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
新高考数学题型归纳,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节集合题型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
常用数集的表示:C —复数集;R —实数集;Q —有理数集;Z —整数集;N —自然数集;N+或N*—正整数集。
1、【多选】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102,∉-B.(){}2|42x y x =∈,C.R ∈πD.Φ∈02、【2022·全国乙卷】设集合{}54321,,,,=U ,集合M 满足{}31,=M C U ,则()A.M ∈2B.M ∈3C.M ∉4D.M∉53、【2018·北京】已知集合(){}241|≤-+≥-=ay x y ax y x y x A ,>,,,则()A .()A R a ∈∈∀12,,B .()AR a ∉∈∀12,,C .当且仅当0<a 时,()A ∉12,D .当且仅当23≤a 时,()A ∉12,4、若集合{}2024||≤∈=x N x x P ,45=a ,则()A.P a ∈B.{}P a ∈C.{}Pa ⊆D.Pa ∉题型2、集合相等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相等,集合中元素完全相同,集合中元素之和相等,集合中元素之积相等。
1、若},,0{},,1{2b a a ab a +=,求20242024b a+的值.【答案:1】2、已知集合,,且B A },,0{B },,,{A ==-=y x y x xy x 求实数x 与y 的值.【答案:x=y=-1】3、设R b a ∈,,集合b}ab {0a}b a {1,,,,=+,则=-a b ()【答案:C 】A.1B.-1C.2D.-24、【2014·福建】若}2,1,0{},,{=c b a ,且下列三个关系:①2≠a ;②2=b ;③0≠c 有且只有一个正确,求c b a ++10100的值.5、集合},2,0{a A =,},1{2a B =.若}16,4,210{,,=B A 则a 的值为()【答案:D 】A .0B .1C .2D .4题型3、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①包含关系,②相等关系,③真子集关系。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知识点总结1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集合(一)元素与集合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对象的部分或全体构成一个集合.构成集合的元素除了常见的数、点等数学对象外,还可以是其他对象.2.集合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明确判断出它是否为该集合中的元素.(2)互异性: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即相同元素在同一个集合中不能重复出现.(3)无序性:集合与其组成元素的顺序无关.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属于(记作a A ∈)和不属于(记作a A ∉)两种.4.集合的常用表示法集合的常用表示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韦恩图).5.常用数集的表示 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符号 NN ∗或N + Z Q R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2)真子集:若A B ⊆,且存在b B ∈,但b A ∉,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B (或B A ⊃≠).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3)相等: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B ⊆,同时B A ⊆,那么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 .(4)空集: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三)集合的基本运算(1)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 即{}|A B x x A x B ⋂=∈∈且.(2) 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3) 即{}|A B x x A x B ⋃=∈∈或.(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C A ,即{|,}U C A x x U x A =∈∉且.(四)集合的运算性质(1)集合的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A ∩B )∩C =A ∩(B ∩C );③分配律:(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C );【集合常用结论】1.子集个数: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其子集个数为2n;其真子集个数为2n-1;其非空子集个数为2n-1;其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n-2.2.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U(A∪B)=(∁U A)∩(∁U B);∁U(A∩B)=(∁U A)∪(∁U B);4.A∪B=A⇔B⊆A;A∩B=B⇔B⊆A.5.集合运算中的常用方法若已知的集合是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求解;若已知的集合是点集,用数形结合法求解;若已知的集合是抽象集合,用Venn图求解.二、简易逻辑(一).全称命题、特称(存在性)命题及其否定(1)全称命题p:∀x∈M,p(x),其否定为特称(存在性)命题:¬p:∃x0∈M,¬p(x0).(2)特称(存在性)命题p:∃x0∈M,p(x0),其否定为全称命题:¬p:∀x∈M,¬p(x).(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或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或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集合法: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高中数学——11、集合、简易逻辑
集合、简易逻辑常用数集符号自然数集N (包括0),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实数集R 集合1、互异性例:集合{a 2,0,1}与集合{b 2,0,-1}相等,根据互异性,a 2=-1、b 2=12、元素、集合间的关系(韦恩图):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 ⊊⊄ (注:集合A ⊆集合B ,集合A 可以是Ø,集合A 、B 可以相等)3、空集:Ø,无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注:{Ø}与Ø不同,{Ø}包含1个元素Ø,Ø无元素)(注:空集必须分类讨论)4、交集∩,并集∪,补集(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集合,C U A ) 例:A={x |1≤x ≤3},B={x |mx+1=0},A ∩B ≠Ø,求m 的范围 补集思想,令A ∩B =Ø,则B =Ø(m=0)或-m1<1或>3,求出m 的集合M ,C R M 即所求范围5、常见元素类型(1)数集例:{x|x 2+3x-4=0},表示方程x 2+3x-4=0的解(2)点集例:{(x ,y )|y=x 2+3x-4},表示函数y=x 2+3x-4图像上点的坐标6、集合子集的个数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子集个数为2n ,非空集合个数为2n -1简易逻辑1、复合命题:或∨、且∧、非﹁p∨q:一真即真(特称命题∃:“存在……”)p∧q:一假即假(全称命题∀:“对于所有……”)2、原命题(若p,则q)与逆否命题(若﹁q,则﹁p)同真同假3、对于命题“若p,则q”,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定命题)(1)否命题:若﹁p,则﹁q(2)命题的否定(否定命题):若p,则﹁q(注:命题的否定考的多,否命题考的少)(3)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例1:否定全称命题“∀实数x,x2>0”先改为“若p,则q”,“若x为实数,则x2>0”→否定即﹁q,“若x为实数,∃实数x,x2≤0”,即“∃实数x,x2≤0”例2:否定特称命题“∃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先改为“若p,则q”,“若一个平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否定即﹁q,“若一个平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它是矩形”,即“∀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充分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p⇔q(1)充分条件:p⇒q(2)必要条件:p⇐q(注:利用集合理解充分必要条件p⇒q,即集合P⊆Q,p⇐q,即集合P⊇Q)。
高考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考纲要求)
第一章 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知识结构: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1.必须弄清集合的元素是什么,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n -1;(2);B B A A B A B A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4、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5.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要看能否判断真假,陈述句、反诘问句都是命题,而祁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6.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
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逆命题与其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一真俱真,一假俱假,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7.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高考热点分析集合与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本章知识的高考命题热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有关述语和符号、集合的简单应用、判断命题的真假、四种命题的关系、充要条件的判定等作基础性的考查,题型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以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和符号为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高考数学复习1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三专题复习------------------集合与简易逻辑一、必备主干知识:(2)四种命题是对“若p,则q”形式的命题而言的.把“若p,则q”作为原命题,则其逆命题是“若q,则p”,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逆否命题是“若非q,则非p”,其中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是等价的,而且命题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3)充要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则p,q互为充要条件.(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x∈M,p(x)”的否定为“∃x0∈M,非p(x0)”;“∃x0∈M,p(x0)”的否定为“∀x∈M,非p(x)”.(4)“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真假相反”二、典例解析: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x|x2-2x-3≥0},B={x|-2≤x<2},则A∩B =()A.[-2,-1]B.[-1,2)C.[-1,1] D.[1,2)[解析]∵A={x|x≥3或x≤-1},B={x|-2≤x<2},∴A∩B={x|-2≤x≤-1}=[-2,-1],故选A.2.(2014·安徽)“x<0”是“ln(x+1)<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ln(x+1)<0,∴0<x+1<1,∴-1<x<0.∵x<0是-1<x<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3.(2014·陕西)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z1|=|z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A.真,假,真B.假,假,真C.真,真,假D.假,假,假[解析]因为原命题为真,所以它的逆否命题为真;若|z1|=|z2|,当z1=1,z2=-1时,这两个复数不是共轭复数,所以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的,故否命题也是假的.故选B.4.(2014·湖南)已知命题p:若x>y,则-x<-y;命题q:若x>y,则x2>y2.在命题①p ∧q;②p∨q;③p∧(非q);④(非p)∨q中,真命题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由不等式的性质可知,命题p是真命题,命题q为假命题,故①p∧q为假命题,②p∨q为真命题,③非q为真命题,则p∧(非q)为真命题,④非p为假命题,则(非p) ∨q壹贰为假命题,故选C.[例1] (1)(2014·山东)设集合A ={x||x -1|<2},B ={y|y =2x ,x ∈[0,2]},则A ∩B =( )A .[0,2]B .(1,3)C .[1,3)D .(1,4)(2)(2014·辽宁)已知全集U =R ,A ={x |x ≤0},B ={x |x ≥1},则集合∁U (A ∪B )=( ) A .{x |x ≥0}B .{x |x ≤1}C .{x |0≤x ≤1}D .{x |0<x <1}(2)(2014·辽宁)已知全集U =R ,A ={x |x ≤0},B ={x |x ≥1},则集合∁U (A ∪B )=( ) A .{x |x ≥0}B .{x |x ≤1}C .{x |0≤x ≤1}D .{x |0<x <1}[例2] (2014·贵阳高三监测)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α,β∈R ,使sin(α+β)=sin α+sin β B .∀φ∈R ,函数f (x )=sin(2x +φ)都不是偶函数C .∃x 0∈R ,使x 30+ax 20+bx 0+c =0(a ,b ,c ∈R 且为常数)D .∀a >0,函数f (x )=ln 2x +ln x -a 有零点[解析] 取α=0时,sin(α+β)=sin α+sin β,A 正确;取φ=π2时,函数f (x )=sin ⎝⎛⎭⎫2x +π2=cos 2x 是偶函数,B 错误;对于三次函数f (x )=x 3+ax 2+bx +c ,当x →-∞时,y →-∞,当x →+∞时,y →+∞,又f (x )在R 上为连续函数,故∃x 0∈R ,使x 30+ax 20+bx 0+c =0,C正确;当f (x )=0时,ln 2x +ln x -a =0,则有a =ln 2x +ln x =⎝⎛⎭⎫ln x +122-14≥-14,所以∀a >0,函数f (x )=ln 2x +ln x -a 有零点,D 正确.综上可知,B 为假命题.(2014·广州调研)命题“若x 2<1,则-1<x <1”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x 2≥1,则x ≥1或x ≤-1 B .若-1<x <1,则x 2<1 C .若x >1或x <-1,则x 2>1 D .若x ≥1或x ≤-1,则x 2≥1[解析] “若p ,则q ”的逆否命题是“若綈q ,则綈p ”.故选D.[例3] (1)(2014·湖北)设U 为全集,A ,B 是集合,则“存在集合C 使得A ⊆C ,B ⊆∁U C ”是“A ∩B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2)(2014·北京)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q >1”是“{a n }为递增数列”的( )叁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存在集合C 使得A ⊆C ,B ⊆∁U C ”⇔“A ∩B =∅”.故选C. (2)利用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的关系进行判断.{a n }为递增数列,则a 1>0时,q >1;a 1<0时,0<q <1.q >1时,若a 1<0,则{a n }为递减数列.故“q >1”是“{a n }为递增数列”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1)(2014·绵阳第二次诊断)已知l ,m ,n 是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l ⊂α,m ⊂β,且l ⊥mB .l ⊂α,m ⊂β,n ⊂β,且l ⊥m ,l ⊥nC .m ⊂α,n ⊂β,m ∥n ,且l ⊥mD .l ⊂α,l ∥m ,且m ⊥β[解析] 依题意,A ,B ,C 均不能得出α⊥β.对于D ,由l ∥m ,m ⊥β,得l ⊥β,又l ⊂α,因此有α⊥β.综上所述,故选D.(2)(2014·山西考前质检)已知a ∈R ,p :a 2+3a +2≤0;q :关于x 的方程x 2+2x +log 2a =0有实数根,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由题意,p :a 2+3a +2≤0⇔(a +1)(a +2)≤0⇔-2≤a ≤-1;q :方程x 2+2x +log 2a =0有实根等价于判别式Δ=22-4log 2a ≥0,即0<a ≤2.因此,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例1] (2013·天津)函数f (x )=2x |log 0.5x |-1的零点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解析] (1)令f (x )=2x |lg 0.5x |-1=0, 可得|log 0.5x |=⎝⎛⎭⎫12x .设g (x )=|log 0.5x |,h (x )=⎝⎛⎭⎫12x ,在同一坐标系下分别画出函数g (x ),h (x )的图象,可以发现两个函数图象一定有2个交点,因此函数f (x )有2个零点.肆(2014·山西名校二模)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y =f (x )满足f (3)=0,且不等式f (x )>-xf ′(x )在(0,+∞)上恒成立,则函数g (x )=xf (x )+lg|x +1|的零点的个数为( )A .4B .3C .2D .1[解析] f (x )+xf ′(x )>0,即[xf (x )]′>0,说明xf (x )在(0,+∞)上单调递增,又f (x )为奇函数,所以xf (x )为偶函数,有一个零点为3.令g (x )=0,得xf (x )=-lg|x +1|,数形结合,如图,可知g (x )共有3个零点.[例2] (2014·哈师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高三联考)已知函数f (x )=⎩⎪⎨⎪⎧log 2(1-x )+1,-1≤x <k ,x 3-3x +2,k ≤x ≤a ,若存在k 使得函数f (x )的值域是[0,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3,+∞) B.⎝⎛⎦⎤12, 3 C .(0, 3 ]D .{2}[解析] 先作出函数f (x )=log 2(1-x )+1,-1≤x <k 的图象,再研究f (x )=x 3-3x +2,k ≤x ≤a 的图象,令f ′(x )=3x 2-3=0,得x =1,当x >1时,f ′(x )>0,当-1<x <1时,f ′(x )<0, ∴当x =1时,f (x )在(-1,+∞)上取得最小值f (1)=0,又f (3)=2.若存在k 使f (x )的值域是[0,2],a 只需满足12<a ≤ 3.故选B.已知函数f (x )=4x 与g (x )=x 3+t ,若f (x )与g (x )的交点在直线y =x 的两侧,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A .(-6,0]B .(-6,6)伍C .(4,+∞)D .(-4,4)[解析] 如图:由题知,若f (x )=4x与g (x )=x 3+t 的交点位于y =x 两侧,则有⎩⎪⎨⎪⎧23+t >2,(-2)3+t <-2,解得-6<t <6. [例3]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设点M (x 0,1),若在圆O :x 2+y 2=1上存在点N ,使得∠OMN =45°,则x 0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可知,M 在直线y =1上运动,设直线y =1与圆x 2+y 2=1相切于点P (0,1).如图所示,当x 0=0即点M 与点P 重合时,显然圆上存在点N (±1,0)符合要求;当x 0≠0时,过M 作圆的切线,切点之一为点P ,此时对于圆上任意一点N ,都有∠OMN ≤∠OMP ,故要存在∠OMN =45°,只需∠OMP ≥45°.特别地,当∠OMP =45°时,有x 0=±1.结合图形可知,符合条件的x 0的取值范围为[-1,1].(1)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1,2)C .[2,+∞)D .(2,+∞)[解析] ∵渐近线y =bax 与过焦点F 的直线l 平行,或渐近线从该位置绕原点按逆时针陆旋转时,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直线l 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一个交点,∴ba ≥3,即c 2=a 2+b 2≥4a 2,∴e ≥2.(2)(2014·兰州、张掖高三联合诊断)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x ≥0,3x +4y ≥4,y ≥0,则x 2+y 2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x 2+y 2表示平面区域内的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平方.由题意知,当以原点为圆心的圆与直线3x +4y -4=0相切时,x 2+y 2取得最小值,即x 2+y 2=|-4|5=45,所以(x 2+y 2)min =1625.。
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考数学必胜秘诀(1)集合与简易逻辑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
(答:8)(2)设{(,)|,}U x y x R y R =∈∈,{(,)|20}A x y x y m =-+>,{(,)|B x y x y n =+-0}≤,那么点)()3,2(B C A P u ∈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答:5,1<->n m );(3)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2.遇到A B =∅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 ,则实数a =______.(答:10,1,2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 ; ⑵A B B B A =⇔⊆ ;⑶A B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 痧; ⑸u A B U A B =⇔⊆ ð; ⑹()U C A B U U C A C B = ;⑺()U U U C A B C A C B =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4{)(=B A C U ,}5,1{)()(=B C A C U U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
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
子集。
补集。
交集。
并集。
逻辑联结词。
四种命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导读】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试题举例】已知集合S={x∈Rx+1≥2},T={-2,-1,0,1,2},则S∩T=( )A.{2 }B. {1,2 }C. {0,1,2 }D.{-1,0,1,2}【答案】B【解析】(直接法)S={x∈Rx+1≥2}⇒S={x∈Rx≥1},T={-2,-1,0,1,2},故S∩T={1,2}.(排除法)由S={x∈Rx+1≥}2⇒S={x∈Rx≥1ng}可知S∩T中的元素比0要大,而C、D项中有元素0,故排除C、D项,且S∩T中含有元素1,故排除A项。
故答案为B.(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导读】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p或q可以是两个不相关的命题,判断命题真假的步骤是:(1)定形式;(2)判简单;(3)判复合,以真值表为依据。
规律是“或命题”一真俱真,要假全假.“且命题”一假俱假,要真全真。
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
高考在考查其他部分内容时涉及集合的知识。
很少有正面考查逻辑的内容。
逻辑与充要条件的知识往往是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并汇考查。
【试题举例】(2008·全国卷二)平面内的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有多个,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类似地,写出空间中的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两个充要条件:充要条件①;充要条件②.(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两个充要条件)【答案】两组相对侧面分别平行;一组相对侧面平行且全等;对角线交于一点;底面是平行四边形。
高考数学复习:集合与简单逻辑
高考数学复习:集合与简单逻辑集合知识一般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其中以集合知识为载体,集合与不等式、解析几何知识相结合是考查的重点,难度为中、低档;对常用逻辑用语的考查一般以一个选择题或一个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以集合、函数、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及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为载体,考查充要条件或命题的真假判断等,难度一般不大.1.集合的概念、运算和性质(1)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的运算:①交集:A∩B={x|x∈A,且x∈B}.②并集:A∪B={x|x∈A,或x∈B}.③补集:∁U A={x|x∈U,且x∉A}.(3)集合的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4)需要特别注意的运算性质和结论.经验证,对于每组中两个元素α,β,均有M(α,β)=1.所以每组中的两个元素不可能同时是集合B的元素.所以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不超过4.又集合{(1,0,0,0),(0,1,0,0),(0,0,1,0),(0,0,0,1)}满足条件,所以集合B中元素个数的最大值为4.(Ⅲ)设S k=(x1,x2,…,x n)|(x1,x2,…,x n)∈A,x k=1,x1=x2=…=x k–1=0)(k=1,2,…,n),S n+1={( x1,x2,…,x n)| x1=x2=…=x n=0},则A=S1∪S1∪…∪S n+1.对于S k(k=1,2,…,n–1)中的不同元素α,β,经验证,M(α,β)≥1.所以S k(k=1,2 ,…,n–1)中的两个元素不可能同时是集合B的元素.所以B中元素的个数不超过n+1.取e k=( x1,x2,…,x n)∈S k且x k+1=…=x n=0(k=1,2,…,n–1).令B=(e1,e2,…,e n–1)∪S n∪S n+1,则集合B的元素个数为n+1,且满足条件.故B是一个满足条件且元素个数最多的集合.10.已知平面α,直线m,n满足mα,nα,则“m∥n”是“m∥α”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因为,所以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由不能得出与内任一直线平行,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11. 设,则“”是“”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重复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绝对值不等式,由.据此可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本题选择A选项.12. 设a,b均为单位向量,则“”是“a⊥b”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因为a,b均为单位向量,所以a⊥b,即“”是“a⊥b”的充分必要条件.选C.13. 能说明“若f(x)>f(0)对任意的x∈(0,2]都成立,则f(x)在[0,2]上是增函数”为假命题的一个函数是__________.【答案】y=sin x(答案不唯一)【解析】令,则f(x)>f(0)对任意的x∈(0,2]都成立,但f(x)在[0,2]上不是增函数。
高考数学强基计划专题1集合与简易逻辑
2022年高考数学尖子生强基计划专题1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真题特点分析:1. 突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例1.【2020年武汉大学9】设A 是集合{}12345678910,,,,,,,,,的子集,只含有3个元素,且不含相邻的整数,则这种子集A 的个数为( ) A. 32B. 56C. 72D. 84答案:B 进行分类讨论例2.【2020 年清华大学】已知集合{},,1,2,3,,2020A B C ⊆,且A B C ⊆⊆,则有序集合组(),,A B C 的个数是( ).A .20202B .20203C .20204D .20205答案:C例3.【北大】已知()01,2,...,i x i n >=11.n i i x ==∏求证:))11.nni i x =≥∏【解析】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或AM GM -平均不等式. 法一:AM GM -不等式.调和平均值n n ni n H G =≤=⎛⎫∑≤n i n ⎛⎫∑ni ≤∑ni ⎛⎫≤∑1nn i i n n +⎛⎫≤+=∑∑,即)1≤,即))1n ni ix ≤∏法二:由11.ni ix ==∏及要证的结论分析,由柯西不等式得))211i i x x ⎫≥⎪⎭,从而可设1i i y x =,且1111.n ni i i iy x ====∏∏从而本题也即证))11.n ni i y =≥∏从而))211nni ii x x ⎫+≥⎪⎭∏,即))21nnii ix y ≥∏,假设原式不成立,即))11,nni i x =<∏则))11.nni i y =<∏从而))21nnii ix y <∏,矛盾.得证.2.注重和解题技巧,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4.【北大】10、已知实系数二次函数()f x 与()()(),g x f x g x =和()()30f x g x +=有两重根,()f x 有两相异实根,求证:()g x 没有实根. 【解析】设()2,f x ax bx c =++()2,g x dx ex f =++则由()()f x g x =,可得()()()()()()220,40.a d x b e x c f b e a d c f -+-+-=∆=----=由()()30f x g x +=可得()()()()()()223330,34330.a d x b e x c f b e a d c f +++++=∆=+-++=化简得223124,b e ac df +=+即()22434e df ac b -=-又240.b ac ->240.e df ∴-<()g x ∴没有实根.二、应试和准备策略1. 注意知识点的全面数学题目被猜中的可能性很小,一般知识点都是靠平时积累,因此,要求学生平时要把基础知识打扎实。
高考数学专题1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专题1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知识网络以“集合”为基础,由“运算”分枝杈.二.高考考点1.对于集合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重点是对集合的识别与表达.2.对集合知识的综合应用,重点考查准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3.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命题的四种形式;相关命题的等价转换,重点考查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与应用.三.知识要点(一)集合1.集合的基本概念(1)集合的描述性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认知:集合由一组指定的(或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集合的元素须具备以下三个特性:(I)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为这个集合的元素是明确的,只有“是”与“否”两种情况.(II)互异性: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不相同.(III)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无前后顺序之分.(2)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一般表示方法主要有(I)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提醒: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须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与“无序性”,以防自己表示有误或被他人迷惑.(II)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描述法的规范格式:{x|p(x),x∈A}其中,大括号内的竖线之前的文字是“集合的代表元素”,竖线后面是借助代表元素描述的集合中元素的属性及范围(即判断对象是否属于集合的确定的条件).②认知集合的过程:认清竖线前的代表元素;考察竖线后面代表元素的属性及范围结合前面的考察与集合的意义认知集合本来面目.例:认知以下集合:; ;; ,其中M={0,1}.分析:对于A,其代表元素是有序数对(x,y),即点(x,y)点(x,y)坐标满足函数式y=x2-1(x∈R)点(x,y)在抛物线y=x2-1上集合A是抛物线y=x2-1(x∈R)上的点所组成的集合.对于B,其代表元素为y y是x的二次函数:y=x2-1(x∈R),再注意到集合的意义是范围集合B 是二次函数y=x2-1(x∈R)的取值范围集合B是二次函数y=x2-1(x∈R)的值域,故B={y|y≥-1}.对于C,其代表元素是x x是二次函数y=x2-1的自变量集合C是二次函数y=x2-1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集合C是二次函数y=x2-1(x∈R)的定义域,即C=R.对于D,其代表元素是x x是集合M的子集集合D由M的(全部)子集组成,故D={φ,{0},{1},{0,1}}.(III)数轴法和文氏图法:文氏图法是指用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区域(内部)表示集合的方法.此为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集合问题的原始依据.评注:集合的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是师生研究集合的基本功.为了今后的继续性发展,这一软性作业必须高质量完成.2.集合间的关系(1)子集(I)子集的定义(符号语言):若x∈A x∈B,则A B(注意:符号的方向性)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任何一个集合A,都有φ A显然:任何一个集合都是自身的子集, 即A A.(II)集合的相等:若A B且B A,则A=B.(III)真子集定义:若A B且A≠B;则A B(即A是B的真子集).特例: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全集,补集(I)定义设I是一个集合,A I,由I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I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A,即A={x|x∈I,且x A}.在这里,如果集合I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则将I称为全集,全集通常用U表示.(II)性质:φ=U;U=φ;(A)=A(III)认知:补集思想为我们运用“间接法”解题提供理论支持.对于代数中的探求范围等问题,当正面入手头绪繁多或较为困难时,要想到运用“间接法”进行转化求解.(3)交集,并集(I)定义:①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 ∈A,且x∈B};②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x|x ∈A,或x∈B}.(II)认知:上面定义①、②中的一字之差(“且”与“或”之差),既凸显交集与并集的个性,又展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集概念中的“或”与生活用语中的“或”含义不同,并集概念中的“或”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中的“或”:生活用语中的“或”是“或此”.“或彼”.二者只取其一,并不兼有;而并集概念中的“或”是“或此”.“或彼”“或彼此”,可以兼有.因此,“x∈A或x∈B”包括三种情形:x∈A且x B;x∈B且x A;x∈A且x∈B.(III)基本运算性质①“交”的运算性质A∩A=A;A∩φ=φ;A∩B= B∩A;A∩ A =φ;(A∩B)∩C= C∩(A∩B)= A∩B∩C②“并”的运算性质A∪A=A;A∪φ=A;A∪B= B∪A;A∪A=I;(A∪B)∪C=A∪(B∪C)= A∪B∪C③交.并混合运算性质A∪(B∩C)= (A∪B)∩(A∪C);A∩(B∪C)=(A∩B)∪(A∩C);A∩(A∪C)=AA∪(A∩B)=A( IV )重要性质①A∩B=A A B; A∪B=B A B;②A∩B=(A∪B);A∪B=(A∩B)上述两个性质,是今后解题时认知、转化问题的理论依据.(二)简易逻辑1.命题(1)定义(I)“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II)可以判断真假的词句叫做命题.其中,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易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①p或q;②p且q;③非p(即命题p的否定).(2)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I)当p、q同时为假时“p或q”为假,其它情况时为真;(II)当p、q同时为真时“p且q”为真,其它情况时为假;(III)“非p”与p的真假相反.(3)认知(I)这里的“或”与集合的“并”密切相关(并集又称为或集):集合的并集是用“或”来定义的:A∪B={x| x∈A或x∈B}.“p或q”成立的含义亦有三种情形:p成立但q不成立;q成立但p不成立,p,q同时成立.它们依次对应于A∪B中的A∩ B;B∩ A;A∩B.不过,A∪B强调的是一个整体,而“p或q”是独立的三种情形的松散联盟.(II)“或”、“且”联结的命题的否定形式:“p或q”的否定p且q;“p且q”p或q.它们类似于集合中的(A∪B)=(A)∩(B),(A∩B)=(A)∪(B)(4)四种命题(I)四种命题的形式: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则四种命题的形式为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II)四种命题的关系①原命题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依据和途径之一.②逆命题否命题,它们之间互为逆否关系,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另一依据和途径.除①、②之外,四种命题中其它两个命题的真伪无必然联系.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I)定义:若p q则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 q则说p 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II)认知:①关注前后顺序:若p q则前者为后者的充分条件;同时后者为前者的必要条件.②辨析条件、结论注意到条件与结论的相对性.若条件结论,则这一条件为结论的充分条件;若结论条件,则这一条件为结论的必要条件.③充要条件即等价条件,也是完成命题转化的理论依据.“当且仅当”.“有且仅有”.“必须且只须”.“等价于”“…反过来也成立”等均为充要条件的同义词语.四.经典例题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方程组的解集为{(x,y)|x=-1或y=2};(2)设P={x|y=x2},Q={(x,y)|y=x2},则p Q;(3)设,则M N;(4)设,,则集合等于M∪N;分析:(1)不正确.事实上,方程组的解为有序实数对(-1,2),而-1或2不是有序实数对,故命题为假.正确解题:方程组解集应为(初始形式)=={(-1,2)}(2)不正确.在这里,P为数集,Q为点集,二者无公共元素,应为P∩Q=φ.(3)为认知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考察代表元素的特征与联系:对两集合的代表元素表达式实施通分,对于集合M,其代表元素,2k+1为任意奇数;对于集合N,其代表元素,k+2为任意整数.由此便知M N,故命题正确.(4)不正确.反例:注意到这里f(x),g(x)的定义域未定,取,,则f(x)·g(x)=1(x≠-3且x≠1),此时f(x)g(x)=0无解.揭示:一般地,设函数f(x),g(x)的定义域依次为P、Q,且,,则有例2.设集合A={x|x2+4x=0},B={x|x2+2(a+1)x+a2-1=0}(1)若A∩B=B,求a的值;(2)若A∪B=B,求a的值.解:集合A={-4,0}(1)A∩B=B B A即B{-4,0}由有关元素与B的从属关系,引入(第一级)讨论.(I)若0∈B,则有a2-1=0a=1(以下由a的可能取值引入第2级讨论).又当a=-1时,方程x2+2(a+1)x+a2-1=0x2=0x=0此时B={0}符合条件;当a=1时,方程x2+2(a+1)x+a2-1=0x2+4x=0x(x+4)=0此时B=A符合条件.(II)若-4∈B,则有16+2(a+1)(-4)+a2-1=0a2-8a+7=0(a-1)(a-7)=0 a=1或a=7 当a=1时,由(I)知B=A符合条件;当a=7时,方程x2+2(a+1)x+a2-1=0x2+16x+48=0(x+12)(x+4)=0x=-12或x=-4此时B={-12,-4} A.(III)注意到B A,考察B=φ的特殊情形:B=φ=4(a+1)2-4(a2-1)<0 a<-1,此时集合B显然满足条件.于是综合(I)、(II)、(III)得所求a的取值集合为{a|a=1或a≤-1}.(2)集合B中至少有两个元素①而方程x2+2(a+1)x+a2-1=0至多有两个实根集合B中至多有两个元素②∴由①、②得集合B中只含两个元素 B=A此时,由(1)知a=1,即所求a的的数值为a=1.点评:(1)在这里,对有关事物进行“特殊”和“一般”的“一分为二”的讨论尤为重要:对集合A.B的关系,分别考察特殊(相等)和一般(真包含)情形,引出第一级讨论;对集合B的存在方式,又分别考察特殊(B=φ)和一般(B≠φ)的两种情形,引出第二级讨论.“特殊”(特殊关系或特殊取值)是分类讨论的切入点.(2)空集φ作为一个特殊集合,既是解题的切入点,又是设置陷阱的幽灵,注意到“一般”与“特殊”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解题时应适时考察“特殊”,自觉去构建“特殊”与“一般”的辩证统一.例3.已知A={x|x2-4x+3<0,x∈R},B={x|21-x+a≤0且x2-2(a+7)x+5≤0,x∈R}若A B,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A={x|1<x<3}=(1,3)注意A B,故对任意x∈(1,3),不等式21-x+a≤0与x2-2(a+7)x+5≤0总成立.(1)对任意x∈(1,3),f(x)=x2-2(a+7)x+5≤0总成立,f(x)=0有两实根,且一根不大于1,而另一根不小于3①(2)令g(x)=-21-x, x∈(1,3),则对任意x∈(1,3),21-x+a≤0总成立.a≤g(x)总成立a≤g min(x) a≤-1 ②∴将①.②联立得-4≤a≤-1.∴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4≤a≤-1}.点评与揭示:在某个范围内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要注意向最值问题的等价转化:(1)当f(x)在给定区间上有最值时a≤f(x)恒成立a≤f min(x)a≥f(x)恒成立a≥f max(x)(2)当f(x)在给定区间上没有最值时a≤f(x)恒成立a≤f(x)的下确界a≥f(x)恒成立 a≥f(x)的上确界例4.已知p:-2≤x≤10,q:1-m≤x≤1+m(m>0),若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分析:从认知与q入手,为了化生为熟,将,q分别与集合建立联系.解:由已知得:x<-2或x>10;q:x<1-m或x>1+m(m>0).令A={x|x<-2或x>10},B={x| x<1-m或x>1+m(m>0)},则由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B A或m9∴所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9,+∞).点评:从认知已知条件切入,将四种命题或充要条件问题向集合问题转化,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又一基本策略.例5.设有两个命题,p:函数f(x)=+2ax+4的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Q:不等式恒成立,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2]B.[2,+∞)C.[-2,2]D.(-2,2)分析:(ⅰ)化简或认知P、Q:函数f(x)=+2ax+4的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2<a<2∴P: -2<a<2 ①又不等式恒成立a小于的最小值②+≥=2 ③∴由②、③得 a﹤2即Q: a﹤2(ⅱ)分析、转化已知条件“P或Q”为真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a﹤2 ④“P且Q”为假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或为真a≤-2或a≥2 ⑤于是由④⑤得,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 a≤-2∴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2].例6. 若p:-2﹤m﹤0,0﹤n﹤1;q: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试分析p是q的什么条件?分析:在这里,q是关于x的二次方程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的条件,为便于表述,设该方程的两个实根为,且.然后根据韦达定理进行推理.解:设,为方程的两个实根,且,则该方程的判别式为:△=又由韦达定理得∴当0﹤﹤1时,由②得-2﹤m﹤0,0﹤n﹤1即 q p ③另一方面,若在p的条件下取m=-1,n=0.75,则这一关于x的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3﹤0,从而方程无实根∴p q ④于是由③④得知,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点评:若令f(x)=,则借助二次函数y=的图像易得关于x的二次方程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的充要条件为在这里容易产生错误结论为:方程x2+mx+n=0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的充要条件是注意到这里的p由※式中部分条件构造而成,它关于m、n的限制当然更为宽松.五.高考真题1.设I为全集,S1,S2,S3是I的三个非空子集,且S1∪S2∪S3=I,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S1∩(S2∪S3)=φ B. S1(S2∩S3)C.S1∩S2∩S3=φ D. S1(S2∪S3)分析:对于比较复杂的集合运算的问题,一要想到利用有关结论化简,二要想到借助特取法或文氏图筛选.解法一(直接法):注意到A∩B=(A∪B),A∪B=(A∩B)及其延伸,∴S1∩S2∩S3=(S1∪S2∪S3)=I=φ,故选C解法二(特取法):令S1={1,2},S2={2,3},S3={1,3}I={1,2,3}则S1={3}S2={1}S3={2}由此否定A、B;又令S1=S2=S3={a},则I={a},S2=S3=φ,由此否定D.故本题应选C2.已知向量集合,则M∩N等于()A.{(1,1)} B. {(1,1),(-2,-2)} C .{(-2,-2)} D.φ分析:首先考虑化生为熟.由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得,又令=(x,y),则有,消去λ得4x-3y+2=0,∴M={(x,y)|4x-3y+2=0,x,y∈R}.同理={(x,y)|5x-4y+2=0,x,y∈R}∴M∩N=={(-2,-2)},∴本题应选C点评:从认知集合切入,适时化生为熟,乃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基本方略.3.设集合I={(x,y)|x∈R,y∈R},A={(x,y)|2x-y+m>0},B={(x,y)|x+y-n≤0},那么点P(2,3)∈A∩(B)的充要条件是()A. m>-1,n<5 B m<-1,n<5 C m>-1,n>5 D m<-1,n>5分析:由题设知P(2,3) ∈A,且P(2,3)∈ B (※)又B={(x,y)|x+y-n>0},∴由(※)得,故本题应选A4.设函数,区间M=[a,b](a<b),集合N={y|y=f(x),x∈M},则使M=N成立的实数对(a,b)有()A.0个 B 1个 C 2个 D 无数多个分析:从认知集合切入.这里的集合N为函数f(x),(x∈M)的值域.注意到f(x)的表达式中含有|x|,为求f(x)的值域,先将f(x)化为分段函数的形式,以便于化整为零,逐段分析.∴当x>0时,f(x)<0;当x=0时,f(x)=0;当x<0时,f(x)>0.由此可知,当x≠0时,f(x) (x∈M)的值域与定义域M不可能相等;又当x=0时,f(x)的定义域为{0},故不存在a<b使区间[a,b]仅含元素0,因此,本题应选A.点评:解决分段函数问题的基本策略:分段考察,综合结论.在这里,认知集合N仍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所在.5.函数,其中P,M为实数集R的两个非空子集,又规定f(P)={y|y=f(x),x∈P}f(M)={y|y=f(x),x∈M},给出下列四个判断:①若P∩M=φ,则f(P)∩f(M)= φ;②若P∩M≠φ,则f(P)∩f(M)≠φ;③若P∪M=R,则f(P)∪f(M)= R;④若P∪M≠R,则f(P)∪f(M)≠ R其中正确判断有()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分析:首先认知f(P),f(M):f(P)为函数y=f(x)(x∈P)的值域;f(M)为函数y=f(x)(x∈M)的值域.进而考虑仿照第1题,从构造反例切入进行筛选.(1)取P={x|x≥0},M={x|x<0},则f(P)={x|x≥0}, f(M)={x|x>0}此时P∩M=φ,P∪M=R,但f(P)∩f(M) ≠φ,f(P) ∪f(M)≠ R由此判断①.③不正确(2)当P∩M≠φ时,则由函数f(x)的定义知P∩M={0}(否则便由f(x)的解析式导出矛盾),所以0∈f(P),0∈f(M),从而f(P)∩f(M)≠φ.由此判断②正确.(3)当P∪M≠R时,若0P∪M,则由函数f(x)的定义知,0f(P) ∪f(M)若存在非零x0P∪M, (※),易知x0f(P)当x0f(M)时,有x0f(P)∪f(M);当x0∈f(M)时,则易知-x0∈M.注意到这里-x0≠0,所以-x0P,从而-x0f(P).又∵x0M,∴-x0f(M),∴-x0f(P)∪f(M) (※※)∴由①.②知当P∪M≠R时,一定有f(P) ∪f(M)≠ R.故判断④正确.点评:认知f(P).f(M)的本质与特殊性,是本题推理和筛选的基础与保障.6.设全集I=R,(1)解关于x的不等式|x-1|+a-1>0(a∈R);(2)设A为(1)中不等式的解集,集合,若(A)∩B恰有3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1)原不等式|x-1|>1-a,运用公式求解须讨论1-a的符号.(2)从确定 A与化简B切入,进而考虑由已知条件导出关于a的不等式(组),归结为不等式(组)的求解问题.解:(1)原不等式|x-1|>1-a当1-a<0,即a>1时,原不等式对任意x∈R成立;当1-a=0,即a=1时,原不等式|x-1|>0x≠1;当1-a>0,即a<1时,原不等式x-1<a-1或x-1>1-ax<a或x>2-a于是综合上述讨论可知,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R;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2-a,+ ∞)(2)由(1)知,当a>1时,A=φ;当a≤1时, A={x|a≤x≤2-a}注意到==∴∴(A)∩B恰有3个元素A恰含三个整数元素.(A有三个元素的必要条件)(对A=[a,2-a]的右端点的限制)(对A=[a,2-a]的左端点的限制)故得-1<a≤0,∴所求a的取值范围为.点评:不被集合B的表象所迷惑,坚定从化简与认知集合B切入.当问题归结为A恰含三个整数时,寻觅等价的不等式组,既要考虑A含有三个整数的必要条件(宏观的范围控制),又要考虑相关区间的左\右端点的限制条件(微观的左右“卡位”),两方结合导出已知条件的等价不等式组.。
高考,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知识点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 (一)集合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二、四象限的点集.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 ⎩⎨⎧=-=+1323y x y x 解的集合{(2,1)}.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A ={(x ,y )| y =x +1} B={y |y =x 2+1} 则A ∩B =∅)4.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①若325≠≠≠+b a b a 或,则应是真命题.解:逆否:a = 2且 b = 3,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 ②,且21≠≠y x 3≠+y x . 解:逆否:x + y =3x = 1或y = 2.21≠≠∴y x 且3≠+y x ,故3≠+y x 是21≠≠y x 且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3. 例:若255 x x x 或,⇒. 4. 集合运算:交、并、补.{|,}{|}{,}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5. 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 包含关系:,,,,,;,;,.U A A A A U A U 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Φ⊆⊆⊆⊆⊆⇒⊆⊆⊆⊇⊇C(2) 等价关系:U A B A B A A B B AB U ⊆⇔=⇔=⇔=C (3) 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分配律:.)()()();()()(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 0-1律:,,,A A A UA A UA U Φ=ΦΦ===等幂律:.,A A A A A A ==求补律:A ∩C U A =φ A ∪C U A =U C U U =φ C U φ=U反演律: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 0(x-x 1)(x-x 2)…(x-x m )>0(<0)形式,并将各因式x 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 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x 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 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 轴下方的区间.x(自右向左正负相间)则不等式)0)(0(0022110><>++++--a a x a x a x a n n n n 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解的讨论;2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x g x f >0(或)()(x g x f <0);)()(x g x f ≥0(或)()(x g x f ≤0)的形式, (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0)(0)()(0)()(;0)()(0)()(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逆否互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 (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 (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 (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1)——集合与简易逻辑一、大纲解读集合部分的考点主要是集合之间的关系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法和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简易逻辑部分的考点主要是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重点掌握充要条件和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复合命题.二、高考预测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高考的命题情况,我们可以预测集合与简易逻辑部分在选择、填空和解答题中都有涉及,高考命题热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有关述语和符号、集合的简单应用、判断命题的真假、四种命题的关系、充要条件的判定等作基础性的考查,题型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以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和符号为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三、高考风向标集合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方面,考查对集合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如对集合中涉及的特定字母和符号、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集合与集合间的比较;另一方面,考查对集合的知识应用以及利用集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简易逻辑主要是考查命题与命题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判断、推理能力,其中对于充要条件的考查方式非常灵活,其试题内容多结合其他章节的内容来命制.下面结合高考试题,对集合与简易逻辑这部分内容的考点加以透析:考点一对集合中有关概念的考查例1(2008广东卷文1)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A={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 ⊆B B.B ⊆C C.A ∩B =C D.B ∪C =A分析:本例主要考查子集的概念及集合的运算.解析:易知选D.点评:本题是典型的送分题,对于子集的概念,一定要从元素的角度进行理解.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寻根溯源还是元素间的关系.考点二 对集合性质及运算的考查例2.(2008 湖南卷文1)已知{}7,6,5,4,3,2=U ,{}7,5,4,3=M ,{}6,5,4,2=N ,则 ( )A.{}4,6M N = B.M N U = C.U M N C u = )( D.N N M C u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交、补的运算以及集合间关系的应用.解析:由{}7,6,5,4,3,2=U ,{}7,5,4,3=M ,{}6,5,4,2=N ,故选B.点评:对集合的子、交、并、补等运算,常借助于文氏图来分析、理解.高中数学中一般考查数集和点集这两类集合,数集应多结合对应的数轴来理解,点集则多结合对应的几何图形或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理解.考点三 对与不等式有关集合问题的考查例3.(2008辽宁卷理 1)已知集合{}30,31x M x N x x x ⎧+⎫=<=-⎨⎬-⎩⎭,则集合{}1x x 为 ( )A.M N B.M N C.()R M N D.()R M N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同时考查解不等式的知识内容.可先对题目中所给的集合化简,即先解集合所对应的不等式,然后再考虑集合的运算.解析:依题意:{}{}31,3M x x N x x=-<<=-,∴{|1}M N x x ⋃=<, ∴()R M N ={}1.x x 故选C.点评:同不等式有关的集合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也是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且多为含参数的不等式问题,需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主要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此外,解决集合运算问题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考点四 对与方程、函数有关的集合问题的考查例4.(2008陕西卷理2)已知全集{12345}U =,,,,,集合2{|320}A x x x =-+=, {|2}B x x a a A ==∈,,则集合)(B A C U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分析:本题集合A 表示方程的解所组成的集合,集合B 表示在集合A 条件下函数的值域,故应先把集合A 、B 求出来,而后再考虑)(B A C U .解析:因为集合{}{}1,2,2,4A B ==,所以{}1,2,4AB =,所以{}()3,5.UC A B =故选B.点评:在解决同方程、函数有关的集合问题时,一定要搞清题目中所给的集合是方程的根,或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所组成的集合,也即要看清集合的代表元素,从而恰当简化集合,正确进行集合运算.考点五 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考查例5.(2008福建卷理2)设集合{|0}1x A x x =<-,{|03}B x x =<<,那么“m ∈A ”是“m ∈B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需首先对命题进行化简,然后再进行判断. 解析:由01x x <-得01x <<,可知“m A ∈”是“m B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 点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且此考点命题范围广泛,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在解答时要特别细心.此考点的解题关键是要分清条件和结论,然后判断是由条件推结论,还是由结论推条件,从而得出条件和结论的关系.从集合的包含关系来判断条件与结论间的逻辑关系常用有如下结论:设p 包含的对象组成集合A ,q 包含的对象组成集合B ,若A 错误!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B 错误!A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若A 错误!B 且B 错误!A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六 对新定义问题的考查例6.(2008江西卷理2)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A y B *==∈∈设{}1,2A =,{}0,2B =,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0 B.2 C .3 D.6分析:本题为新定义问题,可根据题中所定义的*A B 的定义,求出集合*A B ,而后再进一步求解.解析:由*A B 的定义可得:*{0,2,4}A B =,故选D.点评:近年来,新定义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此类问题一般难度不大,需严格根据题中的新定义求解即可,切忌同脑海中已有的概念或定义相混淆. 四 扫雷先锋易错点一:集合的概念【例1】已知集合M=,,,,}13|{}3|{Z n n x x N Z n n x x ∈+==∈=}13|{Z n n x x P ∈-==,,且P c N b M a ∈∈∈,,,设c b a d +-=,则( )A .M d ∈B .N d ∈C .P d ∈D .P M d ∈【分析】三个集合都是整数集的子集,集合M 中的整数都能被3整除,集合N 中的整数被3整除余数是1,集合P 中的整数被3整除余数是2.三个集合中的整数n ,在进行c b a d +-=的运算时,n 只代表整数的意思.考生可能忽视了集合元素的无序性,认为三个集合中的n 必须是同一个值.【解析】 ()331313()2311d n l s n l s n l s N =--+-=-+-=-+-+∈,选B .【点评】集合{}3,M x x n n Z ==∈中的n 可以用任何一个字母表示,只要这个字母是整数就可,即{}{}{}(){}3,3,3,31,x x n n Z x x k k Z x x t t Z x x n n Z =∈==∈===∈==+∈等,这就是集合中的元素无序性的体现,这和数列中的项有确切的位置是不同的. 易错点二 集合的运算 【例2】已知向量()(){}|1,23,4,M a a R λλ==+∈,()(){}|2,24,5,N a a R λλ==--+∈,则=N M ( )A.(){}1,1 B.()(){}2,2,1,1-- C.(){}2,2-- D.Φ【分析】集合()(){},,4,32,1|R a a M ∈+==λλ ()(){},,5,42,2|R a a N ∈+--==λλ均是坐标形式的向量的集合,两个集合中的λ并非同一个值.两个集合的代表元素均是有序实数对. 【解析】令1212342245λλ+=--+(,)(,)(,)(,)得方程组 12121324124252λλλλ+=-+⎧⎨+=-+⎩…………()…………()解得1210λλ=-⎧⎨=⎩,故=N M (){}2,2--.选C. 【点评】本题的两个集合实际上是以向量的形式给出的两条直线上的点的集合,如集合M 中,如果我们设(),a x y =,则有1324x y λλ=+⎧⎨=+⎩(这实际上是直线的参数方程),消掉λ得4320x y -+=,我们所求的是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本题易出错的地方是将两个集合中的λ误认为是同一个值,而那样的λ是不存在的,从而选D.易错点三:逻辑连接词1.命题“p 且q ”为真;2.命题“p 或非q ”为假;3.命题“p 或q ”为假;4.命题“非p 且非q ”为假.【分析】本题既涉及函数的知识又涉及命题真假的判断.可能出错的地方,一是对函数的性质认识不足,导致对命题,p q 的真假判断出错;二是对含有逻辑连接词的命题真假判断的法则掌握不准确,导致解答失误.【解析】由30x ->,得3x <,所以命题p 为真,所以命题非p 为假.又由0k <,易知函数()k h x x=在(0,)+∞上是增函数,命题q 也为假,所以命题非q 为真.所以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p 或非q ”为真,命题“p 或q ”为真,命题“非p 且非q ”为假.故答案为123.【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根据题设条件判断命题p 与命题q 的真假,由此作出命题非p 与非q 的真假,命题p 的真假是通过求函数定义域来判断的,而命题q 的真假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来判断的.注意“p 或q 为真的充要条件是p ,q 至少有一真”,“p 且q 为真的充要条件是,p q 同时为真”,“p 和p ⌝一真一假”这些含有逻辑连接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法则.易错点五:充要条件【例5】 “1a =”是“函数()||f x x a =-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一是对函数()||f x x a =-认识不清,这个函数实际上是分段函数()()()x a x a f x x a x a -+≤⎧⎪=⎨->⎪⎩,它在(],a -∞上单调递减,在(),a +∞上单调递增;二是对充要条件缺乏明确的判断方法.【解析】函数()||f x x a =-的图象是由()||=f x x 的图象左右平移而得到的,函数()||=f x x 在[)0,+∞上单调递增,只要a 1≤函数()||f x x a =-就在区间[)1,+∞ 上单调递增.由此知“a 1=时函数()||f x x a =-在区间[1, +∞)上为增函数”是真命题,而“函数()||f x x a =-在区间[)1,+∞ 上为增函数时1a =”是假命题.故“1a =”是“函数()||f x x a =-在区间[)1,+∞ 上为增函数” 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点评】设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四种命题的真假和充要条件的关系是:1若原命题为真,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2若逆命题为真,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3若原命题和逆命题都为真,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4若原命题为真而逆命题为假,则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5若原命题为假而逆命题为真,则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⑥若原命题和逆命题都为假,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易错点六:量词【例6】命题“对任意的x R ∈,3210x x -+≤”的否定是 A.不存在x R ∈,3210x x -+≤ B.存在x R ∈,3210x x -+≤ C.存在x R ∈,3210x x -+> D.对任意的x R ∈,3210x x -+> 【分析】本题是对全称命题的否定,因此否定时既要对全称量词“任意”否定,又为对判断词“≤”进行否定,全称量词“任意”的否定为存在量词“存在”等,判断词“≤”的否定为“>”,可能的错误是“顾此失彼”,忽略了细节.【解析】一个命题的否定其实就是推翻这个命题,要推翻“对任意的x R ∈,3210x x -+≤”,我们只要有一个x ,使3210x x -+>就足够了.即存在x R ∈,3210-+>.选C.x x【点评】许多同学对全称命题的否定是一个特称命题心存疑惑,实际上我们要肯定一个结论,必须对这个结论所包括的所有对象都适合,我们要否定一个结论只要有一个反例就足够了.同时要注意命题的否定是我们推翻这个命题,故我们之否定它的结论,而否命题是命题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是对一个命题从形式上做的变化,故对否命题我们必须按照其定义,是既否定它的条件也否定它的结论.注意体会下表五规律总结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分析法的掌握.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5.求交集、并集、补集,要充分发挥数轴或文氏图的作用;6.含参数的问题,要有分类讨论的意识,分类讨论时要防止在空集上出问题;7.集合的化简是实施运算的前提,等价转化常是顺利解题的关键.8.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集合中的并集、交集、补集有着密切的关系,解题时注意类比;9.通常命题“p或q”的否定为“p⌝且q⌝”、“p且q”的否定为“p⌝或q⌝”、“全为”的否定是“不全为”、“都是”的否定为“不都是”等等;10.有时一个命题的叙述方式比较的简略,此时应先分清条件和结论,该写成“若p,则q”的形式;11.判断充要关系的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12.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的本质是判断命题“若p ,则q ”及“若q ,则p ”的真假;13.判断充要条件关系的四种方法:1定义法: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高考数学复习备忘录(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高考数学备忘录(一)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要点】(一).集合的概念、关系及运算(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A ⊆B ,B ⊆C ⇒A ⊆C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5)重要结论:A ∩B =A ⇔A ⊆B .,A ∪B =A ⇔B ⊆A .【易错警示】1.忽略集合元素互异性:在求解与集合有关的参数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否则容易产生增根.2.忽略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在分类讨论时要注意“空集优先”的原则.3.区分代表元素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集合中的代表元素,如:{x y x lg |=}与{x y y lg |=}及{x y y x lg |),(=}三集合并不表示同一集合;【高考热点预测】集合的基本性质以及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与不等式的解集、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的解集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过关题】1. 已知集合{}(){}1,2,3,4,5,,,,A 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A 、3B 、6C 、8D 、102. 定义集合A ={x |f (x )=2x -1},B ={y |y =log 2(2x +2)},则A ∩∁R B = ( )A .(1,+∞)B .[0,1]C .[0,1)D .[0,2)(答:D,B )(二)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三)充分必要条件设集合A ={x |x 满足条件p },B ={x |x 满中条件q },则有__A B__.__B A__.注.(1)定义法:正、反方向推,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或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或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集合法: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如,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是B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将命题等价转化为另一个便于判断真假的命题.(四).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p∨q,只要p,q有一真,即为真;命题p∧q,只有p,q均为真,才为真;¬p和p为真假对立的命题.(2)命题p∨q的否定是(¬p)∧(¬q);命题p∧q的否定是(¬p)∨(¬q).(五).全(特)称命题及其否定(1)全称命题p:∀x∈M,p(x).它的否定¬p:∃x0∈M,¬p(x0).(2)特称命题p:∃x0∈M,p(x).它的否定¬p:∀x∈M,¬p(x).【易错警示】(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集合与简易逻辑
XX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知识梳理
1.集合的有关概念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或“ ”.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3.集合的运算
(1)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记为A∩B,即A∩B={x|x∈A且x∈B}.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为A∪B,即A∪B={x|x∈A或x∈B}. (3)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 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子集A在全集S
中的补集(或余集),记为 S A,即S A={x|x∈S且x A}.
点击双基
1.集合M={x|x2<4},N={x|x2-2x-3<0},那么集合M∩N等于
A.{x|x<-2}
B.{x|x>3}
C.{x|-1<x<2}
D.{x|2<x<3}
解析:M={x|x2<4}={x|-2<x<2},N={x|x2-2x-3<0}={x|-1
<x<3},结合数轴,
∴M∩N={x|-1<x<2}.
答案:C
2.集合A={x∈R|x<5- },B={1,2,3,4},那么( RA)∩B等于
A.{1,2,3,4}
B.{2,3,4}
C.{3,4}
D.{4}
解析:RA={x∈R|x≥5- },而5-∈(3,4),∴( RA)∩B={4}.。
高考数学专题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专题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考点聚焦】考点1:集合中元素的基本特征,集合的表示法,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考点2: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分工不等式的解法。
考点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相关概念,真假命题的判断,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反证法的证题思想。
考点4:充分必要条件的有关概念及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自我检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集合U 中子集A 的补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A 与B 的交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A 与B 的并集;5、如果已知_____________,那么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如果_____________,那么p 是q 的充分且必要条件;【重点∙难点∙热点】 问题1:集合的相关概念1 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 |x ∈P },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 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 ;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2 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 ⊆B ,则有A =∅或A ≠∅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例1:设A ={(x ,y )|y 2-x -1=0},B ={(x ,y )|4x 2+2x -2y +5=0},C ={(x ,y )|y =kx +b },是否存在k 、b ∈N ,使得(A ∪B )∩C =∅,证明此结论思路分析:由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方程联立构成方程组,用判别式对根的情况进行限制,可得到b 、k 的范围,又因b 、k ∈N ,进而可得b 、k 的值解 ∵(A ∪B )∩C =∅,∴A ∩C =∅且B ∩C =∅∵⎩⎨⎧+=+=bkx y x y 12 ∴k 2x 2+(2bk -1)x +b 2-1=0 ∵A ∩C =∅ ∴Δ1=(2bk -1)2-4k 2(b 2-1)<0 ∴4k 2-4bk +1<0,此不等式有解, 其充要条件是16b 2-16>0, 即 b 2>1①∵⎩⎨⎧+==+-+b kx y y x x 052242∴4x 2+(2-2k )x +(5+2b )=0 ∵B ∩C =∅,∴Δ2=(1-k )2-4(5-2b )<0 ∴k 2-2k +8b -19<0, 从而8b <20, 即 b <2 5 ②由①②及b ∈N ,得b =2代入由Δ1<0和Δ2<0组成的不等式组,得⎪⎩⎪⎨⎧<--<+-032,018422k k k k ∴k =1,故存在自然数k =1,b =2,使得(A ∪B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集合及其符号的分析转化能力,即能从集合符号上分辨出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而解决问题 解决此题的关健是将条件(A ∪B )∩C =∅转化为A ∩C =∅且B ∩C =∅,这样难度就降低了演变1:已知集合A ={(x ,y )|x 2+mx -y +2=0},B ={(x ,y )|x -y +1=0,且0≤x ≤2},如果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点拨与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集合及其符号的分析转化能力,A ∩B ≠∅即是两集合中方程联立的方程组在[0,2]上有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管电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指加于X线管两极间的最高有效值电压B.是指加于X线管两极间的最高平均值电压C.最高管电压与X线管的长度、形状、介质材料无关D.管电压的单位是伏特E.是加于X线管两端的峰值电压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2012年1月1日,长江公司销售一批产品给黄河公司,价税合计金额为100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因黄河公司发生财务困难,至12月31日长江公司仍未收到款项,长江公司为该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黄河公司与长江公司协商,达成重组协议如下。( [单选]超限车辆行驶公路的危害,一是严重损害路桥等道路基础设施;二是诱发了大量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三是导致()的恶性竞争;四是影响了汽车生产工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大吨小标”车辆泛滥。A、运输市场B、市场经济C、运输秩序 [单选]拟定沿岸航线,应尽量选择()的显著物标作为转向物标。A.转向一侧附近B.转向另一侧附近C.转向一侧正横附近D.转向另一侧正横附近 [单选]港口与航道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A.项目经营目标的确定B.保险种类的比选C.编制施工组织设计D.进度控制的实施 [单选]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人。A.2B.3C.5D.8 [名词解释]完全垄断 [单选,A1型题]下列哪种中药既能杀虫止痒、燥湿,又能温肾壮阳()A.蟾酥B.蛇床子C.地肤子D.大蒜E.苦参 [单选]按一般要求,输油气管道进出站和()穿跨越管段应修筑管道固定墩。A.重要的B.小型的C.永久的D.临时的 [单选]关于书刊整体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A.书刊整体设计包括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B.书刊整体设计是一种纯艺术性创作C.书刊整体设计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D.书刊整体设计要与现有的书刊印制技术及其工艺要求相适应 [单选,A型题]患者男性,65岁,心电图显示预激综合征,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心动过速,心电图如图3-16-6(图中ESO为食管导联心电图)所示,应诊断为()。A.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B.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C.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D.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E.心房扑动 [问答题,简答题]发电机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参数? [问答题,简答题]人工呼吸 [单选]下列哪种情况不会传播朊毒体病()A.器官移植B.神经外科手术C.进食煮熟的牛肉D.空气传播E.注射尸体来源的人体激素 [多选]队列研究中的发病密度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适应于一个观察人数变动较大的动态人群B.是表示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C.没有时间单位D.分子为一个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新发生的病例数E.分母是研究人群中所有成员所提供的人时的总和 [填空题]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下降而()。 [单选]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属于()负担。A.间接B.直接C.国家D.集体 [单选]表明建筑红线、工程的总体布置及其周围的原地形情况的施工图是(),它是新建建筑物确定位置、确定高程及施工场地布置的基本依据。A.基础平面图B.建筑平面图C.总平面图D.建筑施工图 [问答题,简答题]什么是文艺活动中的心理场 [单选]下列不属于分拆上市功能效应分析的是()。A.使子公司获得自主的融资渠道B.有效激励子公司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C.解决投资不足的问题D.股票增值 [单选,A1型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尿液变化是()A.尿多,以白天尿多为主B.尿多,以夜尿多为主C.尿量无变化D.尿量减少E.尿少,以夜尿少为主 [名词解释]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 [单选]“原来喜欢的东西现在不喜欢了”体现了()。A.质量的经济性B.质量的时效性C.质量的广义性D.质量的相对性 [填空题]艺术构思过程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一般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 [单选]信息采集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不包括()。A.有助于把握出版物市场的趋势B.有助于出版物的科学设计C.有助于对稿件的判断和加工D.有助于帮助读者选择图书 [多选]某建筑公司承建写字楼工程,根据我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投保了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该险种承保的范围包括()。A.工程本身受损B.施工用设施受损C.被保险人从事建筑施工时由于操作不当受伤害致残D.被保险人在施工现场被高空坠物砸死E.场地清理费 [单选]发生液漏时,只要增加上升气量,适当()氧气取出量,保持上升气流的正常流速,液漏即可消除。A、减少B、不变C、增加 [单选]压缩器失速已经发展并稳定的特征是().A.严重的抖动和高的咆哮声B.断续的"砰"声和气流反转C.推力的突然损失伴随着空速的严重减小 [单选]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的是()。A.有价证券的收付B.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C.资本的增减D.制定下年度管理费用开支计划 [单选,A1型题]可旋转的或5环形的探测器在体表连续或间断采集多体位平面影像数据,由计算机重建影像的方法称为()。A.动态显像B.局部显像C.静态显像D.断层显像E.延迟显像 [单选]要约人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前,()行为是取消要约的意思表示。A.要约的撤回B.要约的撤销C.要约的取消D.要约的撕毁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患者女性,25岁,左臂被玻璃划伤2h来急诊。查体发现左前臂伸侧一长约4cm伤口,周围有少许油污。在清创室,麻醉师已经进行左臂丛神经麻醉,现请你实施清创和缝合伤口。 [单选]生产、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建筑和场所必须符合()防火规范和有关专业防火规范的要求。A、建筑设计B、安全设计C、建筑防雷D、电气防爆 [单选]职场人的成功要件是()A、勤奋努力B、良好的职业道德C、培训员工D、奖励员工 [单选,A1型题]全胃肠营养液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是()A.1:lB.1:2C.2:1D.1:3E.3:1 [单选]生产压差又叫做()。A、地饱压差B、流饱压差C、采油压差D、注水压差 [单选]用于公路路基的填料要求强度高,其强度要求是按()指标确定。A.密度B.回弹模量C.弯沉D.CBR值 [单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由()制定的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财政部以及其他相关部委 [单选]对原有的电话网、电报网、电路交换和分组网叙述错误的().A.网的规模小、成本高、利用论低、经济性差B.网间通信容易、用户使用较方便C.网络设备多,接口种类.多,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大大增加 [单选]乳腺癌的超声特征不包括()。A.边界清晰B.边缘毛刺C.微小钙化D.血流信号丰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