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服从法律
名人励志故事:苏格拉底的悖论法_作文素材
名人励志故事:苏格拉底的悖论法公元前399年,一向为雅典的民主、法治而自豪的古希腊着名思想家苏格拉底,却对雅典当时的劣质民主政治发表了猛烈批评,在他70岁那年被政府逮捕。
尽管有见识的公民都为苏格拉底鸣不平,但被政府煽动起来的狂热暴民,仍以法律的名义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临刑的前一夜,老朋友克力来探监,告诉他狱卒已经用钱收买,要他马上越狱、看到苏格拉底沉默不语,深知苏格拉底的老朋友慷慨陈辞:雅典的法律既然没有公平正义,你何必还要遵守它的法律。
时间已经不多了,但苏格拉底仍在沉思。
终于,他对朋友说:“难道逃狱就符合公平正义了吗?我一向维护“法律至上”,难道因为我被判死刑,我就能对抗法律,就没有守法的义务了吗?如果人人都以自己的喜恶去利用法律,玩弄法律,甚至敌视法律,那法律必会土崩瓦解,我们所追求的社会正义也会彻底崩溃。
”苏格拉底发现,自己已经跌入了一个悖论的怪圈:越狱就违背了自己“法律至上”的信念:接受死刑则又与自己追求“法律公平”的信念相左。
他就在这个悖论里思来想去,不能自拔。
最终,他谢绝了朋友的好意,选择了死亡。
于是,第二天傍晚,苏格拉底举起狱卒送来的毒酒,一饮而尽。
14年后,雅典人民悲痛地为苏格拉底平了反,对苏格拉底的悖论,他的学生们仍在继续思索,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反思祖师爷的命运悲剧后,在他的名着《政治学》里对苏格拉底的悖论作出了解答:真正的法治应有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这也成为
后世每一个法治国家奉为经典的金玉良言。
苏格拉底十大名言
苏格拉底十大名言
1、“谁是最美好的人?那些能够做最美好的事情的人。
”
2、“最大的错误,在于只追求自己做好事,而不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好处。
”
3、“只要我们的心智是自由的,酒精即使能使我们行动,也不能使我们改变心意。
”
4、“改变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益的,而贬低是无益的。
”
5、“不要总是犹豫,而要主动努力去做,因为行动胜过无谓的思考。
”
6、“事实上,正义不可能独立存在,而必须服从法律。
”
7、“只有比较那些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
8、“崇拜生活本身才能得到最大的自由,否则就永远会痛苦。
”
9、“一般来讲,人们很少做到最好,而是选择去做那些可能得到报酬。
”
10、“坚韧可以使我们得到最大的收获,而不是忍耐。
”。
法律信仰的悖论_由苏格拉底之死想到的
历史学家总是评价,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和处死以 外,没有任何其他审判和处死,像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一样,给人 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当带着对先哲之死的困惑,我穿越历史的长 河,将思绪重新定格在两千多年前那场深刻的审判时,我发现,重新审 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重新审视这位被称为“西方的孔子”,“站着沉思 的哲学家”的古希腊哲学家时,我在慢慢解开困惑之余也增添了几分 对他的好奇与敬仰。
难以安民。而且民众的决策往往带有非理性和情绪化的色彩,公民在 会使其具有道德和法律上的不正当,更重要的是违背了他对于正义的
投票时甚至只考虑自己的一票于自身的利益,而常常忽视公益,从而 追求。
导致决策的非稳定性,非公益性,甚至反动性。
剖析苏格拉底的行为,其实他坚持选择死亡,从一定意义上说也
2.决策目的——公益为名,私益为实
正社会的标准。也许雅典设立陪审团的初衷是要维护民主,保证正义 质的非正义,法律看来并不具备被信仰的品质,至少不满足人道——
听双方观点的人确是聪明。”当奥瑞斯忒斯自己在欧里庇得斯的《奥瑞 治留下了不可擦拭的污点,而我们后人却又戏剧性地循着污点的印记
斯忒斯》中受审时,他说了大致同样的话。他说,“让辩陈面对辩陈”, 去思考雅典的民主和法律制度。雅典直接民主制的缺陷也直接影响
这样陪审团可以公平地作出决定。这就是雅典人设想的一个自由公 了雅典的法律公正性,致使法律出现瑕疵,形式正义面纱背后却是实
制让贵族与平民、富人与穷人直接对面,缺乏一种斡旋机制来中和他 至上意识。”
们的利益冲突,结果导致不是富人为自身利益进行统治,就是穷人为
雅典公民的主人公意识体现在他们致力于公务,并以参加公务为
了自身利益进行统治。” 所有的人都声称代表公共利益,但事实上所 荣。为了保证每个公民都能参加政治,雅典不仅继承了氏族大会的人
苏格拉底之死读后感
苏格拉底之死读后感
《苏格拉底之死》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哲学作品,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死亡经历的描述,引发了我对生命、正义和真理的思考。
在作品中,苏格拉底因被控煽动青年背叛祖国和亵渎神灵而被判处死刑。
尽管有机会逃脱,苏格拉底却选择了接受死刑,因为他认为服从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这种对正义的坚持和对真理的追求让我深受启发。
苏格拉底在面对死亡时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阅读《苏格拉底之死》,我也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真理。
在当今社会,我们经常面临着道德和伦理的选择,但很少有人能像苏格拉底那样坚守自己的信念。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也应该学习苏格拉底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正义的坚守。
总的来说,《苏格拉底之死》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通过苏格拉底的榜样,我也希望能够在面对困难和选择时,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真理和正义。
这部作品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从苏格拉底之死看其法律思想
从苏格拉底之死看其法律思想摘要:在西方文明史中,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的审判,是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外,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审判。
这位极端“信仰”法律,并且甘愿为法律献身的古希腊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其坚毅、超然、置若生死的形象使其与法律结下不解之缘。
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是一种契约主义思想,对法治有深深的敬畏和服从。
本文主要就苏格拉底一生中与法律关系最密切的被审判一事来探讨其法律思想。
关键词:苏格拉底审判法律正义罗素说:“苏格拉底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题目。
对有许多人,可以肯定说我们知道得很少;对另有许多人,可以肯定说我们知道很多;但是对于苏格拉底,就无从肯定我们知道得究竟是很少还是很多了。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雕刻匠之家,早年就教于智者学派,后来对传统的自然主义和城邦观念展开批判,在哲学倾向上表现为唯心主义。
他断言,知识美德这类品性只有少数优秀人物才会具有,相反,人民的品性生来就有缺陷;人民不能掌握知识,不能把他们培养成具有美德的人。
因此,他坚持贵族制的统治,认为国家政权理应交给贵族掌管。
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还攻击、嘲笑雅典传统的最高权利机关——人民大会以及抽签选举官吏等民主制度。
如此一来,他便得罪了雅典广大的平民。
公元前399年的一个春日,苏格拉底70岁那年,他被古希腊雅典城的五百人陪审团法庭判处死刑,被指控的罪名主要是两项:“对神不敬”和“腐化雅典青年”。
雅典公民在这一天大获全胜,而雅典法律却在这一天一败涂地。
这场审判,在思想史上可谓惊心动魄,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叹息和琢磨的问题。
生活在后世的我们,已经无法亲历苏格拉底在那一场浩大的审判中所做的最后申辩。
德尔斐神庙的神谕上说,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只是为什么睿智如斯的他,却甘愿去接受一个在他本人看来也是不公正的判决,甘愿死于一次对他不正当的审判?其实,当时在雅典,死刑犯并非真的都会死。
他们至少还有三条生路:缴纳罚金赎罪、请求陪审团宽恕、自请流放。
苏格拉底的伦理原则
苏格拉底的伦理原则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伦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认为,只有拥有真正的知识,才能拥有美德。
他认为,人们的行为是由他们的知识和理解所决定的,因此,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美德。
2. 自我反省: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应该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便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我反省,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3. 追求真理: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真理,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他认为,只有通过追求真理,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道德水平。
4. 尊重法律: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以便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他认为,只有通过遵守法律,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幸福。
总之,苏格拉底的伦理原则强调了知识、自我反省、追求真理和尊重法律的重要性,这些原则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和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苏格拉底简介
苏格拉底简介苏格拉底简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
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
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
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
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们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渎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论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他认为,从怀疑自己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
他常常爱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但是,在肯定理性认识的同时,他却否定感性认识的作用。
苏格拉底在研究学问上有他自己的新方法,他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他产生新思想。
他善于从个别的东西中抽象出普遍的东西,他这种应用辩证方法证明真理的方法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对欧洲的思想史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政治上,苏格拉底主张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由经过训练,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苏格拉底vs孔子高广孚古代,世界上有两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中国是孔子,在希腊是苏格拉底(Socrates),两人至今尚为世人称颂不已。
一一个历史上的巧合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Plato)比做希腊的孟子。
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处。
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
苏格拉底生於西元前四六九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恰当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於周敬王四十一年(即西元前四七九年);苏氏於西元前三九九年(我国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
哲学导论-苏格拉底之死
▪ 6、尼采的“价值重估”。尼采研究发现,前苏格拉 底哲学是对一切都在消逝的现象“为何不是无而仍有 存在”的惊异,到柏拉图已转变为哲学家与民众关系 的思考,提出“哲学是药物”、“哲人是国家医生” 的思想。这一点启发了尼采,他才认为哲学与人民的 关系是第一性的,哲学首先而且本质上是政治的。 “这个世界没有真理,只有解释”,但只能由少数哲 学家来解释,像《理想国》中的“洞喻”。苏格拉底 的悲剧是一方面主张“知识即德行”只属于少数贵族, 一方面又向民众演示,传授民众与智慧,结果导致民 众信仰秩序大乱,反使自己落得人民公审而判处死刑 的下场。所以,在尼采看来,苏格拉底之死,成为坚 持等级制、反对民主制、智慧不能下移的“反证”。 他的这一看法,尤其成为当今政治保守主义者的思想 资源,如列奥·施特劳斯、. 斯坦尼·罗森等。
▪ 5、美国著名左派老报人I· F·斯东既爱雅典多数人民 主制,也爱苏格拉底的自由言论与自由承担的德行,为 什么偏偏一个所爱要判另一个所爱的死刑呢?他花了最 后十年的时间,写成了《苏格拉底的审判》一书,结论 是:雅典仍然是多数人民主制,它毕竟长时间地容忍了 苏格拉底反民主的言论,而苏格拉底向来以精神贵族的 姿态鄙视雅典的多数人民主,把它们叫做像狗、驴一样 的“畜类民主”,而且在法庭上,决不给雅典民主表示 宽恕自己言论的机会,使他们赢得道义上的胜利,宁可 激怒他们判处自己死刑的方法,既显示自己的贵族自由 精神,又给雅典民主制留下了千古骂名。苏格拉底扮演 了西方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第一个殉道者,而且使信 奉倍多女神和阿戈拉奥斯神的雅典违反了自己的传统精 神和原则: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对一个除了运 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 罪行的哲学家起诉、判罪、 处死,这给雅典的民主烙上了永远洗不清的污点。
▪ 苏格拉底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知道,要真正做一 个人,应该怎样处世行事。正确的思考服从于正 确的行动。在他看来,自己所处的时代更需要这 一点,因为希腊精神文化的危机时刻已经到来。 正是看到这一点,他才急切地提醒人们,现在是 老老实实重新严肃认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时 候了,因为提出问题便意味着不再沉溺于幻想, 意味着有勇气面对真理,尽管真理是令人痛苦的。 正是这种走向极端的提问热情,这种对时代危机 感的洞悉,这种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使他获得 了弟子们的深厚爱戴。
苏格拉底之死的法律思考
苏格拉底之死的法律思考---- 读何怀宏《一个行动中的哲学家》一文有感“人皆有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必然会死。
”这是一个著名的逻辑三段论。
“死亡是生命题中应有之义,处在生命的终点,但它不在终点之外而是在终点之内,在此岸而非此岸”①,何怀宏教授称苏格拉底为一个行动的哲学家,并认为苏格拉底之死是进入历史的一个趋向于永恒的精神事件。
一、苏格拉底之死的过程2000多年前,被被誉为西方孔子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的普通法院,被指控“不敬国神”、“另立新神”和“败坏青年”的言论罪行,而起诉苏格拉底的三人分别是:代表雅典政治家和手工艺的阿尼图斯、代表诗人的美勒托和代表公众的演说家素康。
在接受审判期间,苏格拉底一直都在为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辩护,但结果是雅典法庭的陪审团以281票对220票判处他死刑。
不过在当时,雅典人民即将祭祀阿波罗神,这是神圣而庄严不能有丝毫亵渎的祭祀活动。
所以雅典城邦依照其惯例,为保证城市的整洁将死刑一律暂缓,因此苏格拉底暂时则被囚于监狱,等待祭祀结束后执行判决。
根据当时的雅典城邦法则期间可以赎走或逃狱。
但苏格拉底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因此苏格拉底最终选择饮毒酒而死。
二、苏格拉底之死的后世影响哲学家认为2000多年来苏格拉底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不停探索真理、寻求真理,至死都没有停息,并且以其死亡向后世的人们传递他神圣的真理。
列奥·施特劳斯认为:苏格拉底用死来为哲学辩护,他做了最高尚的选择。
政治家认为苏格拉被称为民主派的雅典城邦以似是而非的罪名处以死刑,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悲剧,这不仅仅是苏格拉底个人的悲剧,是处于那个时代人们的悲剧。
但也有学者对苏格拉底进行了批判。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苏格拉底犯了个人主义甚至是反社会罪,整个雅典城邦对其一个人展开了自卫,即处死苏格拉底是一个正当的防卫。
黑格尔认为苏格拉底之死是两种都是正确东西的冲突—一种是个体的自我确信、主观反思、内在性的精神,另一种是人民的精神,两者都是有价值的,却不可防止的发生了冲突。
高考作文备考教考衔接之单元主题梳理与作文范例(选择性必修中)
高考作文备考教考衔接之单元主题梳理与作文范例(选择性必修中)教材单元作文题梳理第一单元理论的力量1.(教材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
你怎样看?为什么?可以根据不同观点组成两个小组展开辩论。
【例文引路】坚持正义,为理想献身(正方示例)——苏格拉底值得赞赏尊敬的老师、主持人、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
我方观点:苏格拉底坚持正义为理想献身的做法值得赞赏首先,他这样做维护了希腊法律的权威。
越狱固然延长了其生命的长度,可坦然面对法律的审判却能够维护雅典法律的权威,这对苏格拉底这样一个注重公民责任、热爱雅典民主的哲学家来说,深化了其生命的深度。
苏格拉底没有选择越狱而是选择服从法律的审判,在当时的雅典社会倡导了一种公民遵法、守法的法治精神。
其次,这是他对自身高贵灵魂的坚守。
苏格拉底将灵魂的高贵、品行的高洁看得重过生死存亡。
他认为,不公正的审判和是否服从法律的审判是两码事。
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承认其“不敬神明”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
服从不公正的审判并不等于认罪,而他一旦越狱,那便是“畏罪潜逃”,畏罪潜逃不仅使自己在审判中的言论主张毫无意义,更相当于直接承认了自己的罪名。
再次,这样做可以给雅典民主以反思或警示。
苏格拉底是一个信仰民主政治的理想主义者,他对雅典民主有诸多意见和批判,但他一直推崇和维护的也是雅典民主。
他发现了雅典民主政体的漏洞,甚至预测到了多数人的暴政对雅典城邦带来的危害,可现实是民众却没有清醒。
既然思想言论毫无效力,那么他就以生命证实雅典民主的漏洞,由此可以换来雅典社会对民主政体的反思和警示。
超然客公众号可见,不越狱而坦然赴死,并不是他生命的凋零,而是其生命的升华。
他是为理想献身,绝不越狱的选择实现了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
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对正义和道德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坚定的信念。
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和正义,他主张人应该追求真理和美德,坚守正义。
苏格拉底所坚守的正义,堪称是古代思想史上的典范,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
在苏格拉底看来,所有的行为和思想都应该服从正义的准则,人们在做出决定时应该考虑到正义的因素。
他认为正义是人类精神的本质,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是人的本性。
他坚信人性本善,每个人心中都有对正义的渴望和追求。
苏格拉底的这种理念对后世的正义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哲学思想中的经典之一。
苏格拉底坚守的正义是对于真理的追求。
在苏格拉底看来,正义和真理是密不可分的,正义的实现是基于对真理的价值追求和不断的思考。
苏格拉底在他的对话中经常强调对真理的追求,他不停地向他的学生和同行提出问题,通过对话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以期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他强调理性和智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实现正义。
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人们开始关注到对真理的探求和对正义的追求之间的联系。
苏格拉底坚守的正义是对于道德的坚守。
在苏格拉底看来,正义不仅仅是对社会制度和法律的服从,更重要的是对于道德的坚守。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心灵和思想上与道德和正义相一致,他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为此,苏格拉底强调了批判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他主张人们应该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信念,以期发现其中的道德和正义的不足。
苏格拉底的坚守正义的信念,对后世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持守道德准则和追求正义的榜样。
苏格拉底的坚守正义是对于公平公正的追求。
在苏格拉底看来,正义还意味着对于公平和公正的保护,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
在他的对话中,苏格拉底反复强调了人们对于公平和公正的坚守,在这种追求中,正义才能得以实现。
“苏格拉底之死”与法律信仰
年 已七 旬 的苏格拉 底被指控 不接受 既定 的雅典信条 。 原
告控 说 : 苏格 拉底有邪 恶行为 , “ 好管 闲事 , 寻求天上 地
下 的事情 , 颠倒 是非 , 惑人 心 。 于 是 , 典人抓住 苏格 蛊 ” 雅
。
苏格 拉底酷 爱哲学 , 喜欢 和雅 典的公 民进行争 论 。 那
思 。他认 为哲学 的任务不应 是探 索 自然事 物 , 而应该是 人 自己 , 探索 人 的心灵 、 人的德性 。于是 , 在先哲们模 他 糊 的启迪 中,发现 了哲学 的曙光 ,开始 了人类哲学 史上 由观察 物到思 考人 的第 一次转 折 。 苏格拉 底在生活 中随 便 遇到 谁 , 不管是政 治家 还是鞋 匠 、 军还是农 夫 , 将 都会 与之交谈 。谈话 可 以从 任何话题 开始 , 总会被巧妙 地 但
死刑 。
之 死c = 0 与法律信仰
苏格 拉底 是古希 腊 的先哲 , 后人 称为 “ 被 站着 沉思
哲 学家” 但他对 法律 领域 的贡献不 亚于哲学 。 , 公元 前
9年 ,苏格 拉底 出生于雅 典 城邦 附近 的一 个小 山上 , 亲是个铁 匠 , 亲是个 接生 婆 , 家人过 着清贫 的生 母 一
当我们一穿越历史的长空重温那浩如繁星的历史典故有一场审判蕴涵着太多的历史隐喻而越发显得熠熠辉带给后人无穷的深省与反思
维普资讯
M U U A H 民主 与法 治 IZ N H Y FZ
一
方 文 明 , 如烟缈 , 治精神 , 浩 法 源远 流长 。当我们
苏格 拉底静 静地接 过杯 子 ,一 饮而 尽, 如一杯 美酒 。 时过境 迁 。 在今 天看来 , 苏格拉 底 之死 无 疑具 有悲 剧 色彩 ,甚 至很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文赏析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文赏析原文呈现①苏格拉底: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
【1】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
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
我不能由于遇到灾难就把自己所讲过的道理抛开,我认为那些道理还跟过去一样真实,我仍旧跟过去一样重视它们,尊重它们。
如果我们在现在的情况下不能说出更强的道理来,我是肯定不会对你让步的,哪怕众人对我施加更大的恫吓,如同以妖怪吓儿童那样,【2】声称要监禁、处死、没收财产等等。
【3】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首先可以提起你对意见所说的那些话,看看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说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
是不是在我被判死刑前这话说得对,到现在就显然成了空谈,无非是戏言和废话而已?我希望和你一道弄明白,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
【4】那些思想严谨的人,曾经多次断言在人们的意见中间有些必须高度重视,有些不必理会,像我刚才说的那样。
格黎东啊,神灵在上,你不觉得他们说得对吗?从人情上说,你并没有明天就要死掉的危险,你的判断不应该为那种局面所左右。
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5】②格黎东:说得很对。
层解:苏格拉底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
名师赏评:【1】面对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直接向格黎东表明自己的态度:合乎正道的,自己会去做;不合乎正道的,自己就难以从命了。
【2】“如同以妖怪吓儿童那样”,体现了苏格拉底对世俗力量的蔑视。
【3】[类比]苏格拉底首先表明自己的原则:一直听从道理。
然后以“妖怪吓儿童”进行类比,表明自己的决心:肯定不会让步。
赞赏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作文
赞赏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苏格拉底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古希腊哲学家。
他生活在公元前470-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从小时候开始,苏格拉底就非常喜欢思考问题,探索事物的本质。
长大后,他经常在雅典城里散步,和人谈论哲学问题。
很多年轻人都被他的话语所吸引,成为他的学生。
苏格拉底非常聪明,思维独特新颖。
他教导人们要"认识自己",挑战传统观念,勇于质疑权威。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很前卫和危险的,因为当时雅典社会很保守,不喜欢有人挑战传统。
很多有权有势的人对苏格拉底很反感,觉得他的思想会"误导年轻人"。
果然,有人指控苏格拉底"不信神,败坏青年人"。
67岁的苏格拉底被控上了法庭。
尽管他的学生们为他打抱不平,准备好了很多辩护词,苏格拉底却拒绝为自己辩护。
他说:"我从来没有冒犯过任何人,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
如果你们判我无罪,我也会继续说实话,继续思考问题。
"法官们听了非常生气,最后判处苏格拉底喝下毒酒而死。
你也许会问:"这个判决也太残酷了吧?苏格拉底到底做错了什么?"其实,苏格拉底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勇于说出真理,让人感到害怕了而已。
判决下来后,苏格拉底的朋友们都很伤心,想帮他越狱逃走。
但是苏格拉底说:"我活了67年,一直敬畏法律,怎能在最后的时候违法呢?我欣然接受这个判决。
"于是,苏格拉底喝下了毒酒,临终前对学生们说:"请不要因为我的死而伤心,因为哲学家的灵魂是不朽的。
"我们虽然无法完全理解苏格拉底当时的处境,但我相信他之所以能欣然接受不公正的判决,是因为他内心非常坚定,对真理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
即便面对死亡,他也毫不畏惧,因为他知道自己所行所说都是正确的。
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勇于追求真理,不该被权威所迷惑,更不应随波逐流。
虽然说实话可能会引来麻烦,但只要心中有信仰,就无所畏惧。
法律故事:苏格拉底之死
法律故事: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是雅典有名的思想家,可是公元前399年,他却被三个卑鄙的政客指控犯了两项罪名:亵渎神灵罪和误导青年罪。
当时雅典的司法制度采取的是非常极端的民主原则,从雅典的10个部落里各推选出50人,组成500人的公民大会来进行审判。
尽管苏格拉底在庭审上雄辩滔滔,将指控方驳得哑口无言,可是就是在这种所谓的民主审判模式中,仍然以281︰220过半数的票数判苏格拉底死刑。
就在临刑前的一夜,来探监的老朋友克里同鼓励苏格拉底越狱,称一切都准备好了,克里同说雅典的法律没有公平正义,何必遵守?可是苏格拉底却反问到:“难道逃走就符合公平正义了吗?雅典的法律虽然不公平。
可是服从它的判决,维护”法律至上“的秩序,这不正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吗?思来想去,第二天傍晚,当最后一缕夕阳穿过铁窗时,苏格拉底举起狱卒端来的毒酒,一饮而尽。
从苏格拉底之死相关理论
从苏格拉底之死(法律需要被信仰)按照雅典当时的规定,苏格拉底是可以被免除惩罚,甚至是可以逃跑的。
但是苏格拉底并没有这样做,他告诫他的学生和朋友:“对抗不公正的审判,越狱的确是一种正义,但遵守即便是不公正的法律,同样是正义要求。
否则人人都会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破坏社会秩序。
”在他看来,法律是神圣的,即便是“恶法”,也要去遵守。
“恶法”非法?如果法律本身就有毛病、不公正,那么是很难树立起法律的权威,赢得人们的信任。
西方著名学者伯尔曼曾经在《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一书中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不会运作;不仅涉及理性和意志,而且涉及感情、自觉和信仰,涉及整个社会的信奉。
”[①]法律的信仰表现为人们对法律要求表现出一种忠诚意识、神圣崇尚、巨大热情和高度信任。
法律只有真正被信仰、崇尚,才能树立起人们对法律的权威意识;法律也只有真正被信仰,才能更好地立法、执法和守法,从而更好地推进法治建设。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上对某种信念持坚定不移的追求方式,那么建立在法律之上的信仰将会怎样呢?一旦人们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内心就会对法律有崇敬感和信任感。
在这种信仰的支配下,人们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社会生活也会步入有秩序的规则之中。
“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它的法治,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
”[②]当人们把自己的生活融进法律的活动中,亲自体验法律、感知法律,对法律的信仰也就自然而生。
如果法律从立法时开始就离开了民众的参与支持,法律越来越职业化、精英化,那么这样还有利于法律信仰的实现吗?法律的核心功能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法律一旦被信仰,我们就无需担心法律得不到普遍的服从和贯彻实施,也无须考虑公民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更无须担心任何个人、团体甚至国家政府的违法行为得不到纠正和惩罚。
”[③]被信仰的法律将会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立法、执法、守法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法律一旦被信仰,人们会崇尚法律的权威,消费法律,享受法律。
法理分析之苏格拉底为什麽不越狱
法理分析之苏格拉底为什麽不越狱
公元前四世纪,苏格拉底被501公民大会以281票同意220票反对的投票处以极刑。
但是它用生命维护了法律的正义。
这是一种对法律的高度服从和信仰,极大地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
本文将对苏格拉底不越狱究其原因,
当年,苏格拉底被控犯“不敬国神”“另立新神”和“败坏青年”三项罪名,在雅典法庭上述,苏格拉底据理力争,丝毫不妥协,所有人都劝他越狱出国避难,他却毅然拒绝,最后c 从然饮下狱卒送来的毒酒,以现实主义的眼光来看,苏格拉底是愚蠢的。
但笔者认为不然,苏格拉底用生命维护了法律。
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作文
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作文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在苏格拉底看来,他恪守的是一种正义,而正义就是守法。
在这个案件里,无疑存在着一个悖论:看似完美正义的制度却处死了正义的公民。
显然,苏格拉底是一个流行观念的质疑者,人生价值的省察者,德行智慧的提倡者,或是一个纯粹的实证主义者。
他坚定地认为法律是至上的、正义的、公平的,有良知的人首先便是遵守法律的人,服从法律是公民的天职和责任,更是公民对于城邦的义务。
在他的心中,人民对于他的裁判是集体智慧和理性的产物,具有权威性,即使他自己明白这种裁决是不公正的,他依然不会选择逃避惩罚。
因此,身居其间的苏格拉底作出了智慧的抉择,使个人正义服从于制度正义,并为此付出了珍贵的生命代价。
从正义角度来看,苏格拉底选择了死亡,他通过承受不义的判决来坚持自己的正义,为后世树立了一个良妤的守法的榜样,使遵守法律成为一种美德并得以传承和认可。
苏格拉底已经七十岁了,他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不义之人,如果流亡到他乡去,会是怎样的苟活度日。
他已经不像年轻人那样,还有“不怕没柴烧”的希望。
如果非法逃走,他的城邦、亲人、朋友也会因为自己被迫的不义之举而遭受伤害。
所以,苏格拉底决定奔赴死亡。
死亡捍卫了他的正义,保护了他的亲朋,谴责了他的敌人,控诉了他的城邦。
为正义而死,坚决不做不义之事,苏格拉底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的哲学理论。
《人应当坚持正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解决问题,在本论 生动活泼,幽默诙谐
部分综合使用对照式、
层进式
主体部分以批驳为主 准确生动,逻辑严密
,先破后立,边破边
立,环环相扣,逐层
加深
文章结构层层深入, 论证语言用词精准,
条理清晰
逻辑严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启示】我们要做的是:
第一,积极学习更多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关注时事和热点,主动地把偏于主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更加 客观的理性的分析。 第三,要能够恰当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将自己的理性分析做恰当的表 述。 第四,组织成篇时要在段落安排上努力体现内容的递进加深关系。
01
学习论辩艺术
学习论辩艺术
1.本文记录了苏格拉底 和格黎东的24此对话。 他们对话的核心问题是 什么?围绕主要问题, 苏格拉底与格黎东之间 分别讨论了哪几个问题? 苏格拉底是如何一步一 步进行驳斥的?请你与 本小组同学讨论他们之 间的对话内容,把下面 表格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核心问题:越狱 逃跑的行为是否 正当?
感谢观看!
探讨选择意义
2.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 底的死刑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 值得赞赏。对此,你怎么看?理由是什么?请写下你的看法,在班级交流。
《苏格拉底之死》
探讨选择意义
正方:我们赞赏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舍生取义的精神。苏格拉 底坚定地认为法律是至上的、正义的、公平的,有良知的人首先便是遵守法律的人, 服从法律是公民的天职和责任,更是公民对于城邦的一种义务。在他的心中,人民对 于他的裁判是集体智慧和理性的产物,具有权威性,即使他自己明白这种裁决是不公 正的,他依然不会选择逃避惩罚。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认为活得正当、正 义必活着更为重要。因此苏格拉底做出了智慧的选择,使个人正义服从于制度正义。 他通过承受不义的判决来坚持自己的正义,为后世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守法的榜样,使 遵守法律成为了一种美德并得以传承和认可。苏格拉底对正义的坚守,说明他是一个 讲求德行的贤哲,又是一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正义而死,坚决不做不义之事, 苏格拉底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的哲学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在当时的古希腊法律还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枝,还没有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苏格拉底是从哲学的角度去研究法律问题的。
关于法律问题,苏格拉底认为:法律是正义的,公正的人首先是遵守法律的人,服从法律是公民的天职、责任和义务。
公民与法律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作雅典的公民,就必须接受和尊重雅典的法律,否则你完全可以选择离开雅典迁到其他城邦。
只要你仍留在雅典,就证明你接受了这一契约,因而你必须服从雅典的法律。
公元前399年,70岁的苏格拉底被奴隶主贵族以“慢神”和“腐蚀青年”为由关押起来,并由一些鞋匠、裁缝和不识字的游民组成的审判人员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弟子们认为这种不正当的法律裁决不应得到尊重和执行,因此买通看守为他安排好了越狱计划,但苏格拉底拒绝逃走,他辩驳到:对一个被判有罪的人来说,即使他确信对他的指控是不公正的,逃避法律制裁难道就正当了?他坚持一个公民必须遵守法律的信条,平静地在狱中饮下毒酒死去。
所以,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是一种契约主义思想,他强调的是社会的公共规则,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他倡导的是一种规则化、秩序化的社会,对法治有深深的敬畏和服从。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苏的法格拉底的法律思想,推动西方法律思想在法治化的道路上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