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古典文献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古典文献版本
教学目标: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是古籍的各种形 式的版本,即各种古代图书的各种实物形态,而以 写本和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中国历代的 版本研究史与古籍在形式、内容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图书版本的发生发展历史,版本的制作、流传、著 录情况,版本的各种类型,版本的真伪、优劣、价 值大小等情况。本章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对古籍版 本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古籍发展的概况 以及掌握古籍版本的基本常识。
4、牌记 。又称刊记、大记,俗称“书牌子”。指 在书名页的背面刻印上刊行年月、地点和刊行人的 姓名、堂号等事项。也有的书把此内容刻在序目之 后或卷末。 5、书脑 。线装书订线的打眼的地方。今天精装图 书也这样称呼,因打眼穿线是装订的关键性工序, 故称之。 6、书脊。线装书订线的侧面,也称书背。 7、书口。与书脊相对应的一端。也就是有鱼尾的 一端。 8、书首。古籍的上端的切口,又叫书头。 9、书根。古籍的下端的切口。因为线装书在架上 是平放的,为方便检索,往往在书根上题写书名、 卷数、册数,最后一册常用作“止”字的异体字, 如“<凡大>”、“<大止>”等。
二、古籍的结构
(一)古籍的单页版式 古籍单页版式包括版框、界行、行格、版心、
鱼尾、象鼻、天头、地脚、书耳等名称。
天头
象鼻(鱼尾)
边栏(栏线、 版框)
版 面 ( 匡 郭)
界 行 ( 边 准)
地脚
版心
1、版框是指版面四周的粗线,也叫边栏。上方叫 “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 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 或“双栏”。有的印页版框上下栏单线,两旁双线, 被称为“左右双边”或“左右双栏”。单栏为一粗 线,双栏为一粗一细两线,又有形似竹节的竹节栏, 以花纹组成的花栏,以“卍”(俗称万字不到头)组 成的卍字栏,以古器物图纹所组成的博古栏等。
(3)古籍版本现象。古籍版本现象就是有关古代 图书版本的各种客观存在。诸如一书有各种不同版 本的现实,一书各本在形式、内容方面的特征和差 异,图书版本的发生发展历史,版本的制作、流传、 著录情况,版本的各种类型,版本的真伪、优劣、 价值大小等,都属于版本现象。对古代图书的各种 版本现象的研究,是版本学的重要内容。 (4)古籍版本鉴别方法。古籍版本鉴别包括两方 面内容:一是版本的鉴定,即对某一具体版本的出 版时间、出版地点、出版者、制作方式和流传情况 等进行考察,予以确定,以辨其真伪,明其价值; 二是版本源流的考证,即对一书各种版本的发生、 发展过程和相互之间的渊源递嬗关系进行考证,以 便正确评判每一个具体版本在该书各种版本中的地 位和优劣高下,以达到全面评价版本的目的。
(二)古籍的外形结构
这包括书衣、书签、书 名页、书首、书根、书 脑、书脊等名称。
来自百度文库
1、书衣。即书的前后封衣,又称书皮、书面、护 封等。现在叫“封面”(古籍中的封面另有所指)。
书衣有布、纸两种,最常见的是用栗色毛边纸和青 色连史纸做成的书衣;布料、绵绫则多施于古籍善 本。明清内府图书常用黄绫作衣,以示尊贵。书衣 上一般题有书名,或直接写在封皮上,或贴一纸书 签。 2、书签。又称活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 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 3、书名页。就是古籍的“封面”,指护纸后的 第一页,即现代图书的题名页,也叫“内封页”或 “内封大题”。其上题有书名,常为名家手笔。封 面页一般置于书衣及扉页之后。多以半页(一块书 版的半面)刻写书名及作者,也有的以半页题书名, 半页题刻版时间、刻版机构或藏版处。
(9)《历代医学书目提要》、《中医图书联合目 录》著录古医书八千多种。
(10)《中华大藏经》、《佛教典籍分类之研究》
等,著录佛教典籍四千一百多种。加上道教典籍 (1500种)和其他宗教书,共约七千种。 (11)又据《谈谈古籍和古籍分类》的估计,碑帖 舆图约有一万种,兄弟民族语文古籍约有一万种。 以上,除去重复,总计十五万种左右。
除了木质之物外,版还可用金质、玉质、石
质。如《逸周书· 大聚》“铭之金版”,《黄帝 内经· 素问》“著之玉版”等等,都是指将文字 铭刻或书写于版状的金石材料上。可见版是 古代书写载体的物质形态的称谓。“版”字 作为图籍解,始于先秦。《论语· 乡党》云: “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魏何晏注云: “负版,持邦国图籍者”。
(二)版本与古籍版本学
1、“版本”含义的变化。 1)“版”。版,《说文解字》说:“判也,从片,反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正说:“片也,旧作判也,浅人所 改,今正。”朱骏声《说文解字通训定声》说:“判木为片, 名之为版。”这就是说,剖成片状的木头称为“版”。因版 多系木质,遂派生出“板”字,并与“版”字互为通假。所 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凡施于宫室器用者,皆曰版。 今字作板。”可见“版”、“板”二字为古今字。版作为书 写材料,早在先秦时已经应用。《仪礼· 聘礼》说:“百名以 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名”即字;“方”,郑玄 注说: “版也”,是一尺见方的版。行文超过百字,一块板 写不下,就写在若干根竹简上,编成简策。古人写信时一般 用一块板,所以书信又叫“尺牍”。《说文解字》释“牍”: “书版也”。秦汉时,奏议也多用版,王充《论衡· 量知篇》 说:“断木为椠,析之为版,力加刮削,乃成奏牍。”
(5)《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现存方志八千二
百余部。 (6)《清史稿· 艺文志》及其补编,著录清人著作近两 万种,其中部分著作与《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 》、《书目答问》重出。 (7)《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明清小说目》等著录 小说两千多种。《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 《明代传奇全目》、《清代杂剧全目》著录杂剧传奇三 千五百种。《子弟书总目》著录子弟书四百多种。《京 剧剧目初探》等著录京剧及其他地方戏曲约六千种。《 宝卷综录》著录宝卷七百七十四种。《弹词宝卷书目》 著录弹词二百七十种。以上共约一万三千种。 (8)《中国历代年谱总录》著录年谱三千零一十五种。 加上族谱,总约一万种。
2、古籍数量的估计: 1)历代出版书籍的数量。1946年,杨家骆教 授根据历代各种目录整理出我国古代出版的书 籍数量。

朝代 公元 出版书籍量 累计出版量 西汉及以前 ?-25 1033 1033 东汉 25-220 1100 2133 三国 220-280 1722 3255 晋 280-420 2438 5693 南北朝 420-589 7094 12787 隋唐 589-907 10034 22821 五代 907-960 920 23591 宋 960-1279 11519 35110 西夏、辽、金、元 1279-1368 5970 41080 明 1368-1644 14024 55104 清 1677-1911 126649 181553
6、象鼻。宋代以后,书籍装订均在版心处对
称,然后粘连或订线,对折的准绳主要是鱼 尾,有时也在鱼尾上下各印一条黑线作为标 线,叫做象鼻。凡加印黑线的书,装订成包 背或线装之后,书口处就显出暗黑色,所以 被称为黑口,其中粗线叫大黑口或阔黑口, 细线叫小黑口或细黑口。不加线的叫白口。 7、书耳。版框左栏外上方,有时刻出一个小 方格,里面题写篇名,叫做书耳或耳格。主 要见于宋代蝴蝶装版面上。
2)现存古籍数量估计
(1)《四库全书总目》,除著录收入《四库全书 》的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外,还有存目六千七百 九十三种,二者总计一万零二百五十四种。 (2)《中国丛书综录》,计收现存历代丛书两千 七百九十七部。子目七万多条,除去重复,实收古 籍三万八千八百九十一种。 (3)《贩书偶记》及其续编共著录《四库全书》 编成以后的古籍近两万种(1.6万)。 (4)《书目答问》著录古籍两千二百多种,后范 希曾又作《补证》,除订正—些讹误,还补收了— 些和原书性质相近的书。二者共约三千种。
2、古籍版本学及其研究内容
1)古籍版本学是研究古籍版本源流以及古籍版本鉴定规律的一
门学科。 2)要而言之,古籍版本学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古籍版本学理论。古籍版本学理论是对古籍版本学这一学 科的宏观把握。它要求系统而深入地探讨古籍版本学的一些基本 课题,如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 法、研究目的和任务,以及古籍版本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等 等,总结古籍版本学的基本原理。 (2)古籍版本学史。古籍版本学史实际上是中国历代的版本研 究史。中国历代的版本学家们运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观点和方法 研究各种版本和一些版本现象,考察这些观点和方法的发展源流, 对于继承和发扬古代版本学家留下的丰富遗产,建立和完善古籍 版本学的学科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本”。书称“本”,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别 录》:“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 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曰雠。”(《文
选· 魏都赋》李善注引,又见《太平御览》卷618引) 所谓“持本”,即持书本之意。但此处所言之 “本”,历来解释不同,或说是指简策的版本(余 嘉锡《目录学发微》),或说是指缣帛的书籍(叶 德辉《书林清话》),二者都不甚准确。就内容与 形式合而观之,“书”之所以称本,既有原本、定 本之意,也有以本计量之意。南北朝时,北齐颜之 推在《颜氏家训》卷6《书证》中,就提到河北本、 河南本、江南旧本、江南古本、江南书本、俗本等 名目,说明写本已有各种不同版本。
若干字,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页计算, 叫做“半页×行×字”,有的径称“×行×字”, 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 “小字双行×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 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 又称行款。 4、版心。每页版面正中的位置,又叫节口。版心 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有的还 印有书名、卷数、页码及本页字数,明代以前,版 心下方往往还印有刻工姓名。 5、鱼尾。 版心中间用作折页基准的图形,因其酷 似鱼尾,故名,只有一个鱼尾的称为单鱼尾,上下 各有一个对称的鱼尾,称双鱼尾。
2、界行。字行之间的分界线。界行和栏线用黑色 或朱色,黑色栏线称乌丝栏,红色栏线叫朱丝栏。 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 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 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乌丝栏
卍字栏
3、行格。版面之内,用直线分成若干行,每行有
3)“版本”的含义变化。“版”、“本”二字合为一
词,当始于北宋,最初专指雕版印刷的印本书籍,以别 于写本。最早出现于宋太宗淳化(990-994)初年。 《宋史· 李觉传》云:“淳化初,上以经书版本有田敏 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可见,版本一词的 本义是用雕刻好文字的木版印制而成的图书本子,与写 本、拓本等相区别。至雕版印刷通行后,一般称印本书 为“版”,写本书为“本”,叶德辉《书林清话》卷1 说:“雕版谓之版,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 雕之善本也。”近人吴则虞《版本通论》也说:“雕版 行,锓椠之木称‘版’,抚印之文称‘本’。”(《四 川图书馆学报》1978年12期)而版本也就成为印本书 与写本书的合称了。后来著录书目者在著录印本的同时, 也著录印本以外的各种形式的图书,于是版本的范围就 逐渐扩大,包括了雕版印刷通行前的简策、帛与纸的写 本和雕版印刷通行后的刻本,以及拓本、石印本、影印 本、活字版等形式的一切书籍。因此,现在我们所说的 版本,意为一书经过传写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种实物形态。
教学重点:1、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2、
古籍版本源流;古籍的装帧形式及其演变 3、我国古籍的版本结构与类别。 教学难点:1、古籍版本术语太多;2、古 籍版本的类别比较复杂。
一、古籍版本学的基本 理论
(一)古籍及其数量
1、“古籍”的定义: 一般是指1911年以前抄 写和出版的图书。但是 也包括民国时期出版的 古人线装图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