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改进学校育人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传统文化改进学校育人工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站在时代的讲台,担负教书育人的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一、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看看我们身边的许多青少年,受物质欲望的诱惑和思想文化的误导,说起某明星来头头是道,说起大禹治水来连连摇头。而那些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对他们犹如是天外来客,知之甚少。不懂得起码的尊老爱幼,孝奉父母,不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仁爱礼智信更不知为何物。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应倡导生命与生命的平等交流的体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课堂内外的互动,强调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追求的结合,强调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思想渐渐摆脱浮躁,即使难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但率真的心灵却不迷失方向能勇往追求光明之旅。作为学校要弘扬传统文化,教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筛选整理提炼其中的精华,指导他们积极学习提高素养,让博大精深的民族瑰宝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二、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语言和思想的精华。
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短的几个字中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具象的东西,很多都幻化成了意境。我们说到“小桥流水”,想到的不是具体
的事物,而是江南水乡,烟雨迷蒙,垂柳映波的景色,耳边听到的仿佛是莺啼虫鸣吴哝软语。所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之美,并且慢慢让其感悟其中的意境,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个重要的职责。我们要从语言方面来鼓励学生学习并体会优秀的辞藻,看看古人是如何创造出如此优美的句子的,自己应当试着去做。《赤壁赋》就是一篇在语言艺术上取得很高艺术成就的优秀作品。描写水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写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描写英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等等。如此优秀的语言,我们要是不注重去体会去感受去学习的话,那简直是一种浪费。所以当我们看到校园里凋谢的月季时,会情不自禁的吟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看到柳树刚吐新芽,会想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好比喻;写《春游玄武湖》时,会引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回家》的感觉,那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痛快淋漓时,我们高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忧愁烦闷时,我们会调侃着一问一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谁不知道节约,我们可以教训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谁要半途而废,我们劝他想想“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什么是文采?文采就是对优秀语言的积淀与运用,积淀越丰厚,就越有味道,而传统文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优美雅致、含蓄凝练的语言样式。
三、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要注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让学生深刻体会并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道德传统,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在思想道德上的教育目标。比如:我们在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授课老师要花大力度来歌颂与赞美焦中卿与刘兰芝的高尚忠贞的爱情,让学生在爱情观上有一个纯洁而高尚的认识;同时还要大力赞颂刘兰芝为爱而死的高尚的中华传统女性形象和道德传统;再次,还要大力抨击封建礼教对爱情与婚姻的无情束缚与破坏,以此来衬托焦刘二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此一来,学生对《孔雀东南飞》一课必定有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在和现代爱
情观念的碰撞中学生自然会心有所得,在老师的正确积极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健康的爱情观。在师生关系上也是一样,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又用他的《师说》告诫我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些生动的尊师重教的言论应该经常敲打我们的头脑。在我们感叹韩剧中的“大长今”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时,我们也应该想到我们中学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志向和现实并非一步之遥,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要经历风风雨雨,在屈辱与事业的两难取舍之间,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告诉我们为了我们所钟爱的事业,可以忍受暂时的屈辱,只要其志不改,事情终会成功。《五人墓碑记》通过五个平凡人的故事告诉学生舍生取义的人必将被载入史册,受到后人的景仰,即使做平凡人也不能平凡的活着,要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维护正义。这些散落在语文教学中的生动的素材可以使我们更接近古代贤哲的思想高度,我们可以听到来自千百年前道德呼唤,可以感受到五千年华夏文化的精神光辉。
四、我们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古代“英雄形象”和“先人形象”的优秀个人品质的弘扬,以此来极力鼓舞学生,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和素养,达到以古为范的教育目标。在历代古文中不乏塑造或体现优秀人物形象的精彩篇章。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怀抱着“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理想的杜甫,《游天姥山吟留别》中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满江红》中的怒发冲冠,壮怀激烈岳飞,《永遇乐》中空叹“廉颇老矣”的辛弃疾等等。老师在讲解这类课文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章中心人物或作者中心思想的弘扬,以此来熏陶、激励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情操,让他们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弘扬。中华民族曾经一度遭到外族的入侵与骚扰,但中华民族从没有屈服害怕过,而是进行了最为顽强的抵抗。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在优秀传统文学中是蕴涵极为深刻的。弘扬这种精神在学生的思想上注入了强心剂,为当代中国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