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 11 爱莲说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文言文复习练习精编:爱莲说(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文言文复习练习精编:爱莲说(含答案)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素养提升把握物象特征,类比作者思想。

文中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原意为:枝蔓,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原意为:枝节,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清:①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②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③回清.倒影(《三峡》) ______________3.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爱:____________甚:____________蕃:____________(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__(3)自.李唐来自:__________(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___(5)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涟:____________妖:____________(6)中通.外直通:____________(7)香远益..清远:____________益:__________(8)亭亭净植.植:__________(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____________亵:____________玩:____________(10)予谓.菊谓:____________(11)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闻:____________(12)同予.者何人予:__________(13)宜.乎众.矣宜:____________众:____________4.文言虚词(1)者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②花之君子者也____________③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4)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中考语文总复习七年级下册第11篇 爱莲说(北宋 周敦颐)文言文阅读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七年级下册第11篇 爱莲说(北宋 周敦颐)文言文阅读梳理
②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指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变式提问1: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022常德) ①感慨知音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②即使同道不多,也要坚守志趣,洁身自爱(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变式提问2:文章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结尾,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 表达了作者对知己甚少的感慨,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和嘲讽,深化了主题。
诵读篇
三、课标文言文23篇阅读梳理
七年级下册
第11篇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阅读考情搜索】近13年未考【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原文
课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释
参考译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①。晋陶渊明独②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③,
⑩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⑪噫:叹词,表示感慨。⑫鲜:少。⑬宜:应当。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续表
【思维导图】_
续表
④濯:洗。⑤涟:水波。⑥妖:艳丽。⑦亭亭:耸立的样子。⑧植:竖立。⑨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11篇爱莲说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11篇爱莲说

第 11 篇 爱莲说[ 北宋 ] 周敦颐知识盘点一、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古义: ________.2.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不蔓 不枝 . . (2)形容词作动词 香远 益清 .3. 重点实词 (1)可爱者甚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濯 清涟 而不妖. . .(5)中通 外直.(6)香远益 清.(7)亭亭 净植..(8)可远观而不能够亵玩 焉..(9)陶后鲜 有闻.( 10)宜 乎众矣. .二、一词多义全扫描今义:种植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亭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亵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独. 不得志,独.行其道 (《荣华不能够淫》 )2.闻2.闻3.鲜[F]陶后鲜有闻.军中闻 将军令 [F] (《周亚夫军细柳》 ).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村中闻 有此人 [F] (《桃花源记》).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求闻 达于诸侯 (《出师表》) . 陶后鲜 有闻.无鲜肥滋味之享 [F] (《送东阳马生序》 ).香远益 清—1—中通外直.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5.直.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三、重点句子翻译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日.上日妍( )(4)及.花之既谢(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请从乙文中找出表现荷花精神品质的句子,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蔓:①香远益.清益: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①结庐.在人境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乙】文中能印证“晋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学常识《爱莲说》作者是,字茂叔,(朝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说,是古代一种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二、文言实词1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蔓:枝:(2)形容词作动词香远.益清远:2其他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4)濯清涟而不妖濯:涟:妖:(5)中通外直通:直:(6)香远益清益:(7)亭亭净植亭亭:植:(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9)宜乎众矣宜:3.一词多义(1)清①濯清.涟而不妖②香远益清.③以其境过清.④回清.倒影(2)远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亲贤臣,远.小人三、文言虚词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同予者何.人4.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四、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五、问题探究1.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的人生态度是什么?2.举例分析衬托手法在《爱莲说》中的运用。

3.《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4.《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六、阅读理解选择题爱莲说周敦颐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蕃:多)不蔓.不枝(蔓:藤蔓)B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C濯清涟而不妖(濯:洗)亭亭净植.(植:竖立)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应该)2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香远益.清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康肃笑而.遣之D自.李唐来屠自.后断其股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句是说爱莲的人特别多。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全都相同的一项是()例: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A.水陆草木之.花B.无文案之.劳形C.当求之.于上流D.然则天下之.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出污泥而不染”这一人生境域的知道。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C.出.污泥而不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中通外直.系向牛头充炭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知道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行,从而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管,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1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共11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为:(2)宜: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3分)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2分)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2分)答案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3、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答。

4、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

先理解文段内容,再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2(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爱莲说》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爱莲说》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只 有 霜 中 败 叶 /零 落 难 堪 似/ 成 废 物 矣。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乙】文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重点写了荷花的哪些特点。 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2)【乙】文与【甲】文的写作对象均为荷花, 都蕴含了作者对荷花的什么感情? 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9)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__隐__居__避__世__。__这__里__是__说__菊__花__不__与__别__的__花___争__奇__斗艳
(10)陶后鲜.有闻 鲜:_少___
5.常见虚词
(1)之水予陆独草爱木莲之之..花出淤泥而结不构染助词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出淤泥而.不染 _表__转__折__,__却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语__气__词_____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叹__词__,__表__示__感__慨_______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 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二、重点字词梳理 1.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古义:_竖__立____ (2)宜.今义:适合,适当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不蔓.不枝.
蔓:原意:藤蔓,在句中意思:__生__藤__蔓____
枝:原意:枝茎,在句中意思:___生__枝__茎____
3.一词多义 (1)清濯 香远 清.益 涟而 清.不妖清清澈芬
(4)濯.清涟.而不妖. 濯:__洗__
涟:水__波__
妖:艳__丽__
(5)中通.外直 (6)香远益.清 (7)亭.亭.净植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篇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2)陶后鲜有闻____(3)香远益清____(4)濯清莲而不妖____2.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你了解他多少? 请你写出最能反映他性格的一句诗或者能够反映他性格的小故事(故事要相对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爱莲说》中“爱菊、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周敦颐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请你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提炼出这句话蕴含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钟情于莲花,并以莲自况来表白他的生活态度。

请你以“莲,不求富贵乃花中君子”,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莲,不求富贵乃花中君子下句:松,_____________是树中勇士参考答案:1.①多②少③更加④美丽而不庄重2.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3.示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4.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一、课内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初,权谓.吕蒙曰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D.晋陶渊明独爱.菊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B.自.李唐来公亦以此自.矜C.花之君子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高尚品质,其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豁达大度。

C.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出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作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之情,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周敦顾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其蕃.(繁)B.濯清涟.而不妖(清水)C.香远益.清(更加)D.亭亭净植.(耸立)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共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最新中考文言文复习-《爱莲说》(含答案)

最新中考文言文复习-《爱莲说》(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爱莲说》一填空题1.《爱莲说》中的“说”是一种体裁,既可以,也可以都是为了。

2.《爱莲说》作者,是道州人,字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著有。

《爱莲说》是他的名文。

二解释下列字词1.可爱者甚蕃()2.世人盛爱牡丹()3.出淤泥而不染()4.濯清涟而不妖()()()5.中通外直()6.不蔓不枝()()7.香远益清()8.亭亭净植()()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0.花之隐逸者也()11.花之君子者也()12.陶后鲜有闻()13.同予者何人()14.宜乎众矣()三原文填空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描写莲花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名句是,。

3.作者感慨真正的隐士非常少的语句是,。

4.作者感慨真正的君子很少见的语句是,。

5.讽刺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语句是,。

6.点明牡丹喻义的语句是,。

7.突出莲花质朴品质的语句是8.表明莲花庄重而高雅的语句是,。

9.赞颂莲正直而通达事理语句是,。

10.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11.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是,。

12.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语句是,。

1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14.隐喻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语句是,。

15.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名句是,。

16.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17.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在写到“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他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

四问答题1.划分第一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的哪些美好品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3.文章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用意?4.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又怎样的关系?5.第二段句式有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莲之爱,同予者和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句相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句相照应。

2020年中考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及一词多义梳理训练

2020年中考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及一词多义梳理训练

重点实词及一词多义梳理训练中考常考重点实词梳理训练第一组1.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2. 躬.耕于南阳(《出师表》)3.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竟.不可得(《河中石兽》)5. 尔辈不能究.物理(《河中石兽》)6. 恐.托付不效(《出师表》)7.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8. 百里奚举.于市20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 余幼时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第二组10. 悉.如外人2016(《桃花源记》)11. 咸.来问讯(《桃花源记》)12. 清风徐.来(《核舟记》)13.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14.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15. 诣.太守(《桃花源记》)16. 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17.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1 —18.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第三组19. 莫说相公痴.(《湖心亭看雪》)20. 杂然而前陈.者2016(《醉翁亭记》)21.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22. 惟吾德.馨(《陋室铭》)23. 凡.河中失石(《河中石兽》)24. 月色入户.(《记承天寺夜游》)25. 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26.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27.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第四组28.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9. 乃大惊.(《桃花源记》)30.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31. 斯.是陋室2017(《陋室铭》)32. 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33.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34. 宜.乎众矣2014(《爱莲说》)35. 愿.陛下亲之信之2019(《出师表》)36. 执.策而临之2011(《马说》)37.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 —中考常考一词多义梳理及训练第一组1. 安2011:①安乐,安逸;②疑问代词,怎么;③指安身;④安定(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011(3)衣食所安(《曹刿论战》)(4)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2. 备:①挂着;②详尽(1)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3. 鄙:①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②见识短浅(1)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4. 毕:①完成、结束;②尽、全(1)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2)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5. 蔽:①遮挡、遮蔽;②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1)隐天蔽日(《三峡》)(2)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6. 薄:①迫近,接近;②看轻,看不起(1)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妄自菲薄(《出师表》)—3 —7. 曾:①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②竟然;③同“增”,增加(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 朝:①早晨;②朝见的地方,朝廷;③朝见(1)有时朝发白帝(《三峡》)(2)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3)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9. 称:①著称;②称赞(1)不以千里称也(《马说》)(2)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10. 诚:①诚心;②真正,确实(1)帝感其诚(《愚公移山》)(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第二组11. 出2015:①指在国外;②露出;③拿出;④出来;⑤由内而外,与“入”相对(1)家无井而出溉汲(《穿井得一人》)(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5(3)皆出酒食(《桃花源记》)(4)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5)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12. 辞:①推托;②告辞;③言辞—4 —(1)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3)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13. 从:①跟、随;②顺从;③跟从;④由,自;⑤跟随(1)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2)一狼仍从(《狼》)(3)隶而从者(《小石潭记》)(4)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5)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14. 当:①担当,承担;②应当,应该;③在(某处、某时)(1)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2)但当涉猎(《孙权劝学》)(3)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15. 道:①说,谈论;②正确方法;③学说,思想;④讲述;⑤道路;⑥道理(1)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2)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伐竹取道(《小石潭记》)(4)虽有至道(《虽有嘉肴》)(5)策之不以其道(《马说》)(6)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16. 得:①出现;②找到;③领会;④取得;⑤得到;⑥能够;⑦同“德”,感恩、感激(1)吾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2)便得一山(《桃花源记》)—5 —(3)得其船(《桃花源记》)(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5)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7)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17. 等:①等同、一样;②表省略(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出师表》)18. 独:①只;②老而无子;③独自(1)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2)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19. 发:①出发;②兴起,指被任用;③显露、流露;④开放(1)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有时朝发白帝(《三峡》)(4)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20. 伐:①砍伐;②攻打,讨伐(1)伐竹取道(《小石潭记》)(2)齐师伐我(《曹刿论战》)第三组21. 拂:①违背;②同“弼”,辅佐—6 —(1)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2. 负:①凭借;②背着(1)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23. 复:①又;②恢复;③回答,答复。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第11篇 爱莲说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第11篇 爱莲说

返回目录
可爱者甚蕃
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花”
(2)者 花之隐逸者也
助词,和“也”一起作为判断句的标志
同予者何人
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语气词,不译
二、句子翻译 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返回目录
第11篇 爱莲说
2. 其他重点实词 (1)可爱者甚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濯清涟而不妖
(5)香远益清 (6)亭亭净植
蕃:多 独:只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益: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返回目录
第11篇 爱莲说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第11篇 爱莲说
返回目录
二、(2020 原创)阅读《爱莲说》,完成1~3题。(10分)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不蔓不枝
( 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亲近而不庄重 )
(3)陶后鲜有闻
( 少)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பைடு நூலகம்之君子[F]者也 (9)陶后鲜有闻 (10)宜乎众矣
亵:亲近而不庄重 亵玩:靠近玩弄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宜:应当
返回目录
3. 文言虚词 水陆草木之花
(1)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爱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020年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8 《爱莲说》(知识解析)

2020年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8 《爱莲说》(知识解析)

《爱莲说》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爱莲说》选自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了解体裁。

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内容概说。

《爱莲说》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文章共两个段落:第一段,写“我”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

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四、字音字形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枝蔓(màn)亵玩(xiè)隐逸(yì)颐(yí) 噫(yī)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甚蕃(很多)陶渊明独爱菊(惟独)世人盛爱牡丹(非常)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长蔓延) (生枝节)香远益清 (更加) (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宜乎众矣(应当)(多)(二)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长藤蔓。

(2)不蔓不枝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节。

(三)古今异义(1)亭亭净植植:古义:树立今义:种植(2)宜乎众矣宜:古义:当。

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

(四)一词多义(1)清:濯清涟而不妖澄澈香远益清清香(2)植:亭亭净植树立缘坡植牡丹种植(五)虚词用法。

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菊之爱宾语前置的标志六、特殊句式1.省略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

《爱莲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

《爱莲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二、阅读(45分)(一)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8.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分析】参考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解答】(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濯:洗。

②句意为: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枝:旁生枝茎。

(7)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

专题11《爱莲说》(最新模拟)(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1《爱莲说》(最新模拟)(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1:《爱莲说》(原卷版)最新模拟1.(2023•北京市丰台区二模)阅读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ㅤㅤ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ㅤ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刘禹锡ㅤ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香远益.清精益.求精相得益.彰老当益.壮B.中通.外直通.情达理水泄不通.无师自通.C.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屡见不鲜.寡见鲜.闻D.有仙则名.莫名.其妙名.副其实举世闻名.(2)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赋闲在家,无事可做,所以陋室里的生活是悠闲自得、不会被打扰的。

B.忘记处理官府的公文,难以听到世俗的音乐,作者在陋室中感到身心舒畅。

C.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些行为表现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D.丝竹之声、官府公文会扰乱身心,所以一定要排除杂念,彻底地归隐山林。

(3)根据上面两篇短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①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②,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泰伯》)材料二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

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③。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篇爱莲说[北宋]周敦颐知识盘点一、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________ 今义:种植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动词香远.益清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通.外直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香远益.清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亭亭..净植亭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宜.乎众.矣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词多义全扫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陶后鲜有闻.[F]军中闻.将军令[F](《周亚夫军细柳》)鸡犬相闻.(《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F](《桃花源记》)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陶后鲜.有闻无鲜.肥滋味之享[F](《送东阳马生序》)香远益.清有所广益.(《出师表》)中通外直.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三、重点句子翻译1.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四、探究设问 ○理○解○概○括1. 作者用莲分别象征了君子的哪些美好品德?【答案】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角度写出了莲不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的高洁、庄重的品质。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从体态、香气角度写出莲正直不苟、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风度、气质角度写出莲庄重不可轻慢的品质。

2. 试分析“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

【答案】作者的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词,但从“宜乎”一词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

3. 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爱菊”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爱莲”代表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爱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4. 《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统编课后思考探究)【答案】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样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而是要在污浊的环境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也不炫耀自己。

他洁身自好,质朴、庄严、卓然独立、纯正无邪、品格高尚,因而声名远扬,被人尊重。

“出淤泥而不染”表明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能不为环境而改变,保持清白、正直、纯真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这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追求的人生境界。

5. 文章结尾以作者的感叹作结,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叹”的理解。

【答案】一叹爱菊花的人少,实则感叹真正的隐士太少;二叹爱莲者太少,实则感叹与自己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太少;三叹爱牡丹的人多,实则表达了对世间争名夺利、趋炎附势、追求富贵者的厌恶。

○写○作○技○巧1. 文中三次写到菊和牡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答案】三次写到菊和牡丹,均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第一次,表明自己爱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突出了莲的“君子”形象;第三次,用菊正面衬托,牡丹反面衬托,讽刺了追名逐利的世态,赞美了如莲一般洁身自好的品质。

2. 请简要分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运用排比句式,借花喻人,点明三种花各自象征的对象。

同时用菊和牡丹进行衬托,突出了莲“君子”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3. 作者为什么在篇末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了菊、莲、牡丹?【答案】前文将菊、牡丹放在前面,是为了突出莲的品质;篇末将牡丹移至最后,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态的讽刺,深化文章主旨。

4.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答案】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主○旨○情○感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2. 《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什么? 变式提问:作者以莲自喻,表明了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金题演练 内容相关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1分)(一)《爱莲说》全文(二)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③;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有删改)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

②薄丛:贫瘠的丛林。

③芳:散发出芳香。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自⎩⎪⎨⎪⎧自.李唐来自.非亭午夜分B. 清⎩⎪⎨⎪⎧濯清.涟而不妖水尤清.冽C. 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 鲜⎩⎪⎨⎪⎧陶后鲜.有闻无鲜.肥滋味之享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语段(一)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莲”自比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2分)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手法相关二、(2017河南备用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一)《爱莲说》全文(二)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①,舆②马相望。

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③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

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

临池数株,绿萼④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

其一株横偃⑤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⑥。

口占⑦二绝句,大醉而归寓。

(节选自归庄《洞庭山看梅花记》)注:①杂沓:聚集的样子。

②舆:车。

③游屐:指游人。

④萼:环列花朵外部的叶状薄片,一般呈绿色。

⑤偃:倒下。

⑥浮白:指喝酒。

⑦占:口述(文辞)。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出⎩⎪⎨⎪⎧出.淤泥而不染卷石底以出.B. 通⎩⎪⎨⎪⎧中通.外直政通.人和C. 远⎩⎪⎨⎪⎧香远.益清亲贤臣,远.小人D. 闻⎩⎪⎨⎪⎧陶后鲜有闻.闻.寡人之耳者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根据语段(一)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

(2分)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4分)三、(2019南阳市唐河县二模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2分)(一)《爱莲说》全文(二)嗟夫!草木无情,有时①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②然丹者为槁木,黟然③黑者为星星④。

奈何⑤以非金石之质⑥,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⑦,亦何恨乎秋声?(节选自欧阳修《秋声赋》)注释:①有时:有固定时限。

②渥(w ò):红润的脸色。

③黟(y ī)然:形容黑的样子。

④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

⑤奈何:为何。

⑥非金石之质:指人体不能像金石那样长久。

⑦戕贼:残害。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益⎩⎪⎨⎪⎧香远益.清有所广益.B. 谓⎩⎪⎨⎪⎧予谓.菊太守谓.谁C. 劳⎩⎪⎨⎪⎧ 万物劳.其形劳.其筋骨D. 欲⎩⎪⎨⎪⎧欲.与草木而争荣夕日欲.颓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 语段(一)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2分)4.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借写“草木”言志,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个语段所言之“志”有何不同。

(4分)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1分)(一)《爱莲说》全文(二)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

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

)物生有候,葭动①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②不能冬生一穗;后③系人主,可强鸡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注:①动:萌发。

②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

③后:指武则天。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2)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语段(一)中,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3分)4. 语段(一)(二)都谈到了牡丹,请结合内容说说作者分别借牡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分)参考答案及解析第11篇爱莲说知识盘点一、1. 竖立 2. (1)横生藤蔓旁生枝茎(2)远播3. (1)多(2)只(3)沾染(污秽)(4)洗水波过分艳丽(5)贯通(6)更加(7)耸立的样子(8)靠近玩弄亲近而不庄重(9)少(10)应当很多二、1. 只独自 2. 听到听从听到听说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有名望 3. 少新鲜4. 更加帮助5. 笔直笔直只是三、1.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