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一除法第2节搭一搭(一)教案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下册一除法搭一搭教学设计
板
书
设
计
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
13÷4=3(个)……1(根)
除法竖式略
答:可以摆3个,还剩1根。
课
后
反
思
2、比较观察余数与除数的变化规律,感知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刚才我们用搭一搭摆一摆解决了13根小棒,那14根呢?15根呢?......我们先一起来解决14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我们通过画一画发现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2根,列算式是:13÷4=3(个)......2(根)接下来该咋们孩子们表演的时间到啦!请孩子们独立完成表格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后,再点击播放视频观看。
这有什么难得,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搭一搭试一试吧!一个正方形4根小棒,2个正方形8根小棒,3个正方形12根小棒,还剩1根!
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来打败他吗?对啦!我们还可以想(三)四十二,3个用了12根,还剩下1根小棒!孩子们你们可真是太厉害了!其实就是看13里面有几个4还剩几个。
像这样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我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双流区协和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单元
1
课题
搭一搭(一)
课型
新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实际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究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资源准备
聪明的孩子们是我们一起来订正一下!15......
一起来瞧瞧秘密王国他们都发现了什么吧!他们发现除数都是4,余数是2301230。和他们的发现一样的请裂开嘴开心地笑一笑吧。淘气问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是怎么回事?细心的小朋友都发现啦,因为我们的总数在变化呢.
1.2搭一搭(一)(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2搭一搭(一)(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从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第1.2章节开始,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我会详细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性质,并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章节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分类各种平面图形,并且能够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它们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它们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平面图形的模型和图片,以及一些彩色笔和纸张,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桌子、书本、窗户等,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它们的形状,从而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
2. 讲解:我会详细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它们的特征。
3. 实践活动: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平面图形,用彩色笔在纸张上画出这种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的特征。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如识别和分类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理解。
5.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如识别和分类平面图形,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大字写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名称,并在旁边用小字写出它们的特征。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物品,如玩具、餐具等,观察它们的形状,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找的物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是否能够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它们的特征。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家里找一些物品,观察它们的形状,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以延伸所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除法 第2课时 搭一搭(一) 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除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相等的部分,每份的大小叫做这个数的除数,分成的份数叫做这个数的商。
2.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根据乘法口诀,找到与被除数相乘等于除数的数,这个数就是商。
3.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除法卡片、练习题。
2.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除法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新课:讲解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例题,教授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技巧。
3.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道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板书除法2.板书内容:除法的概念、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选做题:寻找生活中的除法实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2.学生对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3.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知道、识别、分类和组合各种棍子构件。
2.能够依据构造需要自由组合构件,并能完整、准确、美观地搭建各种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构形。
3.了解并尝试用计算方式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1.发现、认识各种构件;2.学会组合构件;3.搭建平面图形或建立立体模型。
教学难点1.学生在平面图形拼和时的自由选材和空间想象;2.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帮助学生自行组合,学生在自由探究中完成较丰富的搭建任务;计算一根或多根的长度。
教学过程1. 见杆而识—各种构件认识通过画图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长棍柱、立方块、规则长条和一些不规则形状的构件。
2. 手持杆子自由组合教师会给学生一些相同或不同的构件,鼓励学生组合它们,并自由搭建出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
3. 组合分类引导学生将构件按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拆分分类。
4. 电脑绘制引导学生使用电脑常用软件,将搭建成果通过图形的方式完整、清晰地表现出来。
5. 计算长短在搭建过程中引导学生计算使用棍子的长度。
也可以根据长度给出需要使用的棍子数量。
6.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用材自由选择能力,学生根据统一规划自由配料做出自己的面包。
教学评价1.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出现焦虑和困惑,提出问题并反思解决方法;2.调查TA 学习中的兴趣点、死角难点、易错点;3.分析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对不同思维方式的孩子给出适当的提示和激励。
备注本教案设计兼顾了学习的知识和想象能力锻炼,学生能够通过重复的动手搭建体验,更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维的提升。
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思维角度不同,教师会使用发散式思维启发,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理解问题的方法。
搭一搭(一) (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一)教材: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除法课题:搭一搭一(认识余数)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搭一搭”的实际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此前,学生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知识基础。
一是在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内容中,已呈现了分物还有剩余的问题,虽然没有给出余数的概念,但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是,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学生喜欢搭小棒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再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生在不断的质疑、验证中,更加理解了为什么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看!老师拿的是什么?(小棒)不对,它们可是法力无边的小魔棒。
几根小魔棒拉起手呀,就能变出不同的图形。
师: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瞧,它们变成了什么形状!(三角形)谁来说说看,搭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再增加一根小棒,又能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二、学习探究1、搭一搭,想一想师:真聪明!四根同样长度的小棒可以搭一个正方形。
那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请你们拿出13根小棒,自己动手搭一搭。
(板书课题)请1名同学上台摆,其余学生下面摆。
师:摆好了吗?谁来说一说,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通过搭小棒的方法看出来的,13根小棒可以搭成3个正方形,还剩下1根小棒。
(请生上台指剩下的是哪一根)师:仔细观察,得到正确的结果,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 第2课时 搭一搭(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第2课时搭一搭(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与非整除的概念。
2.在搭积木过程中巩固数的认识和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搭积木巩固数的认识,理解除法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搭积木练习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放置一些小积木堆在讲台上,向学生介绍所需要的积木。
2.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小积木搭建成不同的形状。
2. 搭积木
1.教师引导学生搭建数个形状各异的积木。
2.要求学生用所学概念判断每个积木中的积木块数量是否能被平均分成若干组。
3. 反思课堂练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述练习中所有搭建的积木,并对其进行归类讨论。
4. 练习
1.要求学生在课下用积木模拟不同的除法运算。
2.教师布置课后习题。
四、教学评价
1.检查学生课堂笔记。
2.评价学生对数的认识和对除法概念的掌握程度。
3.考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习题情况。
五、教学注意事项
1.安排积木数量适当,避免搭积木过多影响课堂进度。
2.确保可供学生操作的积木是齐全、稳定的,避免操作不便影响效果。
3.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和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除法第2课时搭一搭(一)表格式教案北师大版
第2课时搭一搭(一)教学目标1.结合搭正方形的实际操作过程认识余数。
让学生经历探究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意义,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的过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体会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必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4页内容和第5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课件2.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搭一搭(一)——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3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3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13根小棒……剩几根”和“认一认,想一想”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1)提问:读题,从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如何列式?求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就是求13里面有几个4,还余几,用除法计算,列式是13÷4。
(2)引导学生探究13÷4的计算方法。
提问:你会计算吗?算一算,说一说你的思路。
学生尝试解答,组内交流汇报解题方法,各组派代表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方法一:实际动手进行操作。
搭了3个,还剩1根,所以13÷4=3(个)……1(根)。
方法二:用乘法口诀求商。
三(四)十二,搭3个用了12根,还剩1根。
所以13÷4=3(个)……1(根)。
(3)引导学生认识余数。
教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2.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搭一搭……了什么”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组内交流讨论发现,指名回答:可以发现随着小棒根数的增加,搭的正方形的个数也逐渐增加,但余数始终比除数4小,所以可得: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搭一搭(一)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课时,搭一搭(一)。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用积木搭出不同的形状。
2. 观察和操作:(1)教师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
(3)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3)教师讲解解题过程,强调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5.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学生用书第26页的练习题。
2. 请用彩色笔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标注它们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基本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
搭一搭(1)(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1)(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搭一搭》中的第一课时编写。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搭积木游戏,学习计数、分类、比较等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能够数清搭出的积木的个数,并书写数字。
2.能够将积木按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3.能够用“多少”、“比”等语言表达一定数量的积木。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数清搭出的积木的个数,掌握书写数字的方法。
2.按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3.用“多少”、“比”等语言表达一定数量的积木。
2. 教学难点:1.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多加引导。
2.需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准备1.游戏中用到的积木。
2.黑板、彩笔。
3.教师制作的搭积木小游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图片,问他们这是什么,有多少个。
2.让学生说出看到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木,引导学生注意积木的特征。
2. 自主探究(30分钟)1.让学生自由组合积木,搭积木小游戏开始。
2.每搭出一种形状、颜色的积木,让学生数出个数,并将个数写在黑板上。
3.让学生尝试将搭出的积木按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写在黑板上。
4.引导学生用“多少”、“比”等语言表达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积木的数量。
3.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请几组学生将他们搭出的积木放在黑板上,并数清个数。
2.引导学生回忆分类的方法,并将分类结果呈现在黑板上。
3.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1-10的写法,并指引学生将黑板上的数字写出来。
4. 作业布置(5分钟)1.让家长在家中设置一定限制条件,让孩子进行积木游戏,并让孩子回家记录数据,例如写下搭积木的个数,按颜色分类数量等等。
2.作业要求:将搭积木游戏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回来分享给同学。
六、板书设计1.学习内容:搭积木游戏2.学习目标:数清搭出的积木的个数,并书写数字。
1.2搭一搭(一) (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2搭一搭(一)(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1.2搭一搭(一)》。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基本的图形搭建,包括识别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学会利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搭建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加深对几何图形特征的理解,并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平面图形。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1. 图形特征的辨识,尤其是三角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区别。
2. 理解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和组合。
3.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空间想象障碍。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自备的七巧板、彩色积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图形搭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详细讲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利用教具进行图形搭建,教师巡回指导。
4. 分享交流:每组展示自己的搭建成果,并分享搭建过程和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图形搭建的关键点和技巧,强调图形变换和组合的数学原理。
6. 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利用家里的物品,尝试自己搭建一个图形结构,并记录过程。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图形的识别、特征、搭建方法和变换组合进行设计,配以相应的图形和颜色,以增强视觉效果和记忆点。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课相关的习题。
2. 家庭作业:进行一次图形搭建活动,记录过程,并准备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特别是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图形的识别和搭建,以及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2搭一搭(一)》word教案(20220105025200)
《搭一搭(一)(认识余数)》编写说明及教课建议学习目标1.联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究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究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顺利参加数学活动。
编写说明本节内容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此前,学生已经有了双方面的知识基础:其一,在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内容中,教科书体现了分物还有节余的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到在均匀分物过程中,有时不可以所有分完,固然没有给出余数的观点,但为学习有余数除法累积了数学活动经验;其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如“ 12÷3=4”的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教科书经过四个问题议论了三部分内容:第一,联合搭正方形的过程,认识余数;第二,经过用一组连续根数的小棒分别搭正方形的活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第三,在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的过程中,考证探究活动的发现。
·13 根小棒能够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认识余数。
教科书给出了学生思虑问题的两个角度:其一,经过搭正方形的实质操作活动,发现搭3个正方形后,还剩 1根小棒,不够再搭 1个正方形;其二,直接联想到乘法口诀“(三)四十二”,也得出搭 3 个正方形后,还剩 l 根小棒的结果。
·认一认,想想。
教科书重申要联合详细情境和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余数。
经过调皮的话,提示教师要指引学生联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
在搭正方形的过程中,余数就是余下的 1 根,不够再搭 1 个正方形。
依据整套教科书的编写要求,从二年级下册开始由学生自己填写单位和答案,考虑到有余数除法的结果波及的“两个”单位也是一个理解难点,在第一次认识余数时,教科书给出了单位,目的是依据实质需要降低学习难度。
同时,联合详细情境的解说,也有益于帮助学生战胜单位填写的困难。
·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 第2课时 搭一搭(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第2课时搭一搭(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科书第1页:搭一搭(一)。
2. 教科书第2页: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概念,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科书、PPT、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第2课时搭一搭(一)2. 板书内容: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科书第2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除法现象,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哪些方面需要加强?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3. 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上就是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第2课时搭一搭(一)的完整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除法 第2课时 搭一搭(一) 教案
40根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56÷742÷632÷8
81÷921÷316÷2
一、复பைடு நூலகம்导入
(续)
2.有15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来)
小结:在分东西的时候,有时会刚好分完,就像以上这个例子中的情况。但有时候,也会遇到有剩余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决有剩余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
(续)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生:余数一会大一会小。
师:对,这是因为在上面的这些除法算式中,除数都是4,但是被除数不同,所以有的能除尽,在除不尽的算式中,余数的大小有的也不相同。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吗?
生: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很好!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第2课时 搭一搭(一)
教学目标
1.在“搭一搭”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余数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会用竖式计算含有余数的除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能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搭的结果吗?
生1:我搭了3个正方形,但是还剩余了1根小棒。
生2:我也搭了3个正方形,多了1根小棒。
师:很好!如果不通过动手操作,而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然后由代表发言。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01一 除法-02搭一搭(一)-教案02
第2课时搭一搭(一)教案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法:引导自学学法:动手操作、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法。
若干根小棒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1.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20÷5=28÷7=45÷9=32÷4=2.玩游戏是小朋友们的最爱!看!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游戏中……首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4页,读图片上的数学信息并且找出数学问题——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二、学习目标1.通过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竖式计算。
2.正确进行除法竖式的书写并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3.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自学指导1.请小朋友们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最多能搭几个正方形?2.认一认,想一想。
横式应怎样列呢?13÷4=3(个)……1(根)3.请你好好想一想,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3.搭一搭,填写教材第4页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注意一定要填上正确的单位。
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四、交流反馈,精讲点拨1.请同学们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
思考:可以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2.说一说以上表格中,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单位分别是什么?五、练习巩固完成课本练一练1-3题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的愉快吗?谈谈自己的收获吧!除法算式里,余数要比除数小。
搭一搭(一)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师小结:
1.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回事?(有时小棒正好用完,有时小棒会有剩余,而且随着小棒总数的增加,余数的小棒也会增加,但到一定程度又正好用完。)
2.余数都比除数小。
问题三:余数为什么都比除数小?再用25根,31根小棒搭正方形,试一试。(让学生自主验证探究)
作
业
设
计
课堂
作业
必做题:P5练一练第1题。
选做题:李叔叔给自行车安装轮子15个轮子可以安装几辆自行车?还剩几个轮子?(1、2号学生完成)
÷ = ( )…… ( )
答:15个轮子可以安装( )辆自行车,还剩( )个轮子。
课后
作业
阅读绘本故事。
作
业
反
馈
课
后
反
思
师小结:如果剩下的小棒等于或大于4就能再搭一个正方形,在平均分的时候,要分到剩余的不能够再分一次为止,这样剩余的就是余数,余数总比除数小。【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2题。
2.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3题。
【拓展延伸】
有一串珠子,按照“四绿,三粉,二黄”的规律穿起来那么第35颗珠子是什么颜色?
课题
搭一搭(一)
(认识余数)
所属单元
一
课时
第 2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1.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经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一单元《1.2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教案
2.搭一搭(一)教学目标1.借助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经历探究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义,掌握其书写格式。
3.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发展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设计说明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明确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基于以上目标,教学时突出以下两个方面:1.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拼拼搭搭是这个年龄段最喜欢的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参与到搭正方形的活动中来,在搭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一分,搭一搭,学生在搭正方形的过程中需要分配小棒,整理每次剩余的小棒,不但培养了动手的能力,也能在分配小棒的同时,观察每次拼搭剩余多少根小棒,从而归纳总结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正在用小棒搭图形呢,你想知道他们在搭什么图形吗?(出示课本情境图)原来他们在搭正方形啊,那就让我们一起和他们搭一搭吧![板书课题:搭一搭(一)]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基于经验,动手操作。
师:老师这里有12根小棒,如果用这些小棒搭正方形,能搭多少个?(1)要求:先自己动手摆一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展示搭法。
师:如果用16根、20根小棒,能搭多少个正方形呢?如果能正好搭成正方形,而没有剩余的小棒,还可以用多少根小棒?设计意图:借助搭小棒的活动,调用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展开教学,为有剩余现象的学习营造了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2二年级数学下册一除法第二课时搭一搭一教案北师大版20220506324
指名板演。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操作搭正方形,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小组讨论并汇报交流。
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板
书
设
计
搭一搭
13÷4=3(个)……1(根)
答:可以搭3个,还剩1根。
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
反思
搭一搭(一)
教学内容
搭一搭(一)
课型
新授课
课
时
目
标
知识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搭正方形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难点
重点:通过搭正方形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
(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
(3)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4)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学生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再试一试。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2)列算式: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学生动手,搭一搭。
3.发现:13÷4=3(个)……1(根)
“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4.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一 除法 第2节 搭一搭(一)
3. 森林医生。
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用33根小棒可以 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33÷4= 87(个)·······51(根)
33÷4= 8(个根)······1(根)
4. 最大是多少?
最大是多少?
÷5 = 6 ……
除数
余数
余数<除数
4. 最大是多少?
最大是多少?
÷5 = 6 …… 除数 可能是1、2、3、4
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余了数什一么会?儿大一会 儿小,怎么回事?
余数都比除数
小。为什么?
14 4 3 个
2根
15 4 3 个
3根
16 4 4 个
0根
17 4 4 个
1根
18 4 4 个
2根
19 4 4 个
3根
20 4 5 个
0根
余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是因为有时小棒正好 用完,有时小棒还有剩余,随着小棒总数量 的增加,剩余的小棒数也在变化。
小棒根数 搭成的 18 19 20 21
算式
18÷7=2(个)·······4(根) 19÷7=2(个)·······5(根) 20÷7=2(个)·······6(根) 21÷7=3(个)
小棒根数 搭成的 14 15 16 17
算式
14÷7= 2(个) 15÷7=2(个)·······1(根) 16÷7=2(个)·······2(根) 17÷7=2(个)·······3(根)
2.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01 课后练习题。 02 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
最大是4。
4. 最大是多少?
最大是多少?
÷5 = 6 …… 4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把橙色星星按每5个一份平均分,可以分 成6份,还剩4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2节搭一搭(一)
教材4~5页的内容。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能顺利参与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
重点: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课件(教材主题图)、小棒。
同学们喜欢做数学游戏吗?(喜欢)淘气和笑笑也和大家一样喜欢做数学游戏,看!他们正在用小棒做游戏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做吧!(出示课件:教材主题图)(板书课题:搭一搭(一))
(一)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师:同学们观察大屏幕,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淘气和笑笑一共有13根小棒。
生2: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谁能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预设:
生: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师:(课件展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设:
生1:我想借助学具盒里面的小棒,4个4个地摆。
生2:我想借助乘法口诀来计算。
生3: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列除法竖式,我想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学以致用,想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现在就请动动你们的小手,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都算好了吗?(算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品尝一下你们的劳动果实吧!谁愿意先和大家分享?
预设:
生1:我用了摆小棒的方法,4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摆出3个正方形,还剩余1根小棒。
生2:我用了乘法口诀,三四十二,13-1=12(根),12÷4=3(个),所以13根小棒能摆出3个正方形,还剩1根。
生3:
3
4 1 3
1 2
1
我用列除法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发现13除以4之后除不尽,还剩下1。
(师引导学生探究竖式中的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4=3(个)……1(根))
师:那么这个竖式中的各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3÷4=3(个)……1(根)
余数
3
4 1 3
1 2
1
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13”表示把13根小棒拿去分,“4”表示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3”表示可以摆3个正方形(强调单位“个”),“12”表示3个正方形共12根(4×3=12)。
“1”表示摆了3个后还剩下1根(强调单位:“根”),说明“1”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1根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
设计意图:在学生动笔计算的基础上加以讲解,让学生体会竖式计算中每一个数字代表的意义,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二)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师:同学们,刚才的问题大家都明白了吗?(明白了)那么,就让我们继续解决新的问题吧!(出示课件:教材表格)
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小棒根数搭成的正方形算式
14 □□□|| 14÷4=3(个)……2(根)
15 □□□||| 15÷4=3(个)……3(根)
16 □□□□16÷4=4(个)……0(根)
17 □□□□| 17÷4=4(个)……1(根)
18 □□□□|| 18÷4=4(个)……2(根)
19 □□□□||| 19÷4=4(个)……3(根)
20 □□□□□20÷4=5(个)……0(根)
1.先由学生操作(用学具摆一摆)。
再列出除法竖式,完成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当小棒根数为14~20时,除数和余数是怎样变化的,它们有什么关系?(余数要比除数小)。
预设:
生1:余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
生2: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
预设:
生3:除数表示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余数表示分完后不够搭成一个正方形的小棒。
如果余数大于除数了,说明还能再搭成一个正方形,商就应该增加,商增加了,余数就变小了。
3.师: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请你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学生独立操作,集体汇报。
)
1.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3题。
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你一定采撷到许多智慧的浪花,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搭一搭(一)
13÷4=3(个)……1(根)
余数
3
4 1 3
1 2
1
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学会知识,总结出规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本节课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争取能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