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的构成abc模型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社会态度
当出现了认知失调
➢改变态度 ➢增加认知 ➢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 减少选择感 ➢改变行为
(二)支持认知失调理论的证据
1.决策后失调
• 决策几乎总会引起失调。 • 提高我们选择的对象的评价,或降低对未选择的
对象的评价,都可以减少失调。一旦做出了决定, 我们就会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决定,而且越来越讨 厌其他的可能选择。
认知成分
事实 信念 观点 知觉 理解
情感成分 评价 情感 情绪
行为倾向成分
意向
外
显
行
倾向
为
偏好
态度的成分及其关系
虚框中的为态度、态度≠外显行为
(二)态度与行为
• 拉皮尔(LaPiere 1934)的研究
30年代初,绝大部分美国人对亚洲人持有负性种族偏见。 邀请了一对来自亚洲的年轻夫妻驾车在美国旅行。 结果在3个月的旅行中,他们经过的66家旅馆只有1家拒绝让他们住 宿,而184家饭店没有一家拒绝他们用餐。 后来拉皮尔教授又给他们经过的旅馆与饭店写了一封信,问他们是 否愿意接待亚洲人。结果在128封回复的信中,90%说他们不会接 待。很显然,他们的态度与行为发生了矛盾。
• 结果:高奖赏组和控制组的被试大多认为这项工作枯燥无趣;低 奖赏组的被试大多认为从事这项工作是有趣的、愉快的。
• 撒谎的被试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减少认知失调: ➢ 增加第三个认知以使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 性减少
➢ 改变他们对工作的态度。
• 认知失调论,能说明人们的行为及其态度的变化。这 比海德与纽科姆的理论模型所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 A喜欢B的程度 ➢ X对A或B的重要性 ➢ A、B因X而交往的频率 ➢ A和B对X的态度差异 ➢ A或B的自信程度
2.认知失调理论
态度的构成abc模型共110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
《专业课态度》PPT课件
.
13
凯尔曼( Kelman ,1961)
的三阶段理论
▪ 服从:个体按社会规范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 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
▪ 同化:个体在模仿中不知不觉接受他人观点、态度,使自 己与他人一致。
▪ 内化: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 己的态度体系。
个体篇 态度
主要内容
1
态度的概念
2
态度的改变及测量
2
.
1
一、态度的概念
1、什么是态度 ▪ ——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
和行为倾向,即个人对某种事物和 人的比较持久的肯定、否定的内在 反应倾向。
.
2
态度的内涵
▪ 以一种一贯的喜爱或不喜爱的方式对一个事物发 生反应的习惯倾向;
▪ 态度是一种倾向而非行为,是一种持久状态而不是 瞬时的状态;
.
25
.
26
态度模式理论
▪ 1953年,霍夫兰,贾尼斯和凯利提出了一个态度 的形成与改变的基本模式:
刺激 (信息的传播)
注意 了解 接受
反应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
12
模仿对态度的影响
▪ 班都拉(1977)认为模仿性的观察学习也是人们态度获得和 改变的一个途径。
模仿是通过对榜样人物的形象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
.
17
(1)改变态度。改变态度使它与行为相一致。(我喜欢吸烟, 我不想真正戒掉)。
(2)增加新的认知。新的认知——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 有利于我的健康。
(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如: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 后患癌更重要。
态度的构成abc模型
某位消费者对于可乐的态度也许是“它们都是一个味道”。在实际购买中,该消费者就可能选择最 便宜的或者手边就有的品牌。即使他能在口味实验中辨别出不同口味并喜欢某种口味。
2、价值表达功能 有些态度是用来表达个体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的。
(3)经验层次:情感→行为→认知
指消费者事并未事先了解品牌的属性和利益,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或想象来对产品做出整体评估,并据此采 取购买行动,随后才形成对该品牌属性和利益的认识
如:乔丹为乔丹运动鞋做的广告,许多青少年受乔丹的影响,想象自己穿上乔丹运动鞋就会像乔丹那样矫健,事 先并没有对鞋的质量,舒适性、透气性等各种属性和利益进行了解,在购买和使用以后才会对产品特点有具体的 感知。
此层次的次序是:情感→行为→认知
(4)行为学习层次:行为→认知→情感 是指消费者因为环境或情境的因素在未形成情感和信念之前,就采取了行动。
如某消费者用某品牌化妆品 营销启示是通过样品赠送、免费品尝等方法,使消费者有机会接触到产品。
其顺序为:行为→认知→情感
• 态度的三个组成成分倾向于一致。这意味着某个成分的变化将导致其他成分的相应变化。
减震功能 耐穿性 款式 价格 尺码
NIKE运动鞋的态度测试结果
Belief Strength (bi)
+3 +3 +1 +3 +2
Eval Score (ei)
+2 +2 +3 -2 -1
biei
+6 +6 +3 -6 -2
Overall attitude = +7
Adidas运动鞋的态度测试结果
消费者行为学之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的含义:消费者在经验和学习基础上形成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的对某人、某物或某种观念的好恶倾向态度是一种内在心理倾向。态度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态度有正面、负面和中性之分,也有强弱之分。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人们对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态度。
态度的ABC模型
态度构成认知情感行为影响的层次性
人们什么时候才会进行系统加工?
动机由信息的重要性、信息与自我的关联大小决定。认知能力由技能、相关知识、专注的机会等决定。对说服的反应的个体差异认知需求(need for cognition )高的人更乐意进行系统加工。低自我监控者更注意系统加工。说服的文化差异。
对情感信息的加工
在说服中,除了“晓之以理”,还会“动之以情”。“动之以情”经常通过浅层加工来实现。与态度对象相关的情绪、由令人愉快的音乐和赏心悦目的画面等引起的正面情感都有助于说服。正面情感可以影响人们系统地加工说服性信息的动机和能力,从而改变说服性信息的说服力度。用负面情感来辅助说服的效果较为复杂。如果用得恰当,恐惧和焦虑可促使人们进行系统加工,但用得过分,可能反而妨碍人们的认知能力的发挥。
例子:对运动鞋的态度
5个属性(通过深度访谈)舒适性耐用性式样价格可选范围两个品牌耐克与锐步
对每个品牌测量其Bi(-3到+3)
请表明你对耐克运动鞋在下述属性上的看法:耐克运动鞋价格很高不可能 -3 -2 -1 0 1 2 3 很可能 耐克运动鞋耐用性很高不可能 -3 -2 -1 0 1 2 3 很可能
营销启示
测试营销刺激的认知反应信息来源发言人的可信度公司声誉信息Argument qualityOne versus two-sided messagesComparative messages情绪状态
举例说明对情绪管理中abc模型的理解
举例说明对情绪管理中abc模型的理解
,行文流畅
ABC模型是一种可以用于情绪管理的框架,其定义了一种整体性的策略,可以
帮助个体有效地处理情绪。
什么是ABC模型? ABC模型包含三个重要的步骤,Accurent,Behavior,Consequences,即现状、行为和后果。
假设,一个人想要减轻压力和管理情绪,ABC模型提出,这个人需要首先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以精确地定义当前处于哪种状态。
其次,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行为,以便使情绪得到有效管理。
最后,应对采取的行为的后果进行评估,看看自己行为的影响,并进行结果调整等。
通过ABC模型,有助于识别如何能够成功调整情绪,而不影响其他的心理健康。
ABC模型的一般用法是,框架允许个体弄清自己沮丧和紧张的原因,并更加明
确地看到自己,从而帮助控制情绪。
采用ABC模型控制情绪,通常需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首先,准备一些实物资源,如放飞自己的心态,想象释放压力,以助于把情绪压抑下来。
其次,准备心理资源,例如发展肯定性思维,促进联想思维。
最后,重要的是要反思行为的后果,贴切地回答问题的步骤,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情绪管理行为。
因此,ABC模型可以帮助个体实现有效地支配他们的情绪,应对当下的危机,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行为责任能力,提升自信心和抗压能力,以及拓展情绪处理技巧。
ABC模型所提出的策略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处理情绪体验,洞察情
绪驱动因素,并从根本上改善情绪状况。
心理学abc认知模型
心理学abc认知模型
《心理学ABC认知模型》
一、什么是心理学ABC认知模型
心理学ABC认知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马丁(Edward E. Martin)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主要涉及认知过程,探讨人们如何理解和处理新的信息。
它包括三个方面:A是感受(Reception),B是表象(Representation),C是行为(Behavior)。
二、心理学ABC认知模型的构成
1.感受(A):
感受是指人们在接受外界刺激时反应的机制,它可以由五个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直接受到外部信息,提供处理信息的基础。
2.表象(B):
表象是指人们在接受外部刺激时利用大脑的复杂网络,以记忆、概念、情绪、想象等形式把感受变成可理解的形式。
3.行为(C):
行为是指一个人做出的反应,或者说是表象的体现,它包括文化行为、言语行为、身体行为、动作行为和情绪行为等多种形式。
三、心理学ABC认知模型的应用
心理学ABC认知模型可以被用来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活动。
它能够有效地识别外界刺激、进行认知过程、形成表象、以及随后行
为的调整。
最终以行为的方式去实现自我的目标。
心理学ABC认知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学习过程中的很多现象,其中最重要的是注意力,因为在注意力控制中,感受(A)、表象(B)和行为(C)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 态度练习题(1)
《当代社会心理学》态度部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的或最确切的答案。
1.以一定的经验为基础,对一定对象形成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被称之为( B )。
A 印象B 态度C 刻板印象D 偏见2.构成态度的三个要素是( D )。
A 主体、对象、过程B 主体、过程、评价C 对象、过程、评价D 主体、对象、评价3.根据态度的ABC模型,构成态度的三种成份是( D )。
A 主体、对象、评价B 认知、意志、行为C 主体、过程、评价D 认知、情感、行为4.表明态度倾向于某一方向程度的概念是( A )。
A 强度B 深度C 向中度D 外显度5.一种态度在得不到支持时所产生的挫折感强度可以作为下列选项的测量操作指标( B )。
A 强度B 深度C 向中度D 外显度6.有人内心感受非常强烈,但外表却看不出来,能描述这种情形的概念是( D )。
A 向中度 B深度 C强度 D外显度7.态度与个人核心价值观的接近程度被称之为( A )。
A 向中度 B深度 C强度 D外显度8.在下列选项中,对态度的稳定性有较好预测作用的指标是( B )。
A指向性B深度C强度D外显度9.在下列选项中,对态度的稳定性有较好预测作用的指标是( C )。
A 指向性B 向中度C 强度D 外显度10.与态度相一致的、可观测的行为或情绪的出现频度称之为态度的( D )。
A 指向性B 深度C 强度D 外显度11.有人说,他喜欢足球,这表明了他对运动态度的( C )。
A 强度B 深度C 指向性D 外显度12.有人说,他非常喜欢古典音乐,这表明了他对音乐态度的( A )。
A 强度B 深度C 向中度D 外显度1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视爱情的价值超过生命,这表明了人对爱情态度的(B )。
A 强度B 深度C 向中度D 外显度14.在现实生活中,说某人的“城府”很深,这是在描述他态度的( B )。
A 指向性B 深度C 强度D 外显度15.当情境的意义不明时,人常常启用的态度功能之一是( D )。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导论: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其需求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内在因素如知觉、研究与记忆、动机与价值观、态度、个性与自我观念,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外在因素如文化、亚文化等,消费者的决策过程,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和问题,例如网络时代的消费心理学等。
在介绍上述内容时,也要注意讨论中国社会中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结合一些具体实例,介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
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消费者决策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信息处理、评估与选择、购买行为和后购买行为。
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阶段是消费者决策过程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消费者会意识到自己存在某种需求或问题,并开始寻找相关信息以解决问题。
消费者在信息搜集过程中会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同时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消费者在信息搜集过程中会使用不同的信息来源,例如个人经验、家人和朋友的建议、广告和媒体等。
消费者的成就需要:消费者的成就需要是指个体或群体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需要而进行消费行为。
具有高度成就动机的职业女性更可能选择他们觉得利落整洁的服装,而可能对强调女人味特质的服饰不感兴趣。
消费者的成就需要是一个重要的消费动机,因为消费者会通过购买某些产品或服务来满足自己的成就需求。
感官阈限:感官阈限是指消费者所能感知的最小刺激量。
其中,绝对阈限是指特定感觉渠道所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如人耳听不到吹狗哨的声音;差别阈限是指感觉系统觉察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如包装更新的变迁必须微妙到让人看不出,以此留住现有客户。
消费者行为学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方法:消费者行为学中有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
实证主义方法强调客观、实在、唯一的假设和目标,旨在预测因果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相独立;解释主义方法强调社会构建的、复合的现实和目标,旨在理解现象,研究者是研究现象的一部分,与被研究者互动。
态度理论
16
失调的后果:
失调→心理上不舒适感→个体去减少失调、达到协调; 当存在失调时,个体除了失调以外,还主动避开促
进失调增大的情况和信息。
减少失调的方式:
改变认知结构中关于行为的认知要素。
改变关于环境的认知要素。这同样也是观念的改造,
即认知结构的重建。 给认知结构中补充有助于减少失调的新的认知要素。
2014-11-12
共47页
13
二、认知失调论
2014-11-12
共47页
14
1957年,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类有机体试图在
其意见、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之间建立内在的和谐和一致 性。即个人的认知存在着一种协调的内驱力。” 理论假设: 认知要素之间可能会产生失调; 认知失调的存在会引起减小这种失调或阻止失调的 压力; 减轻失调的压力的强度是现有的不协调程度的函数。
2014-11-12
共47页
24
第三节 态度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态度的转变
态度的转变有两个方向: 一是方向的转变 另一为强度的转变
2014-11-12
共47页
25
二、改变态度的方法 改变职工态度的目的是使职工的态度与行为同组织目 标相一致。 1、影响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因素很多: (1)社会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 境。 主要是通过社会规范的要求和约束,各种思想观念的 宣传和教育,风俗习惯的潜移默化以及文化的熏陶等 方式实现的。 Eg.环保意识(沙漠化),节水(南水北调),爱国爱 党(三个代表思想宣传),地方习俗(农村婚丧嫁 取),城乡观念等。
2014-11-12 共47页 26
举例说明情绪abc理论
举例说明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拉斯·高尔斯(Carl Rogers)提出的一种理论,它是指影响情绪的三个要素:A
(事件)、B(我们的态度)和C(我们的情绪反应)。
它强
调的是,我们的情绪反应是由我们对事件的态度导致的。
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影响我们情绪反应的因素
主要有三种:A(事件)、B(我们的态度)和C(我们的情
绪反应)。
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情绪反应受我们对事件的态度影响,而这种态度又受到事件的影响。
例如,如果你面对一件事情,你对它的态度是积极的,那么你的情绪反应就会是积极的;如果你的态度是消极的,那么你的情绪反应也会是消极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情绪ABC理论,比如一个学生在参加考
试时,A就是考试本身,B就是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可以是乐观、悲观、害怕等,C就是学生对考试的情绪反应,可以是考前焦虑、考试过程中紧张不安、考试结束后的喜悦等。
无论是学生的态度如何,考试本身都不会改变,但是学生的态度会影响考试时的情绪反应。
如果学生有乐观的态度,考试时会有自,专注力强,考试结果会更好;反之,如果学生有消极的态度,考试时会紧张不安,容易分心,考试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总之,情绪ABC理论强调的是,我们的情绪反应是由我
们对事件的态度导致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改变自己的态度,
以改善我们的情绪反应。
正如高尔斯所说,“我们的情绪反应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并不是由外界决定的。
”。
ABC理论
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某一事件(Activating event)所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经过人对事物的信念(Belief)作用,才导致了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被称之为“ABC理论”。
这一理论纠正了我们惯常的思维定势,它的实质就是:不是事件,而是你对事件的认识决定了你的反应。
“ABC理论”的核心是B,即你的信念,或观念,指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恰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关于态度的abc理论中A——情感成分(affective)B——行为成分(behavioral)C——认知成分(cognitive)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ABC理论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B)所直接引起。
这种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
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
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
2024年工商管理本科-组织行为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3带答案
2024年工商管理本科-组织行为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态度的心理结构有()。
A.知觉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意向成分E.行为成分2.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是()。
A.现场实验B.准实验C.等级排序实验D.实验室实验3.托马斯提出了冲突管理二维模式,即坚持己见性和()。
A.竞争性B.回避性C.妥协性D.合作性4.简述“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
5.期望理论属于()。
B.混合型激励理论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D.过程型激励理论6.最早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组织问题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是()。
A.古典组织理论B.近代组织理论C.现代组织理论D.权变理论7.对人的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变化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有()。
A.爱好和兴趣B.价值观C.抱负水准D.外界环境E.个性8.决策民主化的特征有()。
A.决策观念的民主化B.决策体制的合理化C.决策研究的公开化D.决策结果的透明化E.决策的法制化9.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
A.事业生涯全面管理B.事业生涯动态管理C.事业生涯自我管理D.事业生涯组织管理10.组织文化向组织成员展示的是信念和()。
A.情感B.气质C.能力D.态度11.提出双因素理论的学者是()。
A.马斯洛D.麦克里兰12.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设计B.事业生涯开发C.事业生涯管理D.事业生涯选择13.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有哪些?14.最早对群体助长现象进行研究的是()。
A.舒兹B.勒温C.特里普利特D.麦迪15.联系实际谈谈控制方位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16.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有()。
A.复杂化B.正式化C.集权化D.社会化E.专业化17.管理者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这种观念属于()。
A.传统观念B.相互作用观念C.人际关系观念D.经济人观念18.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
川西坝子火锅的ABC态度模型
川西坝子火锅的ABC态度模型作者:吴俊侯玲来源:《市场观察》2019年第11期摘要:“Attitude determines altitude”态度决定高度。
态度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高度,态度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高度,更甚至态度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高度,因此可以看到态度的存在是广泛并且重要的,本篇文章将通过 ABC态度模型,对川西坝子火锅的态度模型进行分析。
关键词:态度;川西坝子火锅;消费者行为学一、引言ABC态度模型是由A-感情、B-行为、C-认知三种元素构成的模型。
川渝是麻辣火锅的发源地,有着成千上百家品牌的火锅在这里红红火火的发展着。
来到川渝的朋友一定会在火锅上大快朵颐的,然而这么多家的火锅,甚至有些火锅在味道上是相似的,消费者是会怎么去抉择呢?这就根据消费者个人的态度和火锅店的服务态度来决定。
在所了解的火锅中,这家总部位于天府之国成都的火锅—川西坝子火锅是赫赫有名,本篇文章将采用由霍夫兰和卢保森提出的ABC态度模型对川西坝子火锅进行分析,通过了解这家火锅的感情、行为和认知三种成分,提出一些在ABC态度模型下川西坝子火锅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个人建议。
二、川西坝子火锅的现状川西坝子火锅店位于天府之国-成都。
在成都火锅品牌林立的环境中,川西坝子火锅不断创新,秉承“用心做火锅,只为您满意”的经营理念,目前在成都拥有5家直营店,在经营上有自身特点:采用菜品自选的模式,打破了固定端菜的模式,在选菜上更加灵活方便;采用一次性锅底,品牌的油碟,卫生健康,由此看来川西坝子火锅在面对菜品的态度上严谨的;不仅如此,川西坝子火锅还有着对这份行业的热爱,发展好本地老火锅的味道的同时学习国外餐饮行业的理念,对于新鲜菜品限制时间供应,一旦超过四个小时就会做废弃处理,这是川西坝子火锅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和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是对这个火锅行业的尊重态度。
目前川西坝子火锅的服务有着四大特色:(1)厨房透明化。
在川西坝子的每一家店里,厨房都会采用透明化的装修,可以让消费者在看到员工的操作的同时进行菜品的选取。
态度abc模型中abc分别代表什么
态度abc模型中abc分别代表什么
该模型认为,态度是由感情(Affect)、行为反应倾向(Behaviourtendency)和认知(Cognition)三种成分组成。
态度的情感成分。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Affect)。
态度的行为成分。
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Behaviourtendency)。
态度的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Cognition)。
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
比如,行为成分与认知成分相分离,外在行为不一定是内在的真实态度的体现;或者口头表达的态度常常不付诸行动,即知行脱节。
202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模拟题(答案版)
202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模拟题(答案版)1.(单选)在态度的ABC模型中,B指态度的()。
A.外显度B.行为倾向性C.向中度D.卷入水平答案:B【解析】考查态度ABC理论内容。
态度有认知、情感、倾向性三种成分。
情感成分可以用A表示,个体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体验或情感反应。
行为倾向成分用B表示,个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性。
认知成分可以用C字母代替,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认知。
所以本题选B。
2.(单选)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反映的是态度的()属性。
A.外显度B.强度C.向中度D.深度答案:D【解析】第二章第五节深度是指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
态度对象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的卷入程度越深。
故本题选D。
3.(多选)态度的形成过程包括()阶段。
A.依从B.转变C.认同D.内化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态度的形成过程。
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论,即依从-认同-内化。
所以本题选ACD。
4.(多选)态度的特点包括()。
A.对象性B.内在性C.稳定性D.直接性答案:ABC【解析】基础知识第二章第五节态度的特点包括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所以本题选ABC。
5.(多选)心理测验主测者的职业道德包括()。
A.对测验分数保密B.测验的控制使用C.保护受测者隐私D.对测验特别熟悉答案:ABC【解析】主测的职业道德包括: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测验中的个人隐私的保护。
故本题选ABC。
6.(多选)心理测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A.预告测验B.熟悉测验指导语C.准备测验材料D.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答案:ABCD【解析】心理测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预告测验、准备测验材料、熟悉测验指导语和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
故本题选ABCD。
7.(多选)因为练习效应而使测验成绩提高的情况多发生在()。
A.智力较高者B.教育背景较差者C.经验较多者D.着重速度的测验答案:ABD【解析】在涉及个体认知功能的测验上,任何一个测验在第二次应用或重复测量时,都会有练习效应而使测验成绩提高。
ABC模型
ABC模型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出现问题,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是那些发生了的事情使我们感到难受。
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或忧伤,我们会认为是别人使我们产生这样的感受;当我们感到焦虑、受挫或忧伤,我们倾向于责怪自己的处境。
然而,正如埃利斯指出的那样,并不是人和事让我们喜悦或悲伤--它们只不过是提供了一种刺激。
其实,是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在特定情况下的感受。
为了阐明这一理论,埃利斯提出了“A-B-C”模型:
A代表“前因”(antecedent)(引发反应的情况)。
B代表“观念”(bel iefs)(我们对该情况的认知)。
C代表“结果”(consequences)(我们的感受和行为)。
尽管我们倾向于责怪“A”(前因)造成了“C”(结果),其实是“B”(观念)使我们产生了那样的感受。
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设想你约会要迟到了,你感到很着急。
A:前因:约会将要迟到
C:结果:焦虑,烦躁,开车鲁莽
你感到焦虑(C),不是因为你将要迟到(A),而是因为你认为自己必须守时并且担心迟到的后果(B)。
在这种情况下使人感到焦虑的典型观念包括:“我必须守时。
如果我迟到,别人就不会喜欢我了。
不论何时,我都必须得到每个人的赞赏。
如果他们对我有看法,那可麻烦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适应功能(adjustment function)
这种功能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 我们倾向于对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好处的事物或活 动形成正面的态度,而对那些会给我们带来害处 的事物或活动形成负面的态度。 海飞丝、玉兰油、佳洁士的广告中,常常许诺给 我们带来的好处,并进行广泛的产品试验以保证 产品确实能带给人好处。
情感成份(感觉)
情感成份是在认知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感 情体验,它是态度的核心。(如:我很喜欢海 尔冰箱)
行为成份(反应倾向)
态度的行为成份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 活动做出特定反应的倾向。它不是行动本身,而 是采取行动之前的准备状态。(通常研究态度的 行为倾向常依据态度中的感情成分推测。如:喜 欢则实现购买行为。)
4、自我防御功能
有些态度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自我形象不受威胁 或在受贬抑时进行自我防卫而形成的。
去头屑洗发水、口香糖、去皱霜……
讨论
• 那些在公众场合使用的惹人注目或引人注
意的产品(如LV手包、卡迪拉克汽车、 BOSS服装……)经常与态度的哪种功能联 系在一起?
• 小结:
• 一种态度的功能不止一个,但是在许多特定情 形下,只有一种特定的功能起着主导作用。只 要鉴别出产品对消费者的主导性功能,营销者 就能够在营销传播中和产品包装中加以强调。
态度的构成:ABC模型
认知(Cognition) 对于事物具体或 整体的信念
态度的构成
情感(Affection)
对于事物具体或 整体的情感
意向(Behavior)
对于事物具体或 整体的行为意向
认知成分 (信念) 整体态度
情感成分 (感觉)
行为成分 (反应倾向)
认知成分(信念)
• 认知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知觉和理解。由消费者 对某个事物的信念构成。即消费者对一个物品属性 的信念。 •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 我们都有很多的信念 •信念不必是正确的或真实的,只要存在就行。(如 海尔冰箱质量过硬、产品信誉高等)
认知成分 (信念) 整体态度
行为成分 购买意向
情感成分 (感觉)
行为
行为成分 (反应倾向)
消费者态度的层次
根据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发 生顺序和所起作用而划分的层次。
高度、低度、经验、行为四个层次 消费者参与——就是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服务关 心或感兴趣的程度,即产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消费者态度 消费者态度的测量 消费者态度形成的理论 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一节
消费者态度
• (一)消费者态度的含义
• 态度是我们对于所处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动机、 情感、知觉和认识过程的持久的体系,它是“ 对于给定事物喜欢或不喜欢的反应倾向”。 • 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 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 上的倾向。
第七章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与改变
学习目标
掌握消费者态度的概念; 了解消费者态度的功能; 掌握影响消费者态度形成的因素; 了解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内涵和途径; 熟悉消费者态度测量的方法; 了解如何根据消费者的态度判断消费者行 为。
课堂思考
购买过程中你是抱着什么态度?
• 态度不仅决定着消费者如何看待企业及 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也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态度是个体行为的先导,是预测个体行 为的重要指标。
如果你是NIKE
• 消费者喜欢你的品牌到什么程度?在消费者关注 的一些属性上,你的品牌表现如何?与你的竞争 对手Adidas相比,你品牌上的优劣势是如何体现 的?—态度的测量
• 测试到了让人欣慰的消费者态度,是否意味着让 人欣慰的市场份额?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 态度测试显示你的品牌消费者态度弱于Adidas , 除了产品本身的改进,还可以如何影响消费 者?—态度的改变
? 是否购买
?是否向朋友推荐产品
(二)消费者态度的功能
• 态度功能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茨提出的。 他认为个体间之所以持某种态度,是因为那种态度满 足个体一定的心理需求。
知识功能
价值表现功能
态度的功能
效用功能
自我防御功能
1、知识功能(knowledge function)
有些态度主要是作为组织关于事物或活动(如 品牌和购物)的信念的一种手段。这些态度也许是 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也许是不正确的反 映。但它们往往比“事物”的真相更能决定我们的 行为。
某位消费者对于可乐的态度也许是“它们都是一 个味道”。在实际购买中,该消费者就可能选择 最便宜的或者手边就有的品牌。即使他能在口味 实验中辨别出不同口味并喜欢某种口味。
2、价值表达功能
有些态度是用来表达个体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
的。 崇尚自然、重视环境的消费者有可能发展起与此 价值观相一致的关于产品与活动的态度。这些消 费者可能会表达对于环保和回收倡议的支持,愿 意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
标准学习层级 高度学习层级
认知
认知—情感—行为
低介入学习层级 低度学习层级
认知
行为→情感→认知 认知—行为—情感
雀巢咖啡
味道好极了、滴滴香浓
星巴克
第三空间
• 两家男士服装制造商进行了一场全国性的 广告战,一家男士服装以价值表现为导向 ,另一家以自我防御属性为导向。 • 两家广告活动的结果可能有何不同? • 每一家的广告活动诉求的分别是什么类型 的消费者?
消费者态度的各种成分如何影响消费 者行为?
认知成分 品牌信念 情感成分 评估品牌
引例
日本本田公司的摩托车初进美国并没有打 开市场。通过市场调查得知,许多人将摩托车 同不良少年、犯罪活动联系在一起。 要打开市场,就必须改变公众的这种态度 。于是该公司以“你可在本田车上发现最温雅 的人”为主题,展开促销活动,结果改变了许 多人对该车的态度,取得了很大成功。
“金龙鱼”是调和油市场的强势品牌,其广 告由最初的“温暖亲情——金龙鱼大家庭”到“ 健康生活金龙鱼”,打出了金龙鱼的知名度,但 是并未让消费者感觉到它有什么好处。后来,金 龙鱼推出了关键的“1∶1∶1最佳营养配方”的理 性诉求,既形象地传达出金龙鱼是由三种食用油 调和而成的特点,又暗示了只有“1∶1∶1”的金 龙鱼才是最好的食用油,带动了金龙鱼品牌的整 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