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情感,初步领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了解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浏览并划出重点。
(1)《观沧海》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大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弹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后削平吕布等割据权势。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一致了中国北方。
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本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次北固山下》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史学家。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来往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遭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特别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誉。
(1)《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不断未能得志。
18 古诗三首 学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古诗三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默写《浪淘沙》(其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学习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刘禹锡(772—842),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东边日出西边雨,()。
”“斯是陋室,()。
”至今广为传唱。
2.杜牧(803~852),()代诗人。
字(),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齐名,世称“()”。
3.王安石(1021~1086),()著名()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晚年闲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的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
二、课堂展示1.给古诗划分节奏。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词语释义。
茅檐:成畦:绿绕:护田:排闼:3.用自己的话讲讲三首诗的意思。
(1)《浪淘沙》(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湖阴先生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这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后巩固1.读一读春日[宋]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与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修改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3.背诵古诗。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暮、瑟”(课件出示4)
2.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缘、降、骚、逊、输”(课件出示14)
2.学习生字
“题、侧、峰、庐、缘、降、费、须、逊、输”
(课件出示15)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缘”书写时右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8古诗三首 学案(含答案)
18.古诗三首
课题预学内容预学指导
朗读课文读课文三遍。
第一遍:把课文读通,注意断句和押韵,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并查字典解决。
第二遍:借助注释和全易通,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意思。
第三遍:查阅相关资料,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自学字词1.识记生字。
(给加点字注音)
浪淘风簸.( ) 水村山郭.( )
花木成畦.( ) 两山排闼.( )
2.默写生字并组词。
yá yīng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
(2)水村山郭酒旗
....
风。
山郭:。
酒
旗:。
(3)两山排闼
..
送青来。
排闼:。
①“簸”是个多音字,
读“bǒ”时是上下颠
动的意思。
②“曲”是多音字,
在诗中读“qū”,是
弯曲的意思。
③查字典区分“涯”
与“崖”。
【答案】
自学字词
1.bǒguōqítà
2.涯(天涯) 莺(黄莺)
3.(1)颠簸(2)山城,山村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3)推开门内容感知
1.黄河
2.牛郎织女
3.黄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春风寺院楼台烟雨
4.湖阴先生。
12 古诗三首(学案)语文五年级上册(含答案)
12古诗三首
1.识记生字。
(给加点字注音)乃.( ) 熏.( ) 己亥.( )
恃.( )
抖擞.( )
2.默写生字并组词。
jìnǎi xūn háng
hài shìāi jū
我把难写或写错的字再写两遍:
3.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 )
(2)家祭无忘告乃.翁。
( )
(3)西湖歌舞几时休.? ①“恃”是翘舌音,不要读错。
②“擞”是平舌音,不要读错。
①“祭”上部右边是“”,不要写错。
②“熏”上部是“”,不是“重”。
③仔细观察字形,区分“哀”与“衰”。
注意理解通假字的意思。
参考答案:
自学字词
1.nǎi xūn hài shìsǒu
2.祭(祭拜) 乃(乃父) 熏(熏陶) 杭(杭州)
亥(亥时) 恃(有恃无恐) 哀(悲哀) 拘(拘束) 3.(1)同“原”,本来(2)你们的(3)停止(4)依靠内容感知
1.陆游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或九州同)
2.宋林升旅店西湖歌舞几时休
3.龚自珍己亥不拘一格降人材
资料搜集
1.务观放翁南宋关山月书愤示儿
2.清思想文学三百年来第一流
3.略。
18《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内容。
2.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如字数、韵律等。
3.学习古诗的朗读方法,能朗读标点、停顿等。
4.能通过朗读古诗、品味古诗的形式和意境,理解古诗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1.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三首古诗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2.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1.协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语言形式。
教学过程一、热身1.诵读一首短小易记的古诗,如《梅花》,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激发兴趣。
二、引入1.让学生先看一遍《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三首古诗,思考这三首古诗的内容以及喜欢哪一首,为后续理解古诗内容、享受古诗艺术魅力做好准备。
1. 《静夜思》1.教师让学生先看一遍《静夜思》,读者说说他们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静夜思》。
–道出作者李白看见明月时的心境和感受。
–向学生解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基本特点,如字数、押韵、平仄等。
4.教师演示如何朗读《静夜思》,示范出标点、停顿等。
5.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分组表演。
2. 《登鹳雀楼》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登鹳雀楼》的内容。
–介绍作者王之涣登楼的背景和目的。
2.教师解释古诗的基本特点,如字数、平仄、韵脚等。
3.教师演示如何朗读《登鹳雀楼》,示范标点、停顿等。
4.教师让学生朗读、组织表演。
3. 《将进酒》1.教师让学生先阅读《将进酒》并谈谈他们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详细解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群峰峥嵘”)等词语的概念。
3.教师督促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如字数、平仄、韵脚、用词技巧等。
4.教师演示如何朗读《将进酒》,演示标点、停顿等。
5.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分组表演。
1.教师让学生重新思考这三首古诗的共同点和特点,并总结古诗形式和意境的好处,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古诗《钱塘湖春行》学案
古诗《钱塘湖春行》学案古诗《钱塘湖春行》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体会诗的意境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学法指导:1、认真朗读诗歌,划出表示地点和描写景物的词语。
2、认真阅读“知识链接”,划出有关律诗和绝句的相关知识,并完成预习案。
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有“诗魔”之称。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着名的诗歌,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3、有关古诗的知识: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称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可分为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预习检测案(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白沙堤()(二)、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争暖树:行不足:(三)、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言诗。
首联是:()颔联是:()颈联是:()尾联是:()课堂探究案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思考回答:(1)、诗人春游钱塘湖的行踪是怎样的?(2)、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什么时段的景色从哪些词语看出来(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课文哪句诗中直接表现出来二、精读诗歌,深入理解内容合作探究:诗人妙笔生花,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早春图画?首联:水涨云舒颔联:颈联:尾联:三、品读诗歌,品味形象的语言分组合作讨论:你认为诗中那些词和句用得恰到好处为什么可采用:“我认为---------------------这个(些)词用得好,因为它写出或“我最喜欢------------------------------这一句,读了这句诗,我仿佛看(听、感受)到了---------------------------------。
2020-2021年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学案
二、深入探究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3.“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在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 的想象和联想,描写诗人此时的形象。
4.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 作分析。
1
3.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
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
第一课时 《观沧海》 【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 以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 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 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常 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步出夏门行》 《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 2.背景链接
3
第二课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李白(?—约 756),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 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 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诗歌大意
《古诗三首》教学案
《古诗三首》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能够背诵三首古诗。
2、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
(2)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氛围。
(2)提问学生:“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古诗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古诗的感受。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三首古诗:“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领略三首古诗的独特魅力。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三首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三首古诗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僻字词和古今异义词。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3)结合诗句,让学生思考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的这首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4、体会情感(1)分组讨论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出古诗中的情感,注意语气和语调的变化。
5、分析手法(1)分析三首古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案-课文(三)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案-课文(三)古诗二首课文简介本课教材为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篇课文,内容为两首古诗:《金铜仙人辞汉武》、《登鹳雀楼》。
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都是以景物描写为主题,通过古代的文学形式将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与理解两首古诗的文学形式与意义。
2.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意识与兴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典型特征并能准确运用;2.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赏析古诗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所描述的抽象景象;2.能否让学生准确掌握每个字词的含义;3.如何通过展示、介绍古代的文学形式让学生更能感受古文之美。
教学方法1.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老师的提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古典文学的魅力;2.图像教学法:通过图片手绘,展示古代景象,让学生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美景;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内容《金铜仙人辞汉武》金铜仙人辞汉武,秦皇题字凤凰图。
凤栖地,玉作杯,羽衣不到人间。
双鱼引,玉潜牖,云母屏风遮翠户。
绿水下,红莲出,菱花结伴香径绕。
夜清神女离琼座,月闪姮娥舞罗衣。
汉武九载功未极,苍然欲写心中事。
这首古诗是王之涣以一种故事性的方式描述秦代汉武帝手中的凤凰图。
在这篇古诗中,诗人将铜仙贯穿了整篇诗歌,引领我们一步步欣赏汉武帝手中的凤凰图的美丽,他给予了我们一种眼前一亮,心驰神往的感觉。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古诗是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描述了张建封叔知华山灞上之意,教给我们要永远朝上瞻望,不断挑战自我。
此诗用简洁的语言,抒发出诗人对登高远望,对生命与未来的向往,以及对自己不断追求的信心。
总结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它们,力求更深入地体验古典文学的魅力。
《古诗词诵读(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学案)-【新教材】
《古诗词诵读》学案【素养目标】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积累文化常识2.初步鉴赏四首诗歌的艺术技巧,感悟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准确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思想情感,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感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第一首诗歌:《无衣》一、文化常识1.了解《诗经》《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诗经》“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①《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②《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③《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④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⑤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⑥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二、诵读感悟1.明确字音矛戟.()偕.作()同裳.()2.解释词义①袍:②王:③于:④兴师:⑤修:⑥同仇:⑦泽:⑧裳:⑨甲兵:⑩行:3.划分节奏,诵读感悟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学案新人教版五四制
13《唐诗五首》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重点】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学习准备1.了解下列作家作品:(1)王绩:(2)崔颢:(3)王维:(4)李白:(5)白居易:2. 文学常识填空:诗歌从形式上可分为 (又称“古风”)、 (又称“格律诗”“近体诗”)。
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和的通称。
律诗每首八句,有 (五字)、 (七字)。
分为:首联(一、二句)、 (三、四句)、 (五、六句)、尾联(七、八句), 、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
今体诗、、、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东皋.()驱犊.()薄.暮()采薇.()萋.萋()塞.上()汉塞.()征蓬.()燕.然()荆.门()早莺.()沙堤.()徙倚..()()4.有感情朗读这五首诗,并用“/”号给这五首诗划分节奏:《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学案 精选1篇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学案一、《石灰吟》1. 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2. 创作背景:《石灰吟》是辛弃疾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词,当时正值战乱频繁的时代,辛弃疾为了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作。
3. 诗词内容:(1)开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千峰百嶂皆披雪”来形容山川的壮美,同时通过对“白云”、“青天”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社会现实,指出当时国家的混乱局面,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在此基础上,诗人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希望国家能够重振雄风,实现统一。
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 诗词赏析:(1)形式上,《石灰吟》是一首七绝词,每句四个字,共四句,符合词的基本格式。
(2)内容上,《石灰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二、《竹石》1. 作者简介:郑燮(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2. 创作背景:《竹石》是郑燮在清代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值他辞官归隐的时期,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3. 诗词内容:(1)诗中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现了竹子的坚韧、高洁品质。
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石头,指出石头虽然不如竹子那样有灵性,但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最后,诗人将竹子和石头进行对比,强调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境遇下,每个人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4. 诗词赏析:(1)形式上,《竹石》是一首五绝诗,每句五个字,共四句,符合诗的基本格式。
(2)内容上,《竹石》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 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将重点介绍两首闻名的古代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和《静夜思》。
通过进修这两首诗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深入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学生回顾一下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二步:进修《登鹳雀楼》1. 讲解《登鹳雀楼》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 分析《登鹳雀楼》的诗意和意境;3. 解读《登鹳雀楼》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在《登鹳雀楼》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他是如何描绘自然景色的?第三步:进修《静夜思》1. 讲解《静夜思》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 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解读《静夜思》的艺术特点和语言表现;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在《静夜思》中表现了怎样的孤独和思念?第四步:诗歌鉴赏1. 让学生朗读《登鹳雀楼》和《静夜思》,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美感;2. 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异同的地方,探讨诗人的表达手法和情感;3.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两首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展示个人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五步:教室小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两首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作业安置:1. 要求学生背诵《登鹳雀楼》和《静夜思》,并写出自己对这两首诗歌的感悟;2.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解读和鉴赏,展示在下节课上。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希望学生能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美的力量,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学案
---------------------------------------------------------------------------
五、拓展提升
D.“见,读j i à n,见到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提升
运用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尝试理解下面的诗句,去感受诗文里的诗情画意。
2.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
五、拓展提升
课外阅读。
3、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学案
2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案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出塞》。
2.会认“塞、秦”等3个生字,并了解多音字“将”,会写“征、次”等6个生字。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知古诗意境,理解《出塞》,自主学习《凉州词》。
背诵两首古诗。
【学习难点】熟读成诵,体会写法,领略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是唐代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
2.你知道哪些爱国名句?写一写。
【自主学习】1.题目:《出塞》作者:朝代:2.题目:《凉州词》作者:朝代:3.在书上给《出塞》和《凉州词》划分朗读节奏。
四、知识训练【基础训练字词强化】1.在横线上写下学习这两首古诗的生字词。
sài qín zhēngcícuī zuì2.形近字组词。
塞()征()催()赛()证()摧()【课堂学习素养提升】1.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但使:教:欲:翻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凉州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后训练拓展延伸】1.下面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来/征战/几人回B.醉/卧沙场/君莫笑C.欲饮/琵琶马上催D.秦时明/月汉时/关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
(1)《凉州词》《出塞》都是赞美边塞风光的。
()(2)《出塞》后两句仅仅使用抒情来表现作者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
()(3)“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中的“琵琶”指的是一种美酒。
()3.默写两首古诗。
出塞,。
,。
凉州词,。
,。
五、课外阅读。
水乡行水乡的路,要找人,水云铺; 稻海深处;进庄出庄,一步步,一把橹。
2023年最新的望月古诗三首导学案
2023年最新的望月古诗三首导学案望月古诗三首导学案主讲人:参与教师:审核领导:学案导案一、学习目标1.我能字正腔圆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我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我能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同学习目标二、自学引导1.我能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2.自由朗读古诗。
画出不懂的问题。
3.读拼音,写词语。
lu y nɡ y ɡuān h p n w n zh nɡ( ) ( ) ( ) ( )4.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1) 秋风给人的感觉是,在诗中更能表达诗人的(2) 山一程,水一程是形容,在诗中更能表达诗人的(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意思是可以通过查字典或查资料的方式解决。
5.默读《长相思》,想想这首词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三、合作探究1、作者的身在哪里心又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2、自由朗读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3、读完《长相思》,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4、细细地品读第三首诗,你又发现它与前两首有什么不一样读出自己的不同感受。
从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去区分。
四、练练测测1、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
读读背背想想,完成下列作业。
(1)《泊船瓜洲》写的是(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2)《秋思》写的是(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3)《长相思》写的是(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2、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 ;风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名句画面描写学案
学习目标:
能够结合诗词的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想象,生动地描写名句所表现的画面。
一、当堂训练Array 1.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
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
面描述出来。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课后练习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请描述此诗句在
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
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
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3.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
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陆游《游山西村》)
古诗词名句画面描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能够结合诗词的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想象,生动地描写名句所表现的画面。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今年中考的变化,增加古诗词阅读部分,古诗词名句画面描写是其中考点之一。
二、当堂训练之一
全体同学独立完成“当堂训练1”: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同时请几位同学黑板上板书。
教师分别点评,在“方法总结”栏进行方法总结。
方法:1、必须结合诗词背景理解句子;2、写法是准确翻译加合理想象。
3、为了使语言生动,尽量运用一个对偶句。
相关资料:
使至塞上: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示例1: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刚直有力地升腾在浩瀚的大漠中;俯首远瞰,一轮圆日苍茫地挂在弯曲的黄河边。
示例2: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神奇而辽远;波澜不惊的河水缓缓流动,一轮圆圆的夕阳落向天际,沉静而壮阔。
三、当堂训练之二
全体同学独立完成“当堂训练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同时请几位同学黑板上板书。
教师对下面的学生进行评价,黑板上的学生写完后,请其他同学结合“方法”的要求,进行点评。
教师总体点评。
相关资料:
春望: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
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而他苍老得这么快,又因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示例:愁眉苦锁,是因为山河沦陷;连连叹息,是源自亲人远离。
诗人揽镜自视,那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了。
四、当堂训练之三
全体同学独立完成“当堂训练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如果时间充足,继续请学生黑板上板书,如果时间不足,学生下面写,写得比较快的同学教师点评,这部分同学可以在小组内点评其他同学的。
教师总体点评。
相关资料:
观沧海:《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示例1: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诗人的衣袂在风中卷动,身躯却稳如磐石。
疾风劲草,方显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生命不息!
示例2:秋风阵阵,呼呼作响;大海汹涌,波涛滚滚。
诗人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豪情与波涛一起澎湃,壮志和秋风一起涌动。
五、结课,布置作业
1、抄写一个最好的答案,作为写作的参照。
2、结课语:上面的三则练习角度并不相同。
第一则是描写自然环境,第二则是描写人物,第三则则是环境和人物的结合。
古诗词名句的描写分为这三种类型,写作时要加以区分。
3、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则。
学案解说
本学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有如下几条:
1、以练习为主。
课堂主要呈现学生的三次训练,全体学生在学案上写,其中有部分学生黑板上板书,教师进行点评。
找到问题,并在下一个训练环节中加以改进。
2、内容有区分。
三次训练,分别针对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和人物结合描写这三种内容的古诗词名句画面描写。
3、设计小组活动。
主要为小组内速度较快、质量较好的同学可以对周围的同学进行点评或写作内容的引导。
4、总结方法。
描写的方法由老师来总结,放在第一次训练之后,所用的时间短,效率高,节省下时间给学生进行“写”的训练。
5、强调点评。
这节课,教师在课堂上的点评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中点评,主要是针对黑板上的板书;另一种是个别点评,主要是针对下面的同学。
6、为了突出要求,示例的答案在备课时全部重写了。
课堂使用情况描述
1、课堂基本完成了三次训练,学生所写的内容在三次的训练中不断进步,越来越好。
2、共组织学生上黑板写两次,每次四人,第一次选的是前四个六人小组右上角的同学,第二次是后四个小组左下角的同学。
学生写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没有预设到的问题——字数太多,第一次最多的一个同学写了有一百六七十个字,最少的也将近百字。
还有一个同学书写很差,在方法总结里,增加了两点:五十字左右,书写规范。
3、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非常多。
上黑板的八个同学没有一个能做到没有明显的错误。
有的是中心把握不准确,有的是句子理解有缺漏,有的是表述的层次混乱,有的是丢失了句子中的重要内容,还有的是想象不合理。
教师用彩色粉笔分别进行点评、讲解,然后要求所有同学在下一轮的描写时进行改进。
学生慢慢地好了起来,第三个训练,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上黑板。
教师检查到的十多个学案中,大概有五六个达到满分要求,当堂念了其中的两个,给其他学生以引导。
4、本节课点评学生数量上为:黑板的八名同学逐句点评;三个训练,下面的学生大约点评了二十人次,评价相对简单;学生六人小组中,比较快和好的同学点评同学大约有十几个人次。
课堂使用反思
1、教学设计中准备了答案示例,但是没有用。
本来设想的是让学生记录同学的优秀答案,但最后下课时间到了,只是提醒学生下来之后互相抄写。
这里其实只差一分钟的时间。
2、上黑板板书的八个同学,特别是前四个,在点评的时候,说的基本上都是他们的问题。
第一次见面,恰当的鼓励少了点。
3、小组的点评没有充分展开,主要是对学情估计不足,黑板上学生写的字数多、速度慢,占用了一部分时间。
4、学生的语言表达明显不足,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最后没有落实。
原因是学情预估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