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瑶文化旅游研究专题

合集下载

花瑶民俗博物馆展示体验中心调研报告

花瑶民俗博物馆展示体验中心调研报告

万贯冲梯田 崇木凼古树林
大托石瀑
旺溪大峡谷 香炉山
2.现有花瑶挑花技艺传习所
为保护传承好花瑶挑花这一民 族瑰宝的精湛技艺,改善传承 人教无定所的局面,2013年 , 隆回县非遗中心在虎形山瑶族 乡花瑶古寨崇木凼村租用民房 100平方米建立花瑶挑花技艺传 习所一家,提供给国家级传承 人奉雪妹带徒授艺及宣传展示。 由于花瑶挑花传统产品单一 , 挑花作品尺寸大 、成本高 ,很
古树奇观 无论什么季节,踏上瑶乡,首先扑入眼帘令人情有独钟的是就是独守或丛生山冈和腹地的古树。 瑶乡的
参天古树是花瑶人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千百年以来,花瑶人祖祖辈辈继承着“砍树宁肯砍人”的护树传统,使这片 土地上的树木经历千百年风霜雨雪依然沐浴着今日的阳光雨露,形成了瑶乡独特的奇观。
奇石“崖壁壁” 除了对于古树的景仰,花药山民还有着独特的山石崇拜。在瑶山寨子的房前屋后、溪 边路旁,甚 或田土中央,每每突地冒出一方高约数丈的奇异巨石,有如雄狮怒吼,有似天狗吠日,有像金刚把门,有的又像一 尊圆墩墩腹便便的笑佛。还有那玉兔下凡、老鹰孵蛋、情人相会、神山嗮谷……一个个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这石, 万千年来就如此平和安详地矗立在瑶山,不伪不朽、不浮不躁。任凭风雨和世事的蹂躏与嘲讽,它亦不语不惊,浑 身透射处无比的厚重、大气和坚忍。花瑶山民深信,是这无数的石神,长年为他们镇守着寨子护佑着家门。
湖南隆回县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 民俗博物馆建筑设计选题
花瑶古寨这里山峦叠嶂,沟壑凼深。平均海拔1350米,冬长夏短,气候凉爽。独特的民族风情、花瑶服饰、
古树奇石、峡谷瀑布,是旅游、避暑、赏雪的绝佳胜地。瑶乡古寨,正以其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神秘淳朴的 民风民俗,向世人展示出赏心悦目的独特魅力与无限风采。
3.现存花瑶民风民俗

花瑶挑花服饰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探索

花瑶挑花服饰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探索

花瑶挑花服饰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探索花瑶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是花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瑶族地处云南省西部和南部,分布广泛,因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差异,花瑶族不同地区的服饰结构和样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以花瑶族服饰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现状。

花瑶族服饰的结构花瑶族男女的服饰结构有所不同,男性着装一般分为头饰、衣服、裤子和鞋子四部分,女性着装则分为头饰、上衣、下裙、袜子和鞋子等五部分。

花瑶族服饰中最特别的是头饰,常用银钩、银丝和珠子等材料制作,头饰的款式和大小因地域而异。

在西南的昆明地区,女性头饰上十分华丽,常用翎毛、珠串等艳丽的饰品装饰;而在南部的勐海地区,则头饰着重于简约耐用,常用银牌叠叠而成。

在服饰布料方面,花瑶族的男女均以手工染织的纺织品为主,面料质地主要有棉、麻、丝等多种面料混合,色彩丰富,多为鲜亮明丽的颜色,如红、黄、紫、青等。

花色纹样各异,针织花瑶袜子和刺绣花瑶女衣服也是花瑶族服饰中的特色之一。

花瑶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许多困难。

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了花瑶族传统服饰和文化,流失严重。

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手工艺人口急剧减少,花瑶族服饰的制作技艺面临严重的危机。

然而,在一些民俗表演和游客旅游活动中,花瑶族服饰仍时常出现。

同时,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和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花瑶族服饰和手工艺品。

一些手工艺者也通过新媒体平台将传统的技艺和制作方法进行传承和推广,比如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发布花瑶族服饰的制作视频。

同时,一些当地政府和社区也加强对花瑶族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保护和推广。

在制作技艺上,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方法面临着现实的困难,但一些手工艺人和设计师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时尚元素和现代化手工技艺,进行花瑶族服饰的创新和发展。

比如一些手工艺人在传统的染色和织布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手工刺绣和手工织花的方法,使花瑶族服饰更加精美和精致。

湖南花瑶挑花的地域文化生态研究

湖南花瑶挑花的地域文化生态研究

湖南花瑶挑花的地域文化生态研究作者:孟燕来源:《纺织报告》 2018年第9期孟燕(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摘要湖南花瑶挑花图案色彩艳丽多样,文化内涵也丰富多样,表现出花瑶人对于美好生态的执着追求,同时具有湖南花瑶人较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生态特性,是花瑶人民历史文化、民族信仰以及生态文化的具体表现,本课题对湖南花瑶挑花的地域文化生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花瑶挑花;地域文化;生态研究中图分类号:TS941.11文献标识码:A湖南隆回县境内的小沙江镇虎形山瑶族女性,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会身着挑花裙,其外形十分的古朴,图案纹饰则十分的独特且丰富,在制作上更是精美绝伦。

也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挑花工艺使其成为了湖南花瑶地区人民的工艺珍品,还被沈从文先生称之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并被纳入我国非遗文化之中。

湖南花瑶挑花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性,而且图案之中还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人文生态文化、动物生态文化以及森林生态文化,而这些都很好地寄托了花瑶人对于地域原生态文化的追求以及向往,渗透着湖南花瑶人较为浓厚的生态文化内涵,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湖南花瑶挑花地域文化生态进行研究,本课题也从花瑶人服饰着手对其进行了具体概述。

1 纯手工挑花工艺湖南花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工艺就是挑花裙,这也是花瑶女性服饰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

这种独特的服饰装饰挑花工艺,最开始起源于汉代,然后是在明清时期流行,挑花的材料通常都是使用靛蓝色的自织土布,以及各种各样色彩亮丽的纱线制作而成的[1] 。

在绣制过程中,花瑶群众主要是按照土布的经线以及纬线来使用“十”字阵法绣制而成的,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花瑶群众在进行挑花图案绣制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进行绘制描图,也不需要使用任何的模具以及绣架,可谓是信手拈来,并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打稿、设计亦或者是放样,只需要借助于自己的双手就能够绣制出娴熟的挑花图案,整个服饰也具有明显的湖南花瑶挑花地域文化特性。

探析隆回花瑶旅游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探析隆回花瑶旅游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峰 山东 北 的小 沙 江 5个 乡 和 司 门前 大 水 田乡 。 由于 历 史 的 原 因 , 瑶 花 居 住 于 崇 山峻 岭 之 间 , 势 险 峻 , 通 不 便 , 外 界 的 联 系 很 少 , 上 山 交 与 加 古代 统 治者 所 实 行 的 “ 汉 分 治 ” 策 , 他 们 长 期 处 于 与 世 隔 绝 的 状 瑶 政 使 态 下 . 今 仍 然 保 留 了 他 们 先 祖 最 古 朴 、 真 、 活 的 民 俗 、 风 。 当 至 纯 鲜 民 前 . 游活 动 已经 成 为 了 人 们 生 活 方 式 变 革 和 经 济 发 展 中最 引 人 注 目 旅 的 国 际 现象 。 随着 经 济 全 球 化 和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发展 , 别 是 虎 形 特
旅 游 的 市 场空 间 。
花瑶挑花 、 呜哇 山歌 、 头 年 画 申报 为 国家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同时 , 滩 成 功 申报 省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2项 .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2项 , 级 非 市 县
物 质 文化 遗 产 1 2项 ,是 全 国率 先 建 立 四级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名 录 体 系
【 关键词】 花瑶旅 游 创新发展 对策
湖 南 隆 回花 瑶 是 一 支 几 乎 被 民 族 史 料 遗 忘 的瑶 族 古 老 宗 支 , 自称 态 旅 游 区 正 逐 步 为 世 人 所 知 ;隆 回花 瑶 古 寨 也 成 功 入 选 “ 潇湘 8 新
“ 岚” 现有人 口 1 0 模 , 20 0余人 , 平均 海拨 10 4 0米左 右 , 散居在湘南雪


将极 大地 拓 展 花 瑶 旅 游 业 的 市 场 空 间

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

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

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经济地理》2009年第1期作者:杨洪黄静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隆回县花瑶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瑶族分支[1],也许是因寨子里的妇女们特别的爱美,她们大多头缠色彩斑斓的挑花头巾或鲜红的阔叶线织帽,腰系五彩花布带,下穿挑花筒裙,脚扎绚丽的挑花绑带而被称为花瑶。

花瑶民俗古老独特、民风粗犷、文化神秘、自然风光神奇,为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隆回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在湖南省20 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经济发展居中下水平[2],花瑶分布区又是全省重点的扶贫乡镇。

振兴经济、发掘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依托花瑶民俗风情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是花瑶人民发展民族经济、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

1 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的基本特质和形成的地缘文化背景1.1 花瑶民俗风情的基本特质花瑶属“过山瑶”[1],是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民风淳厚、古朴、粗犷,服饰色彩艳丽。

由于长期处于雪峰山脉崇山峻岭之中,与外界隔离封闭的自然环境,长期的文化积淀与历史的沧桑变化,仅有5000多人的花瑶同胞,与其他瑶族分支不同,不知道瑶家鼻祖“盘王”,也不知道“盘王节”,保持着自己独有的习俗与风情。

1.2 花瑶民俗风情形成的地缘文化背景据传,花瑶的先民在黄河以北,因其部落酋长与轩辕黄帝战斗失败,才逐步迁徙南下,被驱赶到浙、闽,后至江西吉安,后又遭统治阶级的围攻、镇压,便又往西南逃去。

一部分逃至云南,一部分逃往贵州。

逃往贵州的部分花瑶,为了寻找栖身之地,一部分去了广西,一部分则沿沅江下至洪江。

约两百年后,在洪江的花瑶又被迫迁徙到溆浦龙潭,最后又从龙潭逐步进入雪峰山东北麓的原始森林,在崇山峻岭中隐居起来,过着封闭式的农耕狩猎生活。

雪峰山脉属于我国陆地第二、三阶地的分界线,该地域海拔较高,达1200m左右,区内人为活动较少,植被保存较完整,森林覆盖率很高。

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促使花瑶人承袭着先祖古朴、纯真、亲和与奔放的民俗、民风,在这里开田、造林、建房、种果,形成了独特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价值面向与发展研究

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价值面向与发展研究

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价值面向与发展研究湖南花瑶民俗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价值面向和发展研究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推动其传承与发展。

一、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历史价值花瑶民俗舞蹈是花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承载着花瑶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在花瑶族的传统文化中,民俗舞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了花瑶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展现了花瑶族的生活习俗、婚丧嫁娶等各种社会活动。

在历史长河中,花瑶民俗舞蹈一直是花瑶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记录了花瑶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花瑶民俗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

花瑶民俗舞蹈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展现着花瑶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喜怒哀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花瑶民俗舞蹈还融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包括服饰、器乐、歌曲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花瑶民俗舞蹈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对于丰富中国民族舞蹈艺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花瑶民俗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展对于培养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传承花瑶民俗舞蹈,可以让人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和传承花瑶民俗舞蹈对于提高青少年的审美水平、培养其艺术修养、增进其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推动花瑶民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受到城市化、现代化等因素的影响,花瑶民俗舞蹈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些传统的花瑶民俗舞蹈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传,形势十分严峻。

我们要重视花瑶民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花瑶民俗舞蹈的发展。

要加强花瑶民俗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建立完善的花瑶民俗舞蹈保护制度,加强对花瑶民俗舞蹈传承人的培训和扶持,提高传承人的艺术水平,推动花瑶民俗舞蹈的传承工作。

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价值面向与发展研究

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价值面向与发展研究

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价值面向与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湖南花瑶民俗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花瑶民俗舞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研究花瑶民俗舞蹈的背景在于对这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花瑶民俗舞蹈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民俗舞蹈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对花瑶民俗舞蹈的当代发展进行研究,可以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为花瑶民俗舞蹈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和方向。

通过对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研究,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拓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心,提升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研究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背景意义重大,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1.2 研究意义湖南花瑶民俗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对于加深人们对花瑶民俗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花瑶民俗舞蹈的研究,可以挖掘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特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花瑶民俗舞蹈在湖南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研究花瑶民俗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当代发展状况,有利于推动花瑶民俗舞蹈的传承和创新,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对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研究,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共享,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世界民俗舞蹈的宝库。

深入研究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价值面向与发展趋势,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正文2.1 湖南花瑶民俗舞蹈概述湖南花瑶民俗舞蹈是花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花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舞蹈形式。

这些舞蹈通常在特定的节日、婚礼、丧葬等重要场合中进行表演,是花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论花瑶挑花旅游开发

论花瑶挑花旅游开发

论花瑶挑花的旅游开发摘要:花瑶挑花是湖南省隆回县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花瑶挑花这一传统文化已经遇到发展瓶颈,处于濒危状态,本文通过对花瑶挑花旅游价值、进行旅游开发的意义分析,提出花瑶挑花旅游开发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花瑶挑花;旅游开发;策略引言文化部官网近日发布《通知》,明确指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建立警告、退出机制。

花瑶挑花作为花瑶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承载着浓郁民俗民风和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由于其艺术手法具有独特性与稀缺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花瑶民族与外界联系日益紧密,花瑶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断融合,花瑶上千年来积淀的民族特性正在不断消失。

目前,花瑶挑花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遇到了发展瓶颈。

1.花瑶挑花的旅游价值花瑶是瑶族的一支,他们主要以小聚居的方式生活在雪峰山麓的湖南隆回县境内西北部,约有8000余人。

因其服饰独特,色彩艳丽,特别是女性挑花技术精湛,故称为”花瑶”。

花瑶挑花美轮美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许多以动物和花瑶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挑花”中,充分反映了花瑶民族的宗教信仰、独特的节庆和婚嫁习俗,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考价值、经济和社会价值等。

旅游开发能较好的体现这些价值,并保护花瑶挑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1.1美学价值花瑶女子继承了先祖原始挑花工艺,同时又将迁徙雪峰山麓古寨后对新环境的适应与新生活的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植入挑花艺术中,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气质的挑花艺术。

花瑶挑花图案取材广泛,多达千余种,大致有动物、植物、历史、生活习俗等四大类,以动物类图案最为常见,构思奇巧,造型大胆夸张,布局均衡对称,色彩黑白分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我国著名文博专家沈从文先生称之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极具美学价值。

花瑶女子的头巾、衣领、裙口、绑腿和筒裙等地方都是挑花,这些既是花瑶女子日常生活必备的物质条件,又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使得花瑶民族工艺的实用和审美功能得以完美结合。

花瑶民俗文化在雪峰山全域旅游经济发展视域下保护性开发的SWOT分析

花瑶民俗文化在雪峰山全域旅游经济发展视域下保护性开发的SWOT分析

雪峰山全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
01
多元化发展
未来,雪峰山全域旅游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自然风光
和花瑶民俗文化旅游外,还将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
务。
02
品质化提升
随着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雪峰山全域旅游将更加注重服
务质量和旅游体验的提升,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和服务的规范化、标准
定义
花瑶民俗文化是指雪峰山地区花瑶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 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包括瑶族语言、瑶族歌舞、瑶族 传统手工艺等。
特点
花瑶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其文化表现 形式多样,如瑶歌瑶舞、手工艺品等,且在历史、文学、艺 术等领域均有涉及。
花瑶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民族认同感
花瑶民俗文化是花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 凝聚力,有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威胁(threat)
1 2 3
商业化倾向严重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商业化倾向可能导致传统 文化失去本真性和原生态,影响文化传承和保 护。
环境污染和破坏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和旅游活动的开展,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可能对花瑶民俗文化的生 存环境造成威胁。
同质化竞争激烈
全域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文化旅游产品 的同质化竞争激烈,可能影响花瑶民俗文化的 独特性和吸引力。
开发压力过大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雪峰山地区的开发压力不断增大,如何 在保护花瑶民俗文化的同时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大挑 战。
跨文化交流障碍
由于花瑶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更多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花瑶民俗文化在雪峰山全域旅游中的发展策略

邵阳隆回乡土文化调研 之天下花瑶

邵阳隆回乡土文化调研 之天下花瑶

建设
…………………………………………………12
参考文献 …………………………………………………12
结束语 ……………………………………………………13
小组指导老师评估意见 …………………………………13
附录 ………………………………………………………14
附录一:调研问卷 …………………………………………14
附录二:调研实施过程活动情况表 ………………………17
附录三:调研照片 …………………………………………18
3
第一章 前言
1.1 调研背景
在华夏大地五十六个民族中,有两个被称为“碎片”的分支—摩梭和花瑶, 他们虽然相距数千里,却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都生活在大山深处,人 口都在七八千左右,都有打猎和采集草药的习惯。从改革开放至今,摩梭人的神 秘面纱已渐渐的揭开,但花瑶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花瑶至今还保持着一种“抢婚”[4]的习俗。男女青年通过对歌互生爱慕之情,
男子就托人向心仪的姑娘试探,一般是在花瑶赶集或者传统节日里,由媒人通知 男女双方前来。媒人暗示女子对男子是否中意,如果女子点头,男子若同意,就 会示意同来的几个朋友一拥而上,将其“抢回家”,之后媒人再去女子家告知其 父母,说“你女儿要到别人家住一段时间”,以后再去女方家商议婚事,当地人
2
3.1 现代信息化对花瑶语言文化的冲击………………………10
3.2 居住模式、生活习俗的转变………………………………10
3.3 花瑶人与汉人间的文化隔阂………………………………10
3.4 花瑶文化传承岌岌可危……………………………………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章 关于花瑶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11

湖南花瑶挑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湖南花瑶挑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服装设计领域,民族风一直是时尚流行元素之一,我国也有一 些主打民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服装品牌,但是从其设计风格来看,对花瑶挑 花元素的运用还仅限于图案和面料的开发,对花瑶挑花的民 族特色和异域文化还缺乏深层次的挖掘与探索,没有将花瑶 挑花独特的服饰美感展现出来。将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 设计相结合是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的主要思路之一。
参考文献:
4 花瑶挑花传统文化传承的几点建议 第一,将花瑶挑花作为纯粹的民族工艺品传承不符合当 今消费主流。只有将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设计相结 合,赋予产品时尚性和实用功能,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个性化 产品,才能吸引到消费者,从而推动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促 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改变非遗文化面临濒危、难 以传承的现状,更好、更主动地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目前,花瑶挑花在我国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还有很多 不足,传统特色的文化形态语言往往被简单化、表面化处理, 产品设计仅限于对花瑶挑花色彩和图案的简单嫁接,没有对 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做深层次的挖掘,造成设计产品同质 化,丧失其民族特色。只有深入研究花瑶挑花独具特色的设计 思维理念,才能创新其传统文化因素,使花瑶挑花在现代设计 艺术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永葆花瑶挑花的艺术青春。 第三,花瑶挑花是我国独具特色传统服饰文化,但是,目 前还仅限于工艺品和旅游品的开发,如产品包装、工艺装饰 品、家居用品等,对花瑶挑花的民族特色服饰文化的挖掘还没 有真正重视起来。在时装设计领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 族风”是时装流行永恒的主题,将花瑶挑花独特的艺术魅力 与现代时装设计相结合,从其历史文化积淀中寻找独具民族 特色的审美元素,分析其表现形式和艺术规律,形成“民族风” 服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从而达到引领服装流行的目的。 这对传承非遗文化,服务地方经济,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5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 积淀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它既是历 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有效 传承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研究花 瑶挑花民族文化特色,将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中,开发花瑶挑 花民族特色服装,将非遗文化引入课堂,收集整理相关文字资 料和视频,这不仅是传承花瑶挑花非遗文化的有效途径,还能 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促进我国非遗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目的。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控方法 ——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控方法 ——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111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控方法——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赵松摘要: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旅游区进行生态建设是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从景观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析,并在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调控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对旅游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以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

本文以湖南隆回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研究区域内少数民族与原生态景观结合。

提出通过景观设计和生态调控的方法对风景名胜区进行开发和保护。

关键词:风景名胜;生态景观;生态调控;文化保护中华民族建筑景观与园林深受传统人地思想史上的重要主张影响,即自然与人之美互相完善和成就,纯自然不能尽人之美,风景名胜区作为中国山水文化和壮美自然景观的代表,承载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大量信息,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不同于其他国际的生态保护地,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保护地类型。

风景名胜区,一般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其并非单一自然、文化属性的区域,而是自然和人文文化高度契合的地域,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留给我们的原生博物馆。

作为我国现有保护地体系中唯一一个首要目标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融合保护进行保护的保护地类型,其传承了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贡献,也是对全球文明传承的重要贡献。

同时,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和农业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历史村落的样貌也逐渐被现代审美统一,效率和网红追求使得千村一面而村落原貌尽失。

导致少数民族历史村落文化与民族元素的削弱,整体景观特色的区分度下降。

因此,如何在景观生态为主的历史文化村落区域内,自然元素为生态本底,村落为评价保护因素,明确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村落需求和景观特色并对其保护,对于历史村落的特色生命意义的延续、景观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推动的稳步支持、对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意义重大。

花瑶服饰文化探究

花瑶服饰文化探究

在 19 版 的 《 阳市 志 》 曾 对 花 瑶 的 服 饰 有 这 样 的描 97年 邵 中 述 :隆 回小 沙 江 、 “ 虎形 山等 地 瑶族 , 女 喜绣 花 服 饰 , 称 花 瑶 。 妇 人
… …
两头用红 、 、 ( ) 黄 蓝 绿 三色 毛 线 或 丝 线刺 绣 成 各 式 各 样精 美 的 几 何 图 形 , 个 图案 各 长 二 尺 四 寸 , 整 宽八 寸 , 头挂 着 各 种 丝 线球 、 两 亮 球 和 一 尺八 寸 长 的 各色 毛线 和 丝 线 彩顶 。这 种 头 巾裹 成 的 帽 子 , 只 大罗 盘 , 子后 边 垂挂 着 两撮 串起 的亮 珠 彩带 , 垂 过 像 帽 长度
二 、 瑶 服饰 的 文化 特 色 花
前 幅以 细股 彩色 毛线 或 彩线 挑 刺成 菱形 、 三角 形 、 梯形 、 形 等几 矩 何 图案 , 中 、 幅 以素 色纱 线挑 刺 花 、 、 图 纹 、 亦 以花 裙 后 鸟 走兽 裙脚 布滚 边 。绑腿 带 以 白布 为底 , 沿刺 花 , 时 南下 而上 , 成节 节 边 绑 形
彩纹 。 ”



男女 花瑶 服饰 比较 历史 上 , 花瑶 男 子 的服 饰较 女 子简 单 , 其特 点 是 “ 从头 至脚 都
着青 色 , 包头 巾 、 襟 长衫 或 短 衫 、 带 、 子 、 腿 、 袜 等都 如 大 腰 裤 绑 鞋 是青 色 。据花 瑶 古 寨老 人 的 回忆 , 统 花瑶 男 子 的服 饰也 曾经很 ” 传
下 身则 是 堪 称一 绝 的“ 花裙 ”裙 长 过 小腿 , 黑色 粗 土 布 挑 , 以 为 料 。挑 花 裙 ” 两 面高 、 在 4 ~ 0 0厘米 , 红 、 、 ( ) “ 前 宽 5 6 X4 用 黄 蓝 绿 三 色 毛线 或 丝线 刺绣 多种 小 型几 何 图形 ,图案排 列 整 齐对 称 ; 后 两 面 高宽 在 5~ 0×10 米 ,用 白纱线 在黑 色土 布上 挑 有各 种 06 0厘 飞 禽走 兽 , 思 巧妙 , 白分 明 , 右 对称 。 构 黑 左 图案 多 为“ 龙 抢宝 ” 双 、 “ 蛇 比势 ” “ 凤 朝 阳” “ 双 、双 、双狮 滚 绣 球 ” “ 虎 示 威 ”“ 鸡 报 、双 、雄 晓” “ 、喜鹊 含 梅 ”“ 鱼 跳龙 门” “ 、鲤 、鸳鸯 戏 水 ”“ 凰牡 丹 ” 。 、凤 等

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

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

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经济地理》2009年第1期作者:杨洪黄静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隆回县花瑶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瑶族分支[1],也许是因寨子里的妇女们特别的爱美,她们大多头缠色彩斑斓的挑花头巾或鲜红的阔叶线织帽,腰系五彩花布带,下穿挑花筒裙,脚扎绚丽的挑花绑带而被称为花瑶。

花瑶民俗古老独特、民风粗犷、文化神秘、自然风光神奇,为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隆回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在湖南省20 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经济发展居中下水平[2],花瑶分布区又是全省重点的扶贫乡镇。

振兴经济、发掘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依托花瑶民俗风情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是花瑶人民发展民族经济、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

1 隆回县花瑶民俗风情的基本特质和形成的地缘文化背景1.1 花瑶民俗风情的基本特质花瑶属“过山瑶”[1],是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民风淳厚、古朴、粗犷,服饰色彩艳丽。

由于长期处于雪峰山脉崇山峻岭之中,与外界隔离封闭的自然环境,长期的文化积淀与历史的沧桑变化,仅有5000多人的花瑶同胞,与其他瑶族分支不同,不知道瑶家鼻祖“盘王”,也不知道“盘王节”,保持着自己独有的习俗与风情。

1.2 花瑶民俗风情形成的地缘文化背景据传,花瑶的先民在黄河以北,因其部落酋长与轩辕黄帝战斗失败,才逐步迁徙南下,被驱赶到浙、闽,后至江西吉安,后又遭统治阶级的围攻、镇压,便又往西南逃去。

一部分逃至云南,一部分逃往贵州。

逃往贵州的部分花瑶,为了寻找栖身之地,一部分去了广西,一部分则沿沅江下至洪江。

约两百年后,在洪江的花瑶又被迫迁徙到溆浦龙潭,最后又从龙潭逐步进入雪峰山东北麓的原始森林,在崇山峻岭中隐居起来,过着封闭式的农耕狩猎生活。

雪峰山脉属于我国陆地第二、三阶地的分界线,该地域海拔较高,达1200m左右,区内人为活动较少,植被保存较完整,森林覆盖率很高。

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促使花瑶人承袭着先祖古朴、纯真、亲和与奔放的民俗、民风,在这里开田、造林、建房、种果,形成了独特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民俗学视野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研究——以隆回花瑶村寨为例

民俗学视野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研究——以隆回花瑶村寨为例
2 0 t 0 Y B B 2 6 5 ) 、怀化学院青年基金项 目 “ 花瑶 民俗旅游 开发研究” ( 项 目编号 :H H U Y 2 0 1 2—2 2 )阶段9 一 ) ,男 ,湖南邵 阳人 , 怀 化学 院讲 师 ,湖南省 民间非物质 文化研究 基地 研究员 , 博士,
研究方 向:旅游经济 、 旅游规划 ;唐德彪 ( 1 9 6 8一 ) ,男 ,湖南怀 化人 ,怀化 学院教授 ,湖南 省 民问非 物质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 , 研究方 向 :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
42
传 承的社会科 学 ,其研究 内容包 括各种 生产 惯
民俗 文化旅 游一 个显 著 的特点 就是游 客对
的 ,都可视为旅游 资源 J 。但从 现有 的 《 旅 游 的生命 力 ,这就为 开发 花瑶 文化 体验产 品提供


民俗 学对 民族村 寨旅游 开发的指导
民族村寨 的旅游 规划 与开发 首先 需要对 当
展为推动民族 村寨 的保护及 民族地 区的发展起 地民俗文化 有一个 深 人 的调查 和理解 ,离 不开
到 了促进作 用 ,但 也需 正视 民族村寨旅 游发 展 对 地方民俗 文化 的研究 ,因此 民俗学 对 民族村 中存在 的诸 多 问题 l 3 一 ,如开 发 目标 错 位 、开 寨 旅游 规划 与 开 发 的指 导作 用也 就 不言 而 喻。 发主体越位 、村 民精神 上 的幸 福感 缺位 等 。民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 民间风俗 习惯及其 生活 文化
习、社 会 组 织 及 制 度 、行 为 规 范 、精 神 事 象 地方 民俗 文化体验 的意 愿 和 向往 ,因此 民族村 ( 包括信仰、伦理观 念 、知识 、民间文艺创 作 ) 寨旅游规划 的一个重 要任务 就 是 以景观作 为 载 等 ] 。借 助民俗学 理论 和方法 ,通 过对 地方 民 体 ,以民俗文化 内容为灵魂设计游客体 验项 目。 俗事象 的调 查 、收集 ,分类 、整 理 ,了解 民俗 大多数 民俗 的产生 和 地 理 环境 有 密 切 的关 联 , 事象 的特 点 、功 能 、卖 点 以及 其 产 生 、演 变 、 从某种程度来 说 ,民俗 是 当地居 民对 景观 认识

花瑶文化研究述略--基于中国知网的统计与分析(1986-2013)

花瑶文化研究述略--基于中国知网的统计与分析(1986-2013)


近 三 十年 花 瑶 研 究情 况
1 9 8 0年 代 中期 , 以铁 鹰 、 老 后 为代 表 的 一 些 民
间摄 影爱 好者偶 然 发 现 了这 支 与世 隔绝 的部 落 。 被 其独 特 的生 活习惯 与居 住 环境 所 吸 引 , 逐 渐 通 过 摄
影 向外 界 介绍 这支 部落 。随 着 民间人 士 的不断 奔走
大研 究 空间 。
关键 词 : 花瑶 ; 民俗 文化研 究 ; 学术 内涵 ; 统计 分析
中圈 分 类 号 : K 8 9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7 9 8 ( 2 0 1 4 ) 0 6 — 0 0 8 5 . 0 5
花瑶 , 号称 “ 一支 被 遗 忘 的 部 落 ” , 是 一 个 只有 6 0 O O余人 的瑶族支 系 . 主要分布在 湖南省 隆回县 北部 山区的雪 峰 山脉 。花 瑶 有 自己 的语 言 , 没有文字, 同为瑶 族 。 但 它 几 乎 没 有 与 其 他 瑶族 支 系 往 来 的 痕 迹. 在 现居地 封 闭 式 聚族 而 居 数百 年②, 已具 备 显 著
的独 特 民族风格 。2 0世纪 8 O年 代 以前 , 基 本 没有 研
呼号 , 2 0 0 0年 左 右 借 助 当地 政 府 力 量 。 花 瑶 文 化 开 始进 入抢 救 式 的 民族 文化 整 理期 。2 0 0 4年 起 渐 有 研究论 文 发表 。2 0 0 6年 . 以花 瑶 挑 花被 正 式 收入 国
基金项 目: 广 东第二师范学院 2 0 1 4年度大 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 划项 目“ 民 间非物 质文化遗 产保护调 查—— 以民 间人 士对湖 南省隆回县花瑶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为例” ( 1 4 2 7 8 1 4 1 7 )

[湖南,民俗,舞蹈]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审美价值研究

[湖南,民俗,舞蹈]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审美价值研究

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审美价值研究0 前言花瑶地处我国湖南省境内的湘西南腹地,这种地域特点使得其长期因交通不便而较少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特点。

2010年1月26日,我国虎形山-花瑶正式获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也使得花瑶的旅游业发展开始受到各方关注,而作为花瑶旅游业的精华所在,对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研究也开始引起了一些业界人士的重视,而本文就湖南花瑶民俗舞蹈审美价值探析所展开的研究,正是受这一重视影响所致。

1 花瑶概述花瑶地处的湖南省境的湘西南腹地隆回县,位于海拔1300米左右的崇山峻岭之中,作为瑶族的一个分支花瑶约有1.2万~2万余人,之所以被称为花瑶,主要是由于其服饰独特、色彩艳丽,且挑花技艺异常精湛所致。

在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义》中,起便明确记载了瑶族祖先积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这与当下花瑶的民族特点极为相似,这也是我们认定花瑶属于我国部族史料遗失的瑶族分支的原因之一。

虽然我国当下认定花瑶属于瑶族分支,但花瑶并不知盘王,也并不过盘王节,花瑶具备着一套自身独有的文化节日体系,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至十七举行的讨念拜、七月初二至初四,初八至初十举行的讨僚皈是花瑶最隆重的三大节日。

提到花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花瑶的挑花艺术,我们刚刚提到的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义》中所记载的积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就属于这一挑花艺术的原型,这一艺术具备着以简练生动手法表现出复杂的自然形象和抽象的人类思维理念的特点,是花瑶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饰。

不同于我国传统的机绣、湘绣,花瑶的挑花艺术全凭花瑶女性的一双慧眼与巧手,而这一艺术所创作的挑花服饰,也为花瑶的民俗舞蹈增添了几分魅力。

2 文化产物与花瑶民俗舞蹈在我国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原本藏匿于大山深处与世隔绝的花瑶也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近些年花瑶在旅游业取得了一定喜人的成果,这就使得花瑶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开始不断提高,这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花瑶民俗舞蹈的创作与发展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湖南花瑶民歌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共赢发展模式探究

湖南花瑶民歌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共赢发展模式探究

湖南花瑶民歌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共赢发展模式探究
王亮
【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2(36)1
【摘要】民歌文化是地域文化中最鲜活、最有代表性的元素之一。

将民歌文化与当地旅游产业融合,是文化的活态回归,是民歌价值的体现,更是推动当地旅游产业高质量、特色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鉴于民歌文化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耦合性,提出将湖南花瑶民歌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通过深挖花瑶民歌文化内涵,打造音乐节会文旅品牌、深耕花瑶文旅产业,开发多层次文旅产品、充分整合营销渠道,提升花瑶文化旅游知名度等具体举措构建双生共赢发展的崭新模式,开创地区旅游内生式、特色化发展的新局面。

【总页数】5页(P58-62)
【作者】王亮
【作者单位】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64;J692
【相关文献】
1.共赢模式是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持续发展的关键——专访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银沙湾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人王付华
2.主题休闲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共赢
3.中部崛起看湖南文化繁荣的湖南现象——湖湘文化赢天下——湖南
省文化产业发展纪实4.陕南民歌历史传承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构想——以陕西汉中镇巴民歌为例5.文化旅游互融共赢综合效应叠加凸显--推动金塔县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瑶文化旅游研究专题第一章花瑶概况一、花瑶的历史溆浦的山背与隆回小沙江连片的崇山峻岭中,存在一支被中国民族史料遗忘了的瑶族分支——花瑶。

妇女们身着美丽的民族服饰,先人们在山坡上开辟了大规模的层层梯田,基岩裂隙水自流灌溉,越遇天旱越神奇般地能得以丰收,养育了活化石般的民俗文化。

花瑶是瑶族中非常特殊的一个支系,人口约近两万,不足瑶族人口总数的1%,分布在湖南和广西的五六个县里,有特殊的方言、特殊的服饰、特殊的风俗甚至特殊的姓氏。

花瑶女性的服饰图案精美,色彩艳丽,“花瑶”因此得名。

花瑶祖先最早应可追溯到皇帝时代黄河下游及江淮流域的“九黎”部落,而后发展为尧舜禹时代长江中下游的“三苗”,夏时泗水与淮水之间的“九夷”,商周时期江汉流域的“荆蛮”、“南蛮”,秦汉时期今湖南洞庭湖、五岭地区的“长沙蛮”、“武陵蛮”。

大约秦灭以后,花瑶祖先入住江西吉安府。

花瑶文献《雪峰瑶族诏文》记载“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因此仇恨抄反,杀败无敌,畏逃无所。

我们均与洞庭湖追过黄河,乘木浮水渡命,一万之中难救一二人。

逃来江西吉安府,坐落十余代。

”《奉氏族谱》亦记载“始祖奉明公原籍江西吉安府田庐,坟墓均在鹅颈坪。

”元朝末年,因花瑶先民反抗朝廷压迫,杀死统治官吏,惨遭官府驱赶杀戮,被迫逃离吉安府,向西南地区迁徙。

《雪峰瑶族诏文》记载:“我们始祖各姓一下广西,二下云南,三下贵州,奉明公又转迁桂林省,改为桂林郡,嗣后又转湖南”。

明朝初年,花瑶先祖分两批迁入湖南洪江,流落贵州、桂林的花瑶先民与迁入湖南洪江的花瑶先民取得了联系,随后迁来汇合。

明朝中叶,一部分花瑶人民从洪江经雪峰山、铁坡山(今湖南中方县),入溆浦黄茅园、龙潭、水东安家落户,明末又迁往隆回虎形山一带。

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朝廷为瑶民圈划了地盘,花瑶终于在溆浦、隆回一带逐步稳定生活下来。

在漫长的迁徙流布过程中,在各朝统治者军事镇压和其他族群排挤的艰难生存夹缝里,花瑶创造了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

据对江西少数民族迁徙史研究,可以发现明代迁出的花瑶是较晚离开江西原居地的瑶族,比起大部分瑶族传说中元朝迁出湖广一带的千家峒之说,花瑶直至元朝仍生活在祖地江西,因此,花瑶的文化中保留有更多的瑶族原生态文化因素,尤其表现在语言和服饰中。

迁徙过程中的痛苦经历,定居下来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花瑶独具魅力的文化的创作源泉。

同时,长时期处于梅山文化的熏陶之下,深受梅山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以江西原居地瑶族传统文化为主源,师夷夏之长技,在迁徙流布过程中与其他族类交流融合吐故纳新。

到达梅山地区后,又浸淫在梅山文化之中,在这多种因素的融合与创新中,他们不断改造自己,重塑自己,丰富和壮大自己,最终演变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

二、花瑶的民俗文化湖南溆浦、隆回一带独有的地理环境,奇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花瑶独有民风民俗。

寨子里疯狂而又圣洁的婚嫁习俗,繁缛热烈的诞生礼仪,神奇诡秘的原始宗教,多情撩人的山歌情歌,加上他们与生俱来对山石和古树的崇拜等,使得这崇山峻岭中的花瑶山寨,一直笼罩在神秘的氛围里。

物质文化方面,花瑶的衣、食、住、行均有特别的习俗。

服饰方面,花瑶男人们着装潇洒随意,头缠黑白相间的方格头帕,倍显英俊;女人们则身穿黛蓝色对襟长衫,镶着的红布边和红布扣纯为装饰。

下着素艳相融的花裹裙,腰缠五颜六色的腰带,头上再配一个后面吊有长长彩须、状似倒扣斗篷的火红头巾,把个茫茫绿野点缀得山花烂漫、如画如诗。

饮食方面,花瑶有特色传统食品腊肉和糍粑,并且种植有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二的金银花。

住的方面,花瑶民居有千角楼、全楼等民族建筑。

出行方面,花瑶多用马匹,行走于栈道中。

民俗文化方面,花瑶的信仰中,崇拜黄瓜图腾、蛇图腾、树神、石神、瑶王。

生产工作中,花瑶使用石碾、石磨、风车、水车。

而古老的花瑶婚俗怪诞而又极富情致,媒人都是男子,称“媒公”。

婚礼中的“拦门酒”,“打泥巴”,“打蹈”(就是顿屁股)会让人大饱眼福。

节庆方面,花瑶与瑶族其他分支不同。

他们不知道瑶家鼻祖“盘王”,也不知何为“盘王节”。

但每年有自己的三大传统节日。

即,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至十七举行的“讨念拜”,意思是月半所过的节日;七月初二至初四、初八至初十举行的“讨僚皈”意思是逃脱凶恶的菩萨。

花瑶还有自己的医术,有艾叶灸、打火罐、桐油烫、按摩、刮痧等医疗方法。

艺术文化方面,语言上,花瑶的瑶家语不同于普通瑶语。

手工艺上,色彩斑斓的花瑶服饰上,绣法丰富多彩,图案寓含深意,人称其穿着的是“神话”,写着的是“历史”,这都体现于服饰上的“挑花”图案上。

花瑶挑花兴起于汉代,成熟于明、清时期。

挑花工艺独具一格,不用描图和模具,全凭挑花女心灵手巧,循士布的经纬徒手挑制。

挑花原材料为藏青、白色士布和各色丝纱线。

挑花图案取材广泛,大体可分为动物、植物、历史、生活习俗四大类,多达千余种,其中动物类图案最为常见。

其主要特征是采用图案中套图案的填充式挑花工艺。

图案构思奇巧,造型大胆夸张,布局均衡对称,色彩黑白分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我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家刘格山看到挑花裙绣时,称其为当之无愧的“国宝”。

由于花瑶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均在花瑶挑花中有生动形象的表现。

如“乘龙过海”、“盘王升殿”、“朗丘(瑶语,意即头人)御敌”等。

除挑花外,花瑶的“呜哇山歌”也是承载历史文化的一大载体。

在新世纪里,边远的山区里,穿着传统服饰的花瑶女性坐在汽车里,握着手机通话,电视机早已搬进了古村老屋……同时,朴实的花瑶百姓也在继续日复一日地坚守着先人历练过的生存轨迹和生活法则,优雅地稳步向前,不时向世人昭示着自己独特、古老、神秘而极富魅力的文化传统。

这种传统与现代独特的结合,自然也有着不一般的吸引力。

第二章花瑶文化旅游比较一、各地花瑶文化旅游状况(一)隆回虎形山隆回县地处湖南省境内的湘西南腹地,是一座充满着奇异的自然风貌、灿烂的人文景观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古城。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睁眼看世界的杰出的思想家魏源就诞生在这里。

花瑶分布在隆回北部海拔1300米以上的虎形山瑶族乡、小沙江镇、大水田乡、麻塘山乡,共7000余人。

隆回的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奇山异石,鬼斧神工;古木参天,绿荫成林,是旅游、避暑、赏雪的绝佳胜地。

隆回花瑶大托山寨的石瀑气势磅礴,是登山攀崖的最佳之地;崇木凼村的古树林海,是都市人与森林对话、听雾海松涛的绝妙之处;最近发现的瑶山峡谷长近13公里,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瀑布悬挂于此,自然天成,神韵十足,充满野性,如诗如画。

隆回的花瑶风情诱人,田园瑶寨融于山水,每家每户独占不同美景;高山观景村寨梯田,瑶家气息更添山水秀丽;花瑶古寨的篝火晚会和民俗表演让人亲身体验;魏源温泉让人神清气爽。

隆回还是全国第六大中药材生产基地,有金银花、杜仲、黄柏等900多个品种,尤以金银花种植规模大,占全国金银花总产量三分之二,由此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南国药乡”“中国金银花之乡”。

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还因独特的花瑶挑花,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二)新化紫鹊界湖南省新化县的紫鹊界梯田,气势恢宏,景观奇特,文化内涵丰厚,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紫鹊界属于雪峰山中部的奉家山体系,以紫鹊界梯田为中心,共有梯田5300多公顷,紫鹊界集中连片的梯田就有1300公顷以上,从海拔500m到1200m之间,共500余级,梯田坡度一般在30度左右,陡的达到50度以上,可谓天下奇观。

这些梯田初垦于秦汉,至明初,梯田开发进入高潮,紫鹊界随处是供劳作时休息的茶亭,连海拔最高的风车巷绝顶也建有茶亭,足见当时紫鹊界梯田开发的繁荣兴旺景象。

新化梅山被认为是广西与湘南等地瑶族的起源地。

然而,新化古代的瑶民因自汉代以来不断受到征伐,加上自宋元以后江西等地移民大举迁来,瑶族被逐渐同化。

在紫鹊界一带,如今存有瑶民生活的遗迹,如瑶人冲、瑶人凼、瑶人峒、瑶人屋场等地名,在山中仍可找到与世隔绝的瑶人石屋遗址。

紫鹊界及周边的奉家山一带,群山环绕,30余座1000多米高的山峰,连绵起伏,溪水奔流。

山顶的绿树滋润着梯田,山中的板屋点缀着梯田。

由山岳、梯田、溪流、岩石、道路、板屋等组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

因山就势和古树环抱的木架板屋的民居,组成了紫鹊界“天人合一”的美妙自然景观。

(三)溆浦山背溆浦和隆回仅有一山之隔,溆浦的葛竹坪镇、沿溪乡、两丫坪镇、中都一带,是花瑶聚居地。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山背村。

它是葛竹坪镇一个瑶、汉杂居的高寒山寨,四个村民小组里有着360多位花瑶同胞。

花瑶梯田位于溆浦县葛竹坪镇,山背村是它的中心。

梯田海拔在六十至一千四百米之间,层层梯田从海拔500米一直升展到1300多米,为我国海拔最高的梯田之一,集雄伟、壮丽、秀美于一体。

山背村和洞上、夜禾田、鹿洞、天星等20多个邻村的梯田连成一片,面积可达15000余亩。

梯田连绵起伏、气势恢宏,随着季节气候变化而景色不同,使之更加婀娜多姿:春天是阳光下的块块水晶,夏天是从天而泻的弯弯碧玉,秋天是纵横交错的片片金黄,冬天是千万根舞动的白色飘带。

主要景点有:山杯揽胜、溢香岩、腰带岩、山背山顶、天宇峰、天宇庙、枫木坳观景台等。

山背花瑶木屋建筑美观,保留有淳朴的花瑶风情;服饰美丽,挑花精致;山背花瑶挑花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山背花瑶婚俗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来又有学者研究认为,溆浦县龙潭镇、葛竹坪镇一带很可能是瑶族起源地“千家峒”所在,如果证据充足,则山背村还能成为龙潭、葛竹坪瑶族祖地、圣地中硕果仅存的瑶家村寨。

二、山背花瑶文化旅游竞合分析可将隆回虎形山、新化紫鹊界以及溆浦山背三处花瑶文化旅游区在基本情况和特色上横向比较,如下表——从对比中可知,溆浦的花瑶风情和山背梯田若单独列出,皆不及隆回与新化有优势:山背花瑶与毗邻的隆回虎形山花瑶相比较,人口的数量不如虎形山集中和有规模,山背是瑶族村,虎形山是瑶族乡;在民族风情上不如虎形山浓郁,在虎形山镇上,身着瑶族服饰的村民比比皆是,而山背村相对稀少;在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上,虎形山镇旅游风格的建筑和特定有风情表演场所的瑶族村基本建成,但山背还没有开发出来。

而山背的梯田论其规模和壮观程度,不及新化紫鹊界梯田,更无法同广西龙胜梯田和云南元阳梯田相比,难以以此作为主打资源。

论对资源的对市场宣传,新化与隆回也都要比溆浦县早,山背花瑶梯田在旅游市场中还没有多少知名度。

因此山背旅游要开发成产品,走向市场,首先面临临县同类产品的挑战。

然而,山背旅游也有其独特优势和机遇所在。

首先,山背的旅游资源单列出来虽不能与隆回、新化相比,然而,隆回却无独特的梯田风景,新化虽被称为瑶族祖地梅山所在地,却无瑶族风情,因此,山背兼有自然、人文景观,利于整合资源,打造“人文梯田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