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b3f87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a.png)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3)学会运用课文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不同版本的《劝学》之间的异同。
(3)结合现实生活,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培养自己勤奋好学的品质。
(2)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3)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如何将课文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学习《劝学》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词和难句。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精讲点拨(1)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
(3)讲解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5.比较阅读(1)让学生阅读不同版本的《劝学》,比较它们的异同。
(2)分享阅读心得,全班交流。
6.实践运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观点,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整理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2.阅读其他版本的《劝学》,进行比较阅读,写一篇心得体会。
3.运用课文观点,写一篇关于自己学习反思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精讲点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劝学》的内容和结构,掌握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9e82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8.png)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活动文案、应用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activity copywriting, applicatio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教案写好了可以帮助教师准备好所需教学资源和教具,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劝学》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43492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c.png)
《劝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劝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1《劝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篇名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这篇文章主要是为年轻人的成才之路指明方向,教导大家如何读书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将结合《劝学》的内容,设计一节以“劝学”为主题的语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劝学》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理解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阅读和理解《劝学》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对韩愈在文章中的言辞运用进行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 《劝学》原文及译文。
2. PPT制作。
3. 互动式教学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老师介绍《劝学》在唐代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韩愈的生平历史。
2. 引导学生探讨“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班级中展开小组讨论。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1. 学生阅读完《劝学》,老师通过PPT的方式呈现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2. 教师以字词、标点的解释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困难段落。
步骤三:思考与讨论1. 学生扩展联想,思考并提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质疑和探讨《劝学》篇中所抒发的态度和看法是否正确。
步骤四:展示与交流1. 学生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积极交流。
2. 学生以笔记、话题等形式留下珍贵的思考和讨论结果。
五、教学总结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古诗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学习方式和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2. 本节课的教学成功在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而不是只传授知识,从而启发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的兴趣。
3. 未来,教师可以尝试更多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互动式、情境化的教学方式等,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古代诗文,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态度,同时也得到启发,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的兴趣。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而不是仅传授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高中语文《劝学》的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55637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d.png)
高中语文《劝学》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劝学》的文意和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劝学》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逻辑。
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介绍《劝学》的背景和重要性。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讲解解析: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总结反馈: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提高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劝学》。
相关注释和解释。
教学PPT和多媒体材料。
3.2 教学材料学生用书《高中语文》。
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阅读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作业和测验: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
4.2 教学反馈课堂提问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给予及时反馈。
课后作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劝学》的背景和重要性,学生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分组讨论。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内容,进行课堂小结。
5.2 时间安排每课时45分钟。
三个课时的教学计划。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课文《劝学》,了解作者朱熹及其时代背景。
让学生准备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个人经历分享。
6.2 课中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劝学》的全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作者、发表时间等基本信息。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师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段落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优秀教案《劝学》8篇
![优秀教案《劝学》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3df26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0.png)
优秀教案《劝学》8篇优秀教案《劝学》【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
二、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
《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
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
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的重点、难点。
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1、讲解第一自然段: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明确:⑴是全文的文眼。
⑵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2、讲解第二自然段:⑴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劝学》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6cf2d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e.png)
《劝学》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劝学》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1《劝学》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劝学》是明代大文学家于谦的一篇名篇,是一篇劝勉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作为现代教育者,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理念和思想,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本篇文章旨在介绍一下《劝学》教案3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原文的意思及背景2. 学生能够运用文章中的思想指导自己努力学习3. 学生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语言模式和修辞手法来进行创作【教学内容】1.《劝学》原文的阅读与理解2. 《劝学》中的思想和理念3. 《劝学》中的语言模式和修辞手法4. 创作小作文【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先布置一下作业,让同学们回家读一下《劝学》全文,然后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点名几个同学,让他们发表一下看法。
2. 阅读在学生明确了自己的阅读方向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同学们一起阅读《劝学》全文,重点理解文章中的一些复杂词汇和语言模式。
3. 分析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可以配合学生一起讨论一下文中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意,并且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4. 创作在分析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创作一下自己的小作文,运用文章中的语言模式和修辞手法。
5. 总结在最后,教师可以对整节课进行一下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着重谈谈如何运用《劝学》中的思想和理念来进行自我励志和学习。
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梳理一下整篇文章中的语言模式和修辞手法,从而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手段】1. 讲解教学2. 互动讨论3. 创作辅助【教学面向对象】本节课主要面向初中和高中学生。
【教学成果】教师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劝学》这篇名篇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
同时,学生也能够运用其中的语言模式和修辞手法,来创作自己的小作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更好的明确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和目标通过阅读和学习《劝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律和坚持不懈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劝学的课文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劝学的课文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ec16e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6.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劝学的课文教案5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劝学的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掌握*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
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
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解题劝,劝勉,鼓励。
学,学习。
三、分析课文(一)分析第一段: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答: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
)2.从这篇*的中心论点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学究,穿着灰色长袍,正襟危坐,拖着长腔,讲着一堆枯燥、乏味、单调的大道理时的情形。
这篇*是这样吗?(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读音)。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学生回答:五个)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却比蓼蓝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温度低得多)经过提取的过程,靛青不再是蓼蓝的颜色,经过凝结的过程,冰的寒冷也不同于水,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
第一句已发展成固定的成语。
(学生回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是说明事物可以有所提高。
我们还记得孟子用了“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吗?(答: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劝学》教案优秀6篇
![《劝学》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f891b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e.png)
《劝学》教案优秀6篇劝学教案篇一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阅读分析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目标3)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ad36db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f.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劝学》全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析文章的结构,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3)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2)学会如何运用文中的道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2)培养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品质;(3)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劝学》全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析文章的结构,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3)运用文中的道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理解和运用;(2)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朱熹及其学术成就;(2)阐述《劝学》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2)要求学生标注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2)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析文章的结构,阐述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3)解释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文中的道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劝学》全文;2. 总结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以及自己的学习心得;3. 运用文中的道理,写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练习题:分析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最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9f7d6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e.png)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最新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最新7篇《劝学》作者介绍:荀况(约前313——前238年)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a06cd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d.png)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劝学》教案锦集6篇
![《劝学》教案锦集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94881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b.png)
《劝学》教案锦集6篇《劝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掌握积累下列文言常用实词:劝、中、假、绝、师、传、道、圣;掌握积累下列文言虚词:于、而、故、焉、乎、之、其。
2.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到自主学习、从师而学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学生能归纳出作者在__中对学习规律性的阐释,能在探讨的基础上说出自主学习与从师而学的内在联系。
2. 学生能结合__说出如何正确地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说明道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式:问题探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获得教养的途径》,懂得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得教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和韩愈的《师说》,明白通过自主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也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
(二) 1.点学生读《劝学》,正音。
2. 掌握通假字3. .解题:劝,勉励。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__。
4..理解课文,疏通大意。
(结合课件完成)5..总结写作特点: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
6.实词积累:劝、已、中、槁暴、挺、砺、跂、疾、彰、假、绝、兴、跬、功、锲、躁7.虚词积累:而,于8常用句式判断(见课件)(三)布置作业:1. 背诵、默写《劝学》。
练习“一词多义”训练:绝,强,假,望,闻。
第二课时:(一) 导入:从荀子的《劝学》我们学习到要不停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作的《师说》,来学习韩愈对从师学习的看法。
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文体简介。
2.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一场文学运动,它主要是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文风,大力提倡“言之有物”的古文,强调学习先秦、两汉的__,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韩愈和柳宗元等躬行实践,终于把__从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桎梏中解放了出来。
2023最新-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最新4篇)
![2023最新-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最新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767e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c.png)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最新4篇)教案设计要以学生为目标,尽可能使学生可以高效率地接受,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高中语文《劝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过程和方法:1.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
【教学重点】1.比喻论证2.积累文言知识【教学难点】了解全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特点。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指导学生参阅《讲练通》(作家作品、相关知识)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
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
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劝学高中课文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0篇)
![劝学高中课文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bd134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5.png)
劝学高中课文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10篇较新高中语文《劝学》教案,希望在劝学高中课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劝学》高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⑴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⑴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德育目标:⑴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⑴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CAT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二、荀子简介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较后的代表,朴素唯物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说课稿(通用12篇)
![《劝学》说课稿(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49ea4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1.png)
《劝学》说课稿《劝学》说课稿(通用12篇)《劝学》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
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劝学》说课稿,欢迎阅读。
《劝学》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一篇高中文言课文――荀子的《劝学》。
下面我将就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说教材《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文言文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文质优美,在写法上非常独特,比兴写法、比喻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作者较系统的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通假字等,可结合本课课后练习完成这一单元要求。
二、说重点难点目标的确定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故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
基于此,将本文的基础目标确定为:基础目标: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
2、了解通假字的定义,积累10个通假字。
3、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独立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养成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荀子对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设想: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释题,简介作者,初读课文,感知教材,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55b93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1.png)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劝学》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2.领悟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劝学》的主旨,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2.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僻字词和句式。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劝学》主旨的理解。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劝学》的内涵。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2.领悟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劝学》中的观点。
2.分析文章对现代人的启示,如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等。
四、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劝学》的内涵。
二、课文拓展1.介绍荀子的其他作品,如《性恶论》、《天论》等。
2.分析《劝学》与其他作品的关系,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荀子及其思想的看法。
2.分析《劝学》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劝学》的理解。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小结2.回顾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三、课后拓展1.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勤奋学习的文言文,进行比较分析。
高中语文《劝学》的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174b4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a.png)
高中语文《劝学》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劝学》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劝学》,培养学生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并翻译出重点句子的含义。
字词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引导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论证方法。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析字词和修辞手法。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和翻译实践,提高语文能力。
2.2 教学手段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导入:介绍《劝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大意。
字词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论证方法。
3.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课文朗读与翻译:15分钟字词解析:10分钟修辞手法分析:10分钟文章结构分析: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
课文翻译: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准确性。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字词解析和文章结构分析。
4.2 反馈与调整针对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e88fb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7.png)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4篇】劝学篇一23* 劝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
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图示法教会学生方法,然后以三人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
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终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解题。
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师生共同研习第1、2、3段,背诵1、2、3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
《劝学》说课稿三篇
![《劝学》说课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273b83cc1755270622085b.png)
《劝学》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劝学》说课稿,欢迎阅读。
《劝学》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一篇高中文言课文――荀子的《劝学》。下面我将就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完成教学目标三,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四、三读文本鉴赏语言。
要求学生找出本文的比喻句,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明确:比喻句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二,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五、拓展迁移。
设置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讨论1:《劝学》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四、说学法指导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点拨法——对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点拨。
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体现在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的过程中。
(2)合作学习体现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3)探究学习体现在质疑问难,与文本深层次对话的过程中。
一、教学理念(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教案
荀子
一教学目的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二教学设想
1、抓住文眼,定好教眼。
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2、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3、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思考和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4、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l)輮róu通煣有y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已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zhōng砺lì参cān省xíng跂qì臾yú螯á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3.熟读课文。
4.反复阅读《预习提示》,初步自析课文,思考题:
(1)课文的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2)课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
围绕三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三、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一;补充练习。
2背诵全文。
3.预习《师说》:
(l)认真阅读注释,运用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2)认真阅读“预习提示”,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对比的论证方法。
(3)说说本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参看“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文言常用实词表》)
补充练习
一、在括号里写出通假字的读音,并指出它们与本字的读音有怎样的关系:
1.知()明而行无过
2君子生()非异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并说明这些词义在现代汉语中有什么变化:
1.故木受绳则直
2.金就硕则利
3.蟹六跪而二鳌
4.蚓无爪牙之利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
⎪
⎩
⎪
⎪
⎨
⎧
•
•
•
矣
兴
汉室可
兴
百废具
正通人和
焉
兴
风雨
积土成山
,
,
2.
⎪
⎪
⎩
⎪
⎪
⎨
⎧
•
•
•
于大学
学
今诸生
有难易乎
学
人之为
不可以已
学
3.⎪⎩
⎪
⎨
⎧
•
•
功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
在不舍
功
驽马十驾,
4.
⎪⎩
⎪
⎨
⎧
•
•
于蓝
青
而
取之于蓝
青,
四、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木直中绳
2.而绝江河
3.非利足也
4.上食埃土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1.⎪
⎪
⎩
⎪
⎪
⎨
⎧
•
•
•
神明自得
而
积善成德
见者远
而
臂非加长也
日参省乎已
而
君子博学
,
,
2.
⎪
⎪
⎩
⎪
⎪
⎨
⎧
•
•
•
•
•
致千里
以
无
轮
为
以
輮
已
以
可
学不
六、填写本文不同设喻方法的例句:
l正反对照的形式,如
2.反复形式,如
3.先用比喻,再引出道理,如
4单说比喻,不提论断,使道理隐含其中,如
5.先设喻引出道理,再用另外的比喻作进一步论证,如附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