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整理版

考研《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整理版

考研《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整理版导言一、主要概念: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

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

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

(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G—W—G‘。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政经考试题型一、概念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第八章1.垄断价格、垄断利润的来源:①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非垄断企业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2.金融资本的概念: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和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3.生产集中及垄断的形成:垄断形成:自由竞争、生产社会化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垄断4.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5.当代金融资本的新特征和新作用:特征:①银行垄断资本的实力进一步加强②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进一步发展③跨国银行大量涌现作用:①通过发放个人贷款,形成了与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②通过金融业务的多样化,使企业加深对银行的依赖③通过为政府提供各种融资便利,界入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过程6.垄断高额利润与自由竞争超额利润的区别7.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垄断资本主义刚开始的是实业垄断,比如钢铁、石油、运输等行业,但是随着银行等金融业的发展,人们发现金融本身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于是金融垄断资本就产生了,并对一些国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美国这次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的重大创伤就是证明,金融业是以实业为基础的,不然金融业会很脆弱,像这次的冰岛,金融业很发达,但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暴发,冰岛因为没有实业支撑很快就受不了打击,不久国家就破产了,但是美国并没有陷入深渊,就是因为美国由强的实业为支撑,但是金融业对经济的影响巨大,看看美国那些金融巨头吧,把持着美国的经济,叱诧世界,除了问题还得民众为其埋单,就是因为国家不能没有金融垄断资本。

第九章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其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实质、作用、基本形式:特征:①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②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③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经常性④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互相结合作用:①满足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解决之道。

本文将重点回顾一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要点。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而交换价值是在市场交换中表现出来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商品的制度属性和经济交换提供了基础。

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剥削现象的深刻剖析。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的一部分被资本家占有,这部分价值被称为剩余价值。

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矛盾,以及这种剥削关系如何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斗争。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通过购买和控制劳动力来实现剥削。

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和经济危机的问题。

四、资本积累与资本循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马克思将资本积累分为绝对积累和相对积累两个方面。

绝对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资本积累,而相对积累则是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削减劳动力成本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积累方式。

资本循环是指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

五、资本主义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包括繁荣、危机、衰退和复苏等阶段。

六、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探讨对象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的动身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洁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自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讨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4.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记:劳动工具。

问答题1.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相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答: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肯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更。

其次,人们既不能歼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建或制定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能被人们相识和利用。

相识经济规律是指相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定的联系。

相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利用经济规律是指人们在相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客观规律的运动趋势和要求,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商品和货币选择题1.商品价值→通过及其它商品的交换表现出来→用于交换的东西是交换价值→交换的东西用货币表现叫价格→交换价值和价格都是商品的价值形式。

2.等价形式的特点:a.运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详细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c.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3.金属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4.价值规律内容包括的两个联系的方面:价值量的确定,实行等价交换。

问答题1.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什么,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答:1)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作用第一,自发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安排,通过竞争、价格、供求关系的变动二实现。

其次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作用是在追求个别竞争低于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复习社经主要要点.docx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复习社经主要要点.docx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消灭了剥削的根源,并且在牛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木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私冇制与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杲。

2.中国无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①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条件。

②中国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群众基础。

③近代中国没有能够领导人民群众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力量。

3.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木途径:①没收官僚资木,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②和平赎买民族资木,壮人社会主义全民所冇制。

③改造个体私冇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冇制。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①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占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屮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屮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另一方面,由于屮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牛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必须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住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2.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这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3.表现:第一、生产力水平低。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存在多层次的状况。

第二、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冇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在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便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耍素分配结合起来。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这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含重点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含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物品都不能成为商品。

二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二者的矛盾:人们作为商品生产者,不可能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而又占有其使用价值;也不可能要占有别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付出价值。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经济学是考研政治的一个重要学科,掌握好经济学的知识对于备考考研政治至关重要。

在考研政治经济学的复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关注和重点整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的重点内容,在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的前提下,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经济学知识。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基本问题包括什么生产、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

二、供给与需求1. 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影响因素包括价格、收入、价格预期等。

2. 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和能够生产和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影响因素包括价格、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

3. 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市场均衡指供给与需求在某一价格水平下达到平衡状态,价格形成是在市场作用下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三、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1. 垄断与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多个卖方但彼此之间存在壁垒,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方,彼此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壁垒。

2.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有很多卖方和买方,产品是同质化的,信息完全透明,进出市场自由;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方,产品是差异化的,进出市场受限制。

3. 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市场失灵指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国家干预来修正市场不完全的情况。

四、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GDP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水平,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2-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1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13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2-1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第三章3-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2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v+m 。

3-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剩余价值率。

3-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5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3-6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3-7资本集中:是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3-8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3-9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11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3-1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13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

3-1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3-1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随着资本的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陈小莉简答题:一、请简要回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什么?1、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解释生产力是什么)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解释生产关系是什么)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和变化程度。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4、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超前或者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总结)二、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是什么?1、商品是社会主义最普遍的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的细胞。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时历史方法的需要。

3、建立在商品分析基础之上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三、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矛盾?1、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具有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它只能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它的劳动的社会性能否实现取决于他所生产的商品能否卖的出去,若其商品不为社会所需,卖不出去,它的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价值也无法实现,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其他各对矛盾的根源所在。

2、小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是在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下进行的,往往容易产需脱节,那些适销对路,而且个别劳动量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生产者,其私人劳动就实现为社会劳动,就会在竞争中发财致富,反之,私人劳动就会与社会劳动产生尖锐的对立,就会在竞争中受损变穷,甚至破产,所以这对矛盾是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根源。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B.社会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2. 生产资料是指()A. 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B. 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C.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 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3.发生通货膨胀的深刻原因是()A.纸币发行过多 B.信用膨胀C.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 D.货币流通速度过慢。

4.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A. 经济规律B. 生产力基本要素内在联系C.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 社会发展趋势5.商品生产是()A. 以消费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B. 以供自己使用而进行的生产C. 无偿供给他人而进行的生产D.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6.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 价值决定使用价值D.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7.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 商品价格总是等于价值8.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不变资本B. 可变资本 C.剩余价值 D.固定资本9. 利息率的界限是()A.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B.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C.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D.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10.商品生产是()A. 以消费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B. 以供自己使用而进行的生产C. 无偿供给他人而进行的生产D.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11.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里()A. 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B. 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C. 生产的商品数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 生产的商品数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12. 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E.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1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企业追逐( )A.剩余价值率的结果而实现的B.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C.绝对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D.平均利润率的结果而实现的14.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5.工资的本质是()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6.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剩余价值D.固定资本17.反映企业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

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个别劳动时间:生产同种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单个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或某种使用价值总量的价值在市场上的实现程度。

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的效率或能力。

价值规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怎样理解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统一性)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都不能成为商品。

(矛盾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经济的范畴。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还为其他一系列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量必须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生产同一商品,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也不同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但由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决定,而且由社会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

所以~ 。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什么: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论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自发的调节配置社会资源。

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简单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的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及分值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题)见PPT四、材料分析题:(每题6分,共1题)重点看提问答问题,用材料中的数据证明答案五、名词辨析题:(每题5分,共5题)相对的概念: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个别资本、社会资本/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什么、区别、联系)六、简答题:(每题6分,共4题)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第一章导论一、基本概念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最关键的是生产工具,是衡量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被采伐的原始森林、开采中的地下矿藏等;另一类是劳动的生产物,如织布用的棉纱、制造机器用的钢材等,这类劳动对象通常叫做原料。

②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规律●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A 经济规律不易人们的意志为转移B 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二、基本原理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条件下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基本概念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体现不了生产关系·价值: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二因素。

·矛盾表现在:卖者用使用价值换价值,买者用价值换使用价值。

②货币:·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而产生了货币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③货币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现实货币)一般职能:储藏手段(蓄水池;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必须是以重量计算的贵金属)④价值规律:基本原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内容:既是价值决定规律,又是价值实现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上下波动,但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因为1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2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3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作用:I棒子作用:指挥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II鞭子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进技术,促进管理)III筛子作用:优胜劣汰,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可能的弊端:I比例失调,造成资源浪费II导致垄断,阻碍技术进步III两极分化,引起贫富悬殊二、基本原理①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并且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a统一: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b对立: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②如何理解商品价值量变化规律?i指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ii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三、补充商品经济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矛盾的基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矛盾的表现:两者之间难以全部转化矛盾的解决:交换,即全部转化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基本概念①不变资本②可变资本③超额剩余价值:指劳动生产率较高企业,因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以社会价值出售时获得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联系:I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范畴II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内在动力,外在压力)④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

马克思把这种方法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关键: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⑤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年剩余价值率基本原理①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资本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实现价值增值。

由资本总公式G-W-G'分析,一方面,总公式表明资本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带来了剩余价值;另一方面,由价值规律得在流通中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

资本在流通中,既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发生价值增值,产生矛盾。

价值增值既不可能发生在G-W上,也不可能发生在W-G上。

因此,价值增值只能发生在流通的第一阶段所购买的商品上,但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而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这就是说资本家必须在流通中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②资本的本质:能带来剩余价值的增值,能够发生价值增值的价值③剩余价值的生产与流通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分析价值增值过程: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使用价值并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同时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

如果新价值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商品中没有剩余价值,这样的过程即为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因为只有在流通中才能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价值的生产准备好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流通过程。

三、补充分析: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所以它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从整个社会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剩余价值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因为流通过程是商品所有者相互关系的总和。

在流通之外,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但不能创造剩余价值,不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四章资本积累一、基本概念①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发展趋势:不断上升)②相对过剩人口如何产生:因为资本有机构成有一个提高的趋势,所以劳动力需求减少,而劳动力供给增加,这导致的一个必然后果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③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积累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积聚是积累的结果,积累是积聚的基础)资本集中:是指几个资本结合成一个大资本,从而引起个别资本增大·联系:a都是单个资本增大自身的两个具体过程b积聚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集中c集中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加速积聚的过程·区别:与积累的关系不同;所受限制与极限不同;对资本积累的量的增加的作用不同;对积累速度的影响不同;体现的关系不同二、基本原理①资本生产与流通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的剩余时间的劳动创造剩余价值,使价值增值产生资本,生产过程又离不开流通过程。

在单个资本循环过程中,购买阶段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阶段生产出包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阶段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

没有购买,无法生产剩余价值;没有流通,剩余价值无法实现。

②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内在动力,外在压力③就业与失业问题·相对过剩人口类型:流动的相对过剩人口、潜在的相对过剩人口、停滞的相对过剩人口、结构性的相对过剩人口·西方经济学中的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三、补充社会资料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按内容可分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生产资料再生产、生活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资本家与工人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也再生产),按生产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一、基本概念①预付资本总周转含义:是指预付资本各部分的平均周转公式: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总周转速度=-----------------------------------------------预付总资本影响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提高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意义:节省预付资本;提高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②·年剩余价值量:M=m'vn年剩余价值率:M'=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的可变资本=m'n·年剩余价值量与年剩余价值率都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比较: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年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的增值程度③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二、基本关系①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联系:a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b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c都是为了价值增值区别:a含义不同:资本周转是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b考察目的不同按剩余价值在生产中的作用生产资本各部分按价值周转方式不变资本劳动资料(机器、设备、厂房)固定资本劳动对象(原料、燃料、辅料)流动资本可变资本劳动力③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三、补充1、资本要正常循环的条件: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2、单个资本循环三种循环:货币资本循环G--W…P…W'--G'生产资本循环P…W'--G'--W…P商品资本循环W'--G'--W…P…W'3、从简单再生产到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I 4000C+1000V+1000m=6000II 2000C+500V+500m=3000三大交换关系: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即I 4000C的实现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即II500V+500m的实现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即I 1000V+1000m和II 2000C的实现基本条件:I(V+m)=IIC引申条件:I(C+V+m)=IC+IIC II(C+V+M)=I(V+m)+II(V+m)●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第一年生产过程Ⅰ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Ⅱ1500c + 750v + 750m = 3000追加生产过程C:V=4:1 Ⅰ(4000c+ 400∆c)+ (1000v +100∆v) + 500 m/X= 6000C:V=2:1 Ⅱ(1500c +100∆c) +( 750v + 50∆v) + 600 m/X = 3000第二年生产过程Ⅰ4400c + 1100v + 1100m = 6600Ⅱ1600c + 800v + 800m = 3200基本条件:Ⅰ(v +∆v + m/X) = Ⅱ(c + ∆c)引申条件:I(C + V + m)= Ⅰ(C+∆C) + Ⅱ(C+∆C)Ⅱ(C + V + m)= Ⅰ(v +∆v + m/X) + Ⅱ(v +∆v + m/X)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相关问题⑴出发点:社会总产品含义: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两种构成:实物构成(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和价值构成(C+V+M)⑵核心: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价值补偿:指把社会总产品销售出去,以补尝资本家在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取得剩余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