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作业设计方案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态问题。
二、作业内容1、概念阐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生态工程的五个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每个原理的阐述不少于 200 字。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生态工程的实际案例,如沼气池的建设、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城市绿化工程等。
要求学生分析每个案例中所运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并阐述这些原理是如何在案例中发挥作用的。
每个案例的分析不少于 300 字。
3、问题解决给出一些生态问题,如草原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森林砍伐等。
要求学生运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少于 400 字。
4、拓展思考让学生思考生态工程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撰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短文。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学生将概念阐述、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的答案以书面形式提交。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拓展思考的内容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四、作业评价1、准确性评价学生对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概念阐述是否清晰,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方案是否合理。
2、完整性检查学生的作业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涵盖了所有要求的方面。
3、创新性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和拓展思考中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
4、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逻辑是否清晰。
五、作业时间安排本次作业共安排一周时间完成。
第一天:布置作业,学生进行概念阐述的准备。
第二天:学生完成概念阐述的书面作业。
第三天:讲解概念阐述部分,布置案例分析作业。
第四天: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书面作业。
第五天:讲解案例分析部分,布置问题解决作业。
第六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书面作业,并进行小组讨论准备。
生态工程四个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四个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四个基本原理是:
1、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生态系统四个原理

生态系统四个原理以下是生态学的五个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例如:无废弃农业,沼气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3、协调与平衡原理。
例如:三北防护林,沙漠防护林,需适应当地地区情况。
4、整体性原理。
例如:人类与自然整体性,动物与自然整体性。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例如:稻田养鱼养鸭,草原放牧。
以下是生态学的概念。
一、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1、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
2、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的极大压力。
1、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
2、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态学。
三、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
1、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
2、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
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协调与平衡原理
理论基础:生 物与环境的协 调与平衡
由于周边城市、工业和 农田的排水中氮、磷的 浓度较高,使太湖水体 中的水葫芦和藻类疯长
西北地区年降雨量450n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 草的地区,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 “杨家将”因为不适应长成了“小老头“防护林变 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
最终目的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 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 系统的生产力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 展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 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 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 持续的工程体系。
P108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3.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这句话?
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 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 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 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 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 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 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
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 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理解: a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 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 b优点: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c缺点: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很庞大, 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 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生态工程概念原理及相关理论

生态工程原理
•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2、物种多样性原理
• 3、协调与平衡原理
• 4、整体性原理
•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
系统整体性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理论基础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组 成 生 物 体 的 C 、 H 、 O 、 N 、 P 、 S 基 本 元 素
大规模生态工程成败原因
• 斯大林改造大自然:
化学家门捷列耶夫、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物理学家波波 夫;在生物 —地学领域也不乏大师,道库恰耶夫 (1846~1903);农学家依兹马依里斯基(1851~1914)。
其理论依据主要来自道库恰耶夫以及依兹马依里斯基的 学说。遗憾的是规划的倡导人决策人操持的是繁重庞 杂的国家政务, 不可能事必躬亲地深究防护林营造的 具体细节, 也不可能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家理论的 要点。
如何立法自我节制
• 强制的法律或税务 措施,做成污染者 在排放前处理污染 物成本比不处理为 低。
• 强化监督机制。 • 加强道德教育。
自由生育
在我们努力将自 己社会建成一个 福利国家的过程 中,人口问题是 我们的社会必然 面对的另一种公 地悲剧。
无节制的生育的影响
1.使社会在提供现有人口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 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 短缺等。
2024/1/25
自我设计:利用生态系统自 组织原理进行生态系统设计
生态工程原理
•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2、物种多样性原理
• 3、协调与平衡原理
• 4、整体性原理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ppt实用资料

例如,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碳如何沿着食物链传给下一个营养级?
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 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 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 如,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 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 放错了地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
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
生态工程是用生态学、系统学学科 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的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
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 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要求我们在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是要使大多的物质循环再生,以减少污染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要求我们在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是要使大多的物质循环再生,以减少污染 b优点: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经济的不当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实例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 (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 植物和微生物 涉及的学科——生态学、系统学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碳如何沿着食物链传 给下一个营养级?
通过捕食关系 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什么途径回归大气圈?
主要是呼吸作用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2:考点2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解析版)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2考点2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1.(2020·湖北武汉·月考)2002年7月12日美国《科学快报》报道了纽约州立大学几位病毒学家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病毒的消息和简略的研究过程。
用人工合成的病毒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人工合成的病毒能引发小鼠脊髓灰质炎,只是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
下列有关该成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就是人工制造了生命B.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有利于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C.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D.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答案】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
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并不意味制造了生命,A错误;B、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有利于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B正确;C、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C正确;D、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我们应该趋利避害,D正确。
故选A。
2.(2020·北京高三学业考试)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我国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全社会对生物安全形势的高度关注。
以下选项中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的是()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D.收集我国公民及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答案】B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引,考查考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涉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的作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及人类的影响,以及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三、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1.生态工程的实例[连一连]
2.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的启示:使我们认识到与 自然和谐共处 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2)发展前景:我们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即不但要重视 对 生态环境 的保护,更要注重与 经济、社会效益 的结合。
点击进入即时检测 点击进入课时训练
。
②过程d、e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③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d、e途径比c途径突出的特点是
。
。
答案: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2)自养需氧型 ②分解者 生产者 (3)①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③除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地多
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并且减少了因燃烧带来的污染
。沼气的产生依赖该生态系统中的 。 等原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否循环利用? (3)“四位一体”应用了
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它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 (4)举例说明“四位一体”农业有哪些生态效益?
(填“高”或
答案: (1)两条 (2)不能
分解者
(3)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整体性、系统学与工程学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 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 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 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 的原理 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 效果
低
(4)①使用清洁、高效的沼气,减少对薪柴的砍伐量,有利于植被保护 和水土保持;②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③沼 渣、沼液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用量;④减少农 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

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 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 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特点
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重复利用、全球性、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组、元 成O S 生 N 本 物、 体P 素 的 C 、 H 、 、 基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饲料与垫料 人类食品
人类 食品
作物残留 人粪尿
无 废 弃 物 农 业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地球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长久维持着众多 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奥秘就在于物质能 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 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 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生 物 群 落
反 复 循 环
无 机 环 境
• 原理含义是指:生态系统中, 生物借助能量的不停 流动, 一方面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 物质, 另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 即 所谓“再生”, 重新被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所吸收 利用, 进行着不停顿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
碳在大气圈和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第一讲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0世纪末世界人口突破了60亿,随着现代农 业生产的发展,人类活动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 地球上已经难以找到一个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地 方,原始的生态系统几乎丧失,全球生态环境危 机不断激化。
• 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意味着不断恶化的 生态环境 , 幼苗的上方是蔚蓝的地球,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 润着大地;幼苗又可寓意为 生态 工程,虽然柔弱 ,却顽强地支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 希望。
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生态工程试题(含解析)

生态工程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填空)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______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____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和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____________。
4.整体性原理:人类处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________,还要考虑到________等系统的影响力。
5.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1.循环往复分层分级2.物种繁多而复杂3.环境承载力4.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经济和社会5.系统学和工程学6.判断正误。
(1)“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2)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是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4)“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遵循的是系统学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5)在建设生态工程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答案:6.(1)×(2)√(3)√(4)×(5)√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1.生态工程实例(连线)。
答案:1.①-b②-c③-a④-e⑤-f⑥-d2.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填空)。
(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的启示:使我们认识到____________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2)发展前景:我们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即不但要重视________________,更要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与自然和谐共处(2)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1.(2008`广东卷,16)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解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合理的措施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考点39生态工程-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39 生态工程【重要考向】一、生态工程的原理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生态工程的原理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3.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关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3)生态工程的理解: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工程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B.在考虑人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时,应充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可采用套种技术在桑基上种植大豆来提高经济效益考向一D.将桑基鱼塘看作人工生态系统,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答案】C【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答案] (1)分解者
(4)低
(2)不正确
(3)信息传递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或实现了废物
(5)能量多级利用
资源化等)(顺序可以颠倒,答出两点即可)
[链一串] 1.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
①应当能够体现生态学原理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
[解析] (1)蘑菇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其利用的
是有机质,属于分解者。(2)蚯蚓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捕 食食物链的构成。(3)光照、性外激素分别为物理、化学 信息。这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4)与果 园相比,森林的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
抗力稳定性更高。(5)生态农业的优点在于实现了能量多
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 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单独存在时,两种生物都不能很
好地生活,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1+1>2的效 果,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原理。所谓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是指人类所处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构成的 巨大复合系统,三者相互影响而形成统一整体。
科目四考试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 C1 科目四仿真考试
返回
考点一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本考点内容与中国农村现实与长远规划接轨,
考情 但由于与必修生态系统的相关考点密切相关,故在 高考中并不陌生。命题上主要与生态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理解相关联,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 点,预计2013年的高考中将可能有所体现。
项目
理论基础 生物与环 境的协调 与平衡 社会、经
意义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态⼯程的基本原理课时课题:专题五 5.1⽣态⼯程的基本原理]你觉得本专题题图有什么寓意?引导学⽣思考、讨论。
]⼲裂的⼟地,⾚红的荒⼭;幼苗的上⽅是蔚蓝的地球。
地球似乎化作⼀滴⽢露,滋润着幼苗和⼤地;幼苗⼜可寓意⽣态⼯程,虽然柔弱,但却顽强地⽀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
通过师⽣共同分析以引起同学的思考,引导学⽣进⼊本专题的学习。
思考:什么是⽣态⼯程呢?组织学⽣阅读课本P105-107,并完成导学案。
[讨论1]导致1998年长江洪⽔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思考、讨论[提⽰] “⽯油农业”⼤量使⽤化肥、农药和机械的⽣产⽅式,因对⽯油等能源有⾼度的依赖性⽽得名。
它把农业⽣产这⼀复杂的⽣物过程,阅读课本第109页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废弃物农业”的相关内容,思资料分析:学⽣阅读、讨论协调与平衡原理中的协调、平衡分别指什么?某些地区出现“前⾯造林,后⾯砍林”的态⼯程的建设应遵循以上五个原理,但不同的⽣态系统遵循的原理可以不同。
探究 2.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有什么不同?提问学⽣回答[提⽰]: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然三⽅⾯协调统⼀,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如林业建设中⾃然系统、社会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粮⾷、燃料等问题。
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于部分之和,⽬的是保持系统有很⾼的⽣产⼒,具体的说指互利共⽣的⽣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和根瘤菌、地⾐植物中藻类和真菌等。
探究3.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
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梯度训练:☆必做题1. 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态经济()①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废料⽣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减少④先⽣产后治理,提⾼经济效益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D. ②③④2. 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种繁多使复杂的⽣态系统具有较⾼的抵抗⼒稳定性B. ⽣物多样性程度越⾼,各类⽣物的⽣存机会越多C. ⽣物种类越繁多,引起病⾍害的⼏率越⼤D. ⽣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系统的⽣产⼒3. 在松⽑⾍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亿株杨树毁于⼀旦,这是由于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原理4. 我国西北⼟地沙化和盐渍化⾮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公开课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随堂演义
以下选项不属于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有效措施: A.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 B.“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 C.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D.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
为了可持续发展,走生态经济之路。
生态经济: 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
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 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最终目的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科技探索之路:
生态工程的兴起
污染转 移
节能减排 = 拉闸限电?
• 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 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R·布朗 著有《生态经济》一书 • 我国生态学巨匠马世骏先生(从1979年开始)提出“生态经济学”、“生态工程”及“社会—经济—
海洋污染 各种污染物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露和倾倒等造成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锐减 由于环境污染,人们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破坏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导致许多生物濒临灭绝。
地球母亲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
概念点拨 理论基础 技术手段
操作过程
生态工程
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⑵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
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⑵系统整体性原理 例如: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 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 循环。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生态工程五大基本原理的比较 Nhomakorabea原理
理论基础
意义
物质循 环再生 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 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物种多 样性 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 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系统的生产力
目录 退出
预习交流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为振兴西部提出的宏观决策,在我国西北地区 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在一片防护林中种植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 有一定限度。
1.它遵循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提示:协调与平衡原理。 2.生态工程除上述原理外,还有哪些原理? 提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 和工程学原理。
(2)山杏,主要指西伯利亚杏,它抗寒、耐旱,适应性强,是我国北方最 普遍的果树之一,是绿化荒山、水土保持、防治风沙的先锋树种。
(3)刺槐,属落叶乔木,适应性强,在年降水量 200 mm 左右、年平均 气温不低于 3 ℃的地区都能生长。它不仅生长快,且耐盐碱,有涵养水源 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4)锦鸡儿(又称拧条),豆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根系发达,具根瘤,高 1.5~3 m;耐干旱和寒冷,喜生沙地或半固定的沙丘上,不怕沙压和风蚀。
目录 退出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72021/9/7Tuesday, September 0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72021/9/72021/9/79/7/2021 4:16:13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72021/9/72021/9/7Sep-217-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72021/9/72021/9/7Tuesday, September 07, 2021
2020年高二生物下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知识点

高二生物下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知识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生态经济: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实现手段:生态工程]项目理论基础意义实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 ___ 无废弃物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非常规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高中历史,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体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桑基鱼塘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中国生态工程发展特点中国与国外蓬勃发展的生态工程各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生态工程有独特的理论和经验,中国生态工程所研究与处理的对象,不仅是自然或人为构造的生态系统,而更生态工程多的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一系统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半人工生态系统。
其结构可以分成为3个主要集合。
生态工程构成核心圈是人类社会,包括组织机构及管理、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和政策法令,是核心部分为生态核。
另一层次是内部环境圈,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人工环境,是内部介质,称为生态基。
常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空间位置;第三圈是外部环境,称为生态库;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以及资金、人力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精品讲义 4.3 生态工程(教师版)

4.3 生态工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
教学难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01 生态工程1.概念:课程标准目标解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举例说明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2.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与特点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知识点02 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1.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
(1)自生原理的条件①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系统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利用种群之间互利共存关系,构建复合的群落,这样即便某个种群消亡,其他种群也能弥补上来,从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
②要维持系统的自生,就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2.循环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3.协调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循环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 物 群 落
反 复 循 环
组 成 生 物 体 的 C 、 H 、 O 、 N 、 P 、 S 基 本 元 素
无 机 环 境
• 原理含义是指:生态系统中, 生物借助能量的不停 流动, 一方面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 物质, 另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 即 所谓“再生”, 重新被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所吸收 利用, 进行着不停顿的物质循环。
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物种多样性原理 3.协调与平衡原理 4.整体性原理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 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 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特点
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重复利用、全球性、
长春市基础教育
“微课”资源建设
课名称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所在知识模块:选修三 专题五 生态工程 • 学科:生物 • 适用年段:高二
• 学校名称:长春市九台区第一中学
• 制作人:张荣新 • 制作日期: 2016年9月
第一节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 • 生态工程是用生态学、系统学学科 的原理 和方法,通过系统的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 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 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 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类 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
饲料与垫料 人类食品
人类 食品
作物残留 人粪尿
无 废 弃 物 农 业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要求我们在生态工 程设计和建设时,要使大多的物质循环再 生,以减少污染 地球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长久维持 着众多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奥秘就 在于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 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 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