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随着“核心素养”理念在教育领域的逐渐引入和深入发展,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校本课程体系是指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目标制定的、具有独立性、可操作性的一套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课程。
在建构校本课程体系时,首要的任务是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使命的具体阐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学校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确定的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养。
明确办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建构校本课程体系的基础,必须与学校办学理念紧密结合,确定合理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
在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中,需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特点,进行课程的整合与创新。
学校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学设施和学科优势等,可以通过课程整合的方式将各个学科的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紧密的课程体系。
也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学科课程或专业课程,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
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也需要注重教师的参与和支持。
教师是校本课程体系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专业知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学科特点,为校本课程的制定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教师的参与,可以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特点。
在建构校本课程体系时,还需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和对外交流。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应该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未来发展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设计中,应当考虑到社会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变化。
还应鼓励学校与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合作,进行校本课程的互通和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一、引言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因此,开展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二、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目标设定: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目标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时融入科技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程结构设计:课程结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拓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资源开发: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课程评价机制建立: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程实施效果。
三、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创新:采用探究式、项目式、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手段多样化: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实践活动组织: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创新实验、社会实践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结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开发丰富的资源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推进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的实施。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校本课程“品
150学习版一、课程开发背景: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课程是实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2.青岛崂山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培育出的茶叶,色、香、味、形俱佳。
很多学生家中都有自己的茶场,甚至开着茶馆,传承茶道。
学生从小浸润在茶香之中,感受着茶文化,一点点长大。
3.我校立足于学生特点,研发了以“理解教育”为理念的校本课程,从“国际理解”“社会理解”“自然理解”“他人理解”“自我理解”五个方面构架学生课程体系。
基于以上考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校从“自然理解”课程体系出发,围绕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结合崂山传统文化,于2012年在八年级中自主开发、创设了“品香茗 悟情韵”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结合课程内容和八年级特点,我们将课程目标确定为:1.通过搜集、探究等方式,了解崂山茶的渊源,锻炼学生们自主自能的学习能力;2.通过考察、体验等方式,感受茶工精神、感悟茶道,养成学生们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3.通过讨论、交流、展示等方式,体会崂山茶文化的精髓,树立“我为崂山而自豪,崂山因我而骄傲”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学有所悟的学习状态。
依据崂山三中“理解教育”办学理念设置的课程三级目标,目的在于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都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有所收获,也让学生们在八年级这个初中最重要的学习养成定型阶段,通过对于崂山茶的学习,感悟人生,思考方向。
从而达到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育人目标。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为了达成以上课程目标,我开发的校本课程共分为四个篇章:基础篇—茶之源,实践篇—茶之味,文化篇—茶之韵,成果篇—茶之美。
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唐山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唐山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针对学校特点、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
本文以唐山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探讨如何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需求分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其独特性,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相应的课程。
在唐山市小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面临着以下需求:1. 全面发展: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的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素养、艺术修养、体育健康等。
2. 具体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需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分析、思考判断、合作探究等。
3. 创新思维:学生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二、课程设计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注重课程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1. 设置核心素养课程: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设计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核心素养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课程。
例如,开设“观察力培养”、“合作探究”、“创新思维培养”等专题课程。
2. 强化跨学科融合:通过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引入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数学思维。
3. 注重项目化学习:通过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社区环境保护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施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是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
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力量,需要进行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
例如,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开展教学反思和研讨活动等。
2. 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学校和家长对校本课程的支持是课程推行的重要条件。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探索篇•课改论坛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经之路,既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总体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提升全民素质的迫切要求。
课程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它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国家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功能,但是,在国家课程中部分核心素养难以落实。
国家课程侧重基础和全面,强调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强调知识本位。
学校的教科书还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它代表着一种通用的标准和示范意义,但对于教育的创新和个性发展有一定的束缚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和实践创新等方面较为薄弱;校本课程更注重活动,强调实践与综合,它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课的形式强调学生的体验,加强社会参与,进一步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因此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使两者互相促进、和谐发展,协同共建多元化、立体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研究工作全过程。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集思广益,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相关问题和实时资料,如校情概况、校风学风、学情分析、课堂实录、校园文化,进而获取关于课题研究的初始资料。
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以及研究,抓住“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等主题查阅国内外的资料、文献、论文等相关信息,并对提取资料进行整理、编码,紧跟相关课题的研究发展方向。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有明确的目的,必须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开发校本课程 提升核心素养
开发校本课程提升核心素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由学校自行设计并实施的课程。
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个领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信息素养等。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开发校本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所重视和实践。
通过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较为刻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有所欠缺,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校本课程的概念、设计原则、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以及关键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法,旨在为学校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中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更应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全面地发展个人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素养提升一、引言二、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问题及挑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的机械记忆和灌输式学习,无法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
学生对高中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出现普遍的学习懈怠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问题解决能力:传统的数学教育注重学生的计算和解题能力,忽视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 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时缺乏实际应用的场景,导致数学知识无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团队合作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较差。
如何改善高中数学教育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校本课程是指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自主设计和开发的教学课程。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 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
针对当前学生对高中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课程内容,如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
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程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校本课程体系则是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一种具体实践。
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
建构和开发校本课程体系需要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校的教育目标应以学生成为主体,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定制。
核心素养则包括传统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明确目标和内涵是校本课程体系建构的基础。
建构和开发校本课程体系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架构。
这包括确定课程的总体框架和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
总体框架应包括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和衔接。
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则需要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注重跨学科融合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接下来,建构和开发校本课程体系需要注重教材和教具的开发。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编写和选择。
教具则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和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材和教具的开发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建构和开发校本课程体系需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
教师是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的关键力量,他们需要具备与核心素养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能力和师德素养。
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理念,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教师还需要进行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
需要明确教育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内涵,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架构,注重教材和教具的开发,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
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一、前言核心素养是指在当今社会中,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它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自主开发、设计和实施的课程,以满足特定学科或领域需求为目标,强调针对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它突破了传统课程设置的限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校本课程与核心素养1. 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个性化需求和特长。
而校本课程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例如针对某些特定领域或专业进行深入探究。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
2. 校本课程注重实践性校本课程的设计强调实践性,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体验社会生活,并学习如何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等。
这些经验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3. 校本课程强调综合素质校本课程设计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校园文化节等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协作完成任务等方式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些都是核心素养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四、如何开展校本课程1. 立足于学科或领域需求校本课程应该立足于学科或领域需求,以满足特定需求为目标。
例如,在英语教育中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强调实践性校本课程的设计应该强调实践性,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例如,在物理教育中开展实验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3. 注重综合素质校本课程设计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引言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所需的综合能力,例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基于学校的特色和需求,有别于国家统一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1.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都能更好地发展。
2.凸显学校特色。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凸显学校的特色,培养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
3.适应社会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学生为中心。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优势,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多元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包括学术型、技术型、艺术型等多种类型的课程。
3.教师专业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需要有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师团队来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
4.持续改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总结经验,进行课程的评估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1.确认目标。
学校应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确定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和学生的需求。
2.制定计划。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包括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资源等。
3.邀请专家。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指导,以确保课程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教师培训。
以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098-2023年第19期(总第359期)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
如何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建设学校文化特色,成为学校教学探索的重点,也成为家长、社会关注的热点。
校本课程开发是现阶段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
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凸显办学特色,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特长,让学生在参加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实现个性化发展。
本文以南宁市江南区富乐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为例,探讨以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具体路径。
一、学校办学概况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是我校“乐文化”建设的具体内涵。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与核心城区学校的学生相比,我校的学生不管是在思想认识还是在见识上,都有一定差距。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根据具体学情,结合“乐文化”建设基础,致力于开发能激发学生兴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乐爱”校本课程,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由、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意义重大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1]。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在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课的形式等方面都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发展特长。
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每个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时,都会有独特的学习体验。
在校本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进步,提升学科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7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7篇)核心素养是近年来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崭新概念,下面这7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篇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细读后你会发现“核心素养”实则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体要求,甚至还有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范畴。
每一个自然人都会是学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的过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国,这份“核心素养”都离不开我们。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
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心素养成为教改的支点,未来学校的六大变化究竟有哪些?归纳起来有6大方面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3、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4、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5、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6、课程适应发生变化: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进一步突出地方、校本课程的时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清雅泉文化 润物细无声——校本课程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践与研究
实践分享清雅泉文化 润物细无声——校本课程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践与研究覃江红(湖北省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 443000)摘要:近年来,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致力于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清泉校园文化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清泉文化为核心、“泉润清心”“泉塑雅行”为主要内容的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
同时,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社团化、社团活动课程化,让学生在清泉文化的熏染中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成为一所清雅而有温度的学校。
关键词:清雅课程 泉文化 核心素养 一体两翼 润物无声课程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总和,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又是区别其它学校的重要标志。
几年前,我奉调至宜昌市西陵区第二十五中学,致力于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清泉校园文化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清泉文化为核心、“泉润清心”“泉塑雅行”为主要内容的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
如今,这所过去在市民心中不值一提的偏远学校,已变成大家口口相传的优质初中——学生学风严谨,心态健康,举止文明,彬彬有礼,在各项活动中屡创佳绩,引得各地教育同行纷纷来校参观取经。
一、文化铸魂——养清泉之灵气以文化人、以人化文,将教育培植于文化的土壤之中,是学校内涵发展之魂。
学校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凝练并发展清泉校园文化,用文化的方式办有灵魂的教育。
二十五中地处沙河,比邻夜明珠,依傍三道竹桥,三桥联通三道峡,传说峡中有“三碗水”,峡壁上常年有涓涓山泉浸润,泉水渗入“碗”中,盛满为止,绝不溢出。
若饮得“碗”中泉水者,胸中必有文墨;若用“碗”中泉水洗手,笔下必出华章。
我们深度挖掘“清泉文化”内涵,其本质是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理念,是一种至清至雅的精神追求。
“清泉文化”的“清”是一种态度,有清澈、清雅、清廉、清淳、清净之意;“清泉文化”“泉”是一种状态,有泉涌、流泉、淙泉、悬泉之形。
于师,涓涓清泉润物无声,它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慢文化;于生,不外溢、不停歇、不自满、不枯竭,它告诉学生学无止境的道理。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研发的目标: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
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研发的原则:1、人本性原则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就是以认同人的个性为显然出发点,在课程挑选采用上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学市场需求,并使学生的自学市场需求获得认同和满足用户。
我校开办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品酒课中我们收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使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拒绝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稀释民族精神的营养,并使之沦为学生蜕变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研发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住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研发,学科课程应当获得充份注重,研发潜在的课程资源,注重暗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
在读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注重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到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育。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一、前言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情境下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评价标准。
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本文拟就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二、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在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同时也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能力体现。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具灵活性和创造力。
(3)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在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奠定基础。
2.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时,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可以采用考试、作业、项目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检验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通过分析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确定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围绕此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等方面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随着新时代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核心素养是指在具体学科中不断形成、巩固和强化的跨学科能力和思维品质,包括学科素养、能力素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美感表现力的一门学科。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需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到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美术技能,更能够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在课程开发中,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关的美术主题、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
结合学科素养、能力素养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设置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全面发展。
在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素养和创造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和批评,促进学生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参与。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有必要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和艺术文化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和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还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特色建设和项目合作,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拓展学生的美术学习渠道和空间。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配合。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经成为引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纽带。
因此,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与发展要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把核心素养作为学校课程的引领方向,也是当前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
各校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点,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实现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发展,共同构建多方位、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笔者结合卢龙县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一、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校本课程,统领学校的课程建设,体现学校课程的领导力。
因此,学校要统筹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突出校本课程的创新点和着力点,对学校三级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做到优势互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需要“课程”这个载体来实现。
国家课程已固定,只有通过校本课程才能实现。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同时要考虑学校的文化历史和办学理念,这样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郑淑杰(卢龙县卢龙镇中学,河北秦皇岛066400)摘要: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指引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方针政策,是引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要素。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卢龙县部分学校已开始实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样德育活动、植根学校历史传承、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补充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的部分,实现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发展,共同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3-0060-05602024年第3期/C(01)(一)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把握学校育人航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原创利用校本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
原创利用校本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引言在当今社会,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它们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校本课程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的定义与特点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特色和需求,由学校自主设计和开设的课程。
它与传统的课程不同,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以下特点:1.灵活性: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实践性:校本课程强调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3.融合性:校本课程融合了多个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校本课程如何提升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是指学生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校本课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校本课程可以设计问题驱动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2.提供实践机会:校本课程重视实践操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校本课程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校本课程如何提升创造力创造力是指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校本课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学生的创造力:1.提供开放性问题:校本课程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培养合作能力:校本课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想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鼓励尝试和失败:校本课程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容忍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校本课程如何提升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学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表时间:2019-06-10T17:16:10.830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8月刊作者:王曦[导读]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本校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开发的课程,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和针对性,能够更加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需求。
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初中阶段,由于升学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特色和体系的更不多见。
本文以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为例,从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方法、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校本课程的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对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王曦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450003【摘要】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本校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开发的课程,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和针对性,能够更加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需求。
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初中阶段,由于升学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特色和体系的更不多见。
本文以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为例,从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方法、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校本课程的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对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本课程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8-094-0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要的意义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赋权与学校,让学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使课程更具多层次满足当地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余年来,许多学校也已开发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而真正形成体系,对于学生素养发展起到显著影响的校本课程并不多见。
2016年初,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
而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应以课程为依托,学科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科本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信念、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要在尊重国家课程的法定性的前提下,努力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和加工,并注重对实施方式和实施途径的创新,以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而校本课程的实施在此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
本文以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例,从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方法、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校本课程的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对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应以课程为载体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曾说:“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应以课程为载体,课程的品质影响学生的素养,课程的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
”早在2010年,清华附小以“课程”为核心载体,构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1+X”课程体系。
然而初中阶段,由于升学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规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往往成为一种奢侈品,形成特色和体系的更不多见。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课程开发团队,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初中学段的“1+1”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1+1”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是指在人文、科技、实践、体育、音乐、美术等孩子等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领域,对每一个学生提出一项基本要求,再根据个人特点在各领域发展一项特长,为学生打上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学校教育的烙印。
实施几年来,取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1.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也需要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若想要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真正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顶层设计前,应有一段摸索前行的过程。
学校首先成立了一个课程开发的团队,称之为综合教研组。
通过2-3年的探索,对于学生需求、教师开发能力、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和持续性等都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了学校的“1+1”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构建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目前此课程体系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实施动力充足,前景良好。
2.课程的开发采用以需求主导模式为主,条件主导为辅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结合学校现有条件按需设课,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具体流程为: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需求,同时教师结合自己特长申报课程,列出课程计划,提交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审核。
第二,课程开发团队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师申报确定本学期校本课程目录。
第三,学生根据目录在线选课,教师按要求撰写课程纲要。
第四,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开发团队会随时监控课程开展情况,并做出实时调整。
第五,课程评价,为下学期课程开设提供依据。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1.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的整体设计考虑“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情感体验。
正如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所说:“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
要从所教学科的背后或深处看到人,看到学生。
教师教学科,很容易让步于学科,而没有更宽的视野;很可能止步于知识,而忘掉了一切教学都是育人。
站在人的角度,站在育人的高度,才会让教学富有蓬勃的生命和无限的创造力。
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因此,生活化的价值取向,不仅能体现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技能。
2.供需矛盾和场地不足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孩子们有需求但教师无人能承担,或由于学校的基础建设的原因硬件条件达不到要求,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扩展渠道,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源和社区资源来解决。
孩子喜欢的课程无人承担可以考虑外聘教师,硬件条件不足可能和周边的医院、研究所甚至社区的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拓展课程资源,达到双赢的效果。
学校先后与郑州市人民医院、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直健身中心、花园路办事处通信花园社区合作开设了《生命急救》、《自然之旅》、《游泳》、《形体训练》、《羽毛球》、《乒乓球》、《手工家政》等一系列校本课程。
课程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
3.专家引领与团队合作的关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组建一个课程开发小组,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模式、课程结构需要参与者有较强的专业性,课程专家以其系统专业的课程开发理论素养,为课程开发的品质提供了保证,同时,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也是课程实施和开发的重要保障,理论专家与一线教师的通力合作,使得理论和实践能够均衡发展,才能使课程的开发和实质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真正起到以课程为依托,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作用。
四、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的制订1.课程评价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起着调控作用,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尤其是针对缺乏各种依据和指标的校本课程,如何能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真正地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
2.学生评价。
对学生评价办法是否可行,决定了课程能否走得更深更远,因此既要和必修课程有所区分,又要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挂钩,学校进行的学分制改革和升级证书的发放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3.教师评价:可将课程开发、开设的情况以及实施情况纳入教师专业能力考核中,对于在此方面做的好的老师给予充分的表彰与奖励,也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此项工作。
不仅如此,教师参与研究与设计每门课的课程方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正是教师由提升课程执行力到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过程。
在五年来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连续五年的郑州市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中,远高于区域平均15-20个指数的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高层次能力、学生主观幸福感等11项指标都充分体现了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的办学宗旨,不仅如此,学生的自尊心指数、亲子关系指数等也均远高于区域平均,而97的学业成绩指标进一步说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同时,文化课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必然的。
我校毕业生进入高中,更显示出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领袖不乏我校毕业生,也因此在各高中学校中形成良好口碑。
甚至有中招考试时刚过线或以分配生的身份进入高中的孩子,在高中后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高考中名列前茅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这些实例都更好地阐释了我们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的健康成长,而不是满脸倦色的力争第一的办学理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又是超越学科的,应当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设立,使学校课程设计有了制度保障。
“1+1”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和发展的正是学生的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以课程为依托,创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才能真正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1]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 “1+X课程”建构与实施. 第35卷第1期2015年第1期.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1月[2]张磊、孙曙.无限趋近“核心素养”的三个追问[J].2016年第2期.今日教育.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