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

4
应急响应与应急响应计划的关系
应
急
应
响
急
应
响
计
应
划
5
政策要求
➢ 《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 『2003』27号文)指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 要点在于,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基 于密码技术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信息安全监控 体系,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推动信息安 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建设信息安全法制与标 准”
❖ 为什么需要取证
▪ 通过证据查找肇事者 ▪ 通过证据推断犯罪过程 ▪ 通过证据判断受害者损失程度 ▪ 收集证据提供法律支持
33
计算机取证的原则
❖ 合法原则
▪ 取证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 充分授权原则
▪ 取证必须得到充分授权
❖ 优先保护证据原则
▪ 取证可能导致证据破坏,必须优先考虑保护证据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CERT/CC)
➢ 事件响应与安全组织论坛(Forum of Incident
Response and Security Teams, FIRST)
➢ 亚太地区计算机应急响应组(Asia Pacific 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APCERT)
恢复
跟踪
9
第一阶段—准备
➢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
准备
➢ 资源准备
✓应急经费筹集
确认
✓人力资源
✓软硬件设备
✓现场备份
遏制
✓业务连续性保障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办法V2.0

公司信息安全事件及应急响应管理办法V2.0第一章总则一、为提升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司信息安全,保证对公司信息安全事件的快速、明确、完整处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本办法解释权归属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各专业网、各市分公司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基本原则为:“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的基本原则为:“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确保恢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一、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职责各部门一方面对本部门信息安全工作负责,另一方面对下级部门信息安全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管理责任。
省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归口管理机构为省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各级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归口管理机构是信息安全事件的职能管理机构,各专业网维护部门是信息安全事件的监控和应急处理的第一责任部门。
(一)省公司职责:(二)市分公司职责:各市分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归口管理机构负责贯彻落实本管理办法,并结合本市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负责协调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等级及时将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情况上报省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涉及本市的信息安全事件信息的归档等;市分公司各部门负责核实本部门发现的信息安全事件、及时向省公司对口部门和本市网络信息安全归口管理机构报告各级信息安全事件;根据本管理办法要求开展对应等级的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信息安全事件事后总结等;市分公司各专业网维护部门负责实施应急演练、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监控等。
第三章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一、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信息安全事件可分为如下五种类型:◆业务安全事件:是指影响飞信、无线音乐、139邮箱、MM、支付、微博、游戏、和阅读等自有业务的信息安全事件;◆系统与网络安全事件:即影响应用程序、WEB应用、操作系统、网络设备、数据库和安全产品等的信息安全事件;◆客户信息安全事件:即因第三方、内部员工等管理不当或黑客入侵,造成客户信息泄露,被媒体曝光、或在互联网网站买卖等,并经核实客户信息内容属实的信息安全事件;垃圾短信安全事件:通过点对点群发或端口群发短信,内容涉及商业广告、诈骗、不良信息及违反9不准内容的信息安全事件;不良信息安全事件:是指包含违规接入淫秽色情网站、业务在不良网站违规推广等的信息安全事件。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是指企业或组织在面对信息安全事件时,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流程,以保证对事件进行有效的应急响应,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下面将就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的重要性信息安全事件是指对企业或组织的信息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库等信息资源进行非法入侵、破坏或盗窃的行为,如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数据泄露等。
这些事件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客户信任造成严重影响。
应急响应是指企业在面对信息安全事件时,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措施和行动,以最快速度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并对事件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分析,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响应信息安全事件,控制和减轻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保护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信息资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增强对事件的预防和防范能力。
二、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的制定内容1.制定安全策略和政策:企业应明确和制定信息安全策略和政策,包括相关的管理制度、流程和技术措施,以保护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
2.建立应急响应组织和流程: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应急响应组织和流程,明确各级应急响应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应急响应工作流程,确保信息安全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
3.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企业应建立信息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关键系统和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提高对信息安全事件的预警和预防能力。
4.建立事件分析和调查机制:企业应建立事件分析和调查机制,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找出事件的原因和漏洞,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5.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明确应急响应人员的任务和行动方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效率。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

在攻击者成功入侵之前,通过实时监测和防护措施,阻止或减轻攻击行为,保护网络和系统的安全。
安全事件信息收集与分析技术
信息收集
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关安全事件的信息, 包括系统日志、网络流量、安全审计记录 等。
VS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识别潜在 的安全威胁和攻击行为,提供预警和决策 支持。
分类
根据事件起因,信息安全事件可分为内部事件和外部事件; 根据事件影响程度,可分为重大事件、重要事件和一般事件 。
信息安全事件的影响
业务中断
信息安全事件可能导致组织业务中 断,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营,严重时 甚至可能导致关键业务停顿。
数据泄露
信息安全事件可能导致组织敏感数 据泄露,损害企业形象,严重时可 能涉及国家安全。
财务损失
信息安全事件可能导致组织需要投 入大量资金进行应急响应和修复, 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法律责任
信息安全事件可能导致组织面临相 关法律法规的处罚和制裁,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
信息安全事件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回顾
近年来,全球信息安全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重大信息安全事件频繁发生, 给组织和社会带来严重威胁。
露或系统被攻击。
安全培训不足
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和技能,容易在 工作中出现错误或疏忽,导致信息 安全事件。
安全审计不严格
安全审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 修复安全漏洞或异常行为。
人员因素Biblioteka 010203
内部人员恶意行为
员工故意或无意地违反安 全规定,导致信息安全事 件。
外部人员恶意攻击
黑客、竞争对手等外部人 员出于不同目的进行恶意 攻击,以获取利益或造成 损失。
06
信息安全管理的最佳实践与应急响应

信息安全管理的最佳实践与应急响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安全管理已被广泛认识到的重要性。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机构数据的安全,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信息安全管理的最佳实践以及应急响应措施。
一、信息安全管理的最佳实践1. 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流程信息安全政策是企业或机构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
它应以明确的指导方针、流程和责任制度来确保信息的安全管理。
合理的信息安全政策可以提供对信息资产进行合理保护的途径,防止潜在的威胁。
2. 建立安全意识培训计划安全意识培训对于组织中的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员工应接受定期的安全培训,了解最新的威胁和安全措施。
培训的内容包括密码管理、社交工程攻击预防和敏感信息的保护等。
3. 实施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通过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的手段,可以限制对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
这可以包括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访问审计和权限管理等措施。
有效的访问控制可以减少非授权访问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4. 加密与数据保护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数据被窃取或篡改的风险。
此外,定期备份数据和制定数据保护策略也是防止数据丢失的重要手段。
5. 建立安全监控和漏洞管理机制建立安全监控和漏洞管理机制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
通过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可以及时检测到异常活动和潜在风险。
及时修补系统漏洞、安装安全补丁也是保持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
二、信息安全应急响应1. 建立应急响应小组建立应急响应小组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关键。
该小组应由一些具备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家组成。
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该小组将负责进行紧急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问题。
2.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应急响应计划是应对安全事件的指南,其中包括发现安全事件后的紧急行动、通知相关方并保护现场等。
该计划应被更新和测试,以确保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3. 收集和分析安全事件信息在应急响应过程中,收集和分析安全事件的详细信息非常重要。
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响应

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响应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响应是指在网络攻击、信息泄露和其他安全事件发生时,组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步骤,以迅速应对和阻止安全事件的扩散,降低损失并恢复正常的网络环境。
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响应是一个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应急响应的概述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预防控制:组织应部署预防控制措施,包括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漏洞的及时修复、安全策略的制定、安全教育培训等,以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风险评估与威胁情报:组织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密切关注威胁情报,及时了解新出现的攻击手法和漏洞情况,提前进行防范和准备。
3. 安全事件发现与分析:组织应建立完善的事件检测与分析机制,及时发现并识别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事件来源、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以便更好地制定应急响应方案。
4. 应急响应方案制定:组织应根据不同的安全事件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方案,明确应急响应的步骤、责任人和沟通渠道等,以确保在安全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做出有效的应对和响应。
5. 漏洞修复与系统恢复:在发生安全事件后,组织应立即进行漏洞修复、系统恢复和数据恢复等工作,以恢复到安全的状态,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6. 事后总结与改进:每次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应进行事后总结和分析,确定改进措施和完善应急响应的流程和制度,以提高组织的应对能力和抵御能力。
二、应急响应的关键要素1. 快速响应:在发生安全事件后,组织应迅速做出响应,并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尽快切断被攻击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连接,并限制事件的影响范围。
2. 敏捷协调:应急响应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和沟通,组织应制定好危机管理计划和沟通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以便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协调行动。
3. 高效处置:组织应建立完善的安全事件处置流程和工具,确保能够迅速定位并分析安全事件的原因和影响,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快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信息安全事件响应和应急计划

信息安全事件响应和应急计划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了企业和个人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可能导致数据泄露、业务中断,还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信息安全事件响应和应急计划至关重要。
一、信息安全事件的定义与分类信息安全事件是指任何可能对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造成威胁或损害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由于人为失误、恶意攻击、系统故障、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的。
常见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数据泄露:敏感信息如客户数据、财务数据、商业机密等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或披露。
2、网络攻击:如病毒、木马、蠕虫、拒绝服务攻击(DDoS)等,导致网络瘫痪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3、系统故障: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漏洞、操作系统崩溃等,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
4、内部人员违规:员工故意或无意地违反信息安全政策,导致信息安全风险。
二、信息安全事件响应的目标与原则信息安全事件响应的主要目标是尽快恢复受影响的系统和服务,减少损失,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并追究责任。
在响应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性:在事件发生后,应尽快采取行动,以减少损失和影响。
2、准确性:对事件的评估和处理应基于准确的信息和专业的判断。
3、保密性:在处理事件过程中,应严格保护涉及的敏感信息,防止二次泄露。
4、协同性:需要多个部门和团队协同合作,共同应对事件。
三、信息安全事件应急计划的制定制定信息安全事件应急计划是预防和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制定应急计划的主要步骤:1、风险评估首先,对企业的信息资产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可能面临的威胁和漏洞。
这包括评估系统的重要性、敏感性,以及可能受到攻击的方式和影响。
2、确定应急团队和职责明确应急响应团队的成员及其职责。
应急团队通常包括技术专家、安全管理人员、法律事务人员、公关人员等。
信息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我国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预防和应对信息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信息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安全防护,提高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同时,针对已发生的安全事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损失。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由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级负责,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3. 快速响应、协同作战: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各部门应迅速响应,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
4. 依法依规、科学合理: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应遵循法律法规,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
三、应急预案体系1. 预警与预防: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预警机制,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2. 应急响应: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按照事件等级,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迅速控制事件。
3. 应急处置: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包括隔离、修复、恢复等。
4. 应急恢复: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尽快恢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降低事件影响。
四、应急响应流程1. 信息收集:发现信息安全事件后,立即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事件类型、影响范围、损失情况等。
2. 评估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分析,确定事件等级,启动应急预案。
3. 响应处置:根据事件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隔离、修复、恢复等。
4. 事件报告: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同时向相关单位通报。
5. 事件总结:事件结束后,对事件原因、处置过程、损失情况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建立信息安全应急队伍,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应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素质。
2. 资金保障:设立信息安全应急专项资金,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设备保障:配备必要的信息安全应急设备,如安全防护设备、检测设备等。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虹微公司管理文件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发布××××–××–××实施四川长虹虹微公司发布目录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工作原则 (1)4.组织体系和职责 (2)5.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和分级 (2)5.1.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2)5.1.1信息系统攻击事件 (2)5.1.2信息破坏事件 (3)5.1.3信息内容安全事件 (3)5.1.4设备设施故障 (3)5.1.5灾害性事件 (3)5.1.6其他信息安全事件 (3)5.2.安全事件的分级 (3)5.2.1特别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一级) (3)5.2.2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二级) (4)5.2.3较大信息安全事件(三级) (4)5.2.4一般信息安全事件(四级) (4)6.信息安全事件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奖励与处罚 (6)8.后期处置 (6)9.解释 (6)1.目的为建立健全虹微网络安全事件处理工作机制,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处理能力和水平,保障公司的整体信息系统安全,减少信息安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公司建立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本文档将依据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保护目标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版本升级。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适用于公司的信息安全事故、弱点和故障的管理。
3.工作原则●统一指挥机制原则:在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置工作过程中,各部门的人员应服从各级信息系统突发安全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
●谁运行、谁主管、谁处置的原则:各类信息系统的责任部门要按照公司统一要求,制定和维护本部门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应急子预案,并组织或督促相关部门制定和维护本部门应用系统的应急子预案,认真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与应急处置工作。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是指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后,组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是指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内部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应急响应工作的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
1. 事件发现和报告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现可以是通过安全监控系统、安全设备告警、用户举报、系统异常等途径。
一旦发现信息安全事件,相关人员应及时向信息安全团队或者安全负责人报告,确保信息安全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2. 事件确认和分类信息安全团队收到报告后,需要对事件进行确认和分类。
确认事件是否属实,并对事件进行分类,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恶意代码等。
对事件进行分类有利于后续的应急响应工作。
3. 事件分析和评估针对确认和分类的事件,信息安全团队需要进行事件分析和评估。
分析事件的影响范围、可能的风险和威胁,评估事件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为后续的响应工作提供依据。
4. 应急响应决策在事件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信息安全团队需要进行应急响应决策。
制定应急响应方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目标和措施,确定应急响应的优先级和时限,指定应急响应的责任人和团队。
5. 应急响应实施根据应急响应决策,信息安全团队开始实施应急响应工作。
包括隔离受影响的系统和数据、恢复受损的系统和数据、追踪攻击来源和攻击手段、修复安全漏洞和弱点等工作。
6. 事件处置和恢复在应急响应工作完成后,信息安全团队需要进行事件处置和恢复工作。
对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修复系统和数据的损坏,恢复系统和数据的正常运行状态。
7. 事件跟踪和总结信息安全团队需要对事件的整个应急响应工作进行跟踪和总结。
包括记录事件的整个过程、分析应急响应工作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组织及时有效地应对信息安全事件,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制度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制度1. 背景为了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安全,防备和快速应对各类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订立本《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评估和应对企业内外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资产的损失,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各个部门、员工、合作伙伴以及外部访客。
全部相关人员都有责任遵守和执行本制度。
4. 定义•信息安全事件:指对企业的信息系统、网络、数据和资产造成或可能造成威逼、破坏、损失的事件。
•应急响应小组:由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建的具有专业本领的应急响应小组,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和调查。
•信息资产:指企业拥有的各类与信息相关的资产,包含但不限于系统、网络、数据、设备、软件、知识产权等。
5. 应急响应流程5.1 事件的发现和报告任何发现或怀疑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员工都有责任立刻向上级主管报告,并同时通知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5.2 应急响应小组的成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在收到事件报告后,将立刻成立应急响应小组。
该小组由信息安全主管担负组长,并由网络运维、系统管理员、法务等相关部门构成。
5.3 事件的评估和分类应急响应小组将对事件进行评估,并依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
依据事件分类的不同,小组将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5.4 应急响应措施依据事件的分类,应急响应小组将采取以下措施:—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原因;—隔离受影响的系统、网络或设备,以防止事件的扩散和进一步损害;—启动备份系统,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依据需要,通知相关部门和本地执法机构,搭配调查和取证工作;—发布内部通知,告知员工有关事件的情况和应对方法;—采取必需的修复措施,修复受损的系统和网络。
5.5 事件的处理和整改应急响应小组将对事件进行全面的处理和整改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撤销未经授权的访问权限;—更新和加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措施;—追踪和收集事件的相关证据;—完善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必需的培训和教育。
信息安全的应急响应与事件管理

信息安全的应急响应与事件管理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的信息也日益增多,因此信息安全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这个背景下,信息安全的应急响应与事件管理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探讨信息安全的应急响应与事件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
一、应急响应的重要性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环境中,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个人用户,都会面临各类信息安全问题的威胁。
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数据泄露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系统瘫痪、信息泄露以及财产损失等后果。
因此,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急响应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
当出现安全漏洞或者攻击行为时,通过快速响应可以尽早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化。
其次,应急响应可以减少损失,保护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
及时发现安全事件并迅速止损可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财产损失。
同时,对个人用户来说,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应急响应可以提高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信任度。
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能够增强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信任度,用户将更愿意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进行网络活动,提升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二、事件管理的具体措施为了有效应对信息安全事件,并进行及时的管理,我们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从预防、监控到响应,全方位保护信息安全。
首先,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和个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政策,明确责任与权限,规范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
其次,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通过定期组织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及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让他们能够识别并防范各类安全威胁,有效降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第三,建立安全监控系统。
通过安全监测工具和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记录安全事件,进行及时的监控和报警,确保安全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控制。
第四,建立应急响应组织和流程。
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

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一、引言信息安全事件是指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软硬件设备等信息系统的攻击、破坏、窃取等一系列非法行为。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流程对于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旨在提供一种规范的应对方式,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信息安全事件。
二、应急响应流程1. 事件发现与鉴定当发现可能存在信息安全事件时,需要迅速进行初步的确认和鉴定。
可以通过安全设备日志、异常报警、用户举报等方式来发现潜在安全事件。
初步鉴定主要是确认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危害范围,确定是否需要启动应急响应流程。
2. 应急响应团队成立在发现信息安全事件后,应当迅速成立应急响应团队,并明确团队的组成成员和职责。
通常应急响应团队由安全专家、系统管理员、法务专员等相关人员组成,以确保团队的专业性和多角度的分析能力。
3. 事件报告与信息收集应急响应团队需向相关管理人员提交事件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初步鉴定结果、事件的具体情况、可能造成的损失评估等信息。
同时,团队还需收集并分析事件相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事件发生时间、攻击路径、攻击者行为等,以便后续追溯事发原因和制定应对措施。
4. 事件响应与控制针对确认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团队需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隔离受影响的系统、停止异常业务流程、封锁攻击来源等。
同时,团队还需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确保各方的协调配合从而有效控制和扩散事态。
5. 事件分析与溯源在事件得到初步控制后,应急响应团队需进行事件的深入分析与溯源工作。
通过对事件的溯源分析,可以从技术层面上找出攻击的来源和路径,验证攻击方式和手段,并了解攻击者的动机和目的,为后续的威胁排除、修复和防御提供依据。
6. 威胁排除与修复根据事件的分析结果,应急响应团队需制定具体的威胁排除和修复方案,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受攻击系统进行修复和加固。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V1.0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V1.0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虹微公司管理文件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发布××××–××–××实施四川长虹虹微公司发布第 I 页共 11 页目录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工作原则 (1)4.组织体系和职责 (2)5.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和分级 (2)5.1..............................................................................................信息安全事件分类25.1.1信息系统攻击事件 (2)5.1.2信息破坏事件 (3)5.1.3信息内容安全事件 (3)5.1.4设备设施故障 (3)5.1.5灾害性事件 (3)5.1.6其他信息安全事件 (3)5.2.....................................................................................................安全事件的分级35.2.1特别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一级) (4)5.2.2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二级) (4)5.2.3较大信息安全事件(三级) (4)5.2.4一般信息安全事件(四级) (4)6.信息安全事件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奖励与处罚 (6)8.后期处置 (6)9.解释 (6)1.目的为建立健全虹微网络安全事件处理工作机制,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处理能力和水平,保障公司的整体信息系统安全,减少信息安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公司建立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ppt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小组, 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 演练和应对信息安全事件。
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备份和恢 复能力的建设,确保在系统发 生故障或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 恢复业务。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发现应急 响应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 改进。
与外部安全机构保持紧密联系 ,以便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 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基于风险的评估
01
通过对组织的信息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其面临的安全风险,并
针对高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基于威胁的评估
02
通过分析潜在攻击者的能力、意图和动机,评估组织面临的安
全威胁。
基于漏洞的评估
03
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评估,了解系统脆弱性,并针
对关键漏洞进行修复。
信息安全事件评估流程
信息安全事件识别
1 2
异常行为识别
通过监测系统或用户行为,识别出异常操作或 可疑迹象,如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篡改等。
漏洞利用识别
针对已知的安全漏洞进行识别,如系统漏洞、 应用漏洞等。
3
威胁情报识别
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威胁情报,识别出潜在的 安全威胁,如高级持久性威胁(APT)攻击。
信息安全事件评估方法
某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事件描述
某金融机构的数据库遭到黑客攻击黑客通过伪造证书和权限获得了数据库访问权限。
处理结果
该机构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计划,联系客户并提醒其注意信息安全。同时,加强了内部安全 管理和数据库防护,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某大型企业的内部网络受到未知病毒攻击,导致部分系统瘫痪。
事件原因
该企业的防病毒软件未及时更新,无法有效检测和防御病毒攻击。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极高的风险和损失。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建立应急响应流程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并详细探讨各个阶段的具体步骤。
1. 事件准备阶段在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发生之前,组织应提前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确定应急响应小组:组织内部应设立专门的应急响应小组,负责管理和处理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 制定应急响应策略:明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级别和处理策略,以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 资源准备:准备好必要的技术设备、软件工具和其他资源,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调用。
2. 事件识别阶段一旦发现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迹象,应尽快进行准确的识别。
以下是该阶段的一些关键步骤:- 收集事件信息:收集与事件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受影响系统和涉及的用户等。
- 进行初步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尽可能确定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程度。
- 发出警报通知:向应急响应小组成员发送警报通知,确保他们能够立即采取行动。
3. 事件评估阶段在识别并确认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后,需要进行事件评估以深入了解事件的特征和严重程度:- 进行彻底分析:对事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攻击原理、攻击目标和攻击方法等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和动机。
- 评估影响:评估事件对业务运营的潜在影响,包括系统瘫痪、数据泄露和财务损失等方面。
- 制定响应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对策略和行动计划,以最小化损失。
4. 事件响应阶段事件响应阶段是整个应急响应流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
在此阶段,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隔离受影响系统:立即隔离受影响的系统,以防止进一步传播和破坏。
- 收集证据:收集与事件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日志记录、攻击痕迹和恶意软件样本等,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追查。
- 恢复系统:在应对事件的同时,尽快恢复受影响的系统和服务,以最小化业务中断时间。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事件及应急响应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提升信息安全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司信息安全,保证对公司信息安全事件的快速、明确、完整处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解释权归属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各专业网、各市分公司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一、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职责信息安全事件管理遵循如下原则:(一)“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二)各部门一方面对本部门信息安全工作负责,另一方面对下级部门信息安全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管理责任。
各级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归口管理机构是信息安全事件的职能管理机构,各专业网维护部门是信息安全事件的监控和应急处理的第一责任部门。
省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归口管理机构为省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各市分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归口管理机构为各市分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或工作小组。
(一)省公司职责:省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发布、推行和修订信息安全事件及应急响应管理办法;负责重大及以上等级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总体协调工作;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等级及时将省内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情况上报总部信息安全管理部;负责信息安全事件信息的归档等;网络部负责涉及移动通信网、各网管支撑系统等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归口管理和应急组织工作;负责组织网络安全应急演练;负责将网络类信息安全事件情况和处理措施上报省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作为与通信管理局的固定接口负责将省内信息安全事件报告上报通信管理局。
业务支撑系统部负责涉及业务支撑网的信息安全事件的归口管理和应急组织工作;负责组织业务支撑网的应急演练;负责将业务支撑类信息安全事件情况和处理措施上报省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
管理信息系统部负责OA、企业ERP等管理信息网信息安全事件的归口管理和应急组织工作;负责组织管理信息网的应急演练;负责将管理信息网信息安全事件情况和处理措施上报省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公室。
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安全事件响应与应急预案

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安全事件响应与应急预案信息安全管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各种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加。
为了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安全事件响应与应急预案成为了组织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必备的重要环节。
一、安全事件响应安全事件响应是指在发生安全事件时,组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步骤,以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安全威胁,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恢复正常运营。
安全事件响应的目标是尽快停止攻击,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并收集相关证据以便进行调查和追溯。
1. 安全事件分类安全事件可以分为内部事件和外部事件。
内部事件包括员工的误操作、系统故障等;外部事件则包括网络攻击、病毒感染等。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安全事件还可以分为轻微事件、一般事件和重大事件。
2. 安全事件响应流程安全事件响应流程主要包括事件发现、事件确认、应急响应、事件调查和事后总结五个阶段。
事件发现是指通过监控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日志等手段及时发现异常行为或安全事件。
事件确认是对发现的异常行为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确定是否为安全事件。
应急响应是在确认安全事件后,迅速采取措施,如隔离受影响系统、切断网络连接等,以最小化损失。
事件调查是对安全事件的原因、影响范围进行深入分析和追溯,通过对受影响系统和网络的检查和取证,找出漏洞和安全隐患。
事后总结是对安全事件响应的效果和措施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便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事先制定的一套针对各类安全事件的应对方案和措施,以确保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应急预案是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基本工具,也是组织应对安全威胁的重要保障。
1. 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基于对组织的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的深入了解,分析和评估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预案编制需要明确预案的目标、范围、流程、责任人和资源,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事件分类、事件响应流程、责任人和联系方式、资源调配、沟通协调机制等。
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国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 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能力,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2. 减少信息安全事件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损害。
3.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三、组织体系1. 成立信息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2. 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工作小组,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日常监测、预警、处置等工作。
3.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明确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职责,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四、应急响应流程1. 预警与监测: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排查,及时发现信息安全事件,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 评估与启动: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件严重程度,评估事件影响,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3. 应急处置:应急工作小组根据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包括隔离、修复、恢复等。
4. 恢复与重建: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恢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并评估事件原因,采取预防措施。
5. 总结与改进: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预案内容1. 事件分类与分级:根据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信息安全事件分为不同类别和级别。
2. 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响应流程和时限要求。
3. 应急处置措施:针对不同类别和级别的信息安全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4. 应急资源调配:明确应急物资、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的调配原则和流程。
5. 信息发布与沟通:明确信息安全事件信息发布和沟通的原则、方式和渠道。
六、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估1. 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和优化。
3.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确保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了解国际和我国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组织
❖ 了解计算机取证的概念和作用
❖ 了解计算机取证的原则、基本步骤、常用方法和
工具
2
基本概念
➢ 安全事件 而安全事件则是指影响一个系统正常工作的情
况。这里的系统包括主机范畴内的问题,也包括 网络范畴内的问题,例如黑客入侵、信息窃取、 拒绝服务攻击、网络流量异常等。 ➢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 建立跟踪文档,规范记录跟踪结果
确认
➢ 对响应效果给出评估
➢ 对进入司法程序的事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遏制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根除
恢复
跟踪
15
事件的归档与统计
➢ 处理人 ➢ 时间和时段 ➢ 地点 ➢ 工作量 ➢ 事件的类型 ➢ 对事件的处置情况 ➢ 代价 ➢ 细节
16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编制方法
•把所有安全上的变更作备份
确认
•服务重新上线
•持续监控
➢ 宏观:
遏制
•持续汇总分析,了解各网的运行情况
•根据各网的运行情况判断隔离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汇总分析的结果判断仍然受影响的终端的规模 根除
•发现重要用户及时通报解决
•适当的时候解除封锁措施
恢复
跟踪
14
第六阶段—跟踪
➢ 关注系统恢复以后的安全状况,特别是曾经 准备 出问题的地方
➢ 应急响应领导小组 ➢ 应急响应技术保障小组 ➢ 应急响应专家小组 ➢ 应急响应实施小组 ➢ 应急响应日常运行小组
19
总则
角色及职 责
预防和预 警机制
应急响应 流程
应急响应 保障措施
附件
预防和预警机制
监测
预测
早发现 早报告 早处置
20
预警
总则
角色及职 责
预防和预 警机制
应急响应 流程
应急响应 保障措施
是指组织为了应对突发/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 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
3
基本概念
➢ 应急响应计划(Emergency Response Plan) 是指在突发/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后对包括计算机
运行在内的业务运行进行维持或恢复的策略和规 程。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周而复始、 持续改进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 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近期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 ,基本建成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6
相关标准
➢ GB/T 24364-2009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应 急响应计划规范》
➢ 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 难恢复规范》
➢ GB/Z 20985-2007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 全事件管理指南》
8
第一阶段—准备
➢ 预防为主
准备
➢ 微观(一般观点):
帮助服务对象建立安全政策
确认
帮助服务对象按照安全政策配置安全设备和软件
扫描,风险分析,打补丁
如有条件且得到许可,建立监控设施
遏制
➢ 宏观:
建立协作体系和应急制度 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和通报机制
根除
如有条件,建立数据汇总分析的体系和能力
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恢复
跟踪
9
第一阶段—准备
➢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
准备
➢ 资源准备
✓应急经费筹集
确认
✓人力资源
✓软硬件设备
✓现场备份
遏制
✓业务连续性保障
•系统容灾
根除
•搭建临时业务系统
恢复
跟踪
10
第二阶段—确认
➢ 确定事件性质和处理人
准备
➢ 微观(负责具体网络的CERT):
确定事件的责任人
确认
指定一个责任人全权处理此事件
确认
•咨询安全政策
•确定进一步操作的风险
•损失最小化(最快最简单的方式恢复系统的基本功能,例
遏制
如备机启动)
•可列出若干选项,讲明各自的风险,由服务对象选择
➢ 宏观:
根除
•确保封锁方法对各网业务影响最小
•通过协调争取各网一致行动,实施隔离
•汇总数据,估算损失和隔离效果
恢复
跟踪
12
第四阶段—根除
➢ 长期的补救措施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
知识子域: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
❖ 理解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和应急响应的基本概念
❖ 了解我国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工作的进展情况 和政策要求
❖ 掌握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阶段方法论
❖ 掌握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编制方法
❖ 掌握应急响应小组的作用和建立方法
❖ 理解我国信息安全事件分级分类方法
附件
应急响应流程
信息通报 信息上报 信息批露
信息安全事件 信息安全事件通告 信息安全事件评估
➢ 总则 ➢ 角色及职责 ➢ 预防和预警机制 ➢ 应急响应流程 ➢ 应急响应保障措施 ➢ 附件
17
总则
角色及职 责
预防和预 警机制
应急响应 流程
应急响应 保障措施
附件
总则
➢ 编制目的 ➢ 编制依据 ➢ 适应范围 ➢ 工作原则
18
总则
角色及职 责
预防和预 警机制
应急响应 流程
应急响应 保障措施
附件
角色及职责
准备
➢ 微观:
•详细分析,确定原因,定义征兆
确认
•分析漏洞
•加强防范
•消除原因
遏制
•修改安全政策
➢ 宏观:
•加强宣传,公布危害性和解决办法,呼吁用户解决
根除
终端的问题;
•加强检测工作,发现和清理行业与重点部门的问题; 恢复
跟踪
13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阶段—恢复
➢ 微观:
准备
被攻击的系统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
•作一个新的备份
(1)应急响应需求分析和应急响应策略的确定; (2)编制应急响应计划文档; (3)应急响应计划的测试、培训、演练和维护。
4
应急响应与应急响应计划的关系
应
急
应
响
急
应
响
计
应
划
5
政策要求
➢ 《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 『2003』27号文)指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 要点在于,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基 于密码技术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信息安全监控 体系,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推动信息安 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建设信息安全法制与标 准”
给予必要的资源
确定事件的性质
误会?玩笑?还是恶意的攻击/入侵?
遏制
影响的严重程度
预计采用什么样的专用资源来修复?
根除
➢ 宏观(负责总体网络的CERT):
通过汇总,确定是否发生了全网的大规模事件
确定应急等级,以决定启动哪一级应急方案
恢复
跟踪
11
第三阶段—遏制
➢ 即时采取的行动
准备
➢ 微观:
•防止进一步的损失,确定后果 •初步分析,重点是确定适当的封锁方法
➢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 件分类分级指南》
7
应急响应六阶段
➢ 第一阶段:准备——让我们严阵以待 ➢ 第二阶段:确认——对情况综合判断 ➢ 第三阶段:遏制——制止事态的扩大 ➢ 第四阶段:根除——彻底的补救措施 ➢ 第五阶段:恢复——系统恢复常态 ➢ 第六阶段:跟踪——还会有第二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