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茶叶品质评定基础知识(gai)

合集下载

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

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
(5)分样盘 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外围边长
320mm,变高35mm,在盘的对角位置各开 一缺口,涂以白色,要求无气味。
(6)叶底盘
黑色小木盘和白色搪瓷盘,小木盘为正方形, 边长为100mm,边高15mm,供审评精制茶 用;搪瓷盘为长方形,长230mm,宽 170mm,边高30mm,一般供审评初制茶和 名优茶叶叶底用。
• 非茶类夹杂物:指石子、谷物、杂草等非茶类 物质,不管高档茶还是低档茶都不允许含有。
第三节 湿评内质(P 39)
• 二、看汤色 • 1、评汤色是否正常(即色度):可以从正常
色、劣变色、陈变色三方面来辨别。 • 正常色—鲜叶在正常情况下加工制成,符合各
茶类应有特征的汤色,如绿茶黄绿明亮、红茶 红艳、乌龙茶金黄或橙黄等等。 • 劣变色—由于鲜叶在采摘、运输、摊放或制作 过程中某一环节操作不当,产生品质劣变,使 汤色不正。 • 陈变色—干茶存放不当品质陈化,或隔年陈茶, 茶汤色泽失去新鲜感、汤色发暗发滞。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Hangzhou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COOP
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
第一章 职业道德
第一节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定义 职业道德: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时应当遵守的与 其他特定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评茶员的职业道德:评茶人员在从事茶叶品质评 定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与其他茶叶品质评定活动 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 3.评茶人员应无不良嗜好。无嗜酒、吸咽习
惯,评茶前不吃油腻及辛辣食品,不涂擦芳香 气味的化妆用品。在评茶过程中,应经常用清 水漱口,以消除口腔杂味及茶味。 •4.评茶人员持续评茶2小时以上,应稍事休息, 以恢复感官疲劳。

茶叶审评知识点总结

茶叶审评知识点总结

茶叶审评知识点总结茶叶外形的评定茶叶的外形是茶叶品质的第一印象,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茶叶的第一感受。

茶叶的外形评定主要包括:叶形、叶色、叶底等方面。

叶形要求整齐匀称,叶子完整,无碎屑和烂叶。

叶色要求翠绿鲜活,如龙井茶叶应为嫩绿如玉,如普洱茶叶应为沉稳成熟的古铜色。

叶底则是从冲泡后的茶叶渣中看出来的,要求叶底均匀平整,不含太多细碎。

香气的评定茶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香气的评定主要包括:干茶香、内香和茶汤香。

干茶香是指茶叶在未冲泡前所散发出来的香气,要求香气清爽自然,如龙井茶应为清新的花果香气,如铁观音应为清幽的桂花香气。

内香是指茶叶冲泡后所散发出来的香气,要求香气浓郁持久,如大红袍应为持久的兰花香气,如普洱茶应为独特的陈香。

茶汤香是指茶汤中所散发出来的香气,要求香气醇厚浓郁,如碧螺春应为清新纯正的花果香气,如普洱茶应为深沉浓烈的陈香。

汤色的评定茶叶的汤色是对茶叶品质的直观反映,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茶叶的视觉享受。

汤色的评定主要包括:汤色的艳丽度、清澈度和色泽的均匀性等方面。

汤色的艳丽度要求汤色鲜艳明亮,如铁观音应为金黄明亮,如大红袍应为碧玉般的艳丽,汤色的清澈度要求汤色清澈通透,无杂质和浑浊,如碧螺春应为清澈明亮,如普洱茶应为澄澈通透。

汤色的色泽要求汤色均匀一致,无色差和花色,如黄山毛峰应为明亮清澈的琥珀色,如六堡茶应为均匀一致的银白色。

口感的评定茶叶的口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对茶叶品质最直接的体验。

口感的评定主要包括:滋味、韵味和回甘等方面。

滋味是指茶叶入口后的味道感受,要求滋味浓厚鲜爽,如碧螺春应为清新翠嫩,如大红袍应为醇厚甘醇。

韵味是指茶叶在口中停留后的回味感受,要求韵味悠长持久,如铁观音应为绵长悠扬,如六堡茶应为清新怡人。

回甘是指茶叶入口后的余味感受,要求回甘醇厚持久,如六堡茶应为甘甜持久,如龙井茶应为鲜爽悠长。

茶叶产地的分析茶叶的产地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产地所产的茶叶在品质上也会存在差异。

茶叶审评基础花茶审评

茶叶审评基础花茶审评

茶叶审评基础中级班一、基本概念(一)、茶叶感官品质。

是指茶叶鲜叶(茶青)加工成成品茶后所表现出来的色、香、味、形品质。

(二)、茶业感官审评。

是指依靠人的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估的方法。

二、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一)、审评室的环境条件审评室是指供茶业品质感官审评的专用实验室。

茶室面积不应小于15平方米。

01、室外环境:安静;无污染、无异味;地势干燥;房间取南北朝向,朝北向开窗(也就是阴面房间),窗外空旷,光线充足。

02、室内环境:安静(室内噪声不得超过50dB);干燥整洁;空气新鲜流通;光线充足,明亮(窗宜大);室内墙壁和天花板应刷成白色。

有条件的安装空调(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5~27℃)和辅助照明设备(白炽灯强度不低于700lux灯光)。

(二)、设备条件(用具)01、干评台。

是评定茶叶外形的工作台。

高900mm,宽600mm,长短视审评室大小及日常工作量而定,台面漆成无反射光的黑色,靠北窗口安放。

02、湿评台。

是评定茶叶内质的工作台。

高850mm,宽450mm,长1500mm,台面漆成无反射光的乳白色,安放在干评台后1m左右,前后平行。

03、审评盘、匾评茶盘。

白色,正方形(长方形)边长240mm,边高33mm(边长250mm,边宽160mm,边高35mm),用无气味的木板、亚克力板或胶合板制成。

样茶匾。

用竹编成,圆形,直径500~1000mm,边高40mm,用于毛茶的审评。

叶底盘。

黑色正方形小木盘看精茶(边长100mm,边高15mm)或白色长方形搪瓷盘看毛茶和名茶(边长200mm,边宽130mm,边高20mm)。

04、审评杯碗审评杯碗为纯白瓷烧制,各杯碗的厚薄、大小和色泽要求一致。

标准审评杯碗(适用于红、绿、黄、白成品茶及花茶):杯高65mm,内径62mm,外径66mm,容量为150ml。

杯盖上有一小孔(放在杯柄位置),与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锯齿形的小缺口。

碗高58mm,内径94mm,外径98mm,容量为200ml。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知乎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知乎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知乎以茶叶审评基础知识茶叶审评是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汤色等进行评判和评分的过程。

通过茶叶审评,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品味茶叶的特点,从而选择出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

以下是关于茶叶审评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外观评价茶叶的外观是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外观可以初步判断茶叶的质量。

外观评价主要包括茶叶的形状、色泽、锋毫等。

茶叶的形状有卷曲、扁平、条索等,不同的形状代表着不同的制茶工艺和茶叶品种。

色泽鲜亮、锋毫完整的茶叶往往品质较好。

二、香气评价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品味茶叶时最直接感受的因素之一。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干香、叶香和汤香三个层次。

干香是指茶叶在未冲泡时的香味,叶香是指冲泡后茶叶的香气,汤香是指冲泡后茶汤的香气。

香气评价主要考察茶叶的香气浓郁度、清香度和持久度。

三、滋味评价滋味是茶叶品质的核心指标,也是茶叶品鉴的重要内容。

滋味评价主要包括滋味的醇厚度、浓淡度、甘甜度、回甘度、涩度等。

醇厚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是否醇厚,浓淡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浓度,甘甜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是否带有甜味,回甘度是指喝完茶后口中是否有余香,涩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是否带有涩感。

四、汤色评价汤色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茶叶审评中必须考察的内容。

汤色评价主要观察茶叶冲泡后茶汤的颜色深浅和清澈度。

茶叶的汤色可以分为明亮、黄绿、金黄、琥珀、红褐等不同颜色,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茶叶品种和制茶工艺。

汤色的清澈度也是评价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好的茶叶汤色清澈明亮,不含杂质。

以上是茶叶审评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的评价和评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在茶叶审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严谨客观地评价茶叶的品质。

同时,茶叶审评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技巧,通过多次品鉴和比较,逐渐提高自己的茶叶品评水平。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了解茶叶审评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揭秘】茶叶品评基础知识

【揭秘】茶叶品评基础知识

茶叶评审程序—看汤色
• 茶汤靠视觉评审。茶叶开汤后,茶叶内含成分 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成为汤色, 又称水色。
审评汤色要及时,因茶汤中的成分和空气接触后很容易 发生变化,所以把茶汤色放在嗅香气之前。 评审时按照茶汤性质及深浅、明暗、清浊及沉淀物多少 等评比优次。
汤色亮 代表工艺精湛 汤色通透 代表选料优质
茶叶评审程序—尝滋味
• 滋味是由味觉器官来区别的,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不同,舌尖最易为
甜味所兴奋,舌的两侧前部最易感觉咸味而两侧后部为酸味而兴奋,舌心对鲜味涩味最敏
感根据叶底的老嫩、软硬、匀杂、整碎、色
泽和开展与否来评定优次。
茶叶评审表
茶叶评审程序—闻香
闻香方法:一手拿评审杯,另一手揭开杯盖,靠近杯沿用 鼻轻嗅或深嗅。 嗅香气应以热嗅、温嗅和冷嗅相结合进行。
• 香气标准:北方通称"茶香"。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 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 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而 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 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茶叶评审程序—开汤
注意事项: 开汤后应该先嗅 香气,次看汤色 再尝滋味,后评 叶底,一般以叶 底为主,香气汤 色为参考。
• 器具:审评杯、审评碗 • 茶水比例:1:50 一般为3克茶投入审评杯中 • 注水:沸滚适度的开水注入,水量与杯口一致。几款茶同时对比
• 开评:5分钟后将茶汤依次滤入评审碗中。
评 审 内 容
应用标准:SN/T0917-2000 进出口茶叶品质感官评审方法
茶叶评审器具
茶叶评审程序—把盘
扦样:毛茶:250--500克;精茶200—250克 把盘要领 摇盘:左右前后回旋转动茶盘,使其收拢集中成馒头型,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层次。 分层:分层后分别于标样对比。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培训课件(PPT 53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培训课件(PPT 53张)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5、色素
茶叶中色素(pigment): 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类 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 含量(占干物质) :1%。 脂溶性色素:包括叶绿 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等,对干茶和叶底的色 泽有很大影响。 水溶性色素:包括茶黄 素、茶红素、茶褐素、 黄酮、花青素等,决定 着茶汤的色泽。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一)绿茶的品质化学特征
品质特征:香高味醇, 清汤绿叶。 加工基本原理:高温杀 青,破坏酶活性,抑制 茶多酚的酶促氧化。 色的品质化学:叶绿素 及脱镁叶绿素起主导作 用。 香的品质化学:在热化 学作用下,茶叶中低沸 点的青臭气被挥发,而 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得以 显露。 味的品质化学:主要是 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 高低,以及两者比值的 协调。
3、氨基酸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极易溶 于水,其含量因茶的品 种、部位而变动。 含量(占干物质) : 1~4%。 主要组成:茶氨酸、天 冬氨酸、谷氨酸、精氨 酸、丝氨酸等。 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具 有鲜爽味,对茶汤的滋 味有积极作用。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6、糖类
茶叶中糖类(茶多糖, tea polysaccharide): 包括可溶性糖和不溶性 糖,如纤维素、半纤维 素、淀粉和果胶等。 含量(占干物质) : 20~25%。 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可 溶性糖具有甜味,除构 成茶汤的滋味外,还参 与香气的形成,如甜香、 焦糖香和板栗香。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二、茶叶色香味形的由来
茶作为一种饮料和食品, 茶叶的色香味形,是茶 其基本品质主要反映在 叶品质的综合反映,除 色、香、味、形等方面。 了形依赖于物理作用外, 色香味均以品质化学成 分为基础。

茶叶品质评定基础知识

茶叶品质评定基础知识

茶叶品质评定基础知识好嘞,以下是一篇符合你要求的文章: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茶叶品质评定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茶叶啊,就跟人似的,各有各的特点。

咱评定茶叶品质,就好比了解一个人的好坏。

你想想,咱要是能一眼看出茶叶的好坏,那喝茶不就更有意思啦!先说这外形吧,那可是茶叶给咱的第一印象。

就好比你看见一个人,长得周正不周正,一下子就能有个大概判断。

好的茶叶,那形状得匀整,不能这儿缺一块那儿少一点的。

你要是看见那歪瓜裂枣样的,嘿,那品质能好到哪儿去呀!再闻闻这香气,哇,那可太重要啦!有的茶香得清新,有的浓郁,就像不同性格的人一样。

要是一款茶闻起来没啥味道,或者有股怪味,那可不行!就像你跟一个没啥趣味的人聊天,多没意思呀!咱得找那香气扑鼻的,让你闻一下就精神一振的。

然后就是这茶汤啦!倒出来看看,颜色正不正,透不透明。

好的茶汤就像干净的溪水,清清爽爽的。

要是浑浊得像泥水,那肯定不行呀!喝一口,滋味怎么样?是醇厚回甘呢,还是寡淡无味?这就好比吃东西,好吃的让你回味无穷,不好吃的你都不想再碰第二口。

叶底也别小瞧了呀!泡完的茶叶展开来看看,是不是完整有活力。

要是都烂糟糟的,那能是好茶吗?这就像看一个人做事是不是有条有理的。

你说咱喝茶不就是图个享受嘛,要是喝到品质不好的茶,那多扫兴呀!所以咱得学会评定茶叶品质,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茶。

就像找朋友一样,得找个贴心的、靠谱的。

咱平常喝茶的时候,多留意留意这些方面,时间长了,你自然就能分辨出好坏啦!别小看这小小的茶叶,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咱可不能随便对付,得认真对待每一杯茶。

总之啊,茶叶品质评定可不是啥难事,只要咱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嘴巴去尝,就能找到那让咱心动的好茶。

让我们一起在茶香的世界里遨游,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第五章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第五章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矿物质 3.5~7.0
主要组成 谷蛋白、精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等 纤维素、果胶、淀粉、蔗糖、葡萄糖、茶多糖等
磷脂、硫脂和糖脂、茶皂素等 儿茶素、黄酮(醇)、花青(白)素、(缩)酚酸
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 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醇类、醛类、酸类、酮类、脂类、内酯类等
维生素C、A、E、D、B等 钾、磷、钙、镁、铁、锰、硒、铝、铜、硫、氟等
香的品质化学:拢牛儿 醇、沉香醇等甜香和花 香成分较多。
味的品质化学:滋味强 调浓、强、鲜,富有刺 激性。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三)乌龙茶的品质化学特征
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 色的品质化学:叶缘发
滋味甘醇、香气馥郁,
酵,形成“三红七绿”
讲究“韵味”。
的色泽。
加工基本原理:通过做 香的品质化学:胡萝卜
绿茶茶汤
金黄、橙黄至橙红
茶黄素、茶红素
红茶茶汤
紫色、靛青至花青 脱镁叶绿素、花青素、花白素 红茶叶底和绿茶叶底
乌润、灰褐
脱镁叶绿素、茶褐素
红茶干茶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3、茶香形成的生化原理
香气类型 青草气味
清香 花香 果香 陈香
呈香成分
备注
青叶醇
鲜叶气味
己烯醇、吡嗪、吡咯
绿茶主要香气
香叶醇、芳樟醇、沉香醇、紫罗酮 乌龙茶主要香气
含量(占干物质) : 20~25%。
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可 溶性糖具有甜味,除构 成茶汤的滋味外,还参 与香气的形成,如甜香、 焦糖香和板栗香。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二、茶叶色香味形的由来
茶作为一种饮料和食品, 茶叶的色香味形,是茶
其基本品质主要反映在

茶叶等级鉴别常识

茶叶等级鉴别常识

茶叶等级鉴别常识茶叶等级鉴别常识茶叶审评时一般可从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来鉴别。

正常的茶叶应该具有该类茶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异臭、无霉变。

条形茶的外形称作条索。

以紧细、圆直、勾齐、重实的為好;以粗松、弯曲、短碎、松散的為差。

鉴别茶叶的嫩度主要看芽头多少、叶质老嫩及条索的光润度。

此外,还要看峰苗(用嫩叶制成的细而有尖峰的条索)的多少;一般以芽头多、峰苗多、叶质细嫩為好;叶质老、身骨轻為次。

红茶的光泽有乌润、褐润和灰枯的不同;绿茶的色泽分為嫩绿、翠绿、青绿、青黄等;光泽分光润和干枯的不同。

红茶以乌润者為好;绿茶以嫩绿、光润者為好。

净度以无梗、末和其他夹杂物的為好。

拿一撮茶叶放在手掌中,用嘴哈气,使茶叶受微热而发出香味,仔细嗅闻,用嗅觉来审评香气是否纯正和持久。

可反復多嗅几次,以辨别香气的浓淡、强弱和持久度。

此外,还可以嗅嗅茶叶的香气是否正常,是否有烟味、焦味、霉味、餿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气味。

花茶还要看花香是否鲜浓持久。

取一小撮茶叶(3~5克),放入150毫升左右的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并盖上杯盖。

5分钟后,打开杯盖,先嗅杯中香气,再看汤色、品尝滋味,最后看茶叶的叶底。

(1)汤色茶叶内含物被开水冲泡出的汁液所呈现的色泽称為汤色。

汤色有深浅、亮暗、清浊之分。

一般以汤色明亮、纯净透明、无混杂為好;以汤色灰暗、浑浊者為差。

红茶以红艷明亮者為优,绿茶以嫩绿色者為上品。

(2)滋味茶叶经沸水冲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进入茶汤,形成一定的滋味。

滋味在茶汤温度降至50℃左右时為最好。

品尝时,口含少量茶汤,用舌头细细品味;从而辨别出滋味的浓淡、强弱以及鲜爽、醇厚或苦涩等。

另将少许干茶叶置于口中慢慢嚼,细品其滋味。

(3)叶底观察杯中经冲泡后的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

还可用手指按压,以判断它的软硬、薄厚和老嫩程度。

优质茶叶的叶片鲜嫩,加工充分,水中浸出物多;因此茶汤色泽艷丽、澄清透明,无混杂;并且具有本品种茶叶的正常香气,香气清爽、醇厚、浓郁、持久、新鲜纯正,没有其他异味。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课件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课件

茶汤主要滋味
咖啡碱、花青素、(缩)酚酸
茶汤主要滋味
Vc、没食子酸
茶汤辅助滋味
茶皂素
茶汤辅助滋味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三、不同茶类的品质化学特征
茶叶的色香味形,一方 对于茶叶,除了必须符
面代表了各种茶类的特
合卫生标准外,各种茶
有品质,同时又由于它
类各有其特征,并有与
的色泽悦目,香气诱人, 其特征相适应的色香味
拢牛儿醇、橙花叔醇、苯甲醇、茉莉内 酯
红茶主要香气
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黑茶主要香气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4、茶味形成的生化原理
滋味类型 鲜爽 甜 涩 苦 酸 辛辣
呈味成分
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茶黄素、 茶黄素咖啡碱络合物
糖、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茶红素
备注 茶汤主要滋味 茶汤辅助滋味
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
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类
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
等,对干茶和叶底的色
含量(占干物质) :1%。 泽有很大影响。
水溶性色素:包括茶黄
素、茶红素、茶褐素、
黄酮、花青素等,决定
着茶汤的色泽。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6、糖类
茶叶中糖类(茶多糖, tea polysaccharide): 包括可溶性糖和不溶性 糖,如纤维素、半纤维 素、淀粉和果胶等。
1、茶多酚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又称茶 鞣质、茶单宁,是一类 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 混和物。
含量(占干物质): 24~36%。
主要组成:儿茶素类、 黄酮(醇)类、花青 (白)素类、(缩)酚 酸类。
与茶叶品质的关系:重 要的滋味物质,具有强 烈的收敛性,苦涩味较 重。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规定的件数随机抽件,再按就近扦取法扦取。
1~5件:取样1件; 6~50件:取样2件; 50件以上:每增加50件(不足50件者按50件计)增 取1件; 500件以上:每增加100件(不足100件者按100件计 )增取1件; 1000件以上:每增加500件(不足500件者按500件 计)增取1件。
• 紧压茶:对每块(个)压制茶的中段或对角线部分取样
,不少于五点,用手或工具解散法,然后用“对角四分 法”缩分到约200g。
对每块(个)压制茶的中段或对角线部分取样,不
少于五点,用手或工具解散法,然后用“对角四分
法”缩分到约200g。
对角四分法
实际扦样过程中最常用的分 样方法,即用分样尺将茶堆 进行十字分割,取对角两堆 茶样即为一份扦取样,其余 茶样倒回原茶堆。若所扦取 茶样仍然太多,可将该份茶 样混合均匀后继续按对角四 分法缩分,直至达到审评所 需数量为止。
把盘
审评干茶外形的首步
双手握审评盘对角线边缘,作前后左 右的回旋运动,当盘中茶叶被摇至按轻重、 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方面均匀分布后, 即可进行收盘。收盘时需借助手腕的力量前 后左右颠簸,以使盘中茶叶收拢呈馒头形。 收盘后的茶叶在盘中会自然分出上、中、下 三层。
茶叶感官审评几个误区:
1、为何不能借助于仪器的理化检验直接判定茶叶品 质高低?
2、茶叶感官审评与判断茶叶价格、产地、销售形势 等的关系;与茶艺、品鉴的区别。
茶叶感官审评的实质:
对于品质的准确判断和客观表达。
准确判断:对茶叶风味的感觉。
• 化学感觉 • 物理感觉 • 心理感觉
பைடு நூலகம்
味觉:甜、苦、酸等 嗅觉:香、不良气味 触觉:软硬、辣味等 动感:平滑等 视觉:颜色、形状等 听觉:声音

茶评课件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茶评课件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版权所有
天平、定时钟、网匙、茶匙、汤 杯、吐茶筒、烧水壶、电磁炉等
用水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同一批茶叶水质一致。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版权所有
茶叶感官审评基本步骤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版权所有
取样是从一批茶叶中扦取能代表本批茶叶品质的最低数量的样茶,作为审
评检验品质优劣和理化指标的依据。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版权所有
茶叶感官审评工具
审评盘 亦称样茶盘或样盘,是审评茶叶外形用的。用硬质 薄木板制成。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正方形一般长、宽、 高为23cm、23cm、3cm,长方形为25cm、16cm、3cm, 木质无异味,漆成白色。盘的左上方开一缺口,便于倾倒茶 叶。正方形盘方便筛转茶叶,长方形盘节省干评台面积。审 评毛茶一般采用篾制圆形样匾,直径为50cm,边高4cm。
• 匀堆取样法 将所要扦取的同一批茶拌匀成堆,然后从堆的 各个部位分别扦取样茶,扦样点不得少于八处。
• 就近取样法 从每件茶的上、中、下、左、右五个部位各扦 取一把小样于扦样盘中,并查看样间品质是否一致。若单件 的上、中、下、左、右五部分样品差异明显,应将该件茶叶 倒出,充分拌匀后,再扦取样品。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版权所有
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 味与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 品质的目的。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版权所有
茶叶感官审评几个误区:
1、为何不能借助于仪器的理化检验直接判定茶叶品 质高低?
2、茶叶感官审评与判断茶叶价格、产地、销售形势 等的关系;与茶艺、品鉴的区别。
• 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 GBT 18797-2012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 GBT 8302-2013 茶 取样 • GB14887-2008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 及其他行业、地方标准等

5茶叶的质量标准

5茶叶的质量标准

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

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

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身骨,开汤品评。

①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

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

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

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时间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

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②香气----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

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

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

花茶则更以浓香吸引茶客。

③口味----或者叫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

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同时,不同的茶类,滋味也不一样,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

上等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

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饮后口有回甜。

④外形----从茶叶的外形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因为茶叶的好坏与茶采摘的鲜叶直接相关,也与制茶相关,这都反应在茶叶的外形上。

如好的龙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钉;好的珠茶,颗粒圆紧、均匀;好的工夫红茶条索紧齐,红碎茶颗粒齐整、划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锋露等等。

如果条索松散,颗粒松泡,叶表粗糙,身骨轻飘,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不同季节的茶知识①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修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

茶叶品质鉴别知识

茶叶品质鉴别知识

茶叶品质鉴别知识(总1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茶叶品质鉴别知识一、茶叶品质的定义茶叶品质一般指色、香、味、形与叶底。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香、味是核心品质。

但茶叶的商品性强,美观的外形与光润的色泽也是不容忽视的。

茶叶的品质主要表现为外形和内质。

外形使茶叶的外观特征,即茶叶的造型、色泽、匀整度、匀净度等。

内质是指经冲泡后所表现出的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及叶底的形态、色泽等。

二、茶叶品质的形成(一)影响因素A 茶树的品种、地域。

其中包括海拔、纬度、光照、温度、湿度、栽培过程中的灌水及施肥。

B加工工艺C具体化学物质的变化(二)茶叶色泽茶叶色泽包括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三个方面。

色泽是鲜叶内含物质经制茶发生不同程度降解、氧化聚合变化的总反映。

A茶叶色泽的化学组成构成茶叶色泽的有色物质,主要是黄酮、黄酮醇、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及其转化物质、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

根据其溶解性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脂溶性色素是构成绿茶外形和叶底色泽的主体部分。

水溶性色素是构成绿茶茶汤色的主要物质。

黄烷酮是使茶汤发黄绿色的主要物质。

红茶汤色主要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其中茶红素使汤色变红浓,茶黄素使茶汤明亮,茶褐素使茶汤发暗。

B影响茶叶色泽的因素1.品种鲜叶中有色物质是构成茶叶色泽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黄酮类物质。

前三种是脂溶性色素与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有关。

茶树品种不同,叶子中所含的色素及其他成分不同,使鲜叶呈现出深绿、黄绿、等不同的绿色。

而鲜叶的颜色与茶类的适制性有关。

深绿色的叶绿素含量高,多酚类含量较低,用来制绿茶,则具“三绿”的特点。

如用来制红茶,则干茶色泽青褐,叶底乌暗。

浅绿色或黄绿色叶绿素含量较低,多酚类含量较高,适制性广。

如制红茶则干茶色泽乌黑油若润,汤色、叶底红亮。

2.栽培条件综合影响茶树的生长及叶子的颜色,对茶叶色泽影响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圆 等方面去审评
• 圆形:从颗粒细圆紧结,圆整,松散(低级, 松散多团块)等方面去审评
• 扁形:从扁平(如龙井、大方、旗枪)、挺 直、光滑度等方面去审评
• 3、 色泽:色泽的审评主要从颜色的种 类、均匀和光泽度去判断。
• (1)色度:颜色的种类; • (2)匀杂:是否花杂,有青条等等; • (3)光泽度:有润,枯,鲜,暗之分。
第三节 评茶的程序
一) 扦(称)样:扦大样, 扦小样 二)把盘或称摇样盘
三)干看外形 四)湿看内质:看汤色、闻香味、尝滋味、评叶底
第三节 评茶的程序
一)扦(称)样
1、 扦大样
扦样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评判茶叶质量的关键,扦 样一定要有代表性,能代表所评茶叶质量的总体水平。
扦样时根据件数有比例的抽检(毛茶不少于1/3;精 茶:1-5件抽一件;6-50件抽2件;>50件,每增加50件 或不足50件抽一件;500件以上每增加100或不足100增 扦一件;1000件以上每增500或不足500增扦一件)。每 件上、中、下边各扦一把,如发现品质有差异,需倒出 拌匀后再扦。扦好的样根据对角取样法取500g右作为审 评样。
不同茶类感官评分(百分制)
茶别 名优茶 小种红茶 眉茶、珠茶
花茶 烘青茶胚 乌龙茶 普洱茶
白茶 黄茶 紧压茶
外形 30 30 35 30 40 15 20 20 30 30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10 25 25 10 10 25 25 10 10 20 20 15 5 40 20 5 10 20 20 10 10 35 30 10 10 30 30 10 10 30 30 10 10 20 30 10 10 20 25 15
(一) 看汤色
汤色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光线的强弱,茶具的厚薄、 大小,对色泽都有影响。因此,在审评时应经常交换品具的 位置,以消除外界因素对汤色的影响。
1. 审评方法
审评汤色时主要看茶汤的色泽种类、深浅、明亮度和清 浊度并用术语进行描。
1)看色度:属哪一类型及深浅
2)亮暗度:(明暗度)。亮度好,品质好。绿茶看碗底,反 光;红茶看碗底及金圈,金圈发黄,且亮而厚时好茶。
第四章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 茶叶审评用水 • 茶叶审评步骤 • 花茶加工与审评
基本概念
1.茶叶感官品质(Tea sensory quality ): 是指茶鲜叶加工成成品茶后所表现出来的 色、香、味、形品质 。
2.茶叶感官审评(Sensory quality evaluation ):
有条件的安装空调和强度为700lux灯光
二、设备条件(用具)
• 1. 干平台 高900mm, 宽600-700mm, 长短 视审评室大小及日常工作量而定, 黑色
• 2. 湿平台 高800mm,宽450-600mm, 长 短视审评室大小及日常工作量而定,白 色一般北窗下放干平台,距1.0—1.2m, 后放湿平台,前后平行,工作起来方便
为61mm,外径72mm,盖上有一小孔,容量为
150ml.

国际上采用的标准碗为:外径95mm,内径
86mm,高52mm。

我国毛茶审评杯的标准容量为250ml——200ml;
乌龙茶为 110ml (钟形)
• 5叶底盘: 精茶采用黑色小木盘 规格为 100×100×20; 毛茶和名茶采用白色搪瓷 漂盘. 此外,还有样茶秤或小天平(0.1g), 时计器或定时钟,网匙,茶匙,汤杯,吐 茶桶,烧水壶等等。
热嗅:开汤后5分钟就进行闻嗅,这时不正常 的香气易嗅出。主要辨纯异。
温嗅:隔一段时间,茶叶温热。这时香气较 好,主要辨香气的质量、高低与香 型。
冷嗅:滋味审评之后叶底审评之前,茶叶凉 后再进行闻嗅,辨香气之持久性。
专业审评人员在辨别茶叶香气
• 描述方法:采用术语描述,如香气从高到低可 以如下描述。
审评外形主要从嫩度、形状、色泽、整碎、净度 等几个方面去辨别。
1、 嫩度:茶叶的嫩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
断。
(1)芽的比例高,显锋苗的茶嫩度好。
(2)含毫量,同一茶树品种所制成的茶叶含毫量越 高品质越好。
(3)光糙度,茶叶越光润品质越好。
• 2、形状:茶叶有长条形,圆、扁、针形,等 等。审评时主要根据茶叶与标准样的属性。
将送评的审评样经认真把盘,根据大小、重 轻、粗细、松紧分成上、中、下段,从上到下, 按外形审评项目将上、中、下段茶进行审评。
各段茶的品质特征
• 因子 外 形
香气
• 上段茶: 松、粗、长 低
• 中段茶: 紧结、重实 高
• 下段茶: 碎
平和
汤色 浅 亮 深欠亮
滋 味 叶底


醇 匀嫩
浓 碎杂
三)干看外形
• 3. 审评盘 白色, 有两种 • 正方形:230×230×30mm; • 长方形:250×160×30mm • 毛茶审评有的评茶员用直径为一米的样扁进
行。
• 4. 审评杯碗: 白瓷烧制的专用杯碗, 厚薄、大小、 颜色、深浅力求均匀一致。

国际上采用的标准审评杯:高65mm,内径
62mm,外径66mm,杯柄有锯齿型缺口,杯盖内径
(三) 尝滋味 辨别滋味的最佳汤温在50℃左右。太高,
舌头烫麻;太凉,敏感性差。
1.滋味的审评项目
• 滋味的辨别从浓、淡(刺激性的强弱),茶汤 的厚薄(茶汤内含物的多少),爽涩,纯异等 方面去判断。
• 2、方法
• 当茶汤降至50℃左右,将大半匙(约5-8ml) 茶汤放入口中,让茶汤在舌中跳动,以便接触 舌的不同部位,然后,根据感觉对茶汤进行描 述或排序或打分。

红明:红,尚明亮。

红暗:颜色深,明亮度差。

深红:颜色深而不暗。

红浊:沉淀物较多。
汤色的类型
(1)
浅嫩绿型:太平猴魁,安化松针、开化
龙顶等名茶
(2) 杏绿型:龙井
• (3)黄绿型:大众茶 • (4)杏黄型:黄茶,如君山银针
• (5)浅黄型:白茶 • (6)金黄型:乌龙茶(如铁观音) • (7)橙黄型:黑茶 • (8)橙红型:武夷岩茶(如九龙袍) • (9)红亮型:红茶(如祁红与滇红的汤色)
• (10) 红艳型:红碎茶 • (11) 深红型:普洱茶
(二) 嗅香气
审评方法:将茶杯握中手中,移至鼻前, 开启杯盖,深吸1-2次,每次2-3秒。由于茶叶中 所含的芳香油沸点不一,挥发的时间也不一样, 茶叶香气在不同的审评阶段表现有所差异,因 此,茶叶香气应多辨别,一般香气分热嗅、温 嗅和冷嗅。
• 一般说来,审评滋味时的茶汤是不吞下的。
• 描述基本术语: 从高档茶到低档茶的基本描 述为:浓烈→浓厚→ 浓纯→醇厚→ 醇和→ 纯 正→粗涩→粗淡等。
(四) 评叶底
叶底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因子,可用视觉 和触觉来评定。
毛茶的内质主要看叶底。
审评叶底主要是评叶底的老嫩、厚薄、色 泽与均匀度。
• 嫩度:通过色泽和软硬以及芽的多少,叶脉 的情况可判断嫩度。名优茶的叶底嫩度很好, 有的用单芽制成,如开化龙顶极品茶;
生活用水总硬度应<25°(软水为<8 °的水)。 硬度高的水用于泡茶滋味淡薄。
• 水的硬度还会影响水的PH值。茶汤的色泽对 PH很敏感。当PH<5,对红茶汤色影响较小; PH>5,色加深。当PH≥7时,茶黄素自动氧 化损失,茶缺少新鲜感,茶红素自动氧化,茶 汤变深。
评茶用水总的要求
• 最低应符合GB5749-85要求
水质要无色,透明,无沉淀物; 无肉眼可 见物; 无味无臭; 浑浊度<3°; 水质硬度<15°; 微生物检测各项指标合格。
茶叶冲泡的三要素
• 泡茶的水温: 审评所有茶叶都用沸水(100℃)起泡。
• 泡茶的时间: 法定 2-10分钟,大多数为5分钟;
• 茶水比例: 红茶与绿茶等 1 ︰50(茶 :水);乌 龙茶 1 ︰22
• 毫香:茸毛多茶叶所具有的香气,特别是白茶。 • 甜香:工夫红茶具有,甜枣香。 • 花香:自然环境好,茶叶细嫩,做工好所具有的香
气。如兰花香(舒绿具有),玫瑰香,杏仁香等等。 • 火香:炒米香,高火香,老火香,锅巴香。 • 陈香:压制茶、黑茶具有,如普洱茶,六堡茶。 • 松烟香:小种红茶,黑毛茶,六堡茶。 • 另有低档茶的粗气,清气,浊气,闷气等。
2、扦小样
• 从500g茶叶中取出200g左右放入审评盘,混合 均匀,取有代表性的茶叶3.0-5.0g,用于审评内 质。
• 用于审评内质的小样只有3.0g-5.0g,如此小的 样本有时要代表几担甚至几十担,几百担的货 物。可见扦样必须得认真、仔细,不得马虎。
二)把盘或称摇样盘
评茶员根据平面运动和上下运动摇手中的茶 样盘,将茶样按上、中、下段茶分开,有利于准 确审评茶叶的外形。一般来讲,评长炒青、眉茶、 红精茶用样盘;珠茶、红毛茶、烘青用样匾。
清香:香气青纯柔和,香虽不高,令人有愉快感,是 自然环境较好,品质中等茶所具有的香气。与此相类的 有清正,清纯;清鲜略高一点。
果香型:似水果香型,如蜜桃香(白毫乌龙),雪梨 香,佛手香,桔子香(宜红),桂圆香,苹果香等。
嫩香:芽叶细嫩,做工好的茶叶所具有的香气,与此 同有鲜嫩。
板栗香:原料嫩,做工好所具有的香气。
是指依靠人的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 感觉器官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估的方法。
第一节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一、环境条件 审评室(供茶叶品质感官审评的专用实验室)的
环境 一)室外环境 ① 安静;② 无公害,无污染,无杂味;③地势干燥 ④ 北向房间,北面空旷,光线充足 二)室内环境 ① 安静;②干燥整洁;③空气新鲜流通;④ 装修宜 素雅,不宜五颜六色,光线充足,明亮(窗宜大)。
3)清浊度:清澈透明,无沉淀物,反光好;茸毛与冷后混应 与其他引起浑浊的物质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