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压强-教案(1)

合集下载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初中物理压强课堂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课堂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影响压强的因素,能够解释生活中有关压强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压强的因素以及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踩气球、挤压海绵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从而引出压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成新知:(1) 压强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即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2) 压强的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P = F/A,并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3) 影响压强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得出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的结论。

3. 实验探究:(1) 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4. 知识应用: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进行解答,巩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同时,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完整)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完整)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压强》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压强的看法.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5、会用所学知识解说生活中常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案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2、研究压力作用成效的有关要素3、学惯用控制变量法和变换法研究问题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察看、实验以及研究活动等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尊敬客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2、经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培育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培育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的问题【教课要点】压强看法的理解【教课难点】有效组织好研究活动概括出压力作用成效与什么要素有关,真实理解压强的看法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教课方法】一、直观演示法:经过实验直接体现,让学生直接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给学生产生对压强的直接的感觉,及惹起他们的兴趣二、议论法:经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睁开议论并发布看法,培育学生擅长思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三、讲解法:教师经过简洁、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教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简单控制教课进度,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批系统的科学知识四、增强方法:介绍公式后,经过在课中增强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增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课时设置】一个课时【教课方案思路】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课时,本着切近生活、从学生的实质出发,创建出研究问题的情形,让学生踊跃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培育参与的意识,提升参加能力;经过准备教具,亲历研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实时的运用知识剖析问题,稳固提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课准备】(教师)软毛巾一块,木盒一个,钥匙串,一个三角尺,一支铅笔。

(学生)课前仔细进行预习。

【教课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发问:1.大家都知道,在雪地里行走,脚很简单堕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的脚不只不会陷进雪里,并且还可以在雪地上滑行,这是为何?2.同学们察看过自己的书包带子吗?感觉宽带子好,仍是细带子好,为什么?3.请大家取出你们的三角板,没三角板的用铅笔取代,按书中图的方法做一做 .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知道是为何吗 ?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此中的道理。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压强,学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强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2.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3.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二、生成新知1. 教师解释压强的概念: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2. 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压强的存在,如: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

3.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课堂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下海绵的形变程度。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力作用效果的规律。

四、应用拓展1.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计算给定压力下的压强,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公式。

2. 学生能运用压强知识分析生活实例,提出合理的建议。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听讲、思考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 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听讲、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压强》教案《压强》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提高学习物理、探究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增大和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生活动:让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多媒体呈现想想议议的图片,提出问题:哪些地方要増大压强?哪些地方要减小压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压强的计算公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要增大压强,可以増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要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者増大受力面积。

2.增大或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问题:图片中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得出:推土机的推土铲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这些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铁轨下面铺放枕木,推土机用宽大履带来支承,这些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提出问题:这些生活实例中压强能否无限增大?引导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答案。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能够发现: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例如,货车超载,就很容易把公路的路面压坏。

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不得超过10t(图9.1-5),这是通过限定每一车轴对地面的压力来控制对路面压强的大小的。

(三)巩固提高思考:锯、剪刀、斧头等,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四)小结作业1.小结:学生总结。

2.作业:搜集资料,思考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特别重要?四、板书设计《压强》教案2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中,大气压强和浮力中尤其是浮力,新课标要求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这是新教材考虑到初中生思维特点的一个体现。

《压强》公开课教案

《压强》公开课教案

《压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3.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压强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4. 生活中的压强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难点: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压强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本质。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运用讨论法分析生活中的压强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压强现象,引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新课:介绍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讲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控制变量法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深入理解压强的影响因素。

5.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压强现象,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压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探究。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压强概念、计算公式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 考察学生分析生活中压强现象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压力计、海绵、砝码、滑动变阻器等。

2. 教学课件: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关系的图片和动画。

3. 生活实例图片:如鞋子压痕、道路压坏等。

《压强》教案(精选13篇)

《压强》教案(精选13篇)

《压强》教案(精选13篇)《压强》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2、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4、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器材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学情分析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

另外本节可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轻灵的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你知道这其中道理吗?学了这一节的内容之后你就会明白了讲述,创设情境思考,进入情境新授课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前面我们学过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首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观点,然后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检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是否合理讲述压力的概念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巡回指导了解压力的概念讨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有关的因素设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活动新授课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压强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压强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压强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压强”。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应用;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液体压强计、海绵、砖块、实验桌;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尺子、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压强现象,如行走时的压力、液体倾倒时的压强等,引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受力面积下压强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液体压强现象。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压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图示;3.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请简述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3. 举例说明液体压强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工程设计、医学等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压强”。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

压强教案(最新7篇)

压强教案(最新7篇)

压强教案(最新7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提问: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为什么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受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二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然后者压强更大。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否是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在刚才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现在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实验仪器——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3、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4、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5、实验结论: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时,表明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明气体压强减小。

物理《压强》教案范文模板

物理《压强》教案范文模板

I. 教学目标1. 掌握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2. 能够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II.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压力和力的关系;3. 压强的应用实例。

III. 教学难点1. 压强与力的关系的深入理解;2. 压强的应用实例的掌握。

IV.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压强”两个字,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概念。

将一个带有铅笔芯的宝特瓶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尝试用手指压住宝特瓶,让学生感受一下指尖的力量对于面积的影响。

2. 概念讲解(20分钟)教师开始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了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同时,引入力的概念,阐明了压强和力的关系。

3. 应用实例(30分钟)教师通过丰富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压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茶杯底部会容易破裂,或者介绍水泵的原理等等。

4. 实验探究(40分钟)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图,探究物体受力的变化及与压强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合理操作,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

5. 总结(10分钟)在本节课的结束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并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你要为一辆自行车的轮胎充气,应该如何选择打气筒的头部?V. 课后作业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布置了一些相关题目,并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VI.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了压强的概念及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自主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实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还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进了压强的概念。

⑴定义: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压强》教案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和压强教案示例之一。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演示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玻璃杯。

学生用:压力小桌, 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由实验室准备)。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

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

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2023最新-《压强》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压强》教案优秀7篇

《压强》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压强》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压强》教案篇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采集实验数据。

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教案十四压强教案。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

观察现象。

收集数据。

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

松软的沙滩。

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名⼈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初学及易与压⼒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的区别,做好探究压⼒作⽤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学⽣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在探究中进⼀步了解影响压⼒作⽤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充分列举⽇常⽣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可以提⾼学⽣的学习兴趣,另⼀⽅⾯可以加深学⽣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的,符合⼋年级学⽣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通过探究“压⼒的作⽤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程度地调动了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锻炼了学⽣动⼿动脑的能⼒,实现了学⽣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年级的学⽣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较强的观察能⼒。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定的实验探究能⼒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定的⽣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涉及的内容与实际⽣活联系紧密,使学⽣具备了⼀定的⽣活体验,进⽽使学⽣由对⽣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或减⼩压强的主要⽅法。

压强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压强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集体备课教案
变化吗?
(2)站着和趴着,哪个更安全?为什么
(3)冰面的破裂与哪些因素有关?
任务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强弱怎么表现?
(2)利用以下器材设计实验
(3)组间分工合作,3组研究压力变量,3组研窕受力面积变量
思考:
(I)S不同,F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吗?(2)虽然S不同,F不同,但压力的作用效果却相同。

为什么?
任务二,深入分析“压力作用效果的决定因素”思考:
(1)小车A行驶20m,用4s
小车B行驶30m,用6s谁运动得快?
S不同,F不同,但压力的作用效果,本质是什么相同?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比较:重10牛的物体A放在IoCm2的桌面上重30牛的物体B放在40cm2的桌面上谁对桌面的压力作用效果更强!
任务三,建立“压强”概念
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压强的定义公式
3、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4、压强的单位
牛/米2 (N∕m2)
有专门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Pa)
1帕=1牛冰2
5、公式变形:。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

关于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初步认识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学会通过生活实例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如两个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为什么体重差不多的人会有不同的陷落情况等。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2. 生成新知(1) 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果。

(3)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如为什么蚊子能刺破皮肤,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等。

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5.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3. 生活实例法:教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4. 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压强》教案教学

《压强》教案教学

《压强》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4. 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介质密度。

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增大介质密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影响压强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变化。

3. 结合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压强,为什么需要学习压强。

2. 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基本概念。

3. 演示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受力面积下压强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压强的因素。

5.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 通过实验报告、作业练习评价学生对压强计算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3. 结合生活实例,评价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压力计、受力面积不同的物体、实验桌等。

2. 教学课件: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等。

3. 实际案例资料:涉及压强的新闻、故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压强【考纲解读】《深圳市中考考试说明》对压强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1、了解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含义,知道压强的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解决有关问题,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实验理解液体压强的存在及其特点,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连通器的应用;3、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其特点,知道标准大气压值;4、理解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纵观近几年考题发现:考试题型比较固定,主要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分值在3~6.5分之间。

【考点分析】2015年通过铅笔这一生活中常见物体考察了压力和压强的关系和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以及压强的计算(水平面物体);大气压强部分考查了证明大气压存在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测量大气压的托里拆利实验。

2016年考察了人脚对地面的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比较,以及计算校车对地面的压强;大气压强部分考查了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现象(地铁)托里拆利实验,气体压强和沸点的关系(高压锅)等基础知识。

2017年考了人脚对地面的压强以及车对地面的压强,大气压强的存在(胶头滴管),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释物理现象。

2018年选择题只考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的应用,判断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力学计算题的最后一问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难度有所增加。

2019年只在一个选择题中考到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对比之前难度有所下降。

压强这部分内容近几年的考纲基本没变,选择题每年考察的知识点都有重复,计算题前几年都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直接套公式,但要注意一些细节点,例如压力不是重力,单位换算等,19年虽然考核较少,但其仍然是力学里的重点。

备考过程中,要加强高频考点试题的练习,准确区分各物理知识点及其应用,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意题目要求,适当增加一些难题的训练。

【真题拾遗】1.中国女排在2015年世界杯赛场上重夺冠军。

有关排球运动说法中错误的是()A.击球时,手对排球的作用力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B.忽略空气阻力时,空中飞行的排球只受重力作用C.扣球时排球反方向飞出,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运动员双脚站立时比奔跑时对地面的压强大【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变化;(4)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解:A、用手击打排球时,手对排球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排球同时对手施加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

故A正确;B、排球由于惯性在空中飞行,因为这时手已与排球脱离,手没有对排球施加力的作用;但仍受到重力作用,所以若不计空气阻力,排球只受重力作用。

故B正确;C、扣球时排球反方向飞出,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D、运动员双脚站立时与奔跑时相比,对地面的压力相同,但是奔跑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双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故D错误。

故选:D。

2.深圳已进入地铁时代,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列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列车上坡时重力势能增大,下坡时重力势能减小C.列车进站时动能增大,出站时动能减小D.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这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大【分析】(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3)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4)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B、列车上坡时高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增大,下坡时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故B正确;C、列车进站时速度减小,所以动能减小,出站时速度增大,所以动能增大,故C错误;D、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这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而不是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3.(1.5分)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甲:a物质的密度大于b物质的密度B.乙:在t1~t2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丙:比较a、b、c三点的液体压强:p a=p b=p cD.丁:开瓶器是省力杠杆【分析】(1)由图象可分别求出a、b的密度,进行比较;(2)由s﹣t图象,在t1~t2时间内,物体运动状态可知;(3)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a、b、c三点的液体压强大小;(4)由杠杆的原理可知,丁:开瓶器是省力杠。

【解答】解:A、由甲图象可知,ρa===5kg/m3,ρb===1.25kg/m3,故a 物质的密度大于b物质的密度,故A正确;B、由乙图象可知,在t1~t2时间内,路程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由丙图可知,h a=h b=h c,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p a=p b=p c,故C正确;D、由丁图可知,以A为支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D正确。

故选:B。

4 .(8分)“长鼻子”校车已在深圳投入使用,如图所示,校车的质量为3.2t,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8m2,校车在水平路面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此时校车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0.02倍(g取10N/kg)。

求:(1)校车在0.5h内行驶的路程。

(2)校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3)校车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分析】(1)已知校车的行驶的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变形公式求出路程;(2)校车对水平面上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G=mg求出其大小,再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对水平路面的压强;(3)根据P=Fv求出校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解答】解:(1)已知,v=36km/h=10m/s,由v=可得,校车在0.5h内行驶的路程:s=vt=36km/h×0.5h=18km;(2)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F=G=mg=3200kg×10N/kg=32000N,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p===4×105Pa;(3)校车在水平路面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此时校车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0.02倍,F牵=f=0.02G=0.02×32000N=640N,校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P=F牵v=640N×10m/s=6.4×103W。

答:(1)校车在0.5h内行驶的路程是18km;(2)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4×105Pa;(3)校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为6.4×103W。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压强、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和规律的灵活运用以及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5 在沙滩上光脚走路,踩到贝壳时,脚会很痛,下列选项所涉及的原理与此相同的是()A.B.C.D.【考点】压强综合知识【解析】踩到贝壳时,脚会很痛,是因为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增大,力的作用效果明显;A、打太极时双脚站立变成单脚,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故A正确;B、是大气压强的实验,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B错误;C、液体进入滴管,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故C错误;D、考察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答案】A6 深圳倡导创新,在某创新比赛中,鹏鹏同学组装的一台环保电动车,他自己坐在车上,用蓝牙手机控制车的方向,已知车身质量为5kg左右,该车以一个充电宝为能量来源,电动车效率达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车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鹏鹏坐在车上比空车时,车对地面压强大C.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车突然停下时,鹏鹏会向前倾,说明鹏鹏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考点】能量转化,受力分析,压强【解析】A、该车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B、鹏鹏坐在车上跟空车时相比较,车的压力变大,而接触面积不变,车对地面压强大,故B正确;C、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因为力的作用不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是力,故D错误。

【答案】B【2018年】对于上升的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和民航飞机的起飞原理相同B.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机械能一定不变C.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不变D.热气球燃料减少后,它的惯性变小【考点】空气浮力,浮沉条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机械能,大气压强,惯性【解析】热气球是靠空气浮力升空的,其原理是物体浮沉的条件;飞机起飞的原理是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热气球匀速上升时,燃料燃烧,质量减小,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二降低,所以气球上升过程中收到的大气压强减小;惯性只跟质量有关,热气球燃料减小后,质量减小,惯性变小。

【答案】D8 .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核中,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不计容器壁厚度),内有12cm的水(如图甲),某考生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金属圆柱体,从液面开始缓慢浸入水中,拉力F与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圆柱体下表面距液面为10cm时,系圆柱体的细线恰好松开,圆柱体沉入容器底部(水未溢出)。

如图丙所示(g取10N/kg)求:(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2)圆柱体的体积;(3)圆柱体沉入底部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分析】(1)根据图象分析出圆柱体未浸入水中时和浸没在水中后的拉力,根据公式F浮=G﹣F′求出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2)根据V=Sh求出根据F浮=ρ液gV排计算圆柱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圆柱体的体积;(3)计算出水和圆柱体的总体积,然后利用V=Sh求出水的深度,再利用p=ρgh计算圆柱体沉入底部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圆柱体未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F1=3N,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读数F2=2N,由称重法可得,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F浮=F1﹣F2=3N﹣2N=1N;(2)由F浮=ρ水gV排得,圆柱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1×10﹣4m3=100cm3,因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则圆柱体体积:V=V排=100cm3;(3)圆柱体未浸入水中时水的体积:V水=S容•h=100cm2×12cm=1200cm3,圆柱体沉入水底后,圆柱体与水的总体积:V总=V水+V柱=1200cm3+100cm3=1300cm3,则圆柱体沉底后水的深度为:h′===13cm=0.13m,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水gh′=1×103kg/m3×10N/kg×0.13m=1.3×103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