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 课程目标整理版 - 小学阶段
识 技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 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
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 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 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 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 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
欲。
学活动。
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
情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试克服困难。
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感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态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
问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
题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解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决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
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 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
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 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 的等想、证明、综合实践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完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第一学段(1~3年级)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1~3年级)统计与概率第一学段(1~3年级)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与几何第二学段(4~6年级)统计与概率第二学段(4~6年级)综合与实践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修改完善课标稳步推进课改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实践活动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应用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三学段(7~9年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介绍转一、总目标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两基变四基)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能变四能)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学习习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思想这一层面是数学思想的最高层面三个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
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等等。
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第一,启发学生思考的最好的办法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
第二,要鼓励学生”从头到尾“的思考问题。
这句话是史宁中教授的,我觉得很形象。
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二、核心概念与内容主线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其中,新增加的核心概念: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创新意识;名称或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基本保持原有内涵的核心概念: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
核心概念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主要体现在某一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主要体现在数与代数领域,空间观念主要体现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数据分析观念主要体现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第二层,体现在不同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包括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第三层,超越课程内容,整个小学数学课程都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提出了培养学生“四个问题”能 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关于课程目标 的变化 “双基”变“四基”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小学数学
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
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 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 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 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 完成了修订任务。
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并且用较大的篇幅阐述案例,让老师领会 课程标准的思想是什么,领会提出知识点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螺旋式上升,不一定是知识点本身,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分 析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 年级,可以有这样的问题,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年级,不断地 出现,但是,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加,随着视野的增加,对问题 分析的深度不断增加。
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
(3)统计与概率 统计内容的主要变化
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 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 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 二学段)。
六、新的主要关键词(10个核心关键词)
2001版: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 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011版:数感、符号意识(修改)、运算能力 (增加)、模型思想(增加)、空间观念、几 何直观(增加)、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 (增加)、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数学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这意味着2001年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随之而来的,就是教材的改革,数学课程改革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对修订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也将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当前的头等大事。
经过几年来对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的跟踪研究以及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深入研读,我认为修订版是对实验稿的继承和发扬,改进与完善,但又不乏创新之举,让人读来眼前一亮,对数学与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定位更准确,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明晰,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教学策略与手段的指导更明确,对课程内容的调整更合理。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 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一、总目标 (5)二、学段目标 (6)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8)第一学段(1~3年级) (8)一、数与代数 (8)二、图形与几何 (9)三、统计与概率 (10)四、综合与实践 (10)第二学段(4~6年级) (10)一、数与代数 (10)二、图形与几何 (11)三、统计与概率 (12)四、综合与实践 (12)第三学段(7~9年级) (12)一、数与代数 (12)二、图形与几何 (14)三、统计与概率 (18)四、综合与实践 (18)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9)一、教学建议 (19)二、评价建议 (23)三、教材编写建议 (27)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0)附录 (32)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32)附录2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34)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doc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2)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一、总目标 (4)二、学段目标 (5)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7)第一学段(1~3年级) (7)一、数与代数 (7)二、图形与几何 (8)三、统计与概率 (9)四、综合与实践 (9)第二学段(4~6年级) (9)一、数与代数 (9)二、图形与几何 (10)三、统计与概率 (11)四、综合与实践 (11)第三学段(7~9年级) (11)一、数与代数 (11)二、图形与几何 (13)三、统计与概率 (17)四、综合与实践 (17)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7)一、教学建议 (17)二、评价建议 (22)三、教材编写建议 (25)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9)附录 (31)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31)附录2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33)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数学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这意味着2001年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随之而来的,就是教材的改革,数学课程改革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对修订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也将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当前的头等大事。
经过几年来对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的跟踪研究以与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深入研读,我认为修订版是对实验稿的继承和发扬,改进与完善,但又不乏创新之举,让人读来眼前一亮,对数学与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定位更准确,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明晰,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教学策略与手段的指导更明确,对课程容的调整更合理。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容标准”改为“课程容”。
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 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模拟测试题(四)填空题
Asd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在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部分,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图形与几何)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0、“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图形与几何学习领域在一、二学段都设置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四种结构形式的学习内容。
22、综合实践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操作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5、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30、课程标准降低了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3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3.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3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和(发展性)。
35、教师的主导主要。
36、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7、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的推理是(合情推理)。
3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学习领域。
39、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数学教育的始终。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40、小学数学三种基本课型是(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
41、在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应该准确地把握(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同层次的要求。
42、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依据(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
主。
43、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特别要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
44、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
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45、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