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有感 2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篇一」
长征之路艰险异常,枪林弹雨,缺衣少食,前后夹击,步履维艰。
但是他们仍然克服一切艰险,为中国保留了革命的火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如今,我们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建设航运强国的中流砥柱,让五星红旗永远在灯塔飘扬,让中国走向新时代的篇章!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篇二」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不惧怕艰难险阻,击退了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战胜千难万险完成长征。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如今的辛福生活来之不易,正是由于前辈们的付出,我们才能在这个安定的时代里学习,体会到遇到困难、挫折不能轻易低头放弃,而应选择迎难而上,相信只要我们永不放弃、勇敢奋斗,总能将问题解决!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篇三」
一件件布满沧桑的展品和历史照片,让我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先烈们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
由于先烈们的付出,我们才得以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
作为新时代航运新人,在生活和工作学习上也还有很多场硬仗要打,我们应主动发扬“长征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的航运建设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红军纪念馆观后感作文
红军纪念馆观后感作文《红军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走进了红军纪念馆。
刚踏入纪念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大厅中央,一尊巨大的红军战士雕像屹立着,他目光坚定,身姿挺拔,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沿着展览的路线缓缓前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陈旧的武器装备、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都在无声地讲述着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
其中,有一件破旧的军大衣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件军大衣补丁摞补丁,颜色也已经褪去大半,很难想象它曾经陪伴着战士们度过了多少个寒冷的夜晚。
我凑近仔细看,那些补丁的针脚并不整齐,有的地方甚至还能看到线头,但就是这样一件粗糙的军大衣,却承载着战士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再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双草鞋。
那草鞋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鞋底几乎被磨穿,鞋面也布满了裂痕。
想象着红军战士们穿着这样的草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进,这种毅力和决心是多么令人钦佩啊!在一个展柜里,陈列着一些简单的食物,比如粗糙的干粮和干瘪的野菜。
看着这些,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荒山野岭中寻找食物的场景。
没有充足的补给,他们就靠着大自然的恩赐和顽强的意志坚持着。
有时候,为了节省粮食,他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受伤的战友。
纪念馆里还有一面墙上挂满了烈士们的照片和事迹。
他们中有的年纪轻轻就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冲锋陷阵。
我停留在一位年轻战士的照片前,他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
据说他在一次战斗中,为了保护战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瞬间,可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看着这些展品,我的思绪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看到了他们在雪山草地上艰难前行,看到了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的巨大牺牲。
参观大渡河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大渡河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大渡河纪念馆观后感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大渡河纪念馆,这是一个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渡过大渡河的博物馆。
参观完纪念馆,我深受启发,对革命先烈们充满了敬佩和怀念之情。
在纪念馆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长征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革命先烈们渡过大渡河时的场景。
当时,红军要渡过大渡河,必须要通过敌人的重重封锁线,而渡河的工具只有几只小船。
革命先烈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行,最终成功地渡过了大渡河。
这一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参观完纪念馆,我深刻认识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生活,同时也要努力奋斗,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要时刻铭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观大渡河纪念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长征精神,更加敬佩和怀念革命先烈们。
观四渡赤水纪念馆有感
观四渡赤水纪念馆有感第一篇:观四渡赤水纪念馆有感观四渡赤水纪念馆有感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题记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长征,更是一座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今日,我沿着红军前辈们的脚步,来到了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感受中国工农红军们的坚毅与勇敢!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长征开始。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军追剿计划,然后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飞夺泸定桥,翻过白皑皑的雪山,过了杳无人烟的草地。
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中,遭遇了多少说不尽的艰难困苦。
但是,他们坚持不懈,不怕牺牲,牢记使命,最终长征取得胜利。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为了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安危,他们忠于国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那些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至今仍影响着无数的华夏儿女。
红军战士这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吗?今天的我们,已成了笼中鸟,室中花,经不起磨练,遇到一点点困难就畏缩,甚至逃避。
在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战士面前,我们应该感到羞愧!我想,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再去飞夺泸定桥,不需要再去四渡赤水河,但长征精神不能丢,要让它永驻人心,发扬光大。
革命先烈用血肉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可贵的红军精神,才能去迎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挑战。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向可敬可爱的革命先辈敬礼!第二篇: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有感再走红军路,接受红色教育心得体会2017年12月1日,县安监局矿山站党支部开展了一次再走红军路,接受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教育活动,矿山站全体党员参观了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和丙安红军纪念馆,了解到红军四渡赤水时情况和怎样进行的四渡赤水战役,知到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长征开始。
红军声东击西,克服困难,四渡赤水河,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追堵截计划,然后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中,遭遇了说不尽的艰难困苦,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成功到达陕北。
红军纪念馆观后感作文
红军纪念馆观后感作文《红军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并不那么刺眼的日子里,我走进了那座庄严肃穆的红军纪念馆。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觉得不过是又一次的参观,又一次的历史陈述罢了。
然而,当我真正踏入那扇门,仿佛一脚迈进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岁月。
纪念馆的大厅里,灯光有些昏暗,却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了一种凝重的氛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壁画,上面描绘的是红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场景。
那画面太过逼真,以至于我仿佛都能听到枪炮声和战士们的喊杀声。
我慢慢地向前走,眼睛紧盯着那些陈列在橱窗里的物品。
有破旧的军帽,上面的补丁密密麻麻,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艰苦;有生锈的刺刀,刀刃上的缺口像是在记录着一场场激烈的战斗;还有那已经泛黄的信件,字迹模糊但却饱含深情,也许是某位战士写给远方亲人的思念。
其中有一双草鞋,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
那鞋子看起来极其简陋,就是用一些草绳编织而成,很多地方都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
我忍不住去想,穿着这样的鞋子,红军战士们是如何走过那漫长的征途,翻山越岭,走过荆棘丛生的道路。
也许每一步都伴随着鲜血和疼痛,但他们却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在一个角落里,摆放着一个破旧的水壶。
水壶的表面坑坑洼洼,像是被无数的子弹划过。
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年轻的战士,在烈日下,嘴唇干裂,却舍不得多喝一口壶里珍贵的水,因为他知道,后面的路还很长,战友们也同样需要水来维持生命。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面挂满照片的墙。
那些照片上的战士们,个个目光坚定,神情刚毅。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革命的信念。
有一张照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位年轻的女战士,她的笑容是那么灿烂,可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坚毅。
我不知道她最终是否平安归来,是否看到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但她的笑容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激励着后来的我们。
在纪念馆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沙盘模型,展示的是一场著名的战役。
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标识和地形,我试图去想象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
强渡大渡河的观后感
强渡大渡河的观后感看了强渡大渡河的相关资料和影视片段后,我就像被雷给狠狠劈了一下,整个人都被那种英勇无畏的劲儿给震住了。
大渡河那可是个超级大的难关啊,河水又急又猛,就像一只发了疯的巨兽,横在红军战士们的面前。
可红军战士们呢?那眼神坚定得就像燃烧的火炬。
他们可没有被这大河吓倒,而是想着法儿地要征服它。
那些负责划船的战士,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超级英雄。
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紧紧握住船桨,每划一下都像是在和死神掰手腕。
子弹在耳边“嗖嗖”地飞,感觉都能擦着头皮过去,可他们就像没听见一样,眼睛只盯着对岸。
我都能想象到那船在湍急的河水里被颠得像个小树叶似的,随时可能被打翻,但战士们就是不放弃。
而岸上的火力掩护更是让我热血沸腾。
那枪声、炮声就像一首激昂的交响曲,战士们一边喊着震天的口号,一边对着敌人猛烈射击。
他们就像是一道坚固的城墙,用自己的力量为渡河的战友们挡住敌人的攻击。
从这个强渡大渡河的事迹里,我深深感觉到红军战士们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他们面对危险,就像我们面对一个小水坑似的,抬腿就迈过去。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舒服的环境里,有时候遇到一点小麻烦就想打退堂鼓,和红军战士们比起来,真是差太远了。
就说我自己吧,有一次爬山,爬到一半累得气喘吁吁,就想放弃直接坐缆车下山。
看了强渡大渡河的故事后,我就想啊,我这点小累算个啥呀。
红军战士们在生死边缘都能勇往直前,我就不能坚持爬个山吗?这事儿就像给我敲了个警钟,让我知道不管遇到啥困难,都得咬着牙往前冲,不能轻易认怂。
强渡大渡河的故事啊,就像一颗超级种子,种在了我心里,让我汲取力量,以后也能像那些英雄一样勇敢。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在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伟大。
这里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实物和文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红军长征的壮举、红色记忆的感召以及红军精神的永恒。
首先,红军的长征壮举让人敬佩不已。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惊心动魄的远征。
在纪念馆的展览中,我看到了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的照片,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斗志令人钦佩。
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血海风风雨、生与死的挣扎,让我深刻认识到红军长征的艰巨任务和救国救民的决心。
同时,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也让我深刻感受到红色记忆的感召力。
纪念馆内的各个展厅通过声光电、多媒体等手段,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场景,使人仿佛走进了那段峥嵘岁月。
纪念馆中的实物陈列和照片展示,勾起了人们对红军长征的深深怀念之情,使我们时刻铭记革命先辈的奉献和牺牲。
最后,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让我明白红军精神的永恒价值。
长征是一次理想和信念的远征,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和默契的伟大实践。
红军精神以其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斗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追求真理、实现理想。
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参观使我对红军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精神在我们当代人的奋斗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被红军战士们的革命英勇事迹深深感动,他们用自己的热血书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历史篇章。
我深深体会到,红军长征精神是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珍贵财富,也是我们当代人坚定理想信念、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红军先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是一次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和感受红军精神的重要经历。
这次参观让我对红军长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和坚定信念。
我相信,只有牢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红军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红军纪念馆观后感前些日子,我去参观了红军纪念馆。
这一趟下来,心里头那滋味儿,真是五味杂陈,感触颇多。
走进纪念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一下子就把我给“裹”住了。
眼前的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图片,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住了脚步,里面陈列着一双破旧的草鞋。
那草鞋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草绳都断了好几处。
我盯着那双草鞋,思绪一下子就飘远了。
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穿着这双草鞋,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地前行。
山路崎岖不平,石头和荆棘扎得他的脚鲜血直流,但他的步伐却没有丝毫的犹豫。
他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心中怀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把生锈的大刀。
刀身上的锈迹斑斑,仿佛在讲述着它曾经经历过的无数次战斗。
我想象着红军战士们挥舞着这把大刀,在战场上与敌人奋勇拼杀的场景。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畏和决绝,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护人民,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一个角落里,挂着一件满是补丁的军装。
那补丁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的。
我能想象到,这位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军装破了就补一补,继续穿着它战斗。
他可能在寒冷的冬夜,穿着这件单薄的军装,蜷缩在角落里,但心中的火焰却从未熄灭。
还有一面破烂的军旗,上面的弹孔清晰可见。
它曾经在战场上飘扬,鼓舞着战士们的士气。
哪怕军旗已经破损不堪,但它所代表的精神却永远屹立不倒。
看着这些展品,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眼目睹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和坚韧。
他们吃的是野菜、草根,睡的是冰冷的草地,面对的是敌人的围追堵截,但他们从未放弃。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在纪念馆里慢慢地走着,心情越来越沉重。
我想起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不愁吃不愁穿,还总是抱怨这抱怨那。
和红军战士们所经历的苦难相比,我们的这些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走到一个展示红军战士生活场景的区域,那里有一个小小的灶台,旁边放着几个破旧的碗。
强渡大渡河观后感
强渡大渡河观后感强渡大渡河是指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
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强渡大渡河,仅供参考。
强渡大渡河观后感篇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首诗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后写的,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长征途中的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大渡河》。
以前,我只知道红军过大渡河时,那惊险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殊不知,在这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一位女红军的事迹让我钦佩:她为了借船,献出了自己那宝贵的生命。
在临终前,她并未感到自己所做的不值得,而是在口中不停地念着:“船,船,船……”她那不畏牺牲,誓死完成使命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吗?在剧终的时候,毛泽东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同志们,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和平,为了祖国的胜利而抛头洒血的烈士们!”是的,不要忘记,永远也不能够忘记他们,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用自己那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幸福和平的生活。
倘若没有他们,那么,可能现在,我们还处于战争之中,看到的只能是那流淌着鲜血的溪流,那到处充满了血腥的世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既然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
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锻炼能力;我们没有理由整天虚度时间。
既然长征创造了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为祖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更要发扬长征那种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顽强奋斗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发奋图强,以不屈不饶的精神去战胜和克服困难,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人生道路上创造闪光的奇迹。
长征赋予了我们精神上的动力,加上我们主观上不断的思考与探索,相信我们的大学生活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开出胜利的果实。
同学们,请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文化,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心得体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总有一些事迹如同激昂的乐章,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
红军长征,无疑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壮丽的诗篇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走进了红军长征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展览厅内陈列着的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实物,以及一段段生动详实的文字说明,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看着那些黑白照片上红军战士们坚定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崇山峻岭间艰难跋涉的身影。
他们穿着破旧的军装,背着沉重的行囊,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那是一种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
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下,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勇往直前。
其中,有一张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群红军战士在雪山上艰难前行,他们的脸上被寒风吹得通红,眉毛和胡子上都结满了冰霜,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无比的坚毅。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诗句。
他们以乐观的态度和坚韧的毅力战胜了雪山的严寒,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在展厅的一角,陈列着红军战士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
那些简陋的步枪、大刀,破旧的草鞋、干粮袋,无不诉说着当时条件的艰苦。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红军战士们依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的匮乏并不能阻挡革命的步伐,精神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纪念馆中还展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有一位小红军战士,在过草地时,为了照顾受伤的战友,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分给了别人,而自己却因饥饿永远地倒在了草地上。
还有一位女红军战士,在分娩后不久,就跟随部队继续前进,为了不拖累队伍,她甚至把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送给了当地的老乡。
这些故事让我热泪盈眶,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的观后感范文五篇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的观后感范文五篇第一篇: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的观后感至今,我仍然庆幸当初我走了进去。
和所有的纪念馆一样,这里面陈列的是一些红军当年曾经用过的物品和走过的路线。
我麻木的看着那些路线,和枯燥的文字介绍,引不起一点感觉。
跟随着人流,慢慢走到了一间介绍文物的展览厅。
红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时穿的衣服鞋子毫不愧疚的放在晶莹的玻璃柜里。
那在我的记忆中只能是做床垫的棕,竟然就是当时的战士的主要御寒衣物;那一双双遮不住脚的草鞋,竟然带着战士们爬过了大雪山;那今天看来太过粗硬的皮带,竟然曾经被战士们作为充饥的食物。
红军长征的故事曾经听说过无数回,可是,当我真正看到这些实物的时候,眼泪突然不受控制的涌了上来。
我们的前辈,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为我们打下了今天的胜利。
他们,短短的一生又是多么伟大的一生。
七根火柴小红军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只是,这催人泪下的故事,到今天已经越来越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
新一代的年轻人,不明白也不理解以前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傻?展览馆内的老旧的步枪、电台,令年轻人想破头也想不通如何用它们去打仗,毕竟,和楼下军事博物馆中陈列的武器相比,它们太渺小了。
为什么,曾经就有人无比相信它们,并且用它们赢得了胜利。
接下来的路程,我含着眼泪走了下来。
我迷茫的目光扫过红军长征时走过的每一条路线,打过的每一场战役,经历的每一场苦难,牺牲的每一位同志,心中隐隐约约似乎能理解他们,又有些什么无法理解。
说不上来,只觉得今天的我们,缺少的就是曾经的他们所拥有的。
此时,我的心激扬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我们生长在一个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加强砺练,争取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用实际行动回报革命烈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多做一点贡献,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我们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比起革命先驱们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发扬红军战士们的那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件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总有一些精神如熊熊烈火,燃烧着人们的信念与勇气。
红军长征,便是这样一段不朽的传奇,一座巍峨的丰碑。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馆,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内心深受触动。
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年代。
馆内陈列的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以及逼真的场景复原,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
眼前的一切,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 600 余次战役战斗,攻占 700 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 430 余人,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 14 个省,翻越 18 座大山,跨过 24 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无数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牺牲。
看着那些破旧的草鞋、简陋的武器,我不禁想象当年红军战士们是如何穿着这样的装备,在恶劣的环境中与敌人奋勇作战。
他们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充足的补给,有的只是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克服自然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
爬雪山、过草地,每前进一步都充满了艰辛。
在爬雪山时,严寒、缺氧、饥饿,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
许多战士在雪山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但后续的战士们依然义无反顾地前行。
过草地时,沼泽密布,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再也无法出来。
但红军战士们相互扶持,共同前进,硬是走出了这片死亡之地。
红军长征的胜利,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红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正是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英明指挥下,红军才能在重重困难中化险为夷,取得最终的胜利。
安顺场遗址观后感【精选文档】
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观后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由同瑞党支部组织的“重温红色记忆,重走长征路”活动,活动。
我站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所在地———安顺场刻有“大渡河渡口”字样的如盘巨石上,冒着炎炎烈日,望着奔腾而去的河水,听着导游的讲解,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这是一块传奇的土地,也是一块浸透着鲜血的土地。
“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就是对安顺场最好的写照。
遐想中,我的眼前突然幻化出两幅画面,时而单映,时而交迭。
一幅是,一百四十二年前,太平军最后一位领袖翼王石达开,于1863年5月14日转战至此,准备过大渡河到川西平原建立根据地。
强渡大渡河失败后,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将士在这里全军覆灭。
几天几夜,大渡河水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石达开本人成了清兵的阶下囚,被押解到成都,于6月25日被凌迟处死。
从此,太平天国这场曾威武雄壮一时的历史剧在这里演完了它最后一幕。
另一幅是,七十年前,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从云南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后,经会理、西昌、冕宁等地,于5月24日来到安顺场,准备强渡大渡河后继续北上,绕道去川西会合红四方面军。
5月25日凌晨,刘伯承、聂荣臻亲自指挥,先头部队仅仅是1条木船,8个船工,17个勇士,这其中还有一个刚满15岁的孩子,每人背着一支冲锋枪,七八颗手榴弹,硬是强渡天险,获得成功。
蒋介石妄图将红军变为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破灭了。
红军北上抗日的道路打通了。
相隔七十年,两出历史剧的开幕是何其的相似,但结局却迥然不同。
原因何在?毛泽东发誓不让红军遭遇太平军的命运。
他用意志和智慧创造了奇迹!是啊,17勇士为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在革命生死攸关的当口必须强渡!这是因为,没有强渡大渡河的胜利,就没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今天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革命先烈们早已远去了,但其精神将像纪念馆广场上的雕塑一样,风骨永存!2013-9-22重温红色记忆,重走长征路―――参观安顺桥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有感2013年9月14日,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位于雅安的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安顺场。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 红色教育
我国工农英雄强渡大渡河遗址红色教育随着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工农英雄的历史遗迹。
其中,我国工农英雄强渡大渡河遗址作为英雄长征的重要节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工农英雄强渡大渡河遗址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红色教育的重要意义。
1. 历史背景我国工农英雄强渡大渡河的历史背景极为重要。
当时,国民党军队对的追剿日益加剧,英雄处于危急存亡之际。
为了赢得对国民党的战略胜利,等领导人决定西征,经过艰难跋涉,最终到达大渡河。
大渡河的强渡成为了英雄长征的里程碑,对英雄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遗址价值我国工农英雄强渡大渡河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这里保存了大量英雄长征时期的历史遗留物,包括英雄的阵地、战壕、碉堡以及遗体和遗物等。
这些遗址向后人展示了英雄在艰苦环境下的英勇奋斗和不屈精神,激励着新一代人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信念,牢记历史。
3. 红色教育意义我国工农英雄强渡大渡河遗址具有深远的红色教育意义。
通过参观遗址,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英雄长征时期的艰辛和壮丽,感受英雄指战员的革命热情和英勇牺牲。
这种红色教育不仅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也有助于培养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
4. 个人观点从个人角度来看,我国工农英雄强渡大渡河遗址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遗址。
它见证了我国领导下的工农英雄长征精神,体现了我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参观遗址,让我深受教育,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相信红色教育将永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总结回顾我国工农英雄强渡大渡河遗址的观点之后,我们不难看出,红色教育对于当代我国社会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助于激发爱国热情、传承革命精神,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只有历史铭记,方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创伟业。
愿红色教育永远在我国大地上发扬光大,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观后感
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观后感去了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之后,那感觉就像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猛地撞了一下心。
一走进那纪念馆,就像走进了一段热血沸腾又惊险万分的历史故事里。
墙上那些图片啊,就像会说话似的,一张一张地给我讲着当时的情况。
那时候的红军战士们,简直就是一群超级英雄,可他们又不是那种穿着华丽披风的漫画英雄,而是一群穿着破草鞋、背着破枪,却有着钢铁意志的真英雄。
你看那大渡河,在图片里就像一个张牙舞爪的怪兽。
河水又急又猛,轰隆隆地响着,就像在对红军战士们咆哮:“你们别想过来!”可是红军战士们哪会被这点困难吓倒呢?他们眼睛里透着坚定,就像心里有一团永远不会熄灭的火。
强渡大渡河的那一幕,光是想想就觉得紧张得手心出汗。
那些勇士们,坐着小船就往河对岸冲。
子弹在耳边嗖嗖地飞,就像一群发疯的马蜂。
可是他们呢,就像没听见一样,只管拼命划船,向着对岸的敌人冲过去。
这得多大的勇气啊!要是我在那小船上,估计腿都软得像面条了,可他们却勇往直前。
在纪念馆里,还看到了一些当时战士们用过的东西,那些破旧的枪啊、草鞋啊,看起来不起眼,但在我眼里却像宝贝一样。
每一个划痕、每一个磨损的地方,都像是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破破烂烂的玩具,可是它背后却有着一个超级感人的故事,让你不得不对它肃然起敬。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红军战士的身影。
我就想啊,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舒服,每天可以吃各种好吃的,还能玩好玩的。
要是没有这些红军战士当年的英勇奋战,哪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呢?他们就像给我们搭了一座超级坚固的桥,让我们可以从艰苦的过去走到幸福的现在。
我觉得这一趟去得太值了,就像给我的脑袋里装了一个小发动机,让我更有动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了。
以后要是我遇到了什么难事,就想想那些强渡大渡河的勇士们,咬咬牙,肯定也能像他们一样闯过去!。
红军纪念馆观后感作文
红军纪念馆观后感作文《红军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并不那么刺眼,微风轻轻拂过脸颊的日子里,我走进了那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红军纪念馆。
刚踏入纪念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但与以往那种让人有些压抑的庄重不同,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向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陈旧却依然清晰的照片。
照片里的红军战士们,眼神坚定,身姿挺拔,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信念的执着。
其中有一张照片,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一群年轻的战士,他们围坐在一起,手中拿着简陋的武器,身上的军装补丁摞补丁,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那笑容里,有对战友的信任,有对胜利的渴望,更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件件陈列在玻璃橱窗里的文物。
有破旧的军帽,上面的弹孔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经历的激烈战斗;有生锈的水壶,想象着战士们在艰难的行军途中,依靠着这一点点水来维持生命和战斗力;还有那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的草鞋,难以想象战士们穿着这样的鞋子走过了多少崎岖的山路。
在一个角落里,摆放着一封手写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那一笔一划中蕴含的深情却穿越了时光,直击我的心灵。
写信的是一位年轻的战士,他在信中告诉家人不要担心他,说他为了国家和人民而战,感到无比的光荣。
他还说,等战争胜利了,他就会回家,和家人一起过上安稳的日子。
然而,这封信最终却成了他的绝笔。
看着这封信,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像是堵了一块大石头,难受极了。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的战场场景前。
那里有硝烟弥漫的布景,有枪炮轰鸣的声音效果,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看到红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他们毫不畏惧,奋勇向前。
有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就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继续战斗。
他们的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却显得无比高大。
在纪念馆的一个大厅里,播放着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纪录片。
画面中,红军战士们在雪山草地上艰难前行。
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观后感
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观后感去了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之后,那可真像经历了一场超级震撼的时光之旅。
刚走进纪念馆,那种严肃又庄重的气氛就像一只大手,一下子把我从嘻嘻哈哈的日常状态拽进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墙上的一幅幅老照片、展柜里的一件件旧物,就像一群有故事的老人,静静地在那儿,等着给我们讲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惊险故事。
你想啊,大渡河那可是又宽又急,像个凶猛的巨兽横在红军战士们面前。
可是咱红军战士呢,那真是个个都是铁打的好汉。
当时的情况那叫一个危急,前有大河挡路,后有敌人追着屁股跑。
但是他们眼睛里可没有害怕这两个字。
就说那17位勇士,乘坐着小船就往河对岸冲。
我看着展览里还原的小船,心里就琢磨,这么个小破船在那波涛汹涌的大河里,就跟一片小树叶似的,可这树叶上载着的却是勇士们无畏的心。
那些勇士们划着船,子弹在耳边嗖嗖地飞,就像雨点一样,河对岸的敌人还一个劲儿地朝着他们射击。
我感觉自己都能想象到当时那激烈的场景,河水溅起的水花、子弹激起的水花混在一起,勇士们却眼睛都不眨一下,勇往直前。
这要是我啊,估计早就吓得尿裤子了。
纪念馆里还有好多当时的细节介绍,比如说战士们简陋的装备,和敌人精良武器对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可红军就靠着那股子不怕死、不服输的劲儿,硬是在这种绝境下撕开了一个口子。
这让我深深觉得,人的意志这东西啊,真的比钢铁还硬。
我在纪念馆里慢慢地走着,心里就像翻江倒海一样。
一方面是对红军战士们无比的敬佩,另一方面又觉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得太不容易了。
我们现在每天吃饱穿暖,还能刷手机玩游戏,可这一切都是像强渡大渡河的勇士们这样的英雄们用命换来的啊。
要是不好好珍惜,都感觉对不起他们。
从纪念馆出来,我就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感觉自己不能再那么懒散了,面对生活中的那些小困难,跟红军战士们遇到的比起来算个啥啊。
以后要是遇到难题,我就想想强渡大渡河的勇士们,咬咬牙,冲就完事儿了。
这一趟纪念馆之旅,真的就像上了一堂超级有意义的课,而且这堂课的“老师”是用生命在给我讲述勇敢、坚韧和信念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有感
以前一直对有关“红色”的事情都是不冷不热的,或许是家里没有“红色”基因,没有亲身体验过,所以对以前革命的事情不感兴趣吧。
但是这次去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之后,对革命又有了些许不同的感想。
刚刚进入纪念馆的时候,有一种正气,在心中升腾,虽说不上庄严,但是也会让人变得安静,静静的听着讲解员的解说,跟着讲解员慢慢的进入那一段恢弘的历史。
“翼王悲剧地,红军安顺场”
作为天险大渡河唯一的渡口——安顺场,因两次风云际会而闻名于世。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领3万太平军抵达安顺场(当时叫紫打地);1935年5月24日,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抵达安顺场。
两个历史故事的开篇惊人地相似,但结局大相径庭。
我们看到安顺场门坊上赫然写着:“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讲解员指着一张地图,向我们介绍:“大渡河发源于青海,全长1100多公里,自北向南入石棉县境内,在安顺场突然折向东行……”
安顺场,也许注定要成为历史的转弯处。
有人说翼王在这个地方的溃败,说明了农民运动的局限性,其实何苦在死人的头上按上一顶莫须有的帽子呢?走到那个地方,没有船,天气突变,河水暴涨,跟农民运动有什么关系。
要是红军走到这个地方,突遇相同的情况,那,结局就未可知了,或许当时的领导人会想出其他的方法,或许现在的执政党是国名党,就像大渡河在安顺场的突然转折向东,一场大雨或许就会让历史转折去向另一个未来。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当时红军领导人的声东击西之计,相当的精妙,为强渡大渡河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尽可能安全的环境,不得不说红军当时成功的。
在心里思索着,不知不觉的已经落下队伍了,于是我快步的跟上了队伍,继续品味当时的历史。
刘秋旭20120654
草业科学(绿)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