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绪言 PPT课件
兽医微生物学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PPT课件
1999\12\28002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5
白髓内沿中央动脉周围的淋巴组织称淋巴鞘 (主T细胞),称胸腺依赖区。白髓内有淋巴小结 和生发中心,含大量B细胞,为非胸腺依赖区。
脾脏的免疫功能: (1)血液滤过作用 脾脏中的巨噬细胞等可吞噬 清除混入血液的细菌等异物和自身衰老伤残的血 细胞等废物。 (2)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 当抗原进入脾脏后, 淋巴细胞的滞留。使抗原敏感细胞集中到抗原附 近,增进免疫应答的效应。
1999\12\28002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23
NK细胞表面也有IgG的Fc受体,凡被IeG结合的 靶细胞均可被NK细胞通过其FC受体的结合。而导 致靶细胞溶解,即NK细胞也具有ADCC作用。
分布与作用 NK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血和脾脏 中。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为杀伤肿瘤细胞、 杀伤病原微生物、排斥骨髓移植细胞。
1999\12\28002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21
表面受体 是指淋巴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配体(特异
性抗原等)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结构。
表面抗原 是指在淋巴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
识别的表面分子。
二、K细胞和NK细胞
NK细胞和K细胞具有非特异性杀伤功能,这些细胞直接来
源于骨髓。
1. 杀伤细胞(K cell) 简称K细胞,其主要特点是细胞
作用,故称免疫辅佐细胞(Acell)。能捕获和处理抗 原以及能把抗原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如单核吞噬
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1999\12\28002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兽医微生物学[010]
④研制淋巴因子 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制剂过程
中,测定其活性及效价水平。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2
第二节 免疫防治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 得性免疫两种,前者是动物体在种族进化进程中得 到的天然防御能力,后者是动物体在个体发育过程 中受到病原体及其产物刺激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 特异性免疫 又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 用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经主动免疫方式使动物 获得免疫力,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和中心工作。 获得性免疫的类型:
兽 医 微 生 物 学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
兽医微生物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 2003/02/28
内 容 简 介
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 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 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 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 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 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 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天然被动免疫既可保护胎儿免受病原体的感染, 又可抵御幼龄动物传染病。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兽医微生物课件
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1.微生物的特点1)定义: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易于分离培养,肉眼看不见的最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种类繁多,至少有十万种以上。
2)分类: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一、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
其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3)特点:其特点可概括为①体积小、面积大。
(这是它与其他生物相区别的关键。
大多数微生物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量度其大小。
如杆状细菌平均大小为0.5×2.0μm,仅重1×10^-9~1×10^-10mg,口蹄疫颗粒病毒的直径只有10nm。
迄今所知的类病毒平均长度约50nm,是含有240~380个核苷酸单位的RNA生物大分子,其分子量为0.5~1.2×10^5。
1ml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细胞数可达10^8 ~10^9个,1克土壤中栖居几千至数千万个微生物。
因此研究它们时需借助显微镜将其放大数百乃至数十万倍方能辩认。
采用特殊的培养方法才能发现它们。
)把一定体积的物体分割得越小,它们的总表面积就越大,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称为比表面积。
一个典型的球菌,其体积仅1um3左右,可是其比面值却极大。
如果把人的比表面积值定为1,则大肠杆菌(E.coli)的比表面积可高达30万!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特大表面积的系统,正是微生物与一切大型生物相区别的关键所在。
了解了这点,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微生物的许多特性了。
②代谢能力强,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微生物大的表面积必然具有强的接受环境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能力,代谢能力强,具有很强的合成与分解能力。
兽医微生物学-绪言
4、发展期 (1897年开始)
此期微生物研究的特点:
① 进入了微生物生化水平的研究(酶、 Vit.、抗生素等) ② 开始出现微生物学史上的第二个“淘金热”—
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热潮。 ③ 应用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
④ 随着微生物应用学科较深入的发展,一门以研 究微生物基本生物学规律的综合学科—— “普通 微生物学”开始形成。
29
诊断技术的发展
➢ 三大标记技术(荧光、酶、放射同位素) ➢ 各 种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 DNA 的 G+Cmol% 测 定 、
核酸杂交、 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氨基 酸序列分析、质粒分析、基因转移与重组、基 因探针、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 等。在分类、新种鉴定和流行病学中尤为重要。
在其研究工作中,发现各种传染病都有其共同原 因——活的小生物,从而使人类对传染病本质的 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上。
18
他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例如:
➢ 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来防治“酒病” ➢ 用消毒灭菌法来防止“腐败病” ➢ 用检出并淘汰病蛾的方法来防治蚕病 ➢ 发明用接种减毒菌苗的办法来预防鸡霍乱
➢ 新 型 病 原 : 如 HIV 、 PRRSV 、 汉 坦 病 毒 、 HCV、HDV、HEV、朊病毒、军团菌、幽 门螺杆菌、SARS等等
28
对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采用新技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 入,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的认识可深入到 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
➢对各种致病因素(细菌的毒素、酶、黏附素 等;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等)的分 子机理及调控的研究。
目前,兽医微生物学研究的领域已不仅限 于传统的家畜、家禽的微生物,还涉及宠 物动物、实验动物、水生动物、野生动物 等的微生物。
兽医微生物学(动物病原微生物学)-绪言
2、微生物的特点
(1)形体微小 (2)结构简单 (3)繁殖简单而快 (4)分布广,种类繁多,大多有益 (5)容易变异
二、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微生物的种类 按微生物的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可分 为三大类: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 毒)
(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 染色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四、微生物学的发展
• 古人对微生物的认识:
• 如商代(公元前1766-l122年) 就有关于酿 酒的记载;北魏 (约公元386-534年)的 《齐民要术》中对酒曲、醋、豆鼓等的作法 有详细记录。少数民族牧民,祖祖辈辈做 “酸奶子”,而且知道做前先煮(灭菌), 冷后接种一点老底,实际就是接种微生物。
• 这些疾病,大家有没有想过究竟什么 原因引起的。如果大家对这些不是很 了解,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门课, 就可以为你解决这些疑惑。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
1、微生物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中,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பைடு நூலகம்看不见,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 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 到的微小生物。
包括真菌(如霉菌和酵母菌等)。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仅有由DNA长丝盘绕成团的的无组蛋 白的原始核,无核膜及核仁、缺乏完 整的细胞器。
包括细菌、 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
氏体、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
(3)非细胞型微生物 体积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仅能在活 细胞内生长繁殖。
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得了重要进展。
1、微生物学理论成就及应用 (1)微生物遗传理论的研究 由于蛋白质化学研究的进展,揭示了 遗传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对微生 物基因组结构、表达及调控功能的研 究突飞猛进。
《兽医微生物》教学课件:绪言
思考题
1.微生物的概念、种类。 2.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3.兽医微生物学在动物医学专业中
的作用和地位。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资料:科赫的主要贡献 a.首先创用了固体培养基。
绪 炭疽杆菌(1877)、结核杆菌(1882)、 霍乱弧菌(1883)
言
b.建立了细菌的染色方法。 c.提出了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即证明某一种微生物是某一种病原所必 须具备的条件。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绪
②结构简单,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言 ③繁殖快
④分布广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3.分类 按生物学特性来分(八大类) 绪 细菌、真菌(霉菌和酵母菌)、放线菌、
螺旋体、支原体(霉形体)、立克次 言 (氏)体、衣原体、病毒
按细胞结构来分(三大类) 非细胞型(病毒) 原核细胞型 真核细胞型(真菌)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 5./kunkel (昆克尔显微观察)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
1.概念
绪
微小生物
言
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
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2.特点 ①个体小
瘤胃微生物 言 ② 疾病
猪流感、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二)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绪 概念: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
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以
言
及与人类、动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
广义上包括免疫学、 寄生虫学。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 形态学时期(初创时期) 绪 (二) 生理学与免疫学时期 (奠基时期) 言 (三)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兽医微生物》教学课件:绪言
Bacterial and Fungal Agents of Animal Disease J.Glenn Songer and Karen W. Post
Clinical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Quinn PJ,CARTER ME,Markey B et al.
绪
起的。 eg:炭疽、禽霍乱、狂犬病等。 言 c.灭菌方法的建立。
d.免疫预防方法的确立。 接种减毒菌苗预防鸡霍乱,牛、羊
炭疽。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资料:巴斯德的主要贡献
绪
著名的炭疽免疫试验
言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资料:科赫的主要贡献
绪
细菌学的奠基人
德国细菌学家、医学家
言
结核杆菌发现者
1905年 Nobel Prize
绪
②结构简单,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言 ③繁殖快
④分布广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3.分类 按生物学特性来分(八大类) 绪 细菌、真菌(霉菌和酵母菌)、放线菌、
螺旋体、支原体(霉形体)、立克次 言 (氏)体、衣原体、病毒
按细胞结构来分(三大类) 非细胞型(病毒) 原核细胞型 真核细胞型(真菌)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资料:科赫的主要贡献 a.首先创用了固体培养基。
绪 炭疽杆菌(1877)、结核杆菌(1882)、 霍乱弧菌(1883)
言
b.建立了细菌的染色方法。 c.提出了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即证明某一种微生物是某一种病原所必 须具备的条件。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 5./kunkel (昆克尔显微观察)
课件0418-畜牧微生物学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 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
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
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 1520.1 2.1508:2508:25 :5508:2 5:55De c-20
•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 年12月1 5日星 期二8时 25分55 秒Tues day , December 15, 2020
•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 0.12.15 2020年 12月15 日星期 二8时2 5分55 秒20.12. 15
•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0年1 2月上 午8时25 分20.1 2.1508:25December 15, 2020
•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 年12月1 5日星 期二8时 25分55 秒08:2 5:5515 December 2020
•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8 时25分 55秒上 午8时2 5分08:25:5520 .12.15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1508 :25:550 8:25De c-2015 -Dec-2 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8:25:5508 :25:550 8:25Tu esday , December 15, 2020
兽医微生物学培训课件
12
Hale Waihona Puke 2.间接凝集试验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吸附不溶性
颗粒载体的表面,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电解 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的特异性的凝集反应称为间接 凝集反应。 优点 敏感性高,比直接凝集反应敏感2-8倍。
常用载体
红细胞(绵羊红细胞)、胶乳颗粒等。当
载体吸附了可溶性抗原后即称为致敏颗粒。 间接血凝试验 是将可溶性抗原致敏于红细胞表面, 用以检测相应抗体。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如将抗体致敏于红细胞表面,
集反应。本法广泛应用于多种细菌和某些病毒的
快速诊断。
14
二、沉淀试验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电解质存在下,形 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称为沉淀试验。 参与沉淀试验的抗原称沉淀原,抗体称为沉淀素。
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抗原分子较小,如细菌的 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的可溶性抗原、血清、组 织浸出液等。
8
二、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1.电解质 特异性的抗原和抗体具有对应的极性基(羧 基、氨基等 ) ,它们互相吸附后,其电荷和极性被中 和因而失去亲水性,变为憎水系统。 易受电解质作用失去电荷而互相凝聚、发生凝集或
沉淀反应。
2.温度 较高的温度可以增加抗原和抗体接触的机会, 血清学反应常用 pH 为 6-8 ,过高或过低的 从而加速反应的出现。常用37℃水浴保温。 3. 酸碱度 pH可使抗原抗体复合物重新离解。
9
第二节
凝聚性试验
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有电解质存 在下,复合物相互凝聚形成肉眼可见的凝聚小块或 沉淀物,根据此现象来测定相应抗体或抗原,称为 凝聚性试验。分为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
一、凝集试验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 称为凝集试验。参与的抗体主要为 IgG 、 IgM 。凝 集试验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优点是操作简便。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绪论2
2020/7/21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微生物学经验时期 ➢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2020/7/21
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 磨镜片,创造了一架能放大266 倍的原始显微镜发现了许多肉眼 看不见的微小生物,正确描述了 微生物的形态,为微生物的存在 提供了科学依据。
兽医微生物学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20/7/21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Hale Waihona Puke X+(80±y)2
2020/7/21
微生物与你我
2020/7/21
2020/7/21
禽 流 感
2020/7/21屠宰:700万头牲畜 损失:80亿英镑
2020/7/21
2020/7/21
2020/7/21
Robert Koch(1843~1910) 建立了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细 菌分离和纯化技术、培养基制作技术、 染色技术及实验动物感染),发现了 炭疽杆菌、结核杆菌、伤寒杆菌、霍 乱弧菌。
科赫法则
细菌学之父
2020/7/21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20世纪20年代) 微生物遗传学、免疫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
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标记抗原、标记抗体的应用 细胞培养、空斑技术
分子克隆、PCR技术 DNA测序、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2020/7/21
兽医微生物学(Veterinary microbiology)
是在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动物 疾病的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知识和技 能来诊断、防治动物的疾病和人兽共患疾病,保障 人类的食品安全与卫生、保障畜牧业生产,保障动 物的健康及生态环境免于破坏。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培训课件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16
巴斯德学派的主要贡献是:
提出 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 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
腐败的真正原因。 再加上消毒灭菌等一系列方法的建立,就
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17
他以“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 验,从而使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 成就。
在理论上,柯赫于1884年提出了柯赫法则。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0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2
继巴斯德与柯赫的研究工作后,就出现了 其成果横向扩散,结果一系列微生物学的 分支学科就相继创立了。
例如:细菌学,消毒外科学(J·Lister), 免疫学,土壤微生物学,真菌学,酿造学 等。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3
27
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传 统 病 原 卷 土 重 来 : 如 口 蹄 疫 , 禽 流 感 (H5N1)、猪流感(H1N1) 、出血性大肠 杆菌病等等
➢ 新 型 病 原 : 如 HIV 、 PRRSV 、 汉 坦 病 毒 、 HCV、HDV、HEV、朊病毒、军团菌、幽 门螺杆菌、SARS等等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8Βιβλιοθήκη 对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采用新技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 入,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的认识可深入到 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
➢对各种致病因素(细菌的毒素、酶、黏附素 等;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等)的分 子机理及调控的研究。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9
诊断技术的发展
➢ 三大标记技术(荧光、酶、放射同位素) ➢ 各 种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 DNA 的 G+Cmol% 测 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