明 的活的灵魂。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 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 能没有理论思维
马克思 恩格斯
哲学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 统,哲学的功用不在于 增加积极的知识(关于 实际的知识),而在于 提高心灵的境界——达 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 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庄子孟子张载王夫之人与天一也无以人灭天不违农时谷不胜食太虚即气天人合一天人之蕴一气而已军事辩证法思想孙武与孙子兵法春秋时期孙武在不可取于鬼神与知己知彼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基础上形成的奇正相生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人生哲学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态度
导论
马克思主义哲Βιβλιοθήκη 观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 部分世界 特殊规律
哲学 整个世界 一般规律
专题一 哲学概述
一、什么是哲学? 5、从哲学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来说。
------真正的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语
➢真正的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 “文明”指人类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全 部成果。
哲学常识四个部分区分人教版
第四单元人生观本部分内容还包括价值观。
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做指导,还需注意做到世界观同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这也是哲学常识教育的一个落脚点。
哲学从总体上讲是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不能不注意人和物的区别,注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这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在各种主观因素中,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理想是十分重要的。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崇高的理想。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碰到一个问题就是认识什么和改造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要去认识这个而不去认识那个,为什么要去改造这个而不去改造那个。
这就是价值观的导向在起作用。
换言之,人们在自己的行动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可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崇高理想”是对人如何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深化。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要确切地说明价值观,那就要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研究,即要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根源于社会存在,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同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紧密相关,人们判断事物有价值及价值大小,总是同他们的利益相关的,而人们的利益归根到底是人们在生产关系所体现出来的物质利益,那么究意应该以谁的利益作为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的最高标准。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
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
在我国现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具体标准与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当前,我们要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多种价值观并存,只有集体主义才是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强调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就是在发挥它对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运用,也是价值观问题的延伸。
哲学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人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且体现在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上,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不仅包括客观世界对人有什么意义、价值的根本观点,而且包括关于人生有什么意义、价值的根本观点,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观。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内涵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内涵考纲展示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重点提醒 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哲学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才能掌握。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与方法论特别提醒 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相互影响或相互决定的关系,方法论不能影响更不能决定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它们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特别提醒 统一≠总和。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而非简单地堆砌罗列。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重点提醒(1)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所以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的不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提示√。
2.(2017·南京学测模拟)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提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3.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提示×。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4.(2015·江苏学测)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提示×。
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着哲学的进步,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命题点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典例1(2016·江苏学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矛盾分析法专题复习课件 旧人教版
2)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 重点论
关系
二、重难点解读 1、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比较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含义不同 区
想问题、办事情要 把客观存在的实际 事物作为根本出发 点
要在矛盾普遍性 原理的指导下, 具体地分析矛盾 的特殊性并找出 解决矛盾的正确 方法。
别 理论依据不同 物质决定意识
11、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12、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 的血肉联系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 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14、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防治“禽流感”。
15、三峡工程的蓄水发电既带来经济效益,又有环境、安 全隐患
1.“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
3、弄清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关系
原理 原理的主要内容 名称
方法论
主、 次 矛 盾 关 系
主要、次要矛盾含义; 要善于抓 两者关系:相互联系、 重点,又 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要统筹兼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顾恰当解 互转化(复杂事物) 决次要矛
盾
主、 次 方 面 关
矛盾主要、次要方面 含义;两者的关系: 对立统一,既相互排 斥、相互依赖、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 矛 盾 的 理 解
1) 所谓对立: 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 、互相斗争。 2) 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 为前 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着的 双 方,依 据 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
都一 是
3)还必须注意 :首先、 其次、 再次、
哲学常识辩证法PPT教学课件
〖方法论〗 ①要承认矛盾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同“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3、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四)坚持矛盾的观点:
1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理解概念: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原理〗 :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2)把握属性: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同一性: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从两方面理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
〖方法论〗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从时空两方面来看矛盾的普遍性)
专题二、唯物辩证法
基本考点 知识结构 易错易混的知识 近年高考中的典型题例
明确一个三关系
辩证法
总 特 征
联
构成
发
系
展
容内
力 动
矛
盾
一、基本考点 依据2008年北京卷考试说明,辩证法共有考点23个
(一)坚持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 记住一个定义:联系: 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明确四个特征: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①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 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是相互联系 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 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孤立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哲理观念基础常识
哲理观念基础常识涉及到哲学、辩证法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基础常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同时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这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这是一个哲学观点,意味着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原因。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表明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是哲学中的两个主要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这些是哲理观念基础常识的一部分,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思考人生。
近十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真题按考点分类哲学常识部分
近十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真题按考点分类哲学常识部分专题一:辩证的唯物论常考考点: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1、(2004年江苏卷)“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 )A.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2、(2004年湘鄂川渝卷)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 B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3、(2004年两广卷)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这表明( B )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06·江苏政治卷·26)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B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04·广东政治卷·17)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这表明B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
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
(05·天津卷34.)盆景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2023高三政治备考复习计划(精选7篇)
2023高三政治备考复习计划(精选7篇)2023高三政治备考复习计划范文(精选7篇)工作计划的本身就是一个框架,只有把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设置应对预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3高三政治备考复习计划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2023高三政治备考复习计划(篇1)根据红星中学对__届高考的工作要求,以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素养和高考成绩为目标,以研究高考考纲、提高教学效率为重点,充分挥组员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确保20__年高考取得满意成绩。
一、整体思路高三政治学科备课组工作整体思路是“一二三四”。
“一”个目标:各项工作都要以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素养和高考成绩为目标。
“二”大内容:四本必修课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和时事政治“三”个阶段: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第三轮复习“四”个重点工作:教材、考纲和全国卷的分析与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练习和及时反思。
(1)教材、考纲和全国卷的分析与研究。
开展教材和考纲的分析处理研究活动;进行高考试题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优化课堂教学。
开展集体备课。
教师课堂教学注重分析、讲解重点、难点和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出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
(3)有效练习。
为学生选择相关高考试题进行课堂练习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高考试题的特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组织答案的基本要求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重视教学和模考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和每一次模考结束后及时反思,主动与学生沟通,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
二、复习进度安排和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及政治高考的能力要求,政治学科复习要坚持全面掌握知识,注重能力提高,努力增强素质,采用三轮复习方法。
每个阶段确立一个重点目标而又互相兼顾。
(一)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对高考考点逐一落实。
1、识记、理解、把握全部考点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难点、薄弱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常识(四个专题)高中哲学常识以世界观为主线,围绕“人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讲述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内容。
哲学常识按照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价值观和人生观四个专题进行整理。
哲学常识知识网络图:一、辨证唯物论一、知识网络:二、重难点分析: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3)错误倾向: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1)原理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3.规律是客观的原理(1)原理内容: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第三,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规律,也必然具有客观性。
(2)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1)原理内容: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错误倾向:我们既要反对否定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5.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1)原理内容:①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6.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3)错误倾向: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运动绝对性,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一是否认相对静上,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
四、典型易错内容:1.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区别。
3.规律无好坏之分,也不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二、唯物辩证法知识网络:二、重难点分析: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2)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2、人生价值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的原理(1)原理内容: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是第一位的,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也充分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能仅仅以他从社会取得多少东西来衡量,而主要地应以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的多少来衡量。
要求我们把自己与社会,与人民联系起来,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3)错误倾向: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4、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5.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6.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一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2)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错误倾向:应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二是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
7.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通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它要求我们:第一,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第二,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第三,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错误倾向:运用这一原理应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既不能把事物发展的道路设想成一帆风顺,从而盲目乐观;又不能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光明前途,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
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1)原理内容:①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
(3)错误倾向:反对一点论、片面性、绝对化的观点。
9.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弱点。
这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2)方法论: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地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的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1.主次矛盾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2)方法论: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3)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1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系。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3)错误倾向: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倾向。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1)原理内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2)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3)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
14、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的原理(1)原理内容:偶然性中隐藏着必然性,而任何偶然性又总是服从于必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