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歌诀——玉龙歌

合集下载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里简称《玉龙歌》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里简称《玉龙歌》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里简称《玉龙歌》【本文导读】《玉龙歌》又名《一百二十穴玉龙歌》,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里简称《玉龙歌》。

最早见载于元代王国瑞撰写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刊于1329年,托名扁鹊所传,聊以自重。

元代周仲良在《玉龙歌.后序》里解释:“名玉龙者,盖以玉为天地之精,龙之神变极灵,此书之妙用,亦犹是也”。

他是说,“玉龙”表示针灸的神妙。

《玉龙歌》又名《一百二十穴玉龙歌》,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里简称《玉龙歌》。

最早见载于元代王国瑞撰写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刊于1329年,托名扁鹊所传,聊以自重。

元代周仲良在《玉龙歌.后序》里解释:“名玉龙者,盖以玉为天地之精,龙之神变极灵,此书之妙用,亦犹是也”。

他是说,“玉龙”表示针灸的神妙。

玉龙歌介绍120个腧穴,分治80余种病症。

玉龙歌的特点是:强调《玉龙歌》的应用价值;重视经络理论;强调辨证施治,按病之寒热虚实分别施针或艾灸或针灸并用;全身疼痛取阿是穴(即以痛处为穴);注重沿皮卧针透刺或出血等针法。

此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临床参考价值很大。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口眼㖞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㖞左泻右依师正,㖞右泻左莫令斜。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出气先通。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项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如今瘾疹疾多般,好手医人治亦难,天井二穴多着艾,纵生瘰疬灸皆安。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玉龙歌歌诀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痊沉。

玉龙之歌世罕得,研精心手无差讹。

吾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

行针殊绝妙无比,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良医。

伛者立伸患者起,从此名驰湖海知。

(曲池补,人中泻;风池补,绝骨泻)中风中风不语最难医,顶门发际亦堪施。

百会穴中明补泻,实时苏醒免灾危。

顶门:即囟会穴。

上星后一寸。

禁不可刺,灸七壮,针泻之。

百会:顶中央旋毛中,取眉间印堂至发际折中是穴。

针一分许。

中风,先补后泻,多补少泻。

灸七壮,无补。

口眼斜中风口眼致斜,须疗地仓连颊车。

左泻右根据师语,右泻左莫教差。

地仓:在口傍直缝带路下,针一分。

颊车:在耳后坠下三分,沿皮向下透地仓一寸半,灸二七壮。

头风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在神庭剌不差。

子女惊风皆可治,印堂剌入艾来加。

神庭:在鼻直上入发际五分。

针三寸,先补后泻,泻多补少。

印堂:在两眉间宛宛中。

针一分,沿皮先透左攒竹,补泻后转归原穴;退右攒竹,根据上补泻急补,通神之穴也。

偏正头风头风偏正最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更要沿皮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丝竹:在眉后入发际陷中,沿皮向后透。

率谷:在耳尖上一寸。

针三分,灸七壮。

开口剌,痛则泻,眩晕则补。

头风痰饮宜泻风池穴。

偏正头风有两般,风池穴内泻因痰。

若还此病非痰饮,合谷之中仔细看。

风池:在耳后颞骨筋下入发际,横针一寸半入风府。

先补后泻,可灸七壮、二七壮。

合谷:一名虎口。

在手大指次指岐骨缝中,脉应手。

直剌入一寸半,看虚实补泻。

头项强痛项强兼头四顾难,牙疼并作不能宽。

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实时安。

承浆:在唇下宛宛中。

直针三分,可灸七壮,泻之。

风府:在项后入发际一寸,两筋间,言语则起,不言语则陷下处是穴。

针三分,不可深,深则令人哑噤。

牙疼(附:呕吐)牙疼阵阵痛相煎,针灸还须觅二间。

翻呕不禁兼吐食,中魁奇穴试看看。

二间:在手大指次指骨缝中。

针一分,沿皮向后三分。

灸七壮,看虚实补泻。

中魁:在中指第二节尖。

针灸人的“葵花宝典”——《玉龙歌》解读(1)

针灸人的“葵花宝典”——《玉龙歌》解读(1)

针灸人的“葵花宝典”——《玉龙歌》解读(1)《玉龙歌》又名《一百二十穴玉龙歌》,始载于元代王国瑞撰写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歌诀包含76种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并对透穴针法、补泻手法、奇穴的运用等有独到的记载,是开启了治疗类针灸歌赋的先河。

许多医家多以玉龙歌为医学启蒙读物,甚至以玉龙一首歌诀就可养家糊口,由此可见其效。

正所谓: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金华佗从本月起,结合古今文献,为朋友们连载解读、分析玉龙歌,希望能为朋友们在《玉龙歌》的理解、运用上提供一些参考。

玉龙歌前12句前文已表,这里先从第一个病症开始: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对这4句话,金华佗是这样理解的:中风不语这一难治病,可采用顶门穴治疗,如果配合百会穴同用,施以正确补泻手法,亦有醒神开窍之功,可治疗中风昏迷。

从选穴角度而言,玉龙歌说的比较清楚了,其特色在于选脑部局部腧穴(中风病位在脑),以头顶督脉取穴为主。

但除了选穴外,针刺操作也是针灸治疗的一部分,这一块则依赖于后世医家的补充。

这里需要明确几个问题:1.顶门(囟门)可以针刺吗?杨氏在《针灸大成》注解道“顶门即顖会也,禁针,灸五壮。

”顶门穴即顖会穴,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囟会一穴,这一观点得到一致认可,但是“禁针”一说,不够准确。

目前一般认为,小儿不宜针刺,因囟会位于目前西医解剖的“囟门”之处,而囟门需要在1岁半左右才完全闭合。

那具体什么年龄可以针刺囟门呢?《医经理解》曰:“顖会,在上星后一寸骨陷中,小儿八岁以下,禁针,其顖门未合也。

”所以目前从比较稳妥的角度而言,8岁以下的儿童不宜针刺囟门,8岁以上则无禁忌。

对于顶门,目前一般以平刺0.3~0.5寸为主,可依据证候虚实行迎随、捻转等补泻手法;或以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针灸歌赋按病情汇总

针灸歌赋按病情汇总

针灸歌赋按病情汇总本课题共收集到从宋至明清时期的治疗性针灸歌赋24首,包括针灸神书、标幽赋、通玄指要赋、玉龙歌、天星十一穴歌诀、针灸歌、长桑君天星秘诀歌、灵光赋、千金十一穴歌、四总穴歌、席弘赋、天元太乙歌、孙思邈十三鬼穴歌、治病十一证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百症赋、拦江赋、肘后歌、行针指要歌、玉龙赋、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杂病穴法歌、胜玉歌、症治要穴歌等。

首先将所有歌赋汇总到一处,进行文字校对等工作。

然后进行两方面的汇总工作。

一方面是针对穴位的汇总,即是将所有歌赋按照穴位的不同进行归类。

包括300多个正经穴位和10余个经外奇穴。

另一方面是根据歌赋描述的病症,按病症进行分类,形成以病症为主体的汇总,病症的汇总一共汇总了70多个病症。

1.1 头疾1.2 耳疾1.3 面疾1.4 目疾1.5 项疾1.6 口舌牙疾1.7 鼻疾1.8 产科病1.9 咽喉疾1.10 转筋(筋痛)1.11 血证,口干燥1.12 臂疾上肢疾病1.13 半身不遂,中风1.14 心胸膈病症1.15 胁肋病症1.16 吞酸1.17 肠鸣腹疾1.18 背腰痛1.19 腋1.20 腿、足疾1.21 膝1.22 疮1.23 0癫狂痫1.24 梦多1.25 怔忡1.26 恶寒1.27 伤寒1.28 发热1.29 呕吐1.30 水肿1.31 气症1.32 消渴1.33 痨瘵1.34 霍乱1.35 黄疸1.36 嗜卧1.37 咳嗽、喘症1.38 小便1.39 肠风(痔疮)肛门病症1.40 大便1.41 遗精1.42 淋症1.43 盗汗汗症1.44 脾胃病症1.45 肝病1.46 虚损1.47 鼻痔1.48 瘿气,瘰疬1.49 寒症1.50 痒症、皮肤病1.51 月经不调1.52 崩漏1.53 带下1.54 乳疾1.55 无子1.56 痢疾1.57 疟疾1.58 脐风1.59 厥1.60 坠1.61 疝气1.62 下胎1.63 膀胱气未散1.64 噎不住1.65 痴呆1.66 惊风1.67 痹痿痉1.68 破伤风1.69 绝子1.70 催孕妊1.71 惊慉1.72 坚痃庙气1.73 六脉沉匿1.74 肾败头疾囱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玉龙歌原文及注释

玉龙歌原文及注释

⽟龙歌原⽂及注释【原⽂】扁鹊授我⽟龙歌,⽟龙⼀试绝沉疴,⽟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差讹。

【原⽂】我今歌此⽟龙诀,⽟龙⼀百⼆⼗⽳,医者⾏针殊妙绝,但恐时⼈⾃差别。

【原⽂】补泻分明指下施,⾦针⼀刺显明医,伛者⽴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原⽂】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原⽂】⿐流清涕名⿐渊,先泻后补疾可痊。

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内刺⽆偏。

【原⽂】头风呕吐眼昏花,⽳取神庭始不差。

孩⼦慢惊何可治,印堂刺⼊艾还加。

【注释】:顶门即顖会也,禁针,灸五壮。

百会先补后泻,灸七壮,艾如麦⼤。

上星⽳流涕并不闻⾹臭者,泻俱得⽓补。

神庭⼊三分,先补后泻。

印堂⼊⼀分,沿⽪透左右攒⽵,⼤哭效,不哭难。

急惊泻,慢惊补。

【原⽂】头颈强痛难回顾,⽛疼并作⼀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原⽂】偏正头风痛难医,丝⽵⾦针亦可施,沿⽪向后透率⾕,⼀针两⽳世间稀。

【原⽂】偏正头风有两般,有⽆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痰饮合⾕安。

【注释】:承浆宜泻,风府针不可深。

风池刺⼀⼨半,透风府⽳,此必横刺⽅透也,宜先补后泻,灸⼗⼀壮。

合⾕⽳针⾄劳宫,灸⼆七壮。

【原⽂】⼝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连颊车,喎左泻右依师正,喎右泻左莫令斜。

【原⽂】不闻⾹臭从何治?迎⾹两⽳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针未除⽓先通。

【原⽂】⽿聋⽓闭痛难⾔,须刺翳风⽳始痊,亦治颈上⽣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

【注释】:灸地仓之艾,如绿⾖,针向颊车,颊车之针,向透地仓。

【原⽂】⽿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疮须⽤泻,宜从听会⽤针⾏。

【原⽂】偶尔失⾳⾔语难,哑门⼀⽳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语⾳和照旧安。

【原⽂】眉间疼痛苦难当,攒⽵沿⽪刺⽆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注释】:攒⽵宜泻,头维⼊⼀分,沿⽪透两额⾓,疼泻,眩晕补。

【原⽂】两睛红肿痛难熬,怕⽇羞明⼼⾃焦,只刺晴明鱼尾⽳,太阳出⾎⾃然消。

【原⽂】眼痛忽然⾎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出⾎,不⽤⾦⼑疾⾃平。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第1章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第1章

第1章一百二十穴玉龙歌(1)属性: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痊沉。

玉龙之歌世罕得,研精心手无差讹。

吾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

行针殊绝妙无比,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良医。

伛者立伸患者起,从此名驰湖海知。

(曲池补,人中泻;风池补,绝骨泻)<篇名>中风属性:中风不语最难医,顶门发际亦堪施。

百会穴中明补泻,实时苏醒免灾危。

顶门∶即囟会穴。

上星后一寸。

禁不可刺,灸七壮,针泻之。

百会∶顶中央旋毛中,取眉间印堂至发际折中是穴。

针一分许。

中风,先补后泻,多补少泻。

灸七壮,无补。

<篇名>口眼斜属性:中风口眼致斜,须疗地仓连颊车。

左泻右根据师语,右泻左莫教差。

地仓∶在口傍直缝带路下,针一分。

颊车∶在耳后坠下三分,沿皮向下透地仓一寸半,灸二七壮。

<篇名>头风属性: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在神庭剌不差。

子女惊风皆可治,印堂剌入艾来加。

神庭∶在鼻直上入发际五分。

针三寸,先补后泻,泻多补少。

印堂∶在两眉间宛宛中。

针一分,沿皮先透左攒竹,补泻后转归原穴;退右攒竹,根据上补泻急补,通神之穴也。

<篇名>偏正头风属性:头风偏正最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更要沿皮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丝竹∶在眉后入发际陷中,沿皮向后透。

率谷∶在耳尖上一寸。

针三分,灸七壮。

开口剌,痛则泻,眩晕则补。

<篇名>头风痰饮属性:宜泻风池穴。

偏正头风有两般,风池穴内泻因痰。

若还此病非痰饮,合谷之中仔细看。

风池∶在耳后颞骨筋下入发际,横针一寸半入风府。

先补后泻,可灸七壮、二七壮。

合谷∶一名虎口。

在手大指次指岐骨缝中,脉应手。

直剌入一寸半,看虚实补泻。

<篇名>头项强痛属性:项强兼头四顾难,牙疼并作不能宽。

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实时安。

承浆∶在唇下宛宛中。

直针三分,可灸七壮,泻之。

风府∶在项后入发际一寸,两筋间,言语则起,不言语则陷下处是穴。

针三分,不可深,深则令人哑噤。

<篇名>牙疼属性:(附∶呕吐)牙疼阵阵痛相煎,针灸还须觅二间。

古代针灸歌赋配方汇集

古代针灸歌赋配方汇集

古代针灸歌赋配方汇集将《百症赋》、《标幽赋》、《席弘赋》、《玉龙赋》、《通玄指要赋》、《灵光赋》、《兰江赋》、《玉龙歌》、《胜玉歌》、《杂病穴法歌》、等十首中有关临床治疗用穴,按人身部位分类、汇集。

一、头部1.头风——囟会、玉枕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百)2.偏头痛——悬颅、颔厌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百)3.头痛——强间、丰隆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百)4.项强恶风——束骨、天柱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

(百)5.项强伤寒——温溜、期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百)6.瘿气——浮白瘿气须求浮白。

(百)7.疬疮——五里、臂臑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

(百)8.头风头痛——申脉、金门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

(标)9.偏正头痛——列缺、太渊列缺头痛以偏正,重泻太渊无法应。

(席)10.头风——神庭神庭理乎头风。

(玉赋)11.项急——风府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

(通)12.头晕目眩——风池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通)13.脑晕目赤——攒竹脑晕目赤,泻攒竹以便宜。

(通)14.头项强——承浆头项强,承浆可保。

(通)15.头痛难忍——丝竹空丝竹空疗头痛不忍。

(通)16.头项痛——后溪头痛,拟后溪以安然。

(通)17.偏正头痛——列缺偏正头痛泻列缺。

(灵)18.头部痛——列缺头部还须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

(兰)19.伤寒头痛——外关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动泻自安然。

(兰)20.头风——神庭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玉歌)21.头项强痛——承将、风府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玉歌)22.偏正头痛——丝竹空、率谷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玉歌)23.偏正头痛——风池、合谷偏正头风痛难移,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玉歌)24.眉间疼痛——攒竹、头维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针灸大成》针灸口诀

《针灸大成》针灸口诀

《针灸大成》针灸口诀夫参博以为要,辑简而舍烦,总《玉龙》以成赋,信金针以获安。

原夫卒暴中风,顶门、百会;脚气连延,里、绝、三交。

头风鼻渊,上星可用;耳聋腮肿,听会偏高。

攒竹、头维,治目疼头痛;乳根、俞府,疗嗽气痰哮。

风市、阴市,驱腿脚之乏力;阴陵、阳陵,除膝肿之难熬。

二白医痔漏,间使剿疟疾;大敦去疝气,膏育补虚劳。

天井治瘰疬瘾诊,神门治呆痴笑咷。

咳嗽风痰,太渊、列缺直刺;尫赢喘促,璇玑、气海当知。

期门、大敦,能治坚痃庙气;劳宫、大陵,可疗心闷疮痍。

心悸虚烦刺三里,时疫痎疟寻后溪。

绝骨、三里、阴交,脚气宜此;睛明、太阳、鱼尾,目症凭兹。

老者便多,命门兼肾俞而着艾;妇人乳肿,少泽与太阳之可推。

身柱蠲嗽,能除膂痛;至阳却疸,善治神疲。

长强、承山,灸痔最妙;丰隆、肺俞,痰嗽称奇。

风门主伤冒寒邪之嗽,天枢理感患脾泄之危。

风池、绝骨,而疗乎伛偻;人中、曲池,可治其痿伛。

期门刺伤寒未解,经不再传;鸠尾针癫痫已发,慎其妄施。

阴交、水分、三里,蛊胀直刺;商丘、解溪、丘墟,脚痛堪追。

尺泽理筋急之不辛,腕骨疗手腕之难移。

肩脊痛兮,五枢兼于背缝;肘挛痛兮,尺泽合于曲池。

风湿传于两肩,肩髃可疗;壅热盛乎三焦,关冲最直。

手臂红肿,中渚、液门要辨;脾虚黄疸,腕骨、中脘何疑。

伤寒无汗,攻复溜宜泻;伤寒有汗,取合谷当随。

欲调饱满之气逆,三里可胜;要起六脉之沉匿,复溜称神。

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内庭、临泣,理小腹之脂。

天突、膻中医喘嗽,地仓、颊车疗口喎。

迎香攻鼻窒为最,肩并除臂痛如拿。

二间治牙疼,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百劳止虚汗,通里疗心惊而即瘥。

大小骨空,治眼烂能止冷泪;左右太阳,医目疼善除血翳。

心俞、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人中、委中,除腰脊痛闪之难制。

太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迍;涌泉、关元、丰隆,为治尸劳之例。

印堂治其惊搐,神庭理乎头风。

大陵、人中频泻,口气全除;带脉、关元多灸,肾败堪攻。

腿脚重疼渐筋骨、膝关、膝眼;行步艰楚,刺三里、中封、太冲。

针灸歌诀——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针灸歌诀——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针灸歌诀——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选自元·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痊沉疴。

玉龙之歌世罕得,研精心手无差讹。

吾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行针殊绝妙无比,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良医;伛者立伸患者起,从此名驰湖海知。

中风不语最难医,顶门发际亦堪施。

百会穴中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中风口眼致㖞斜,须疗地仓连颊车;㖞左泻右依师语,㖞右泻左莫教差。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在神庭刺不差;子女惊风皆可治,印堂刺入艾来加。

头风偏正最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更要沿皮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风池穴内泻因痰;若还此病非痰饮,合谷之中仔细看。

项强兼头四顾难,牙疼㖞作不能宽;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牙疼阵阵痛相煎,针灸还须觅二间;翻呕不禁兼吐食,中魁奇穴试看看。

乳蛾一症更希奇,急用金针病可医;若使迟延难整治,少商出血始相宜。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更头风并眼痛,上星一穴不闻香臭从何治,须向迎香穴内攻;先补后泻分明记,金针未出气先通。

眉目疼痛不能当,攒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目疼亦同治,刺入头维疾自康。

九般心痛及脾疼,上脘穴中宜用针;脾败还将中脘泻,两针成败免灾侵。

三焦邪气拥上焦,舌干口苦不和调;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气俱消。

少冲穴在手少阴,其穴功多必可针;心虚胆寒还泻补,上焦热涌手中寻。

痴呆一症少精神,不识尊卑最苦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

眼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但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病全消。

忽然眼痛血贯睛,隐涩羞明最可憎;若是太阳除毒血,不须针刺自和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好将芦叶搐鼻中;若还血出真为美,目内清凉显妙功。

风眩烂眼可怜人,泪出汪汪实苦辛;大小骨空真妙穴,灸之七壮病除根。

肝家血少目昏花,肝俞之中补更佳;三里泻来肝血益,双瞳朗朗净无瑕。

耳聋气闭不闻音,痛痒蝉吟总莫禁;红肿生疮须用泻,只从听会用金针。

若人患耳即成聋,下手先须觅翳风;项上倘然生疬子,金针泻动号良工。

针灸取穴歌诀汇总!

针灸取穴歌诀汇总!

针灸取穴歌诀汇总!一、治感冒病歌诀感冒风池补合谷,太阳大椎泻复溜,鼻塞迎香上星加,尺泽咳嗽二商喉。

大椎、风池对外感风寒具有较强的发散作用。

补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

鼻塞不通,前额疼痛可加迎香、上星。

咳嗽加尺泽。

喉痛加少商、商阳(此即二商)。

二、治咳喘歌诀治咳肺俞加中府,内关尺泽三里伍,哮喘天突膻中刺,痰多丰隆与合谷。

肺俞、中府为肺的俞穴与募穴,内关为治疗胸胁部病症要穴。

加尺泽、足三里,补土而又生金清肺热。

哮喘时取上穴再加天突,膻中,若是痰多可刺丰隆、合谷。

三、治胃肠病歌诀胃肠之病俞募全,三里巨虚加内关,腹泻隔奏灸神阙,酸多公孙并行间。

肠胃病,如肠胃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可用“俞募配穴”治疗,一般用胃俞、中脘即可,也可同用大肠俞与天枢,或小肠俞与关元,再配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及内关等。

腹泄可隔姜灸神阙穴。

反酸可加公孙、行间。

四、治肿胀歌诀肿胀肾俞膀胱俞,京门中极不可漏,三里地机多有用,三阴交穴并复溜。

肾为水脏,开窍于二阴。

膀胱为津液之府,职司小便,脾主运化水湿,脾肾阳虚肿胀,可以用肾与膀胱的俞募穴,脾经的三阴交、地机,还可加足三里。

五、治小儿遗尿歌诀遗尿神门并关元,三阴交穴和兑端,膀胱俞募配三里,调整习惯愈不难。

用膀胱经俞募穴膀胱俞、中极,加关元、三阴交,再加神门、足三里、兑端,治疗遗尿病效果较好,在治疗期间,嘱患儿调整习惯,白天注意不要过度疲劳,傍晚后尽量少饮水。

六、治妇女病歌诀妇科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要记牢,更年石门三里穴,归来太冲痛经消,经少气海并带脉,经多隐白大敦妙。

妇科病书主要涉及冲脉、任脉以及肝,脾两条经络,可用关元、三阴交、肾俞、血海通治,如为更年期病症加石门、足三里,同时还可以配合对症加一些其它穴,如失眠加印堂,头晕加百会等。

痛经针归来、太冲。

月经过少不畅取气海、带脉,月经过多取隐白、大敦。

如属虚证,可灸隐白。

七、治心神病歌诀心神三里三阴交,神门关元合谷捎,头痛太阳列缺好,失眠涌泉印堂要,眩晕内庭百会刺,内关中脘呕吐消,心悸内关合心俞,肾俞太冲可通调。

一首学成足以养家的中医歌诀——《玉龙歌》解读(10)

一首学成足以养家的中医歌诀——《玉龙歌》解读(10)

一首学成足以养家的中医歌诀——《玉龙歌》解读(10)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书接上文,这里针对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突发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主要亚型之一),介绍国家级名老中医盛灿若的临证经验,以资学习参考治则治法治则治法:盛老认为,耳部发病与“心肾”二脏最为密切,又与脑髓、肝胆、脾胃有关,起病多受“痰扰”,在对症治疗上要结合调养心肾,以助升举清阳、消散浊阴而开窍复聪,即所谓“升清开窍”。

取穴取穴:盛老一般取患侧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角孙、头窍阴为主穴,结合盛老经验对穴(如内关一太溪、间使一复溜、神门一命门)调养心肾、交通心肾而补心血、益肾精、养心神。

在局部取耳前三穴、角孙、头窍阴透刺而刺激听觉中枢、改善血液循环、防止细胞坏死、提高耳蜗功能、调节经络脏腑,以达聪耳开窍、祛瘀除痰、疏肝利胆之功;在心经、心包经、肾经及督脉上取其经验对穴以达升清降浊、调养心肾、交通心肾、通关开窍之功。

将循经取穴、阴经与阳经组合、局部与整体搭配巧妙结合,既合“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思想,又体现了“升清开窍”的治法。

诸穴并用,使心血得养,肾精得补,清阳得升,浊阴得降,耳窍得开,听觉复灵。

手法手法:盛老尤其重视耳聋治疗中的针刺手法、方向、深度及得气情况,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观察患者肌肉骨骼的不同,依势进针,将透刺与围刺结合,使得气的同时直达病所,加强腧穴与经络、经络与经络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联系。

其独特的单手捻转进针法,刺手侧沉肩、屈肘、悬腕,要求相对放松,肩、肘、腕部的屈曲角度依所刺腧穴而定,持针以拇、示、中指三指相抵夹持,用力紧,环指轻抵针身,注意调息而减少针尖抖动,四指配合,悬空持针,依靠刺手腕部的下按刺入腧穴,在腕力下插的同时联合大指的快速捻转,将进针与行针融为一体,操作平和稳健,是一种多方向动作结合的复式手法。

盛老常将透刺法分为“直透法”和“横透法”,即四肢前后侧或内外侧相对着的穴位透刺为“直透法”,上下左右相邻穴位透刺为“横透法”。

针灸大成(玉龙歌)头项强痛解

针灸大成(玉龙歌)头项强痛解

针灸大成(玉龙歌)头项强痛解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实时安。

这句话的意思是牙痛和头项强痛都可以用承浆来治疗,也都可以用风府来治疗,当然更可以同时使用两穴来治疗。

局部取穴配合前后对称取穴但是,如果就这么肤浅的理解,显然是没有得到精髓。

本句的精髓在于,指出了局部取穴与前后对称取穴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承浆治疗牙疼自然是局部取穴,除了承浆,地仓、颊车、下关、迎香治疗牙疼也是局部取穴。

风府治疗头项强痛属于局部取穴,风府属督脉可以治头部疾病,风府位置在头颈交接之处当然可以既治疗头部疾病又可以治疗颈椎病,风府又是非常好的祛风的穴位,头项强痛一般多由风寒湿所引起,所以当然可以选用风府。

那么风府怎么能治疗牙疼呢这其实就是前后对应的取穴方法,如果用一根针从风府穿过去是可以穿到口腔的(当然只是假设),也就是说风府和口腔是前后对应的。

所以风府是可以治疗口腔疾病的。

其实除了风府之外,风府旁开的风池穴、以及再旁开的翳风穴是和口腔对应的,自然也可以治疗牙痛。

用这种前后对应的思路再回来看承浆穴治疗颈椎病也就好理解了,《通玄指要赋》也说过“头项强,承浆可保。

那么举一反三,除了牙痛,咽喉不适可否前后对称取穴呢?很简单,从风池往下找,天柱和咽喉部对应,所以天柱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也很好。

过敏性鼻炎呢?诊断颈部反应点针刺自然也是可以的。

再往下,乳腺病,去肩胛骨的天宗穴,腰痛治取腹部穴,都是一样的道理。

这样取穴的现代机理可以从神经节段的理论去理解。

多种取穴方法相配合前后取穴属于结合身体上腧穴分布的部位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此外上下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也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部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如胃脘痛可上取内关,下取足三里,阴挺(子官脱垂)可上取百会,下取三阴交;肾阴不足导致的咽喉肿涌,可上取曲池或鱼际,下取太溪或照海等等。

左右配穴法是指将人体左侧和右侧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针灸选穴歌诀

针灸选穴歌诀

针灸选穴歌诀针灸歌诀选穴一、目录1、四总穴歌2、八法交会八穴歌3、行针指要歌4、千金十一穴歌5、玉龙歌6、胜玉歌7、肘后歌8、杂治病十一证歌9、针灸歌10、灵光赋11、百症赋二、选穴歌诀1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八法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3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门气海中;或针水,水分夹脐脐边取;或针结,针著大肠泻水穴;或针劳,须向风门及胸膏;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翻胃吐食一般针,针中有妙少人知。

4千金十一穴歌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5玉龙歌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看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傴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杨天下知。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补后泻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口眼歪斜最可磋,地仓妙穴连颊车,歪左泻右依师正,歪右泻左莫令斜。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二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出气先通。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项下生瘰癧,下针泻动即安然。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

玉龙歌(全文)

玉龙歌(全文)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

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颈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口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喎左泻右依师正,喎右泻左莫令斜。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除气先通。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颈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

偶尔失音言语难,哑门一穴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无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出血,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

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

肾弱腰疼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

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两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

膝腿无力身力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悠渐自安。

髋骨能医两腿疼,膝风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功效须臾病不生。

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

肿红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诀起疲癃。

脚背疼起丘墟处,斜针出血即时轻,解溪再与商丘识,补泻行针要辨明。

《扁鹊玉龙经》针灸歌诀

《扁鹊玉龙经》针灸歌诀

《扁鹊玉龙经》针灸歌诀《扁鹊玉龙经》针灸歌诀中风瘫痪经年月,曲鬓七处艾且热。

耳聋气闭听会中,百会脱肛并泻血。

承浆暴哑口喝斜,耳下颊车并口脱。

偏正头疼及目眩,囟会神庭最亲切。

风劳气嗽久未痊,第一椎下灸两边。

肺疼喘满难偃仰,华盖中府能安然。

喉闭失音并吐血,细寻天突直无偏。

瘰疬当求缺盆内,紫宫吐血真秘传。

霍乱吐泻精神脱,艾灸中脘人当活。

食积脐旁取章门,气癖食关中脘穴。

脐上一寸名水分,腹胀更直施手诀。

关元气海脐心下,虚惫崩中真妙绝.呕吐当先求膈腧,胁痛肝腧目翳除,肩如反弓臂如折,曲池养老并肩髃,泄泻注下取脐内,意舍消渴诚非虚,气刺两乳中庭内,巨阙幽门更为最。

忽然下部发奔豚,穴号五枢宜灼艾。

肺俞魄户疗肺疾,疟灸脾腧寒热退。

膏盲二穴不易求,虚惫失精并上气.五痔只好灸长强,肠风痔疾尤为良.肠痛围脐四畔灸,相去寸半当酌量.赤白带下小肠腧,咳逆期门中指长.大敦二穴足大指,血崩血衄宜细详。

项强天井及天柱,鼻塞上星真可取。

人门挺露号产疒贵,,阴跷脐心二穴主。

妇人血气痛难禁,四满灸之效可许。

脐下二寸名石门,针灸令人绝子女。

肩髃相对主痿留,壮数灸之直推求。

腹连殗殜骨蒸患,四花一灸可无忧。

环跳取时须侧卧,冷痹筋挛足不收。

转筋速灸承山上,太冲寒疝即时瘳。

脚气三里及风市,腰痛昆仑曲月秋里。

复溜偏治五淋病,涌泉无孕须怀子。

阴中湿痒阴跷间,便疝大敦足大指。

癫邪之病及五痫,手足四处艾俱起。

风拄地痛足髃疼,京历付阳与仆参。

心如锥刺太溪上,晴痛宜去灸拳尖。

历节痛风两处穴,飞扬绝骨可安痊。

脾虚腹胀身浮肿,大都三里艾宜燃。

赤白痢下中膂取,背脊三焦最宜主。

臂疼手痛手三里,腕骨肘髎与中渚。

目骨更取穴譩嘻,肩背痛兼灸天柱。

腰俞一穴最为奇,艾灸中间腰痛食。

醉饱俱伤面目黄,但灸飞扬及库房。

飞腾八法起例《扁鹊玉龙经》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巳亥属之四。

右并以日时天干、地支配合得数,以九除之,取零数,合卦定穴。

八卦数例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中(男寄坤,女寄艮),六乾,七兑,八艮,九离。

《扁鹊玉龙经》针灸歌诀

《扁鹊玉龙经》针灸歌诀

《扁鹊玉龙经》针灸歌诀《扁鹊玉龙经》针灸歌诀针灸歌《扁鹊玉龙经》中风瘫痪经年月,曲鬓七处艾且热。

耳聋气闭听会中,百会脱肛并泻血。

承浆暴哑口喝斜,耳下颊车并口脱。

偏正头疼及目眩,囟会神庭最亲切。

风劳气嗽久未痊,第一椎下灸两边。

肺疼喘满难偃仰,华盖中府能安然。

喉闭失音并吐血,细寻天突直无偏。

瘰疬当求缺盆内,紫宫吐血真秘传。

霍乱吐泻精神脱,艾灸中脘人当活。

食积脐旁取章门,气癖食关中脘穴。

脐上一寸名水分,腹胀更直施手诀。

关元气海脐心下,虚惫崩中真妙绝.呕吐当先求膈腧,胁痛肝腧目翳除,肩如反弓臂如折,曲池养老并肩髃,泄泻注下取脐内,意舍消渴诚非虚,气刺两乳中庭内,巨阙幽门更为最。

忽然下部发奔豚,穴号五枢宜灼艾。

肺俞魄户疗肺疾,疟灸脾腧寒热退。

膏盲二穴不易求,虚惫失精并上气.五痔只好灸长强,肠风痔疾尤为良.肠痛围脐四畔灸,相去寸半当酌量.赤白带下小肠腧,咳逆期门中指长.大敦二穴足大指,血崩血衄宜细详。

项强天井及天柱,鼻塞上星真可取。

人门挺露号产疒貴,,阴跷脐心二穴主。

妇人血气痛难禁,四满灸之效可许。

脐下二寸名石门,针灸令人绝子女。

肩髃相对主痿留,壮数灸之直推求。

腹连殗殜骨蒸患,四花一灸可无忧。

环跳取时须侧卧,冷痹筋挛足不收。

转筋速灸承山上,太冲寒疝即时瘳。

脚气三里及风市,腰痛昆仑曲月秋里。

复溜偏治五淋病,涌泉无孕须怀子。

阴中湿痒阴跷间,便疝大敦足大指。

癫邪之病及五痫,手足四处艾俱起。

风拄地痛足髃疼,京历付阳与仆參。

心如锥刺太溪上,晴痛宜去灸拳尖。

历节痛风两处穴,飞扬绝骨可安痊。

脾虚腹胀身浮肿,大都三里艾宜燃。

赤白痢下中膂取,背脊三焦最宜主。

臂疼手痛手三里,腕骨肘髎与中渚。

目骨更取穴譩譆,肩背痛兼灸天柱。

腰俞一穴最为奇,艾灸中间腰痛食。

醉饱俱伤面目黄,但灸飞扬及库房。

飞腾八法起例《扁鹊玉龙经》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巳亥属之四。

右并以日时天干、地支配合得数,以九除之,取零数,合卦定穴。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天星十一穴歌诀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天星十一穴歌诀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天星十一穴歌诀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彻。

委中配承山,下至昆仑绝。

环跳与阳陵,通里与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专心常记此,莫与闲人说。

三百六十穴,不如十一穴,此法少人知,金锁都门。

将针治病患,有如汤沃雪。

非人莫传与,休把天机泄。

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隐疹,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着便惺惺。

曲池曲池曲肘里,曲着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隐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合谷名虎口,两指岐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针着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委中曲里,动脉偃中央,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两膝难伸屈,针下必安康。

承山承山名鱼腹,下分肉间,可治腰背痛,久持大便难,香港脚膝下肿,战栗腰疼酸,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头痛肩背急,气喘上冲心,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

环跳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

阳陵阳陵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善呻并数欠,懊及心忪,实在四肢肿,喉间气难通,虚则不有语,苦呕痛连胸,肘膊连痛,头腮面颊红,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

列缺列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手腕全无力,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诸病恰如拿。

玉龙歌诀解释之欧阳术创编

玉龙歌诀解释之欧阳术创编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启,玉龙之歌真罕停,流传千载无差址。

我今歌此玉龙決,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惬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扁翡(托名)传授给我的玉龙就,用于临床,即使是病程久长,缠缔难愈之症也能痊愈。

玉龙就是世间罕得,流传了上干年没有出现什么差錯、就娱,证明它是禁得起实践检验的。

现在我讲一下玉龙歌的具体内容,本駅诀一共涝及120f穴,使用起来非常绝妙,医I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是恐怕现在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未必使用得当。

针刺时补泻分明,才显出医生的高明。

按本歌決施治,腰脊弯曲(做指急性陵扭伤一类病症)的患者都能治愈,一定可以名扬天下了。

中风不培最难医,发ion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中风失语是最难治的病,治疗可取図门、神庭穴,百会穴先补后泻,多补少泻,病人可及时苏醒,转危为安。

鼻流清涕名鼻淵,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剌无偏。

鼻塞、流清涕是患了鼻渊,严重时还可发生头晕目腋,可取上星穴,先泻后补,病可痊愈。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剌入艾还加。

头风病不仅头痛时作时止,严重时述会出现呕吐、两眼昏花, 可取神庭穴沿皮下透剌五分,先补后泻。

小儿慢惊风,表现为抽播缓慢无力,时发时止,取印堂穴沿皮下斜剌,透左右攬竹穴, 并施以艾荧,疗效较好。

头顶强痛难0i,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打风府即时安。

头顶强直疼痛,活动受限,有时述并发牙痛,先泻承浆,再针风疽,这是前后对应取兀法。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剌,倘无痰0:合谷安。

偏正头风很难医治,治疗可针剌丝竹空,沿皮向后透率谷以 止痛,再辨込分型:如果属痰次型,多属慢性头痛,取风池;如 果不属痰族型,多为急性头痛,一般取用合谷即可。

口眼祸斜最可嵯,地仓妙兀连颊车,陽左泻右依师正,祸右泻左莫令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病之疾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
肾气冲心得儿时,须用金针疾自除,若得关元并带脉,四海谁不仰明医。
赤白妇人带下难,只因虚败不能安,中极补多宜泻少,灼艾还须着意看。
吼喘之症嗽痰多,若用金针疾自和,俞府乳根一样刺,气喘风痰渐渐磨。
伤寒过经尤未解,须向期门穴上针,忽然气喘攻胸膈,三里泻多须用心。
劳宫穴在掌中寻,满手生疮痛不禁,心胸之病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
哮喘之症最难当,夜间不睡气遑遑,天突妙穴宜寻得,膻中着灸便安康。
鸠尾能治五般痫,此穴须当仔细观,若然着艾宜七壮,多则伤人针亦难。
气喘急急不可眠,何当日夜苦忧煎,若得璇玑针泻动,更得气海自安然。
肾强疝气发甚频,气上攻心似死人,关元兼刺大敦穴,此法亲传始得真。
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
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中求。
三焦之气壅上焦,口苦舌干岂易调,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
手臂红肿连腕疼,液门穴内用针明,更将一穴名中渚,多泻中间疾自轻。
中风之症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先补后泻如无应,再刺人中立便轻。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颈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膏肓二穴治病强,此穴原来难度量,斯穴禁针多着灸,二十一壮亦无妨。
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灸。
胆寒尤是怕惊心,遗精白浊实难禁,夜梦鬼交心俞治,白环俞沾一般针。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补肝俞力
便加,更把三里频泻动,还光益血自无差。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胆寒心虚病如何?少冲二穴最功多,刺入三分不着艾,金针用后自平和。
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
牙疼阵阵苦相煎,穴在二间要得传,若患翻胃并呕吐,中魁奇穴莫教偏。
乳鹅之症少人医,必用金针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后,即时安稳免灾危。
如今瘾疹疾多般,好手医人治亦难,天井二穴多着艾,纵生瘰疬灸皆安。
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两穴刺休差,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口臭之痰最可憎,劳心只为苦多情,大陵穴内人中泻,心得清凉气自平。
穴法深浅在指中,治病须臾显妙功,劝君要治诸般疾,何不当初记玉龙。
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翻胃吐食难,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夺中脘。
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有水临泣泻,无水方能病不侵。
七般疝气取大敦,穴法由来指侧间,诸经具载三毛处,不遇师傅隔万山。
传尸劳病最难医,涌泉出血免灾危,痰多需向丰隆泻,气喘丹田也可施。
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申辩,有筋有骨须浅刺,灼艾临时要度量。
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
肾弱腰疼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
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两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
膝腿无力身力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悠渐自安。
髋骨能医两腿疼,膝风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功效须臾病不生。
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
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此穴原来真气聚
,补多泻少应其中。
肩背风气连臂疼,背缝二穴用针明,五枢亦治腰间病,得穴方知疾顿轻。
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
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来灸便轻,至阳亦治黄疸病,先补后泻效分明。
肾败腰虚小便频,夜间起止苦劳神,命门若得金针助,肾俞艾灸起邅迍。
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如神,更有长强一穴是,呻吟大痛穴为真。
伤风不解嗽频频,久不医时劳便成,咳嗽需针肺俞穴,痰多宜向丰隆寻。
偶尔失音言语难,哑门一穴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无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出血,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
两肘拘挛筋骨连,艰难动作欠安然,只将曲池针泻动,尺泽兼行见圣传。
肩端红肿痛难当,寒湿相争气血旺,若向肩颙明补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管君多灸自安康。
筋急不开手难伸,尺泽从来要认真,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
腹中气块痛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若是肋痛并闭结,支沟奇妙效非常。
脾家之症最可怜,有寒有热两相煎,间使二穴针泻动,热泻寒补病俱痊。
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
肿红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诀起疲癃。
脚背疼起丘墟处,斜针出血即时轻,解溪再与商丘识,补泻行针要辨明。
行步艰难疾转加,太冲二穴效堪夸,更针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抓。
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两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
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可攻,先把太渊一穴泻,多加艾火即收功。
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
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风眩目烂最堪怜,泪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自痊。
妇人吹乳痛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口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喎左泻右依师正,喎右泻左莫令斜。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除气先通。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颈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