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赛课导学案新部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单元

第一课《窦娥冤》导学案

制作人:韩彦辉年级:高一年级学科:语文

【目标导学】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

(3)梳理课文内容

(4)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

⑴ 先独学自探,再对学合探

(2)实践活动,通过分角色饰演激发兴趣。

3.熟读全文,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通过其悲惨境遇,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学习重点】

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

【学习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

1 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学习目标(1))独学内容:

一、 1. 走进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 ([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

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2. 追溯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剥削,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处伸冤。《窦娥冤》正是这一黑暗现实的集中体现和血泪控诉。3. 文体常识:

(1)“元曲”的两类文体

①散曲

“散曲”是和“杂剧”相对存在的。杂剧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是广义的诗歌,分抒情和叙事两大类。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上分两类: “小令”和“散套”。小令又称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感叹生命无常、兴衰无常,主张远离红尘、及时行乐,是元散曲的常见主题。

马致远有首题为《秋思》的套曲《双调•夜行船》,很有代表性。他从秦、汉、魏、晋的兴亡说到眼前争名夺利的现实社会,并从心似铁的富家儿(看钱奴)说到自己不慕名利、畅饮于竹篱茅舍的闲适生活;有对现实昏浊和人生无限喟叹,又有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傲性格的表露。这几乎包容了同类主题作品的所有内涵。该套曲在艺术上十分成功:风格豪放,比喻妥贴,形象鲜明,结构谨严宏阔,语言爽朗流畅,音乐感强。

也有感慨历代兴亡,何其沉痛。如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作者列举王权争夺与民族纷争战例,感叹生灵涂炭的悲剧命运,突出

了读书人自觉的哀悯与兴亡意识。]

有些散曲家的长篇套曲幽默风趣,更添一种幽默辛辣之趣。睢景臣的《般沙调・哨遍》《高祖还乡》。对社会不公及丑恶现象进行机智的鞭挞和生动活泼的嘲讽,乃是元散曲创作的另一重要主题。

②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元杂剧有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