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内容

合集下载

数据中心管理规定

数据中心管理规定

数据中心管理规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在企业运营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数据中心作为存储、处理和传输大量关键数据的核心设施,其稳定运行和有效管理对于保障业务连续性、数据安全性以及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和规范管理,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一、人员管理1、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应经过严格的背景审查和安全培训,了解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政策和操作流程。

2、访问数据中心必须提前申请,并获得授权。

外来人员进入需由专人陪同,并进行登记。

3、工作人员应根据其职责和权限,分配相应的访问账号和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4、离职人员应及时注销其访问权限,并收回相关的设备和资料。

二、设备管理1、所有设备应进行登记和分类管理,建立详细的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型号、序列号、购买日期、保修期限等信息。

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检查、测试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新设备的采购应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审批程序,确保其符合数据中心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

4、设备的报废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对其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安全处理。

三、环境管理1、数据中心的温度、湿度应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通过空调系统和湿度调节设备进行控制。

2、定期对机房进行清洁,防止灰尘和杂物对设备造成影响。

3、配备防火、防水、防雷、防静电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4、确保机房的电力供应稳定,配备不间断电源(UPS)和备用发电机,并定期进行测试。

四、数据管理1、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级,根据其重要性和敏感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2、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并定期进行恢复测试。

3、建立数据访问控制机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能够访问和处理相关数据。

4、对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

五、安全管理1、安装监控系统,对数据中心的入口、机房内部等关键区域进行实时监控。

2、设立门禁系统,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数据中心。

3、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系统和设备的安全状况,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数据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管理和处理枢纽,承担着大量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工作。

而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对于数据中心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数据质量管理目标1. 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准确、完整、一致、可靠、及时。

2. 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丢失、篡改等安全问题。

3. 优化数据流程:优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流程,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三、数据质量管理原则1. 数据质量责任:明确数据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

2. 数据质量标准:制定明确的数据质量标准,包括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等方面。

3. 数据质量评估: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

4. 数据质量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数据质量改进措施。

5. 数据安全保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存储、传输、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6. 数据流程优化:优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流程,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1. 数据采集:明确数据采集的来源和方式,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存储:建立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和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处理:制定数据处理流程和规范,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数据分析: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决策支持。

5. 数据质量评估:定期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并及时处理。

6. 数据质量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数据质量改进计划,改进数据质量管理措施。

7. 数据安全保障: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数据存储、传输、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8. 数据流程优化:不断优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流程,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五、数据质量管理工具1. 数据质量评估工具:利用数据质量评估工具对数据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承担着存储、处理和管理海量数据的重要任务。

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和运营效率,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对于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数据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数据质量管理目标1. 提高数据准确性: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减少数据错误率。

2. 提高数据一致性:确保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一致性,避免数据冲突和重复。

3. 提高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4. 提高数据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防止数据被篡改或者泄露。

5. 提高数据时效性:确保数据的及时性,满足业务需求的实时性。

三、数据质量管理流程1. 数据采集:明确数据采集的目的和方式,确保采集的数据来源准确可靠。

2.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剔除重复、缺失、错误等无效数据。

3. 数据整合:将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整合,消除数据冲突和不一致性。

4. 数据存储:将整合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中,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5. 数据验证:对存储的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6. 数据监控:建立数据监控机制,定期对数据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7. 数据维护:定期对数据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8. 数据报告:定期生成数据质量报告,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汇报数据质量情况。

四、数据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1. 数据质量标准:明确数据质量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数据质量管理的基准。

2. 数据质量监控: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实时监测数据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数据质量培训:对数据中心的员工进行数据质量培训,提高其数据质量意识和技能。

4. 数据质量评估:定期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5. 数据质量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数据质量改进计划,持续改进数据质量水平。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引言概述:数据中心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承载着大量的数据,数据质量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决策和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办法,包括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监控、数据质量改进和数据质量培训等五个方面。

一、数据质量评估1.1 数据完整性评估数据完整性是数据质量的基本要求之一,评估数据完整性需要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环节进行综合考量。

具体包括检查数据是否存在缺失、重复、错误等情况,以及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1.2 数据准确性评估数据准确性是数据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评估数据准确性需要进行数据比对、数据验证等操作。

通过与其他可信数据源进行比对,验证数据的正确性,并对数据异常进行排查和修复。

1.3 数据一致性评估数据一致性是数据质量的重要保证,评估数据一致性需要考虑数据在不同系统、不同时间点的一致性。

通过对数据的跨系统比对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并解决数据一致性问题。

二、数据质量控制2.1 数据采集控制数据采集是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流程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控和处理。

2.2 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引入错误或者丢失数据,需要建立数据处理的控制机制。

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集成等环节的控制,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3 数据访问控制数据访问控制是保障数据安全和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和数据访问控制策略。

确保惟独经过授权的人员才干访问和修改数据,防止非法操作对数据质量造成影响。

三、数据质量监控3.1 实时监控实时监控是数据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实时监控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等环节,及时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并进行预警和处理。

3.2 定期监控定期监控是对数据质量的全面检查,通过定期对数据进行抽样和检测,发现数据质量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一、引言数据中心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数据的质量,制定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数据质量管理目标1.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数据中心要通过各种手段,如数据验证、数据清洗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以避免因数据错误带来的业务风险。

2. 保障数据的完整性:数据中心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3.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中心要建立合理的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系统故障、自然灾害等。

4. 优化数据的利用价值:数据中心要与业务部门密切合作,了解业务需求,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匡助业务部门更好地分析和利用数据。

三、数据质量管理流程1. 数据采集阶段:在数据采集阶段,数据中心应该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避免数据错误和不完整的情况发生。

同时,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清洗,排除无效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存储和传输阶段:在数据存储和传输阶段,数据中心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要定期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并建立数据恢复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同时,要加强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3. 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在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数据中心应该建立规范的数据处理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要制定数据处理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的格式统一、命名规范,避免数据混乱和错误。

同时,要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质量问题。

4. 数据使用阶段:在数据使用阶段,数据中心应该与业务部门密切合作,了解业务需求,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建立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和使用数据。

数据中心质量、进度、安全控制方法

数据中心质量、进度、安全控制方法

数据中心质量、进度、安全控制方法数据中心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担负着存储、处理和提供数据的重要职责。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运行正常、稳定和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控制方法。

本文将就数据中心质量、进度和安全控制方法展开讨论。

一、质量控制方法数据中心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其能够持续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中心质量控制方法。

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数据中心质量的基础。

通过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规定、流程和标准,从源头上把控数据中心建设、维护和运营的各个环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到数据中心的整体规划、设备选型、工程施工、人员培训等方面,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满足质量要求。

2. 监控和维护定期进行数据中心的监控和维护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控温度、湿度、电压等参数,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并进行预防性维护,减少因硬件故障而导致的停机时间,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3. 可用性测试系统的可用性是衡量数据中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定期进行可用性测试,包括测试硬件设备、网络连接、备份恢复等关键环节,以保证数据中心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并提供正常的服务。

二、进度控制方法数据中心建设和升级往往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严格控制进度,以确保按时完成。

1. 项目计划在数据中心建设或升级之前,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是确保进度控制的基础。

项目计划应包括各个具体任务的时间节点、资源分配、关键路径分析等内容,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进度风险。

2. 项目团队协作一个高效的项目团队对于数据中心进度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责任,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配合,从而提高整体进度的控制能力。

3. 前期准备工作在正式启动数据中心建设或升级之前,充分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后续工作的效率。

包括设备选型、环境准备、资金筹措等方面,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以避免后期因为各种问题导致进度延迟。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是为了保护数据中心机房的安全,确保机房设备和数据在规定的范围内受到保护而设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以下是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准入管理:对进入机房的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和准入审批,制定访客管理制度,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机房。

2. 人员管理:建立员工管理制度,规定员工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机房运维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定期进行培训。

3. 物理安全:确保机房的物理环境安全,包括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防火墙、环境监测等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确保机房设备和数据的物理防护。

4. 网络安全: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络隔离、防火墙设置、网络流量监控等措施,保护机房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未授权访问。

5. 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度,建立定期备份和测试的机制,确保在数据损失或灾难发生时能够及时恢复。

6. 灾难恢复计划: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包括紧急事故处理和恢复流程、备用设备的准备和测试,保证机房在灾难事件后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7. 安全审计与监管:建立安全审计和监管制度,定期进行机房安全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及时修复漏洞,保证机房安全性持续改进。

8. 内部安全管理:建立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安全策略、规范员工行为,加强内部安全意识培训,防止内部人员滥用权限或泄露敏感信息。

上述是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些重要内容,具体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结合机房的实际情况和安全需求。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 为确保数据中心机房的安全管理,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入数据中心机房的人员,包括公司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等。

3. 数据中心机房的安全管理由负责数据中心的专业团队负责执行,相关人员需遵守本制度。

4.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进出机房管理1. 进入机房人员需办理进出证,进出证严禁借用、伪造、转让等行为,不得随意透露信任他人。

2. 人员进入机房须经保安人员或相关负责人确认并记录,不得擅自进入机房。

3. 未办理进出机房手续的人员不得进入机房。

4. 离开机房时,人员需主动归还进出证,确保证件的完好无损。

5. 严禁将进出证用于非机房相关场合。

三、机房设备安全管理1. 机房设备由专业维护团队负责,保证设备的运行稳定。

2. 严禁未经许可擅自接触、搬动或更换机房设备。

3. 每项机房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需详细记录,保养及更换部件需按时进行。

4. 新引入的设备需经过严格测试及验证,确保设备无安全隐患。

5. 禁止随意更改设备接线、线缆连接等操作。

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1. 所有数据中心机房中的信息系统均严格遵守相关国家技术规范及标准。

2. 严格按照“最小权限原则”授权用户权限,合理分配用户的访问权限。

3. 禁止在机房内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设备及存储介质。

4. 禁止私自在机房内下载、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及应用程序。

5. 严禁非授权人员使用别人账号登录信息系统。

6. 尽量使用与网络隔离的离线系统进行安全操作。

7. 对机房内的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的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

8. 每位用户需妥善保管自己的账号及密码,严防泄露。

五、机房环境安全管理1. 机房环境需保持卫生、整洁,禁止乱扔垃圾及食品残渣。

2. 严禁在机房内吸烟、饮食等不文明行为。

3. 机房温度、湿度需保持在合适的范围,防止设备过热或损坏。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一、引言数据中心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承载着大量关键业务数据。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决策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旨在确保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的高标准和持续改进。

二、数据质量管理原则1. 准确性:数据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不得存在错误、失实或虚假的情况。

2. 完整性:数据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不能存在遗漏或缺失的情况。

3. 及时性:数据应及时更新,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时效性。

4. 一致性:数据应在不同系统和应用中保持一致,避免不一致的情况。

5. 可靠性:数据应可靠可信,不受干扰、篡改或破坏。

6. 可用性:数据应易于访问和使用,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数据。

三、数据质量管理流程1. 数据收集与录入a. 确定数据收集的来源和方式,包括手动输入、自动采集等。

b. 设计数据录入界面,确保录入过程简单明了,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c. 对录入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存储与管理a. 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包括数据库表、文件系统等。

b. 制定数据命名规范和存储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易于管理。

c.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3. 数据处理与分析a. 制定数据处理流程和算法,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b. 进行数据清洗和去重,排除无效数据和重复数据的影响。

c. 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4. 数据监控与反馈a. 设计数据监控指标和报警机制,实时监测数据质量的变化。

b. 定期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质量问题。

c.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接收用户对数据质量的反馈和建议,及时改进数据质量管理措施。

四、数据质量管理措施1. 数据质量评估a. 制定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

b. 对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分类和分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问题。

数据中心的规章制度

数据中心的规章制度

数据中心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数据中心的运行管理,保障数据安全,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数据中心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设施,是承载公司业务数据的重要场所,各部门应当共同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三条数据中心管理工作由信息化部门负责,各部门需配合信息化部门管理。

第四条数据中心正常运行期间,严禁他人私自进入数据中心内部。

第五条数据中心各设备的投入使用要符合标准要求,不得擅自增减设备。

第六条数据中心的维护保养应当按照规定计划进行,不得私自停止维护服务。

第七条数据中心内的设备维修均由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得私自拆卸设备。

第八条数据中心的使用人员应当统一进行培训,了解数据中心的规章制度。

第九条数据中心的使用人员应当定期参加演练,提高数据中心紧急处理能力。

第十条数据中心的监控系统应当保持正常运行,以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

第十一条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

第十二条对于数据中心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及时解决,不得私自掩盖。

第十三条数据中心各部门间要积极配合,互相协调,共同维护数据中心的运行秩序。

第十四条对于不遵守数据中心规章制度的人员,将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第十五条数据中心规章制度适用于全体人员,不得有所豁免。

第二章数据中心安全管理第十六条数据中心应当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运行。

第十七条数据中心的进出口要进行严格管理,不得私自出入。

第十八条数据中心内的信息设备要进行定期巡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数据中心的重要设备要定期进行备份,以避免数据丢失。

第二十条数据中心的访问权限要进行严格控制,不得擅自访问。

第二十一条数据中心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

第二十二条数据中心内的安全事故要及时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二十三条数据中心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一、引言数据中心作为企业或机构的核心部门,负责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资源。

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因此,建立和实施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对于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营和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二、数据质量管理目标1.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 确保数据的及时性,使数据能够及时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3. 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4. 优化数据中心的数据管理流程,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三、数据质量管理原则1. 数据质量责任制:明确数据质量管理的责任和权限,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团队,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2. 数据质量评估:定期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并及时解决。

3. 数据质量监控: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质量问题。

4. 数据质量改进:根据评估和监控结果,制定数据质量改进计划,优化数据质量管理流程,提高数据质量水平。

5. 数据质量培训:定期组织数据质量培训,提高员工对数据质量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四、数据质量管理流程1. 数据质量评估流程(1)确定评估指标: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确定评估指标,如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性等。

(2)收集评估数据:收集与评估指标相关的数据,包括数据源、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处理过程等。

(3)评估数据质量:根据评估指标,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识别数据质量问题。

(4)分析评估结果:分析评估结果,找出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5)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数据质量改进计划,明确改进措施和责任人。

2. 数据质量监控流程(1)确定监控指标: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确定监控指标,如数据准确性、数据完整性、数据一致性等。

(2)建立监控机制: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环节的监控。

(3)监控数据质量:根据监控指标,对数据进行质量监控,及时发现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
(三)违规处理
1、对于违反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降职、开除等。
2、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九、结语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根据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能够有效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企业和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数据中心环境管理
(一)机房温度与湿度控制
1、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
2、确保机房温度保持在20-25摄氏度,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
3、当温湿度超出范围时,自动启动空调、加湿器或除湿器等设备进行调节。
(二)电力供应与保障
1、数据中心采用双路市电接入,并配备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确保电力的持续供应。
2、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变压器、配电柜、UPS等。
3、制定电力应急预案,在市电中断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电源,并保障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消防与安全设施
1、机房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设备和烟雾探测器。
2、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确保员工熟悉火灾应急处理流程。
3、安装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等安全设施,保障机房的物理安全。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
一、前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和组织运营的核心基础设施。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高效服务以及数据的安全可靠,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中心管理制度至关重要。本制度旨在规范数据中心的日常运营、维护和管理,明确各方责任,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二、数据中心人员管理
(一)人员职责划分
3、进入数据中心时,需佩戴相应的标识,遵守安全规定。

数据中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数据中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数据中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一、概述数据中心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柱,是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基石。

其建设和管理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而数据中心工程质量是保障数据中心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因此,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数据中心工程质量和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

二、质量管理目标数据中心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各项工程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数据中心设施的稳定和安全性;2. 清晰明确数据中心运行过程中质量管理的责任分工和管理流程,保证数据中心运行过程中的质量可控;3. 不断优化数据中心工程管理体系,提高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效率和效果;4. 加强对数据中心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三、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责1. 质量管理委员会:设立数据中心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数据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建立和完善数据中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和协调质量管理工作;2. 质量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质量检查、质量资料归档、质量培训等;3. 项目负责人:负责每个数据中心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包括现场质量检查、质量问题处理等;4. 各部门负责人:对下属部门的工程质量负责,需全面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并配合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5. 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数据中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积极配合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确保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的质量。

四、质量管理流程1. 数据中心工程建设阶段:(1)编制工程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和要求;(2)制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明确工程质量验收的标准和程序;(3)实施现场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4)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档案,并保管好工程质量相关资料。

2. 数据中心运行阶段:(1)制定数据中心运行质量管理规范,明确数据中心运行质量要求;(2)建立数据中心巡检制度,定期巡查数据中心运行设施,并开展定期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3)建立数据中心事故处理机制,对数据中心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保障数据中心的运行安全。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据中心的数据质量管理对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制定本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二、数据质量管理目标1.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通过有效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措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验证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 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建立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流程,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一致性。

4.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访问性。

5. 提高数据质量管理效率:通过合理的数据质量管理流程和工具,提高数据质量管理的效率。

三、数据质量管理流程1. 数据采集和验证- 确定数据采集的目标和范围,明确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和要求。

- 设计数据采集的流程和方法,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完整、一致。

- 建立数据验证的机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校验,发现并纠正数据错误。

2. 数据存储和处理- 建立数据存储的规范和标准,确定数据存储的格式和结构。

- 设计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方法,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建立数据清洗和转换的机制,清理和转换不符合标准的数据。

3. 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 建立数据标准化的规则和流程,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 设计数据规范化的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一致性。

- 建立数据质量评估的机制,对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进行评估和监控。

4. 数据备份和恢复- 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流程和方法,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

- 设计数据恢复的机制,能够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及时恢复数据。

5. 数据质量管理工具- 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数据质量管理工具,提高数据质量管理的效率。

- 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

数据中心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企业的关键业务数据和信息。

为了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中心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物理安全管理1.1 门禁控制:建立严格的门禁制度,只允许授权人员进入数据中心,并通过身份验证系统进行身份确认。

1.2 监控系统:安装高清摄像头和监控设备,全天候监控数据中心的物理环境,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1.3 火灾防护:配备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设备,定期进行火灾演练,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控制和扑灭火源。

二、电力供应管理2.1 备份电源:建立备用电源系统,确保数据中心在停电情况下能够持续供电,避免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

2.2 电力监测:安装电力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电力负载和供应情况,及时调整电力分配,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2.3 电力故障处理:建立电力故障处理流程,指定专人负责故障处理,及时修复和恢复电力供应,减少业务影响。

三、网络安全管理3.1 防火墙设置:配置网络防火墙,对数据中心的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阻止潜在的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入侵。

3.2 数据加密: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3.3 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定期对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和安全策略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四、环境监控管理4.1 温湿度控制: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数据中心的温湿度情况,保持适宜的工作环境,防止硬件设备过热和损坏。

4.2 水浸检测:布置水浸检测设备,及时发现水浸风险,采取措施避免水浸对数据中心设备造成损害。

4.3 空气质量管理:定期清洁和更换空气过滤器,确保数据中心的空气质量符合标准,减少灰尘和有害物质对设备的影响。

五、备份与恢复管理5.1 数据备份:建立定期的数据备份机制,将数据存储在多个地点,避免数据丢失和灾难发生时无法恢复。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一、引言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份,承载着企业或者组织的大量数据。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中心需要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的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以确保数据中心的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二、数据质量管理的目标1.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应当真实、无误地反映事实,并与实际情况相符。

2.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应当包含完整的信息,不应有遗漏或者缺失。

3. 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应当在不同的系统和应用程序中保持一致。

4. 确保数据的时效性:数据应当及时更新,以反映最新的情况。

5.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应当受到适当的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或者删除。

三、数据质量管理的原则1. 数据质量责任制:明确数据质量管理的责任和权限,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团队,确保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

2. 数据质量评估:定期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确保数据质量的持续改进。

3. 数据质量标准:制定数据质量标准,明确数据的规范和要求,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归档,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 数据质量监控: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 数据质量培训:开展数据质量培训,提高数据管理人员的数据质量意识和技能,确保数据的正确采集、录入和处理。

6. 数据质量改进:建立数据质量改进机制,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改进项目,提高数据质量管理水平和效果。

四、数据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1. 数据采集: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有效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验证和校验,防止错误数据的录入。

2. 数据录入:制定数据录入规范,对数据进行格式检查和合法性验证,确保数据的正确录入。

3. 数据存储:建立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设置权限控制,防止非授权人员对数据进行修改或者删除。

4. 数据清洗: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去重,剔除重复、冗余和不完整的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据中心负责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数据质量的管理成为数据中心运营的关键。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制定一套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是必要的。

二、数据质量管理目标1. 确保数据准确性:通过严格的数据采集、处理和验证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保证数据完整性: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存储机制,防止数据缺失或者遗漏。

3. 提高数据一致性:制定统一的数据命名规范和数据格式规范,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一致性。

4. 加强数据安全性:建立安全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机制,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三、数据质量管理措施1. 数据采集:制定数据采集流程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采用自动化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2.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校验,剔除重复、不完整或者不合规的数据。

利用数据清洗工具,自动发现并处理数据异常。

3. 数据验证:建立数据验证机制,对数据进行逻辑和业务规则的验证,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一致性。

验证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数据采集人员,以便及时修正错误。

4. 数据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数据命名规范和数据格式规范,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一致性和可互操作性。

建立数据字典,记录数据定义和标准。

5. 数据存储: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和设备,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

6. 数据访问控制: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机制,只允许授权人员访问敏感数据。

采用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和加密等措施,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7. 数据审计:定期对数据进行审计,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并追踪问题的根源,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数据质量管理流程1. 数据采集:明确数据采集的目标和要求,制定数据采集计划。

采集数据时应遵循数据采集流程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中心质量保证方案

数据中心质量保证方案

引言: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数据中心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保障信息安全和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中心质量保证方案是为了确保数据中心运行可靠、高效,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提出数据中心质量保证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便为数据中心提供有效的保障与指导。

概述:正文:一、硬件设备质量保证1.选择高品质硬件设备,确保性能稳定可靠;2.进行周密的硬件设备规划和设计,避免资源浪费和性能瓶颈;3.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保养,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4.建立完善的设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5.制定恰当的硬件设备更新和升级计划,及时跟进技术的发展。

二、应用系统质量保证1.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确保系统功能满足实际需求;2.采用成熟可靠的应用开发技术和工具,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进行系统全面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功能测试;4.建立系统运行监控和故障排查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5.建立系统更新和维护机制,确保系统的持续运行和改进。

三、数据安全质量保证1.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策略和政策,对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和加密;2.采用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和技术,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3.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限制数据的访问权限;4.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5.建立安全监控和事件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

四、运维管理质量保证1.确立明确的运维管理流程和责任制,形成规范的运维管理体系;2.建立强大的问题管理和变更管理机制,确保运维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变更的有效管理;3.进行定期的系统巡检和性能优化,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效率;4.建立运维知识库,记录使用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法,提高运维效率;5.持续学习和关注最新的运维管理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运维水平。

五、容灾备份质量保证1.建立容灾备份规划和方案,确保关键数据和系统能够及时恢复;2.选择可靠的备份设备和技术,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3.定期进行容灾演练,验证备份方案的有效性和恢复能力;4.建立监控和报警机制,及时发现备份设备和数据异常;5.进行备份数据的定期检验和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数据中心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据中心作为企业或者组织的核心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其数据质量的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二、数据质量管理目标1. 提高数据质量:通过规范化的数据质量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提高数据中心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2. 优化数据管理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管理流程,确保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环节都符合数据质量管理要求。

3.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中心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三、数据质量管理流程1. 数据采集与录入1.1 确定数据采集来源:明确数据来源,包括内部系统、外部数据提供商等。

1.2 设计数据采集规范:制定数据采集规范,明确数据格式、字段定义、数据范围等要求。

1.3 数据录入验证:对录入的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存储与处理2.1 数据存储管理:建立数据存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备份、容灾、权限控制等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2.2 数据清洗与整理: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去除重复数据、异常数据和不完整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业务需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3. 数据使用与共享3.1 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建立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制度,明确数据的访问权限和使用规范,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2 数据共享与交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数据的价值和利用效率。

四、数据质量管理措施1. 数据质量评估与监控1.1 制定数据质量评估指标: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制定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包括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

1.2 数据质量监控: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中心机房质量保障措施

数据中心机房质量保障措施

数据中心机房质量保障措施数据中心是一个托管和管理大量计算机服务器和相关设备的设施,因此其质量保障措施对于保护和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中心机房的质量保障措施,包括物理环境、电力供应、网络连接、安全管理和灾难恢复等方面。

一、物理环境保障措施1.1建筑结构和设备为确保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筑结构需经过专业设计,并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同时,设备如空调、温湿度控制设备、灭火系统等也需要安装并定期维护,以保持机房的适宜环境。

1.2温湿度控制数据中心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护服务器等设备的正常运行。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冷却系统、湿度控制设备、空气过滤等。

此外,机房内的空气流通和热量分散也是必要的。

1.3防尘措施由于数据中心机房是密集运行大量设备的场所,为了保护设备免受尘埃等污染物的侵害,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防尘措施。

包括使用空气过滤设备、定期清洗机房内部、防止污染源进入机房等。

1.4消防设备数据中心机房的消防设备是确保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火灾探测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装置等。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电力供应保障措施2.1备用电源数据中心机房需要长时间持续运行,一旦停电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因此,备用电源是确保机房可以持续供电的重要保障措施。

备用电源可以是发电机、UPS(不间断电源)或其他可靠的电力供应设备。

2.2电力监控为了保障数据中心机房的电力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电力监控。

通过实时监测和记录电力负载、电压、频率等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

2.3电力环境监测数据中心机房内的设备对电力环境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稳定的电压和频率。

对于这些参数,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在异常情况下及时采取措施,例如调整电力负载、更换设备等,以确保电力环境的稳定性。

三、网络连接保障措施3.1多线路连接数据中心机房通常需要与不同的网络服务提供商连接,以确保可靠的网络连接和带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中心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内容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质量管理工作目标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满足业主对本项目的质量要求;质量目标:确保“白玉兰奖”,争创“鲁班奖”;施工准备阶段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的实现;质量保证关系图 对参与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包括不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新工艺材料及设备的合理性,图纸设计与招标人要求的匹配性,图纸深度的操作性及完整性; 质量责任制质量管理结构落实岗位责任 书面技术交底奖罚措施质量控制点 1.设定质量控制点2.跟踪管理3.分析改进质量因素管理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资格机械设备、仪表仪器配置工程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设计图纸、规范标准具备作业环境、工序交接管理检查制度 加强自检互检专检 落实整改措施纠偏复查评定及奖罚质量目标保证分部分项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实现业主对工程的创优计划编制《工程创优计划实施方案》,并作相关交底;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尽量一次完善、避免后续矛盾,以保证技术质量管理效果;审查监理单位编制的建设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督促和检查监理单位按监理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开展工作;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经监理单位审核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确保开工前的各项技术质量标准明确;审查总包方关于优质结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现场质量保证条件、实测实量控制要点、实物质量检测要点、目测观感控制要点、技术资料完善要点、机电安装控制要点、文明施工控制要点、工程特色争创要点;审查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制定的创优目标计划与措施,并督促报质监站备案;经审查的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等技术质量标准及要求均能符合合同条款、创优计划、设计要求、法律法规等规定。

施工实施阶段工程所用材料设备符合设计文件、规范要求、合同约定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主要技术措施,预控措施;制定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纠偏措施;建立工程各类档案资料,使其与工程进展同步性、真实性、完整性;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及设计标准,所有分部分项工程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竣工验收阶段设备调试、试运行正常;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保证已完产品的完好,保证工程一次通过验收;竣工资料中质保资料编制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规范要求;确保工程顺利备案;工程顺利移交给招标人使用,制定建筑安装质量维护及保修措施。

工作内容施工准备阶段根据合同约定,并结合工程创优计划,确定项目适用质量要求和标准(包括设计、施工、工艺、设备、材料等方面);编制项目质量保证主要技术措施,及工程创优的技术措施;阅读该项目前已完成的设计文件,理解、掌握设计文件中对质量的要求,并参与审查施工图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要求和设计标准,选用材料设备是否满足节能环保要求,并根据需要提出意见;对有可能影响质量、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存在矛盾问题及时与设计沟通,取得共识;协助招标人确定招标文件(包括专业承包、设备采购等暂估价部分)技术质量标准;并参与评标及比选工作,出具技术质量方面建议和意见;审查总承包单位及各专业分包单位资质,参加招标人对各施工单位招投标分析,主要负责对技术标、专项方案等技术质量审查及评比,协助招标人选择总承包单位及各专业承包单位;审查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确保技术质量内容具有完整性、针对性、规范性及具有可操作性。

并签署审查意见及反馈给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同时报送招标人方;建立项目质量控制网络,完善“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处理)。

施工实施阶段根据投标文件和合同要求,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质量管理岗位、人员及管理体系等落实情况的审查,特别是各方管理人员的资格是否与投标文件、合同要求等相符合;组织政府安全质量监督部门对各参建单位监督计划的交底;联系所属档案馆来现场对施工单位进行档案编制要求等交底;督促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施工质量策划,制定质量保证措施;督促施工单位编制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表,包含分项工程名称、质量控制点;抽查施工机具、设备仪器的检修和检验证书,对不符合要求的各类机具仪器,督促监理及施工单位落实整改;对甲供设备材料,根据采购程序配合采购工作,主要包括确定品牌要求、材料设备的技术参数、选择合格供应单位、采购合同控制中质量及保修条款、加工生产过程(进场)检验等工作;督促监理及施工单位测量及复核工作,检查监理测量复核资料;监督、复查监理及承包商对进场材料的质量验收,包括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的品牌、技术参数、验收标准;并监督需进场复检材料设备见证取样、送检的真实性和规范性;组织对重要和关键材料、设备的型号、参数、技术标准的确认;监督监理单位对承包商的施工过程质量检查、对检验批、分项工程验收工作;组织工程参建方对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及关键工序质量检查;参加对隐蔽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验收;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中出现的一般不合格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及销项。

主持对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制定处理方案,如有需要,邀请公司的专家给予技术支持,组织或协助处理工程质量事故有关事宜;定期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对各施工单位进行质量评价、对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寻找改进机会,明确纠偏或预防措施。

使过程质量控制效果处于受控、公开状态;检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质量保证资料收集和编制整理情况,检查监理单位是否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核,是否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竣工验收阶段接受施工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同时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参加工程档案预验收,协助招标人取得城建档案馆的档案意见审核书;单位工程预验收后,审查工程预验收情况,对预验收提出的问题,监督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整改、消项;参加工程档案验收,跟踪检查施工单位竣工资料的备案,保存、管理,直至移交城建档案馆及有关单位;协助组织消防、规划、人防、环保、电梯、煤气等专业验收,之后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及协助工程备案。

工作方法与措施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条件下,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正确配置施工生产要素和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工程项目实现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

主要管理方法或措施如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及流程建立由所有参建单位参与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制定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并要求各参建单位建立健全各单位内部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各项质量控制的程序,程序应符合规范及有操作性。

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在确定项目责任人的基础上,对各专项工程质量进一步明确设计、施工管理质量责任人;同时要求设计院、承包商明确项目负责人和专项负责人,所有责任人均有相应的权利职责、奖励及处罚条款。

项目界面划分界面划分时充分考虑到各子系统的完整性,保证质量的内在统一性,减少接口的质量问题;同时,在保证系统整体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将项目拆分,由不同的承包商(或设计单位)完成,引入适当竞争,加强相互之间的激励作用,提高项目的质量水平。

工程质量的预控措施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特性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督促施工方制定有效的质量预控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产生;组织各方对过程质量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找出质量发展趋势,提出采取补救措施并加以引导,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

实行工程样板、样品制度为了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和质量标准,对于特殊及复杂的建筑构件、外装饰材料、功能及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材料等,如防水节点、外墙面、建筑装饰、栏杆、内墙、底板和天花板饰面、灯具及开关插座等,在招标阶段或者施工前要求承包商提供实施实物样板或直接制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观感效果,样板房的施工尤为重要,如宿舍、标准区域等均应该样板先行。

项目管理单位应组织对实物样板的验收确认工作,需要时可要求设计单位参与确认验收,并建立资料档案,作为后续工程验收的对比。

严格监督监理单位与各承包商关于材料设备的检验严格复查重大材料及设备的规格参数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合同约定品牌、技术规范标准等要求。

复查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工程材料进场使用台账》,确保台账的真实有效性;督促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做好材料现场抽检、复检,规范见证取样制度;督促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对现场验收不合格、现场送检不合格材料设备清退工作,每月编制一份现场材料使用情况表报招标人方,包括主要材料设备的名称、品牌型号、技术参数、进场数量、质量标准等信息。

加强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参与关键过程及工序的质量控制,包括结构混凝土质量的控制、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结构垂直精度的控制、屋面工程防漏、装饰工程、防雷接地、绝缘电阻摇测、灌水通水试验、管道吹扫及压力试验、机电设备试运行等;对关键工序进行巡视检查,并根据规范要求督促监理旁站及参与旁站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对拒不整改情况可下发工程暂停令,并同时向招标人汇报及组织各部门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质量评估。

建立质量控制影像资料为反映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和现场实物质量的一致性,要求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配备数码相机和影像资料管理软件开展影像资料管理工作;督促施工方、监理方所拍摄的影像资料应全面反映单位工程中主要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与控制情况,记录整个施工全过程的正常质量状况。

影像资料应全面反映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在工程中的运用情况以及重要结构部位、重大节点控制状况;应全面反映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和隐蔽项目;项目管理单位监督各参建单位影像资料建立实施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

执行项目质量例会制度每周项目管理例会是各参建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对质量管理进行及时沟通的重要平台,对质量管理控制、原因分析能起到重要作用;对项目中复杂的及重点的技术质量商议、对较大质量事故的分析和措施等,需及时组织技术质量专题会议,参加单位包括招标人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要时要求设计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等相关单位技术负责人一道参加,对专题讨论过程及各方意见,形成完整记录及存档,并监督跟踪会议决议落实情况;例会中必须有对工程创优质量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意见,如有偏差采取针对性措施,并督促改进。

指令性文件对于一般技术质量沟通及要求,采用工作联系单形式作为质量控制。

对于发现的重大技术质量问题经与招标人方沟通后,采用工程指令单形式发放,其覆盖对象包含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各承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甲供)等。

主要内容包含需作设计变更、设计内容整改、监理工作不力、监理违规、施工质量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发现严重质量隐患、施工工艺工序严重不符合同条款及设计要求、材料设备明显质量缺陷、弄虚作假等行为;指令单分急和紧急2类,接受单位如有异议,须分别在24小时内和12小时内做出书面回复,项目部同时组织相关参建单位技术负责人等参加质量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确定方案及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