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迫切需要解决的八个问题
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
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语文,作为我们学习生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关乎着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能力,更对我们的思维发展和文化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基础知识薄弱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包括字词的书写、读音、释义,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很多同学在这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容易写错字、读错音,对词语的理解不准确,语法错误频出等。
解决方法:1、多读多写。
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增加词汇量,同时养成写日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加强对字词的运用。
2、制作错题集。
将自己在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字词、语法错误整理出来,定期复习,加深印象。
3、系统学习语法知识。
可以通过购买相关的语法书籍,或者参加语法课程来进行系统的学习。
二、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也是很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表现为读不懂文章的含义,抓不住重点,答题时答非所问等。
解决方法:1、提高阅读量。
广泛阅读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新闻等,培养阅读语感和理解能力。
2、掌握阅读技巧。
比如在阅读时学会快速浏览、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大意等。
3、多做阅读练习。
通过做题来熟悉不同类型的阅读题目,总结答题规律和方法。
三、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写作是语文学习的综合体现,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存在思路不清、内容空洞、语言平淡等问题。
解决方法:1、注重积累素材。
平时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作文来学习别人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2、列提纲。
在写作之前,先列出提纲,明确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使写作过程更加有条理。
3、多写多改。
不断地进行写作练习,并请老师或同学帮忙修改,从修改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四、文言文学习困难文言文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个难点,词汇晦涩难懂,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
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语文学习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基础。
然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扰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阅读理解困难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时常常遇到难以理解和解答问题的困扰。
解决方法:1. 提升阅读速度:通过多做阅读训练,逐渐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2. 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并掌握常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对文章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善于利用上下文语境:在阅读中,学会从上下文中推断词语的意思和句子的含义,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
二、写作水平提升困难语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关键环节,但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词穷、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
解决方法:1. 积累词汇和句型:通过课外阅读和积累,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和丰富句型结构,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2. 多做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审美意识:多欣赏和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对美感的敏感度,提高作文的文采和艺术性。
三、记叙文应用困难记叙文是语文学习中常见的文体之一,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常常困扰于故事情节的设计和结构的呈现。
解决方法:1. 打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记叙文中,着重描写人物形象,使人物栩栩如生,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和故事的吸引力。
2. 注重情节的前后呼应:在写作中,注意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的发展,前后呼应,使整个故事更加连贯流畅。
3. 运用修辞手法:通过运用描写、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提升记叙文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四、古文阅读难以理解古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古文语言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阅读古文时常常感到困扰和难以理解。
解决方法:1. 学习古文基本词汇:学生需熟悉古文中的常见词汇,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全面启动。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效果与得失。
而我国传统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尽如意的地方。
那么,如何突破或摈弃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弊端,从新的高度确立课程教学的理念,全面挖掘课程教学的价值,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命意义的缺失:传统课程教学的局限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在教学中,学生不是独立地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学习的内容不是随意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选择和教育学加工的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教学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不是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认识过程。
基于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观”,教学被窄化成知识教学,教学过程被视为一系列预先设计好的、可控的线性序列,学生被当成盛装知识的容器,教师充当教学舞台的主角。
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观”无视课程教学的生成性、丰富性、复杂性,意识不到教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生命力,把生动活泼、变动不居的教学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命的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课程教学缺乏生命意义,这是传统课程教学的根本缺陷,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教学观念:知识传承观长期以来,绝大部分教师把课程理解学科知识。
认为,教学就是把书上的知识、结论讲给学生听,学生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识记、理解和掌握这些学科知识。
完成认识性任务是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甚或惟一的目的,学生的进步只表现为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
它必然导致两大弊端。
一是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成长需要的关注的缺乏。
一方面表现为大多数学科的内容与学生的成长缺乏内在联系,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成了与学生日常生活隔绝的一个专门领域;另一方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困惑、好奇、期望以及许多潜在的能力和作为一个完善的人的其他一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被忽视、遏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需要找到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学生对课文理解困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时候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有困难,这可能是因为课文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无法深入理解;也有可能是由于学生阅读能力不足,无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题和要点。
针对这一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
在选择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生动的课文,帮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2.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对于那些比较抽象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寓意。
3. 注重阅读训练。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解决这一困难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读、课外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二、学生写作能力不足1. 设置写作任务。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文字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2. 注重写作指导。
在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写作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改善写作表达能力,并从中学到更多的写作技巧。
3. 提高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写作中,并从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三、课外阅读需求不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主动性,平时对于阅读的需求不够强烈,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
针对这一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创建阅读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一些有趣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树立对阅读的兴趣,并激发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欲望。
2. 提供导读指引。
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解决
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解决语文,作为我们学习生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但很多同学在这方面存在困难。
常见的表现是读不懂文章的含义,抓不住重点,或者阅读速度慢。
解决方法:1、增加阅读量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和文章,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科普文等。
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对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2、掌握阅读技巧学会快速浏览文章,抓住关键信息,如标题、开头、结尾、段落的首句和尾句等。
同时,要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提高阅读效率。
3、做好读书笔记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写作能力欠缺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下笔,或者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逻辑混乱。
解决方法:1、积累素材平时多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
同时,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学习别人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2、多写多练养成定期写作的习惯,可以从简单的日记、随笔开始,逐渐提高写作难度。
写完后,要认真修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3、学习写作方法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如记叙文要注意情节的完整性和生动性,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论点和充分的论据。
三、文言文学习困难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其语法、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让很多同学感到头疼。
解决方法:1、掌握基础知识学好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通过背诵和练习加以巩固。
2、多读多背诵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孟子》《岳阳楼记》等,培养语感。
3、结合注释和翻译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充分利用注释和翻译,帮助理解文章的意思,同时要学会自己翻译,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学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语⽂课堂是培养学⽣语⾔能⼒、思维品质和⽂化素养的重要平台。
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语⽂课堂也⾯临着⼀系列问题。
下⾯将深⼊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提⾼⼩学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存在问题1.教学内容与⽣活脱节当前,有些⼩学语⽂课堂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学⽣的实际⽣活经验相脱节,让学⽣难以理解。
2.教学⽅法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在⼀些⼩学语⽂课堂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教学⽅式往往忽视了学⽣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讲授《草船借箭》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理解课⽂内容,⽽没有⿎励学⽣通过⻆⾊扮演或⼩组讨论来深⼊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和⼈物特点,学⽣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将⼤⼤降低。
3.忽视学⽣个体差异在⼩学语⽂课堂中,有时教师往往采⽤统⼀的教学策略,忽视了学⽣的个体差异。
例如,对于阅读速度较慢的学⽣,如果教师没有提供额外的阅读指导和练习时间,这些学⽣可能会感到挫败,从⽽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部分⼩学语⽂课堂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不能准确反映学⽣的学习情况。
例如,如果教师仅通过传统的笔试来评价学⽣的语⽂能⼒,那么学⽣的⼝头表达能⼒、创造性思维和⽂化素养等⽅⾯的表现就可能被忽视。
5.忽视⽂化素养的培养语⽂教育不仅仅是语⾔⽂字的学习,更是⽂化素养的培养。
然⽽,在⼀些⼩学语⽂课堂中,教师过于注重语⾔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化素养的培养。
例如,教授《论语》时,如果教师仅仅关注⽂⾔⽂的翻译和理解,⽽没有引导学⽣了解和体验儒家⽂化,学⽣的⽂化素养培养将受到限制。
⼆、应对策略1.结合⽣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将语⽂教学与学⽣的⽣活实际相结合,选择与学⽣⽣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草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观察⾃⼰⽣活中的建筑,讨论不同建筑的特点和意义,从⽽加深对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采⽤多样化的教学⽅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的特点和兴趣,采⽤多样化的教学⽅法。
语文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方法
语文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方法语文学习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困惑,这不仅是因为语文的学习内容较为繁杂,还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所导致的。
在本文中,将针对语文学习中常见的困扰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语文学习困惑的表现及原因1.阅读理解困难很多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题时,常常感到困惑。
一方面,文言文句式复杂、词汇生僻,另一方面,现代文篇章结构多样,表达方式独特。
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了阅读理解的困扰。
2.写作水平有限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却很难拿出一篇出色的作文。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深度。
3.诗词默写题困扰很多学生因为诗词默写题的考察形式特殊,所以难以正确书写诗词句子。
二、解决方法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除了多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外,还可以多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可以选择一些中小学语文辅导书籍,里面的题目常常有针对性地进行解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的内容。
2.加强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写作水平,不仅需要不断积累语言素材和写作技巧,还要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和社会问题的洞察力。
可以多参加写作比赛、写作讲座以及阅读名家作品,这些都能够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3.诗词默写技巧对于诗词默写题,学生可以结合诗句的意境和韵律,通过反复书写和朗读来记忆。
可以运用一些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音韵联想法等,有助于提高诗词默写的准确性。
三、针对不同困扰的策略针对阅读理解困难,学生可以多进行阅读训练,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划重点、做思维导图等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针对写作水平有限,学生可以多进行写作练习,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从积累素材、构建结构、提炼观点等方面注重训练,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针对诗词默写题困扰,学生可以通过诗词欣赏、背诵和朗读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常常面临一些常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探讨一些解决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一、字词理解困难小学生在字词理解方面常常遇到困难,可能会因为生词较多、字形相似等原因而产生困惑。
针对这个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 多读多写:小学生可以通过多读多写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可以要求孩子每天背诵几个生词,并写出相应的记忆方法,增强记忆效果。
2. 制作词卡: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作词卡,将生词和生词的解释写在一张卡片上。
每天随机选择几张,让孩子进行默写,以提高记忆能力。
3. 及时解答疑惑:在孩子学习中,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回答孩子关于字词理解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二、文章理解能力不足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常常出现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文章的主题和要点把握不准确。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预习导引:在开始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可以通过向孩子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对文章主题进行预测,以增强理解意识。
2. 核心要点把握:在阅读过程中,要帮助孩子找出文章的核心要点,可以通过指导孩子找出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以及关键词等方式来提高抓取文章主旨的能力。
3. 反复阅读:为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可以让孩子多次阅读同一篇文章。
第一遍可以快速浏览,了解文章的大意;第二遍可以仔细阅读,抓住关键信息。
三、作文写作能力不足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作文写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表达能力不足等原因,小学生常常面临作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提供写作素材:为了帮助孩子拓展写作思路,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故事等,引导孩子进行写作。
2. 模仿写作:让孩子学习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并进行模仿写作,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表达方式和结构。
关于语文教学课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于语文教学课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语文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语文教学课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呆板等原因造成的。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视死记硬背,忽视对学生内在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讨厌学习。
解决方案:1.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结合时事热点、名家作品、优秀散文等材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把握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实践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
3.激发学习动力: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解决方案:1.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课堂互动性。
2.多媒体教学: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田野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阅读习惯不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传统的阅读习惯,过度依赖网络。
这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相应减弱。
解决方案:1.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要加强阅读教育,每周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读名著。
2.提供阅读资源:学校图书馆要不断更新藏书,引进优秀图书,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阅读资源。
3.合理引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合理的阅读引导,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评价体系单一目前,语文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价体系容易造成学生对语文的功利化,只注重分数,而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如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困难和困惑?
如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困难和困惑?破解软件语文学的迷局:困境、困惑与不胜感激之道语文,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其学习难度和困惑程度并不一定远超很多人的想象。
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改正学习障碍,享受语文学的乐趣,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议题。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深入探讨语文学习中较为常见的困难和困惑,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学习的常见困境1. 基础知识薄弱:字词积累不足、文言文理解困难、语法概念模糊等,造成学生难以理解文本深层含义,缺乏阅读和写作能力。
2. 学习方法不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缺乏思考和实践,可能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偏低。
3. 缺乏阅读习惯:课外阅读量不足、阅读范围狭窄,造成语感不强,缺乏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写作能力薄弱:缺乏写作练习、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表达能力欠缺,导致写作表达无力。
二、语文学习的最常见困惑1. 教材内容难度过高: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文学作品,难以掌握复杂的语法知识,造成学习兴趣下降。
2. 课堂教学单一:传统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和实践的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缺乏快速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4.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不重视语文学习,缺乏引导和鼓励,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三、可以解决语文学习困难和困惑的策略1. 夯实基础,不要急于求成: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习趣味性,例如:借助直观形象、趣味游戏等,提高学习效率。
2. 重视培养写作兴趣,拓展阅读范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选择与自身兴趣和认知水平相符的书籍,并定期交流阅读心得。
3. 多总结,多练习:从精读和泛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和写作素材,并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4.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采用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提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 练习与应用不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和背诵,但在实际运用上缺少训练和引导。
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在写作或口头表达时遇到困难。
2. 教材内容单调现行的语文教材大部分以古代文章为主题,缺乏与当今社会联系紧密以及新颖有趣的内容。
这样容易使得同学们产生厌倦感,并且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3. 教师教育理念不符有些老师仍然沿用传统模式进行讲授,并不能因材施教,在启发性引导上欠缺灵活性。
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范式固化, 学生能动性不强等问题。
二、建议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更有效的语文教育。
1. 培养运用能力应该加强对语文知识点的练习与应用。
在讲解知识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用,如写作、口头表达或演讲等活动。
这样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并增强实际运用的能力。
2. 丰富教材内容为了激发同学们对语文教育的热情,需要将传统古代文章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
通过引入现代作品、新闻报道等相关素材来拓宽视野。
同时,在选择文本时要注意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3. 拓展教师角色为了使得语文课堂更具活力和灵活性,老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体化教育方案。
采取启发式思考、给予鼓励和扶持是激发学生积极性最好的方式。
4. 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宽松自由而又有纪律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堂互动,如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表达和交流的积极性。
5. 建立评价机制需要建立灵活多样的语文评价机制。
不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考查,还应该注重能力培养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估。
这样既可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育中,又有利于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写作能力不足、阅读能力不够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1. 学习兴趣不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够深刻,无法理解语文学习对他们未来的重要意义。
2. 写作能力不足现阶段,许多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文笔不够流畅等问题。
这也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生缺乏综合素养有一定的关系。
3. 阅读能力不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语文应用能力方面存在困难,容易出现字面理解和主旨把握能力不足的情况。
二、解决措施1.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可感和自豪感。
教师也可以尝试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更有趣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愉悦。
2.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来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模仿写作和创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念。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写作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精读好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设立阅读角、阅读社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阅读推广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节等,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技能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认为语文知识无实用性,觉得学习语文是枯燥乏味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实例等方式,使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演示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广告语、新闻报道等,让学生看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3. 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和学习。
二、阅读理解难度大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但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时遇到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 提前预习: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一遍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阅读效果。
2. 梳理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梳理文章的结构,通过寻找关键词、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 多读多练:教师可以安排更多的阅读训练任务,让学生多读多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写作能力待提高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存在表达不清晰、句子结构错误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供范文: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给学生参考,让学生通过模仿优秀的写作样例,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逐步引导: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如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注意句子的连贯性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问题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过多过细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点语句的教学.对策: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难点,结合文本所在单元,备课时较系统地归纳出单元训练重点,有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实践性环节上设计可以更充分一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联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来做一定的迁移,还可以和写作指导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这样就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更加充分.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夹竹桃这篇文章,有两个出彩的地方.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子是概括地写:“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写夹竹桃在春、夏、秋三季的形象,老师让学生通过概括的语句调动想象,让学生自己来描绘想象得到的画面,并且反复朗读,加强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又如幻想的一段,让学生用模仿的句式来造句,如果能多花点力气,多花点时间,如果老师不给学生点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普通事物中发现其美妙的意趣,也是可以的.问题2:问题的提出有的过于繁琐,有的偏离语文.对策:一篇文章问题不易过多,过细.应设计围绕一个大问题逐步深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递进似地悟出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好的、到位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好,那要看问题解决的实质是什么语文的问题不能是单纯的追求“非语文的如科学常识、道德伦理、历史地理等”,如果产生了“非语文”的问题,允许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在问题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依托.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冲着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备课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底细摸得不够清楚,或许从另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已迫在眉睫.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的问题,也就是说与本课的教学无关,教师要注意掌握分寸,实在不需要解决的,教师要艺术性避开,但不要伤害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解决,又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师要掌握火候,不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语文课决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3:教学目标不清晰,导致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教师应该思考,语文有没有引领性的问题应该是有.其理由,语文是课程,语文教学的阅读与我们平时自由阅读不一样,尽管有人呼吁阅读的自由化,但在教育领域实现不了,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和教育人,它是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否则我们不能称为教育.这样来看,语文有引领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引领性问题大的方面说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小的方面说是教材编排的意图,那么教师建构的问题首先挖掘教材的意图——生成问题的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统领性问题,但在具体的课文中各有侧重.对策:不管哪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应该抓住关键的问题,围绕一个中心,定准一个基调,升华一种情感……把“语文”的东西交给学生.这应该才是语文教学的“根”.因此教师应该加深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问题4:课内所学与课外积累发展非常不平衡,课外积累几乎成为一个空白.对策:我们知道,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是课内课外二者的有机结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心中渗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多读书,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有了阅读的广度,才会有阅读的深度,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思维,创造性思维.因此每位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步骤、分层次地引领学生大量阅读.问题5: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亡羊补牢等课文时,往往在初读课文认认生字后,就抓住文中的创新思维训练点,让学生离开课文漫无边际地想象,寻找乌鸦喝水、司马光救人、曹冲称象及亡羊人补墙的新奇办法,把对课文文字、重点词句、整体内容、思想意义、思考与感悟轻易放过,这样既使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知识基础,又窄化了课程目标,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对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心中装着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否则教学是失败的.为此教师一定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为主要目标,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在40分钟里要做对提高学生素养最有价值的事,要加强基本训练,不能把朗读、背诵、写字、听写、巩固、练习都放到课外,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识字、阅读基本任务展开.问题6:学习方法的形式化,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倡导自己、合作、探究.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协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具体情况,利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听课时发现,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无论什么情况都在课堂上摆“小饭桌”,盲目地进行泛泛的合作探究,结果既使学生在课堂上转来转去,相互影响,不利于学生自主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又浪费了教学时间,弱化了学生自我认识基本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过程,影响了课程主要目标的达成.对策: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因具体内容而定,对凡要求感知积累的简单内容,宜采取自由默读、背诵等自我感受的学习方式学习;对具有多元思维趋向、利于结合不同生活体验形成独特感受,培养思维个性的内容,宜让学生分别独立体验、思考、再当众展示不同的思维结果,引发多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学习方式;对疑难的重点内容,则宜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或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共同学习交流,以相互启发,加深理解形成共识,突破疑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问题7:课堂教学中拓展的随意性有效的课后拓展不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把拓展变成课堂教学的点缀,出现了拓展的随意性、形式化.如一教师在教军神一课时,学习感悟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刘伯承在手术台上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用手紧紧抓住身子底下的白垫单,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殊不知,什么语言能表达这位将军的坚强意志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说邱少云壮烈牺牲了,但赢得了胜利,在当今“见义智为”的时代,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话要说呢这样的拓展严重的脱离了教学目标,是失败的.对策: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要结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拓展模式.如果选择问题思考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课后思考方面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作业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作业设计安排方面应采用哪种方式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探究模式,那么重点考虑在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与安排方面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拓展模式,由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需求创新性地选择和确定.问题8:多媒体手段的滥用取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策:认清多媒体手段使用的意义:它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只能是辅助,不能取代.问题9:重阅读教学轻识字教学对策: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识字写字的训练,从低年级的握笔姿势、坐姿、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进书写知识,加强写字训练.问题10: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教学中有些教师发生专业知识传授的错误或对语文常识性知识模糊不清.对策: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读专业书籍,不断学习,加强对所教学科知识的了解,提高专业素养.问题11:对新课标准解读过于绝对化例如新课标中对中年级阶段教学不再提“分段、归纳段意”,有的教师就绝对地服从,不加以自已的理解,无论什么样的课文,一律不采用分段的讲解方法.其实,有些文章学生在初读时的分段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梳理的.对策: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行动准则,但理论应是服务于实践,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文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语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家长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
这些困惑可能来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甚至是教材内容的设计。
针对这些困惑,我们需要寻找解决之道,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下面,我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1. 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对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教师们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相关的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是有趣的,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差,语文学习成绩整体较低。
对策:在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教师们可以采用分层阅读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助和指导;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引导他们进行写作练习,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3. 学生存在大班教学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问题。
对策:针对大班教学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问题,可以采取分组教学、小组讨论和个性化指导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和学习,提高整体的学习水平。
二、教学方法1.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策:语文教学方法需要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师们可以尝试运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也可以结合学科交叉、跨学科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认识不足,难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对策: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指导。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语文学科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都会面临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问题一:字词记忆困难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许多学生会遇到字词记忆困难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生字和词语难以记住,导致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下降。
解决方案一:1. 多读多写:通过多读多写来加深对字词的记忆,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增加学习的乐趣。
2. 制定记忆计划:根据每周的学习内容制定记忆计划,将要学习的生字和词语整理成表格,每天坚持记忆几个,逐渐加大记忆量。
问题二:阅读理解困难在阅读理解方面,很多学生会出现困难,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同时无法抓住重点和提取信息。
解决方案二:1. 主旨把握:在阅读文章之前,先读题目,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再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 关注细节:通过细心阅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信息,利用标记和圈画方式进行记忆和理解。
问题三:写作表达困难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学生在写作表达方面遇到困难,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解决方案三:1. 阅读积累:通过多读优秀的文章,积累优秀的句子和写作素材,提升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2. 练习写作:每周进行一定量的写作练习,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话题,进行观点陈述和文章写作,提升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问题四:语法错误较多语法错误会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和流畅度,很多学生在语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出现错误。
解决方案四:1. 学习语法知识: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用法和变化规则,通过课本和参考书学习。
2. 修改潜规则: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查找和修改常见的语法错误,例如主谓一致、时态错误等。
问题五:阅读兴趣不高在学习语文中,有些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升。
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下面将从教材内容安排、师生互动方式、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材内容单一化当前教育体制下,基于统一性和规范性原则的教材编写,过度注重知识点与考试要求之间的契合度。
这导致了课堂上只有知识灌输与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方式无助于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与自主探究精神。
2. 缺乏足够互动在传统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往往呈现出单向传递知识的模式。
老师只是简单地给出答案或解析,并没有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来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边界和创造力的发展。
3. 评价过于功利性目前,语文课堂上往往过于关注分数和成绩,将评价仅仅局限在考试成绩上。
这种功利性评价模式使得学生只关注知识点和分值,忽视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缺乏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语文课堂上存在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些对策。
1. 优化教材内容针对教材内容单一化所带来的问题,在编写或选择教材时要注重与时代融合,并引入更多现实生活中有意义、富有启发性的素材。
同时,可以鼓励教师进行课外拓展,增加一些相关互动活动以及阅读推广等措施,扩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
2. 创建积极互动环境建立起师生间平等协作、互相尊重与信任的关系,创建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老师可以采用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主动探究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尊重不同声音。
3. 多元化评价方法评价是促进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多元化评价方法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语文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语文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在语文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词汇记忆困难、作文写作能力较弱、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等等。
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的学习进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词汇记忆困难的解决方法语文学习中,词汇是基础,同时也是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面对大量的生僻词汇,我们常常感到记忆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 分块记忆法:将词汇按照一定的规律划分为几个小块,逐块进行记忆。
比如按照词性、词根、词义等进行划分。
这样可以减轻记忆压力,提高记忆效果。
2. 多听多读多积累:通过听力、阅读和积累来提高词汇量。
可以多听英语磁带、参加英语角、阅读英语书籍或文章,积累更多的词汇。
3. 制作词汇卡片:将生词写在卡片上,包括词义、例句等,随时可以翻阅,加深记忆。
二、作文写作能力较弱的解决方法作文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多读范文:通过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作文范文,分析其结构、语言运用等,学习其中的优点,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扩大写作素材:平时要多积累一些素材,如优美的句子、相关的例子等。
遇到写作题目时,可以通过运用这些素材更好地展开论述。
3. 练习写作:多进行写作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作文题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请老师或同学给予反馈和修改意见。
三、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的解决方法阅读理解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阅读理解题目的解答比较困难。
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增加阅读量: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等,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注重理解上下文: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句子和段落的上下文关系。
语文学习中的常见困惑及解决方法
语文学习中的常见困惑及解决方法语文学习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习中的常见困惑,并提供解决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一、字词理解困难在阅读课文或者进行写作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或者生词,不理解其准确的含义,从而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或者使用。
有时候,即使我们能猜测出大概的意思,但仍然无法准确地理解其内涵。
解决方法:为了克服这一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利用字典:在遇到生字或者生词时,我们可以使用纸质或者电子字典进行查询。
通过查找释义、例句等信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字词的含义。
2.积累词汇: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词汇量。
通过多读书、多写作来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从而提高字词理解的能力。
二、阅读理解困难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阅读理解困难的情况,很难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者细节,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分析。
解决方法:为了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措施:1.有针对性地阅读: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
例如,对于新闻报道类的文章,我们可以先阅读标题和导语,然后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关键信息;对于文学类的文章,我们可以注重细节和情感的表达等。
2.拓宽阅读领域:通过多读书、多看报、多写作等方式,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阅读素材,提高对不同领域的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加阅读俱乐部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宽自己的思维。
三、写作表达困难在语文学习中,写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写作表达困难的情况,不知道如何组织思路,如何合理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决方法:为了提高写作表达的能力,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措施:1.备好素材: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素材,包括词汇、句型、观点等。
这样,在写作时我们就能更快地组织思路,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语文迫切需要解决的八个问题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迫切需要解决八个问题。
这八种倾向,严重地腐蚀语文教学的价值内涵。
问题是这几种倾向,还比较普遍地被认为是正确的、好的倾向。
是新课标的体现。
这八种倾向是错误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产物,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出现的新的歧路;在最深刻的意义上,它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些历史积弊在新的条件下的恶性发展。
它的实质,是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任其发展下去,将在很大程度上消弭掉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根本内涵。
因此,我们对这八种倾向应该引起高度警觉!1、“泛语文”批判:正确处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新课标有一个著名的命题,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今天不来讨论这个命题。
我们来看看在这践中我们老师们是如何理解这个命题的,在实践中到底是如何操作、实现这个主张的。
例如有一个老师上《智取生辰纲》,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带领学生讨论“杨志为什么会丢失生辰纲”,并列出原因8种之多。
部下无能说。
权力受制说。
对手强大说。
天意弄人说。
作者安排说。
内部矛盾说。
自掘坟墓说。
社会决定说。
这根本就不是学语文,这是学习“如何押送生辰纲”。
不是学课文,而是学课文里所描写的、所涉及到的生活内容、人文内容。
学《跨越百年的美丽》大谈居里夫人美在何处。
学语文,变成了学课文中所写到的人文内容。
语文被淹没掉了。
语文被边沿化,被模糊化了。
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语文课上成了生活常识课、思想方法课、自然科学课、数学课、物理课、历史课、地理课、经济课,或者任何什么别的课,但就是不是语文课。
“泛语文”就是“没有语文的课文课”,有人称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经“丧魂失魄”:它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本质性内涵了。
这样振聋发聩的呼喊,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省。
2、“反文本”批判:正确处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
文本碎片化:文本的完整性、整体性的瓦解。
《背影》,的父亲爬铁轨是“违背交通规则”的“解读”大加赞赏,认为是一种“创造性阅读”。
文本的抒情性被否定了。
基本情感倾向不承认了。
文本的无限漫延。
文本结构的完整性、整体性一旦被打破,文本就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意义链”上的一节,例如:老师:四婶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祥林嫂应该怎么办:一把火烧了鲁四老爷家。
好,有反抗精神。
对文本的反叛。
你说《背影》中的父亲是一个好父亲,我偏说“父亲有些婆婆妈妈,这样对孩子关怀备至,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种“超视域对接”是“泛立场”、无中心、无止境、无可无不可的,因而也就是无价值无意义的。
“反文本”反掉的是什么呢?它当然反掉了对文本的僵化的理解、一元化的解读,但是,它同时也反掉了阅读教学赖以存在的前提。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承认文本的客观性,承认文本对阅读的前提性的意义,这是阅读教学之所以必要、之所以可能的条件。
如果不承认文本的客观性和前提性,那我们根本就不需要阅读,不需要阅读教学了。
因此,反文本,反掉的实际上不仅仅是文本,而是阅读,是语文,是教学。
既要多元解读,又要多元有界。
既要坚持解释学立场,又要避免过度诠释。
3、“无效讨论”批判讨论法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关系。
现在则流行“讨论”,如何评价这种“讨论热”,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可一概否定,也不可全盘接受。
关键是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有没有问题或是不是真问题。
什么是“问题”: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一个老师教一篇课文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要学生讨论:人与人交往是择手段还是不择手段。
这是个“问题”吗?这是一个道德原则,是一个人的道德选择,它的“问题”所在不是“矛盾、疑难”而是人有没有良心。
需不需要讨论。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
什么问题才需要讨论呢?第一须涉及思想方法,通过讨论明确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须关涉事物的性质,通过讨论集思广益,深化对事物的认识;第三须比较其他教学方式,讨论是不是最好的、最经济的。
有一个老师上《论语》,问:孔子纪念馆在哪里?学生回答不出,好,每四人一组,讨论。
有一个老师上《桃花源记》,问,有谁知道桃花源在哪里?不知道,好,讨论。
很多老师不明白,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教学功能是什么,或者更明确地说,我为什么需要讨论。
有没有条件讨论。
是个问题,也需要讨论,但有没有条件讨论?学生在课堂里可不可能展开自己的讨论。
例如一个老师上鲁迅的一篇小说,上来就问:中国最博大精深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哪一部?要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没有几十年的文学功底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读破万卷的功夫、没有系统的理论修养、没有长期的良好的文学教育、没有相当的学术地位,恐怕也是不敢来讨论的。
但我们老师就让十几岁的孩子来讨论这个问题,还美之曰“相信学生”。
怎么讨论。
符不符合讨论的要求。
现在语文课堂里的所谓讨论有七“不”两“假”一“无”。
七“不”是:不给时间(不给时间思考)、不给材料(空想)、不给背景(没有任何依据)、不给方法(瞎猜)、不交锋(各说自话)、不辩驳(只要说出来了的都对)、不分析(只有表态不问为什么)。
两个“假”是:假答案(问的是A答的是B)。
《荷花淀》为什么要写女人。
这个设问的原意是导向对小说风格的关注。
但结论:女人没打过仗,所以她们到了战场上就闹笑话,而这体现了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假统一(不管是什么答案都会评为好所以是假统一)。
一个“无”是:无结果(没有解决任何矛盾和疑难)。
这样的讨论是徒具“讨论”的形式而毫无“讨论”的意义,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猖獗。
4、“教师不作为”批判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在师生关系上作比较大的调整。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或简单的教练员角色,而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然而,新课程的这一思想几乎被极度误解:变成了“不要教师”了。
用严华银老师的话说,是“一下子全线退出甚至自暴自弃似乎是赌气式的撒手”。
我把这种教师的“全线退出”称之为“教师不作为”。
具体包括三种现象:一是教师无设计。
新课标将教师定位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个组织者的一个最主要的职能就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生成与预设、教学步骤的把握和推进、教学活动的协调与指挥、教学成果的分析与评判。
这是“组织者”这个概念的当然内涵。
但现在有的老师走向了“无目标”“无预设”“无教案”的地步:教师只要进走教室就行了。
二是教师不活动。
我见过这样的公开课:老师走进课堂,然后喊“上课”,然后宣布上哪篇课文,然后提了两个问题,剩下来的事情就是为学生递话筒。
下课铃响了后老师说:“这一堂课,大家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现了极大的创造力,老师非常满意。
下课。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不干活了。
三是教师没立场。
过去是什么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教参。
现在彻底改变了,是什么答案都是对的了。
最近看了一个老师的教学实录,课文是《孔雀东南飞》,仍然是讨论,讨论的题目是“焦母为什么要折磨刘兰芝,要赶刘兰芝走”,讨论了一节课,结论是五花八门,其中最出格的有:“兰芝太完美了,以致焦母疑心兰芝会给焦家带来祸害”,“焦母自私,胆怯,就想打发她走”。
还有一个是:“焦母心肠太善了,焦家的环境并不富裕。
兰芝那么好,嫁到焦家,却要‘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焦母实在舍不得,觉得很对不起她,就想把兰芝嫁到一个更好的人家。
这时便想到太守家,估计太守家可能跟焦家是世交。
于是她狠下心来背着儿子跟太守合计好了以后,演了一个苦肉计”。
——也许,学生有这样奇异的联想还是可以理解的,不可理解的是老师的反应:“我没有否定。
我说,大家能够大胆地联想想像,确实难能可贵。
……我们思考了,我们就有收获。
希望大家勤学苦思。
”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经完全没有了是非观念;这样的语文教师,已经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职责。
语文课要这样改下去,是很可怕的。
5、“无中心拓展”批判: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现在“拓展型”的教学越来越多了。
有一回我听一堂《宝玉挨打》的公开课,任课老师别出心裁把家长请来一起上课,首先是请一位学生把宝玉挨打的故事说了一遍,然后匆匆进入“拓展”: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不是曾挨过打,然后请家长说说为什么要打孩子,最后请大家讨论“打”是不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好办法,最后还请了一位专家发言大讲了一通家庭教育课。
课后教研员评课,说得最多的就是“拓展”二字。
还有一回听一位老师教《曹冲称象》,读了一遍课文后就开始“拓展”了:如果不用曹冲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称象。
讨论完毕,再由一位学生在黑板上随意划了一条曲线,然后开始请同学讲这是画的什么。
猜完以后拿出一个七巧板拼图,看谁拼得快。
拼完以后老师念了一段文字:一个孩子面对山谷大声喊:喂,你是谁?回声:你是谁。
又喊:你是蠢才。
回声:你是蠢才。
请同学们接着往下写。
课后专家评课:有创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宝玉挨打》里写得最多的是哭,那是不是还要请一位医生来给同学们讲“哭”的生理机理,《曹冲称象》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原理,即水的浮性,那是不是还要请一位物理学家来讲讲有关的物理定律。
当然如果有时间,这样也未尝不可,多学一点知识也是好的。
但这样一来,语文教学与其他课程不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吗?我的观点是:语文教学应该拓展,正如课标所说的:要“注重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但是,这种拓展应该是有一个中心的,这个中心不是别的,正是语文本身。
文本:以文本为中心。
我们要拓展。
但是,在什么情况下拓展,拓展到哪里去,为什么拓展。
在什么情况下拓展:在学生读不懂文本、读文本有困难的时候。
为什么拓展:为学生读文本提供更多的材料。
阶梯。
拓展到哪里去:拓展到文本上来。
思维空间的扩大。
文本层次的拓深。
学习成果的丰富。
6、“去知识化”批判: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知识教学受到空前质疑,主要的原因有四个。
一,我们的知识观是十分狭隘的。
知识按其反映的对象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对知识的理解一直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层面上。
二,更为严重的是,我们把语文课当作一门知识课,于是语文课就变成语言学课,学语言变成了学语言学。
三,由这两点决定,语文课中的知识教学主要采用知性分析方法,而所谓训练,又变成了对知识概念的分解性操练。
这种知识分解性操练对语文本体的肢解,对教学目标的隔膜,尤其是对师生智力的愚弄,不仅破坏了语文和语文课,更深深伤及到广大师生的心灵。
四,这个知识系统本身存在缺陷。
“我们确实拿不出一套真正为中学语文教学所学的语言知识系统来”;已经拿出来的,与广大师生在生活中形成的语感和语文实际几乎格格不入。
语文课是否需要知识。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证明语文课不能“去知识”:第一,知识作为课程内容:“显性知识”对“缄默知识”的引导作用。
外显知识是知识这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而缄默知识则是它藏在水面下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