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人物简介
![慈禧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ee6e4c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b.png)
慈禧人物简介
慈禧,字文绮,是清朝晚期著名的皇后和摄政太后。
她于1835年出生在北京,原是一个普通的宫中女仆,后来被选入宫中成为咸丰皇帝的妃子。
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作为其皇后和母后,开始对国家事务产生重要影响。
慈禧是一个聪明伶俐、精明强干的女性,她在位期间对清朝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慈禧执政期间,清朝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改革和变革,尤其是在外交和经济领域上取得了一定成就。
她还积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保护了许多文化艺术遗产。
然而,慈禧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
她残忍地对待政敌,经常施行清洗和迫害。
她还因为专横跋扈和贪污腐化而备受诟病。
慈禧的统治也是清朝末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1898年甲午战争后,慈禧曾一度退位,但不久后又回到皇权的核心位置。
然而,1908年她在慈禧太后垂危时,坚持“不传位”而去世,结束了自己的统治生涯。
慈禧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但她的政治手腕和历史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
慈禧是一个在历史里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她的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在她
的统治下,清朝发生了许多改革和变革,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社会不满和矛盾。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慈禧的一生中看到许多历史的启示和反思。
总的来说,慈禧是一个既优秀又存在争议的统治者,她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
要地位,无论是她的政治手腕还是对时代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对于我们后人来说,理解慈禧的一生,不仅可以了解清朝末期的历史事实,更可以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演历史的错误。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https://img.taocdn.com/s3/m/31d22f137375a417876f8f26.png)
另外,慈禧生活行为中的许多相关表现也证明慈禧是长治 欢吃长治人爱吃的小窝头、团子、玉米糁粥,爱看流传不广, 能听懂的长治地方戏剧“上党梆子”等。
从数量来说,仅每天的两次正餐就有100碗不同的菜肴,正餐之外 的两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至于质量更是没得挑,这128个火头 夫都是全国数得着的名厨,手艺精湛,但又各有特长。
慈禧每天吃的都可谓是顶级国宴,云集了众多名厨、名菜,至于价 值,毫不夸张地说,她吃的绝对是“真金白银”!
慈禧的另一大嗜好是吃花、浴花。清宫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 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
1941年7月,在昆明书画界为缪嘉蕙举办的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 郭沫若即兴作诗,赞誉这位女画家:
苍天无情人有情, 彩霞岂能埋荒井? 休言女子非英物, 艺满时空永葆名。
辛 酉 政 变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辛 酉
职业:懿嫔,皇太后
坟墓:定东陵
生活年代:清末
目 录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身 世 之 谜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
慈禧本人
![慈禧本人](https://img.taocdn.com/s3/m/ec7e57c1b14e852458fb57c4.png)
慈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班级:13级历史一班学号:1306011060姓名:张可摘要: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慈禧的面貌被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迷雾,慈禧究竟是一个妖婆还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希望本文能够让你走进慈禧,了解慈禧。
关键词:宽厚残忍革新守旧主战求和无奈一、慈禧是宽厚的还是残忍的众所周知,慈禧十分残忍,手段毒辣。
例如在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下了太平天国的首都,攻下之后,慈禧命令将太平军分段切杀,三天之中,杀了十几万人。
有的历史资料显示,秦淮河尸首如麻。
在两个英国人的著作—《慈禧传》中也曾记到:“太后报复的手段十分毒辣,《景善日记》中记载,即便是她最信任的奴仆,在她发怒时也不敢接近她,能躲多远是多远,实在没法躲,也只能战战兢兢,生怕触犯了盛怒的太后。
一旦触犯。
立即遭殃。
”我们可以看出,陪伴慈禧同样如伴虎,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慈禧是一个心狠手辣的老太婆,不管是对敌人还是身边的人有时候都十分残忍。
慈禧真的就只有残忍的一面吗?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看到,如果有人胆敢欺骗皇上,那就是犯了欺君之罪,要杀头的。
如果轿夫翻了皇上的轿子,那更是罪该万死。
然而在德龄的著作中却有这样的记载:“我寻思大概是有人骗过她,因为我看出她似乎很欣赏我的诚实。
不久我的猜想得到了证实,一名御前女官被赶出了宫,因为她曾经欺骗过太后,说她懂外语,事实上她一个字也不会。
”太后并没有过多处罚这个骗子,只是将她赶出了宫。
更让我惊讶的是这个记载:“十月早晨的六点,全宫人马离开颐和园。
雪下得很大,路滑难行。
我们自然像平时一样坐着轿子......太后的一个轿夫也失足滑到,将太后摔倒在地......我于是马上跑到她的饺子那,看到她从容地坐在轿内,正在对总管发口谕,要他不要惩罚轿夫,这不是他的错,实在是湿漉漉的石板路太滑了。
李莲英说不能就这么了事,大胆奴才,竟敢这样粗心大意对待老佛爷。
”由此可见,慈禧还是具有仁慈的一面的。
在《慈禧传》中也曾记载:“慈禧虽然在宫中生活了多年,但是性格一点没有变化,说话没有丝毫盛气凌人的样子。
对慈禧的评价
![对慈禧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6363b6f011ca300a6c3900e.png)
对慈禧的评价
慈禧,一个紧握中国晚清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女人,她执政期间中国的政局和国家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她的个性矛盾,她可以宽厚到在一次北京政变中,只处死3人,处罚16人,他又可以残忍到对太平天国迚行镇压,使秦淮尸首如麻;她乐于革新,于是不顾顽固派反对,硬是应允洋务派搞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她又顽固守旧,对待要改革组制的维新派,她处死戊戌六君子,标志戊戌变法的失败;她也曾主战,在咸丰逃亡热河时还力劝皇帝留京组织抵抗,但她在后来的1885年的对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决策上,即使有很大胜算,总是一味求和,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让中华儿女蒙羞。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她和她的决策:首先,在一个王朝衰败的末期,为了稳固王权、维护祖宗之法、延续清朝的命数,她的做法也许没有收到效果,但也是有情可原的,封建思想毕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抛开她的决策者的身份,它仅仅是一个女人,纵使她百般好学,“夏日单衣方校书卷”,也难有男子的进见卓识。
再者,维新变法对制度的改革速度过快,即
使任它实行,也不一定可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有可能使时局动荡。
最后,她在初期的执政阶段,比较廉明,很会平衡对立的实力,使两方互相牵制。
而在执政后期,逐渐沉迷于个人享乐,大修圆明园。
这也符合人的心理,年龄渐增,不似年轻时那样对清朝充满憧憬幵怕失去权力。
总之,我认为慈禧是个多面的人,她的所作所为是有他的个性和清朝晚期的衰微决定的,我们后人应公允的看待她的功过。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ab98c3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c.png)
对慈禧的客观评价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帝、光绪帝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
长期以来,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把一些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
在人们的心中,慈禧已成为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妖后。
那么,历史上的慈禧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
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
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
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慈禧太后——她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先驱
![慈禧太后——她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先驱](https://img.taocdn.com/s3/m/c445092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1.png)
慈禧太后——她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先驱今年是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25周年。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
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要的时刻,成千上万的中国女性,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
如今,中国女性已然是社会的“半边天”,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家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女性,尤其是城市女性,绝大部分都可以接受和男性同等的教育。
然而回望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大部分中国女性没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像班昭、上官婉儿、李清照这样的大才女们,不过只是中国漫长封建史中凤毛麟角的人物。
直到近代,中国女学才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而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有一个人的名字是绕不开的。
她就是曾经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之所以支持发展近代女子教育,和她本人的经历息息相关。
慈禧太后闺名杏贞。
曾祖父吉郎阿嘉庆朝官至户部员外郎。
曾祖母为皇族爱新觉罗氏。
杏贞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生于北京西四辟才胡同,满洲镶蓝旗人。
和其他女子一样,自幼养于深闺。
她出生的时候,其父叶赫那拉惠征为吏部笔帖式,正八品官员。
道光二十六年,惠征升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正六品。
道光二十九年,惠征升任山西归绥道,正四品。
当时杏贞十五岁,惠征带着家眷来到归绥道驻地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
咸丰元年,刚刚即位的咸丰帝下诏选秀,十六岁的杏贞幸运地被皇帝选中。
咸丰二年,杏贞入宫,赐号兰贵人。
惠征调任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驻地更加富庶。
和兰贵人同时入宫的还有丽贵人他他拉氏、婉贵人索绰络氏。
在新入宫的三位贵人中,丽贵人最漂亮,婉贵人出身最为高贵,而兰贵人最有才华。
中国古代妇女教育主要来自家庭。
像西汉班婕妤、东汉班昭和三国蔡文姬,都是受益于家学。
中国古代妇女并不能像男性那样在学校接受系统而全面的教育。
所以祝英台才需要假扮男装,混入学堂。
直到清光绪十年,中国才出现了第一所女子学校。
由一名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在宁波创办。
慈禧太后是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是个怎样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1d0967e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4.png)
慈禧太后是个怎样的人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女人掌权的典型代表,那么慈禧太后是个怎样的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慈禧太后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慈禧太后为人慈禧太后一生掌华夏大权近50年,经历风风雨雨而不倒,可谓是传奇的一生。
慈禧太后一生功过难以评说,虽然现在普遍认为慈禧太后是一个阻碍中国发展的人,是中国历史上的大罪人,但对于历史人物往往难以简单的评定,应该更加全面的去看待,毕竟没有绝对的坏人。
无论怎么样,都必须承认慈禧太后是一个有能力的女人,如果没有能力怎么掌握朝政这么多年,而且慈禧太后也曾做出过不少的功绩,比如在同治中兴的时候,慈禧太后就作为决策者,为清王朝的安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更是力排众议,为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虽然慈禧太后也有着不少的功绩,但是她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贪图享乐、目光短浅、迷恋权势是她最大的错误,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不顾前线的战事,在紫禁城过她的60大寿,普天同庆,后来更是一力主降导致中国战败,签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后来又破坏戊戌变法,犯下了不小的过错。
慈禧太后是中国晚清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她的人生是不可复制的传奇故事,她一生垂帘听政近半个世纪,成为中国实质上的掌控者,在历史的推动下,清王朝在她手中逐渐走向衰亡,是她将大清一步步带向末日。
慈禧太后是一个能力出色但是眼光不行或者说是相对于国家更注重自己的享乐的太后。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的真正统治者,她是咸丰的妻子,同治的母亲,再同治上位后被封为圣母皇太后,她一生经历了长达48年的垂帘听政,一手主导了清王朝的衰败与灭亡。
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又在1852年的时候进了宫中,成为了咸丰皇帝的妃子,没几年,慈禧就生下了后来的同治皇帝,后来咸丰去世,作为咸丰唯一的儿子,同治登基为帝,慈禧太后也就母凭子贵,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圣母皇太后。
同治初年,内忧外患,内有咸丰留下的八位大臣把持朝政,外有列强入侵。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真的那么坏吗?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真的那么坏吗?](https://img.taocdn.com/s3/m/bde98b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9.png)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残暴、贪婪、无情的暴君,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有远见、有智慧、有爱国心的伟大女性,她的领导让中国在危难时期保持了独立和稳定。
那么,如何评价慈禧太后?她真的那么坏吗?
让我们看看慈禧太后的。
慈禧太后在位期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挫折。
她的统治被认为是腐败、专制和愚昧的代表。
她经常干预政治,任用她自己信任的官员,而不是能力和品德更好的人才。
她还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废黜了两位皇帝,让中国的政治稳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慈禧太后还经常追求奢华和享乐,消耗国家财富,让中国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对于慈禧太后的正面评价也是存在的。
她在位期间,成功地抵御了外来侵略,保持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她还积极推进了一些改革,例如推广科技、建立邮政系统、开放商业港口等,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慈禧太后还对教育和文化事业非常重视,她支持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博物馆,保护了许多文化遗产。
那么,如何评价慈禧太后呢?我们认为,慈禧太后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她的统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能否认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她的历史地位,不要一味地将她定性为“坏人”或“好人”,而应该全面地认识她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慈禧太后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她的评价也是多样的。
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她的历史地位,不断探索其背后的历史真相,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
如何评价慈禧
![如何评价慈禧](https://img.taocdn.com/s3/m/0c874f1da8114431b90dd896.png)
慈禧的功过作为女人,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作为政治家,她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作为统治者,她是一个卖国求荣的人;作为历史人物,她是一个遗臭万年的人。
她,就是慈禧。
长久以来,人们对慈禧的认识都是一个她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丑恶形象,认为正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腐败的清政府,给了本来就日薄西山摧枯拉朽的大清王朝最致命的一击。
慈禧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期间,她两次决定皇室,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可以说在权利的掌握上是极为成功的。
因为慈禧善于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敢作敢为,而这正是专制帝王所应具备的素质。
真正将慈禧太后推上历史舞台当要算1861年的辛酉政变。
当年,年仅27岁的慈禧以自己敏锐的政治觉悟,机智过人的胆识,突破重重障碍,成功与小叔子奕訢联手,打败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核心集团,一举扫清了同治登基前的所有障碍,令人着实佩服。
八大臣好歹也是经历多年政治纷争久经考验的沙场老手,居然会被这样一个弱女子所扳倒,由此可见,慈禧的本事非同一般。
试问一下,有谁会在沉浸在丈夫去世悲痛的同时,敏锐的遇见到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政权之争,从而心思缜密的先发制人,大获全胜呢?苏同炳曾这样说过,如果不是道光误立奕矃,清代历史上就不会出现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也不致以一个浅薄无知的妇人而一手掌握中国的命运达四十年。
又说,慈禧虽有才具,而实见识,所以晚清中国的命运,才会在她的手中变得衰败没落,终至有亡国灭种之虞。
其实在我看来,他的这个说法不太对。
首先,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即使假设六阿哥奕盺真的是皇上,也不一定能挽救晚清中国的命运。
其次,同治中兴正是在慈禧当政期间发生,而洋务运动如果确实可以算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次努力的话,这和慈禧大量信任,启用洋务派有很大的关系。
在慈禧47年的统治中,正是中国历史走向最危难的时期,她却没有将中国这艘古老的航船带出外强侵略的激流险滩,而且正是由于她的不谙世事,使得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为危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善良的慈禧太后
![善良的慈禧太后](https://img.taocdn.com/s3/m/0fa2b9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8.png)
善良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是中国清朝的一位重要统治者,也是咸丰帝(道光帝的儿子)的寡居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嫡长寿命连封三代的皇太后。
虽然慈禧太后在历史上有着争议,但她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善良的一面。
一、慈禧太后的保护文化遗产慈禧太后在位期间,对于宫廷文化非常重视,她积极保护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据历史记载,慈禧太后在宫廷中设立了许多机构和工厂,例如珐琅厂、绘画院和烧瓷厂等,用以维护和发扬传统的手工艺技术。
她还大力支持著名的瓷器烧制工艺,其中著名的景德镇瓷器就是在她的支持下得以发展和传承的。
慈禧太后对于文化艺术的保护和支持,可以说是善良的表现之一。
二、慈禧太后的慈善行为慈禧太后不仅在宫廷内展现了慈悲的一面,她也在宫外进行了一些慈善行为。
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在位期间时常兴办赈灾活动,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百姓。
她会动用国家财政资金,组织粮食和物资的调拨,为受灾地区提供救济和帮助。
此外,慈禧太后还大力资助一些教育机构和慈善机构,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
这些善举表明慈禧太后对于贫苦人民和社会福利的关注,也体现了她慈悲善良的一面。
三、慈禧太后对外交事务的关注慈禧太后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也展现出她的善良。
她时常接见来自各国的外交官员,积极参与和监督对外交涉事务的进行。
慈禧太后对于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声誉非常重视,她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权益。
她在与外国使节的谈判中,多次表现出宽容和善意,尽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慈禧太后对外交事务的关注,显示出她拥有一颗宽容而善良的心。
总结:尽管慈禧太后在历史上有着争议,但从她几个方面的行为来看,她也展现出了善良的一面。
她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慈善行为以及对外交事务的关注,都反映了她的宽容和善良心性。
当然,慈禧太后的治理也不乏批评意见,但我们在评价她的同时,也应该在历史的背景下全面看待她的行为,理解她作为一位统治者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压力。
慈禧太后简介
![慈禧太后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0f54cc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0.png)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慈禧太后简介,欢迎阅读。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1835~1908),叶赫那拉氏,是清朝的第七个皇帝咸丰的妃子,第八个皇帝同治的母亲,俗称西太后。
她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是当时中国实际上最高的当权者。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不顾国家安危,挪用海军经费重修,并改名为颐和园。
此后,每年夏季她即来此居住,颐和园亦被称为“夏宫”。
慈禧太后与翡翠的故事慈禧太后珍爱翡翠与历代的统治者相比是空前绝后的。
她把成色好的翡翠看得比什么珍宝都贵重。
慈禧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数量很多。
慈禧爱玉,被当时的满、汉达官贵人所知晓,于是他们向太后进贡宝玉,来博取慈禧的赏识,得以提拔重用。
慈禧太后有一枚高质量的翡翠戒指,是琢玉高手依玉料的色彩形态,雕琢成精致逼真的黄瓜形戒饰。
她的满族头式中,全由翡翠及珍珠镶串而成,制作精巧,能使每一颗翡翠或珍珠单独活动。
慈禧手腕上戴的是玉镯,手指上套着10厘米长的玉扳指。
饮茶用的是玉碗,用膳用的是玉筷、玉勺、玉盘。
慈禧拥有13套金钟、13套玉钟,作为皇宫乐队的主要乐器,玉钟悬挂于8尺高、3尺宽的雕刻精巧的钟架上。
1900年,义和团起义,慈禧逃离北京避难时,所带的珍宝主要是精美的玉器。
她死后,大量的翡翠制品和红蓝宝石也一同殉葬。
慈禧如此喜爱翡翠,在民间也自然少不了留下一些故事: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室,四面摆着檀木方橱,盛着**小小的玻璃锦盒,都是些用绣缎包裹着、装潢精致的盒子。
那里边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珊瑚,数也数不清。
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
这翡翠西瓜是在昆仑山自然生成的,瓜皮翠生生、绿莹莹,还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得见。
慈禧 人物性格
![慈禧 人物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792b659edaef5ef7ba0d3ce0.png)
这在封建社会中十分重要,慈禧也正是深深知道这份 重要,也可以说,诞下皇子,也是慈禧工于心计的一个表 现。
后来光绪帝革去了守旧、阻挠上书的怀塔布、许应揆等
6名礼部堂官,任命了7名新堂官,其中4名是支持维新的,这 一行为触怒了慈禧。
七月二十日,光绪帝又任命维新派重要人物江苏候补知 府谭嗣同、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内阁
候补中书林旭担任四品衔章京,处理新政事宜。后来维新派
又企图聘请当时已经下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担任顾问, 在慈禧干涉下未能实现。与此同时又有众多利益受到侵犯的 顽固势力聚集到慈禧身边,请求她出面制止变法。于是慈禧 太后决意破坏变法,发动政变。
真实写照。
乱世需用重典,如此,既可以树立新一代领导的皇 威,又能够使各级官员引以为戒。因此,慈禧掌权伊始, 就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整顿吏治的措施。
第一个撞到枪口上的是兵部侍郎庆英。庆英因在
兵部动用公款而被议罪,兵部拟给他降二级处分。庆
英想通过恭亲王在两宫太后前议政时“格外开恩”, 向恭亲王行贿。但恭亲王把庆英所为向慈禧、慈安两 宫太后禀报,同时把庆英贿送钱物上缴。慈禧非常气 恼,他竟然敢如此贿赂公行、胆大妄为,务必严惩。 当日,命内阁发出上谕,公布此事的始末,给予庆英 严厉制裁,由降二级改为革职。
慈禧
丈夫
父惠征(官四 品),母亲佟佳 氏,出身于名门 贵族。祖父、曾 祖父均为官。
慈禧
![慈禧](https://img.taocdn.com/s3/m/7cec43bf1a37f111f1855b83.png)
女人当国——慈禧清朝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清代的社会文明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激荡的变革时期,尤其是晚清时期。
就在这么一个动荡的时期,历史却将一个女人推上了历史的前台,她就是慈禧。
慈禧统治中国长达47年,占晚清的三分之二,由此就可见慈禧太后对中国后期的影响。
慈禧,姓那拉,因为祖居叶赫地方,所以一般称叶赫那拉,家族原是满洲镶蓝旗,后抬旗入镶黄旗。
1835年11月29日,慈禧生于北京,1852年,那拉氏被咸丰帝挑选为秀女。
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那拉氏为咸丰帝生了个儿子,这也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为此那拉氏得晋懿妃,次年又封懿贵妃,这样懿贵妃在后宫的地位就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
一、辛酉政变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直逼北京。
同年9月22日,咸丰帝借着“巡幸木兰”的名义匆匆逃往热河。
临行之际,命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奕訢留京为议和钦差大臣,负责督办和局,也就是议和的谈判代表。
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病死于热河。
咸丰临死的时候,命他唯一的儿子、只有六岁的载淳继承皇位。
由于载淳年纪幼小,咸丰又命载垣、景寿、肃顺等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赞襄政务八大臣”或“辅政八大臣”。
然而,奕訢和两宫皇太后都与八大臣有矛盾,而肃顺依仗咸丰帝的信任,长期以来独断专行,得罪了不少人,使自己很孤立。
当奕訢和两宫皇太后找机会联合起来的时候,一场最高权力的角逐开始了。
1861年11月2日,小皇帝和两宫太后抵达北京的第二天,两宫太后就立即召见奕訢和留守北京的大臣,宣布八大臣的罪状。
这一场变故,历史上被称为“祺祥政变”,而这一年是中国旧历辛酉年,所以也被称为“辛酉政变”。
经过政变,不仅咸丰帝的人事安排被彻底改变,连他的政治方针也被改变。
咸丰帝极不愿与外国人打交道,他宁愿隐身在天朝上国的旧梦里。
但在慈禧上台后,奕訢一方面主张与外国人交往,早在1861年初,在他的主持下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的设立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奕訢主张学习西洋各国强盛的那些东西,如洋枪大炮,远洋轮船等。
慈禧不愧是千古罪人,临死前还祸害人,留3道遗嘱,个个很无耻
![慈禧不愧是千古罪人,临死前还祸害人,留3道遗嘱,个个很无耻](https://img.taocdn.com/s3/m/a2f9be5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0.png)
慈禧不愧是千古罪⼈,临死前还祸害⼈,留3道遗嘱,个个很⽆耻慈禧不愧是千古罪⼈,临死前还祸害⼈,留3道遗嘱,个个很⽆耻⽂ | 韦爵爷慈禧太后这个⼈算是晚清时期最臭的千古罪⼈了,⼤清在她统治的时候,被外国列强欺负成了孙⼦,最终迫使⼤清朝廷⾛向了灭亡。
⽽且慈禧这个⼈不仅⽆能,还妒贤嫉能,光绪帝想要奋发向上,她偏偏要⽤强有⼒的⼿段去扼杀。
这么说吧,如果当年慈禧要是能听话,肯于变法,我们中国⼈绝不可能被外国列强如此欺凌,⾄少有抵抗的实⼒,或许⼤清朝廷还不⾄于那么快就灭亡,这都是慈禧这个⽼妖婆的责任。
就算到了临终前,慈禧都还想着祸害⼈,慈禧即将下地狱的时候,还留下了三道懿旨,⽽且是⼀个⽐⼀个的⽆耻⾄极,下⾯就来⼀起看看吧!第⼀个、毒杀光绪帝当时的光绪帝⾝体确实不是很好,但完全没有到油尽灯枯的地步,可是慈禧却很怕光绪,当然并不是光绪的实⼒⼤过慈禧,⽽是因为如果⾃⼰死后,那么光绪肯定会狠狠的贬低⾃⼰。
因为光绪帝在变法失败之后就被慈禧软禁了,所以⼼情很不好,之后就⽣了病,所以就迫不及待地命⼈下毒毒杀光绪帝。
第⼆个、⽴溥仪为接班⼈当时的光绪帝还活着呢,且才30多岁,⽽溥仪还是⼀个刚刚断奶的孩⼦,才3岁啊,慈禧却已经开始想好了准备⽴溥仪为接下来的新⼀任君主,原因很明显,溥仪年纪⼩,⾮常容易受慈禧的控制,这样慈禧就可以继续幕后掌握⼤清的权利。
不得不说慈禧真的是千古祸害,为了⾃⼰私欲,根本不顾社稷安慰啊!第三个、杜绝太监当权这条懿旨看似还是很聪明的,但是事实是⽆耻⾄极,慈禧⾃⼰打⾃⼰的脸。
宦官危害⾃然是因为明朝时期,宦官带来的危害,所以慈禧也怕。
但是前脚说禁⽌太监当权,可是死后另⼀条却说晋升⾃⼰⾝边⼤红⼈⼩德张为长春宫四司⼋处⼤总管,这难道不是⾚裸裸的打⾃⼰的⽼脸吗?。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理由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理由](https://img.taocdn.com/s3/m/17da6bf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9.png)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理由
从政治的角度看没什么好人坏人,成王败寇而已。
但是从为人品性看,实在是很无语。
权利欲极强,为了权利不择手段,睚眦必报。
仔细梳理一下就发现,凡是挡了她道,或者她不喜欢的人,基本都活不长。
同治就不算了,同治的皇后,慈安太后,珍妃,光绪,醇亲王,都死得不明不白,虽然不敢说个个都是她直接下的手,但跟她没关系,我反正是不信的。
铲平了所有人,一切的规矩和祖训,想怎么利用怎么修改,都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花这么大心思,心狠手辣,无非想自己多享几十年福,只是极度的自私,并不是什么民族责任,为国为苍生。
同样是清朝太后,孝庄太后的格局和心胸就大不少。
其实她俩命运转折点都差不多,都是靠先帝去世,扶着幼子当太后而上位。
但孝庄只辅导幼帝,不是争权。
等他们十几岁都大婚归政了。
慈禧总是拖着,无论同治还是光绪,皇帝爱谁她就跟谁过不去,搞得两代皇帝都没子女。
他们未必就是不育,同治19岁就被逼死了,光绪呢喜欢的珍妃被她收拾了,光绪又不碰别的后妃,哪来的孩子。
所以其实都是事出有因,慈禧在作怪。
慈禧太后的政治生涯与文化影响
![慈禧太后的政治生涯与文化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132261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6.png)
慈禧太后的政治生涯与文化影响慈禧太后是清朝历史上一位极为具有争议的人物。
作为一位女性,她掌权长达47年,期间推行各种改革,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慈禧太后的政治生涯与她对文化的影响两个方面入手,探讨这位女性统治者的历史地位。
慈禧太后的政治生涯雍正皇帝去世后,家族势力与高官权贵谋求权力,导致了乾隆皇帝时期的王爷联盟。
然而,这些王爷在处理国事上思维短视,个人目光狭窄,与此同时与西方列强的贸易依赖关系也让清朝陷入了经济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慈禧太后被重用。
与此同时,她下定决心将清朝变得强大。
慈禧太后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自耕地政策,通过降低耕地税、增加农业、提高市场竞争性并实施各种政策来扶贫兴农。
此外,她还重新规划了财政政策,立足于内部掌控财政,并产生了各种金融工具,例如券和债券。
慈禧太后还对中国的教育、军队和司法系统进行了改革,并在花瓶的制作、大理石花瓶等各项工艺品上下了一番功夫,以达到推动文化的目的。
慈禧太后是一位善于学习的统治者。
她在处理国内事务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判断力。
在外交上,她保持了对列强的警惕,从中搜索机会,并成功保障了国家利益。
她还在建立汉学和清朝汉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慈禧太后对文化的影响慈禧太后是一个极富有文化智慧的女性,她思考许多方面,使得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她享誉全球,也影响了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创造。
慈禧太后认为,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在不断的努力下推动了对传统文化的恢复和弘扬。
她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在重修寺庙、雕塑和庙宇的壁画上,并推广对诗、书法和绘画的研究。
此外,她也以旧时点将台风印花瓷为研究重心。
她组织工匠有计划地复制陶土手工艺品,强调“统一定式”,使之达到官方标准,形成了海内外的陶瓷艺术品。
慈禧太后还对中国的宗教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她极力鼓励维护道观和寺庙,并恢复佛教和道教的传统仪式和信仰,旨在全面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广大民众中加深信仰提高,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资料。
慈禧太后的生平
![慈禧太后的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8183c34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2.png)
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其本名为叶赫那拉·杏贞,是清朝晚期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
她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手段和策略,稳稳掌握清朝权力长达47年。
这段时间从1861年同治皇帝即位她开始垂帘听政,到1908年她去世为止。
在这47年中,她如何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保持统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出身背景与早年经历慈禧太后出生于1835年,属于满洲正白旗贵族。
她的父亲惠征曾担任过员外郎,属于中下层官员。
慈禧幼年时便展现出了出众的才智和勇气,这为她日后在清廷中取得权力奠定了基础。
1852年,17岁的慈禧被选入宫中成为咸丰帝的妃嫔,并迅速获得了咸丰帝的宠爱。
她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也是未来的同治皇帝,这一身份为她奠定了稳定的政治基础。
二、善于利用权力斗争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够稳稳掌权,与她善于利用清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密不可分。
她懂得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通过巧妙地利用和分化敌对势力,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1. 辅政大臣的铲除咸丰帝在1861年驾崩后,留下了八位辅政大臣以协助年幼的同治皇帝。
慈禧迅速联手东太后慈安和恭亲王奕䜣,通过“辛酉政变”成功将这八位辅政大臣铲除。
通过这次政变,她不仅迅速掌握了实权,还确立了自己在朝廷中的核心地位。
2. 垂帘听政在辛酉政变之后,慈禧与东太后慈安共同开始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是一种由太后通过帘幕后面指挥政务的形式。
虽然表面上是两宫太后共同执政,但实际上,慈禧凭借更强的政治手腕和聪明才智逐步掌握了实权。
她通过控制重要官员和关键决策,维持了对朝政的掌控。
三、有效管理后宫与朝廷慈禧太后不仅在朝廷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她在后宫的管理也同样出色。
她通过一系列措施维持了后宫的稳定,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后宫对朝廷的影响。
1. 后宫的权力平衡慈禧太后深知后宫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对她的权力造成威胁。
因此,她注重在后宫内部的权力平衡,通过赏罚分明、恩威并施的手段,确保了后宫的和谐与稳定。
慈禧太后的故事
![慈禧太后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a1cd59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4.png)
慈禧太后的故事
慈禧太后,是清朝晚期的一位重要统治者,她的一生经历了许
多波折,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慈禧太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官宦
家庭,她自幼聪慧过人,深得父母宠爱。
然而,她的命运在14岁时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被选入宫中,成为了嘉庆皇帝的嫔妃。
在宫中,慈禧太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政治才能,她很快就
得到了嘉庆皇帝的信任。
然而,嘉庆皇帝在位期间,国家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
慈禧太后深感国家危急,她开始秘
密学习政治理论,思考国家兴衰之道,为日后的执政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嘉庆皇帝去世后,慈禧太后成为了嘉庆皇帝的遗诏,开始了她
漫长的执政生涯。
慈禧太后在位期间,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第二
次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她以其睿智和果断的决策,成功稳定
了国家局势,维护了国家利益。
然而,慈禧太后的执政之路并不平坦,她也经历了许多挑战和
困难。
在光绪皇帝年幼时,慈禧太后曾多次遭遇权臣的排挤和阻挠,但她凭借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智慧,成功化解了危机,保住了自己
的地位。
慈禧太后晚年,虽然身体日渐衰弱,但她仍然坚持执政,致力于国家的改革和发展。
她推行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功地应对了种种挑战,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禧太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她不仅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展现出了自己的强势,也在后世被多次评价。
在我看来,慈禧太后是一个极具野心的女性,在封建社会中获得了统治权,以自己的方式掌握着当时中国的政治命脉。
从历史上来看,慈禧太后在清朝晚期凭借着自己的手腕和胆略,成功地摆脱了宫廷的竞争对手,成为了实际的统治者。
作为一个女性,她在男权社会中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功,这在当时堪称是一种奇迹。
然而,她的手段也非常毒辣,常常打压异己,对待贪官污吏也不手软。
她的作为虽然有一些正面的效果,但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在今天的视角下,我们可能会发现慈禧太后并不是那么可怕。
她在当时要面对的问题非常复杂,同时也有许多政治对手在暗地里活动,想要取代她的地位。
当时整个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她必须要担负起稳定局势、保障国家利益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她也许不得不用一些强硬手段来确保自己的地位并推动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慈禧太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的作为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不能只看到她的缺点而忽略了她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