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2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作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史论互证+高考研习)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岳麓版必修2
家庭手工业商品化加深
业
以来(yǐlái)
经
营
方
式
明中
后期
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返回导航页
第十一页,共40页。
结束放映
4、思维升华——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xiǎonóng jīngjì)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 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 产生了冲击。
展。
返回导航页
第十六页,共40页。
结束(jiéshù)放映
史论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2.水利(shuǐlì)技术的革新
[史料(shǐliǎo)] 农田灌溉工具:翻车、高转筒车。
史证 该史料体现了水利对古代农业的发展地位重要和人民重
视(zhòngshì)水利工具的革新 。
返回导航页 第十七页,共40页。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 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 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返回(fǎnhuí)导航页 第十二页,共40页。
结束(jiéshù)放映
5、整体图示——古代(gǔdài)手工业的 进步
返回(fǎnhuí)导航页
第十三页,共40页。
流通方 式
武器军用品 和官府贵族 生活用品
不在市 场流通
民间消费 的产品
自己消费和交 纳赋税的产品
在市场 流通
剩余部分 出售
返回导航页
第十九页,共40页。
结束放映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 细。
高考历史总复习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考纲解读、知识梳理、核心素养、考点突破(86张)
返回目录
核心考点突 破
考题研析演 练
(4)耕作制度 ①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代以后,江南形成__稻__麦__轮__作____的一年两熟制。 (5)农田水利 ①水利工程:战国时期出现了__都__江__堰____,汉朝出现了漕 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②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__筒__车____,宋 朝时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生活 方式 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商周农业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 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 已具备
人们的生活开始走向 __定__居____
返回目录
核心考点突 破
考题研析演 练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①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__铁__农__具____和牛耕,并将 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__犁__壁____;发明了播 种工具耧车。
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
高考总复习 ·历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
高考总复习 ·历史
返回目录
通 史 时 序
返回目录
线索 1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
主 题
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 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
线索 2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 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业、冶金业、制瓷业是
原始农业
商周农业
2021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6.16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22·石家庄质检)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道:“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
”可见家猪对供应肥料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解析】选B。
依据材料中“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说明白家猪对供应肥料的意义,与解决温饱问题无直接关系,故A错误;家猪饲养有利于供应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进展,故B正确;自然经济的产生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C错误;农商皆本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加固训练】《后汉书》载:“建武初……(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头留意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夫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解析】选B。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提高技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正确。
2.(2022·南昌联考)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缘由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解析】选C。
冶铁技术的落后与否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定的联系,故A错误;铁犁牛耕技术更加有利于精耕细作的需要,故B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肯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故C正确;耕牛的极度缺少会在肯定程度影响牛耕的推广,但不是主要缘由,故D错误。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炼钢技术
随着炼铁技术的发展,炼钢技术 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如汉代的百 炼钢技术和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技
术。
铜器制造
古代铜器制造技术也十分发达, 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其铸造工 艺和艺术价值都达到了极高水平。
制陶技术的发展
陶器制造
古代制陶技术不断发展,陶器种类繁多,如彩陶、黑陶、白陶等,形态各异,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手工劳动为主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满足 日益增长的需求。
生产工具简陋
受限于技术水平,古代的生产工具相对简陋,缺乏现代化机械的 辅助,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劳动强度大
由于生产效率低下,古代农民和手工业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 精力,劳动强度大,生活质量低下。
技术传承困难
口传心授
古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 灌溉系统,如秦国的郑国渠、汉 代的白渠等,保障了农业生产的 稳定。
水闸、水库
为了调节水位和蓄水,古代人们 修建了水闸和水库,如都江堰、 芍陂等,为农业生产和防洪抗旱 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物种类的丰富
五谷
古代中国种植的作物种类繁多,如粟 、黍、稻、麦等五谷,为人们提供了 丰富的食物来源。
加强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使得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 化得以融合。
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传播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增进了 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PART 05
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局限 性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生产效率低下
棉花纺织
随着棉花在宋元时期传入中国,棉 花纺织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棉纺 织品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第(6)题
解析:由材料“水车”可知是一种灌溉工具,又由“唤取阿香推雷车” 可知它依靠人力,故A项错误;由“荦荦确确蜕骨蛇”可推断这种水车 是龙骨水车,即翻车,翻车属于简易的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农业始 终无法摆脱自然的束缚,故D项错误;翻车作为灌溉工具提高了农田抗 旱的能力,故选B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2 of 22
比较学习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
即自给自足的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立,其生产的目的不是 交换,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即为满足生 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自 然 经
济
刀耕火种
小
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
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
一张图学透 早期的农业生产的出现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三组题讲透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目录
一张图学透
早期农业 生产的出现
石犁
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1
但仍以木、石农具为主。
石斧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最早培植水稻和粟。距今七八 千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人 们经常迁徙。
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国传统 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 模式,是两千多年中 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 展的经济基础。
一张图学透 男耕女织的 小农经济
铁农具
小农经济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资料50页
考情分析
农业的主 要耕作方 式
手工业的 发展
2019年山东文综第10题,福建文综第14题,2019年 天津文综第1题,海南单科第3题均有考查,主要考 查的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备考时要关注:①精 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②古代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的 改进;③小农经济的成因及特点;④古代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
③两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 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④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到16世纪以前,中 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
(2)制瓷业 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至唐朝: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 成熟的白瓷,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
②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商品经济 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障碍,是近代中国停 滞不前、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典例1 (2019年山东文综)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 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解析] 我国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 故A、C两项错误;图片无法体现雇佣关系的特征, 故D项错误;从图片信息看,汉代农民使用四齿 钉耙修整土地,体现我国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的特点,故选B项。
(2)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 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 犁。
(3)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 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和耧车。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式。
③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4: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形式——手工工场,工场主为市场需要雇佣雇工进行生产,这
种现象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它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
的生产关系,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①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_世__界__领__先___地位。 中国古代在_冶___炼__、纺织、__制__瓷___等手工业部门中取得突出成
2.土地兼并 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 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土地兼并 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 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 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 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①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从刀耕火种到__铁__犁__ __牛__耕___,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 程的不断兴建,__精__耕__细__作___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 成熟。
②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__男__耕__女__织___”式自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__经__济__基__础___。
史料二 战国时《吕氏春秋》总 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 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 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 面……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
——李群《农业科技史》
[教你读史] 史料二中“整 地”等信息说明了 农业技术非常细 致。
史料三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 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 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 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就,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官__营__手__工__业__发达,产品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1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规范答
题
高考体
热点考
向
验
史料研
课时作
习
业
● 请 点 击 相 关 内 容
返回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史料研习
中国古代牛耕技术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 第一步:粗读 “司马耕字子牛”。 ——《史记· 仲尼弟子传》 材料一所示 “秦以牛田,水通粮。” 的春秋战国文 ——《战国策· 秦策》 献材料表明大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 约从春秋战国 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 之际,我国已 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 牲畜)为畎亩之勤。 开始出现牛耕。 ——《国语· 晋语》
1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栏目导
【例】(2011· 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
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解析 审 题 答
开始使用铁器是
)
改进生产工具,
在春秋战国时期, A与汉代不符 题干和图片 中未涉及D项雇佣关系的 内容,且雇佣关系是在 明代日益普遍化
审准设问再答题
特别提醒
审准“设问”再答题是解题的关键。
不少学生常犯经验主义错误,好多题眼熟 面花,这题做过,那题见过,拿过题就答,
结果是所答非所问。
1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Hale Waihona Puke 栏目导[尝试应用]
《吕氏春秋· 任地》记载:“上田弃亩,
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
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西汉
赵过推行____代__田__法____
魏晋南北朝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 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技术:
①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________稻轮麦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
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
①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______都__、江汉堰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清朝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享誉世界
(1)地位: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 迎和赞誉。
(2)表现:
①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
“__________”。
丝绸之路
②唐朝:中国________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瓷器
③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的销量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
材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 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此其分事也”的本质含义?
提示: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的生产模式。
材料三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 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03
考点突破
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
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1.材料一中划线部分主要论证了什么现象?
提示:古代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和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共51页文档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2)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 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 犁。
(3)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 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和耧车。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式。
③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两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 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④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到16世纪以前,中 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
(2)制瓷业 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至唐朝: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 成熟的白瓷,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
(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 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 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③自耕农是国家赋税、 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④规模 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具有脆弱 性。
(3)评价:①积极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 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推动古代农业精耕细作 的主要动力;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 古代中国一切文明的基础。
《金版新学案》高三历史一轮 第12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
• (3)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结构的主导形式是以种植业为主、 农牧结合、综合经营的经济,形成了广大的农区,以游 牧为主的广大牧区的存在为补充。 • (4)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 (5)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较早形成南稻北粟的经济格局。 • (6)我国古代各地区和各民族农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 (4)地位(立国之本):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它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 的稳定与否和政权的兴衰。“自给自足”中的“足”并 非指“富足”,而是指仅满足于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 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 [分析说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1)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 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2)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形式和发展 方向,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 2.耕作方法 • (1)春秋战国:已经使用垄作 法。 • (2)西汉:二牛一人耕作方法逐渐取代二牛三人耕作方法。 代田 法。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 赵过推行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 采用耕耙技术,至今沿用。 • 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 江南 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 三熟制。
• 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 《吕氏春秋》中有“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 书》中有“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中有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 ( ) • A.中国古代农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C.中国古代农业尊重自然规律 • D.中国古代农民注重因地制宜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共49页文档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115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2) 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形成“丝绸之路”,赢得“丝国”誉
称。 (3)瓷器远销欧洲、非洲,中国被称为“瓷器大国”。
学法点睛 古代手工业归纳为“三个三”
巧记速记
实录一 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商品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列:官营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有丝织品,商朝时已有织 先秦时期 机,能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 斜纹提花 织 物 西汉时期 唐宋时期 在长安设 东西织室 ,规模达数千工人
唐代吸收 波斯 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织锦吸
收 花鸟画 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时期
官府在苏杭设 织造局 ,技艺超过前代
2.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 ①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 ,产品用 于 交纳赋税 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 (1)特点 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私人经营 , ②民营手工业:民间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实录二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指满足自家生活的 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
民生活非常艰难。
实录三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它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旱
涝灾害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进步,从侧面反映了中 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
(2)古代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最大区别:前者属于手工劳动,后者
属于机器大生产。
实录五
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中国古代精美的手工业制品
多数出自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 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实录二 中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像近代西方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5)两税法:天宝年间(唐玄宗年号),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 法实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 年唐 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 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它的实行是我国 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 标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 家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土地兼并不再受 到限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正式废除。
3.封建土地私有制 (1)形成 ①公元前 594 年,鲁国“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 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地主阶级依靠政治经 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3)问题: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在土地私有制下,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加上地主
三、土地制度——从“国有”到“私有”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1)内容 ①土地国有:国王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有,不得转让与买 卖。 ②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③庶民和奴隶在贵族的封地上集体耕种,受到剥削和奴役。
(2)瓦解 ①生产力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成私田。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加上在井田上耕作的劳动 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
(2)过程 ①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 ②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③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 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土地出租时,多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 的依据,地租以实物租为主。 ④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3)特征 ①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内 容包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 ②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 有了显著的提高。魏晋隋唐时期的部曲、佃户都束缚在土地上, 没有迁移的自由,到宋代时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 弱,佃户的身份地位提高。 ③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宋代地 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6.1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
私营主 雇工
明中叶 以后占 据主导 地位
巩固了自然经济,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 发展,在明朝中后 期孕育了资本主义 萌芽
家庭 手工 业
供自己
消费和
一直存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
农户的 交纳赋 农民自 在于社 稳定,但技术落后
第十七页,共40页。
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条 件:(1)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 (fāzhǎn)提供了政治保障。(2)经济条件:①农业的发展 (fāzhǎn)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fāzhǎn) 提供了原料。②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 (fāzhǎn)提供了市场。
第八页,共40页。
2.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__垄__作__(l_ǒ。ngzuò)法 (2)汉朝:_铁__犁__牛__耕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西 汉时期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 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 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sònɡ cháo)以后 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__都__江__堰_,汉朝出现漕渠、白渠 、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第三页,共40页。
单 元 主 题
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 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 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第四页,共40页。
考点1 发达(fādá)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 进步
第五页,共40页。
最新考纲
课程标准
农业的主要耕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
第九页,共40页。
【免费下载】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2 1 15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
巧记速记
实录
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2 经营方式从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形成了男
耕女织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的经济形式 3 生产组
织形式 生产规模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4 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5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6 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到
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3 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
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 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
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角度 2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 1
农耕技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使精耕细作的农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
.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
从扇形图可知,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占比最大的是肥料,其
体现了多投入,追求高产出的传统农业精耕细
故A项错误;通过“广种不如狭收”、“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少种多收”可以得知从宋到明,农学家主张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即是对先前精耕细作的传承,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稻麦种植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农业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及技术交流的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B
8.从南宋到明代中叶,珠江三角洲一直是粮食出口区。
清代中叶,按耕地数和人口计算,即使只利用一半的耕地,该地粮食供应本应充足。
但事实上,广东全省每年需从广西、湖南等地输入稻谷400万石左右,至少一半是供应珠海三角洲的。
清代中叶珠海三角洲缺粮的主要原因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D.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解析:长途贩运兴盛有利于缓解缺粮状况,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即使只利用一半的耕地,该地粮食供应本应充足”可知,缺粮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及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无关,因为即使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政府也不会使得商业用地占去珠江三角洲大半的耕地,故B、D两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中叶,珠江三角洲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减少了粮食作物的种植,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该地区缺粮,故C项正确。
答案:C
9.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据文献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解析:材料中提到唐代白瓷烧制过程中的某项具体方法,即利用磁石的吸附功能,减少釉水中含有的铁屑,即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到南方的青瓷,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在世界的地位,故C项错误。
材料只是叙
述白瓷的烧制过程,不能体现中国古代科技的广泛应用,故D项错误。
答案:A
10.明代后期在景德镇的部分民窑中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 A.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B.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
C.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D.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解析:“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反映了民窑的工人对工场主的人身依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生产规模的问题,故B项错误;“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体现了工人与工场主的雇佣关系,故C项正确;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11.[2019·南充市统考]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B.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C.民营手工业开始发展D.小农经济已经破产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民营手工业发展,而非官营手工业,故A 项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推动了手工生产品商品化,故B项正确;民营手工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并未破产,故D项错误。
答案:B
12.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
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解析:地域性商人是指商帮,材料强调的是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而非商帮,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而非
对外丝绸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对其他地区丝织业的发展进行比较,故C项错误;由材料“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可知江南地区依靠纺织业生活,农业生产不再受重视,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
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中国的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北方人则以粟、麦为主,采用新的粮食果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程。
中国人采用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原产稻、粟、麦等粮食的不足;而美洲粮食作物在进入18世纪之后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在成倍增长。
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播路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逐渐推进。
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虽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总体上始终处于补充的地位,人们仍然以稻、麦等为主要粮食。
——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及原因。
(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状况产生的影响。
(9分)
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二,从农作物品种的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美洲农作物的引入等方面说明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第(2)问应依据明清时期农作物的种植状况,说明农业的发展,人口迁移等方面的影响。
答案:(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专业区出现;南稻北麦的格局(稻、麦等为主要粮食)。
(每点2分,共10分)
原因:人地矛盾突出;政府鼓励农业发展,如垦荒、植棉等;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交流;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2)影响: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专业化农业区的出现,造成地方市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区出现了货币地租。
(9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犁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整地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推广,铁铧犁也取代了商代的青铜犁,大大提高了耕地能力。
到了汉代,铁犁或牛耕成为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主要标志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
种操作灵活轻便、适合山间谷地使用的蔚犁,这种犁的出现为唐代的曲辕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曲辕犁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度,控制犁地的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既提高了耕作效率,又提高耕地质量。
宋元时期的耕犁是在唐代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的,犁身结构更加轻巧,耕地效率更高。
我国耕犁至此完全成熟。
——摘编自陈文华《农业考古》
综合材料与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耕犁与农业耕作技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12分)
解析:题干要求围绕“耕犁与农业耕作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作答。
可以从“耕犁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来入手拟题;史实依据可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