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
摘要:国外德育发展的时代性、综合化、实用性、回归传统等趋势必然要求我们对我国德育工作从主体素质的提升到对客体对象的认识、从德育的手段到德育的目标、从德育的形式到德育的内容、从德育的环境到德育的载体、从德育方向到德育的空间、从德育的过程到德育的效果的全方位审视寻找新的立足点。关键词:国外德育;德育发展;传统审视;中国化;立足点转型期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社会控制的弱化、外部世界的影响等带来了全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德育功能表现在社会上的凝聚力和经济繁荣上的原动力受到挑战。科技革命高涨、知识经济崛兴与中国现代化新进展对它提出时代要求;业已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它产生正负效应;全球化浪潮和霸权主义压力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包括“入世”给它带来新的课题;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赋予它的历史责任现代社会生活和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发展向它突现多方面的关注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德育发展本身更使它产生内在的改革需要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了解国外德育的发展趋势寻求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育新路径其意义不言自明。
一、国外德育的发展趋势
1.时代主题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许多与我们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都采取具体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
设。美国一些人认为: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是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日本认为:轻视德育投资的思想值得反省只有重视德育投资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英国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原联邦德国认为:德育投资并不是非生产性投资它会很快得到经济补偿。各发达国家几乎都把德育改革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美国高校强调要培养学生“理解和忠诚于自由社会”。90年代初提出有针对性的10点建议呼吁全国各界人士通力合作建立一个有利于学校培养道德成熟公民的社会环境共同担负起道德教育的义务。英国教师受命从1994年开始对不守规矩的学生采取较强硬的行动。在此之前英国政府还曾对一些学校纪律不严发出警告。日本80年代末将德育作为社会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并在加强道德教育全国大会上提出了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强调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形成“人”;还提出道德教育不能单靠学校进行必须使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结合起来。可以说重视和加强德育之所以成为时代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西方发达国家面对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陷入深刻危机的必然选择。 2.综合化趋势。公民教育(包括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共同课题。公民教育一般都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设置特定学科进行道德教育一是通过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进行道德教育。战后尤其近年来德育内容和方法都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目前国外在德育理论中都注意到多学科基础的综合力图广泛吸收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
新研究成果加以借鉴和补充。在日本高校德育课被称为“综合课”全国大体有25类综合课程和500多个这类课程的专题讲座。文部省规定“学校的道德教育以通过学校的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为原则”。它不同于内容单一的“修身课”开始形成德育内容序列化综合特征。由于杜威的“生活即教育”原则渗透到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打破就学校德育论学校德育的传统实行开放的“大德育”。美国形成了传统方法(即理论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方法(通过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3.适应性趋势。国外德育非常强调适应性有人称之为“适应道德教育”。这种趋势表现为:在制定德育目标时明确提出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水平出发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培养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开拓性的人才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可接受程度。新加坡在编制道德教科书的过程中不仅对在校的学生、教师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而且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还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反馈性调查制定出一套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学生成才需要的道德教育计划和内容日本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德育内容分解为不同的层次、深度和侧面在各年级反复循环由浅入深形成循序渐进的过程。 4.实用性趋势。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国外特别强调德育的实用性。美国一方面把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强调通过课外活动(诸如学术活动、文体活动、
咨询活动等)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美国大学进行德育的一个突出环节包括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总之美国学校德育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轻理论重行为;轻说理重管理”。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德育方案都是力求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有的把道德教育教材编制成易于操作的程序。美国的教育方案除提供了完整的理论说明、具体的教育安排、教育建议、实施方法外还提出了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策略和手段。 5.素质教育趋势。注重提高人的素质是国外德育的普遍发展趋势在各国的德育目标、教育内容、德育方法的应用中都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整体素质。德育不单单是传授“美德”解决眼前的社会规范问题而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能力以形成完善的个性。美国在90年代初提出的10点建议中要求学校注重向学生传授正义、勤奋和尊重他人等美德并在行为上有所体现。日本强调学校应当成为学生的“精神食堂”必须给学生以丰富的精神养料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和富有同情心。新加坡于1992年开始起用一套新的公民与道德课程给学生灌输一些公民应有的道德心、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同时也采取一些更有效、更富有新意的辅助课程来提高学生在学业、人格和社会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这一切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既温情又能独立思考的公民为他们步入急剧变化的技术时代做好准备。 6.重视传统趋势。当代世界范围内激荡着一股“传统热”、“寻根热”、“儒学热”成为国外德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
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说:“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东方的言行思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日本筑波大学教授高桥进说:“东洋思考方式、伦理观对面临21世纪的人类来说可发挥领导作用的时代业已到来。”甚至有不少学者大倡“儒教资本主义”、“儒教工业文明”、“复兴儒学”。当然正像欧洲“文艺复兴”那样这种“复兴”绝不是简单地恢复传统文化而在继承、弘扬古代人文传统的基础上酝酿创造人类更新、更高的文化。这一点在新加坡表现得十分突出。
二、中国德育实践的审视
审视我们的德育实践由于受“左”的影响教育方法僵硬教育内容“窄化”把认识问题、实际生活问题、生理和心理问题同思想道德问题“一锅煮”的现象仍然存在。传统的不完整的社会主义德育的内容占居主导地位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高度政治化的内涵。革命战争中强调阶级关系、阶级感情这是传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础。建国后长期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政治挂帅”方针政治主宰一切文化形态思想道德被高度政治化强调思想道德的阶级性、政治性否认思想道德的普遍性、独立性思想道德成为政治的附庸从而抹杀了思想道德的独立性及其内涵的特殊性最终妨碍了思想道德自身的建设削弱了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对传统思想道德的家族伦理、血缘亲情全面抵制、彻底否定造成传统思想道德的某种断裂。对西方道德的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