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半径公式的证明
焦半径三部曲
以椭圆为例证明,由焦半径公式可得
上述公式具体有统一性。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均 适合,抛物线的离心率,若定义∠PFO=θ,焦点在 x轴y轴公式均适合。
• 焦半径三部曲(坐标式、角度式和定比模型)今 天就全部完成了。
• 基本上所有焦半径的题型都可以用这三个切入点 做出来,遇到坐标用坐标式,遇到直线用斜率式, 遇到比值用定比模型。
如果在解答题上用公式,需要写上述的证明,其实证 明也就的记忆规律:同正异负.即当P与F位于y 轴的同侧时取正,否则取负. 取∠PFO=θ,无需讨论焦点位置,上述公式均适合。
三、抛物线焦半径(角度式)
圆锥曲线焦半径三部曲——定比模型
• 所以,任何二级结论要先熟练掌握它的推导过程, 而不是只停留在像背诵英文单词一样把它背下来。
• 表象都是结论,背后全是推导。
三、抛物线焦半径
圆锥曲线焦半径三部曲——角度式
• 一、椭圆焦半径(角度式)
注:上述公式定义∠PFO=θ,P为圆锥曲线上的点,F为焦点,O 为圆点.主要优点为焦点在左右上下均适合,无需再单独讨 论。 若将角度统一为直线的倾斜角,需要讨论焦点位置,为记忆 公式方便全文角度统一为∠PFO=θ。
• 关于这些焦半径二级结论我还有话要说。
• 二级结论是指在平时的教学中,由教材中原有的 公式、概念和定义进行归纳推导得出的在一定条 件下成立的结论。
• 确实记住了这些二级结论针对一些特有的题型能 不假思索,快速做出答案。
• 但是 • 高考命题的专家不是白吃干饭的,为体现高考的
公平,命题组肯定会绞尽脑汁考察三基。若过度 依赖二级结论,思维容易僵化,遇到一些似是而 非的题目时往往乱套结论,同时二级结论往往都 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用的越爽限制条件往往越大。
抛物线的焦半径
r=x+p/2
抛物线的焦半径是r=x+p/2。
抛物线是指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焦点)和一条定直线l(准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它有许多表示方法,例如参数表示,标准方程表示等等。
1、曲线上任意一点M与曲线焦点的连线段,叫做抛物线的焦半径。
2、曲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不是定值。
焦半径:曲线上任意一点与焦点的连线段焦点弦,过一个焦点的弦通径。
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圆锥曲线(除圆外)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
抛物线性质:
1、焦半径公式:(y2=2px(p>0))|MF|=2x0M(x0,y0)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2、通径|AB|=2p。
3、焦点弦。
(1)、|AB|=p+x1+x2。
(2)、|AB|=2psin2θ2pP(y2=2px(p>0))。
(3)、|AB|=cos2θ(x2=2py(p>0))(通径是最短的焦点弦)。
(4)、焦点弦的端点坐标A(x1,y1),B(x2,y2),则有x1x2=,y1y2=-p24p2。
(5)、n=1+cosθ,m=1−cosθm+n=p。
1。
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推导
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推导如下: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是解决与圆锥曲线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对于椭圆来说,如果焦点在x轴上,且设点A(x_1, y_1)在椭圆上,那么点A到左焦点F_1的焦半径为a + ex_1,到右焦点F_2的焦半径为a - ex_1。
推导过程可以基于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定义来进行:1. 椭圆的标准方程:对于中心在原点,半长轴为a,半短轴为b的椭圆,其标准方程通常写作:x²/(a²) + y²/(b²) = 1 (其中a > b > 0)2. 离心率:离心率e是描述椭圆形状的一个参数,定义为c/a,其中c是椭圆的焦距。
3. 焦半径的定义:对于椭圆上的任意一点P(x, y),到焦点的距离称为焦半径。
4. 使用相似三角形:根据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到椭圆上一点的射线,与从另一焦点出发到同一点的射线以及与主轴的夹角θ之间存在关系。
通过构建相似三角形,可以得到焦半径的计算公式。
5. 坐标式:当焦点在x轴上时,若已知椭圆上一点的横坐标x_1,则到左焦点F_1的焦半径长度可以用a + ex_1来计算,到右焦点F_2的焦半径长度用a - ex_1来计算。
这里的e是椭圆的离心率。
6. 倾斜角式:利用焦半径与主轴正方向的夹角θ,可以得到更为通用的焦半径表达式,尤其适用于焦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焦半径的长度与夹角θ有关,表达式为r = b²/(a±ccosθ),这里±的选择取决于焦点的位置。
综上所述,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有多种表达形式,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这些公式不仅在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在解题和实际应用中也极其重要。
证明焦半径公式
证明焦半径公式一、椭圆焦半径公式的证明。
(一)椭圆的标准方程。
设椭圆方程为frac{x^2}{a^2}+frac{y^2}{b^2} = 1(a>b>0),其左、右焦点分别为F_1(-c,0),F_2(c,0)(其中c^2=a^2-b^2)。
(二)设点P(x_0,y_0)在椭圆上。
1. 求PF_1(左焦半径)-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PF_1=√((x_0)+c)^2+y_{0^2}。
- 因为点P(x_0,y_0)在椭圆frac{x^2}{a^2}+frac{y^2}{b^2} = 1上,所以y_0^2=b^2(1-frac{x_0^2}{a^2})。
- 将y_0^2=b^2(1 - frac{x_0^2}{a^2})代入PF_1=√((x_0)+c)^2+y_{0^2}中,得到:PF_1=√((x_0)+c)^2+b^2(1-frac{x_{0^2}{a^2})} =√(x_0)^2+2cx_{0+c^2+b^2-frac{b^2x_0^2}{a^2}} =√(frac{a^2)x_0^2+2a^2cx_{0+a^2c^2+a^2b^2-b^2x_0^2}{a^2}} =√(frac{(a^2)-b^{2)x_0^2+2a^2cx_0+a^2(b^2+c^2)}{a^2}}- 又因为c^2=a^2-b^2,所以:PF_1=√(frac{c^2)x_0^2+2a^2cx_{0+a^4}{a^2}} =√(frac{(cx_0)+a^2)^2{a^2}} =<=ft frac{cx_0+a^2}{a}right- 因为-a≤slant x_0≤slant a且a > 0,c>0,所以cx_0+a^2>0,则PF_1 = a +ex_0(其中e=(c)/(a)为椭圆的离心率)。
2. 求PF_2(右焦半径)- 同样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PF_2=√((x_0)-c)^2+y_{0^2}。
椭圆的焦半径
椭圆的焦半径是什么?
椭圆的焦半径:MF1=a+ex0,MF2=a-ex0,X0为M的横坐标。
焦半径公式的推导:利用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设双曲线其左右焦点,则由第二定义:同理即有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同理有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
其中分别是双曲线的下上焦点。
注意:双曲线焦半径公式与椭圆的焦半径公式的区别在于其带绝对值符号,如果要去绝对值,需要对点的位置进行讨论。
相关结论
A(x1,y1),B(x2,y2),A,B在抛物线y1=2px上,则有:
①直线AB过焦点时,x1x2 = p²/4 ,y1y2 = -p²。
(当A,B在抛物线x ²=2py上时,则有x1x2 = -p²,y1y2 = p²/4 ,要在直线过焦点时才能成立)。
②焦点弦长:|AB| = x1+x2+P = 2P/[(sinθ)1]=(x1+x2)/2+P。
③(1/|FA|)+(1/|FB|)= 2/P;(其中长的一条长度为P/(1-cosθ),短的一条长度为P/(1+cosθ))。
④若OA垂直OB则AB过定点M(2P,0)。
焦半径公式 椭圆
焦半径公式椭圆
当抛物线方程为 y^2=2px(p\ue0) (开口向右) 时,焦半径r=x+p/2 (其中x为在抛物线上的横坐标,p为焦准距),利用抛物线第二定义求。
至于抛物线开口方向为其他三个方向时,利用抛物线第二定义求同理可求。
如果焦点不在坐标轴上,只需要将x进行相应平移即可,p不变。
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m与圆锥曲线焦点的连线段,叫做圆锥曲线焦半径。
圆锥曲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不是定值。
焦半径:曲线上任意一点与焦点的连线段焦点弦,过一个焦点的弦通径。
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圆锥曲线(除圆外)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
有关结论
a(x1,y1),b(x2,y2),a,b在抛物线y1=2px上,则有:
② 焦点弦长:|ab| = x1+x2+p = 2p/[(sinθ)1]=(x1+x2)/2+p。
③ (1/|fa|)+(1/|fb|)= 2/p;(其中长的一条长度为p/(1-cosθ),短的一条长度为p/(1+cosθ))。
④若oa横向ob则ab过定点m(2p,0)。
椭圆焦半径公式的证明及巧用
椭圆焦半径公式的证明及巧用
一、椭圆焦半径公式的证明
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c,0)和F2(c,0),中心点为
O(0,0),则椭圆的参数方程为:
x=a*cosθ
y=b*sinθ
其中,θ为椭圆上任意一点P的极角,a和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长度。
将P的坐标代入椭圆焦半径的定义式,得到:c=(F1P+F2P)/2
c=[(-c-x)²+y²+(c-x)²+y²]½/2
c=[2a²-2x²]½/2
将x=a*cosθ代入上式,得到:
c=[2a²-2a²cos²θ]½/2
c=a(1-cos²θ)½
c=a*sinθ
因此,椭圆焦半径的公式为c=a*sinθ。
二、椭圆焦半径公式的巧用
1.焦距的计算
在光学中,焦距是指光线从远处垂直射入透镜后汇聚到的点与透镜的距离。
对于一个椭圆形的反射器或折射器,其焦距可以通过椭圆焦半径公式计算得到。
2.卫星轨道的计算
卫星轨道是指卫星绕地球或其他天体运行的路径。
对于一个地球同步轨道,其轨道形状为椭圆,可以通过椭圆焦半径公式计算出卫星与地球的距离。
3.椭圆的绘制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椭圆的绘制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通过椭圆焦半径公式,可以计算出椭圆上每个点的坐标,并将其绘制出来。
(完整版)椭圆焦半径公式及应用
椭圆焦半径公式及应用.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到焦点F的长称为此曲线上该点的焦半径,根据椭圆的定义,很容易推导出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在涉及到焦半径或焦点弦的一些问题时,用焦半径公式解题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一、公式的推导设P(,)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椭圆,求证,。
证法1:。
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证法2:设P到左、右准线的距离分别为,由椭圆的第二定义知,又,所以,而。
∴,。
二、公式的应用例1 椭圆上三个不同的点A()、B()、C()到焦点F(4,0)的距离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解:在已知椭圆中,右准线方程为,设A、B、C到右准线的距离为,则、、。
∵,,,而|AF|、|BF|、|CF|成等差数列。
∴,即,。
评析:涉及椭圆上点到焦点的距离问题,一般采用焦半径公式求解,即利用焦半径公式可求出A、B、C三点到焦点的距离,再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即可求出的值。
例2 设为椭圆的两个焦点,点P在椭圆上。
已知P、、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求的值。
解:由椭圆方程可知a=3,b=2,并求得,离心率。
由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P(,)()是椭圆上的一点,则由题意知应为左焦半径,应为右焦半径。
由焦半径公式,得,。
(1)若∠为直角,则,即,解得,故。
(2)若∠为直角,则,即=,解得,故。
评析:当题目中出现椭圆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时,常利用焦半径公式把问题转化,此例就利用焦半径公式成功地求出值。
例3 已知椭圆C:,为其两个焦点,问能否在椭圆C 上找一点M,使点M到左准线的距离|MN|是与的等比中项。
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设存在点M(),使,由已知得a=2,,c=1,左准线为x=-4,则,即+48=0,解得,或。
因此,点M不存在。
评析:在涉及到椭圆上的点与其焦点的距离时,如果直接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运算将非常复杂,而选用焦半径公式可使运算简。
焦半径公式的推导过程
焦半径公式的推导过程
焦半径公式的推导:
利用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设双曲线其左右焦点,则由第二定义:同理即有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同理有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
其中分别是双曲线的下上焦点。
注意:双曲线焦半径公式与椭圆的焦半径公式的区别在于其带绝对值符号,如果要去绝对值,需要对点的位置进行讨论。
正椭圆=1(ab0)或ρ=ep/(1-cosθ)。
正椭圆=1(ab0)或ρ=ep/(1-cosθ)(P为焦参数,(e1)的焦半径有许多有趣的结论。
椭圆上任意一点的焦半径性质1椭圆x~2/a~2+y~2/b~2=1上任意一点T(x_0,y_0)的两焦半径分别为|TF_1|=a+es。
|TF_2|=a-ex。
(其中F_1、F_2为左、右焦点,以下均同)。
若焦半径的倾角为θ,则|T_1F_1|=b~2/(a-
ccosθ),T_2F_2|=b~2/(a+ccosθ)(c=(a~2-b~2)~(1/2)性质2椭圆
x~2/a~2-y~2/b~2=1上任一点T的两焦半径的乘积,(1)其最大值为
a~2,最小值为b~2;(2)与a~2b~2的比是中心到过T点的椭圆切线的距离。
极坐标的公式ρ=ep/(1-cosθ)(P为焦参数)。
焦半径的推导公式
1.焦半径公式,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PF1│= a + eXo
│PF2│= a - eXo
(F1 F2分别为其左,右焦点)
2.通径长= 2b²/a
3.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
S⊿PF1F2 = b²tan(θ/2)(θ为∠F1PF2)
(这个可能有点难理解,不过结合第一定义可以较快的推,双曲线的也是同样方法)
4.(左)准点Q (自己取的名字方便叙述,准线与X轴的焦点)
过左焦点F1的任意一条线与椭圆交与A ,B 那么一定有:X轴平分∠AQB
(在右边也是一样)
二.双曲线
1.通径就不说了
2.焦半径公式(有8个,很难打符号的,不过可以根据极坐标方程来直接解答,比焦半径公式还快一些)
3.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
S⊿PF1F2 =b²cot(θ/2)(左右支都是它)
三.抛物线
y²=2px (p>0)过焦点的直线交它于A(X1,Y1),B(X2,Y2)两点
1.│AB│=X1 + X2 + p =2p/sin²θ(θ为直线AB的倾斜角)
2. Y1*Y2 = -p²,X1*X2 = p²/4
3.1/│FA│+ 1/│FB│= 2/p
4.结论:以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线切
5.焦半径公式:│FA│= X1 + p/2 = p/(1-cosθ)
四. 通性直线与圆锥曲线y= F(x)相交于A ,B,则
│AB│=√(1+k²)* [√Δ/│a│]。
焦半径公式的证明
焦半径公式的证明【1】【寻根】椭圆的根在哪里?自然想到椭圆的定义:到两定点F1,F2(|F1F2|=2c)距离之和为定值2a (2a>2c)的动点轨迹(图形).这里,从椭圆的“根上”找到了两个参数c和a.第一个参数c,就确定了椭圆的位置;再加上另一个参数a,就确定了椭圆的形状和大小.比较它们的“身份”来,c比a更“显贵”.遗憾的是,在椭圆的方程里,却看不到c的踪影,故有人开玩笑地说:椭圆方程有“忘本”之嫌.为了“正本”,我们回到椭圆的焦点处,寻找c,并寻找关于c的“题根”.一、用椭圆方程求椭圆的焦点半径公式数学题的题根不等同数学教学的根基,数学教学的根基是数学概念,如椭圆教学的根基是椭圆的定义.但是在具体数学解题时,不一定每次都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由数学定义引出来的某些已知结论(定理或公式)出发,如解答椭圆问题时,经常从椭圆的方程出发.【例1】已知点P(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F1(-c,0)和F2(c,0)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求证:|PF1|=a+;|PF2|=a -.【分析】可用距离公式先将|PF1|和|PF2|分别表示出来.然后利用椭圆的方程“消y”即可.【解答】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知|PF1|= (1)从椭圆方程解出(2)代(2)于(1)并化简,得|PF1|=(-a≤x≤a)同理有|PF2|=(-a≤x≤a)【说明】通过例1,得出了椭圆的焦半径公式r1=a+exr2=a-ex (e=)从公式看到,椭圆的焦半径的长度是点P(x,y)横坐标的一次函数. r1是x的增函数,r2是x的减函数,它们都有最大值a+c,最小值a-c.从焦半径公式,还可得椭圆的对称性质(关于x,y轴,关于原点).二、用椭圆的定义求椭圆的焦点半径用椭圆方程推导焦半径公式,虽然过程简便,但容易使人误解,以为焦半径公式的成立是以椭圆方程为其依赖的.为了看清焦半径公式的基础性,我们考虑从椭圆定义直接导出公式来.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是椭圆“坐标化”后的产物,按椭圆定义,对焦半径直接用距离公式即可.【例2】P (x,y)是平面上的一点,P到两定点F1(-c,0),F2(c,0)的距离的和为2a(a>c>0).试用x,y的解析式来表示r1=|PF1|和r2=|PF2|.【分析】问题是求r1=f(x)和r2=g(x).先可视x为参数列出关于r1和r2的方程组,然后从中得出r1和r2.【解答】依题意,有方程组②-③得代①于④并整理得r1-r2=⑤联立①,⑤得【说明】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可由椭圆的定义直接导出,对椭圆的方程有自己的独立性.由于公式中含c而无b,其基础性显然.三、焦半径公式与准线的关系用椭圆的第二定义,也很容易推出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如图右,点P(x,y)是以F1(-c,0)为焦点,以l1:x=-为准线的椭圆上任意一点.PD⊥l1于D.按椭圆的第二定义,则有即r1=a+ex,同理有r2=a-ex.对中学生来讲,椭圆的这个第二定义有很大的“人为性”.准线缺乏定义的“客观性”.因此,把椭圆的第二定义视作椭圆的一条性质定理更符合逻辑性.【例3】P(x,y)是以F1(-c,0),F2(c,0)为焦点,以距离之和为2a的椭圆上任意一点.直线l 为x=-,PD1⊥l交l于D1.求证:.【解答】由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PF1|=a+ex.对|PD1|用距离公式 |PD1|=x-=x+.故有.【说明】此性质即是:该椭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F1(-c,0)(F2(c,0))与定直线l1:x=-(l2:x=)的距离之比为定值e(0<e<1).四、用椭圆的焦半径公式证明椭圆的方程现行教材在椭圆部分,只完成了“从曲线到方程”的单向推导,实际上这只完成了任务的一半.而另一半,从“方程到曲线”,却留给了学生(关于这一点,被许多学生所忽略了可逆推导过程并不简单,特别是逆过程中的两次求平方根).其实,有了焦半径公式,“证明椭圆方程为所求”的过程显得很简明.【例4】设点P(x,y)适合方程.求证:点P(x,y)到两定点F1(-c,0)和F2(c,0)的距离之和为2a(c2=a2-b2).【分析】这题目是为了完成“从方程到曲线”的这一逆向过程.利用例2导出的焦点半径公式,很快可推出结果.【解答】P(x,y)到F1(-c,0)的距离设作r1=|PF1|.由椭圆的焦点半径公式可知r1=a+ex①同理还有r2=a-ex②①+②得r1+r2=2a即 |PF1|+|PF2|=2a.即P(x,y)到两定点F1(-c,0)和F2(c,0)的距离之和为2a.【说明】椭圆方程是二元二次方程,而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是一元一次函数.因此,围绕着椭圆焦半径的问题,运用焦半径公式比运用椭圆方程要显得简便.。
(完整版)椭圆焦半径公式及应用
椭圆焦半径公式及应用.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到焦点F的长称为此曲线上该点的焦半径,根据椭圆的定义,很容易推导出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在涉及到焦半径或焦点弦的一些问题时,用焦半径公式解题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一、公式的推导设P(,)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椭圆,求证,。
证法1:。
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证法2:设P到左、右准线的距离分别为,由椭圆的第二定义知,又,所以,而。
∴,。
二、公式的应用例1 椭圆上三个不同的点A()、B()、C()到焦点F(4,0)的距离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解:在已知椭圆中,右准线方程为,设A、B、C到右准线的距离为,则、、。
∵,,,而|AF|、|BF|、|CF|成等差数列。
∴,即,。
评析:涉及椭圆上点到焦点的距离问题,一般采用焦半径公式求解,即利用焦半径公式可求出A、B、C三点到焦点的距离,再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即可求出的值。
例2 设为椭圆的两个焦点,点P在椭圆上。
已知P、、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求的值。
解:由椭圆方程可知a=3,b=2,并求得,离心率。
由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P(,)()是椭圆上的一点,则由题意知应为左焦半径,应为右焦半径。
由焦半径公式,得,。
(1)若∠为直角,则,即,解得,故。
(2)若∠为直角,则,即=,解得,故。
评析:当题目中出现椭圆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时,常利用焦半径公式把问题转化,此例就利用焦半径公式成功地求出值。
例3 已知椭圆C:,为其两个焦点,问能否在椭圆C 上找一点M,使点M到左准线的距离|MN|是与的等比中项。
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设存在点M(),使,由已知得a=2,,c=1,左准线为x=-4,则,即+48=0,解得,或。
因此,点M不存在。
评析:在涉及到椭圆上的点与其焦点的距离时,如果直接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运算将非常复杂,而选用焦半径公式可使运算简。
焦半径推导公式
焦半径推导公式1. 椭圆焦半径公式推导(以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为例)- 设椭圆方程为frac{x^2}{a^2}+frac{y^2}{b^2} = 1(a>b>0),F_1,F_2为椭圆的左右焦点,坐标分别为(-c,0),(c,0)(其中c^2=a^2-b^2)。
- 设P(x,y)为椭圆上一点。
-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 PF_1|=√((x + c)^2)+y^{2}。
- 因为P(x,y)在椭圆上,所以y^2=b^2(1-frac{x^2}{a^2})。
- 将y^2=b^2(1-frac{x^2}{a^2})代入| PF_1|=√((x + c)^2)+y^{2}中,得到:- | PF_1|=√((x + c)^2)+b^{2(1-frac{x^2}{a^2})}- 展开并化简:- | PF_1|=√(x^2)+2cx + c^{2+b^2-frac{b^2x^2}{a^2}}- 又因为b^2=a^2-c^2,将其代入上式得:- | PF_1|=√(x^2)+2cx + c^{2+a^2-c^2-frac{(a^2-c^2)x^2}{a^2}}- | PF_1|=√(x^2)(1-frac{a^{2-c^2}{a^2})+2cx + a^2}- 进一步化简1-frac{a^2-c^2}{a^2}=frac{c^2}{a^2},则|PF_1|=√((c^2))/(a^{2)x^2+2cx + a^2}- 配方可得| PF_1|=√((frac{c){a}x + a)^2}- 因为- a≤slant x≤slant a,所以| PF_1|=a + ex(其中e=(c)/(a)为椭圆的离心率)。
- 同理,| PF_2|=√((x - c)^2)+y^{2},按照上述步骤可推导出| PF_2|=a - ex。
2. 双曲线焦半径公式推导(以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为例)- 设双曲线方程为frac{x^2}{a^2}-frac{y^2}{b^2} = 1(a>0,b>0),F_1,F_2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坐标分别为(-c,0),(c,0)(其中c^2=a^2+b^2)。
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及其拓展
1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及其拓展1. 焦半径:连结椭圆上一点与对应焦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椭圆的焦半径。
2. 焦半径公式:(1)),(00y x P 是椭圆)0(12222>>=+b a by a x 上一点,)0,(),0,(21c F c F -是左、右焦点,e 是椭圆的离心率,则0201,ex a PF ex a PF -=+=.(2)),(00y x P 是椭圆)0(12222>>=+b a bx a y 上一点,),0(),,0(21c F c F -是上、下焦点,e 是椭圆的离心率,则0201,-ey a PF ey a PF +==.推导过程:(以x 型椭圆方程为例进行推导)方法一: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知20201)(y c x PF ++=, 根据椭圆方程)0(12222>>=+b a b y a x ,解得)(22222x a ab y -= 故)(2022220x a a b y -= 将上式代入20201)(y c x PF ++= 可得:)(0001a x a ex a x ac a PF ≤≤-+=+= 同理可得:)(--0002a x a ex a x a c a PF ≤≤-== 方法二: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2椭圆的左准线方程为:ca x 2-=,设点),(00y x 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PD 由椭圆的第二定义:)(002011a x a ex a c a x e PD e PF e PD PF ≤≤-+=⎪⎪⎭⎫ ⎝⎛+==⇒= 同理可得:)(-002a x a ex a PF ≤≤-=五、典型例题例1:在椭圆18422=+y x 上有一个点P ,满足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是到另一个焦点距离的3倍,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推荐理由】可以直观对比出运用焦半径公式的优越性,且同时考查了椭圆的对称性,学生容易漏情况,是易错题.解法一:根据椭圆方程:18422=+y x 可知,椭圆焦点为)2,0()2,0(-和 设),(n m P ,则有18422=+n m 且2222)2(3)2(n m n m ++=+-或2222)2-(3)2(n m n m +=++ 解两次二次方程可得:)2,2()2,2(±-±P P 或解法二:设椭圆度上下焦点分别为21,F F ,点),(n m P 由椭圆方程可知:22,2,22===e c a3利用焦半径公式:,2222,22-2221n PF n PF +== 由题意可得:212133PF PF PF PF ==或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得:2±=n 所以)2,2()2,2(±-±P P 或【思路点拨】1.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即是焦半径的概念,很直接联系到焦半径公式;2.本题明确到P 上、下焦点的距离哪个大,故要分类讨论,或者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直接得到结果,需要考虑全面,否则容易漏解,这是本题的易错点.【点评】本题的两种解法对比可以看出,对比利用距离公式,利用焦半径达到了降次的作用,大大化简了计算过程,可以让学生简洁高效地求解。
椭圆焦半径公式倾斜角推导
椭圆焦半径公式倾斜角推导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是指一条直线与椭圆焦点和准线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倾斜角时,该直线的焦半径与该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下面将通过推导来证明这一公式。
设椭圆的方程为:(x/a)^2+(y/b)^2=1,其中a是椭圆的长轴半径,b是椭圆的短轴半径。
首先,我们知道椭圆的准线是与x轴相交的两条直线,其方程分别为x=-a和x=a。
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分别为F1(-c,0)和F2(c,0),其中c 为焦距。
现在我们取一条直线与椭圆焦点和准线的连线夹角为θ,斜率为k,则该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y - (c * k * cosθ) = k * (x + c * sinθ)将准线的方程x=-a带入上式中,并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得到:y = k * x + a * k * sinθ - c * k * cosθ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该直线与椭圆的交点。
将直线的方程代入椭圆的方程,得到:(x/a)^2 + ((k*x + a*k*sinθ - c*k*cosθ)/b)^2 = 1整理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x的二次方程:[(b^2 + k^2*a^2)/(a^2)] * x^2 + [(2*a*k^2*sinθ -2*c*k^3*cosθ)/(a*b^2)] * x + [(c^2*k^2 - a^2 + k^2*b^2)/(b^2)]= 0对于一个椭圆方程(x/a)^2+(y/b)^2=1,我们知道其根为x=±a,因此上述二次方程的根之和为零。
根据二次方程的性质,其根之和为:x1 + x2 = -[(2*a*k^2*sinθ - 2*c*k^3*cosθ)/(a*b^2)]我们知道椭圆的焦半径为焦点到该直线的距离,因此焦半径的平方为:R^2 = (x1 + c)^2 + y1^2 = (x1 + c)^2 + (k*x1 + a*k*sinθ -c*k*cosθ)^2将x1的值代入上式R^2 = [(2*c*a*k^2*sinθ)/(b^2)]^2 / [(b^2 + k^2*a^2)/(b^2)]= c^2 * a^2 * k^4 * sinθ^2 / (b^2 + k^2*a^2)根据焦半径的定义,有R=a*e,其中e为椭圆的离心率。
焦半径公式抛物线
焦半径公式抛物线
当抛物线方程为 y^2=2px(p\ue0) (开口向右) 时,焦半径r=x+p/2 (其中x为在抛物线上的横坐标,p为焦准距),利用抛物线第二定义求。
至于抛物线开口方向为其他三个方向时,利用抛物线第二定义求同理可求。
如果焦点不在坐标轴上,只需要将x进行相应平移即可,p不变。
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m与圆锥曲线焦点的连线段,叫做圆锥曲线焦半径。
圆锥曲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不是定值。
焦半径:曲线上任意一点与焦点的连线段焦点弦,过一个焦点的弦通径。
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圆锥曲线(除圆外)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
有关结论
a(x1,y1),b(x2,y2),a,b在抛物线y1=2px上,则有:
② 焦点弦长:|ab| = x1+x2+p = 2p/[(sinθ)1]=(x1+x2)/2+p。
③ (1/|fa|)+(1/|fb|)= 2/p;(其中长的一条长度为p/(1-cosθ),短的一条长度为p/(1+cosθ))。
④若oa横向ob则ab过定点m(2p,0)。
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及其应用
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及其应用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叫做圆锥曲线关于该点的焦半径。
利用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很容易得到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
1.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1)若P(x 0,y 0)为椭圆22x a+22y b=1(a>b>0)上任意一点,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则1PF =a+e x 0,2PF =a-e x 0.(2) 若P(x 0,y 0)为椭圆22y a+22x b=1(a>b>0)上任意一点,F 2、F 1分别为椭圆的上、下焦点,则1PF =a+e y 0,2PF =a-e y 0.2.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 (1)若P(x 0,y 0)为双曲线22x a-22y b=1(a>0,b>0)上任意一点,F 1、F 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则①当点P 在双曲线的左支上时,1PF =-e x 0-a,2PF = -e x 0+a. ②当点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时,1PF =e x 0+a,2PF = e x 0-a. (2)若P(x 0,y 0)为双曲线22y a-22x b=1(a>0,b>0)上任意一点,F 2、 F 1分别为双曲线的上、下焦点,则①当点P 在双曲线的下支上时,1PF =-e y 0-a,2PF = -ey 0+a. ②当点P 在双曲线的上支上时,1PF =ey 0+a,2PF = ey 0-a. 3.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1)若P(x 0,y 0)为抛物线y 2=2px(p>0)上任意一点,则PF = x 0+2p(2) 若P(x 0,y 0)为抛物线y 2=-2px(p>0)上任意一点,则PF= -x 0+2p(3) 若P(x 0,y 0)为抛物线x 2=2py(p>0)上任意一点,则PF = y 0+2p(4)若P(x 0,y 0)为抛物线x 2=-2py(p>0)上任意一点,则PF = -y 0+2p下面举例说明上述各公式的应用 例1.求椭圆216x +225y =1上一点M(2.4,4)与焦点F 1、F 2的距离.解:易知a=5,e=35且椭圆的焦点在轴上,∴1MF = a+ey 0=5+35×4=375,2MF = a-e y 0=5-35×4=135。
抛物线焦半径公式的推导过程
抛物线焦半径公式的推导过程抛物线焦半径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首先,我们假设抛物线的焦点为点F,准线(直线与抛物线平行,且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垂直)上任意一点为P,抛物线上任意一点为Q。
1.定义抛物线的焦点F到准线的距离为h,并定义准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距离为p(即焦半径的倒数)。
2.由定义可知,焦点F到准线的距离等于焦点F到抛物线上点Q的距离,即FH = FQ。
3.由于FQ与准线平行,可以得出三角形PFQ与三角形FPQ全等,即PF = PQ。
4.考虑焦点和准线之间的垂线FH,则PH为直角三角形PFH的斜边,我们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得出PH^2 = PF^2 - FH^2。
5.将PF和FH表示为h和p的表达式,然后代入上一步的公式,得到PH^2 = (p + h)^2 - h^2 = p^2 + 2ph + h^2 - h^2 = p^2 +2ph。
6.最后,根据定义,焦半径的倒数p就是准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即p = 2a(a为抛物线的顶点到准线的距离),代入公式可得PH^2 = 4a^2 + 4ah = 4a(a + h)。
7.由于PH即为焦半径,所以最终焦半径的平方值等于4a(a + h),即焦半径公式的推导完成。
此外,值得拓展的是焦半径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抛物线的离心率。
抛物线的离心率e定义为焦半径与抛物线的顶点到准线的距离的比值,即e = r / a,其中r为焦半径,a为抛物线的顶点到准线的距离。
通过焦半径公式可以得到r^2 = 4a(a + h),再带入定义中的a,得到r^2 = 4ae。
因此,离心率 e = r / a = sqrt(4ae) / a = 2sqrt(ae)。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给定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距离的离心率。
初中数学-圆锥曲线焦半径体系-公式与证明-
规定半通径p =b 2a圆锥曲线焦半径体系1.椭圆的焦点弦:若过焦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A 和B ,∠AF1F 2为α,则称线段AB 为焦点弦。
AF 1 =b 2a −c cos α=p 1−e cos αBF 1 =b 2a +c cos α=p 1+e cos α1AF 1 +1BF 1=2p ①如图,当焦点弦过左焦点时,焦点弦的长度AB =2ab 2a 2−c 2cos 2α=2p 1−e 2cos 2α;当焦点弦过右焦点时,焦点弦的长度AB =2ab 2a 2−c 2cos 2α=2p 1−e 2cos 2α.② 过椭圆焦点的所有弦中通径(垂直于焦点的弦)最短,通径为AB =2b 2a.③4a 体:过椭圆x 2a 2+y 2b2=1a >b >0 的左焦点F 1的弦AB 与右焦点F 2围成的三角形△ABF 2的周长是4a ;证明:(1)AF 1 +AF 2 =2a ;BF 1 +BF 2 =2a ,故AB +AF 2 +BF 2 =4a ;(2)设AF 1 =m ;BF 1 =n ;AF 2 =2a -m ;BF 2 =2a -n ;由余弦定理得m 2+2c 2-2a -m 2=2m ⋅2c cos α;整理得AF 1 =b 2a -c cosα=p 1−e cos α同理:n 2+2c 2-2a -n 2=2n ⋅2c cos 180°-α ;整理得BF 1 =b2a +c cos α=p 1+e cos α两式相加得,则过焦点的弦长:AB =m +n =2ab2a 2-c 2cos 2α=2p 1−e 2cos 2α2.双曲线的焦点弦问题: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两个焦点为F 1、F 2,弦AB 过左焦点F 1(A 、B 都在左支上),AB =l ,则△ABF 2的周长为4a +2l (如下图左)AF 1 =b 2a −c cos α=p 1−e cos αBF 1 =b 2a +c cos α=p 1+e cos α1AF 1 +1BF 1=2p 焦半径公式:当AB 交双曲线于一支时,与椭圆公式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半径公式的证明
FFaa>cFFc)2到两定点|=2,)(距离之和为定值22(|【寻根】椭圆的根在哪里?自然想到椭圆的定义:2121的动点轨迹(图形).
ca.
和这里,从椭圆的“根上”找到了两个参数ca,就确定了椭圆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椭圆的位
置;再加上另一个参数比较它们的第一个参数“身,ca更“显贵”比份”来,.
c的踪影,故有人开玩笑地说:椭圆方程有“忘本”遗憾的是,在椭圆的方程里,却看不到. 之嫌cc的“题根”. 为了“正本”,我们回到椭圆的焦点处,寻找,并寻找关于
一、用椭圆方程求椭圆的焦点半径公式
数学题的题根不等同数学教学的根基,数学教学的根基是数学概念,如椭圆教学的根基是椭圆的定义.但是在具体数学解题时,不一定每次都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由数学定义引出来的某些已知结论(定理或公式)出发,如解答椭圆问题时,经常从椭圆的方程出发.
FcFcPxy,0)((,0,)和)是椭圆上任意一点,是椭圆的两个焦(【例1】已知点-21 a PFPFa+-|=|=;|.
.点求证:|21PFPFy”即可然后利用椭圆的方程“消. .可用距离公式先将||和||分别表示出来分析【】21【解答】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知
PF (1)
||=1.解出从椭圆方程
(2)
代(2)于(1)并化简,得
axPFa)
|(-≤|=≤1 aPF xa)
|≤|=≤(-同理有2通过例1,得出了椭圆的焦半径公式【说明】
ea-ex ra+exr==( )
=21Px,yrxrx的减)横坐标的一次函数. 的增函数,从公式看到,椭圆的焦半径的长度是点是(是21a+ca-cx,y轴,关于原点)(关于.
.从焦半径公式,函数,它们都有最大值还可得椭圆的对称性质,最小值
二、用椭圆的定义求椭圆的焦点半径
用椭圆方程推导焦半径公式,虽然过程简便,但容易使人误解,以为焦半径公式的成立是以椭圆方程为其依赖的.为了看清焦半径公式的基础性,我们考虑从椭圆定义直接导出公式来.
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是椭圆“坐标化”后的产物,按椭圆定义,对焦半径直接用距离公式即可. P x,yPFcFcaa>c>0)(.,0()的距离的和为)是平面上的一点,到两定点2(-),0,试用】【例2 (21xyrPFrPF|.
的解析式来表示和=|=|,|2112rfxrgxxrr的方程组,然后从中得出为参数列出关于(和).】【分析问题是求=先可视()和=2211rr.
和21【解答】依题意,有方程组
③得②-rr= ⑤代①于④并整理得-21联立①,⑤得.
【说明】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可由椭圆的定义直接导出,对椭圆的方程有自己的独立性.由于公式中含cb,其基础性显然.
而无
三、焦半径公式与准线的关系
用椭圆的第二定义,也很容易推出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PxyF-c,l:,0)是以如图右,点)为焦点,以((11x=-PDlD.按椭圆为准线的椭圆上任意一点.于⊥1的第二定义,则有
ra+exra-ex.同理有==,即21准线缺乏定义的“客观性”.. 对中学生来讲,椭圆的这个第二定义有很大的“人为性”. 因此,把椭圆的第二定义视作椭圆的一条性质定理更符合逻辑性
PxyFcFcal为直线的椭圆上任意一点.(,3】 0(,)为焦点,以距离之和为)是以2(-,0),【例21x=-PDllD.
交,⊥于11求证:.
PFaex.
| 由椭圆的焦半径公式+|=【解答】1x+PDPDx-.
对|=|用距离公式 ||= 11故有.
x=lc,xlFFc,)0-与定直线(该椭圆上任意一点,说明【】此性质即是:到定点(():=-0))(:2211.
ee<1)(0<的距离之比为定值.
四、用椭圆的焦半径公式证明椭圆的方程
现行教材在椭圆部分,只完成了“从曲线到方程”的单向推导,实际上这只完成了任务的一半.而另一半,从“方程到曲线”,却留给了学生(关于这一点,被许多学生所忽略了可逆推导过程并不简单,特别是逆过程中的两次求平方根).
其实,有了焦半径公式,“证明椭圆方程为所求”的过程显得很简明.
PxyFxy-c,FcP,(.)适合方程求证:点((,0【例4】设点()到两定点,)和21222baac.
)的距离之和为02-(=)【分析】这题目是为了完成“从方程到曲线”的这一逆向过程.利用例2导出的焦点半径公式,很快可推出结果.
PxyFcrPF|.由椭圆的焦点半径公式可知=|(-】【解答(,0,)的距离设作)到111ra+ex
①= 1同理还有
ra-ex② =2rra +=2① +②得21PFPFa.
|+||=2即 |21PxyFcFc,a.20)和()的距离之和为0-即(,)到两定点(,说明】椭圆方程是二元二次方程,而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是一元一次函数.因此,围绕着椭圆21【
焦半.
径的问题,运用焦半径公式比运用椭圆方程要显得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