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本文档将为您提供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资料,以便您更好地准备考试。
以下是几个重点方面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1. 文学运动:包括白话文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等,了解各个运动的背景、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2. 代表作品与作者:熟悉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品和其作者,如《红楼梦》(曹雪芹)、《围城》(钱钟书)、《茉莉花开》(冯骥才)等,以及了解其创作背景和主要主题。
3. 文学思潮:理解近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各种思潮,如自然派、现实主义、左翼文学、新感觉派等,掌握各个思潮的代表作品和核心观点。
4. 文学理论:了解近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些重要文学理论,如鲁迅的"文学不能不说话",胡适的"各自为政的独立性"等,理解这些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 作家群体:熟悉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群体,如"
雨花台四君子"、"大家庭文学"等,了解他们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
6. 文学史事件:了解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鲁迅
参加"五卅"运动、胡风被打倒等,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文学产生的
影响。
以上只是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还需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
进行综合复习。
相信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您一定可以顺利完成
期末考试。
祝您考试顺利!。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期末复习整理
1、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 年,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为标志。
3、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
4、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终身大事》。
5、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6、《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周作人。
7、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他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8、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9、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
10、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的创造社,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12、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13、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14、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5、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其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
16、语丝社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7、成立于1925年的莽原社和未名社,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
18、台静农的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19、沉钟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前身是浅草社。
20、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年,其成员主要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他们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
21、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成立于1907 年。
22、话剧在“五四”以前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
23、田汉1923年成立了《南国社》,创办了《南国》半月刊。
24、学衡派1922年成立于南京,其代表人物有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
25、甲寅派主要人物是章士钊,提倡读经、维护封建性教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目录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双簧戏: (10)2 文学研究会: (10)3 创造社: (10)4 新月社: (10)5 语丝社: (11)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1)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2)10 左联: (12)11 中国诗歌会: (12)12 京派 (12)13 论语派: (13)14 文协: (13)15 孤岛文学 (13)16 七月诗派: (13)17 九叶诗派: (14)18 战国策派: (14)第二章鲁迅 (15)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15)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15)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16)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17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18)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9)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20)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21)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23)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23)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24)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5)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26)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26)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27)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28)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8)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29)第三章郭沫若 (30)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30)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1)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31)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 32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33)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33)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34)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34)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35)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36)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36)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37)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37)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38)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39)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40)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41)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41)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42)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42)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43)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43)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45)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46)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47)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47)19 简析《沉沦》的思想 (48)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48)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49)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0)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50)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51)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51)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52)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53)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54)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55)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55)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56)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6)第五章茅盾 (57)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7)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58)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59)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59)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60)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61)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61)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62)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3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64)第六章老舍 (66)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66)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67)3 分析祥子的形象 (68)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70)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70)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71)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72)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72)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73)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74)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75)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76)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76)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77)第七章巴金 (79)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79)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79)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80)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80)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整理
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
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
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3、三个十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背景第一个十年中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
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
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
④出现了新文学的代表作——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
⑤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主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作社。
⑥在1926年北伐大革命前后出现了革命文学。
第二个十年① 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团体,有茅盾、田汉、蒋光慈、柔石、丁玲、殷夫等作家。
(茅盾的《子夜》则标志着革命文学的实绩);②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老舍、巴金、曹禺、洪深、沈从文、萧乾、张爱玲、钱钟书,以及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如刘纳欧、施蛰存,穆时英等。
③鲁迅杂文丰收。
④1936年鲁迅逝世。
第三个十年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
②文学界形成三个不同的文学区域: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1、双百方针的提出国内背景:1956年,国内三大改造完成,整个中国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国工作的重心开始由群众性的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针对人民要求建设现代化工业国家的愿望与中国的现实的矛盾,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并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国际背景:1956年,赫鲁晓夫掀起反斯大林主义运动。
中共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反斯大林主义实质上是修正主义的行动,又承认斯大林的错误,尤其是教条主义、个人崇拜。
2、3、《保卫延安》《红日》——描绘战争的宏大图景,确立了十七年文学对宏大题材、宏大叙事的史诗性追求1.战争叙事共同点:在规模、气魄上都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战争的伟力;取材于两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
《保卫延安》以陕北战场为背景,通过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长城线上的运动战以及沙家店歼灭战等不同类型的战斗,表现各种类型战争的特点,以一个连队的军事活动为主线,从其撤出延安到返回延安的半年的战斗生活,展示延安保卫战的历程。
《红日》以山东战场为背景,以一个军的军事行动为主线,通过描写涟水战役受挫、莱芜战役大捷和孟良崮歼灭战的胜利,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革命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殊死决战<陕北战场:敌34个旅,23万兵力;我西北野战军主力6个旅,2万多兵力。
山东战场:敌50多万重兵,包括蒋亲信、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师,十倍于我。
>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历史转折图景;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和路线的伟大胜利——“大踏步地前进,大踏步地撤退”,“避开敌人锋芒、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2.战争叙事的差异(1)《红日》以宏大的现代战争场面的描绘替代了中国传统战争小说中的传奇故事。
三个大的战役、一个军的行动;叙事中心是以一支“常胜英雄军”与一支王牌军之间的对立角逐展开大规模战役的描绘。
《现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学习参考资料(“30、40年代文学”部分)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填空类知识]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于1928年。
3、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
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4、1930年代中期,李劼人发表了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它们将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社会史诗般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5、丁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确强烈的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
6、1931年秋丁玲在《北斗》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水》,茅盾认为这是一篇标志着“过去的‘革命与恋爱’的公式已经被清算”的小说。
7、丁玲的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表现了“我”对年轻的贞贞的同情与对解放区仍然存在的浓厚的封建意识的批判。
8、施蛰存取材于《水浒》而作的《石秀》,从弗洛伊德学说出发,几乎把《水浒》中的英雄写成了一个现代色情狂和性变态者。
9、《蚀》是茅盾小说的处女作,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
它是由三个系列中篇所组成:《幻灭》、《动摇》、《追求》,各自独立成篇,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10、《子夜》原名《夕阳》,初版本内封的题签下反复衬写着的英文是:。
11、《离婚》的发表,标志着老舍创作的核心思想――批判市民性格和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生活环境、思想渊源和文化传统――得以全面而系统的确立。
12、张大哥是小说《离婚》主人公之一。
13、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塑造了一个恨人类的主人公――杜大心。
14、在前期创作中,巴金自己所喜爱的是总题为《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和《电》)的三个中篇,这是一部巴金心目中所认为的革命者的“生活教科书”。
15、左联诗人较著名的是殷夫,鲁迅称其诗“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复习• 1.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 )•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A )• A.《旧事重提》B.《故事新编》• C.《野草》 D.《花边文学》• 3.巴金创作的三个中篇《雾》、《雨》、《电》小说结集为( C )• A.《激流三部曲》 B.《复仇集》• C.《爱情三部曲》 D.《光明集》• 4.称自己创作的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要通过创作构筑自己的理想作家是( B )• A.丁玲 B.沈从文 C.吴组缃 D.沙汀• 5.九叶派诗人中成绩最突出的,风格显著是(D )• A.冯至 B.辛笛 C.绿原 D.穆旦•6.“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学衡派”中反对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林纾B.梅光迪C.章士钊D.严复•7.“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品是( B )•A.《沉沦》B.《斯人独憔悴》•C.《水葬》D.《赌徒吉顺》•8.下列属于创造社的一组作家是(B )•A.郁达夫田汉废名B.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C.成仿吾庐隐许地山D.郭沫若成仿吾许地山•9.作为初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探索者,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是( A )•A.《微雨》B.《毁灭》•C.《昨日之歌》D.《为幸福而歌》•10.“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 B )•A.1929年3月B.1930年3月•C.1931年3月D.1933年3月•11.在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中,自称“自由人”、“第三种人”的作家是( A )•A.胡秋原、苏汶B.胡秋原、梁实秋•C.苏汶、梁实秋D.汪懋祖、许梦因•12.赵伯韬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B )•A.《腐蚀》B.《子夜》C.《幻灭》D.《林家铺子》•13.在三十年代的散文作家中,以写作杂文著称的是( B )•A.陆蠡B.徐懋庸C.李广田D.丰子恺•14.写作“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的剧作家是( D )•A.夏衍B.田汉C.丁西林D.洪深•15.下列均属于丁玲创作的一组小说是( A )•A.《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水》•B.《梦珂》、《生死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C.《水》、《二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D.《海滨故人》、《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16.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是( D )•A.徐志摩、卞之琳B.穆木天、蒲风•C.艾青、臧克家D.戴望舒、何其芳•17.《围城》批判知识分子灰色与病态人生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是( A )•A.方鸿渐B.苏文纨C.唐晓芙D.李梅亭•18.将中国古典小说智慧与现代生存体验结合起来,描写都市男女的女作家是( B )•A.苏青B.张爱玲C.冯沅君D.庐隐•19.张恨水创作于四十年代的社会讽刺小说是(A )•A.《八十一梦》B.《金粉世家》•C.《春明外史》D.《啼笑因缘》•20. 鲁迅评价为“力透纸背”地描写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小说是( A )A.萧红的《生死场》B.萧军的《八月的乡村》C.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D.叶紫的《星》•21.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 B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李大钊的《什么是文学》D.周作人的《人的文学》•22.《女神》出版于( D )• A.1919年 B.1922年 C.1923年 D.1921年•23.冯至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 D )•A.弥洒社B.莽原社C.未名社D.沉钟社•24.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的作者是( B )A.张天翼B.沙汀C.艾芜D.丁玲•25.中国诗歌会是一个( B )•A.以抗战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休•B.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C.以平民化为目标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D.以诗美为目标的现代主义诗歌团体•26.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B )•A.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B.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C.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D.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27.抗战初期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 A )•A.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B.全国进步文艺家的组织•C.全国革命文艺家的组织•D.全国作家的群众性组织•28.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是( B )•A.沈从文B.梁实秋C.朱光潜D.萧乾•29.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是( C )•A.茅盾B.周作人C.鲁迅D.朱自清•30.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 C )•A.范爱农B.藤野先生C.作者“我”D.长妈妈•36.李金发实验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诗集是( C )•A.《尝试集》B.《红烛》•C.《微雨》D.《昨日之歌》•37.在《蚀》三部曲中,曾经怀有教育救国思想的人物是( C )•A.静女士B.方罗兰C.张曼青D.王仲昭•38.符合虎妞性格的某一方面的正确表述是( B )•A.愚昧无知B.粗俗刁泼、善玩心计•C.固执凶悍D.自信、自尊•39.《家》的情节主线是( C )•A.觉慧与父辈(克字辈)的冲突•B.觉新对高老太爷的妥协•C.觉慧、觉新、觉民等年青人的命运与封建大家庭的矛盾D.觉慧与冯乐山的斗争•40.曾树生这个人物出自于( C )•A.《雾》B.《第四病室》C.《寒夜》D.《憩园》•41.曹禺剧作《日出》的时代背景是( B )•A.“五四”前后B.30年代初期•C.抗战时期D.大革命时期•42.1936年,被称为“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的作品是( A )•A.夏衍《包身工》B.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C.丘东平《第七连》D.范长江《塞上行》•43.1930年初,殷夫将他1929年以前的诗作65首编为诗集,题名为( B )•A.《放脚时代的足印》B.《孩儿塔》•C.《血字》D.《我们的诗》•44.沙汀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A )•A.《淘金记》B.《故乡》C.《春明外史》D.《围城》•45.鲁迅断言“不容于满洲帝国,但我看也因此当然不容于中华民国”的小说是( A )•A.萧军《八月的乡村》B.萧红《生死场》•C.叶紫《丰收》D.吴组缃《鸭嘴崂》•46.戴望舒将其1934—1945年间显示诗风变化的25首诗结集,题名为( C )•A.《我的记忆》B.《望舒草》•C.《灾难的岁月》D.《旧锦囊》•47.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 C )•A.《丈夫》B.《长河》•C.《边城》D.《湘西》•48.小说集《传奇》的作者是( D )•A.庐隐B.丁玲C.苏青D.张爱玲•49.《种谷记》的作者是( B )•A.欧阳山B.柳青•C.孔厥、袁静D.马烽、西戎•50.《漳河水》中克服了好逸恶劳等缺点的妇女是( C )•A.荷荷B.苓苓•C.紫金英D.荷荷与苓苓多项选择题复习•1.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其中有(ABCDE )•A.须言之有物B.不摹仿古人C.不讲对仗•D.不用典E.不避俗字俗句•2.新文学早期写苏俄见闻的报告文学集有(BD )•A.《包身工》B.《赤都心史》•C.《白种人—上帝的骄子》D.《饿乡纪程》•E.《执政府大屠杀记》•3.曹禺写于抗战时期的剧作有(CDE )•A.《日出》B.《原野》C.《北京人》•D.《家》E.《蜕变》• 4.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集有(ABCD)• A.《志摩的诗》 B.《翡冷翠的一夜》 C.《猛虎集》• D.《云游集》 E.《再别康桥》• 5.洪深的“农村三部曲”有(ACD )•A.《五奎桥》B.《赵阎王》C.《香稻米》•D.《青龙潭》E.《少奶奶的扇子》•6.五四文学革命初期的倡导者是(ACD )•A.胡适B.沈雁冰C.陈独秀D.周作人E.郭沫若•7.下列都属于老舍作品中的人物有(AC )•A.虎妞、小福子B.愫芳、祁瑞宣C.祁老人、冠晓荷•D.祥子、杜大心E.杨梦痴、祁瑞宣•8.以下关于曹禺剧作《雷雨》正确的判断是(BDE )•A.周朴园是买办资本家的形象•B.《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是蘩漪•C.《雷雨》表现了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D.作家对蘩漪抱有同情•E.《雷雨》是30年代有很大影响的一部多幕话剧•9.下列属于讽刺喜剧的剧作有(ADE )•A.《升官图》B.《夜上海》C.《法西斯细菌》•D.《群猴》E.《捉鬼传》•10.以土地革命为题材的小说有(ACD )•A.《邪不压正》B.《荷花淀》C.《暴风骤雨》•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E.《高干大》名词解释复习题•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1、《子夜》中赵伯韬和吴荪甫的艺术形象?答:《子夜》的中心人物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人物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
他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性格的多重性,使得形象有多侧面的立体感。
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战败了的英雄形象。
为实现他的宏大计划,在他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
他的沉着干练、刚愎自用,似乎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振兴带来了希望。
②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
ⅰ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时,他采取的是残酷的手段;ⅱ在对待双桥镇的农民暴动的态度上也充分暴露了他的另一面;ⅲ在家庭生活中,他采用的是独断专横的封建家长作风。
③吴荪甫的性格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运动和革命武装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当局实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这种两重性使他处于夹缝中,也决定了其命运必然的悲剧结局。
④《子夜》刻画了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客观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这一形象艺术的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的深刻思想内涵。
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吴荪甫的形象塑造,精确的概括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必然的历史命运。
①作为吴荪甫的对立面,赵伯韬这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也塑造得较为成功。
他是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并与反动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他淫荡腐朽、性格骄奢。
玩弄各式各样的女人,并以此为荣。
从中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性的洋奴精神世界的卑鄙肮脏,那种强烈的私语渴求与满足,正是剥削阶级本性的流露。
2、《子夜》的艺术特点?答:①《子夜》结构恢弘、严谨。
纷繁的社会生活与历史进程的展示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形成了《子夜》内容的诸多头绪,而各条线索合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艺术构架便成为作品的首要的艺术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资料
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十二人发起。
会刊为《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
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3.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
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
重要刊物有《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
4.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办有《语丝》周刊。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
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创造的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为“语丝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整理
一、基本常识1、老舍短篇小说及文体而言,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等;而另一种是以传统说话、民间说唱辅之以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等。
2、《骆驼祥子》于1936年9月16日至1937年10月1日在《宇宙风》杂志第25期至48期连载,上海人间书屋1939年初版。
这是老舍“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
3、茅盾的这一构思获得了瞿秋白的赞赏:《子夜》是“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1939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4、巴金的《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时报》上连载,原题为《激流》,1933年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5、《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原载于1934年《国闻周报》第11卷。
6、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独幕剧《五奎桥》、三幕剧《香稻米》、四幕剧《青龙潭》。
7、李广田与何其芳、卞之琳结为诗友,合出过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8、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期刊,后又创办了《人间世》和《宇宙风》两刊。
9、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10、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的做法,发起征文运动,在此基础上主编成《中国的一日》。
11、夏衍的《包身工》“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12、从抗战初持续到1940年前后的有关歌颂与暴露和对小说《华威先生》(张天翼)的论争。
13、巴金的《憩园》、老舍的《四世同堂》则对中国式的家族文化进行了叩问。
师陀的系列短篇小说《果园城记》把果园作为主人公,使之成为封建的传统文化的象征。
14、冯至的散文历史小说《伍子胥》“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虽不象一些煌煌巨作“红火”一时,独放的异彩,却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1、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2、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3、"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现代文学 期末复习资料.doc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作品是《阿Q正传》。
《狂人日记》中,“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封建文化维护者的多重心理特征。
另外,鲁迅还在散文作品《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历史概括为“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号召青年们掀翻中国这吃人的宴席。
2、老舍是北京人,他的作品大都以北京为背景,描写具有北京特色的生活,具有浓郁的“京味”,《骆驼祥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3、巴金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家》中塑造了觉新兄弟及瑞钰、梅表姐、鸣凤等不行女性的形象。
4、徐志摩是新月派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再别康桥》是实践闻一多“三美”艺术主张的典范之作。
5、戴望舒是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雨巷》开创了现代诗歌音乐的纪元,他也由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6、《边城》是京派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湘西人民祥和、宁静的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深切怀念,并由此批判了都市生活的腐败和堕落,充满了对现实的深深忧虑,被看做“美丽的忧伤”。
7、曹禺的《雷雨》娴熟地运用了“三一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视为标志中国话剧成熟的作品,曹禺也因为《雷雨》及其他剧作的成就,被人成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8、学者钱钟书的围城塑造了大量内心空虚,人格卑劣的知识分子形象,被成为“新儒林外史”。
9、“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歌通过对常见风景的刹那感悟,讨论了主客体关系的相对性,充满了哲理性的感悟。
这是诗人卞之琳的著名诗句。
10、《红豆》将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放在时代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描写,有力地表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内心带来的巨大创伤,反映了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的精神历程。
小说中的感情描写细腻入微,体现了女性作家的特点。
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强大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的复习资料现代文学卷导论1.中国现当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十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第二个十年:(1928-1937)文学,通常也称“左联”时期的文学。
以创造社和太阳社为主,无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包括矛盾等人,还出现了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大批风格独特的作家。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文学,通常称为抗日站长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郭沫若的《屈原》最为成功,影响最大。
小说篇1.鲁迅的小说:鲁迅是现代小说的开拓者,是一位登上文坛就成熟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大大缩短了我国建立现代小说的过程。
2.《呐喊》《彷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完成。
3.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13则日记,真实地描写了他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人的初步觉醒。
4.《呐喊》《彷徨》以“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要的题材,但鲁迅对这两种题材进行了深度开掘:在表现农民苦难时,没有像一般作家那样侧重于表现农民的现实苦难,而是着力于凸显其精神的痛苦和伤痕。
如《祝福》《故乡》在表现知识分子命运的时候,他也没有像同期作家那样简单地表现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抗争,而是将重心放在觉醒和抗争之后,表现一种“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痛苦和悲哀。
如《伤逝》《在酒楼上》。
5.《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维一一部中篇小说,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江南小镇未庄未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
6.精神胜利法是阿Q性格主要特征,是阿Q形象丰富性和复杂性之所在,所谓精神胜利法,是一种以虚幻的精神优胜取代现实中劣败的一种精神状态或思维方法。
其具体表现是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我安慰,欺软怕硬,麻木健忘等,其核心是不正视现实。
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各章核心知识点及期末考试真题解析
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各章核心知识点及期末考试真题解析目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各章重点知识整理一 (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各章重点知识整理二 (60)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108)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118)《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各章重点知识整理一绪论一、现代文学的范围与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指起于五四前夕,迄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历史,即从1917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大约三十二年的文学发展历史。
分期1917年到1927年为第一个时期,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27年到1937年为第二时期,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个时期,抗战的民主的文学运动的勃兴和繁荣时期。
二、现代文学的性质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即新民主主义文学”2.“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3.“现代化的与世界文学相沟通的民族文学”4.“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三、现代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形式1.充满矛盾与张力的主题现代作家对待现代化的态度并不是统一的,主题的呈现往往充满了矛盾与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复调现象。
”所谓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三大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3)形态的多样性,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5、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8、新写实小说: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二、知识点: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头骗走或抢走.3)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年,终圆造屋梦.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反思类的主题内涵:《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早餐改革最终失败,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算.长篇:《活动变人形》: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反思中国人的文化人格.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3、气势之美.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4、幽默、反讽等.《坚硬的稀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儿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义”.3、张贤亮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答:张贤亮的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分别表现为:《肖尔布拉克》:苦难对人生的锤炼;《绿化树》:非常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获救;《灵与肉》:永不割弃的民族之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知识分子的奇特情感历程;等.二,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与文体样式.第一人称(潜对话)叙事.《肖尔布拉克》:司机自叙——向一个虚设的搭车的记者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元小说叙事:《浪漫的黑炮》.注释体叙事.《我的菩提树》.3、哲理思辨.张贤亮:“没有思考和分辨,作家就无法驾御他所要表现的内容,而思考和分辨能力,只能来自学习.”《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与宋江的对话、与庄子对话、与马克思的对话.1、《棋王》的文化意蕴答:阿城的《棋王》是对庄禅文化的精髓的推崇,显示庄禅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王一生是其主人公.王一生的下棋,又是有文化的深刻含义.(1)以下棋对抗文革乱世.“何以解忧,唯有下棋”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庄子·天运》)(2)棋艺中深含道禅精神.捡垃圾老头说,棋道中“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王一生同意与冠军老者握手言和,也体现了一种平和宽容的文化精神.还有无为的哲学精神.(3)庄子的道.即人有精神的追求,精于某种技艺.2、《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答:丙崽是韩少功(民族文化的理发审视者)小说《爸爸爸》中的主人公.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生下来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说“爸爸爸”,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他就翻个白眼,咕噜一声“X妈妈”,除此之外一律不懂.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意味着愚昧与落后.(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象征迷信与落后,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3)丙崽历经劫难而不死,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3、寻根小说的“根”指什么,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寻根文学的根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3)更新了小说观念,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使小说的审美功能得以回归.(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韩少功的楚文化系列——《爸爸爸》、《女女女》等.贾平凹的商州文化系列——“商州三录”《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李杭育的吴越文化系列——《沙灶遗风》等(“葛川江系列”)郑万隆的女真文化系列——《老棒子酒馆》等(“异乡异闻”)其他名家如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先锋小说:a现代派小说(余华)1、余华小说的主题话语答:余华被认为是一个迷恋暴力和邪恶的人:对人的严酷存在境遇与生存状态的冷峻呈示.1、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现实一种》;《十八岁去远行》写暴力倾向与人性的冷漠;《现实一种》:兄弟骨肉相残——人性中的暴力倾向;《一九八六年》:疯子自残;《古典爱情》:少女被肢解做人菜.人性恶具有超时代性;《往事与刑罚》:刑罚的残忍与刑罚专家的宿命.等.2、历史苦难的个体承受:《活着》.(一)死亡与孤独:福贵一家人的历史苦难.(1)儿子有庆最先因为为县长老婆抽血而死,(2)女儿凤霞死于难产.(3)妻子家珍死于饥饿造成的体质虚弱.(4)女婿二喜在城里做建筑工被水泥板夹死.(5)外孙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活着的非本真存在.(二)造成个体历史苦难的因素:(1)命运.《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2)社会、历史的因素.(3)人祸. 如大跃进、公社化对普通农民造成的惨重灾难,即家破人亡.(三)抗拒命运与苦难.福贵还顽强地坚持“活着”.“活着”成为一种人生姿态.3、活着的异化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命脉来维持生存.b新历史小说1、国内新历史主义文学潮流的基本特点答:概念:用新的历史观念或历史意识去解释历史的文学潮流——重说历史.基本特点:(1)反叛旧有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历史发展动力).(2)确立新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欲望的历史”(欲望、权力:历史发展动力).(3)(题材)告别“正史”走向“野史”.新历史小说:吃、婚姻、两性、妻妾争斗.(备注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莫言:《红高粱》;格非:《迷舟》、《敌人》、《青黄》;苏童:《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米》;余华:《鲜血梅花》、《活着》;张炜:《古船》、《家族》;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温故一九四二》、《故乡天下黄花》;阿来:《尘埃落定》;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的《丰乳肥臀》、《檀香刑》.)2、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话语模式答:一、《妻妾成群》:女性悲剧命运的“另类”书写:1、生存的选择:嫁人不要名分要生存.2、女性欲望的压抑:3、女人之间的争斗与暗害.4、疯癫与死亡.女性悲剧命运.5、新一轮历史循环.6、男性:权力、金钱、女人的拥有者与女性悲剧命运的制造者.二、《红粉》:妓女命运书写及对权威叙事的反叛:反叛权威叙事之一:妓女改造给妓女带来了幸福吗?反叛权威叙事之二:妓女是妓女自己的选择,而不是阶级压迫所致.三、《米》:欲望:人性与历史的永恒谜底:1、隐约的历史事件背景(如日寇入侵).2、透视主人公五龙的人性演变.四、《我的帝王生涯》:帝王史——一部权力的血腥斗争史:1、燮国端白政权的内忧外患——权力中心的斗争.2、杨夫人等七人之死——野蛮的殉葬制度.3、太后与母后争权——后宫窝里斗.4、燕郎净身当阉人——野蛮的宫刑.(备注:主要作品有《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等)3、《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答:《白鹿原》:对近代历史的阐释——超越阶级斗争模式.对民族文化的解秘.1、白嘉轩形象:仁义文化的载体.(1)耕读传家——虽为地主,有家产(有药房等),但从不放弃劳动,亲自犁田——与农民没有两样.要儿子进山背粮,体验劳动的艰辛.注重子女的教育,严格要求他们读书学习.(2)广行仁义——组织“交农”事件;周济不得不卖地的李寡妇;与长工鹿三以兄弟相称;建乡规民约;建学堂;(3)慎独——批评鹿三从背后暗杀田小娥.宣称“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4)传统道德卫道士(负面因素)——拒小娥入祠堂;修塔镇“妖”等.4、莫言“红高梁家族”小说的艺术特点.(1)标志着新历史小说的诞生,开创了现代小说一种新的叙事模式.(2)关注的不是历史本真,而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人性、人道以及人的异化.颠覆了抗战历史,民间草根阶层成为抗战的主力.(3)叙事上设置了双重视角,创造了多过程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局限.c解构主义小说(王朔):简评王朔小说:(1)商业性.(2)叛逆性.(3)反讽性.(4)局限:缺乏深度,人物雷同、结构散漫等. 新写实小说:1、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2、如何理解刘震云、刘恒的小说答:一,关于刘震云的小说:他的主题是书写权力等级结构中的人生世相.如:《一地鸡毛》:小人物生存的窘迫和变形的抗争;《官人》:权力欲和人性的蜕变.揭示权力的社会本质及其异化;查水表老头经常说“他年轻时曾给某位死去的大领导喂过马.” (备注:代表作:短篇:《塔铺》等;中篇:《新兵连》、《单位》、《官场》、《官人》等.长篇《故乡天下黄花》等.)关于刘恒的小说:小说主题主要提示了食色的生存内涵.1、对农民基本生存困境的关注:创作思想简析;2、粮食或吃:作为生存基本需求的内涵——《狗日的粮食》.3、性与伦理的剧烈冲突:《伏羲伏羲》.4、以贫嘴消解生活的酸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4、如何理解池莉、方方的小说答:一,关于池莉的小说:总体上说,池莉是一个为市民生活代言的小说家.其小说主要提示了如下观念: 1、市民烦恼人生的生存景观.如她的小说《烦恼人生》、《太阳出生》、《不谈爱情》等.2、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执着、坚韧地活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3、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二:世俗生活责任的承担.4、女权主义的典型文本.《小姐你早》:妻子戚润物与李开玲、艾月等联合起来斗负心丈夫王自力.(姐妹情谊)《生活秀》《有了快感你就喊》.(备注:主要作品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二,关于方方的小说:新写实早期代表的女作家.1、《风景》:低层市民的生活状态与的生存策略.(1)亡灵视角.(第八子)(2)低层市民的卑微生存状态.(3)不择手段往上爬:七哥的生存哲学.(4)诗意的栖居的总体上不可能.女性主义小说:1、从林白女性小说看女性小说的话语模式答:1、女性(身份)认同.表现女性的独特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2、男权抗拒.3、姐妹情谊.同性之爱是纯粹的“友谊”,它接近爱情,又超乎肉欲.林白女性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性.2、“回忆”——对女性自身经历的“重读”模式.3、诗性语言.《“子弹穿过苹果》:“女人的美丽就像天上的气流,高高飘扬,又像寂静的雪野上开放的玫瑰,洁净、高级、无可换回.”2、陈染女性小说的话语模式答:1、女性成长与性萌动.2、回归女性之爱的“精神家园”.3、对异性爱与同性爱的双重失望. (备注:20岁发表作品,出版有小说集《纸片儿》、《与往事干杯》、《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潜性逸事》、《站在无人的窗口》,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及若干散文集,1998年发版有《陈染文集》)3、王琦瑶人生悲剧命运的内涵答:王琦瑶是王安忆小说《长恨歌》里的主角.在小说中,从她解放前的小家碧玉到成为李主任的情妇,到解放后的与康明逊的爱情到被“长腿”杀死的人生轨迹来看.其展现了一个女性悲剧的人生内涵:1、现代都市文化的牺牲品(因选为“上海小姐”,才被李主任包养;被“长脚”杀死,成为金钱主义文化的牺牲品).2、时代变迁带来的人生起伏(李主任的倒台;解放后的人生转折).3、人生命运的捉弄(李主任飞机失事;被“长脚”失手杀死;唯一的女儿长大了却“飞走”了,自己的死与女儿有间接关系).4、女性自身的人性弱点(晚年浮华的生活;与老克腊的老少恋;纠缠“长脚”不放).知青小说:1、知青小说的主题模式答:主要有以下几种:1、伤痕的诉说: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叶辛《蹉跎岁月》.2、神圣的迷恋:认同知青生活的经历,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典型作品:梁晓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张承志的《黑骏马》.3、理性的反思:反思知青生活中的历史倒退行为等.韩少功《西望茅草地》.4、生存的观照:从存在哲学角度对知青生活进行描述,揭示存在的荒诞性.王小波《黄金时代》.(备注:知青作家群: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王安忆、孔捷生、叶辛、王小波、张抗抗、张辛欣、铁凝、叶蔚林等.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经历.)2、如何看待知青小说的得失1、肯定性评价.2、否定性评价:如成坚:“作为集体不幸的知青,对自己的罪孽又作何处置?逍遥:“千千万万知青付出青春、血汗和爱情从事的垦荒事业,竟是将美丽的草原滥垦成沙漠的千古罪人的事业等等.3、正确的评价:理性地看待知青小说,要用时代意识重新审视知青生活与知青文学.新时期诗歌散文与戏剧1、什么是朦胧诗答: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2、朦胧诗的诗歌主题答: 1、对现实的质疑和抗争——包括对人生苦难的倾诉,特别从个人角度对文化大革命表示出强烈不满.诗人们虽然年青,但却是民族的先觉者和思想的抗争者.如北岛《回答》:写对文革的抗拒与批判.“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2、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整个民族的命运表示忧虑,表现对民族的深沉之爱.如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3)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追寻.如杨炼的《诺日朗》,歌唱民族文化中的男神精神.3、朦胧诗表现方法、诗风与诗歌地位:1、表现方法接受西方现代诗歌的手法——象征、隐喻、暗示等,显示主题的多义性.象舒婷的《致橡树》,写两株橡树根相连,枝叶相依相偎,既有爱情的主题,也有民族情感的主题.2、诗风:诗歌主题显示多义性,诗风趋入深沉而凝重.3、诗歌地位:新时期第一个现代诗歌浪潮.或新时期现代诗歌审美原则的崛起.)。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重写文学史;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股学术思潮,1988年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的专栏,以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一些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提出了某些质疑性的探询和多元化的解释。
就其本身而言,它是对现代文学写作的一次自觉反思,也是新时期以来文学方法论,观念论和主体论讨论在文学领域的延续和深化。
2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
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其他代表作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
3反思文学;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一批敢于思考,富有人生阅历的作家,率先突破了一般地提倡恢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口号的局限,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写出了一批具有相当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
它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
代表作有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4改革文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家们将热情投注于沸腾的现实生活,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开创了改革文学的先河。
改革小说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
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贾平凹的《腊月·正月》、《浮躁》,蒋子龙的《开拓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是改革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5寻根文学;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起的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1、《子夜》中赵伯韬和吴荪甫的艺术形象?
答:《子夜》的中心人物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人物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
他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性格的多重性,使得形象有多侧面的立体感。
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战败了的英雄形象。
为实现他的宏大计划,在他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
他的沉着干练、刚愎自用,似乎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振兴带来了希望。
②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
ⅰ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时,他采取的是残酷的手段;ⅱ在对待双桥镇的农民暴动的态度上也充分暴露了他的另一面;ⅲ在家庭生活中,他采用的是独断专横的封建家长作风。
③吴荪甫的性格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运动和革命武装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当局实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这种两重性使他处于夹缝中,也决定了其命运必然的悲剧结局。
④《子夜》刻画了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客观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这一形象艺术的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的深刻思想内涵。
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吴荪甫的形象塑造,精确的概括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必然的历史命运。
①作为吴荪甫的对立面,赵伯韬这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也塑造得较为成功。
他是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并与反动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他淫荡腐朽、性格骄奢。
玩弄各式各样的女人,并以此为荣。
从中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性的洋奴精神世界的卑鄙肮脏,那种强烈的私语渴求与满足,正是剥削阶级本性的流露。
2、《子夜》的艺术特点?
答:①《子夜》结构恢弘、严谨。
纷繁的社会生活与历史进程的展示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形成了《子夜》内容的诸多头绪,而各条线索合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艺术构架便成为作品的首要的艺术特征。
经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②茅盾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作家。
茅盾在《子夜》中有意识的学习托尔斯泰,运用“心灵辩证法”细腻的刻画人物心理。
③这种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和声音的描写,与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和谐的交相辉映。
④《子夜》在描写工人与革命者的形象时显得比较单薄和概念化。
⑤《子夜》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作家的一些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及其现实主义的成熟。
3、《骆驼祥子》中祥子、虎妞的艺术形象?
答:①祥子是从乡下来北京的人力车夫。
他年青健壮,勤劳朴实,坚韧顽强,体面要强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命运相同的穷人。
他坚韧顽强,风里雨里地咬牙,饭里茶里地自苦,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他自尊自信,鄙弃一班洋车夫的堕落。
这时候的祥子,事业是红火的,形象是可爱的。
②在小说的展开部分,祥子连遭厄运。
主要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
祥子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抗争。
至此,祥子的形象仍然使人同情,甚至令人起敬,作者抱的也是悲悯的态度。
③祥子遭受最后的沉重一击后,再也没能站起来。
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
他吃他和他赌他拦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而且讨厌拉车。
形容猥琐,举止肮脏,如同行尸走肉。
①虎妞在小说里兼有双重身份:车场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
她是剥削者的女儿与被剥削者的妻子。
这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两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
市侩习气,缺乏教养,粗俗刁泼。
另一方面,他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积怨,直至闹翻。
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里也因之变态,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
4、在《激流三部曲》中觉新、觉慧、觉民的形象的艺术特点?
答:①觉新的典型意义在于,他的软弱动摇的性格完全是封建专制主义及封建家族制度所造成的,他的悲剧集中反映了这种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戕害。
他会变成这样,完全是由家族制度决定的。
觉新是长房长孙,亦即“承重孙”,大家庭的未来职责主要责任应由他来负。
这种家庭结构就决定要觉新来维护这个制度,并处处对这种家庭机制起保证作用。
这样,现实和理想就出现了尖锐冲突,于是就造成了觉新性格的两重性。
作品正是通过觉新人格的分裂来控诉这种大家庭制度。
②觉新身上也表现出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懦弱苟且的国民性。
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传统思想的毒害,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统治的力量。
正因为处处怕别人说闲话,时时考虑光宗耀祖,担心高家从他手中败落,害怕承担不孝的罪名,他每次总是自告奋勇地把头往绞索中伸去。
觉新的事事退让的心理就在这种环境里形成了。
③巴金对觉新的塑造很注意挖掘其内心的复杂性:从表面看来,觉新只是个动摇的人物,实际上他内心却经历着新旧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
巴金把这种种冲突写成是民族心理积淀在西方民主思想冲击下的痛苦挣扎,从而体现出历史的深度。
巴金也十分注意表现觉新的人性美,他与瑞珏在不幸中相濡以沫的爱情描写构成了作品中极为动人的篇章。
觉新作为新文学史上动摇型的代表,中国“多余人”的代表,其艺术魅力是不容低估的。
高觉慧是新人的典型,他从朴素的对劳动者的爱和对封建制度的恨出发,走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最后又走向社会斗争。
作者通过这个思想发展过程,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
①觉慧的的形象是活生生的,是富有真实感的,他身上的那些长处和短处都是那个时代的先进青年所特
有的。
A他爱国,追求科学与民主,因而他不信神,反对专制主义。
B他的思想里仍有少数剥削阶级的东西。
比如,他对鸣凤的爱情就远不及鸣凤对他的爱那么坚定和忠贞。
这样的描写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
因为觉慧所处的环境仅仅是能够形成具有民主思想的爱情观念的环境,但还不是能够实践这种爱情观念的环境。
②觉慧在作品中的作用在于A首先他揭示了主题。
这个形象表明,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逃离家庭、
个性解放,仅仅是第一步而已B其次是,觉慧作为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他成为高公馆内部这股汹涌“激流”的原动力。
③觉慧是20世纪初在新思潮冲击下由五四运动首先唤醒的中国人,是封建主义大胆的、勇敢的叛逆,也
是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
5、《边城》的艺术特点?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