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时,主要围绕“秋游”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秋游这一主题不会感到陌生。
他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秋游的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六. 教学准备1.秋游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2.学习材料:练习题、卡片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秋游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组秋游的人数,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再来一些人,我们需要增加哪些数字?如果有些人离开了,我们需要减少哪些数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景点,每组需要计算自己景点的人数,然后全校进行汇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秋游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在秋游中,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用到加减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秋游∣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秋游∣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数学词汇:个、消失、缺失、补全。
2.学习画图表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严谨认真,团队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个」字的含义及用法,学会量数物品。
2.学习使用画图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3.鼓励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练习数数和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发现规律,从而理解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2.工具:板书、黑板、粉笔、计算器。
3.教具:提前准备好的秋游图片,不同数量的棋子(或者可以用小石子代替)。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词汇1.教师通过图示,介绍新学习的词汇「个」。
2.要求学生从图中找出「个」,并报出其数量。
第二步:练习数数及归纳1.让学生在黑板上根据自己想象的画面画出若干个棋子。
2.学生自己数数,数完后再数出棋子的个数,最后与同桌比较结果。
3.引导学生总结数数规律。
第三步:学习画图解决问题1.教师通过秋游图片,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画图。
2.让学生探讨问题,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寻找解决方法。
3.要求学生总结归纳,发现规律。
第四步:小组活动1.小组内每个学生数出自己的秋游物品,然后多数的同学数开,并统计问题结果。
2.在小组内布置任务,让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总结1.小学二年级的课程是一个基础课程,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2.在数学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活动形式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究、严谨认真,培养创造性思维,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秋游-北师大版
第2课时秋游(2)船上坐得下这两队人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组织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连减的计算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3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两队都……空座位”的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取信息并分析解题思路。
①思路一:要求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90-45-25。
②思路二:求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2)引导学生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说说这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教师指出可以进行竖式计算,先算90-45,再用计算结果减去25。
②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讨论算法,教师(23分钟)订正并板书。
(3)探究如何根据思路二列式计算,学生自己尝试列式计算,然后全班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乘车返……没上车”的内容。
(1)引导学生观图、读题,获取信息。
所求问题:还有多少人没上车?(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指名回答,教师归纳。
思路一:还有多少人没上车,应用总人数依次减去两辆车上的人数。
70-38-24=8(人)思路二:先求出两辆车上的人数和,再用总人数减去两辆车上的人数和,就是没上车的人数。
38+24=62(人)70-62=8(人)课堂练习巩固提高(8分钟)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时,用学生生活中喜欢秋游的话题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秋游|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秋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1.2秋游。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秋游的场景,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认识平面图,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按一定方向观察物体;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秋游中的实际问题,如确定集合地点、计算行走距离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秋游的场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平面图,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按一定方向观察物体;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秋游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秋游场景图、卡片、直尺。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认识平面图:接着,我向学生介绍平面图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平面图是一种用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工具。
我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3. 按一定方向观察物体:4. 解决实际问题:5. 随堂练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秋游场景图2. 平面图的概念3.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4. 按一定方向观察物体5. 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秋游场景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你的位置。
2. 请画出一张平面图,展示你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
答案:1. 我位于秋游场景图的正北方向,距离起点5米。
2.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按一定方向观察物体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后,我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按一定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秋游|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篇教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秋游章节。
我们将通过这个章节,学习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同时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难点是让他们理解数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以及一些数学工具,如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秋游的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兴趣,然后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我们有10个苹果,每个人分一个,我们还剩下多少?”2. 讲解:我会通过讲解,让学生们明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用到数学方法,如减法。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用学到的数学方法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突出数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列出他们最喜欢的秋游活动,并计算出需要多少人和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充满了兴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通过展示秋游的图片来引发学生们的兴趣。
这个细节是重点之一,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图片和实物更加敏感,通过图片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整个教案的指导思想,我在这里设定的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章第二节《秋游》。
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认识秋天的景象,以及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记录和表达秋游的相关信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观察和描述秋天的景象,了解秋游的相关信息。
2. 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记录和表达秋游的相关信息。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秋天的景象,用数学的方法来记录和表达秋游的相关信息。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秋天的景象,以及如何帮助他们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卡片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景象,引出秋天的主题。
2. 学习内容:我会通过PPT展示秋游的相关信息,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下来。
3. 小组讨论:我会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秋游相关信息,并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达。
4. 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会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我会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
5.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秋游的相关问题,让孩子们用数学的方法来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秋游的相关信息,以及我们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达的方式。
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
2. 用数学的方法来记录一次秋游的相关信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秋天的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记录和表达秋游的相关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对观察和描述还有一定的困难,我在课后会进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和表达。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去观察和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引入秋游主题的教学内容时,我选择了展示秋天的图片这一方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秋游-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秋游-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字的意义与构造。
2.能用“秋”字作自己的名字。
3.掌握数数的方法与技巧。
4.练习用比较词语进行大小比较。
5.初步学会用天平称重。
6.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动手能力。
7.能够进行简单的谈话交流。
二、教学重点1.数数的方法与技巧。
2.大比较、小比较的概念。
3.天平称重的方法与操作。
三、教学难点1.天平称重的操作和使用。
2.如何用比较词语进行大小比较。
四、教学准备1.秤子、各种小物品、笔记本。
2.教师准备好房间和讲解材料。
3.制作好名字卡片。
1.秋字的认知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秋字,与学生一起探讨秋字的构造和意义。
2.自我介绍教师制作好名字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3.数数学习(1)将5个相同大小的物品放到天平同一侧,让同学们推理哪侧的物品多。
(2)将3个相同大小,2个相同大小的物品分别放到天平同一侧,让同学们推理相同大小的物品多还是相同大小的物品多。
(3)教师使用话筒,按序号叫到不同的同学回答,在过程中了解每个同学对数数方法的掌握情况。
4.尺子的应用(1)将一个像秤子的物品公司给同学们,让他们用尺子测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出它的面积,并记录下来。
(2)询问每个同学测量的结果,让每个同学对尺子如何使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5.谈话交流(1)安排小组对话交流环节,让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圈,进行谈话交流。
(2)每个小组中都应有一个贡献者,对还没有回答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加强小组内部的交流和互动。
6.反思总结教师对整个进行反思总结,并对每个环节的表现给予点评和鼓励。
本次课程的重点在于计算、测量、比较等实践操作,这些直观的操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课程中穿插了谈话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设计(五篇模版)第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秋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计算:24+16+27 49+17+32 15+26+44 33+29+25三、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说图意。
2、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90-45-25=20(人)45+25=70(人)90-70=20(人)9 0 4 5 4 5 9 0-4 5-2 5 +2 5-7 0-----------------------------------------4 5 2 0 7 0 2 0 4、70人乘车返回学校,第一辆车上有38人,第二辆车上有24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38+24=62(人)70-62=8(人)三、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
85-49+27= 57+42-69= 64+25-39= 82-45+38=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8+42-36= 52-43+77= 91-38-25= 97-36+43= 46+26+34= 73-49+35=四、总结: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第二篇: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秋游北师大版《秋游》教学设计主备人:审核人:复备人: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4页:秋游。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 北师大版
先生能够会出现的算法有:
生1:我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
90-45=45(个),45-2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生2:我也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但是我的算式是:
90-45-2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座位。
生3:我是先算出两个队的总人数,然后一次减去两个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的空座位数:
45+25=70(人),90-70=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算法得出了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这些算法都是正确的。
如今请大家交流一下用竖式计算的进程。
请不同算法的同窗到黑板上板书。
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90-45-25=20(个)或90-25-45=20(个),这样的算式叫连减式,计算连减普通从左往右计算,竖式的写法是:
3.乘车效果
师:同窗们之间的表现十分棒!处置了乘船的效果。
如今啊,同窗们的秋游就要完毕了,要乘车前往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乘车前往学校〞情境图。
师:依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员巡视,指点一般有困难的先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经过明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秋 游-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北师大版教案:1.2 秋游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内容是1.2秋游。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我们认识方向,学会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同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图片,上面有不同的人物和物体,还有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书。
五、教学过程我会先用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片上的物体和人物,然后我会问他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个物体或者人物在图片的哪个方向上吗?”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描述位置。
然后我会让学生打开数学书,我们一起看1.2秋游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会讲解里面的例题,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做。
接着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做随堂练习,我会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写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在旁边画一些箭头,表示不同的方向。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描述你书桌上的文具的位置。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上还有一些困难。
我觉得在下一节课中,我需要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拓展延伸: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让学生认识方向,并学会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细节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通用8篇)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通用8篇)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二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篇1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在练习1中,我们学过四个描写秋天的成语(屏幕出示):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
(齐读)2.谁来说说金风送爽的意思?有一句话恰好就是它的意思:出示: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
“渐渐”是什么意思呢?(慢慢,逐渐,一点一点地)谁能用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秋天天气的变化。
揭示词:金风送爽3.在这样凉爽的天气里,(点击出现: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快快跟着老师,一起去秋游吧。
过渡:看,我们来到了哪儿?(郊外)什么样的地方是郊外呢?(远离城市的野外,那里没有...没有...只有...)郊外这么美,真是秋游的好地方。
二、观察插图,整体感知课1.现在你就在郊外,眼前你看到了哪些景色?2.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也描写了郊外的景色,自由读一读,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现在,我们和书上的小朋友们一起观赏着郊外的景色吧。
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A(蓝蓝的天空)(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读读这句话,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1)颜色:蓝蓝的,这里用了两个蓝,说明天空非常蓝,还可以怎么说呢?(出示填空()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天空,瓦蓝瓦蓝的天空,蔚蓝蔚蓝的天空)(2)大:从“一望无边”这个词可以看出天空怎么样?(大)什么叫“一望无边”?(没有边际)是呀,天空这么大,一眼看不到边,真是无边无际啊!(3)天空这么蓝,这么大,多美呀,你能读好吗?B仔细看看,天空中有什么呀?(白云)(1)天空中的白云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句子: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数码卡片记录信息,能够理解数的多义性;2.能够从生活场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字进行数学计算并得到正确的答案;3.能够发现生活中某些现象与数字时间等探究,并能体验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数字的多义性和意义,能够将所学的数字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字知识进行解答。
三、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先介绍数字的多义性,例如说:笔与笔有何区别?一支笔和两笔的区别是什么?让学生回答。
然后再介绍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了“14”这个数字,请各位同学自己脑补这个数字中的“1”和“4”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由畅想,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数字。
2. 导入老师介绍说:大家都是学生,都会用卡片记录所上过的课程吧?现在我们也可以用数字卡片来记录、展示我们所要去见到的美丽风景了!老师拿出一些数字卡片,向学生展示一下,让学生猜测数字卡片上数字的含义及对应的图形,确保学生理解数字和图形的对应关系。
3. 活动安排老师安排秋游活动,在出发前向学生发放数字卡片,并提供一些秋天户外活动中可能需要计数计量的场景,比如: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爬树,一间草房子用了多少捆稻草,有多少个硬币可以换成一个冰激凌等。
同时,现场老师要实时提供一些场景,让学生实际体验数字规律,并且在场景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你们发现哪个数比较大?你们是如何确定大的和小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字的应用。
4. 总结归纳一路秋游过来,学生们一定都得到了新的体验和感触。
接着,老师可以分组让学生展示自己在秋游过程中的数字卡片记录和总结,再由老师引导大家归纳总结数字的规律。
例如说:不同时期(季节)有不同的数字,不同的数字可以描述不同的物品(比如:草房子需多少捆稻草,不同硬币需要多少才能兑换成一个冰淇淋),不同数字的对应关系等。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数》,主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万以内的数,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材通过秋游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数的实际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识数的基础,对于万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数数、识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数的顺序、数的组成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体验数的实际意义,培养数数、识数的能力。
2.学生会正确地数万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能够用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体验数的实际意义,培养数数、识数的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对数的顺序、数的组成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交流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秋游的相关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本子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去秋游,但是在秋游之前,我们要先学会数数,看看我们秋游的地方有多少个小朋友。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数字,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认一认。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数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数数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 秋游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2课时秋游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2)集体汇报,指名说出解题思路。
思路一:因为船上有90个座位,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得到空座位数。
思路二:先算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90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剩下的空座位。
不管哪种思路,教师都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解决问题。
(1)算法一:连减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0-45-25=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展示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过程。
或小结:竖式计算连减算式时,可以分步列竖式计算,也可以竖式连写。
但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当10继续计算。
(2)算法二:先加后减法出示算式:4525=70(人) 90-70=202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第一个算式求得的是什么?第二个算式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第一个算式求的是两队的总人数;第二个算式求的是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3小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问题三: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
(2)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方法一:用总人数连续减去已经上车的人数。
70-38-24=8(人)方法二:先求出已经上车的人数,再求出还有多少人没有上车。
3824=62(人) 70-62=8(人)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学生即时练习,并交流想法。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并集体核对。
或答: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2021座位。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创设学生喜欢的秋游情境引入新课,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一章第二节——秋游。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们认识和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将实际情境与数学运算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秋游的相关教具,如图片、卡片等,以及学生们常用的学具,如笔、纸等。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例子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与秋游相关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们在家中也能进行练习。
同时,我还会提供答案,以便学生们自查和复习。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通过反思,我会了解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同时,我还会给出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加减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情境的引入是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题的讲解和演示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需要我详细解释和示范。
再次,随堂练习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作业的布置和答案的提供能够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也是检验他们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
对于情境引入,我选择了秋游这个主题,因为孩子们对于秋游都充满了期待和兴趣。
我会通过展示秋游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物品,从而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例如,我会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排苹果,有的苹果被框起来,有的没有被框起来。
我会问学生们:“框起来的苹果和没有被框起来的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这样,学生们就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秋游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秋游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有5个单元,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是第1个单元中的1.2节——《秋游》。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到“回顾”、“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认识“-”的符号。
2.进一退一的加减法应用。
3.实物中相同的物品,数量可以用数字表示。
二、教学目标1.回顾实物中相同的物品,数量可以用数字表示。
2.掌握“-”的符号及其运用。
3.能够运用进一退一的加减法,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4.增强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物感性认识数的变化,掌握“-”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加减法中的进一退一运算。
四、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渲染学生已经过了开学的几天,心情十分愉悦,老师在课前讲述秋天的美景,介绍即将到来的秋游活动,在课前煽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以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动力。
2. 知识传授1.同桌相互交流,在白板上用数字表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了解同桌身高、体重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数数,数出自己的手指有多少,做一次“-”的练习,引导学生认识“-”的概念和用法。
3.老师设计“教师拿了5个苹果,分别给了两个小朋友,问教师还剩几个苹果”的情境,让学生做一下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学生能够自主运用进一退一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再认识数字学生与同桌交流,用数字表示自己昨天晚上吃了多少饺子,再从桌上物品当中,选择若干个物品,口述物品数量,让同桌用数字的方式表示出来。
4. 知识拓展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最小的数,设计了一个游戏:“你准备了5个应急药品,别忘了要减掉用掉的应急药品哦!”。
请学生自助操作教材中的《秋游》1.2的小测验,让学生在游戏和测试中恰当地运用所学知识,学习中不断拓展知识。
5. 课堂习题1.Amy和Lucy总共有50个巧克力,Amy拿走了15个巧克力,Lucy还剩多少个巧克力?2.运用“-”计算:8-3、9-6、12-5、20-16.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已设计了适当的游戏与互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在关键策略上进行加强处理,即通过情境渲染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移植到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中掌握知识点。
1.2《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2《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课程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第1.2章《秋游》。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在秋游过程中,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团队人数,如何平均分配食物等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会用加减法计算团队人数;2. 学会如何平均分配食物;3. 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课程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应用,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卡片,上面印有数字和加减法运算符号;2. 食物模型,用于演示如何平均分配;3. 计数器,方便学生进行数学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们在秋游中,老师带来了10个苹果,我们需要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苹果?2. 讲解例题:我们用教学卡片来表示这个问题。
将10个苹果模型摆放在桌子上,然后让学生们尝试用加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需要解决类似的问题。
例如:如果有12个橙子,要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橙子?4. 食物模型演示: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我准备了食物模型。
将食物模型摆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们亲自操作,体验如何平均分配。
5. 计数器使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让学生们使用计数器来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有15个饼干,要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饼干?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秋游中的数学问题2. 加减法运算3. 平均分配七、作业设计(1)妈妈买了3个苹果,爸爸买了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小明的书有8本,小华的书有5本,一共有多少本书?(1)如果有18个橙子,要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橙子?(2)如果有20个饼干,要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饼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秋游数学课,我发现学生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2 秋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2 秋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 秋游》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和理解秋天的特点,以及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于秋天的特征,如树叶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等都有直观的感受。
同时,他们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秋天的特点,体验秋天的美好。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几何图形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秋天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激发他们对秋天的喜爱。
同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秋游。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者图片,呈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几何图形的特征,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几何图形。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生活中存在的这些几何图形。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操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游戏或者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能更快地找出这些几何图形。
5.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几何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秋游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一章第二节——秋游,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学会用米和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通过秋游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米和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物体的长度用米和厘米准确地进行测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尺子、绳子等测量工具,以及一些实际的长度物体,如书本、铅笔等。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测量结果,并互相比较和交流。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我会设计一些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让学生用米和厘米测量家里的家具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测量实践中的表现。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会个别进行辅导和指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长度测量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还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比如让学生尝试用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或者让学生探索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这些拓展延伸,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秋游情景的引入:我通过一个秋游的情景引入课程,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观察物体的长度。
这个情景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 动手操作测量: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尺子和绳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这个环节是学生实践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步骤,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秋游-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2 秋游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 1.2秋游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这一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秋游的相关数学知识。
我们会从秋游的准备开始,了解如何计算人数,如何分配食物,到秋游过程中的游戏,如何计算团队的成绩,等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法,并且能够将这些运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且能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会准备一些图片,用来表示秋游的场景,以及一些练习题,用来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引入秋游的场景,让学生们描述一下他们看到的场景,然后我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如果我们要带足够的食物给所有人,我们应该带多少食物?这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使用加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板书,用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苹果,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一共有8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加强。
下一节课,我会通过更多的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们思考,除了加减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让学生们能够开放思维,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通过引入秋游的实际场景,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个实践情景的引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相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师: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堂指导学困生。
生1:可以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生2:可以先求出两队一共有多少人||,再从90个座位中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自己列算式||,算一算。
生3:我是先算出两个队的总人数||,然后一次减去两个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的空座位数:
45+25=70(人)||,90-70=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算法得下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90-45-25=20(个)或90-25-45=20(个)||,这样的算式叫连减式||,计算连减一般从左往右计算||,竖式的写法是:
3.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间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生2:我也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但是我的算式是:90-45-2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座位。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乘车返回学校”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课题:秋游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第5页“秋游”
三维目标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够从情景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算法。
2、解决问题
师:哪位同学愿意回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结果是多少?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有: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有两队学生去秋游||,需要乘船。可是他们遇到问题了||,想请同学们来帮忙。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一条大船可乘90人||,一队学生有45人||,另一队学生有25人。
生1:我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90-45=45(个)||,45-2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