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医书阐释

合集下载

从郑钦安的“潜阳封髓丹”说开去

从郑钦安的“潜阳封髓丹”说开去

从郑钦安的“潜阳封髓丹”说开去“潜阳丹”: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

药物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

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日潜阳”。

(《医理真传卷二》)。

“封髓丹”:黄柏30g,砂仁21g,甘草9g。

本方原出于元代《御药院方》,功能“降心火,益肾水"。

虽非郑钦安自拟,但郑氏非常推崇此方,认为“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尝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至平至常,至神至妙"(《医理真传卷二》)。

广泛用治真气上浮各症,如鼻渊、鼻浊,“予治此二证,每以西砂一两,黄柏五钱,炙草四钱,安桂、吴萸各三钱治之,一二剂即止。

甚者,加姜、附二三钱,屡屡获效。

"头痛偏左偏右者,“予常以封髓丹加吴萸、安桂,屡治屡效。

”还用治目中五彩光华等多种病症,难以枚举。

我在临床上也遇到很多上热下寒之寒热错杂证,常用《伤寒论》之黄连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麻黄升麻汤、乌梅丸取效。

近期从一患者自学自用该方治疗鼻炎、睡眠获效得到启发,立即去翻郑钦安的书,并细细玩味,然后即在临床运用,第一例是12区20床90岁之人,主诉胸中烦热、口渴、纳谷无味、便干、脚冷,遂用该方加味居然获得奇效,药服2贴,大便得通,胸热,胃口也开,精神振作,不日即已出院了;门诊遇到2例上热下寒的女性寒热错杂的复杂症候也藉此方获效。

因此,领悟出《素问生气通天论》的阴阳理论的奥秘:“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阳密乃固”之“阳密”,指的亦正是指此先天命门火须潜于水中,肾水得一,水火包融,方能蒸腾气化,五脏之正常功能方能以此为根正常完成。

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

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

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篇一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郑钦安医书的阐释,这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呐!一开始,我抱着好奇的心翻开这本书,心想:“这能有啥特别的?”可没想到,越读越觉得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医学宝库。

书里对郑钦安的医学理论阐述得那叫一个详细,就好像有个老师在我耳边一点点地讲解。

也许有人会说,医学书不都这样,枯燥乏味。

但这本不一样,它把那些复杂的医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医学小白都能看懂个大概。

我觉得郑钦安的理论真的很独特,他强调的一些观点,可能在当时算是很有争议的。

比如说他对于阳气的重视,这在当时的医学界也许不是主流,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说不定还真有他的道理。

读着读着,我就开始想,要是早几百年我能学到这些,是不是能帮身边的人少受点病痛折磨?可又一想,那时候我上哪儿找这书去呀!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会儿兴奋,觉得自己发现了医学的新大陆;一会儿又困惑,这些理论到底该怎么应用到实际中呢?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让我对中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医学的世界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和敬畏。

我在想,以后我是不是也能多学点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定还能给自己和家人派上用场呢!你们说,这是不是一次很特别的阅读之旅?篇二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这本郑钦安医书阐释,我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觉得挺轻松,不就是本医书嘛,能难到哪儿去?结果,读着读着我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这书里的知识可真是深不见底啊!郑钦安的那些观点,有的真让我眼前一亮。

比如说他强调的人体阳气的重要性,我就一直在想,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平时得多晒晒太阳,多补补阳气呢?但是吧,又觉得没那么简单,可能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道理我没搞懂。

我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个迷宫,我在里面转来转去,有时候好像找到了出口,可一转眼又迷失了方向。

也许这就是知识的魅力所在,让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

必读篇:郑钦安医学三书读后和评价!

必读篇:郑钦安医学三书读后和评价!

必读篇:郑钦安医学三书读后和评价!郑氏三书曾作为太极医道讲坛的教材,可惜多数师兄未曾学到《伤寒恒论》就终止了。

对此书,论掌握的精深,自然是太极医道的吴自然老师。

从客观角度和个人角度来讲述,郑钦安的医学成就,是远在明清很多医家之上的。

而这个成就之大,便是得人身一副全龙,指明水火,以气化恒常推演伤寒。

郑氏学术不偏不倚,至道之下第一人。

然多数学郑氏,多以为火神,这是误读。

火神只是郑氏之下乘法,一气是上乘法,阴阳是中乘法。

书中聊聊数语,揭示三大简明清晰实用体系。

可惜,越是简明之理,越是费掌握。

所以,不到一定高度,学郑,往往不明其道。

今本郑氏嫡传心法,简略指出读此三书路径。

郑氏上乘法,乃是一气。

以一气,即人身一副全龙,大解生机病理。

此一气之法若得,便得上乘医学。

而一气之追寻推演,无非升降出入,元真通畅,宜在此处下功夫。

为怕不明推演痕迹,寻不着真实端的,特示以中乘之像,阴阳水火寻龙。

阴阳水火非为分,原为寻全龙,切记此言,便得由中乘推演上乘法诀。

若不能悟得全龙,要执定阴阳,可见阴阳分辨法。

郑氏出辨阴阳金针,原本可以即止,何以絮絮叨叨,又举若干例子?意不外使后学,能推敲两仪至理,复归先天一气。

而所有执定阴阳治法,原不外是调一个升降出入畅固和化与否。

宜在例子所举症状治法之中,细细揣摩,揣摩后,再配以伤寒恒论,可得郑氏真精神。

郑实在是一位经方大家,道家外门弟子,看过前两书,再看《伤寒恒论》,即可明白,郑孜孜以求之物。

欲学郑氏,其法甚简明,但最好不要平地起高楼,能先有伤寒基础,是最好不过。

否则,便容易认定附子和三阴不放,上手便粗鲁。

所谓,用三阴法治三阳,失亦不远,用三阳治三阴,后果严重等说,可见其急功近利,无扎实基础!三阴当用三阴法,三阳当用三阳法,各有其法,何得以三阴治三阳?扶阳效果确实显著,但是阴精生养甚难。

整个生命的不秘之秘,以油灯喻:灯油有限,火焰却一直在燃烧,本身就是一个趋向外,趋向化与耗的过程。

这就是为何要归真复命,方可言长生的道理。

郑钦安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阐述

郑钦安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阐述

郑钦安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阐述郑钦安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阐述在医理真传卷里,先生对此方领悟别具一格,他说此乃交阴阳之方。

附子辛热。

能助太阳之阳。

而交于太阴。

麻黄苦温,细辛辛温。

能启少阴之精而外交于太阳,仲景取微发汗以散邪,实乃交阴阳也。

大家有何看法?如果谁有用此方交阴阳的病案就发出来吧,讨论讨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圆通应用法一治忿嚏不已。

夫嚏之为病,多缘少阴受寒。

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祛少阴之寒,故治之而愈。

盖肾络通于鼻,嚏属肾,故知病在少阴也。

一治腰痛难于转侧。

夫腰痛之症,原有数端。

今见转侧难者,明是肾藏不温,阴寒滞于内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温经散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皮肤浮肿,内冷自重。

夫周身浮肿,内冷身重者,盖以先天之阳衰于内,寒湿之邪,即生于内,故见身重内冷。

寒湿太盛,则真气不藏,散于周身,无阳以运化,故又见浮肿。

麻辛附子汤力能温肾扶阳,祛阴逐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头脑冷。

夫脑为元神之府,清阳聚会之处,如何得冷。

其所以致冷者,由命门火衰,真气不能上充。

四逆汤力能扶先天真阳,真阳旺而气自上充,故治之而愈。

一治气喘痰鸣。

夫气喘之症,举世皆谓肺寒。

不知先天这一点真气衰,即不能镇纳浊阴之气,阴气上腾,渐干清道,故见痰喘。

四逆汤力能温下焦之阳,故治之而愈。

一治耳肿皮色如常。

夫耳肿之症,每多肝胆风火。

今见皮色如常,明是阴气逆于上也。

四逆汤力能扶阳祛阴,治之故愈。

一治舌黑唇焦,不渴,少神。

夫舌黑唇焦之症,多困阳明胃火而作。

果系阳明胃火,必现烦躁,口渴饮冷,二便闭塞等情。

此则舌黑唇焦,其人并不口渴,却又少神,明是真阳衰极,不能薰腾津液于上。

当知阳气缩一分,肌肉即枯一分。

此舌黑唇焦所由来也。

四逆汤力能回先天之阳,阳气一回,津液复升,焦枯立润,故治之而愈。

一治喉痛畏寒脚冷。

按喉痛一症,原非一端。

此则畏寒脚冷,明是少阴受寒,逼出真火浮于喉间,故喉痛而脚冷。

四逆汤力能温少阴之气,逐在里之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喉痛,身大热,面赤目瞑,舌冷。

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

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

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读郑钦安的医书阐释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妙医术和深邃中医智慧的大观园,那叫一个开眼又过瘾。

郑钦安这人可不得了,他的理论就像一把神秘的钥匙,感觉能打开好多中医治疗的暗门。

以前我对中医的认识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只知道一些常见的概念,像什么阴阳五行,但看了郑钦安医书阐释之后,才发现这阴阳里头大有乾坤。

他特别强调阴阳辩证,这就好比在一个复杂的迷宫里,给了我们一个指南针。

不管病症看起来多么千奇百怪,只要抓住阴阳这个根本,就好像找到了破解谜题的线索。

比如说,在判断一个病症是阴证还是阳证的时候,那真的是细致入微。

不是简单地看个表面现象就了事,而是从病人的各种表现,像精神状态、面色、脉象等等多方面综合考量。

我就想啊,这中医看病真像侦探破案一样,得从蛛丝马迹里找出真相。

他书里提到的扶阳理论也特别有趣。

就像给人体的阳气打气加油一样。

以前觉得人病了就是有病毒或者细菌入侵,得用各种药去把这些坏家伙干掉。

可郑钦安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体阳气不足,就像一个国家兵力薄弱,容易被外敌入侵,这时候扶起阳气,让身体自身强大起来,那些病邪自然就难以立足了。

这让我对疾病的治疗有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不再只是单纯地盯着病邪,而是更多地关注人体自身的正气,特别是阳气这个关键因素。

不过呢,读他的医书阐释也有点小挑战。

里面的术语和一些辩证方法,刚开始看的时候就像看天书一样,脑袋直发懵。

但是一旦钻进去了,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兴奋。

就好比爬山,刚开始爬的时候气喘吁吁,觉得困难重重,可一旦登上山顶,看到那壮丽的风景,就觉得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而且从郑钦安的医书里还能感受到中医的那种整体观念。

他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把人体看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系统。

一个地方出问题了,可能是整个系统的阴阳失调。

这就好比一个团队,一个成员出状况了,可能是团队的协作机制或者整体氛围出了问题,要从全局去调整。

这种整体观念在现代医学有时候专注于局部病症治疗的时候,显得特别难能可贵。

从《郑钦安医书阐释》谈火神派对寒邪和热邪的认识

从《郑钦安医书阐释》谈火神派对寒邪和热邪的认识
式感染影响一个 人的成长 , 人的精 ] .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 0 1 1 , 3 3 ( 6 ) : 4 3 5 - 4 3 7 .
[ 7 ] 孙小志. 中国每年 5 O万医学毕业 生转 行农村医生缺 口 5 3
万[ N] . 中国青年报 , 2 0 1 2 - 0 8 — 1 3 . [ 8 ] 程 福珍 . 对医疗行业高风险性的思考及对策探讨 [ J ] . 卫生
经济研究 , 2 0 0 3 , 6 : 3 1 — 3 2 .
冶 。医学作为- -I ' - J 关 于人 的科学 , 在医学 院校 的文化建设 中, 更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的精神 , 要 处处体现 医学特色 , 使 医 学生 自踏入校 园的那一刻起 ,就被浓浓的医学人文文化所熏
[ 9 ] 高健 , 李恩 昌, 王晓燕 , 等. 医患关系现状 的媒体 因素及对 策研究[ J ]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 0 0 9 , 2 2 ( 4 ) : 1 8 — 1 9 . [ 1 O ] 马建红. 浅谈职业教 育教学模式创新 [ J ] . 电子世界 , 2 0 1 2
火神派是 由清末 四川名医郑钦安创立 的一个重要 医学流 派, 以注重阳气 , 擅用附子而著称 , 具有十分鲜明的学术 特色 。
的寒证 、 阳虚证 使用 大量 的热性药物之外 , 对一些看似热( 火) 证 的疾病往往也是通过扶 阳而收效 。那么火神派如何认识寒 邪 和热 ( 火) 邪? 笔者从《 郑钦安 医书阐释》 中整理 出相关论述 ,
( 编辑 杨继峰 )
从《 郑钦安医书阐释》 谈火神派对寒邪和热邪的认识
庄 灿
( 柳 州市柳铁 中心医院, 广西 柳 州 5 4 5 0 0 7 )

郑钦安医书阐释

郑钦安医书阐释

郑钦安医书阐释《郑钦安医书阐释》是唐步棋先生对火神派祖师郑钦安频于失传遗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阐释的合订本。

阐释与运用合为一体,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忠实伤寒,高效实用,独步医林,蜚声海内外。

唐步棋先生宣扬郑钦安医学思想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是当之无愧的火神派传人。

“郑氏医书”是一代宗师郑钦安以深刻的理解,独特的见解和有效的临床探索,挖掘和阐释《伤寒论》的结晶。

医书全力维护医圣仲景的权威,全力维护《伤寒论》于各流派学説的本源权威。

正如书中所指出的:“仲景为医林之祖,著《伤寒》一书,以开渡津梁。

楬出三阳三阴,包含乾坤二气之妙,后贤始有步趋。

”一,何谓“伤寒”?书中直解:“夫伤寒者,邪伤于寒水之经也。

”邪者,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也。

常乘人体虚侵袭而为多种疾病,故又称六邪,寒邪。

寒水之经者,太阳也。

“太阳为三阳三阴之首,居于寒水之地,其卦为坎{阳为阴根}。

坎中一阳,即人身立极真种子,至尊无二,故称之曰太阳。

”“太阳之气化无乖,一切外邪无由得入。

太阳之气化偶衰,无论何节何侯中不正之气干之,必先从毛窍而入,闭其太阳运行外出之气机,而太阳之经证即作,故曰伤寒。

今人只知冬月为伤寒,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皆有伤寒。

只要见得太阳经证的面目,即是伤寒。

”太阳为寒水之经,“统周身皮肤,毛窍,营卫,百脉,经络为一身纲领。

”而“一切外邪之来,必由毛窍而始入内。

”故为对寒水之经的伤害。

其经证的面目:“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所以,一年四季为病,只要有以上病证,就可断定为“伤寒。

“二,何谓“伤寒论”?一年分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六气配六经,乃六经之本气。

每气各司六十日,以成一岁。

寒居正冬子令,一阳初生,为一岁之首,故圣人以“伤寒”二字立论。

按照六经大纲,论伤寒六日传经病情。

六经以太阳为首,厥阴为终。

“真阳之气机发动,必先行于太阳经,而后行于诸经。

”如寒邪所犯,阻其真阳运行之机,则太阳之经证作。

郑钦安君相二火论解(《郑钦安医书解难》选)

郑钦安君相二火论解(《郑钦安医书解难》选)

郑钦安君相二火论解(《郑钦安医书解难》选)郑钦安君相二火论解(《郑钦安医书解难》选)傅文录学生(手拿《医理真传》)问曰:老师,今天该讲“君相二火辨”这一节了,不知道郑钦安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题目呢?老师(笑一笑)答曰:郑钦安为什么要把“君相二火”提出来进行辨析,这里面意义深刻。

因为在临床上,诸多的市医辨分不清楚“火”之原义,见火就“清”显然是不对的。

因为人体有火生命才能存在,人生之火一刻也不能停息;由于外感与内伤之后,会导致人体之“火”离位,因此看来的一些病症似“火”之损害,却不知背后是因为“相火”离位所造成,针对这种情况,郑钦安目的是要市医识清楚人体之“火”,引火归源才是正道,见火治火,偏离主题,陷入泥潭。

如赵养奎所说:“人生男女交媾之时,先有火会,而后精聚,故曰火在水之先”(《医贯·玄元肤论》)。

况且“人身有二火,全要此生。

而人不知,往往以克伐退火大伤元气,以致外边所蓄之火不能去”(《火神之祖:槐轩医学全书》)。

学生(一点也没有明白)问曰:人身为什么会有君相二火呢?老师(想想后)答曰:因为《内经》中认为,人是天地之造化的产物,而自然界中所有的成份几乎在人体内都可能会有。

“人之阴阴阳与天地相合也……君火为阳中阳,相火为阴之阳,人有君火、相火而天地亦有之。

即成其为天,成其为地也,使天地无君火万物何以昭苏?天地无相火万物何以震动?天地之君火,日之气也。

天地之相火,雷之气也。

雷出于地而轰于天,日临于天而照于地。

盖上下相合,人亦何独不然”(《外经微言·三才并论篇》)。

所以说,天地既有君火与相火之分,而人体当然亦有了。

学生(有点儿糊涂了)问曰:联系到人,如同郑钦安说到:“君火,凡火也;相火,真火也。

凡火即心,真火即肾中之阳。

凡火居上,以统乎阳,阳重而阴轻也,故居上为用;真火居下,以统乎阴,阴重而阳轻也,故居下为体。

二火虽分,其实一气,诚阴阳之主宰也”(《医理真传·君相二火解》)。

对郑钦安《医学三书》的一点思考

对郑钦安《医学三书》的一点思考

对郑钦安《医学三书》的一点思考这一阵子我对唐容川发生兴趣,《唐容川医学全书》中《伤寒论浅注补正》四逆汤一条,唐氏引用了陈修园《长沙方歌括》中陈蔚和陈元犀的按语。

我于是就去找《陈修园医学全书》之《长沙方歌括·卷二》四逆汤条原文:四逆汤治下利清谷,三阴厥逆,恶寒,脉沉而微者,此方主之。

此乃温经救阳之峻剂也。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歌曰】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长男蔚按】四逆汤为少阴正药。

此证用之以招纳欲散之阳,太阳用之以温经,与桂枝汤同用以救里,太阴用之以治寒湿,少阴用之以救元阳,厥阴用之以回薄厥。

【次男元犀按】生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十二经,为斩旗夺关之良将。

而以甘草主之者,从容筹划,自有将将之能也。

(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卷二》)这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第二届扶阳论坛《刘力红讲四逆法》。

《刘力红讲四逆法》讲他历三年时间从卢火神那里领悟到卢氏心法,归结到四逆法,四逆汤收纳阳气以归伏藏,乾分一气落于坤宫,迎阳归舍。

四逆汤是收功之方,四逆法是纳下之法。

刘力红这样讲四逆汤:那么四逆是怎么去救这个元气呢?这就到了四逆中最重要的附子上,是这个附子上的辛热才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这也是郑钦安说的。

附子的辛热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即先天乾元之气。

那么干姜是什么?干姜的性温而散。

而附子没有味道,干姜的味道怎么样?很大,所以性温散。

所以后世讲的干姜“守而不走”这个不是很确切。

我跟师的体会,卢门并不一定是这样认识。

因为它很辛散,它怎么会守呢?它肯定也走,反而附子是守的。

干姜性温而散,其所用者,为什么用干姜呢?因为群阴阻塞,祖师爷在这里很清楚地点了附子是什么作用的,它是直接透到极上的一阳,坎中的这一阳,直接去温这个一阳。

可是这个一阳在哪里?这个一阳是在海里,不是在沙漠,所以附子要透下去怎么办呢?往往到了要用这个方的时候,群阴都是弥漫的,阴霾阻隔,附子怎么下去?没法下去,群阴阻塞,附子是不能够直入根底,那怎么办?靠什么?故以干姜涤荡阴邪,迎阳归舍。

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

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

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郑钦安说的“阴阳至理”到底说的是什么?这就要我们一起来复习下郑氏《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了。

“阴阳至理”始终贯穿在这三书中,郑氏直接使用“阴阳至理”四字的地方仅有数处。

现举其提到“阴阳至要”四字的五处,加以说明,从中我们可以明白郑氏所说的“阴阳至要”的实质内涵是什么。

一是《医法园通卷二·外科约言》说:“外科者,疮科谓也。

凡疮之生,无论发于何部,统以阴阳两字判之为准……。

阴证其疮皮色如常,漫肿微疼,疮溃多半清水,清脓,黄水,血水,豆汁水,辛臭水。

其人言语、声音、脉息、起居动静,一切无神,口必不渴,即渴定喜滚饮,舌必青滑,大小便必成疮。

阴盛阳微,不能化阴血以成脓,故见以上病形。

法宜辛甘化阳为主。

……阳证其疮红肿痛甚,寒热往来,人多烦躁,喜清凉而恶热,大便多坚实,小便多短赤,饮食精神如常,脉息有力,声音响亮,疮溃多稠脓。

此等疮最易治,皆由邪火伏于其中,火旺则血伤。

法宜苦甘化阴为主。

总之,阴阳理明,法自我立,药自我施,不无妙处也。

”此处“阴阳至要”乃是强调外科辨证,首当分清阴证、阳证,此为外科立法、处方的关键点。

二是《医法园通卷三·伤寒溯源解》说:“最可鄙者,今人云仲景之方,是为冬月伤寒立法,并非为内伤与杂证立法。

试问内伤失血肺痿,有服甘草干姜汤而愈者否?……肾脏不温,水泛为痰,有服真武汤而愈者否?寒湿腰痛,有服麻黄附子细辛汤而愈者否?少气懒言,困倦嗜卧,咳嗽潮热,有服建中汤而愈者否?温病初起,有服麻杏石甘汤、鸡子黄连汤、四逆汤而愈者否?……痘证初起,有服桂枝汤、升麻葛根汤而愈者否?老人便艰涩,有服麻仁丸而愈者否?阳虚大便下血,有服四逆汤而愈者否?阴虚大便脓血,有服鸡子黄连汤而愈者否中?今人不体贴,只记时行几个通套方子,某病用某方,倍其味,某病用某方,减某味,如此而已。

究其阴阳至理,全然莫晓,六经变化,罕有得知,愈趋愈下,不堪问矣。

《郑钦安医书阐释》全本三

《郑钦安医书阐释》全本三

《郑钦安医书阐释》全本三《郑钦安医书阐释》全本三前言《医法圆通》一书,系郑钦安继《医理真传》之后的另一巨著(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刊行)。

郑氏这两部著作是其运用仲景《伤寒论》理法方药治疗各种杂病的经验总结,书中发挥甚多,独具见解,言简意赅,极合实用。

郑氏学术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从元阴元阳立论,而以阳气为主导。

所谓元阴元阳,即肾中之真阴真阳,是人身立命之根本,也是人体疾病善恶转化的关健。

故云:“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

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

”他从气血、水火、阴阳的关系,论述了气、火、真阳在人身的作用。

因而认为“阳统乎阴,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

”故其治病立法,重在扶住真阳,使阳气旺而阴邪自消,真阳复则精血津液自生。

认为“阳旺一分,阴即旺一分,阳衰一分,阴即衰一分。

”“火盛则水盛,火衰则水衰。

”据此,他常用大剂姜、桂、附等辛温燥烈之药,治愈许多杂病中的阳虚重证,而饮誉蜀中,以致世人尊称之为“郑火神”。

《医法圆通》共四卷。

书首揭示用药弊端种种,谓:“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

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

”“总要探求阴阳盈缩机关,与乎用药之从阴从阳变化法窍”。

如此才不致药不对证。

故卷一卷二分别列举杂症数十条,辩明内外,判以阴阳,尤重阴阳实据及活法圆通之阐发,经方时方皆纳于内,示范其具体运用之妙。

卷三为辨认邪胜热炽血伤病情,阴盛阳衰及阳脱病情,各举出数十条,以资印证。

又其立论辨证,强调脉证合参、舌证合参,其论脉谓:“脉无定体,认证为要,阴阳内外,辨察宜清。

”相舌则谓:“舌之分辫,实属繁冗,亦难尽举,统以阴阳两字尽之矣。

”其用药须知,则引伸《伤寒论》汗、吐、下之义,用以治杂病。

立出宜汗6条,病有不宜汗者22条;病有宜吐者6条,病有不宜吐者5条;病有宜下者15条,病有不宜下者21条。

可以认为,书中一条就是一个事实,就是郑氏多年临证凝聚的一条经验,殊堪宝贵。

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

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

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篇一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最近读了郑钦安的医书阐释,哎呀妈呀,那感受真是一言难尽!一开始,我就像个无头苍蝇,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深奥的医理,心里直犯嘀咕:“这能看懂?”也许是我太自信了,以为能轻松拿下,结果发现自己差点被绕晕。

但读着读着,我觉得有点意思了。

郑钦安对于病症的分析,就像是一个侦探在寻找线索,抽丝剥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平时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不也得这样吗?我可能会想:“难道就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书中提到的一些用药原则和治疗思路,那叫一个独特!有时候我都怀疑,这真能行?可转念一想,人家郑钦安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呀!这让我对中医的神奇又多了几分敬畏。

比如他对阳虚病症的论述,那叫一个详细。

我就在想,要是我身边有人有这样的问题,我是不是能稍微给点建议呢?不过,又担心自己学艺不精,误了事。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爬山,有时候累得气喘吁吁,想要放弃;有时候又被眼前的风景吸引,忍不住继续前行。

我觉得吧,这书就像一个宝库,得慢慢挖,慢慢琢磨。

也许我现在只是挖到了表面的一点点宝贝,更深的宝藏还等着我呢!总之,读郑钦安医书阐释,真是一次充满挑战又有趣的经历。

我也不知道以后能从中收获多少,但至少现在,它让我对中医有了新的认识。

你说,这是不是挺棒的?篇二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郑钦安医书阐释的那些事儿。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头直打鼓:“这能看懂不?”密密麻麻的字,复杂的医理,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

可我这人吧,就有股子倔劲儿,看不懂也得硬着头皮上!读着读着,我发现郑钦安这老爷子还真有两下子!他讲的那些病症分析,就跟讲故事似的,一环扣一环,让我这个门外汉都能听得入迷。

我就在想:“这么厉害的人,咋以前就没听说过呢?”书里提到的一些用药方子,那可真是大胆又新奇。

我有时候都忍不住琢磨:“这能行?不会出啥岔子吧?”可再仔细想想,人家是大师啊,总不会瞎忽悠。

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

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

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篇一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哎呀,最近读了郑钦安的医书阐释,这感觉,还真有点复杂呢!说真的,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就在想:“这能有多厉害?”可看着看着,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这书里讲的那些医理,就像是一道道神秘的密码,等着我去破解。

郑钦安对于中医的见解,那叫一个独特!他说的那些观点,有的我觉得简直是石破天惊。

比如说他对于人体阳气的重视,我就忍不住想:“难道阳气真的就这么重要?是不是有点夸张啦?” 也许是我之前的理解太肤浅,可我又觉得,现代医学好像也没这么强调阳气呀。

书里好多例子,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

比如他讲如何通过脉象来判断病症,那描述得细致入微,仿佛我能看到医生的手指搭在病人的手腕上,感受着那细微的跳动。

这让我不禁感叹,中医真的是一门神奇的学问!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有疑惑。

有些理论我觉得可能不太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也许是时代变了,环境不同了?但又一想,中医传承了这么多年,肯定有它的道理。

我就在这种纠结和思考中,一点点读下去。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至少让我对中医有了新的认识。

这一路读下来,我不停地问自己,不停地思考,这感觉,还真不错!篇二郑钦安医书阐释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郑钦安医书阐释的那些事儿。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头直犯嘀咕:“这能好看吗?”结果一读起来,哎呀妈呀,还真就被吸引住了!郑钦安这家伙,对中医的理解那叫一个绝!他讲的那些个道理,有时候我都觉得像是在听天书。

比如说他强调的阴阳平衡,我就想:“这阴阳咋就这么难搞明白呢?” 可能是我太笨,也可能是这玩意儿太深奥。

不过,书里讲的那些治病的例子,那可真是精彩!就好像我亲眼看着病人一点点好起来似的。

我就在想,要是我也能有这本事,那得多牛啊!但转而又一想,我这半吊子水平,能学会吗?读的过程中,我一会儿觉得郑钦安说得太对了,一会儿又怀疑:“这能行吗?” 心里头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郑钦安医书阐释:医法圆通.pdf

郑钦安医书阐释:医法圆通.pdf

郑钦安医书阐释:医法圆通.pdf
,衰,脉均,明平七阳气二,肾;度七,长、皆五七发淫年;,三更,能壮食,;齿目以盛其欲,子其所体美少盛有劳。

,身故而气故能道乐,。

闲肾,不于以生极愿,志下欲合,于长所能岁以、时故浆逆发得故七是嗜以,为。

,皆,。

’ 子以事物年。

酒心坚,劳来女是月于,也以其骨欲作从问。

“ ,,惧:人危快筋其妄安乃朴盛也不曰之不务,从不。

病曰脉,然,伯时全,,七各天故冲肖不神岐今德守常四,登民太,不” 人;其内有;顺而其,真、?之之衰以神居极,以成通其贤也时人不,精起长慕,从脉、散然今圣作,者,而相敏气任智耗。

数古焦动之衰节不生敦,,、以去天始上而从不有下牙而倦至,愚乃将面夫,气作饮高真长之不癸精,,岁。

岁真动,食,故而失天其心耶百,也百而俗,齐劳将而竭其尽度无衰度,其数徇形人欲惑,力虚而皆乐岁术而,?以能年淡,百秋于百幼惧耶,不天恬服半春和,不异房邪;其其故,,言而世入时终任,人阳能安时以有尽节之阴而心,醉之而无古于。

郑钦安医书阐释

郑钦安医书阐释

郑钦安医书阐释郑钦安(18811937),字业祖,号扁鹊,又号潮安老中医,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医学家、医药学家。

他继承传统医学理论,研究“病能调、气能治”,并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诊疗体系,精心著述了一部重要的综合性医学著作《郑钦安医书》。

《郑钦安医书》全书共四卷,内容涵盖了许多科学的医学知识:一是关于人的解剖结构及相关生理学现象,二是中药的药性及中药泡及泡剂的制作,三是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种病症和其病因、病机及诊治方法,四是对中医有关的疗效学说和中医理论体系的讨论,五是详细地介绍脉诊、灸法等中医诊断治疗手段。

总之,《郑钦安医书》以其全面的内容、高超的医学文学素养,及良好的教学功能,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深受传统中医界的赞誉和推崇。

在总结《郑钦安医书》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时,首先要明确的是:郑钦安以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继承了中医医学的“气能治病”理论,原则上采用“调理机体气血营养状态”和“调节生理功能活动”的综合治疗方法来治疗病人,并且认为得病的本质是外伤或机体内元气失衡所致。

此外,郑钦安还强调了中医学理论的实践价值,重视临床经验,强调要多思考,多观察,多实践,从而由实践推出理论。

他认为:中医学理论是由应用而来,而不是由理论上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应当以临床实际为主,要聚精会神地发掘病症的特点,洞察病症的发展,把握治病的时机,以及调养身心,推窗前早行,比今安明节等。

最后,要从郑钦安的思想及《郑钦安医书》中学习到的东西:首先要掌握传统医学理论,熟练掌握经典中医书籍,深入钻研“病能调、气能治”的思想;其次要注重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从临床实际出发,不断地发掘疾病的特点,把握治病的时机,并以此来指导实践;最后要恪守传统中医药的道德要求,不断地思考,追求真理,不断完善自己的临床技术,以此来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总之,《郑钦安医书》是近代中国著名医学家郑钦安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中医学,而且在实践中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肝病筋挛一(郑钦安医书阐释)

肝病筋挛一(郑钦安医书阐释)

肝病筋挛一(郑钦安医书阐释)肝病筋挛一(郑钦安医书阐释)按筋挛一证,有因霍乱吐泻而致者,有因误汗而致者,有因阳虚失血而致者,有阴虚者。

因霍乱吐泻而戮者,由其吐泻太甚,伤及中宫,中宫之阴阳两亡,转输失职,不能运津液而交通上下,筋骨失养,故筋挛作,法宜安中,如仲景之吴茱萸汤,理中汤,皆可与也。

因误汗而致者。

由其发汗太过,血液骤伤,火动于中,筋脉失养,故筋挛,法宜扶阴,如仲景之芍药甘草汤、是也。

因阳虚失血而致者,由阳气衰弱,不能统血,血亡于外,气衰于内,薰蒸失宜,枯稿渐臻,筋脉失养,故筋挛,法宜大辛大甘以扶阳。

如仲景之附子甘草汤,甘草干姜汤。

皆可服也。

阴虚而致者,由外邪入内,合阳经气化,成为火邪,火甚血伤,筋脉失养,故(经)〔筋〕挛(世云火症,便是阴虚的大眼,无论何经何脏何腑。

有火俱要养阴,但非真阴虚也。

若真阴虚者,其人元气虚极,不能化生阴液,多系久病。

方能致此,十中罕有一生。

余故日;真阴虚者少)。

法宜养阴清火,如仲景之鸡子黄连汤、与后贤之六味地黄汤、生地四物汤。

皆可与也。

亦有忿怒,抑郁生热,热盛伤血,亦致筋挛。

须按病情治之,必效。

切勿惑于市习通套之用,如木瓜、秦艽,伸筋草、舒筋、灵仙、松节、地黄、乌药、羌活一派,不按阴阳病情,往往误事,不可不知也。

敬评;(一)经曰;藏真散于肝,筋膜之气也。

识得真元之气散于筋膜者为肝气,则知凡人病筋挛者,皆失真元所养而致。

郑钦安指出四因,逐层阐发阴阳之理,指点使用仲景之方,皆调变真元之法,无有不效,可谓神乎技炎;学者细心体会,洞澈源流,治筋挛自有把握。

【阅释】《内经》谓肝主筋,肝之合在筋,肝之充在筋,肝衰则筋不能动,肝气热则筋膜干,筋急而挛,寒多则筋孪骨痛,故筋挛多属肝病。

尤以《索问·痿论》谓“肝主身之筋膜”《灵枢·剌节真邪》指出“筋挛”病证系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多因外感寒湿,或血少津亏,筋脉失于营养所致,最为明晰。

郑氏简分为四种;即因藿乱吐泻而致者;因误汗而致者,因阳虚失血而致者,因阴虚而致者,皆分别析述其病机治则及处方,是扼要而明确的。

我对《郑钦安医书阐释》一书的体会

我对《郑钦安医书阐释》一书的体会

我对《郑钦安医书阐释》一书的体会《郑钦安医书阐释》一书是唐步棋教授对郑钦安的著作进行必要的阐释,以帮助有幸阅读这部书的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更深刻的理解郑氏的理论,同时也表达阐释者对作者的崇敬之情。

郑氏医书分为《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部,如果我们这现时代的人能够真耐心的读完这部书,就不会对中医胡说八道,指手画脚了。

读完这部浅显易懂而蕴涵极深医学玄机的著作,就会发现,弄通中医机理,认证的确,用药精当,就是医中高手,就值得我们敬重。

这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实在在告诉你怎么辩证,怎么用药。

就算是没有接触过临床的人,只要按照他的方法去做,选用他的药方进行治疗,也能将临证工作做得有模有样,也能治好许多典型的阴虚、阳虚病人,这是其他任何一部医书可比的,足见作者济世之苦心。

书中介绍,任何一种疾病当中都有或是阳虚或是阴虚,抓住了阴虚阳虚这个本质,再结合疾病的表现,随症加减药物,就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是轻症的,单独治疗阴虚或阳虚就能治好,书中有作者的经验,实践中本人有同感。

腓肠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称为脚转筋,本源为脾经疾病,多因受寒受凉引起发作,这是机体自身的机能性疾病,与外邪没有关系。

但是肌肉痉挛,由于脾脏有直接联系,因为脾主肌肉之故。

原因是小腿肚处阳气虚衰,不耐寒凉攻击,故而出现痉挛症候。

轻症者只需用本书中介绍的附子理中丸(中成药),用砂仁煎汤送服就能治好。

中度证候者可以加野木瓜片同服就好。

原理是脾气不足,阳气不能充周足部,受寒凉攻袭而发作。

脾喜燥恶湿,脾为湿遏而脾阳升发受限,用附子干姜砂仁等一派燥湿祛寒药物,令湿去而阳气自复,阳气复而痉挛自解,是以病愈。

较重者加野木瓜,是因为“土得木而疏”,野木瓜具柔肝除湿之能,肝得柔则肝气舒,燥湿祛寒除湿同施,湿去速,阳复快,疗效捷,是西医药所不能及的。

仅此一端,该书就值得大家一读,能读完该书而不受教者,寡。

学医不懂郑钦安,临证误治方难堪!

学医不懂郑钦安,临证误治方难堪!

学医不懂郑钦安,临证误治方难堪!郑钦安提及的阴证依据综合郑氏书中阴证的依据,约有以下13点:1.少神或无神。

2.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或踡卧恶寒,两足常冷。

3.不耐劳烦,小劳则汗出。

4.咯痰清稀或呕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

5.语声低弱。

6.唇色青淡或青黑。

7.痛喜揉按。

8.满口津液,不思茶水,间有渴者,即饮也只喜热饮。

9.女子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

10.饮食减少,喜食辛辣煎炒极热之品,冷物全然不受。

11.小便清长,大便通利。

12.面白舌淡,即苔色黄也定多润滑。

13.脉微或浮大而空。

扼要地说,突出在一个“神”字,凡是“起居、动静、言语、脉息、面色,一切无神”,即是阳气虚衰的阴证。

郑钦安为什么要强调阴证阴证之形成,当然最重要的是体质,或者说禀赋属素体阳虚者。

此外,与饮食劳倦、房室不节有关。

还有更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便是医者不识阴阳,不分体质,对素体阳虚者既病之后滥用、误用、多用、久用寒凉滋腻,更伤其不足或虚衰之阳。

尤其是对喉蛾、血证这样的病证,阳证固多,阴证亦复不少,而医者每多忽视阴证。

此外,郑氏几乎在每一病证之后,都要批评世医积习,这一积习便是不独立思考,不思治病求本,见咳止咳,见痰化痰,见血投凉,又多用套路套方,如一见便秘即用大黄、当归、白芍、蜂蜜、麻仁、郁李仁,一见小便不利,便是木通、车前、滑石之类;更视峻药如虎,力图平淡稳当。

小病犹可,大病则往往误人。

由此追溯郑钦安的学术渊源,其理论实以《内经》为宗,其临床则“用仲景之法”,宗《内经》则在“洞明阴阳之理”,宗仲景则“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因此他的真传就是:“认证只分阴阳”,“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

阳证自有阳证治法,阴证则宜益火之源,或甘温扶阳,或破阴返阳,如此,则仲景之四逆、白通、理中诸方,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习用之方了。

“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

”这便是他的夫子自道。

证治举隅(原文节录)1.喉蛾(扁桃体炎):喉蛾一证,有少阴君火为病者,或外挟风热,其证心烦,小便短赤,口渴引冷,挟风热则见发热、头痛,治当清热祛风,如导赤散、甘桔汤,重则黄连解毒汤。

精品:郑钦安医书阐释经验篇!!!

精品:郑钦安医书阐释经验篇!!!

精品:郑钦安医书阐释经验篇虚火上冲之病最常见者,为现今医学所称之慢性咽炎、喉炎、口腔炎等,虽经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等法治疗,如六神丸、喉炎丸等,而病终不愈。

笔者常用扶阳抑阴,如甘草干姜汤、附子理中汤等方剂施治,每获良效。

郑氏谓:天雄、附子、硫黄扶下之阳,是有特点的。

李时珍《本草纲目》谓乌、附、天雄皆是补下焦命门阳虚之药,以其皆同种而异名,同具辛、热气味而有毒,须制熟始可用,确为治下焦阳虚的要药。

至硫黄亦大热纯阳,能补命门真火不足,龙绘堂《蠢子医》并谓:“硫黄原是火之精,一切湿热它能清。

”但因其味酸有毒,一般少用以内服,惟张锡纯善用之,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十馀年间,用生硫黄治愈沉寒痼冷之病不胜计。

盖硫黄原无毒,其毒即其热也,使少服不会觉热,即于人分毫无损,故不用制熟即可服,更可常服也。

且自古论硫黄者,莫不谓其功胜桂、附,惟径用生者系愚之创见,而实由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甚奇,又甚稳妥,然后敢以之治病。

今邑中日服生硫黄者数百人,莫不饮食加多,身体强壮,皆愚为之引导也。

”笔者亦常用硫黄为人治病,凡命门火衰,沉寒痼冷之症,用之特效,惟不用生者,需制熟而后用于汤药或丸药。

其法以萝卜剜空,入硫黄在内,合定,放锅内煮二小时,去其臭气;或用豆腐同煮二小时亦可。

患者刘××,食不下,饮水都吐,经检查为贲门癌,必须手术切除。

笔者诊断为哽噎病,阳虚症状明显,命门火衰,即用附子理中汤加味,入硫黄20克至30克,服药三月而全愈,今已五年未复发,足证硫黄功用,尚可推广。

至于郑氏提到满口齿缝流血,系阳虚不能统血,血盛因而外越,亦属确见。

笔者常本“齿属肾”之义,用四逆汤加上桂以治此等症候,而取得显著效果。

有气喘促、咳嗽痰涌者,郑氏指为心肺之阳不足,故不能制僭上之肾水肾火,确属经验有得之言。

笔者对治此种病症,只要所吐系白泡沫痰或涎痰,略带咸味,气喘促,恶寒,投以附子理中汤加砂仁,无不应手辄效。

至大便不利,有如羊矢,一般都认为火大,郑氏指出有阳不化阴,亦即阴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外感:客邪入内,病于何处,不必拘于一日二日之说,要刻刻将六经提纲,病情,本气熟记心中,即能明客气之所在,而用药有据。客邪必先侵太阳所主之皮肤,故发汗散邪为第一要着。若外邪从阳经入内,则必化热伤津阴。轻浅者用人参白虎,小柴胡类以存阴,深重者用大小承气汤之类以救阴。若外邪从阴经入内,阳寒混合必伤阳。轻浅者用大小建中,理中以扶阳,深重者用四逆,白通之类以回阳.
??3,内伤??寒邪内生,源于正气不足。用心过度者损心阳,宜桂枝汤;饮食不慎者损脾阳,宜建中,理中汤;房劳过度损肾阳,宜四逆,白通汤。凡六经病三阳之方以升散,清凉,汗,吐,下为准;三阴之方以收纳,回阳,降逆,封固为要。
??4,阳虚日久,不能化生真阴者,血枯而虚阳又炽者,不可妄用苦寒。宜甘寒及甘温微寒养阴,从阳以引阴,滋阴,化阴,用炙甘草汤,龙骨牡蛎汤,甘草黑姜汤类以治之。痨证亦多属此类。只有外邪从阳经入内,以致热伤血之阴虚,始可治以苦寒,清凉,升解之剂。
??太阳“初为外邪所伤,邪尚未盛,正未大衰,此际但能按定太阳经施治,邪可立去,正可立复。因近来不按经施治,用药不当,邪不即去,正气日衰,邪气日盛,势必渐渐入内,故有传经不传腑,传腑不传经,二阳并病,三阳并病,两感为病,渐入厥阴。邪苟未罢,又复传至太阳,迁延日久,变病百出,邪胜日衰,酿成阴阳脱绝,种钟危侯。仲景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以匡其失。而扶其正。”邪在三阳经腑,则以各经腑之法治之。邪在三阴,或从本化,或从中化或从标化,按定标本中法治之。六经各有提纲病情,昭然如日月之经天,丝毫莫混,头头是道,法法神奇,方方绝妙。仲圣不愧为万世师表也。
? ?? ?? ?? ?? ?? ?? ?? ?? ?? ?? ?读《郑钦安医书阐释》
??《郑钦安医书阐释》是唐步棋先生对火神派祖师郑钦安频于失传遗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阐释的合订本。阐释与运用合为一体,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忠实伤寒,高效实用,独步医林,蜚声海内外。唐步棋先生宣扬郑钦安医学思想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是当之无愧的火神派传人。? ???“郑氏医书”是一代宗师郑钦安以深刻的理解,独特的见解和有效的临床探索,挖掘和阐释《伤寒论》的结晶。医书全力维护医圣仲景的权威,全力维护《伤寒论》于各流派学説的本源权威。正如书中所指出的:“仲景为医林之祖,著《伤寒》一书,以开渡津梁。楬出三阳三阴,包含乾坤二气之妙,后贤始有步趋。”??
??“一属阳,气也。一生二。二属阴,血也。一合二而成坎,气无形而寓于血之中是也。二合一而成离,血有形而藏于气之内是也。”真阳为气,真阴为血,气血合而为一。有形之血,赖无形之气推动,无形之气寓于有形之血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阴平阳秘。气血循环,无一脏不行,无一腑不去。此六经之正气,“阴阳太和之气也。太和之气,弥纶六合,万物皆荣。人身太和充溢,百体安舒。”? ?? ? “万病一阴阳耳,阴胜者扶阳为急,阳盛者扶阴为先。偏于阴者宜扶阳,是言阴邪之盛,不是言肾中之真阴偏盛也。偏于阳者,扶阴。是言邪火之盛,不是言肾中之真阳偏盛也。”邪也者,阴阳中不正之气也。客邪在脏在里为阴邪。阴,水也。阴旺极,则凡气伤。凡气伤,则真阳真阴亦与之具伤。仲圣立白通,四逆为阴邪备法矣。客邪在表在腑谓阳邪。阳,火也。阳旺极,则凡血伤。凡血伤,则真阴真气亦与之俱伤。仲圣立白虎,承气为阳邪备法矣。正气自外伤,邪自外入,法亦升解,不使入内;正气自内伤,邪自内出,法亦温固,由内而释,不使伤表。仲圣云:“三阳经病者,邪从阳化,阳盛则阴必亏,以存阴为要。三阴经病,邪多从阴化,阴盛则阳必衰,以回阳为先。”总之,祛邪以辅正,邪去正自复。“元阴元阳同盛同衰,一元之旨归不谬。”
??四,伤寒医法? ?1,首分阴阳。阴盛阳必衰,阳盛阴必弱。然阴虚与阳虚俱有象似处,辩别不清,致用药错误。故郑氏立“辩认一切阳虚证法”和“辩认一切阴虚证法”,并各列数十条实例,分判精确明白,以便正确理解,认真对照,取得辩认阳虚阴虚的实据。
? ?阳虚,当扶阳抑阴。“有当轻清以扶阳者,大小建中之类;有当温养以扶阳者,甘草干姜汤,理中汤之类;有当辛温,辛热以扶阳者,四逆,白通之类是也。”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阴气势必上腾,即现牙疼,龈肿,口疮,舌烂,齿血,喉痛,大小便不利之病,”真气上浮之病,往往多有外感阳证之形。仔细推究,所现定系阴象,绝无阳证之实据可验,”“不得妄以滋阴降火之法施之。若妄施之,是助阴以灭阳也。”阳虚者气不足,不能统血,血行郁滞缓慢体温常偏低。
??太阳为寒水之经,“统周身皮肤,毛窍,营卫,百脉,经络为一身纲领。”而“一切外邪之来,必由毛窍而始入内。”故为对寒水之经的伤害。其经证的面目:“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所以,一年四季为病,只要有以上病证,就可断定为“伤寒。“
??二,何谓“伤寒论”?一年分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配六经,乃六经之本气。每气各司六十日,以成一岁。寒居正冬子令,一阳初生,为一岁之首,故圣人以“伤寒”二字立论。按照六经大纲,论伤寒六日传经病情。
??5,用药总则??大凡药品性具苦,寒,酸,濇,咸味者,功专在阴;具甘,温,辛,淡,辣味者,功专在阳。辛甘化阳,苦甘化阴。补坎阳之药以附子为主。补离阴之药,以人参为先。调和上下,权司中土,以甘草为归。
??读《郑钦安医书阐释》是对《伤寒论》的再学习。郑氏集前人七十余种医书之长短,楬示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所蕴含的疾病传播的规律性,疾病性质的多变性和防治疾病的可重复性。而规律性则显示出中医的科学性,可变性则显示出中医认识疾病的超前性,可重复性则显示中医方剂的实用性。特别是附子扶阳的超前使用,使三阴病的治疗充满期望和希望。正如唐步棋先生所评价:“郑钦安紧紧掌握《伤寒论》之精髓,于临证中广泛运用其方药于各种病证之治疗,卓有成效。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互相发明,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全是临证经验的总结,贯穿以阴阳为总纲,万病不出六经宗旨,不出一元真气的学术思想。特重阳虚阴虚之阐发,达到登峰造极。善用大剂量姜,桂,附以回阳救逆,拯人于于危。其于阳虚辩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乃祖国医学之瑰宝,千古一人而已。”
??“论外感,内伤把握其中” “凡外感之邪,必先犯皮肤,皮肤为第一层,属太阳[太阳为为一身之纲领,主皮肤,统营卫故也】,次肌肉【肌肉属胃】,次血脉【血脉属心】,次筋【筋属肝】,次骨【骨属肾】,乃人身之五脏。”外感之邪侵入五脏,必剥削元气,造成五脏内伤。仲圣步步立法,扶危为安,治外感同治内伤。内伤为七情之伤,“皆心气先夺,神无所主,不能镇定百官,诸证于是蜂起,由内而戕剥削元气,。”外邪之感,有传经之分。七情内伤,无经腑之变。皆本此一元有损耳。"外感,“客邪由外入内,宜升散清解,不使入内为要。”内伤,“元气由内出外,以回阳收纳,不使外出为要。“
??“论伤寒,暑湿燥火风具括于内” 六气乃六经之本气,各司六十天。人经之客邪,随经之本气而化。传经和病情是一致的,伤寒如此,暑湿燥火凤具如此。故云:“举伤寒而万病已具,明六气一年节侯已赅。”正如柯韵伯先生所言:“仲景六经是区分六经地面,所赅者广。凡风,寒,暑,湿,热,内伤,外感,自表及里,有寒有热,或虚或实,无所不包。”
??六经以太阳为首,厥阴为终。“真阳之气机发动,必先行于太阳经,而后行于诸经。”如寒邪所犯,阻其真阳运行之机,则太阳之经证作。“太阳之寒邪未尽,势必传于阳明,”寒邪即化为燥邪;" 燥邪之客气未尽,遂传入少阳,”即化为火邪;“少阳之邪未罢,势必传入太阴,”即化为湿邪;“太阴之客邪未罢,势必传入少阴,”即化为热邪;少阴之邪未罢,势必传入厥阴。即化为风邪。此三阳三阴六步传经。须知寒邪还可直中太阴,少阴,厥阴。另外,六经所主气机乃为本,客气所生乃为病。客气往往随主气而化为病,故一经一经病不同。
??一,何谓“伤寒”?书中直解:“夫伤寒者,邪伤于寒水之经也。”邪者,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也。常乘人体虚侵袭而为多种疾病,故又称六邪,寒邪。
??寒水之经者,太阳也。“太阳为三阳三阴之首,居于寒水之地,其卦为坎{阳为阴根}。坎中一阳,即人身立极真种子,至尊无二,故称之曰太阳。”“太阳之气化无乖,一切外邪无由得入。太阳之气化偶衰,无论何节何侯中不正之气干之,必先从毛窍而入,闭其太阳运行外出之气机,而太阳之经证即作,故曰伤寒。今人只知冬月为伤寒,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皆有伤寒。只要见得太阳经证的面目通体就在这邪正二字,”“仲景垂方,本祛邪以辅正,六经画界,诚调燮之旨归。”
? ?邪者,六经之客。正者,六经之本。六经,真阳之通道也。“坎中真阳,肇自乾元,一也;离中真阴肇自坤元,二也。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为其根,有夫妻之义。”子时一阳生,肾中真阳发动。背为阳,阳主上升。自背面由下而中而上,一气分三步,分出三阳。起真水上交于心。午时一阴生。腹为阴,阴主下降,心中真阴自腹面由上而中而下,三步定三阴。降心火于肾。一升一降,水火互济,周流不息,往来不穷。于是流通五脏六腑,九窍百脉,周身躯壳,输真气运用于中,死机转成生机。生命于是乎立。故曰:肾为先天之本。真阳欲立,须后天水谷精气濡养。脾为水谷之寄处,故曰后天之本在脾。“水谷之精气与先天之真气相依而行,周流三阳三阴六步,其中寓五行之义,各有界限。”
??阴虚,当益阴以破阳。“有当柔润以扶阴者,独参,黄连,当归补血之类也;有当清凉以扶阴者,导赤,人参白虎之类是也;有当苦寒以扶阴者,大,小承气,三黄石膏之类是也。”阳虚证皆缘火旺,火盛则伤血,故多水亏血衰。故体温常偏高而发热,虽现阴象,而貌似阳虚。??
??总之,郑氏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阳,元阴上求之。同时在中宫上用力。仲圣立建中法,治外邪闭其营卫,伤及中气者;立理中法,治内寒湿气伤及中气者;合后贤之补中汤,以治劳役伤脾。合称中宫三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