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高二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含答案)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高二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e57bf484254b35effd3415.png)
高二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含答案) 高二政治第一单元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含答案) 高二政治第一单元化与生活单元检测(含答案)
5
一、单项选择题
A 1.随着经济的发展,化越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吃饭讲求“饮食化”,穿衣讲求“服饰化”,住房讲求“建筑化”,出行讲求“旅游化”。
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化②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化的追求越越高④没有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 2.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路”,化现象无时不在。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 B.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化现象 D.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是一座千古化名。
据此回答3~4题。
c 3.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艺术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的自然美也是一种化 D.《庐图》的创作属于化活动
c 4.庐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品牌,积极将宗教化与旅游结合起,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化圣地游。
这表明
A.在宗教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及主观题方法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及主观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899852804d2b160b4ec0ab.png)
26、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围绕“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 与材料联系分析。如“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励,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 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某地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猜忌,以及中央强调增 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说明我们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28、【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设问清晰、明确,难度较
低,作答时只要结合材料、围绕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 和作用方面阐述即可。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 动。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加强环境宣传教 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 自觉行动。 ③文化能够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 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氛围。 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加强环境宣传教 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2分)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 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 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更多的人 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 的自尊心和自信心。(12分)
高中政治高考主观题的一般解法和答题格式解 析
答题注意事项 1.审题时 :先审设问后审材料。通过审设问要弄清命题的限定性: (1)知识范围限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要具体到课题、节题、框题)(所以知识体系很重要)
高二政治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二政治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9c4f3b8767f5acfa0c7cdcc.png)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③④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造型融人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
这说明A.文学、艺术源于灵感 B.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C.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3、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上述观点A、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4、“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
为此,我们应该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B.坚持“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相结合C.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6、《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7、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检测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检测题](https://img.taocdn.com/s3/m/15acd53558f5f61fb636663d.png)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检测题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30分)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其先进性在于它:①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③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3.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C.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4._年10月26日至29日,第四届中国国际网络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博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政府部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指导用户对网络文化产品合理消费,促进产业的技术革新等.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回答5-6题5.〝一打就垮〞和〝不打自垮〞都说明了A.必须提高国家的安全实力B.必须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C.必须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D.必须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6.〝一打就垮〞与〝不打自垮〞相比较,杨院士告诉了我们A.要发展教育事业B.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C.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D.要增强民族自尊心7.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激荡之下,并不是人人都受到相同的影响,这是因为A.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D.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8.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长征是其中之一.韩国媒体评论说,不了解长征,就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不了解中国.《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国内外媒体关注长征精神,是因为A.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B.优秀文化是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C.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能够推动社会全面发展9._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重温70多年前的壮举,许多中国人自发地举办了多种形式的〝重走长征路〞活动,目的是传承长征精神,焕发工作斗志,让长征精神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10.许多已在国外定居几十年的华人,还是喜欢喝乌龙茶,吃饭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保守.独立和封闭的特点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心理是绝对稳定的11. 近年来,世界各地陆续兴起〝汉语热〞和〝儒家文化热〞.在2000~_年短短六年时间里,仅美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就翻了十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和研究儒家文化的根本原因是A.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汉语及儒家文化的重要作用B.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12.广东省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把文化大省作为发展目标是因为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④社会发展应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和谐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以和谐文化促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因为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B.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C.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D.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14.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受教育程度B.拥有的科学文化知识C.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5.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活动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二.多项选择(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其选出来,错选.多选.少选该题不得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要求我们A.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B.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C.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对任何文化都不能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2. 为了适应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_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央制定的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规划纲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建设,这是因为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B.文化建设可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C.文化的力量已成为综合国力的惟一标志D.文化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3. 近年来开发的一批红色旅游线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游客.游客们在观赏革命根据地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说明A.精神产品就是先进文化和革命传统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D.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4._年6月1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国经济的连年高速增长,中国百姓的口袋不断充盈,导致老百姓对文化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与扩大.由此可见A.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B.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C.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D.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近些年来,美国文化产业的经营总额高达几千亿美元,其中,好莱坞的电影.三大电视网的娱乐节目.时代华纳的流行音乐更是占了营业额的大头.美国文化产业视听产品的出口额紧随航空业和食品业,名列前茅.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美国的文化产业高度商业化B.必须重视文化竞争力的建设C.未来将是文化的竞争取代经济和军事的竞争D.应以国家的力量支持文化的发展,抢占竞争的制高点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求紧扣题意,简明扼要.)1.______指出:〝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世界各国要高度重视增强在国际交往中的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性.答:(1)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在国家间综合国力对比中的分量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分)(2)文化与经济.政治: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在时代发展中,相互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4分)(3)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努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2分)2.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答;(1)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社会的发展;(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四.辨析题(本题15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中国许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镇.街区.古老建筑,其实是阴暗.潮湿的地方,老鼠蟑螂满地跑,影响居民的生活.许多人认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是经济,文化就没有什么力量.于是,大家就拆除这些破旧的建筑物,代之以高楼大厦,让城镇飘溢出现代化的气息.辨题:文化必须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①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是正确的. (4分)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忽视文化力量的观点是错误的. (5分)①命题只看到了经济的作用,忽视了文化的力量,是不科学的(2分)。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第1课文化与社会第1框体味文化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第1课文化与社会第1框体味文化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978f1bbcc22bcd126ff0cc3.png)
精选中小学试题、试卷、教案资料体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山西民歌地方特色鲜明: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东北地区的民歌,音调高亢,有雄浑之感;晋南地区的民歌,时代气息浓郁,感情热烈;晋中地区的民歌,灵活自由、富于变化。
山西民歌的这些特点直接表明( )A.不同区域文化呈现各自特有的色彩B.文化现象无时不在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山西各地区民歌具有不同特色,故A项切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农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它对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这说明(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创造的主体是广大农民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解析】农谚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对自然规律的总结,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A符合题意;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B错误;C、D与题意不符。
【答案】A 3.文化修养往往产生于良好的内心修养之中。
以下关于人的文化素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B.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来培养的C.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就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D.人们的文化素养完全取决于人们的自我反思【解析】良好的内心修养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故B正确,A错误。
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但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C错误;D否认了学习、环境等的重要性,观点错误。
【答案】B 4.专家指出,南京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等,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这说明( )A.南京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南京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C.精神产品能转化为物质力量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精选中小学试题、试卷、教案资料【解析】材料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符合题意。
【答案】D 5.现代都市的人们悄然改变度假的方式,逛书市,听歌剧,参加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享受着丰盛的文化大餐。
人教版高二政治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政治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9dfdfb9e314332396893ff.png)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
这说明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2.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
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
这说明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3.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
这说明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4.文化修养往往产生于良好的内心从容之中。
这说明A.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B.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来培养的C.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就能形成良好素养D.人们的交往方式取决于其价值观念5.对文化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④文化的影响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又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受教育程度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学术水平D.道德修养7.“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
这说明A.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是亦步亦趋C.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D.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8.美国的“麦当劳”在全球开设了那么多连锁店,靠的不是资金,而是“麦当劳”文化。
高二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含答案答题卡)
![高二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含答案答题卡)](https://img.taocdn.com/s3/m/c1fbd3000b4e767f5acfcec8.png)
高二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班别:姓名:第Ⅰ部分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A.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B.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及其产品D.人类进行科技研究的活动及其产品2、下列属于文化形式的有()①思想②理论③信仰④法律⑤文学⑥政治A.①②③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⑥3.“一本好书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说明了文化是一种()A.社会物质力量B.社会教育力量C.社会道德力量D.社会精神力量4. 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怠慢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并闹出笑话。
这说明()A. 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B. 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C. 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同逾越的障碍5.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6.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这启示我们()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7.近几年,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有的企业甚至早早与职校签订培养协议。
这体现了()A.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B.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就业的增加C.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D.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是亦步亦趋的8.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高二政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word同步测试 最新
![高二政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word同步测试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46edf04ff00bed5b9f31dd6.png)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10、23)1.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这表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2.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更加重视社会公德的养成教育。
“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温暖世间真情。
”这朗朗上口的公益广告语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变化。
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 深远持久的特点B 相对稳定性的特点C 潜移默化的特点D 鲜明的民族性3.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4.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前进C.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影响6.“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高二政治选修3(练习):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检测( A)(新人教版) Word版含解析
![高二政治选修3(练习):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检测( A)(新人教版)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d82ca4d4d8d15abe234efa.png)
第一单元检测(A)(基础过关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铜川是一座文化“聚宝盆”,具有陶瓷发祥地的青色文化、佛教兴盛地的金色文化、生态养生地的绿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煤炭富集地的黑色文化。
透过铜川“五色”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 )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我国区域文化特色鲜明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铜川具有自身特色的多种文化形式,说明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也说明我国区域文化特色鲜明,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答案:C2.“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①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③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②③符合题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说法错误。
答案:B3.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③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一种文化活动,①说法正确。
作者触景生情,托物言志,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说法正确。
月落乌啼霜满天是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②说法错误。
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托物言志,③说法错误。
答案:C4.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球掀起一股中国热乃至汉语热,孔子学院就此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d8d54fcf84b9d528ea7ac1.png)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本张试卷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
每题2分,共50分)1、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
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
这表明()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4、“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它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5、20世纪的社会发展现实已经向我们展示:光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而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的精神境界,只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衡,导致精神疾病和道德危机,甚至伴随吸毒、色情、性病泛滥等。
所以说,“文化战略就是人类的生存战略,”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失去文化的建设,人类必然走向灭亡B、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C、文化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D、对人类社会而言,文化与经济同等重要6、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测试题.doc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测试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f51f51766bd97f192279e986.png)
《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测试填空: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及其产品。
它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_______ 现象,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文化是由______ 创造出来的,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________的产物。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他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______培养出来的,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________ 表现出来。
3、文化作为一种______力量,能够在、中转化成______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经济处于_____地位。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_______一定的文化。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
文化有其自身的_________ 和相对的_________ ,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5、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__________的特点日益显著。
6、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的国家,借助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虚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
这使世界范围内推行与反对文化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7、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在的竞争中,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_________。
选择题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2)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3)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4)大汶口文化遗址(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6)克隆技术(7)伦理道德观念(8)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9)乡镇企业(10)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A、(1)(2)(3)(4)(5)B、(6)(7)(8)(9)(10)C、(3)(4)(5)(6)(7)D、(3)(5)(7)(9)(10)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B、精神能够决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C、只有先进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所以要坚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崇尚先进、反对落后”,是因为:()A、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有本质的区别B、先进、科学的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只有先进的、科学的文化才会对社会发展起重大影响D、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科学与庸俗之分问答:在当今世界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2017-2018学年度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度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2f0fce33d4b14e852468c1.png)
2017-2018学年度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1. 所谓"路怒症",是指汽车或其他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
"路怒症"是汽车时代一个世界通病。
要克服"路怒症",公民应该【】①提高自身整体素质,适应工业文明要求②发挥大众传媒功能,营造社会文明风尚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四有"公民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道德目标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
某报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这说明【】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中华优秀文化相承接的②大学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③校训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④大学校训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3.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个别党员诱发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出现了精神危机、道德滑坡、文化贬值、心灵空虚等现象。
为此应该(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②支持健康有益文化③努力改造落后文化④坚决抵制腐朽文化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新时期,我们仍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主要是因为①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③这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④这些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5. 近日,历时三年的修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推出第3版。
新词典增补了上百条体现时代特色的新词语,涉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一些词语的新义、新用法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变化,如"土豪""理财"等。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高二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综合科)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高二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综合科)](https://img.taocdn.com/s3/m/94a91ac8aeaad1f346933fa5.png)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综合科)一、选择题(50×2分)1、在校内外,我们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在城镇乡村遍布服务队。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文化生活。
这说明()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B、文化生活丰富多彩C、文化环境各不相同D、文化活动需人人参与2、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人,其文化特色是()A、相同的确B、存在差距的C、无处不在的D、无时不有的3、下列关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3)文化不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1)(2)(3)B、(1)(2)(4)C、(2)(3)(4)D、(1)(3)(4)4、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来的。
这体现了文化的基本功能()A、社会实践与文化教育B、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C、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承D、文化的差异性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A、潜移默化B、深远持久C、积极向上D、文明健康6、“乡音难改”表明文化习俗对人影响是()A、积极向上的B、难以抹去的C、深入人心的D、难能可贵的7、()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理想、信念、价值B、道德、文化、法律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科学观、社会观、道德观8、孟子小时家住在墓地旁,因而与同伴经常学祭祀,孟母于是把家搬到街市隹,于是孟子又学商人做起买卖来。
后来孟母又搬到学堂边,于是孟子又学起了读书人的样子。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向上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阶段性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9、有一首歌名字叫“中国志气”,歌里唱到:娘教我要对得起先人,我自个教我站着做人,鲤鱼那个跳龙门,跳过去就是那龙的传人,中华好儿孙落地就生根,脚踏三山和五岳,手托日月和星辰,来带一腔血,去带清白身,活着为祖先争气,死不留悔恨,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没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 学年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共60 分) 班级姓名1.铜川是一座文化“聚宝盆”,具有陶瓷发祥地的青色文化、佛教兴盛地的金色文化、生态养生地的绿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煤炭富集地的黑色文化。
透过铜川“五色”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 )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我国区域文化特色鲜明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①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③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ft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③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 全球掀起一股中国热乃至汉语热,孔子学院就此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这表明(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④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根据甘肃省的区域特点,甘肃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了优势发展、生态发展。
这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③文化促进科技的发展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突出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李克强总理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指出,人文交流是深化国家关系的“基础设施”,是推进民间友好的“民心工程”。
这说明(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文化给政治以重大影响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文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助推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下列能为下面漫画提供理论支撑的是(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③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
在一般情况下,与他人见面时,英国人既不会像美国人那样随随便便地“嗨”上一声作罢,也不会像法国人那样非要跟对方热烈地拥抱、亲吻。
这表明(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交往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10.2015 年10 月23 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宣传推选100 个最美志愿者、100 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 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 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
举办该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③退笔如ft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12.2015 年11 月27 日,全国家庭情景剧展示活动在北京颁奖。
该活动以“传播科学家教、弘扬家庭美德、培树良好家风”为主题,活动的开展( )①是基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能使文化直接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力量③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④是基于文化是促进个人成长,塑造完美人格的助推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充满正能量的央视春晚小品,引起了国人的共鸣。
小品《扶不扶》之所以能引起国人共鸣,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②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③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烽烟滚滚唱英雄”“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每当这些悠扬的旋律响起,总会让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这说明( )A.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D.优秀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15.某作家指出,如果文学是一辆马车,思想道理就是车上装载的货物。
读者能够通过文学驾临心灵, 满载而归,这便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文学之所以能够“载道”“化人”,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价值②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③中华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文化DNA,已深入国人骨髓④精神产品对人自身修养的形成具有极大影响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二、非选择题(共40 分)16.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的理念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注重“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理论依据。
(20 分)17.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 月23 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
2016 年4 月23 日,是第21 个“世界读书日”。
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20 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检测(一)1、解析:铜川具有自身特色的多种文化形式,说明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也说明我国区域文化特色鲜明,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答案:C2、解析: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②③符合题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说法错误。
答案:B3、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一种文化活动,①说法正确。
作者触景生情,托物言志,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说法正确。
月落乌啼霜满天是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②说法错误。
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托物言志,③说法错误。
答案:C4、解析: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全球掀起汉语热,孔子学院就此应运而生、发展壮大,这表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①②符合题意。
③不符合题意。
④违背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答案:A5、解析: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因此,甘肃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了优势发展、生态发展,①④ 符合题意。
②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科技的发展,③说法错误。
答案:C6、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高度的文化自觉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①③正确指出了其中原因,应入选。
② 干肢不符。
④说法与客观实际不符。
答案:B7、解析:“人文交流是深化国家关系的‘基础设施’”,说明文化给政治以重大影响,②符合题意。
人文交流“是推进民间友好的‘民心工程’”,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③符合题意。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①说法错误。
优秀文化才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助推剂,④说法错误。
答案:C8、解析:漫画强调的是诚信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①②正确指出了其理论依据,应入选。
③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A9、解析:材料反映受各国文化的影响,英、美、法三国人民交往方式的不同,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材料体现不出。
答案:A10、解析:举办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能够创造良好氛围,发挥先进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以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发展,①④符合题意。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说法错误。
③干肢不符。
答案:B11、解析:“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①蕴含的文化道理与之相同。
题干通过诗歌表达思乡之情,说明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借助扫墓表达了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与题干蕴含的文化道理一致。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③体现了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均干肢不符。
答案:A12、解析:家庭情景剧展示活动以“传播科学家教、弘扬家庭美德、培树良好家风”为主题,因此该活动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文化教育,这对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家庭成员关系,弘扬中华家庭美德,具有重要意义,①③符合题意。
文化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②说法错误。
优秀文化才是促进个人成长,塑造完美人格的助推剂,④说法错误。
答案:B13、解析: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排除②。
优秀的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③表述不准确,舍去。
小品《扶不扶》引起人们的共鸣,说明了①④。
答案:C14、解析:“每当这些悠扬的旋律响起,总会让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反映了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 项正确。
A 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性的。
C、D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15、解析:“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强调的是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①④正确指出了其中原因,应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