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33: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2)

合集下载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 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
②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
全球
乱砍滥伐森林
自然:太阳活动 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
臭氧层破坏 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 臭氧层空洞
资源短缺
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地球上某些自 森林、草原、矿
然资源数量锐减、__质__量__下__降_,人均拥有的资源 产等资源的减少
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 和破坏。
的需求。
二、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历史阶段
经济活动
人地关系
采集—
对环境的影响有限,人类与环境保持着
②具体措施
措施
具体做法
目标
自然资源的 由 高__耗__粗__放 型向高效集约型、更多地依靠 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
可持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的方向转变
的社会经济体系
环境污染 的治理
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构建绿色 产业体系,大力发展 低_碳__循__环_ 经济_ ,形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结构
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狩猎社会
原始__的__平__衡___ 关系
农业社会 栽培植物和畜养动物
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_不__协__调_, 但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机器和 矿__物__燃__料 的大规 各种环境问题愈发严峻,许多区域人地
工业社会
模使用
矛盾迅速__激__化___
当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
信息社会 使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 人地关系趋于_协__调____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考点二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二、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

(2)实行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①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

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

②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

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意点1.可持续发展不会阻碍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增长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而且更加追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观念并不是均分责任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责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

3.清洁生产并非不产生任何废弃物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清洁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

4.可持续发展并非单指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强调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寻求人口、经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故可持续发展并不单指环境保护。

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空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于焚烧发电,废渣用于制砖,余热用于取暖,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 市。下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
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4.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知识体系·建构于胸]
命题视角(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演绎法学习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基础:生态 持续发展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条件:经济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 持续发展 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目的:社会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ຫໍສະໝຸດ 目的,与社会进 持续发展 步相适应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发展观念
特点
片面追求 经济增长;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 传统发展
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 观念
取对象
可持续发 由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展观念 资源环境 持续承载 相协调的多目标模式转变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
解析:第3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 展的共同性原则。第4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 放,没有体现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
答案:3.C 4.D
演绎法学习 1.消除贫困
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1)两种发展模式的对比

高中地理 高考三轮冲刺: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 高考三轮冲刺: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2019年北京卷•节选)【区域经济发展】36.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
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
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
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
(8分)
发展边境贸易,创造就业机 会,增加收入,培养人才,改善 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
【答案】11.C 【解析】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 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
12
(2019年天津卷)【湿地】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 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
14
(2019年天津卷)【区域经济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 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
15
(2019年天津卷)【区域经济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据乙、丙、丁、戊四幅景观图概括这四处景点吸引游客的共同原因。
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俄罗斯西部的顿河流域是其农业主产区,也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整
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该地区
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大举营造农田防护
18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 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 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 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核心要点第31讲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核心要点第31讲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森林减少、水源枯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竭、物种减 少等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达 国家
以环境污染为主,较发 展中国家轻
消耗的资源、能源多,排放的污染物多。自20世纪70年代 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科技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 治工作,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基础角度 环境污染及原因
[2023•浙江温州开学考] 有关部门对我国1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
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
3%。城镇化进程断加速带来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
威胁。图为我国城市地下水污染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 ①生态上的良性循环:减少传统农业生产中造成的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生物资源锐减等生态破坏问题 ②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成本
基础角度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如图)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
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公平性 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 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 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 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 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 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 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图1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环境问题 【设计思路】环境问题是当代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习这部分知识,对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复习时要结合区域图和图表资料,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二是建构“环境问题”知识框架,学会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

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

【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具体要求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列表比较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常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锐减、酸雨等)的成因、危害、分布及治理措施。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某某大市调研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通过对典型习题的练习,熟悉因果关系框图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重难点分析】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区域图或某一环境事件,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1.教学重点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常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锐减、酸雨等)的成因、危害、分布及治理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纳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解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表现探究活动1:阅读表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类型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很难截然分开,同一环境问题又可能分属不同类型。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块三第一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块三第一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 含解析

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地理环境决定论(1)产生背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2)核心思想:(3)局限性: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2.人类中心论(1)产生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2)基本思想: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3)评价: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3.人地伙伴论(1)产生背景: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核心思想:(3)实践意义: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组成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组成内涵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3.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可持续发展历程:①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②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2)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联】人地关系示意图【注】经济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区别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经济增长往往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而不太重视质量和效益,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说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已。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第2课时)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第2课时)

520
38
10
450
42
35
粮食平均 亩产量Leabharlann kg)205135
粮食总产 量(108 kg)
1.025
0.975
2.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 风沙危害加重
B. 光照条件变差
C. 气候的大陆性减弱 D. 水土流失加剧
课堂评估
二、综合题
3. 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示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并说明A、B、C、D四处水土 流失程度有何差异? (2)治理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在沟谷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诊断
展示学生完成的课前准备部分的情况
[典型例题1]
(1).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有
A.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水平低 √C.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D.人均水资源比澳大利亚少是因为我国河流径流小
(2).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有
图1 10
课堂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原理应用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源,完成1-2题。
年份 森林覆 盖率(%)
1998 19
2008 10
年降水 气温年 河流含 量(mm) 较差(℃) 沙量(%)
520
38
10
450
42
35
粮食平均 亩产量(kg)
205
135
粮食总产 量(108 kg)
1.025
0.975
学习目标
➢ 列表比较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 坏和环境污染),常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水 土流失、森林锐减、酸雨等)的成因、危害、分布及治理措 施。 ➢ 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 在头脑中建模。 ➢ 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通过 对典型习题的练习,熟悉因果关系框图的解题思路和答题 技巧。

山东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33: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33: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33: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4分)1. (2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临的困境是()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②农业资源日益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③环境污染得到治理,且自然生态日趋好转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粮食增产举步维艰A . ①②B . ②③C . ②④D . ③④2. (2分) (2018高三下·浙江月考) 2017年11月23日,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全生态无污染,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右图为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景观图。

完成下列问题。

(1)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 . 发展的观念B . 公平的观念C . 环境的观念D . 权利的观念(2)湖州桑基鱼塘作为一种人工湿地森林资源,目前其最大的经济功能是()A . 提供水资源B . 航运C . 提供农副产品D . 保护生物多样性3. (2分) (2019高一下·台州期中) 读漫画,完成下题。

图中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根据性质划分属于()A . 生态破坏问题B . 环境污染问题C .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D .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4. (2分) (2017高一下·广东期末) 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的是()A . 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B . 谋求人地协调一征服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崇拜自然C . 崇拜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征服自然一谋求人地协调D . 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5. (2分) (2017高一下·福建期末) 下图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生态园()A . 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B . 增加了甘蔗的生产成本C . 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D . 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梯级利用(2)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

高三总复习地理教参教案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三总复习地理教参教案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单元创新学法表解)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环境问题的类型(按性质分类)1.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命题视角(一)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演绎法学习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如下图所示: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3.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危害与对策命题点全训题点(一)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区域调查是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调查发现,美国某城镇主要产业活动包括农牧生产、矿产开发、林木轮伐等,毗邻的湖泊是其主要水源地,近年来湖泊中氮、磷等元素逐年增加。

如图为某城镇所在区域简图。

据此完成1~3题。

1.城镇东侧湖泊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A.农牧业生产B.矿山开采C.林区生产D.高尔夫球场运营2.到河口自然保护区调查时,能直接观察到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现象是()A.生物种类减少B.大量繁殖的藻类C.树木生长缓慢D.土壤富含重金属3.为满足城镇发展,在废弃运河边建设发电厂,从河流调水将影响()A.工矿企业的生产B.城镇居民的饮水C.农场畜牧业发展D.河口自然保护区解析:1.C 2.B 3.D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城镇东侧湖泊的水源来自林地,水污染物很难跨流域转移,因此城镇东侧湖泊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由林区产生;农场、矿厂、高尔夫球场均不在图中城镇东侧湖泊的流域内,污染物来自这些地区的可能性小。

第2题,由图可知河口自然保护区上游为农场,农场中各种化肥残留物会导致水中藻类生物的大量爆发生长,生物种类减少、树木生长缓慢、土壤富含重金属等问题无法直接观察。

故选B。

第3题,废弃运河临近自然保护区,调水会影响其水资源,D正确。

题点(二)生态破坏问题的成因近岸海域赤潮高发,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对渔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练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练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练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1.以下做法符合可连续进展理念的是①垃圾分类回收②私家车出行上班③生活用水重复利用④使用一次性筷子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垃圾分类回收减少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私家车出行上班既增加了交通拥堵,又增加了废弃物的排放,污染了环境;生活用水重复利用能够节约资源,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对森林的破坏,①③符合可连续进展理念,选择B。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

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猎取高利润的做法,表达了可连续进展的A.公平性原则B.连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3.“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2.D3.C【解析】2.“慢生鸭”饲养中,饲养者付出较多劳动养出的鸭子质量高,在交换中猎取高利润是合理的;消费者购买“慢生鸭”猎取健康因此支付较高代价也是应该的,这种交换表达了公平性原则,D正确。

3.绿色食品,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获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会产生较多残留,损害人体健康,①错;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能够实现无污染,②对;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也损害人体健康,③错;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④对,C正确。

2021 年6 月17 日,在联合国“里约+20”会议上,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荣获联合国“环境与进展奖”。

高考地理 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33讲 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必修2)

高考地理 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33讲 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必修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下列属于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洞庭湖围湖造田 B.东北林区集中采伐,发展木材加工业
√C.内蒙古地区退耕还牧
D.沿海湿地大规模围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简述酸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解析 酸雨可导致河湖水酸化,鱼类生存环境恶化;土壤酸化,影响农 作物生长;森林受损,环境效益下降。 答案 河湖水酸化,鱼类生存环境恶化;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 森林受损,环境效益下降。
解析答案
必修Ⅱ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33讲 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
考试内容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必考要求考查点拨源自a 以选择题出现,主 要考查可持续发展 原则
a
b
内容索引
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 课时训练
“二战”以后
调论)
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20世纪80年代 可持续发展论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__境__ 等诸多因素相协调
答案
3.可持续可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_资__源__危__机__和环境污染问题日 趋严重。 (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 (3)行动纲领:《__2_1_世__纪__议__程__》_。
12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在最后)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1.结合资料,说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和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2.结合实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和主要途径。

必备知识梳理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采集—狩猎社会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社会尽管还不能________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工业革命时期进一步深化与发展,“________论”应运而生。

这种理论又称为人地协调论,它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人地关系的研究向________、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等方向进一步发展[思维拓展]人地协调论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一方面,要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________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公平性原则本代人之间、________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发展的总目标,需要各国积极参与,采取全球共同的决策和行动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由________型向________型、更多地依靠________资源的方向转变,并逐步建立________型的社会经济体系。

(2)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构建________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形成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结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3)生态保护: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________和稳定性。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一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配套课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一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配套课

【分析】人地关系经历了采集渔猎时期基本协调→农业文明时
期开始不协调→工业革命以来的不协调→后工业时代的逐步走
向协调等过程。
6.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
【分析】人类是环境的一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占
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
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在人类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 同的响应。
伙伴论”,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
面的认识过程。可以看出,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
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可以实现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典例1】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
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该思想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定胜天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1.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 ) 【分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 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 不断进步与深化。
2.任何历史条件下,除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外,其他人地关系的理
论都是错误的。( × ) 【分析】首先,各种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和观点都是在不同社 会经济、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它的局限性;其次,每一种观点 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只不过是具有片面性而已;再次,可持续发 展观念也是在以往各种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3.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没有环境问题。( × )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大熊猫的栖 应和子孙后代共 息环境;我国的 享资源和环境; 《八七扶贫攻坚 各国都有发展权; 计划》 优先消除贫困 保持适度的开发 规模,合理开发 在各个海域实行 利用资源,处理 伏季休渔制度 好发展经济与保 护环境的关系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人地关系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人地关系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人地关系【考情分析】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地理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内容上看,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表现及危害,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从命题形式上看,信息呈现方式多以示意图、坐标图和文字材料等图表为主,题型为选择题、综合题并重,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今后仍将是考查的重点;从考查实力上,留意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实力和获得信息实力的考查,留意了基础学问、基本原理的识记、迁移实力与人们关注的实际问题结合解决问题的实力。

2.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考题,可以看出对“3S技术”专题考点的考查难度不算大,多留意对基础原理和基本应用的考查。

从考查内容看侧重“3S”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考查形式看多以资源、环境和城市等热点问题为背景。

2009年高考命题形式除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外,还可能结合国土整治、资源开发、自然灾难检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学问链接】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化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1)人口压力带来的环境问题(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引起的环境问题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个基本原则:(1)公允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与生物种群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须要共享资源和环境。

(2)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需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实力之内,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3)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要进行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在敬重各国主权和利益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5.人地关系相关模式读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回答:①图中A代表___________,是人类通_____________活动从_______________输入人类社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33: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4分)1. (2分)《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

据此回答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④深刻的环境危机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2. (2分)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是()A . 经济能不断发展B . 工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C . 既要发展,又不危害环境D . 尽量不用或少用能源、资源3. (2分)对下列因人类活动而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分类,正确的是()①滥伐森林②大量施用剧毒农药③直接排放工业“三废”④大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⑤核泄漏⑥过度捕猎濒临灭绝动物A . ①②⑥;③④⑤B . ①②③;④⑤⑥C . ①④⑥;②③⑤D . ①③⑤;②④⑥4. (2分) (2020高二下·九台期中)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下图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图反映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 . 对立统一B . 环境决定人类活动C . 人类可以征服自然D . 完全对立(2)分析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B . 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污染减轻C . 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D . 经济越落后,环境质量越差(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取决于()A .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B . 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C .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不断调整D . 发达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完善5. (2分) (2017高一下·福州期末) 下图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生态园()A . 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B . 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C . 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D . 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6. (2分) (2020高一下·吉林期末)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成本和蓝图的城市。

《三亚市“十三五”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示范城市。

据此回下列小题。

(1)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A . 全球变暖B . 酸雨危害C . 城市内涝D . 生物多样性减少(2)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A . 技术水平高B . 政府的大力支持C . 气候宜人D . 城市密度高(3)三亚发展低碳城市采取的措施最可行的是()A . 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B . 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C . 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D .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7. (2分) (2016高一上·江苏期末) 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A . 经济可持续发展B . 社会可持续发展C . 生态可持续发展D . 文化可持续发展(2)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A . 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B . 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要C . 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D . 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8. (2分)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A . 崇拜B . 依赖C . 征服D . 友好(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A . ①②③B . ②①③C . ①③②D . ②③①9. (2分) (2017高三上·芗城期中) 下图为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的物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生态工业示范区可能位于()A . 江苏宜兴B . 湖北武汉C . 广西贵港D . 山东青岛(2)该生态工业示范区()A . 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 . 系统间只通过废弃物的交换而衔接C . 造纸厂的布局属市场指向型D . 各环节充分实现资源共享10. (2分)金融风暴期间,物价普遍下降,我国煤电价格却人为调高,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 满足市场需求B . 节约资源C . 与国际接轨D . 淘汰中小企业11. (2分)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 . 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 . 严重的环境问题C . 庞大的入口数量D . 不利的外部环境12. (2分) (2017高一下·吉林期末) 近几年旧衣物回收箱更高频率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般是通过市慈善总会在城市社区设立回收箱,志愿者对废旧衣物统一回收、分拣,较好的衣物经清洗、消毒、熨烫、包装后捐给公益组织,不能捐助的经分解处理后再次加工成拖把、毛毡制品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下图示意工业区位选择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属于图中的()A . 模式一B . 模式二C . 模式三D . 模式四(2)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有()①减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占用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臭氧层③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④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A . ①③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13. (2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A . ①②B . ②③C . ②④D . ③④14. (2分) (2019高二下·金山期中)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城市中,有可能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A . 湖北武汉B . 吉林长春C . 黑龙江大庆D . 广东东莞(2)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A . 依托原有资源,做大做强资源加工型产业B .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转型C . 停止开发矿产资源,全面进行矿区复垦D . 争取更多资金扶持,加大矿区开发力度15. (2分)以下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A . 土壤污染B . 酸雨C . 森林资源的减少D . 土地荒漠化16. (2分) (2019高一下·江苏期末) “光盘”行动是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A . 公平性原则B . 持续性原则C . 共同性原则D . 发展性原则17. (2分) (2016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A .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B . 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C . 加强全球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保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 . 实现人口零增长、经济零增长、环境污染零增长(2)下列关于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中,符合持续性原则的是()A . 大量开采地下水B . 直接利用生产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C . 减少耕地面积D . 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18. (2分) (2017高二上·汕头期中) “竭泽而渔”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 . 持续性原则B . 整体性原则C . 共同性原则D . 差异性原则19. (2分)(2016·石嘴山模拟)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读下图,下列措施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是()A . 北京为河北提供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B . 天津向北京转移高技术产业,向河北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C . 河北利用资源、劳动力优势,发展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D . 北京发展成高技术产业、文化产业为主的知识型区域20. (2分)目前,人类倡导的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的产值和利润的增长②充分认识环境及其资源的自身价值,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保护资源和环境③快速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以促进环境保护④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给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21. (2分) (2018高二下·武昌期末) 下图为“砍树人”漫画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反应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 生活能源短缺B . 荒漠化C . 全球变暖D . 生物多样性减少(2)“砍树人”违背了()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①②③22. (2分)读人类社会演进示意图(图甲)和人地关系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列举两项中国古代破坏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功能的农业生产活动。

(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3. (2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期末) 读某时期某区城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 . 崇拜自然B . 改造自然C . 征服自然D . 谋求人地协调发展(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24. (2分) (2020高二上·鸡泽月考) 由于往年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

今年景区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组织400余人对15000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沙湖景区15000亩芦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 . 增加景区经济收入B . 防治景区沙漠化C . 美化景区环境D . 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2)沙湖景区对芦苇进行收割的季节是()A . 初春B . 初夏C . 初秋D . 初冬(3)相对往年,沙湖景区今年对芦苇的处理方式,将()A . 增加土壤肥力B . 杜绝废弃物排放C . 减轻大气污染D . 不利于来年芦苇生长25. (2分) (2018高一上·武威期末)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