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_聚全氟乙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合集下载

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科技在现代科学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纳米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进行阐述和讨论。

一、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1. 溶液法制备溶液法制备是制备聚酰亚胺薄膜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以聚酰亚胺为主要原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在高温高压下得到薄膜。

溶液法制备的薄膜具有成本低、成膜速度快、适应性强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纯度难以控制、膜质量较差等。

2. 界面聚合法制备界面聚合法制备是在亲水性和疏水性介质之间加入原料催化剂,通过界面反应生成聚酰亚胺膜的方法。

该法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纯度高、膜质量好等优点,但该方法对纯度要求较高。

3. 静电纺丝法制备静电纺丝法制备是通过静电引力和表面张力作用下,将聚酰亚胺材料纺丝成微米级或纳米级的膜的方法。

该法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成本低、成膜速度快、膜质量优等优点,但其纤维间距较大,带电时容易影响膜性能。

二、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研究1. 机械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在应用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力量和摩擦,因此其机械性能是关键参数之一。

该类薄膜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韧性、抗拉性能等。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添加纳米材料,如纳米碳管、纳米硅等,来增强聚酰亚胺膜的机械性能。

2. 光学性能聚酰亚胺薄膜还可以应用于光学领域,如分光镜、反射镜、透镜等。

聚酰亚胺薄膜的光学性能涉及到其折射率、透过率、反射率等参数。

研究者通过改变聚酰亚胺分子中的取代基以及控制薄膜厚度来调控其光学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3. 热稳定性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是其功能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300°C。

通过添加优化型稳定剂可以进一步提高聚酰亚胺膜的热稳定性。

三、聚酰亚胺薄膜在纳米科技领域的应用聚酰亚胺薄膜因其优异的性能和可控性在纳米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容器、传感器、微流控芯片、微电子封装等。

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在微电子工业中,由于高集成度、特征尺寸的减小,导致信号阻容(RC)延迟、信号串扰和额外功耗的影响日益增大,因而采用具有低介电常数的层间电介质材料以减弱此影响变得日益重要。

聚酰亚胺(Polyimide,PI)材料因其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介电常数≈3.0 ~ 4.0,介电损耗≈ 0.02)、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作柔性介质材料。

然而,其介电常数需要进一步降低,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微电子产业高集成度的发展需求。

本论文以开发具有更低介电常数的PI 薄膜为目标,首先研究了四种由不同结构重复单元形成的PI薄膜重复单元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而后选择上述研究中介电常数最低的PI体系,通过化学亚胺化的方式使其完成亚胺化过程,制得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溶剂可溶型PI粉末。

随后将沸石咪唑酯骨架化合物8(Zeolite imidazole framework-8, ZIF-8)纳米颗粒引入到DMF溶剂可溶型PI基底中,以进一步降低其介电常数。

ZIF-8具有高孔隙率、稳定的骨架结构以及良好的有机相容性和超疏水性,能够向聚合物中引入纳米孔、引入空气,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

除了介电性能,本论文还系统地表征和分析了薄膜的吸水性和力学性能。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以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bis(trifluoromethyl)benzidine,TFMB)、4,4'-二氨基二苯醚(4,4'-Oxydianiline,ODA)、4,4’-联苯醚二酐(4,4'-Oxydiphthalic anhydride,ODPA)、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Benzophenone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BTDA)为原料,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制备了TFMB-BTDA、ODA-BTDA、TFMB-ODPA、ODA-ODPA四种化学体系的PI薄膜,研究了PI分子主链重复单元结构差异对其性能的影响。

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热学、光学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情况。

一、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浇铸、真空挥发、浸涂法、界面聚合法等。

其中,溶液浇铸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1. 溶液浇铸法首先,将聚酰亚胺原料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加入助剂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乙二醇(PEG)等,对溶液进行混合搅拌使其均匀分散。

然后,把混合好的溶液倒入玻璃基板或金属基板上,在加热的条件下使其干燥成薄膜。

溶液浇铸法对于薄膜品质和制备成本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在制备过程中仔细控制溶剂挥发速率、温度、浇铸速度等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聚酰亚胺薄膜。

2. 真空挥发法真空挥发法利用真空中高温下的聚酰亚胺原料在物质的表面形成很薄的聚酰亚胺膜。

通常,将聚酰亚胺原料放入真空釜中,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加热,使挥发出来的材料在基板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分布的薄膜。

真空挥发法较为简单且成本较低,但是挥发原料的过程对于真空釜的材料和加热部分的耐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该方法制备出的聚酰亚胺薄膜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二、聚酰亚胺薄膜的应用研究1. 电子领域(1)聚酰亚胺薄膜在电子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容器、电磁波屏蔽和光滤波器等方面。

其中,利用聚酰亚胺薄膜的优异介电性能制备超高电容器,能够在电容大小相同情况下,大幅度减小器件的尺寸。

同时,聚酰亚胺薄膜能很好地吸收电磁波,降低信号干扰,并在通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聚酰亚胺薄膜还应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新能源器件。

利用其高透光性质和优良的导电性,可增强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的电学性能。

2. 光学领域聚酰亚胺薄膜在光学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薄膜滤波器、极化器、透镜等方面。

利用其高透过率、低散射特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可以制备高性能光学元器件。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7] ZHANG Q Y,CHEN G,ZHANG S B.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novel soluble polyimides having a spirobisindane linked dianhydride unit [ J] . Polymer,2007,48:2250 -2256.
2 聚酰亚胺薄膜性能测试
2畅1 红外光谱分析
取少量样品用 KBr 压片, 充分干燥后,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 光谱仪测定聚酰 亚 胺薄 膜的 红 外光 谱图, 测 量范 围 4 000 ~ 400 cm -1 。
2畅2 抗张强度
根据 ASTM D 882, 将聚酰亚胺薄膜截成 15 mm ×210 mm 的 样条, 使用拉力试验机测试, 测试时上下夹具间隔为 100 mm, 拉伸速度为 200 mm /min。
聚酰亚胺通常用两步法制备, 首先二胺与二酐在非质子溶 剂中聚合得到聚酰胺酸溶液, 聚酰胺酸再经过热亚胺化或化学 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本文采用 PMDA 和 ODA 为主要原 料, 用化学亚胺法制备了聚酰亚胺, 研究了成膜过程对聚酰亚 胺薄膜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畅1 实验原料
均苯四甲酸二酐( PMDA), 阿拉丁, 分析纯; 4,4摧-二氨 基二苯醚(ODA), 阿拉丁, 分析纯; 二甲基甲酰胺( DMF), 工 业级; 醋酸酐( AA), 分析纯。
Key words: poly (amic acid); polyimide; films
聚酰亚胺是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化学结构的高规整的刚性 链聚合物。 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耐辐射性和电气 性能, 其优异的性能决定了它可做为电子封装材料、 集成电路 中的介质材料、 挠性印制电路基材等, 在航空航天、 电子电器 和信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来, 各国都在将聚酰亚 胺的研究、 开发及利用列入 21 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 聚酰亚胺, 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 不论是作为结 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 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 的认识, 被称为是 “ 解决问题的能手”, 并认为 “ 没有聚酰亚 胺就不会有今天的微电子技术” [1 -5] 。

疏水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疏水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8 -高 新 技 术聚酰亚胺是芳香杂环聚合物,其耐热性、机械性和耐化学性较好,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和微电子领域。

由于分子结构中存在电荷转移配合物(CTC ),因此常见的芳香族聚酰亚胺材料在可见光区的透射率较低[1]。

此外,分子结构上存在具有亲水性的亚胺环,它具有较高的吸湿性。

这些问题限制了其在光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轻量化光学系统迫切需要具有良好透光性、均匀性和表面疏水性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膜(PI )。

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试验中,超薄聚合物膜是国家点火装置(NIF )常用的靶材,典型的是各种窗户或帐篷[2]。

在许多研究中,为了提高聚合物衬底的性能,研究者对多层聚合物-无机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3]。

聚合物膜上的无机层可以起到互补涂层成分的作用,可以提供理想的性能,例如高透光率、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的聚合物。

二氧化硅膜通常作为抗反射材料用于镜面基材料,并有助于形成疏水表面。

与传统的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相比,溶胶-凝胶法更便宜,更便于大面积涂覆。

该文主要研究了采用简单、高效的溶胶-凝胶法制备SiO 2-聚酰亚胺-SiO 2复合膜(PI-SiO 2)。

成功地在聚酰亚胺膜的两侧涂覆了均匀性良好的SiO 2层。

通过比较光学性能、亲疏水性、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有助于了解SiO 2层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4,4′-二氨基苯并苯胺(DABA ,98%)、4,4′-二氨基-2,2′-二甲基联苯(TMDB ,98%)、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 ,98%)和N ,N-二甲基乙酰胺(DMAC ,99%)购自中国上海TCI 试剂公司;3-(三甲氧基硅基)甲基丙烯酸丙酯(MPS ,97%)、盐酸(HCl )、正硅酸四乙酯(TEOS ,98%)、乙醇(99.8%)、正丁醇(99.8%)、氢氧化铵溶液(28%)和2-羟基-2-甲基丙烯酮(97%)购自Aladin 试剂(中国上海)。

含氟涂层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探讨

含氟涂层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探讨

含氟涂层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探讨
石磊;刘华新
【期刊名称】《上海化工》
【年(卷),期】2018(43)11
【摘要】含氟涂层聚酰亚胺薄膜由聚酰亚胺基膜和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涂层组成,一般采用浸渍成型工艺,即在聚酰亚胺薄膜上覆以含氟涂层.针对浸渍工艺,重点探讨了浸渍过程中含氟涂层厚度的影响因素,证明采用转移涂覆法可以得到厚度适当、外观质量良好的含氟涂层聚酰亚胺薄膜,浸渍工艺中乳液质量分数、浸渍速率、擦胶辊转动速率及方向、表面粗糙度以及薄膜表面张力对浸渍厚度有较显著的影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涂层厚度的调节.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石磊;刘华新
【作者单位】上海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 201702;上海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 2017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3.7
【相关文献】
1.聚酰亚胺薄膜制备与浅陷阱能级分布研究 [J], 林家齐;李兰地;何霞霞;杨文龙;迟庆国;张昌海;谢志滨;雷清泉
2.含氟聚酰亚胺及其在微电子工业中的研究进展Ⅰ 含氟单体及聚酰亚胺的合成
[J], 刘金刚;何民辉;王丽芳;杨海霞;李彦峰;范琳;杨士勇
3.低介电常数无氟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姬亚宁;唐小青;刘业强;周福龙
4.含氟聚酰亚胺及其在微电子工业中的研究进展Ⅱ含氟聚酰亚胺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J], 刘金刚;何民辉;王丽芳;杨海霞;李彦峰;范琳;杨士勇
5.BPDA/ODA体系微支化交联聚酰亚胺薄膜制备与性能研究 [J], 韩书豪;周涵;王健华;齐胜利;田国峰;武德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和化学合成工艺的进步,用于传感、电子器件、气体分离和防护等领域的高性能薄膜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其中,聚酰亚胺薄膜由于其耐高温、化学稳定、机械性能优良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本文将探讨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

制备方法在制备聚酰亚胺薄膜时,可以采用溶液浇铸法、蒸发-沉积法、电化学聚合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溶液浇铸法是最为简单且常用的方法之一。

溶液浇铸法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聚酰亚胺粉末溶解于混合有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溶剂中,形成聚酰亚胺溶液;接着将其倒入制备器中,通过调整器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量等参数,使其在制备器内缓慢干燥,形成聚酰亚胺薄膜。

最终通过高温热处理等方法进行后处理,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性能表征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如高温稳定性、气体分离性、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对其进行性能表征。

一、热性能表征聚酰亚胺薄膜的热性能是其最基本的性质之一,通常使用热重分析仪(TGA)来对其进行测试。

通过TGA测试,可以得到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重曲线,了解其热分解和稳定性等性能。

二、气体分离性能表征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良好的气体分离性,可以用来制备气体分离膜。

在测试聚酰亚胺薄膜的气体分离性能时,可以采用固定压力下的单组分渗透流量测试方法,或者采用可变压力下的混合气体分离实验来进行测试。

三、机械性能表征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韧性,通常可以使用拉伸试验进行测试。

通过拉伸试验,可以得到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参数。

四、表面性质表征在聚酰亚胺薄膜应用的领域中,其表面性质往往至关重要。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面性质测试仪器,可以得到薄膜表面的粗糙度、表面形貌等指标。

总结综上所述,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优良的高性能薄膜材料,其热稳定性、气体分离性、机械性能等均相对突出。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也相对简单,可以采用溶液浇铸法等多种方式。

聚酰亚胺薄膜实验报告

聚酰亚胺薄膜实验报告

1. 掌握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2. 了解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特点。

3. 分析聚酰亚胺薄膜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性能变化。

二、实验原理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高性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低温、耐辐射、绝缘、粘结等特性。

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胺基二苯醚(DDE)在强极性溶剂中缩聚成膜,再经亚胺化处理而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 二胺基二苯醚(DDE)- 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 聚酰亚胺薄膜样品2. 实验仪器:- 减压蒸馏装置- 真空烘箱-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热重分析仪(TGA)- 拉伸试验机- 红外光谱仪(IR)- 水分测定仪1. 制备聚酰亚胺薄膜(1)称取适量的PMDA和DDE,溶解于DMSO溶剂中;(2)将溶液置于减压蒸馏装置中,蒸发溶剂,得到均匀的聚酰亚胺薄膜;(3)将薄膜置于真空烘箱中,进行亚胺化处理,得到聚酰亚胺薄膜样品。

2. 性能测试(1)采用SEM观察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形貌;(2)利用TGA测试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3)使用拉伸试验机测试聚酰亚胺薄膜的力学性能;(4)采用IR分析聚酰亚胺薄膜的官能团;(5)利用水分测定仪测试聚酰亚胺薄膜的吸湿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形貌通过SEM观察,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光滑,无明显的孔洞和裂纹,具有良好的均匀性。

2. 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TGA测试结果显示,聚酰亚胺薄膜的起始分解温度为460℃,热稳定性较好。

3. 聚酰亚胺薄膜的力学性能拉伸试验结果显示,聚酰亚胺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可达100%,断裂应力为50MP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4. 聚酰亚胺薄膜的官能团IR分析结果表明,聚酰亚胺薄膜中存在C=O、C-N、C-NH等官能团,证实了聚酰亚胺的化学结构。

5. 聚酰亚胺薄膜的吸湿性能水分测定仪测试结果显示,聚酰亚胺薄膜的吸湿率为0.2%,具有良好的耐湿性。

新型高性能聚酰亚胺超薄薄膜的结构设计、制备及研究

新型高性能聚酰亚胺超薄薄膜的结构设计、制备及研究

新型高性能聚酰亚胺超薄薄膜的结构设计、制备及研究一、简述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聚酰亚胺薄膜存在尺寸稳定性差和易损伤等局限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新型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超薄薄膜,以满足日益严苛的使用要求。

本文将从结构设计、制备方法和研究三个方面对新型高性能聚酰亚胺超薄薄膜进行全面的阐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聚酰亚胺(Polyimides)的优异性能与重要性聚酰亚胺(Polyimides)是一类具有卓越性能的特种工程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中都显示出极高的应用价值。

聚酰亚胺首先拥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出色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它们具有极佳的机械性能,包括高抗张强度、高弯曲模量和优异的抗冲击性;除此之外,聚酰亚胺还表现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包括对各种酸碱盐类物质的耐腐蚀性以及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聚酰亚胺的加工性能也十分出色,可通过各种制备方法制成薄膜、纤维、复合材料等多种形式。

2. 超薄薄膜的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聚酰亚胺超薄薄膜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新材料,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超薄薄膜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在电子领域,聚酰亚胺超薄薄膜可以作为柔性导电膜、柔性触摸屏、柔性显示器等关键部件的原材料。

其独特的低蠕变特性和优异的机械强度使得聚酰亚胺超薄薄膜在柔性电子器件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为电子产品带来更轻便、更便携以及更好的耐用性。

在光伏领域,聚酰亚胺超薄薄膜可用于生产高效且轻质的太阳能电池封装膜。

这种薄膜具备出色的透光性、耐候性以及良好的隔离性能,可以有效保护太阳能电池片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运行,从而提高光伏器件的发电效率及使用寿命。

聚酰亚胺超薄薄膜还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锂电池隔膜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工艺及物性

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工艺及物性

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工艺及物性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有机聚合物薄膜 , 是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氨基二苯醚(ODA)在极强性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经缩聚并流涎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它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电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很高的抗辐射性能、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 (-269 ℃至+ 400 ℃ )。

1959 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合成出芳香族聚酰亚胺 ,1962 年试制成聚酰亚胺薄膜 (PI薄膜 ),1965 年开始生产 , 商品牌号为KAPTON。

我国 60 年代末可以小批量生产聚酰亚胺薄膜,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宇宙飞船、火箭导弹、原子能、电子电器工业等各个领域。

一、薄膜的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基本上是二步法,第一步:合成聚酰胺酸,第二步:成膜亚胺化。

成膜方法主要有浸渍法(或称铝箔上胶法)、流延法和流涎拉伸法。

浸渍法设备简单、工艺简单,但薄膜表面经常粘有铝粉,薄膜长度受到限制,生产效率低,此法不宜发展;流涎法设备精度高,薄膜均匀性好,表面干净平整,薄膜长度不受限制,可以连续化生产,薄膜各方面性能均不错,一般要求的薄膜均可采用此法生产;拉伸法生产的薄膜,性能有显著提高,但工艺复杂生产条件苛刻,投资大,产品价格高,只有高质量薄膜才采用此法。

因此本站只介绍流涎法。

流涎法主要设备:不锈钢树脂溶液储罐、流涎嘴、流涎机、亚胺化炉、收卷机和热风系统等。

制备步骤:消泡后的聚酰胺酸溶液,由不锈钢溶液储罐经管路压入前机头上的流涎嘴储槽中。

钢带以图所示方向匀速运行,将储槽中的溶液经流涎嘴前刮板带走,而形成厚度均匀的液膜,然后进入烘干道干燥。

洁净干燥的空气由鼓风机送入加热器预热到一定温度后进入上、下烘干道。

热风流动方向与钢带运行方向相反,以便使液膜在干燥时温度逐渐升高,溶剂逐渐挥发,增加干燥效果。

聚酰胺酸薄膜在钢带上随其运行一周,溶剂蒸发成为固态薄膜,从钢带上剥离下的薄膜经导向辊引向亚胺化炉。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聚酰亚胺(PAI)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常用于制造复合材料。

PAI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磨性和抗腐蚀性,是制造高强度、高温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部件的理想材料。

然而,由于其高价格和制备难度,PAI在工业应用中的使用量相对有限。

为了进一步提高PAI的性能和降低其成本,研究人员开展了PAI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一、PAI基础性质PAI是一种高性能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以下基础性质:1.优异的耐热性:PAI可耐受高达316℃的高温,可以在高温下保持良好的性能稳定性。

2.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PAI耐各种有机溶剂和腐蚀性介质的腐蚀性。

3.优异的力学性能:PAI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以及良好的抗疲劳性和撞击性能。

4.良好的自润滑性:PAI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能,可以在摩擦条件下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二、PAI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AI复合材料是将PAI与其他材料混合制备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常见的PAI复合材料包括PAI/碳纤维(CF)、PAI/玻璃纤维(GF)、PAI/润滑剂等。

PAI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熔体混合法:将PAI与其他材料熔融混合,然后制备成所需形状。

2.浸渍法:将PAI浸渍于其他材料的预制件中,然后进行热压成型。

3.层压法:将PAI与其他材料按一定比例层压后热处理。

4.球磨法:将PAI和其他材料在球磨机中共同球磨,然后进行压制。

三、PAI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PAI作为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在复合材料中加入其他材料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PAI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力学性能:加入纤维增强剂和润滑剂后,PAI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PAI/C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1.5GPa以上,是普通PAI的4倍以上。

2.耐热性:PAI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在PAI复合材料中加入纤维增强剂和润滑剂后,其耐热性能的提高程度因材料而异。

聚全氟乙丙烯生产工艺技术

聚全氟乙丙烯生产工艺技术

聚全氟乙丙烯生产工艺技术聚全氟乙丙烯是一种重要的高性能氟塑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电绝缘性和抗磨损性能。

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化工等领域,因此其生产工艺技术对于全氟乙丙烯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聚全氟乙丙烯的生产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单体制备、聚合反应和后处理工艺。

单体制备是聚全氟乙丙烯生产的第一步,其关键在于原料的选择和制备。

目前常用的原料是三氯三氟乙烷(C2F3Cl3),它通过氯气和氟气的反应得到。

首先,将氯气和氟气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然后通入反应罐中,并控制温度和压力,进行反应,生成三氯三氟乙烷。

这个步骤需要注意控制反应容器中充气量和压力,以及反应温度的控制,以确保单体质量的稳定和纯度的高。

聚合反应是制备聚全氟乙丙烯的核心步骤。

聚合反应主要通过氟化碳镁(CF2Mg)与三氯三氟乙烷发生聚合反应来实现。

首先,将氟化碳镁与三氯三氟乙烷混合制备成乳状液。

然后,将混合物加入聚合反应釜中,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和助剂。

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形成聚全氟乙丙烯聚合物。

聚合反应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参数,以确保聚合物的分子量和性能。

在聚合反应后,还需要进行后处理工艺来提高聚全氟乙丙烯的质量和纯度。

后处理工艺主要包括过滤、稳定剂添加和干燥等步骤。

过滤的目的是去除聚合物中的杂质和未反应的原料,以提高聚合物的纯度。

稳定剂的添加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减少聚合物在高温下的分解。

最后,将聚合物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和其他杂质,得到纯净的聚全氟乙丙烯。

总之,聚全氟乙丙烯的生产工艺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和纯度,以及聚合反应的条件,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聚全氟乙丙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聚全氟乙丙烯的生产工艺技术将进一步优化,使聚全氟乙丙烯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航空航天等领域。

其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浇铸法、溶液旋涂法、蒸发法、浸渍法、原位聚合法等多种途径。

本文将主要介绍溶液浇铸法和溶液旋涂法这两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一、溶液浇铸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溶液浇铸法是一种常见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溶液制备、基板处理、浇铸成膜、干燥等。

1.溶液制备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首先需要制备溶液。

一般来说,将聚酰亚胺树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加热搅拌得到均匀的聚酰亚胺溶液。

选择合适的溶剂对于薄膜的制备至关重要,要考虑到聚酰亚胺和溶剂之间的相容性、挥发性、毒性等因素。

2.基板处理基板处理是为了增强聚酰亚胺薄膜与基板的附着力,一般采用清洗、表面活化等方法。

清洗基板的目的是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油脂,保证其表面干净;表面活化则是通过化学方法或等离子处理使基板表面生成一层活性基团,提高其与聚酰亚胺溶液的相互作用能力。

3.浇铸成膜在获得均匀的聚酰亚胺溶液和经过处理的基板后,将溶液以一定速度浇铸到基板表面,使其均匀分布并形成薄膜。

控制好浇铸速度和温度可以获得较为均匀的薄膜,同时要避免气泡和溶剂残留等缺陷的产生。

4.干燥完成浇铸后的薄膜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一般采用常温干燥或加热干燥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溶剂会逐渐挥发,使聚酰亚胺形成致密的薄膜结构。

干燥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干燥导致薄膜结构不理想。

二、溶液旋涂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溶液旋涂法是另一种常见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其原理是将聚酰亚胺溶液滴在基板上,然后快速旋转基板使溶液均匀分布形成薄膜。

1.溶液制备溶液制备步骤与溶液浇铸法相似,同样需要将聚酰亚胺树脂溶解于适当的有机溶剂中,得到均匀的溶液。

2.基板处理基板处理步骤也与溶液浇铸法相同,需要对基板进行清洗和表面活化处理,以增强薄膜与基板的附着力。

3.旋涂成膜将制备好的聚酰亚胺溶液滴在基板上,然后将基板放置于旋涂机上,启动旋转机构使基板快速旋转,溶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分布在基板表面。

聚全氟乙丙烯的制备

聚全氟乙丙烯的制备

聚全氟乙丙烯的制备聚全氟乙丙烯是四氟乙烯和全氟丙烯的共聚物,具有类似聚四氟乙烯的优良性能,又有热塑成型的特点,除使用温度低于聚四氟乙烯外,其他性能如耐腐蚀性、电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等与聚四氟乙烯相仿。

抗透气性及耐低温性能则优于聚四氟乙烯,而且与玻璃、金属等有良好的粘结力。

它是聚四氟乙烯最重要的改性品种,作为耐高温电线电缆绝缘材料是其最主要的用途。

其结构式为 :[( CC )n C ]F Fm英文名称为Fluorinated EthylenePropylene Resins ,简称FEP 。

聚全氟乙丙烯由美国DuPont 公司的SAUER 于1946年首先研制成功,在25~65MPa 、55~64℃下反应近lOh 制备可加工的FEP 薄膜。

在此基础上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如今它可通过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引、悬浮聚合 和乳液聚合 制备。

由于各种方法存在着不同的优势和缺点,因而并不是上述所有聚合工艺均适合工业化生产。

经过六七十年代开始至今的研究,现已工业化的聚合方法主要有三种: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和超临界聚合。

现就三种工艺的共性与特性分别叙述。

1 乳液聚合1.1 聚合机理目前工业化生产的FEP 乳液聚合工艺的设计来源于杜邦公司的两篇专利,US 3132124和US2946763。

1992年5月,AUSIMONT 公司的专利US4789717进一步更新了FEP 的制备工艺。

乳液聚合工艺一般采用水性介质,容易操作,从而制备FEP 。

在此非均相工艺中,采用全氟表面活性剂如全氟辛酸和温和的搅拌可得到小椭球型的颗粒。

由于全氟表面活性剂具有极佳的水溶液分散稳定性,而且能够降低对表面活性剂分子进行的链转移反应,因而在制备聚全氟乙丙烯中广泛应用,此聚合工艺通常使用的引发剂为水溶性的无机过氧化物如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

以无机过氧化物体系代表过硫酸盐引发聚合生成FEP 聚合反应机理如下:引发剂分解:-O3SOOSO3 2(·OSO3一)链引发:一03SO ·+CF2=CF2 -O3SOCF2CF2·链增长:一O3SO CF2 CF2·+ n(CF2=CF2) + (m —n)(CF3CF=CF2)-O3SO[(CF2 CF2)-CF-CF2-] ·CF3 n > m但是,硫酸酯根在酸性条件下易产生所谓Rolthof 反应,这时候可以认为·OH 成为引发剂种子进行引发、增长反应。

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层压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层压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
烯 ( T E 有助 于 降低 P 主体 材料 的破 坏 和减 少分 PF ) I 子 结构 的取 向排 列 [ 。碳纳 米 突 ( N 能 将 P 基 s J C H) I
光学 显微 镜 :4 0P L型 , E 0 O 日本 N k n 司 ; io
分析 天平 : A 0 4 型 , 海 市 精 密 科 学 仪 器 F 20N 上
摩 擦学 研 究 的 信 息 却 鲜 见 报 道 。F P不 仅 具 有 与 E
环境 扫 描 电子 显 微 镜 ( E : u na0 S M) Q a t 0型 , 2 荷
兰 F I 司。 E公
13 试 样 制 备 .
将 P 薄膜 用 干净 丝布 蘸 以丙 酮 擦拭 干 净 烘 干 , I
用涂 布棒 将 F P分 散 液 均 匀 涂 布 于 薄 膜 之 上 。 待 E 其 充分 干燥 后 置 于 马 弗 炉 中按 预 设 温度 将 F P烧 E 结 成型 于 P 薄 膜 之 上 , 得 表 面光 滑 、E I 制 F P分 布 均 匀 的 P/ E IF P薄 膜 。将 P/ E IF P复 合 薄 膜 裁 切 成 合
适 的尺 寸 , 薄膜 层 层叠压 在 一起 , 将 当达到所 需厚 度
PF T E类 似 的摩 擦 学 性 能 , 而且 具 有 更好 的加 工 性 、
韧性 和极好 的抗 蠕 变性 , 故得 到广 泛使 用 。笔 者 以热压 成型 法制 备 了 P/ E IF P层 压 复 合 材 料 。在 该材 料 中 , E F P不 仅 可将 P 紧 密 粘 接 在 一 起 , 且 I 而
工程塑料应用
21 年 , 3 0 1 第 9卷 , 1 第 O期
聚 酰 亚胺/ 全 氟 乙丙 烯 层 压 复 合 材 料摩 擦 性 能 研 究 聚

2024年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市场分析现状

# 2024年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在现代工业领域,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对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为相关产业中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的基本特性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耐热性、耐磨性、绝缘性和稳定性等特性。

这使得它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市场目前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预计未来几年内,该市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这主要受益于电子、光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电子行业在电子行业中,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半导体制造等领域。

随着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等产品的普及,对薄膜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该市场的发展。

光学行业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在光学行业中应用广泛,用于制造高透过率的光学镜片、滤光片和衍射光纤等产品。

随着光学设备的不断升级和研发,对该薄膜的需求也在增加。

航空航天行业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在航空航天行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燃烧室内衬、隔热保护材料等。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航天任务的增加,对该薄膜的需求也在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的化工企业和材料制造商。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创新技术,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前景与挑战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该产品的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不断优化和提升。

其次,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崛起也是市场发展的挑战。

结论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市场发展迅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随着各个行业的不断进步,对该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企业应抓住机遇,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致谢在本次写作过程中,笔者受到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启发与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亚 盛 化 工 有 限 公 司 ;盐 酸 (HCl),分 析 纯 ,上 海 中 试 化 工 总 公 司 ; 聚 全 氟 乙 丙 烯 (F46) 浓 缩 分 散 液 , 工 业级(固含 量 50%),杭 州 瑞 力 普 贸 易 有 限 公 司 ;蒸 馏水,自制。
1.2 试验仪器 AUY220 型电子天平, 日本岛津公司;HS-4 型
伸长率均明显下降。
2.6 不同薄膜表面的微观形貌 玻 璃 板 、PI 薄 膜 上 F46 表 面 的 SEM 照 片 如 图 4 所
示。 由图4可知:薄膜表面上的F46出现开裂现象,这 是 由 于F46 的Mr(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F46 中 六 氟 丙 烯 含 量以及F46的热稳定性共同作用所致[10-11]。 F46在高 温下易变形,并出现应力开裂现象。图4(a)的裂纹比 较 深 ,图4(b)的 裂 纹 比 较 浅 ,这 说 明 后 者 的 PI 薄 膜 与 F46结合得较好,开裂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收 稿 日 期 :2012-10-08 ; 修 回 日 期 :2012-10-15 。 作者简介:高小君(1988—),江苏东台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 E-mail:guson_rual@ 通讯作者:黄培。 E-mail:phuang@
- 20 -(1414)
(1415) - 21 -
1 713 cm-1处是C=O的不对称、对称伸缩振动特征吸 收 峰 ,1 375 cm-1处 是C-N的 伸 缩 振 动 特 征 吸 收 峰 , 723 cm-1处是C=O的弯曲振动特征吸收峰,说明经酸 碱处理后的PI已完全亚胺化了。F46 NhomakorabeaPI
723 1 713 1 375
2.4 不同薄膜的FT-IR表征与分析 不同薄膜的FT-IR曲线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
对PI/F46曲线而言,2 397、985 cm-1处出现了CF2、 CF3 的特征吸收峰,说明F46已附着在PI薄膜表面;1 776、
第 21 卷第 11 期
高小君等 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本研究在 PI 薄膜上涂覆 F46 树脂层,既可改善 PI 薄膜的粘接性能和化学惰性(碱性环境),又可利 用 PI 薄膜的高力学强度改善 F46 薄膜的力学性能。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原料 聚酰亚胺 (PI)薄 膜 (25 μm 厚 ),江 苏 贝 昇 新 材
料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氢 氧 化 钠 (NaOH),分 析 纯 ,无 锡
Td5/℃ 492.2
Td10/℃ 511.9
PI/F46
489.9
504.1
0.15 脱水形成的吸热峰
0.05
F46 结晶部分的熔融峰
-0.05 0
150
300
450
温 度/℃
图 1 复合薄膜的 DSC 曲线
Fig.1 DSC curve of composite film
若温度低于300 ℃时,则成膜的F46树脂与PI薄 膜不能牢固结合,即出现易剥离现象;当温度超过 340 ℃时,薄膜之间结合牢固,并且复合薄膜呈透明 状。 综合考虑,选择复合薄膜的烧结温度为340 ℃时 较 适 宜 [9]。
摘 要:采 用 静 置 提 拉 法 制 备 了 聚 酰 亚 胺 (PI)/聚 全 氟 乙 丙 烯 (F46)复 合 薄 膜 ,并 考 察 了 复 合 薄 膜 的 热 性 能 、力 学 性 能 和 表 面 形 貌 。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PI 与 F46 能 很 好 结 合 ;与 纯 PI 薄 膜 相 比 ,PI/F46 复 合 薄 膜 的 力 学 性 能 有 所 下 降 ;PI/F46 复 合 薄 膜 的 热 膨 胀 系 数 为 60.01×10-6 K-1,其 热 稳 定 性 明 显 高 于 纯 F46 薄 膜 。
Fig.4 SEM photos of different material surfaces
不同温度烧结后复合薄膜的断面形貌如图5所 示。 由图5可知:PI和F46之间有一条缝隙。 高温环境 中F46乳 液 会 形 成 一 层 晶 状 薄 膜 体 ,并 覆 盖 在 PI 薄 膜 表 面 ;然 而 在 高 温 加 热 条 件 下 ,F46 薄 膜 /PI 薄 膜 之 间 的空气被逐渐排除, 故两薄膜间的空气层逐渐变 稀,形成类似于真空的环境。
PI/F46
2 397 985
1 776
2 500 2 000 1 500 1 000
500
波 数 /cm-1
图 3 不同薄膜的 FT-IR 曲线 Fig.3 FT-IR curves of different films
500 μm
500 μm
(a) F46
(b) PI/F46
图 4 不同物质表面的 SEM 照片
2.3 不同薄膜的热膨胀系数
不同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如表2所示。 由表2可
知:不同薄膜的热膨 胀系数依 次为F46薄膜>PI/F46
复合薄膜> PI薄膜。
表 2 不同薄膜的热膨胀系数
Tab.2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films
薄膜类型
热 膨 胀 系 数 /K-1
100
50
PI/F46
F46
0
0
200
400
600
800
温 度/℃
图 2 不同薄膜的 TGA 曲线 Fig.2 TGA curves of different films
表 1 不同薄膜的分解温度 Tab.1 Pyrolysis temperatures of different films
薄膜类型 F46
聚 酰 亚 胺 (PI)是 指 主 链 上 含 有 酰 亚 胺 环 的 一 类 聚合物[1]。 PI 薄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 和耐辐射性能,并且其电阻率高、介电常数低,因而 其作为介电空间层、金属薄膜、保护覆盖层和基材等 已 广 泛 应 用 于 航 空 航 天 、微 电 子 行 业 等 领 域 中 。 [2-3] 然而,PI 薄膜表面光滑、化学表面能较低、与基材界 面的粘接性能相对较差、 不能自身熔融和粘接,故 其在绝缘结构材料方面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因 此,对 PI 薄膜表面进行改性,可有效提高其表面湿 润性和粘接性能 。 [4-5] PI 薄膜表面处理法主要有酸碱 处 理 、电 晕 处 理 和 等 离 子 处 理 等 , [5-7] 其 中 酸 碱 处 理 法因操作简单和价廉而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1.3 试验制备 (1)酸碱处理法对 PI 薄膜表面进行处理:25 ℃
时采用 10% NaOH 溶液处理 PI 薄膜 15 min[8],水洗 2~3 次;然后用 10% HCl 溶液酸洗 5 min,水洗 1~2 次, 室温晾干即可。
(2)PI/F46 复合薄膜的 制备: 将 F46 水乳 液放 入烧杯中, 用静置提拉法在 PI 薄膜表面形成 一层 F46 水膜,空气中晾干后即可。
关键词:聚酰亚胺;聚全氟乙丙烯;热膨胀系数;粘接机制 中图分类号:TQ3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849(2012)11-0019-04
0前言
聚 全 氟 乙 丙 烯 (F46) 是 由 四 氟 乙 烯 和 六 氟 丙 烯 共聚而成的, 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和电绝缘性能。 然而,F46 易开裂,并且其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也相 对较差,故 F46 常与其他材料复合使用。
冷却至晶体熔点以下的,故其大分子重结晶后的结
晶度为50%~60%, 而结晶度过高时聚合物变脆,故
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降低。
F46薄 膜 成 型 后 覆 盖 在PI薄 膜 表 面 ,当 复 合 薄 膜
受到拉伸载荷作用时, 其中的热塑性F46薄膜刚性
较小,故复合薄膜的拉伸行为是刚性拉伸和柔性拉
伸共同作用所致,即其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
2.5 不同薄膜的拉伸强度
不同薄膜的拉伸强度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PI/F46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低于PI薄膜。
表 3 不同薄膜的拉伸强度 Tab.3 Tensile strength of different films
薄膜类型 最大负荷/N 断裂伸长率/% 拉伸强度/MPa 弹性模量/MPa
PI
(3)热 膨 胀 系 数 :采 用 静 态 热 机 械 分 析 (TMA) 法进行测定(N2 气氛,升温速率 10 K/min,载荷 50 N)。
(4) 结 构 特 征 : 采 用 红 外 光 谱 (FT-IR) 法 进 行 表 征(涂膜法制样)。
(5)拉 伸 性 能 和 弹 性 模 量 : 按 照 ISO 29864— 2007标准,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测定(拉伸速率 2 mm/min,室温测定)。
30.17
62.94
150.85
1 707.0
PI/F46 24.34
47.73
81.14
1 139.4
这是由于F46具有一定的结晶度, 其分子链排
列紧密 、孔隙率下 降 ,故F46脆 性 较 大 ;当 该 材 料 受
到冲击时,其分子链段无活动余地,故复合材料的
拉伸强度降低。 此外,由于F46熔体在烘箱中是缓慢
PI
30.89×10-6
F46
80.22×10-6
PI/F46
60.01×10-6
这是由于高分子材料都是由链段组成的,其温 度低于Tg(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呈蜷曲状 ,升温过程 有 利 于 其 弹 性 伸 张 ;PI和F46的 弹 性 伸 张 程 度 不 同 易 导致两者的热膨胀系数不同, 前者弹性伸张较慢, 后者弹性伸张较快。 由于PI和F46能良好结合,故利 用PI薄 膜 的 低 热 膨 胀 系 数 这 一 特 性 , 可 有 效 降 低 PI/F46复合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增加其热稳定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