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6.河北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数量最多,原因是河北省( D ) A.工业企业数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低 C.环保要求最严格
D.重工业比重较高
【解析】 河北省是工业大省,省内工业企业数量多,且资源型工业比重高,造成的环 境问题严重,因此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数量最多,D正确,A错误;产业转型升 级政策主要是针对传统工业,而非农业,B错误;北京、天津的环保要求较河北省更加严 格,C错误。故选D。
马上拓展 深圳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作
用:使深圳由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业到形成四 大支柱产业,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构建 现代产业体系;深圳也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有利于深圳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强产 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城市活力。
(2024河南焦作期末)京津冀地区传统工业发展时间早、产业规模大。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产业政策对引导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下图示意中央及部委和京津冀部分地区出台的有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数量 分布。据此完成5—7题。
能力觉醒
(2024河北唐山期中)经国家批准,2015年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
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该区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集聚,成为我国南方
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截至2023年5月28日,贵阳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全球大数据
主题博览会。下表示意贵阳市产业结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7.
[大招12]河北省各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A )
A.唐山市应重点促进重化工业升级
B.石家庄市应重点发展钢铁工业
C.邯郸市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D.邢台市应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
【解析】 大招12 五大动作,全方位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三、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四、技——进行技术升级与创新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教学设计
2.产业结构变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区,分析其产业结构变化的情况,包括变化的类型、原因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4.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为核心,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什么是产业结构变化?它有哪些类型?
2.产业结构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
3.产业结构变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就业、环境等方面有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系统讲解产业结构变化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变化的概念:指出产业结构变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比重和内部结构的变化。
3.强化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GIS在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GIS的强大功能,提高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4.以下列教学策略突破难点:
a.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提炼理论,分析产业结构变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b.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使他们在亲身经历中感受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我会布置以下课堂练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课时53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新兴服务业特点(1)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如软件服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科技咨询、文化创意设计等。

(2)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出现了新的服务模式,如远程医疗、电子商务、共享单车、现代物流、个性订制服务等,服务质量提升,效率提高。

2.区位因素的变化变化原因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影响新兴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新兴服务业、新兴服务模式主要依赖网络设备和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的空间限制在逐渐减弱人们日常购物、交易、金融、贸易都能在虚拟空间进行,摆脱了地理空间的限制3.现代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余地,更多地考虑通信、网络、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以及政策法规、个人情感等因素。

1.服务业的发展2.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对服务业的影响(2022·广东地理)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

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

下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

据此完成1~2题。

1.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A.政府政策引导B.产业结构转型C.消费需求推动D.建筑布局调整2.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①土地租金上涨②商业规模缩小③消费群体减少④文创功能收缩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关键信息点拨]由老旧厂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创旅游空间不断演化,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增大的推动作用。

图示信息显示,相较于2008年,2019年商业区和餐饮区向周围扩张明显,带来土地租金上涨、文化创意产业区范围缩小,文创功能收缩。

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产业园为文化创意产业园,且是老旧厂区改造而成,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到2019年产业园功能分区进一步的演化,都有政府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增大的推动,A、B、C均属于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产业转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产业转移

课时67产业转移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概况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

②方向:通常是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③分类:国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④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因素具体影响劳动力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市场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市场不断变化,因此产业承接地也会发生变化政策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对于产业承接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其他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思考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①当地出现了环境、资源等问题,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

②为了寻求新的市场,如台湾地区的机电企业转移至大陆。

③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如广东省政府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战略。

2.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时间转移的具体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战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日本进一步将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转移至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20世纪80年代21世纪以来更具有劳动力优势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转移的新的承接地3.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程标准] 1.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2.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交错带;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主导产业、转型。

[基本原理] 1.辩证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2.受自然条件影响,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原因。

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利用方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实例利用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不同区域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存在差异①自然条件优越,但利用不充分,区域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如孟加拉国自然条件优越,但极不发达;②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靠其社会资源发展成为富裕的国家,如日本改造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仍在发挥作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出现环境问题美国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土壤风蚀严重,出现“黑风暴”特别提醒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的发展条件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北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

其共同的区位条件是: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

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4)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①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资源跨区域调配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资源跨区域调配

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自然资源禀赋:区域分布很不均匀。

②人类的需求: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①优化配置资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②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3)我国重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

思考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带来的影响。

答案①影响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个方面;②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有差别,并对全区域带来一定影响;③对不同区域都是利弊共存,只不过是程度各有差异。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工程组成线路气源地消费地一线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气田上海二、三线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福州四线新疆伊宁宁夏中卫(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①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产生影响。

(1)有利影响区域西部地区(调出区) 东部地区(调入区)对社会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西部地区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环境保护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调出区及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对整个区域:有利于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易造成破坏。

特别提醒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并非没有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比较低等优势,属于低碳能源。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编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编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
[答案] (1)A (2)B (3)D
[教考导向] 区域经济发展一般呈现为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创新是推动产业 结构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湘教版教材以美国休斯敦为例,人教版以我国上 海为例,中图版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鲁教版以我国深圳为例,聚焦产业结 构升级之路,既体现了新教材案例的丰富性,又体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在不 同区域的不同表现。2022年山东高考则以嘉峪关市为例,聚焦产业结构升 级之路,体现了高考对创新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于此类问题的考查,一般 有两个命题视角:一是为什么“升级”,二是怎样“升级”。这就要求考 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充分涉猎相关材料,综合思考解决问题。
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__根__本__原__因__。人类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产 技术创新
生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带动相应地区的产业升级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 工业结构
第二产业→_第__三__产业 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_高__新__技__术__产业
演绎法学习
命题视角(一) 地区产业结构
1.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时间
特征
原因
成就
接近原料产地,劳动力丰富,有
工业化 以轻纺工业
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
最大的消费市场,是五个通商口
初期 为支柱产业
轻工业基地
岸之一,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时间
特征
原因
成就
形成以冶金、化工、机
20世纪
国家重工业化战略决策引导,
轻重工业协
械设备、纺织四大行业
50年代
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
调发展
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特点举例
资源禀赋
矿产资源丰富,可能以第二产业为主
技术条件
技术发达,以第三产业为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课时6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1.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1)资源型城市 ①概念: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②生命周期(2)资源枯竭型城市①概念: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②转型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特别提醒 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的共同特点(1)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2)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3)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

(4)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平均水平。

2.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1)焦作市煤炭产业的兴起(2)焦作市煤炭产业衰落的原因3.焦作市的转型之路20世纪末,焦作市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

具体如下:措施有利条件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丰富,水资源较充足大力发展旅游业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产品品质优良1.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产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得到支撑。

(2)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

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往往承担就业安排、环境保护、科技投入等大量的工作,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进而限制城市的转型。

(3)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

支柱产业的衰退往往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员工大量失业,且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较高,加之地方政府财力薄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造成一系列社会矛盾。

(4)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多存在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粗放式开采和利用的情况,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污染、土地沙化、地表塌陷等。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八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75课时城市的辐射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八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75课时城市的辐射

第十八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教材宏观把握第75课时城市的辐射功能必备知识梳理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2.城市功能(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______________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________、创新等功能。

(2)特点⎩⎪⎨⎪⎧有些城市功能比较,如武夷山市旅游服务功能突出有些城市则具备多种功能,是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如省会城市3.城市的辐射功能(1)含义: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____________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城市的城市的功能(3)衡量标准: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____________来表示。

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4)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往往受____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二 、纽约的发展1.位置: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________河河口。

2.发展优势 ⎩⎪⎨⎪⎧ 条件得天独厚 运河开通,使纽约腹地扩大 3.纽约的辐射功能【思维拓展】 纽约的职能政治职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汇集了联合国主要机构,影响着诸多国际事务和决策。

经济职能:华尔街集中了全球重要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文化职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艺术珍品,汇集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厅、歌剧院,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和融合,成就了纽约全球文化之都的美誉。

关键能力突破技 法 点 拨1.大都市的形成2.大都市的辐射功能(1)辐射功能的表现:辐射面积大小;辐射人口多少;经济发展速度;就业岗位的增加;资金和技术的流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思想观念的传播。

(2)影响辐射功能的因素:大都市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产业升级及转移状况、城市等级、对外交通运输状况、科技发展潜力、人才培养状况。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含答案)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含答案)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程标准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①区域认知:结合案例, 分析地区产业结构的含义及作用。

①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升级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因素。

①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探究某地区产业结构的弊端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

①人地协调观:建立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联思维。

教学重点:我国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教学难点: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上海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03课前准备02知识网图01学习目标知识点01 地区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1)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

(2)产业分类:①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包括、、和);第二产业:(包括,,、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及、、及其他各项事业。

①要素集约程度: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如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劳动力,如传统的、等工业部门;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购买生产资料,如工业、工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生产主要依靠的投入,如产业。

①产业功能分类: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和作用的产业;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基础性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的产业。

2.影响因素(1)资源禀赋:资源禀赋,又称为禀赋,指一国拥有的各种,包括、、、土地、管理等的方面。

(2)技术条件:、、经验等。

(3)分工深化:和分离、和农业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世界范围内“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分工格局。

发达国家之间工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向发展,普遍实现专业化、专业化、专业化的分工,生产部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4)其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结构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区域与区域发展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区域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基本概念] 区域、区域类型、区域空间尺度、区域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关联性、因地制宜。

[基本原理] 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差异性、区域的关联性原理。

[体系架构]课时59 区域与区域发展1.多种多样的区域 (1)不同类型的区域①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②区域的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区域边界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质的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③区域的类型⎩⎪⎨⎪⎧按自然特征划分的: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按人文特征划分的: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按综合特征划分的:如中国主体功能区按行政管理目标划定的:如行政区(2)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①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②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③同一尺度的区域,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思考 “用区域的方式认识世界”是区域认知的重要表现,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其认识方式应有所不同。

你认为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认知方式有什么区别?答案 一般来说,大尺度区域关注整体性,忽略细节,并注重一般规律及“普适性”;小尺度区域则关注具体,注重细节,尤其关注“普适性”基础上的“特殊性”。

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1)区域整体性①区域要素构成: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②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③整体性的形成: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①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5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5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为主
意义 体现经济发展水平
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产业结构 含义
典例
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我国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
升 级
表现
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 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 而转向第三产业
逐渐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 三产业
产业结构 含义
第十五章
第2讲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地理
课标要求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及原因 •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地区产业结构特点,总结归纳地区产业升级
备考指导 的一般规律 •结合案例资料,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1 地区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知识筛查]
1.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2.产业结构升级 (1)表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 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2)意义: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产业升级的原因。 ①重要原因: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 ②根本原因:技术创新。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
(2)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解题思路:第(1)题,考查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阅读材料信息,可知嘉峪关 铁矿资源丰富,依托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钢铁工业,形成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 系,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即其发展主要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B项正确。 第(2)题,考查主要工业部门类型。阅读材料信息,可知嘉峪关铁矿资源丰 富,传统工业比重高,优化工业结构过程中宜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工业,所以D 项正确;造纸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加工工业均属于传统低端工业,所以A、 B、C三项错误。 尝试解答:(1)B (2)D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时64地区产业结构变化1.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3)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①非洲的布隆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②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特别提醒三次产业比重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只能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不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还与其他因素相关。

例如,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这与美国的耕地面积广、农业投入较多等有关,但不能说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发达国家低。

2.产业结构的升级(1)表现①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②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升级的原因①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②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1)概况⎩⎪⎨⎪⎧ 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转变主导工业: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2)变化过程发展阶段 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特点形成原因 工业化初期 轻纺工业 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重化工业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国家实施了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开放的服务环境等 思考 产业升级就是指三次产业的提升吗?答案 不完全是。

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地势较高, 以平原、高 原为主
地势高,以山地、 高原和盆地为主
以平原、丘陵和 山地为主
比较项目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气候
北部为温带季风 气候,南部为亚热 带季风气候、热
温带季风气 候、温带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带季风气候
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 人口稠密
人口较多 人口较稀疏
结合材料探究: (1)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 提示 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且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最高逐渐下降,第三 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且超过第二产业比重成为主导产业。 (2)分析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怎样的。
提示 由近代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升级过程。
方法突破 一、上海产业 结构的变化
一、地区产业结构 资源禀赋
比例关系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1.表现 (1)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 程。如下图所示:


二 三
(2)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 经济增长方式 的转变。如下图所示: 重化工业
加工组装
劳动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2.产业升级的原因 (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活动提示 教材第55—56页活动提示: 1.贵州水能资源丰富且廉价;位于高原上,海拔较高,夏季凉爽;森林覆盖率 高,空气质量好,机房除尘成本低。 2.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明显提升,第一、第 二产业的比重会下降。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 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变化
情境探究 视角1 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 广州市统计局在改革开放40周年前夕公布《光辉的历程、伟大的跨越广 州市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报告指出,40年来,顺应国家发展 战略部署,广州市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从以工业为主导转为以服务业为主 导,三次产业结构从“二三一”演化为“三二一”。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广州 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下图是广州1978—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和 2008—201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64地区产业结构变化1.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3)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①非洲的布隆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②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特别提醒三次产业比重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只能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不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还与其他因素相关。

例如,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这与美国的耕地面积广、农业投入较多等有关,但不能说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发达国家低。

2.产业结构的升级(1)表现①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②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升级的原因①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②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1)概况⎩⎪⎨⎪⎧ 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转变主导工业: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2)变化过程发展阶段 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特点形成原因 工业化初期 轻纺工业 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重化工业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国家实施了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开放的服务环境等 思考 产业升级就是指三次产业的提升吗?答案 不完全是。

产业升级既有三次产业之间的逐级提升,也有三次产业内部的优化。

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升级和各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

1.产业内部的优化(1)农业内部的产业优化部门结构变化 种植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但生产水平提高 畜牧业比重逐渐提高 林业从单纯提供林产品转向注重生态功能 渔业从单纯依靠捕捞转向适度捕捞、注重养殖,比重稳步上升(2)工业内部的产业优化调整前 调整后轻纺工业为主重化工业为主原材料为重心加工组装为主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附加值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2.产业结构升级(1)阶段(2)规律①区域发展前期,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②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③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3)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可以通过产业延伸、产业更新、技术突破等途径升级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也可以从微笑曲线寻求企业的升级路径。

微笑曲线中间环节是工农业生产,附加值低;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附加值高。

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

3.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影响因素举例地理区位休斯敦地处沿海,纬度较低,适于发展航天工业,使其发展成为航天中心自然资源资源枯竭地区的产业转型,如德国鲁尔区劳动力日本的“高龄少子化”特征,带动服务业比例的提高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促使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形成,如新材料、新能源等工业部门的涌现区域协同与竞争伴随着上海汽车装配产业的增长,上海周边城市的制造业转为以汽车配件生产为主产业基础某些地区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钢铁物流产业政府政策政府采取专门措施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美国目前鼓励制造业回流生态环境为落实环境保护目标,北京三环以内的地区产业结构转变为第三产业占绝对重要地位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4.区域产业发展措施产业措施第一产业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防止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等),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培育优势品牌;拓展销售市场等第二产业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调整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改造设备及生产工艺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树立品牌意识,拓展市场第三产业促进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业、服务业的管理;合理分工和布局,保护环境共同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对劳动力技能的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等(2022·全国文综甲)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

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 000万吨和6 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年降水量B.作物结构C.耕地质量D.作物熟制2.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A.提高秸秆产量B.增加秸秆种类C.调整农牧结构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3.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①作物轮作②土壤深翻③圈舍养殖④土地平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关键信息点拨]吉林、河南两省都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地,但所处的温度带不同,河南省位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吉林位于中温带,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

熟制的不同,影响了单产高低,也影响了秸秆产量的高低。

“粮改饲”是指调整玉米的种植结构,规模化种植适于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的种养双赢。

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可以与玉米实行轮作,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

土壤深翻、土地平整都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工程措施,属于经济效益。

圈舍养殖可以保护草地不被放养的牲畜过度啃食,具有生态效益。

答案 1.D 2.C 3.A解析第1题,由材料“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 000万吨和6 550万吨”可知,吉林秸秆产量小于河南。

吉林和河南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差异不大,年降水量不是导致两省秸秆产量差异的因素,A错误。

两省均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业发展以旱作谷物为主,作物结构相差不大,B错误。

吉林有黑土分布,土壤肥力充足,耕地条件更好,C错误。

吉林主要位于我国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而河南地处我国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热量条件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要求,秸秆产量更高,故选D。

第2题,玉米产区之前主要种植玉米,发展种植业;“粮改饲”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发展畜牧业,实现了种养结合,“粮改饲”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调整了农牧结构,创造了更多经济收益,C 正确。

第3题,“粮改饲”改变了单一种植玉米的耕作方式,转向种植多种作物,实现了作物轮作,有利于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全面利用,不再受单一作物吸收营养物质偏向单一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①正确;土壤深翻、土地平整,都是对土地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人工干预过强,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②④错误;圈舍养殖避免了游牧过程中集中在某处草地过度放牧的局面,减少了对草地的破坏,具有生态意义,③正确。

选A。

考向1通过“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考查“区域认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12月21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实现了2015年提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

目前东北地区碳排放量仍然较高,下图示意2005~2016年东北三省碳排放量比较。

据此完成1~2题。

1.辽宁省碳排放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原因是()A.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消费量大B.产业升级加快,能源消耗增多C.工业化起步晚,技术水平较低D.以重化工业为主,高能耗企业多2.2005~2016年,东北地区碳排放量变化表明该地区()A.经济发展滞后,企业转型困难B.经济发展迅猛,服务业比重高C.经济发展缓慢,环境质量改善D.经济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合理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辽宁省碳排放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原因是以重化工业为主,高能耗企业多,D正确;辽宁省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如果产业升级加快,能源消耗会减少,B错误;辽宁省工业化起步早,C错误;辽宁省煤炭消费量大,根本原因是以重化工业为主,高能耗企业多,A错误。

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东北地区的碳排放量高,且呈上升趋势,说明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状况没有明显好转,经济发展仍然滞后,企业转型困难,A正确。

考向2通过“产业之间结构变化”考查“区域认知”(2023·河南郑州模拟)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综合考虑区域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级化。

下图为“2001~2018年黄河流域9省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与甲类区域相比,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是()A.位置偏远B.开发历史短C.人口众多D.农业占比大4.提高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可行性措施是()A.扩大资源开发B.减少农业投入C.强化传统工业D.推动三次产业融合答案 3.D 4.D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需综合考虑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因此丙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农业占比大,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小,D正确。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丙类区域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小,为提高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应推动三次产业的融合,D正确;扩大资源开发和强化传统工业较为片面,没考虑到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A、C错;减少农业投入不利于农业发展,B错。

课时精练(2023·湖南郴州期末)榆林市地处陕北能源开发区腹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丰富。

下图为“榆林市1990~2015年GDP与三次产业结构演化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榆林市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有()①能源资源禀赋②人力资源数量③市场需求结构④国家政策导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2~201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演化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A.加快矿产资源开发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加快基础设施建设D.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自1990~2015年,榆林市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增大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一是与榆林市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关(能源资源禀赋高),二是与市场需求结构有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三是与国家政策导向有关(作为陕北能源开发区,其能源基地的建设有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与人力资源数量关系不大,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