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海绵的本领》
奇妙乐趣之旅:海绵本领的小班科学教案

奇妙乐趣之旅:海绵本领的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绵的特性,知道海绵可以吸水。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掌握海绵的吸水特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海绵吸水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1. 准备一块海绵、一杯水、一些小玩具。
2. 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自由操作。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海绵,引发学生对海绵的好奇心。
2. 探索:让学生用海绵吸水,观察海绵的吸水现象。
3. 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海绵吸水现象。
4. 操作:让学生用海绵进行各种操作,如吸水、擦拭等。
5. 总结: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海绵的吸水特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掌握海绵的吸水特性。
2. 评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能积极思考、主动交流。
第二章:海绵的吸水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入了解海绵的吸水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海绵的吸水特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海绵吸水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1. 准备一块海绵、一杯水、一些小玩具。
2. 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自由操作。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海绵的吸水特性产生好奇心。
2. 实验:让学生用海绵进行吸水实验,观察海绵的吸水现象。
3. 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海绵吸水现象。
4. 操作:让学生用海绵进行各种操作,如吸水、擦拭等。
5. 总结: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海绵的吸水特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掌握海绵的吸水特性。
2. 评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能积极思考、主动交流。
第三章:海绵的用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绵的多种用途。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探索海绵的本领小班科学教案

探索海绵的本领——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海绵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绵的特性:吸水性、柔软性、吸附性等。
2. 实验活动:观察海绵的吸水性、比较不同材质的海绵吸水能力、探究海绵的吸附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了解海绵的特性。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海绵的特性,进行创意操作。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海绵、水、颜料、画纸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实验室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海绵,引导幼儿观察海绵的外形、颜色等特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探究海绵的吸水性: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海绵吸水后的变化,让幼儿亲自体验海绵的吸水性。
3. 比较不同材质的海绵吸水能力:教师提供不同材质的海绵,让幼儿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它们的吸水能力。
4. 探究海绵的吸附性: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海绵对颜料的吸附效果,让幼儿亲自体验海绵的吸附性。
5. 创意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海绵的特性,进行创意绘画或制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7. 活动延伸:教师提供相关的科学书籍或视频,让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究海绵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海绵特性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创意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幼儿运用海绵特性的创新能力。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向家长反馈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2.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幼儿建立自信心。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实验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展览,让幼儿了解更多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024年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的本领教案

2024年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的本领教案教案2024年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的本领”教案1.1 活动背景1.1.1 科学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1.1.2 海绵的吸水特性与幼儿探索兴趣的结合1.1.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及想象力1.2 活动意义1.2.1 促进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认识1.2.2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欲望1.2.3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精神1.3 活动准备1.3.1 教学材料:海绵、水、容器、画笔、颜料1.3.2 教学环境:安全、舒适、富有探索氛围的教室1.3.3 幼儿年龄适应性:适用于34岁的小班幼儿二、知识点讲解2.1 海绵的吸水性质2.1.1 海绵的结构特点:多孔隙、高吸水性2.1.2 海绵的吸水原理:分子间引力与毛细作用2.1.3 不同类型海绵的吸水能力比较2.2 色彩的混合2.2.1 基础色彩理论:三原色(红、黄、蓝)2.2.2 色彩混合原理:色光混合(加法)与色料混合(减法)2.2.3 色彩搭配与应用: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色彩混合的效果三、教学内容3.1 观察海绵的吸水现象3.1.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海绵,引导幼儿观察其外观特征3.1.2 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记录吸水前后海绵的变化3.1.3 讨论海绵吸水的能力与孔隙大小的关系3.2 色彩混合实验3.2.1 教师演示色彩混合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变化3.2.2 幼儿自行尝试不同色彩的混合,记录混合后的效果3.2.3 分享自己的色彩混合作品,讨论色彩搭配心得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认识海绵及其吸水性质4.1.2 了解色彩混合的基本原理4.1.3 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表达能力4.2 过程与方法4.2.1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4.2.2 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4.2.3 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4.3.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3.3 教育幼儿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掌握海绵的吸水性质及其应用5.1.2 理解色彩混合原理,并能实际操作应用5.1.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表达能力5.2 教学难点5.2.1 理解海绵吸水能力与孔隙大小的关系5.2.2 色彩混合时颜色的搭配与调试5.2.3 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创造力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海绵宝宝教具6.1.1 海绵块:不同质地和吸水性的海绵6.1.2 实验材料:水、容器、画笔、颜料6.1.3 展示板:用于展示海绵吸水过程和色彩混合结果6.1.4 教学图片:海绵宝宝相关图片,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六、教具与学具准备(续)6.2.1 个人工作台:每个幼儿一个,配备海绵、水、画笔、颜料等材料6.2.2 合作区:配备大型海绵和容器,供小组合作使用6.2.3 记录本:用于幼儿记录实验观察结果和色彩混合体验六、教具与学具准备(续)6.3 其他辅助材料6.3.1 计时器:用于记录海绵吸水时间6.3.2 放大镜:供幼儿观察海绵细节使用6.3.3 视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海绵宝宝相关视频,增强幼儿学习兴趣七、教学过程7.1.1 教师通过海绵宝宝动画片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7.1.2 展示海绵宝宝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和提问7.1.3 宣布活动目标和内容,引导幼儿了解活动流程7.2 探索与发现7.2.1 分组进行海绵吸水实验,观察和记录海绵吸水过程7.2.2 小组合作进行色彩混合实验,观察和记录颜色变化7.2.3 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海绵吸水和色彩混合的规律7.3 创作与展示7.3.1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海绵进行创意绘画,展示个人才华7.3.2 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互相欣赏和评价7.3.3 教师总结幼儿的作品,强调海绵吸水和色彩混合的应用八、板书设计8.1 海绵吸水性质8.1.1 海绵结构:多孔隙、高吸水性8.1.2 吸水原理:分子间引力、毛细作用8.1.3 吸水能力:孔隙大小影响8.2 色彩混合原理8.2.1 三原色:红、黄、蓝8.2.2 色光混合:加法8.2.3 色料混合:减法九、作业设计9.1 实验记录:幼儿填写实验观察结果和色彩混合体验9.1.1 记录海绵吸水时间、吸水前后海绵变化等数据9.1.2 记录色彩混合过程、颜色变化等观察结果9.1.3 反思个人在实验中的发现和学习体验9.2 创意作品:幼儿利用海绵创作一幅画作9.2.1 选择海绵、颜料等材料,发挥创造力进行绘画9.2.2 作品主题:展示海绵宝宝本领,如吸水、色彩混合等9.2.3 作品展示: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师反思10.1.1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幼儿参与程度、学习兴趣和成果展示10.1.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幼儿反馈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10.1.3 教学内容拓展:探讨海绵的其他用途和科学现象,如环保、清洁等10.2 幼儿拓展延伸10.2.1 家庭实验:与家长合作进行海绵吸水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10.2.2 社区探索:参观超市、清洁用品店等,了解海绵的实用性10.2.3 环保宣传:组织幼儿制作海绵环保宣传海报,提高环保意识10.3 下一节课预告10.3.1 预告下一节课主题:如“纸的奇妙变化”10.3.2 引发幼儿好奇心:介绍下一节课的实验和活动内容10.3.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醒幼儿做好预习和准备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1.知识点讲解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海绵的吸水性质和色彩混合原理。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海绵的本领》教案设计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海绵的本领》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海绵的本领”。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性,观察海绵吸水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绵的基本特性,知道海绵可以吸水。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海绵吸水的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子、滴管、实验操作台。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盥洗室,观察海绵的使用场景,引发幼儿对海绵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海绵吸水的现象,让幼儿观察并思考海绵为什么会吸水。
3. 课堂讨论(10分钟)4. 实验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实验结果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基本特性2. 海绵吸水现象3. 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海绵制品,记录它们的使用场景和吸水情况。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海绵除了吸水外,还有哪些用途?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其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海绵吸水的原理。
2. 实验操作: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作业设计:观察家里的海绵制品,记录它们的使用场景和吸水情况。
一、教学难点解析海绵吸水的原理涉及微观层面的毛细现象,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演示来帮助幼儿理解这一原理。
1. 采用生动的比喻:教师可以告诉幼儿,海绵就像一个“贪吃的小胖子”,它肚子里的“小手”可以抓住水,所以海绵能吸水。
幼儿园小班科学《海绵的本领》教案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海绵的本领》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海绵的本领》。
通过学习海绵的吸水特性,使幼儿了解物质的吸水性,培养幼儿观察生活、探索科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海绵的基本特性,知道海绵可以吸水。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来探索科学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海绵吸水的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海绵吸水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毛巾、杯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海绵、水、盆、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湿漉漉的海绵,引发幼儿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湿漉漉的物品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变湿的呢?”2. 例题讲解a. 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观察海绵吸水的现象。
b. 教师讲解海绵吸水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海绵的特性。
3. 随堂练习a. 幼儿分组进行海绵吸水实验,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
b.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海绵吸水的方法。
a.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本领海绵可以吸水海绵的吸水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海绵,并观察海绵吸水的现象。
2. 答案:观察记录表,记录海绵吸水的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a. 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海绵的应用,如海绵城市、海绵家具等。
b. 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探索其他物质的吸水性,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c. 引导幼儿关注环境保护,了解海绵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海绵吸水的原理。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 例题讲解:确保讲解清晰易懂,使幼儿能够理解海绵的吸水特性。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的本领(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的本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海绵的特点和功能。
2.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途。
3.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海绵的介绍。
2.海绵的特点和功能。
3.海绵在生活中的用途。
4.海绵的简单实验。
教学准备:1.海绵。
2.水。
3.容器。
4.眼镜布。
5.海绵糖。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同学们知道海绵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请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
2.用课件或海绵做展示,介绍海绵的外形和常见种类。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海绵的特性。
二、讲解(15分钟)1.海绵的特点和功能。
(1)孔隙性:海绵的孔隙结构可使其极大地增加表面积。
(2)吸水性:海绵的孔隙可以吸收很多水分。
(3)透气性:海绵的孔隙可以使空气流通,保持干燥。
(4)弹性:海绵可以恢复原状。
(5)导电性:一种名为“碳化海绵”的海绵能够导电。
2.海绵在生活中的用途。
(1)清洁:海绵可以用来清洁厨房、浴室等。
(2)化妆:用一块小海绵,把粉底抹匀。
(3)脱毛:用毛海绵沾水后在肌肤表面轻轻擦拭,可以帮助清除细小的污垢。
(4)制作玩具,如飞机、船等。
(5)医疗:海绵可以用于制作医用填塞材料、手术物品等。
三、实验(20分钟)1.拿出几个海绵,让学生自由探究。
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海绵的特点和使用方式,并整理归纳。
2.分组进行简单实验。
3.实验1:吸水性(1)准备一个容器和一块海绵。
(2)填充容器水,然后将海绵放入水中。
(3)观察海绵吸水情况和变化。
4.实验2:透气性(1)准备一个容器和一块海绵。
(2)用海绵盖住容器口。
(3)观察容器内部的情况,检查海绵的透气性。
四、小结(10分钟)1.让学生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发言总结。
2.海绵的特点和功能,通过实验更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海绵的特点运用到生活中。
五、作业(5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海绵有哪些特点?2.海绵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课后拓展:1.设计更多与海绵有关的实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海绵的本领》教案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海绵的本领》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奇妙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二节《海绵的本领》。
通过学习海绵的特性,让幼儿了解吸水与排水现象,探索海绵在生活中不同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海绵的基本特性,理解海绵吸水与排水的原因。
2.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合理使用海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海绵吸水与排水的原理。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海绵吸水与排水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图示、实验器材。
2. 学具:小海绵、水、盆、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湿润的海绵,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湿湿的呢?”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示和实验,讲解海绵吸水与排水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海绵的基本特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海绵吸水与排水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海绵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正确使用海绵。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特性:吸水、排水2. 海绵的应用:清洁、绘画、装饰等3. 环保意识:珍惜、合理使用海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海绵制品,与家长一起探讨其用途和优点。
答案:海绵制品具有吸水性强、柔软舒适、耐用等特点,可用于清洁、厨房、卫生间等场合。
2. 作业题目:用海绵制作一幅创意画。
答案: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用不同颜色的海绵制作出美丽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海绵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不同的应用。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海绵的认识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可拓展延伸相关内容,如其他吸水材料的研究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小班科学海绵宝宝的本领教案

小班科学海绵宝宝的本领教案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海绵宝宝的本领教案(共含12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海绵宝宝的本领》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海绵宝宝的本领》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
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海绵若干,记录表,海绵制品,非海绵制品,颜料水。
活动过程:一、认识海绵,引起探究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
2、动画片里有谁呀?(海绵宝宝)3、你们知道海绵宝宝有什么本领吗?二、动手操作,感知海绵的弹性。
1、提问: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变一变”的游戏,我把笑脸的海绵宝宝捏一捏、扭一扭,你们看现在海绵宝宝变成什么样子了啊?(变成哭脸的.海绵宝宝)如果我把手放开,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吗?你是怎么想的?2、预测记录:如果你认为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请将苹果贴在有笑脸的纸上,如果你认为不能变回笑脸的请将苹果贴在画有哭脸的纸上。
提问:我们来数一数觉得可以回复原状的朋友有几个?认为不可以的有几个?3、操作验证: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等会请你用捏、卷、扭、弯等各种方法和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的游戏,每次变的时候仔细看,海绵宝宝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操作指导:教师观察幼儿用什么方法变得?指导幼儿观察海绵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
4、交流分享重点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变一变的游戏?海绵宝宝变成了什么?如果放开手海绵宝宝会变会原来的样子吗?教师小结:不管我们是卷一卷、压一压、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绵宝宝就能变回原来的样子,看来海绵宝宝不只有柔软的特点,它还是有弹性的!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绵的吸水性1、观察发现: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海绵宝宝,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2、自主探索:猜猜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一些水,请你们把海绵宝宝放进水里,看看海绵宝宝有什么变化?3、交流分享:海绵宝宝放进水里后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小结:原来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啊!四、联系生活,寻找海绵制品1、认识物品:王老师带你们到后面的大海里一起去看一看,海里有些什么东西?2、海里寻宝:请你们每个人到海里寻找一件有海绵的东西,然后带着它马上回到位置上坐下来,那我就知道你的速度最快了。
2024年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的本领教案

2024年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的本领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海绵的吸水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海绵的吸水、释水过程,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颜料、画纸、刷子、剪刀、胶水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块海绵、一张画纸、一把刷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海绵宝宝的故事,引起幼儿对海绵的兴趣。
2. 观察海绵:教师展示海绵,让幼儿观察海绵的质地、颜色,引导幼儿说出海绵的特点。
3. 实验一:吸水实验①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②幼儿按照步骤进行实验,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
③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海绵为什么能吸水。
4. 实验二:释水实验①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②幼儿按照步骤进行实验,观察海绵释水的过程。
③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海绵为什么能释水。
四、活动延伸:1. 创意画:幼儿使用海绵和颜料进行创意画创作,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 手工制作: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海绵宝宝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了解了海绵的吸水、释水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动手动脑,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发挥。
在未来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六、教学活动流程:1. 导入:通过播放海绵宝宝动画片片段,引起幼儿对海绵宝宝的兴趣。
2. 观察海绵: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海绵,让幼儿观察海绵的质地、颜色,引导幼儿说出海绵的特点。
3. 实验一:吸水实验①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②幼儿按照步骤进行实验,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
③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海绵为什么能吸水。
4. 实验二:释水实验①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小班科学教案:《海绵的本领》

小班科学教案:《海绵的本领》
1. 教学目的
1.了解海绵的生长和生存环境;
2.了解海绵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3.能够观察和描述海绵的形态结构、颜色、质地等特征;
4.能够实验探究海绵的吸水和排水能力。
2. 教学内容
1.海绵的生长生存环境;
2.海绵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海绵的形态结构、颜色及质地;
4.海绵的吸水和排水实验。
3. 教学准备
1.准备干净的海绵;
2.海水或清水;
3.容器;
4.小玩具人偶(可选)。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
1.让学生握住海绵,按摩感受一下它的质地;
2.展示不同形态、颜色的海绵,让学生观察、描述,并提出问题:这些海绵都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生活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海绵?
3.引入教学课题:《海绵的本领》。
4.2 探究海绵的吸水和排水本领
1.让学生将干净的海绵串起来,成为一个长链;
2.将海绵链放入容器中,加入少量水;
3.观察海绵链的吸水和排水过程,并观察水面上的变化;
4.可以让学生将小玩具人偶放在海绵链上,观察人偶的“乘坐”体验。
4.3 活动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简单的互动问答形式,巩固学生对海绵的形态、生长、生存环境、吸水排水本领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5. 学生作业
1.写一篇简短的日记,记录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有趣问题和想法;
2.绘画一幅关于海绵的图画。
6.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海绵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探究了海绵的吸水和排水本领。
同时,通过观察、描述和提问等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科学素养,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的本领(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的本领(教案)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能描述海绵的形态和特征。
•鼓励幼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幼儿学会观察和记录,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海绵的概念和特点•海绵的分类以及生长环境•海绵的实际应用3. 教学步骤3.1 导入活动•老师准备三个小的海绵让幼儿观察。
•让幼儿自由观察海绵,引导他们从形状、颜色、触感等方面去认识它们。
**教师引导:这是什么?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呢?**3.2 了解海绵将海绵的概念图片展示给幼儿,告诉他们它是什么,一些基本特征,并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并分享自己对海绵的感性认识。
**教师引导:你们都认识海绵吗?它有哪些特点呢?**3.3 认识海绵的分类和生长环境展示不同种类的海绵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海绵的不同特点和出现的环境。
然后,鼓励幼儿观察、操作、体验,并让他们放下固有的思维方式,用创造性思维来发现海绵的本领。
**教师引导:大家看,这些海绵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共同的地方又是什么呢?**3.4 探究海绵的实际应用以海绵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引导幼儿探究海绵的特点和优点,发现它的实际应用,并了解不同场景下海绵的用途和方法。
**教师引导:海绵不仅仅是玩具,它还有很多的实际运用!那么,你们知道在哪里用到了海绵吗?**3.5 总结•导师总结海绵的各种应用,请求幼儿们以及说说在生活中如何能够使用海绵。
•可以通过幼儿作品或幼儿绘画来让幼儿们对本次活动的内容进行加深和总结,同时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
4. 活动评估通过幼儿表现和作品来评估幼儿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成功达到课程目标,发掘其优点和亮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供针对不足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指导。
5. 活动延伸为了让该活动产生更大的教育效果,可以考虑以下延伸活动:•制作海绵玩具或抽象画作;•利用不同种类的海绵来进行实验;•去户外观察收集不同种类的海绵,然后再用来进行制作或实验。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海绵的本领》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海绵的本领》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海绵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观察和描述实际生活中与海绵有关的现象。
3.培养小班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培养其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海绵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与海绵相关的实际生活现象。
三、教学准备1.海绵标本。
2.实物或图片展示与海绵相关的现象,如水渗透、吸水等。
3.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海绵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海绵是什么样的生物吗?有没有见过海绵?•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海绵的外观特征,并出示海绵标本供学生观看。
2. 探究海绵的生活习性(15分钟)•向学生解释海绵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如水生生物、多孔性、吸水等。
•准备一些湿海绵,并用纸巾吸干海绵上的水分,然后观察纸巾上的水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海绵可以吸水?为什么纸巾能够吸干海绵上的水?3. 观察与描述(20分钟)•准备一些与海绵有关的实际生活现象,如湿海绵在水中的沉浮、湿海绵放在太阳底下的干燥速度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海绵的特点和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总结(10分钟)•向学生复习海绵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海绵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海绵能吸水?在生活中我们能观察到哪些与海绵有关的现象?五、教学反思本节科学公开课以《海绵的本领》为主题,通过引发学生对海绵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了他们观察和探索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海绵的外观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基本的了解,并通过实际观察和描述加深了对海绵的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是时间的控制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内容的讲解时间不够充分。
在下一次教学中,需要更好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需要更好地衔接前后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探索海绵的本领小班科学教案

探索海绵的本领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海绵,了解海绵的特性,知道海绵吸水、释水的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海绵的吸水、释水现象。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海绵的特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海绵、水、容器、颜料、画纸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幼儿对海绵的兴趣。
谜语:它会吸水,会释水,四四方方,软软的,是什么?2. 基本部分:a) 教师向幼儿展示海绵,让幼儿观察海绵的外观,感知海绵的质感。
b) 教师进行演示,将海绵放入水中,观察海绵的吸水现象。
c)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操作,观察海绵的吸水、释水过程。
d)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海绵的特性,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海绵的吸水、释水现象。
3. 延伸部分:a)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海绵和颜料进行创意画创作。
b)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海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描述海绵的特性。
在实验环节,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对海绵的吸水、释水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延伸环节,幼儿能够运用海绵进行创作,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在观察、操作、表达等方面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材质的海绵,包括棉质、合成纤维等。
2. 学习海绵的用途,了解海绵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七、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不同材质的海绵,让幼儿观察并触摸,感知海绵的差异。
2. 教师讲解海绵的用途,如清洁、吸水、过滤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海绵的本领》教案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海绵的本领》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海绵的本领》。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海绵的基本特征,了解海绵的吸水性和保水性。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海绵的吸水性和保水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海绵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子、毛巾、滴管、计时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海绵、水、盆子、毛巾、滴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盆子和一个海绵,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有什么本领呢?”引发幼儿思考,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海绵的吸水性和保水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个盆子、一个海绵、一些水和毛巾。
(2)让幼儿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并用毛巾擦拭海绵。
(3)让幼儿用滴管向海绵滴水,观察海绵的保水性。
5.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海绵,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具有吸水性呢?”引导幼儿思考,激发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基本特征2. 海绵的吸水性3. 海绵的保水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观察家里的海绵,思考它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答案:海绵可以用在厨房擦洗餐具、洗澡时擦拭身体、清洁家具等。
2.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吸水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海绵的基本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观察实践情况,鼓励幼儿将发现与同学分享,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的本领(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的本领(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希望能够让小班的幼儿了解到海绵的特点和功能,培养他们观察、探索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海绵•水•小杯子•干净的容器三、活动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先给小朋友们展示一块海绵,让他们观察和摸摸看。
2.老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3.鼓励小朋友用自己的话描述海绵的外观和触感,引导他们发现海绵具有许多小孔。
第二步:探索1.老师将容器中装满水,让小朋友们看到水的漂浮状态。
2.老师放入一块海绵,观察海绵在水中的表现。
3.鼓励小朋友观察并描述海绵吸水的过程,引导他们发现海绵可以吸收大量的水。
第三步:实践1.给每个小朋友一块海绵和一个小杯子。
2.让小朋友们先观察海绵的大小和形状。
3.提醒小朋友们用小杯子倒一些水到容器中,然后将海绵放入水中。
4.引导小朋友认真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观察海绵变得越来越大。
5.鼓励小朋友们用手轻轻挤压海绵,看看会发生什么。
第四步:总结1.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总结:海绵具有许多小孔,可以吸收大量的水。
2.小朋友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海绵吸水的过程。
四、活动延伸•老师可以引导小朋友们尝试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海绵进行实验,观察吸水过程的差异。
•可以请小朋友们带来不同材质的海绵,比较它们吸水能力的差异。
五、活动总结通过这次海绵吸水的科学活动,小班的幼儿们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到了海绵的特点和功能。
同时,培养了他们观察、探索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这个活动为后续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海绵的本领》教案设计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海绵的本领》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奇妙现象》,详细内容为“海绵的本领”。
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让幼儿了解海绵的多孔结构特性,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绵的多孔结构,知道海绵可以吸水、保水。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身边事物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海绵吸水、保水的特性。
难点:让幼儿理解海绵多孔结构与吸水、保水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子、色素、滴管、实验操作台。
2. 学具:每人一份海绵、水、盆子、色素、滴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块海绵,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本领?”引发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海绵吸水的现象,引导幼儿发现海绵的多孔结构与吸水、保水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海绵吸水、保水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4.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海绵传递”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海绵吸水、保水的特性。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本领多孔结构吸水、保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海绵制品,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幼儿掌握了海绵吸水、保水的特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海绵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环保、清洁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2. 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4.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适宜性实验操作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实验设计时需确保每一步的安全性。
选择无毒、无害的实验材料,如颜色鲜艳但不含毒性的色素。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海绵的本领》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海绵的本领》一、教学目的1.培养幼儿对水的认知及发现水的本领。
2.掌握简单的观察水的方法,初步了解自然现象。
3.培养幼儿好奇心、探究心,增强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教学内容“海绵的本领”,主要是教授幼儿海绵的吸水能力。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发现海绵是如何能够吸收水的,帮助幼儿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
三、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实验、情境模拟、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
1. 实验法通过实验教育,让幼儿亲手尝试吸水海绵,了解海绵吸水的本领,加深对海绵吸水过程的认识。
2. 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海绵吸水的情境,让幼儿感受到海绵对水的吸附作用,从而对海绵吸水有更深入理解。
3.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材质海绵的吸水能力,让幼儿感受到不同材质的海绵在吸水方面的差异。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介绍主题《海绵的本领》,呈现一般水的形态,让幼儿说出水的特点。
2. 实验环节1.展示不同材质的海绵,并让幼儿自由触摸。
2.提供喷水瓶和水盆,让幼儿自行灌水于瓶中,并取出海绵吸水。
3.观察不同材质海绵的吸水现象。
3. 导出环节要求幼儿将海绵挤干,观察水被海绵吸附后的结果,强化海绵吸水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实验、情境模拟以及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全面了解海绵的吸水本领及不同材质海绵的吸水差异,增强了幼儿的探究能力及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在实验中对海绵的吸水过程不太感兴趣,需要在教学中针对性地引导他们。
此外,需要将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六、教学心得通过本次科学公开课,让我充分认识到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探究学习,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营造,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海绵的本领》精彩教案设计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海绵的本领》精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海绵的本领”。
通过学习海绵的特性,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绵的吸水特性,知道海绵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海绵吸水的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海绵的吸水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海绵、水、盆子、毛巾、实验器材等。
学具:小海绵、水、盆子、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块海绵,引导幼儿观察海绵的外观、质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块海绵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向幼儿解释海绵吸水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海绵的吸水特性。
(2)教师演示海绵吸水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思考。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海绵吸水实验,观察海绵吸水的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用画笔在海绵吸水前后的记录表上画出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提问:“海绵为什么能吸水?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5. 拓展延伸(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海绵,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吸水性?(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本领吸水特性生活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海绵制品,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答案:幼儿需记录至少3种海绵制品,描述它们的外观、质地和用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海绵的吸水特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其他具有特殊本领的物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海绵的本领小班科学教案

海绵的本领小班科学教案引言:海绵是大自然中一种神奇的生物,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的本领。
通过本次科学教案,我们将带领小班的孩子们一起探索海绵的奇妙之处,让他们在观察和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目标:1. 了解海绵的基本结构和特征;2. 探索海绵的吸水能力;3. 观察海绵在水中的浮沉特性;4. 制作简单的海绵生活环境。
一、海绵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观察与讨论)1. 在班级中,展示不同类型的海绵,并鼓励孩子们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外观和质地。
2. 引导孩子们思考:海绵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表面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颜色?质地如何?3. 和孩子们一起探讨海绵的作用和用途。
4. 给孩子们提供一块干燥的海绵,让他们用手触摸并描述感觉。
二、海绵的吸水能力(实验)1. 准备一些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海绵,并放在透明容器中备用。
2. 让孩子们观察每个海绵并预测哪个海绵能吸水最多。
3. 逐个尝试将每个海绵浸入水中,观察孩子们表情与观察结果,记录他们的发现。
4. 对孩子们的发现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一些规律:海绵吸水的能力与其质地、形状和孔洞的大小有关。
5. 结合实验结果,给孩子们提出问题:根据你的观察,为什么海绵可以吸水?请尝试给出回答。
三、海绵在水中的浮沉特性(实验)1. 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小块海绵,并让他们观察这个海绵在水中的表现。
2. 让孩子们注意观察海绵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水底,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3. 提问孩子们:为什么有些海绵可以浮起来,而有些沉到水底?请思考可能的原因。
4. 引导孩子们发现规律:浮沉特性与海绵的密度和质地有关。
5. 和孩子们一起思考:为什么海绵浸泡在水中会扩大?请提出可能的解释。
四、制作简单的海绵生活环境(实践与创作)1. 鼓励孩子们将之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的海绵特征运用到创作中。
2. 提供一些废旧海绵和其他材料(如塑料瓶、彩纸、毛线等),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制作属于海绵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我们来数一数觉得可以回复原状的朋友有几个?认为不可以的有几个?
3、操作验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等会请你用捏、卷、扭、弯等各种方法和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的游戏,每次变的时候仔细看,海绵宝宝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
活动过程:
一、认识海绵,引起探究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
2、动画片里有谁呀?(海绵宝宝)
3、你们知道海绵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二、动手操作,感知海绵的弹性。
1、提问: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变一变"的游戏,我把笑脸的海绵宝宝捏一捏、扭一扭,你们看现在海绵宝宝变成什么样子了啊?(变成哭脸的海绵宝宝)如果我把手放开,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吗?你是怎么想的?
操作指导:教师观察幼儿用什么方法变得?指导幼儿观察海绵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
4、交流分享重点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变一变的游戏?海绵宝宝变成了什么?如果放开手海绵宝宝会变会原来的样子吗?
教师小结:不管我们是卷一卷、压一压、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绵宝宝就能变回原来的样子,看来海绵宝宝不只有柔软的特点,它还是有弹性的!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绵的吸水性
1、观察发现: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海绵宝宝,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2、自主探索:猜猜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一些水,请你们把海绵宝宝放进水里,看看海绵宝宝有什么变化?
3、交流分享:海绵宝宝放进水里后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小结:原来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啊!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海绵的本领》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海绵若干,记录表,海绵制品,非海绵制品,颜料水。
四、联系生活,寻找海绵制品
1、认识物品:王老师带你们到后面的大海里一起去看一看,海里有些什么东西?
2、海里寻宝:请你们每个人到海里寻找一件有海绵的东西,然后带着它马上回到位置上坐下来,那我就知道你的速度最快了。
3、验证宝物:我们来看看,你们找到的是海绵制品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是用海绵宝宝做成的,海绵宝宝的本领可真大!(来源:屈老师教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