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与语文课堂(人教版高一必修)
对联教案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_0
对联教案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六、根据对联的内容和用途划分。
大体上可将其分成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题赠联等。
其中,每一类又可分为若干子类。
现将这几类对联简介如下: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
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
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
如: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
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
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
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如:婚联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
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
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
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如:1.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黄鹤楼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4.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秀公开课课件
国风 事声 祸雨 福 家 不声 无 事 单读 双 天 行书 至 下 昨声 今 事 夜朝 事 声 行至 事声 关入 心耳
对联小窍门 对联的书写歌谣: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性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 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之间莫有重字现。
秋 菊 志傲 我自霜 自高 坪 虬 高勤松 揽奋倚 道斗壁 遥 钟势枕校浴 虚兴火 梦 天应 生知 我任 材重 道 远
十年寒窗 三年磨砺 应知任重道远 数载苦读多少风雨 多少汗水 唯今日 劈波斩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腔热血 万丈豪情 无意惊风泣雨 几度春秋无限憧憬 无限希冀 聚一堂 蓄势待发 群芳昂首竞开放
春 满 乾 坤 福 满 门
怎么区分上下联
平 上 去 入
你会贴对联吗
上 去
阴平 阳平
ˉˊ ˇ ˋ
天 增 岁 月 人 增 寿
来东气紫 春 满 乾 坤 福 满 门 天 增 岁 月 人 增 寿
对联的特点
相等 (1)字数___________ 相同 (2)词性___________
仄起平收 不用重字
相关 (3)内容___________ 相反
奇妙的对联
语文 人梳 教理 版探 语究 文 必 修 一 高一年级 人教版必修一 坪山高级中学 蓝颖诗
什么是对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 楹联 或 对子 ,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对联
根据对联的特点,判断下列对联中的错误并改正。
1.上: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香 下: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上: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为 3.上: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4. 上: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内 下: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欣赏对联
赏析下列佳联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悼念鲁迅挽联 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 3、四面湖山归眼底, 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赏析下列佳联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悼念鲁迅挽联 3、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上联概括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山水尽收眼底。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勉联 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有眼前景想到百姓的忧乐,触景生 情,抒发爱国情怀。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 琅。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勉联
赏析下列佳联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对联与语文课堂(人教版高一必修)
对联与语文课堂(人教版高一必修)对联与语文课堂(人教版高一必修)【导读】对联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上的一株奇葩,有“诗中之诗”的美称。
对联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应引人对联教学。
一、中学语文教学应增设对联内容对联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仍然能发挥其积极和良好的教育作用。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中说:“对联与现代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
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组词里面,又要叙其品性相近的。
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用“海”字或“水”字对它,因为都是地理的名词。
这一种功课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根底。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编写的《老少通千字课》第三、四册中,就有三课为对联课。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从继承传统的角度,还是从教育要面向社会的角度,甚至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说,都有必要学习对联。
首先,从继承传统的角度来说,对联是我国文艺领域里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汉民族文化所仅有。
作为一门文学艺术,它有着十分广泛和深厚的群众根底,从古到今,一直深受广阔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有许多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联语,这是我国文学领域内一笔珍贵的财富,我们有义务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其次,从教育要“面向社会”的角度来看,对联是一种雅俗共享、运用极广的文学形式。
内容上,它可以言志、咏物、喻理、讽喻、记史、叙事、庆贺等;运用范围上,无论是婚丧嫁娶,节日庆贺,还是开业迁居,从繁华的城镇到偏远的山村,对联都无处不在。
第三,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说,对联(对课、对对子)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是启蒙教育的必修课。
对联的构制涉及遣词造句、修辞、逻辑、立意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开启智力、训练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作用。
许多文学家,大多在少年时期得益于对联启蒙教育,有许多人还成了对联大师,如纪晓岚、阮元、钟耘舫等。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奇妙的对联21-人教版
上联:客天下迎天下客 下联:思远人惹远人思。
梅水滨赏水滨梅。 经广东取广东经。 行岭南壮岭南行
作业
查阅、复习学过的古诗文,包括你 在课外所学,从学习、友情、做人、 立志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辑一副对 联,尽可能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
谢谢
吗?!”
对古联代要对求联讲六究:仄仄起起平收平。收(上仄下平)
古代习惯从右边读起,所以面对大门,
左边的为下联,右边的为上联。
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上联末字为“仄 声”,即“三、四声”,下联末字为“一、二
声”。
贴春联,贴春联,从左到右,一二三四。
对联规则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对联练习
一 删改对联的括号部分,使上下联对仗工 整。
1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
2 (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忙起床 。)
答案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1、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2、苟有恒,又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二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 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进行调整。
“打”对“踢”,
打——动词;踢——动词。
对青联山要有求幸四埋:忠骨结,构白相铁当无辜铸佞臣。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埋忠骨—— 动宾结构 铸佞臣——动宾结构 停顿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要求五:种类内容 要相老关师:嫩松
甲生:老柏 乙生:干爹
乙生:老师,你怎么不打“老伯”,
而打干爹呀?
年年顺景财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长
行业联:理发店
一剪喜成百家愿 寸尺巧量万客心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3)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对联连连看
世事洞明皆学问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一寸丹心图报国 江河不洗古今恨 清风明月本无价 雨洗杏花红欲滴
两行清泪为思亲 天地能知忠义心 日烘杨柳绿初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样一来,我们面向门站立时,右手边就是上, 左手边的是下。
再就是给对联分上下,对联是讲究平仄押韵的, 遵循着仄起平入规则。结尾仄声(三声、四声) 的是上联,结尾平声(一声、二声)的是下联。
横批的书写是自右而左。
对联的种类
对联,雅称「楹
对联的种类
联」,俗称对子。对
联喜装的联饰种、联类寿、约联行分、业为挽 联春联 等联、 。、春联
把下列句子中的红色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 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 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
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 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下联:
斩断长江千里水 锁住三峡无数峰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 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 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用韵的 对联。
句法对称——结构对称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 画亦精,字亦精,_____。
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 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当堂检测
1、在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有一副对联, 这里已有上联,请拟出下联:
上联:海上生明月
下联:_山__中__有__白__云_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设计阐明】本文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梳理探求”模块第二课。
近些年来,由于先生对“对联”这方面的知识比较陌生,又基本没进行专门训练,所以从全国范围看,先生答“高考对联题”并不理想,得零分者比比皆是。
因而,我认为不能忽略本模块的教学任务。
在本模块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解先生的知识结构和言语的实践运用,力求把教学建立在先生可接受的层面上,边讲边练,激发先生的主体认识,让先生把读对联和写对联结合起来,坚持用先生的理论引领先生学习;力求把应试教育和本质教育结合起来,让先生达到学致运用和乐学的境界。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对联方面的次要知识,把握对联的灵魂,会做简单的属对练习。
2.过程与方法:经过例句有按次地了解对联知识,运用学到的对联知识进行属对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热爱传统文明,在语文理论中发展思想,进步文彩。
二、教学重点了解对联方面的次要知识。
三、教学难点对联欣赏和属对练习。
四、教学关键让先生掌握对联知识树,鼓励先生创作对联,激发先生学致运用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一)目标诊测对句填空:座上珠玑昭日月,()预设:堂前黼黻焕烟霞;(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二)实行目标1.导入:补写对联,属于高考考点“言语文字运用”中的“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部分。
2.基础知识学习。
(1)对仗是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仗: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绝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
)③平仄绝对(音韵和谐)。
对仗非常工整的,叫严对。
例1: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例2: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
例3:一畦(qí)(平)春韭绿(lǜ)(仄),十里(lǐ)(仄)稻花香(xiāng)(平)。
过渡:也有宽对,要求不太严的,由于方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人们看对联,次要还是看意思。
例4:人生贵在有寻求,哪怕脚下路悠悠。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对联》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对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学习重点]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学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了解对联的起源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二、了解对联的特点杨升庵是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
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受到相亲们的夸奖。
有一回,他在家乡始康县(今四川新都县)一个堰塘洗澡。
始康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是杨升庵拒不上岸。
县令美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服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幅对子--‘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
”杨升庵不等县令话音落,便在堰里信口对出了下联。
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还给杨升庵,并请他到县衙作客。
从此,杨升庵便有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农民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1.试一试:为这个对联拟出下联。
千年古树为衣架2.想一想:你所对的对联有什么特点?三、牛刀小试(一)评改对联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改为: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3.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为:(二)改改高考卷1.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2.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下联: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3.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下联: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4.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下联: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5.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下联: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三)补充对联(1)填写缺字联: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欧阳修。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2)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4.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两副悼 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
难报恩来 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 何堪魂去 青史千秋 功同五岳 寸草春晖 德同湖海 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
①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横批:振兴中华
(07湖北卷)20、下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该图案以编钟 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 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 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 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徽, 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请结合节徽图案的 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 超过30字。(4分)
分析:这种题型和相关的文学常识、语言连贯 等考点结合起来,综合性较高。要正确把这些 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先要判断对联所写的是 谁。把陆游的生平及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忘告乃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 入梦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诗句和 提供的短语相对照,可知对联写的是陆游。然 后根据语言连贯及上联和下联字数相等、词性 相同、结构相对、平仄相合(仄起平收)、内 容相关等特点,加以组合。
(巴老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去世)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撰联
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
9、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左宗棠题江苏省无锡梅园
人教版必修一课件:对联
三、根据下联对上联 1、上联:周恩来高风亮节垂青史 下联:吴承恩妙笔生花寄西游
2、上联:历史古城雄风再振
下联:现代新村喜报又传
3、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
下联:皑皑白雪兆丰年 4、上联:小试卷铺开赛场,谁是语林高手 下联:大社会架设舞台,吾为人生主角!
5、上联:小鸟枝头亦朋友 下联:落花水面皆文章
未出土时先有节
一、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学问藏今古
才识贯中西 铁笔辨忠奸
智慧集东西 雄才济乾坤
二、根据上联对下联,根据下联对上联。 1、扫千年旧习, 树一代新风、树世纪新风 2、祖国江山好, 大地气象新、神州大地新 3、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4、春晖盈大地,夏虹映长空、瑞雪满乾坤
根从地底无人问
纵凌云处也虚心
冠盖山巅有鹤飞
竹
松
霜寒白地萧萧叶
树斗千红花斗绿
骨掣黄花落落风
天争万物我争虫
菊花
啄木鸟
浴日敢争天下白
关河以许山为背
为霞不作落泥红
沙海何妨蹄作舟
云
骆驼
直登岳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姓家。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返回
佳联欣赏:
①春联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 ②婚联 并蒂新开幸福花 同心永结富裕果 ③挽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④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 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 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 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课件奇妙的对联 (共18张PPT)优秀课件
谢谢指导!
20 、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了归途。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 过,所以生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下列对联应当用在什么场合?
•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节) •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宴) •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婚宴) •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追悼会)
三、对联的特点
字数相等 结构相当 词性相同 平仄相对 内容相关
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昼夜不舍;天地同流。——太原晋祠难老泉 峭石千重立,藤萝百道开。——五台山望海峡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杭州飞来峰
对联知识的几点说明:
• 1、应制:旧指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 对对子的一种活动。
• 2、集句:集句就是从已有的不同诗文中选出 句子重新组合一首新诗或对联。
• 例: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酒馆联)
3.关于“仄”
• 上仄下平:汉语古今音调的变化。 • 古代:平上去入 • 现代:阴阳上去 • 关于入声字:一,十,月,白,竹,得,级,
及,急,疾,福,雪,药,质,叶,佛,特, 别,责,色,涩,说…… • (用闽南语读) • 例:两句三年得,一语双泪流。
拓展欣赏:
•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谐音双关) •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拆字) •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镶嵌) • 三尺天蓝褂,六味地黄丸。(无情) •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回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与语文课堂(人教版高一必修)【导读】对联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上的一株奇葩,有“诗中之诗”的美称。
对联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应引人对联教学。
一、中学语文教学应增设对联内容对联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仍然能发挥其积极和良好的教育作用。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中说:“对联与现代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
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组词里面,又要叙其品性相近的。
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用“海”字或“水”字对它,因为都是地理的名词。
这一种功课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编写的《老少通千字课》第三、四册中,就有三课为对联课。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从继承传统的角度,还是从教育要面向社会的角度,甚至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说,都有必要学习对联。
首先,从继承传统的角度来说,对联是我国文艺领域里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汉民族文化所仅有。
作为一门文学艺术,它有着十分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从古到今,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有许多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联语,这是我国文学领域内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有义务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其次,从教育要“面向社会”的角度来看,对联是一种雅俗共享、运用极广的文学形式。
内容上,它可以言志、咏物、喻理、讽喻、记史、叙事、庆贺等;运用范围上,无论是婚丧嫁娶,节日庆贺,还是开业迁居,从繁华的城镇到偏远的山村,对联都无处不在。
第三,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说,对联(对课、对对子)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是启蒙教育的必修课。
对联的构制涉及遣词造句、修辞、逻辑、立意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开启智力、训练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作用。
许多文学家,大多在少年时期得益于对联启蒙教育,有许多人还成了对联大师,如纪晓岚、阮元、钟耘舫等。
近代也不乏其人,如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就曾学过对联,另外如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莫不在少年时期受到过良好的对联启蒙教育。
二、对联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对联在课文教学中的运用1、利用对联介绍作家作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常常要介绍作家作品,如果都是千篇一律的姓甚名谁、生年卒年月,势必让学生生厌,提不起学习兴趣。
介绍作家作品,又常常是一节课的开始,头开得怎样,直接影响到整节课教学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利用对联来介绍作家作品,可以跳出老套的框框,换出新路子,在教学上还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同时,对联还能以其精炼的文学形式唤起学生最浓郁的美感,给学生思维以最丰富的启迪。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十分典型的一篇。
在介绍本文的作者时,就可先向学生介绍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联语言简意丰,深入浅出,充分肯定了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指出了蒲松龄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再如,学习《离骚》,可以引人历代名人凭吊屈原的名联,以加深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认识;学鲁迅作品,引入各界及名人挽鲁迅联;等等。
(参见本章第三节《对联与名家名作》)2、运用对联分析人物朱自清先生在《论雅俗共赏——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的文学的道路》一文中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战士,但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
”《最后一次演讲》就主要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个斗士――革命家的品格。
在分析闻一多这一形象时,就可向学生介绍周恩来和邓颖超写给闻一多先生的挽联:“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
”联语掷地有声,用最精炼的语言对闻一多先生的品格进行高度的概括。
再如,学习《隆中对》及《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失街亭》等名篇时,引入诸葛武侯祠的一些对联,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董必武)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赵藩)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和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这些对联,对诸葛亮一生的事业作了较好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诸葛亮及其历史功绩。
3、运用对联分析课文宋朝范仲俺的《岳阳楼记》,是历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融叙事描写和抒情议论于一体,借景寓情,情景交融。
在分析课文时,就可引入陈大纲的题岳阳楼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联语高度凝炼集中,可将前句作为写景部分的概括,后句作为议论部分的概括。
有一些集句联所引述的往往是名篇中的名句,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上联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句子,下联则摘自苏轼《前赤壁赋》。
再如题黄州赤壁联: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上联出自《历代诗余》所引俞文豹《吹剑录》中评苏词风格的话:“学士(指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而苏东坡也曾游过赤壁(姑且不论真假),并且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下联则是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诗句。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对联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
如学完《项脊轩志》,可以用“幽室独居心可喜,至亲亡故情亦悲”来总结全文。
4、利用对联讲授语法知识语法是比较抽象的东西。
学习对联以后,我们可利用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采用分析联语的方式,或边对对联边讲解的方式来学习语法。
如分析毛泽东幼时对老师的出句联:“濯足;修身”,“濯”是动词,“足”是名词,二字合起来是动宾结构。
根据对联的要求,与“濯”相对也必须是动词,与“足”相对的必须是名词,二字合起来也必须是动宾结构,“修身”就完全符合这一要求。
这时可立即出一上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随后对学生的对句进行分析讲解评。
另外,还可运用增字对来学习汉语语法知识。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能文的长工与一富家小姐对对联,上联是小姐出的,出句不断增字,即玫瑰――香玫瑰――一支香玫瑰――鬓角斜插一支香玫瑰――红颜小姐鬓角斜插一支香玫瑰。
长工该怎么对?黑脸大汉肩上平挑两个臭粪桶。
对句字数不断增加,句子结构渐趋复杂,难度越来越大。
对句中运用了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动词,还动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还有对人物形象的描绘。
这样学生能在极少的文字里和极短的时间内学习和运用极丰富的语法知识。
5、利用对联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写作对联是“一分为二”的结合体,不管写作对联还是欣赏对联,都可以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启迪思维和训练写作常常是同步的,如利用对联“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来训练写作,教师先出上句,下句只写一个字,要学生补齐全句。
当学生写出下句后,又提出新问题:写下句的人是男是女?下句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请写一段百字左右的短文加以说明。
这样,有了具体的情境,学生就可以大胆地发挥想象,写出像模像样的文字。
另外,教师还可以用对联给学生的作文打批语。
不过,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一定的对联创作能力。
总之,对联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在我国近代启蒙教育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地运用对联,认真钻研,勤于实践,对联这株艺术之树,定能在中学语文教学这个花园中长得更加繁茂,开出艳丽之花,结出金色之果。
思考练习1、试赏析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
“楚汉相争”中的两位主人公都留下了他们生平唯一的一首诗,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并结合他们的诗,用一副对联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他们的诗进行概括。
【相关链接】鲁迅学“对课”鲁迅少年时,在私塾读书,一天,上“对课”,寿镜吾先生给学生们出了个题,叫做“独脚兽”,要求他们当堂对仗。
于是,学生们叽里咕噜地对对起来了。
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三脚蟾”,有的对“八脚虫”,还有的对“九头鸟”。
唯有鲁迅久久没有说话。
他双目炯炯,在沉思默想。
鲁迅向来主张“自己思索”、“自出心裁”,要有所创新。
这主张虽然是在他成名之后提出的,但在少年时代已经孕育,所以他从来不轻易附和和赞成某一见解。
此时,鲁迅经过一番思考,才根据《尔雅》一书,对道:“比目鱼。
”寿先生听后,连连点头,称赞道:“好!好!!‘独’不是数,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却有双的意思,可见是用了心思对出来的。
”(《古今楹联拾趣》第27页)解缙巧对曹尚书明翰林学士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
据说他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们皆称之为神童。
他家住在曹尚书府的竹园对面,于是便在大门上写了一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第二天,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命家人曹保去问是哪个写的。
一打听,原来是卖水的贫民解通之子解缙写的。
曹尚书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岂能让他借用?于是命家人把园中的竹子砍去一截。
解缙见了,就在对联下增加一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读了更加气愤,遂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
解缙又在对联下加上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见了十分惊奇,即命家人曹保把解缙叫到府上相见。
当解缙来到时,曹府中门却不开。
解缙当即提出抗议:“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
”曹尚书说:“我出几副上联,你对得上便开中门迎接。
”曹念上联: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对:大鹏展翅恨天低!曹又出一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对: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曹尚书见解缙对答如流,口称“奇才”,立即开中门迎接。
曹见解缙身穿绿衣,个子矮小,走起路来连蹦带跳,便又挖苦他: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曹尚书穿着红袍,老态龙钟,便答:落汤螃蟹着红袍。
解缙进入曹府后,曹问,:“解学生,你父母做何生意?”解缙想起父亲起早摸黑,沿街卖水的情景:早晨水桶映着初升的太阳的光亮;夜里水桶又映着月亮的光华。
他还想起母亲在家织布时,两手灵巧地忽上忽下、飞梭走线的情景。
于是回答道: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
曹尚书不得不惊服解缙确有奇才。
(《古今楹联拾趣》第4页)考试与对联考试与对联,除人们所熟悉的“孙行者”与“祖冲之”之外,历代及当代亦有许多佳话、佳联。
兹录几副如下。
老童生对主考官: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二人是天,一人是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士子对忌讳主考官: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