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内容提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严格要求,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主题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中图分类号】g633.51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学生创新人格的教育。
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中学教学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
创新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各学科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造就出大批创造性人才。
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著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同时,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2)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观点;(3)不讽刺嘲笑,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4)注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在这样xiu的课堂中,学生才会积极质疑、勇于创新,才会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
创新课堂
1 5
舞 赫赫 中 历 教学 创 教育 漂 学 史 与 新
■ 张晓 光
新的 《 史课 程标 准》 出 :要 使 学生 确立 求 历 指 “ 真、 求实和创 新 的科学 态 度 , 以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精 神、 创新 品质 和实 践 能力 。那 么 , 么是 创 新教 育 ” 什 呢?创新教育就是培养 创新 人才 的教育 , 教育者 是 通过教育 、 学等活动培养 学生 的创新精 神、 教 创新思 维和创新 品质 的教育 。中学历史教材包含着大量 的 创新 素材 , 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 又为历史创新教 育注入 了新 的活力 , 因此 , 在历史教学 中大力开展创 新教 育 , 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空间。 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 意识 和创新精神是学生 主动探究 问题 和创 新 活动的根本动力 。纵观历 史的发 展进程 , 历史进 步发展 的本质含义就是创新 , 历史发展的过程 , 就是 人类 不断创新 的过程 。 在历史长河 中 , 改革和创新的人物群星璀璨 , 创 造和发 明的故事 数不胜 数。古代 史上 , 有许 多神奇 的创造故事 , 如中国的盘古 开天辟地 、 希腊 的普罗米 修斯 的传说等 ; 近现代 史上 , 詹天 佑建设 京张 铁路 、 瓦特 制成 改良型蒸 汽机 等。特别是 1 纪以来 , 9世 创 新活动 已经成 为时代发展 的主旋 律 , 就使 得现代 这 科学技术 突飞猛进 、 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 社会发展 日新 月 异 。 可见 , 创新活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 , 推 是 动历史 向前发展 、 社会 不断进 步 的不竭 动力。苏霍 姆林 斯基说 :将劳动人 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 于 “ 生活 、 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 , 在他 们的心灵 中 , 就会激发 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 、 思维 和 技巧而骄傲的情感 。 因此 , ” 在历史教学 中, 我们应充 分利 用相关 的历史 事实 , 再现 历史上 的一个 个创新 人物的活动和形 象 , 学生置 身于创 新 的时代潮 流 让 和氛围之中 , 去体验和感悟创新 , 使之懂得创新对人 类进 步的巨大影 响 , 新对 中华 民族 复兴 的伟大作 创 用, 从而增强其创新意识 、 培养其 创新精神 。 二、 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 创新 思维和创新 能力是 学生 自身发展 和进 行创 新活动的必备条件 。“ 历史课程 从不 同 的角度揭示 人类 历史 发 展 的基本 过程 , 通过 重大 历史 事 件 、 人 物、 现象 展 现人 类 发展 进 程 中 丰 富 的历 史 文 化 遗 产 。中学 历史 教材 是根据课 程标 准 、 ” 教学 大纲 由编 写者按照 自己的理解 和史学家 的观点 选编 的 , 以 所 中学历史教材所述 的历 史知识 是多维 度 的, 既有 它 史实 , 又包含史论 和史法 , 史实 本身是 客观 的 , 论 史 则是主观的。因此 , 史教材兼 具 客观性 和主 观性 历 的特点 。 教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提供 了广 阔的天地 。中外历 史上重 大的历 史事 件 、 历史人物等基本史实 的教学无 疑是必 要 的 , 它对 学 生知识的积累 、 操的培养 和智能 的训 练也是 有益 情 的, 但历史 教学更 重要 的是 培养学生对历史 的认 识 、 分析评价 的能力 , 使学 生形成 正确的历史 观 , 并激活 其创新思 维 、 强其 创新 能 力。所 以, 增 在历 史 教学 中, 教师应以学生为 中心 , 挥学生 的主体 作用 , 发 鼓 励学生对教材观点 进行大胆 质疑或 从不 同角度 、 不 同侧 面加 以补充 。在讨论和质疑的过程中训练和培 养学生的批 判 精神 、 异思 维 、 新思 维 和辨证 思 求 创 维 。例如 , 中国近代史教材 没有 提及李 鸿章 的评价 问题 , 在教学中 , 师可举 出这样 的两个 观点 : 教 有人 说李鸿章是卖 国贼 , 也有 人认 为李 鸿章 是 中国近代 化的功 臣。引导 和鼓 励学 生 结 合李 鸿 章 的洋 务活 动、 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有关史实 , 对李鸿章进行客 观
创新中学历史教学的案例实践
创新中学历史教学的案例实践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和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认同和国家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许多中学开始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案例,探讨创新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
案例一:角色扮演与历史重现在某中学的历史课堂上,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们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或群体。
他们需要通过研究资料和讨论,了解所扮演的角色的背景、思想和行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和对话。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了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案例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某中学的历史课堂上,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取音频和参与互动游戏等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细节,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让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到历史研究和探索中。
案例三:实地考察与历史体验在某中学的历史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们进行实地考察和历史体验。
学生们被组织到历史遗址、博物馆或者相关的纪念地进行考察和观察。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历史结论进行重新审视,使历史变得鲜活。
其次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不但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此外,教师还需传授学生思维方法,交给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
一、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一)中学历史教师自身的水平亟待提高。
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尽管如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知难而上,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而努力。
(二)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
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推广,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应该体现在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重新审视,创设全新情境,从而把握历史真正的内涵,使之变得鲜活。
(三)中学历史教师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
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
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
相反,只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而忽略创新能力的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在历史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青少年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秘密,自己的一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趣味的小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倾注着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校牢笼。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的个性被抹平了,创造力就不易被激发出来。
缺少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也就不可能有诸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没有人才,在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就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有一种宽松、自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路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路在中学教育中,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过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
然而,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思路。
一、情境创设,让历史鲜活起来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显得遥远而陌生。
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
例如,在讲述古代战争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地图、战争场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历史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思考和决策,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想法和行为。
此外,实地考察也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痕迹。
比如,参观当地的古城墙、古寺庙,让学生亲眼看到历史的实物,从而加深对历史的认知。
二、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思考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在讲述工业革命时,可以提出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思维的碰撞。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如果没有工业革命,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历史的可能性。
三、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学习任务。
比如,在学习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时,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文学、艺术、科技等。
简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渗透
教学是 势在必 行的 但是 . 在进行 创 新教学 时. 我们 一定 要 有 自 己的原 则 . 不 违背 历史
的真实性 以下是笔 者在历史教学 中进行创 新教学 的几点 做法 . 在此 和大 家进行 交流 和 探讨
一
对 于初中生来说也是如 此 .他们在学 习当 中 对哪个科 目感兴 趣就会 专心 地学 习这一 科 . 如果 对哪个科 目没 有兴趣 .即使教 师在教学 的过程中使 出了全 身的解数也不 能让学生积 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 因此 . 我们为 了能
学 羁 2 0 1 3 年 第 3 期
王 丽君 ( 河北 省卢龙 县刘 家 营 乡中学
创 新能够 保 障一个 民族 的兴盛 不衰 , 能 够推 动一种文化传承 不竭. 、 在初 中历 史教学 中. 要 想取得 良好 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 果 . 使 我 们 民族 乃 至世 界文 明 文化 得 到更 好 的传 承 .我们教师在教 学中就要不 断创 新出新 的 教 学方式和教学 手段 加之基础教 育改革 的 不断深入 .教师通 过创新教学来提 高学生综 合素质的趋势 已经越来越 明显 因此 , 我们 历
史 的乐趣和幸福 .以此 来激发学生学 习历史 的兴 趣 .培养学生对历 史事件和历史 事实 的 好奇 心 .从而使学生积极 主动地学 习历史知
这样错误 的理念不但不能更 好地培养学 生的 思维能力 . 还会使学生讨 厌历史 . 忽视历 史学 习的重要性。
求 作 为初 中 历史 教 学 活动 的 组织 者—— 教
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使学生在历史的学习 过程中也能够培养 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 提高
在历史创新性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历史教学是素质教学的有机载体和重要学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和核心。
关键词:兴趣改革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简谈几点浅见拙识: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这说明了兴趣是一个人探知的内部动力。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知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奋发求知的内部动力。
倘若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就激发不起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无动力探索历史知识,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的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引导学生采取编写诗歌的形式来记忆历史要件。
通过学习思考,有的学生便写出了“赤壁之战208,孙、刘联军抗曹家。
全国统一未实现,各据一方把国建。
此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曾强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以情激趣、设疑激趣、以电教激趣、以热点激趣、以影视激趣等。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应试教育,而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灌输式。
这种观念和模式,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才的培养。
因此,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变灌输式为讨论式、问答式、探究式和开放式教学,力求构建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和搭设一个宽广的平台。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做到:1、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体现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创新教学能力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
跨入信息时代,对每位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全球一体化,这就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合作、分离,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历史都是过去的,而现实和未来都会成为历史。
历史学习之所以要创新,就在于我们要面对现实和未来。
创新性的教育的主旨是:教师要以创新性的劳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一、转变教师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师。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告戒教师:“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书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构建创新型教师群体是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
传统的教师观念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中心论。
现代经济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点,现代科技的本质是创新,是以创新型人才为支撑点的。
我国教育必须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现代化教育转化,这是实施可叫兴国战略的关键。
在创新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而不仅仅是教师教书的地方,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到目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历史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抛弃旧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教育观念,走出误区,建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主体意识,成为创造型的教师,时时对自身的素质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趋势。
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二、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新教学模式。
在构造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探索,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
根据学生背景、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提出相关中心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体现创新精神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体现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构建能体现中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组织形式。
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改革强调历史教学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学校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
作为历史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如何才能在历史课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呢,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的思想认识基础,创新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创新意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等说教式的弊端,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因此,教师应“低下身来”,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
我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丰富的历史教材,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善于创新的民族。
教师用好、用足教材内容,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其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可以巧设方法。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法:(1)图示讲解法。
图示法具有直观、简明、清晰的特点,用它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理论形象化、条理化。
(2)创设问题情境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只有回归到历史情境之中才能有效地感触历史的生动。
(3)开展民主教学法。
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师生互相激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心情舒畅、轻松,做到敢想、能想、敢问,想学、会学、要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就包括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代社会,创新能力被视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而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谈一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了解历史教学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学是一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它既有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也包含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阅读、思维分析和信息整合能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明、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对思想、文化和社会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教学强调的是思辨性,而思辨性是创新的最重要素养之一。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历史事件的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探讨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学生需要深入思考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样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使他们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起了快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历史教学注重的是历史素材的应用和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来积累和运用历史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历史课题来进行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比如编写历史故事、制作历史PPT、设计历史模型等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和运用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能力,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四、倡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跨学科应用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还应该倡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跨学科应用。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除了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外,还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创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历史的过去性,凡是历史都是过去已发生过的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重演,因而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二是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已经作出了结论。
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不同寻常的、求新求异的一种发散性思维方法。
它要求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用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去探索答案,从而产生新的设想、新的理念。
一、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培养创新能力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思考的少,回答题目时人云亦云,不善于多角度思考,题目形式一变化就束手无策。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当前教学的当务之急。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创新思维训练强调的是学生思考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现成答案,大胆提问,大胆质疑,不要任意加以指责和批评,而要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回由“羞于提问”到“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就逐步提高。
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下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文字、图象、声音、立体动画、编辑剪贴等功能,运用于历史教学教研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性,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学术界的关注,成为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
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
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新型的历史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历史教学中的视频、图象、资料等相关资讯有机地结合到历史教材中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摆脱以往历史教学中“纸上谈兵”的困境,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目标。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任肖平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08期作为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科,肩负着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道德情操、生存发展教育的重任。
这要求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既要加强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的传授、基本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操的熏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构建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兴趣青少年应该具有不墨守成规,不囿于现有历史结论的探索积极性,但探索是有风险的,也不是可以任意而为的。
作为学生,因循守旧,死读教材,固然会获得较好的成绩,而标新立异则有可能成绩暂不如人。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和创新精神,不让他们在平时的考试分数上“吃亏”,学校和教师应创建一种激励机制来调动、激发、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宜对下列情况予以表扬鼓励。
1.对课堂上积极思考、创造性回答老师提问的同学予以表扬鼓励,并记录在《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表》中,作为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2.小考、期中、期末考试,可出一些带有创新思维的试题,拟定答案时给予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评卷时对那些有特色、有创新的答卷予以奖分。
3.对在学生社会调查、历史小论文征文、向报纸杂志社投稿中取得成绩的学生公开表扬奖励。
4.设立各科“创新标兵”、“创新能手”等称号,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5.建立学生创新档案,如实记录他们在中学时代的创新成果,做为向上一级学校和社会推荐的重要材料。
二、注重课堂教学,搞好创新教育历史创新教育可以延展到社会各个层面,但关键在于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改进教学模式,引进创新活动。
为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就要尽力创设创新情境,设立创新问题,引入创新手段,充分运用历史文物资料、历史题材文本、多媒体课件等辅助资料,让学生在学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除了阅读教材 , 那些 生动逼真 的历史 图片 , 展示 了 历史场景 , 渲染 了气氛 , 让学生有了充分的感 性认识 , 的
确为历史课堂增色不少 。但这还远远不够 , 我们应充分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 如运用 电视 、 录像 、 多媒体播放历 史 影片 , 带领学生跨越时空 , 由现实进 人历史 , 让他们成 为历史 的见证人 ,让他 们与历史人物 同呼吸 、共命运 。 这样 , 枯燥 无味的历史知识将 会生动起来 , 死气沉 沉 的 历史事件 将鲜活起来 ,遥远模 糊 的历史 人物将清 晰起 来, 学生的兴趣 和热情也将会高涨起来 。 这种情况下 , 学 生们又怎么能不爱创新 呢?课堂质量怎么能不提高呢? 三、 改变教 学观念 , 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 的教学是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 、知识传授 , 仅
一
、
改 进教 学 方 法 。 透 创 新 教 育 渗
传统的历史教法是重知识传授 、 重智育 内容 。教师 是注射者 、 生是接受器 , 学 结果 往往是教师讲 得头头 是 道, 学生却是雾里看花 , 久而久之 , 就会 失去学 习的主动 性, 并形成一个 概念“ 历史就是死记 硬背 ”认 为历史 不 , 需要思考与理解 , 更谈不上创新 。 因此 , 改进教 学势在必 行。 要考虑① 怎样才 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兴趣对求 知创 新的重要性是不 言而喻 的。② 如何才能 培养学生 良好 的学习 习惯。 良好 习惯 的养成 , 有助于学生主动掌 握知识 , 而掌握一定知识 又是创新 的先决条件 。③培养 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 了兴趣和 习惯还不够 , 还要有 “ 咬定青 山不放松” 不达到 目的不罢休 的精 神 , 能激 , 才
一
教情绪 。教师要对 教学充满 激情 , 对学生充 满关爱 , 对 自己充满信 心。上课时要调控好学生 , 使学生上课情绪 高涨 , 回答 问题充满激情 。 总之 , 思想 品德 教师只要转变教 学观念 , 关注不 同 学生 , 在课堂 上指导 学生 实施 “ 自主 、 作 、 合 探究 ” 为特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时,有意地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容力。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时,有意地,创造性地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历史教材在设计编排上选入了许多让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与建议”、“学习与发现”等内容。
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发现问题留有较大的空间。
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一、巧用课堂教学,培育创新意识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秘密,自己的一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趣味的小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倾注着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习牢笼。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的个性被抹平了,创造力就不易被激发出来。
缺少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也就不可能有诸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没有人才,在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就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要想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要有一种宽松、自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
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冒险和主动拼搏的精神,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永恒追求。
创造性只能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涌现出来,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里学习历史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特别的问题进行鼓励,时间一长,学生就慢慢形成一种寻找疑点和进行答疑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创新的意识,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_牟莉萍
二、根据教材特点,设计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同时,我们还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等选用恰当的阅读方式,努力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一)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在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前,常常是从头到尾,把握不住要点读,针对这种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将教材解剖成一个个基本的知识单位,编写符合学生实际、逻辑性强的阅读提纲,以指导学生钻研教材,让学生利用阅读提纲或提出的问题去读,做到读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增强阅读信心。
如学习《花的结构》一节,可编写如下阅读提纲:1.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其作用各是什么?2.花蕊由哪几部分组成?3.花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为什么?4.花的其他结构有哪些?作用呢?这种提纲,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学生阅读后,教师再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学生很快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为一体,效果很好。
(二)有选择地读不少学生习惯于大段大段地背教科书,将生动的生物科学学成“死物学”,因而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要有选择性,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必须让学生独立阅读、互相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凡是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独立思考作出答案的则不要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现成答案,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例如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意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没有必要让学生阅读得到现成的答案,而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每一验证性的实验方法、步骤就应让学生独立自学。
(三)专题阅读对分散在不同章节里同类知识则进行归纳整理阅读,使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
让学生通过专题阅读,把前后知识贯通。
(四)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为使学生提高阅读效果,防止遗忘,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善于积累资料,养成“看书必动笔”的良好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全面理解。
总之,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要持之以恒,要让学生逐步体会阅读的好处,享受自己通过阅读而掌握课本知识的快乐。
(作者:荣成市第三十六中学)(责任编辑:江 城)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牟莉萍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浅析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析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动力。
江泽民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创新教育应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历史教学),走学科渗透为主,专门训练为辅的道路。
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积极挖掘创新教育因素,自觉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历史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历史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学生历史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教师应努力营造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培养和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历史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历史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
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并用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2.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
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
其次,要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这是指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简单地说,就是发现一种新方法,并用来创造性地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包括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迁移思维、聚合思维等。
这是学生正确分析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并将此迁移到学生新知识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求贯穿以具体的尽可能完整的历史材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即史论结合。
这是历史学科所独具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
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注重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能力的人才。
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大的中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规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逐渐摆脱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性,主动探索学习新知识。
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启发、讨论、活动等等,给学生开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使他们养成观察、分析、探索、猜想等习惯,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求异、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形成创新思维的氛围。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获得的信息和贮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态或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加以类比、直觉、灵感等创造出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拓创新思维训练,让他们具备创新素质。
那么,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呢?一、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学生要不断创新,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
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要想培育学生的创新欲望,首先必须要有一种宽松、自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
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冒险和主动精神,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永恒追求。
创造性只能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涌现出来,历史课程标准改革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有利时机,尽管考试仍在进行,但题型结构的变化,已逐渐摆脱了过去的那种单纯凭记忆的模式,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在教学中就一改过去的那种以讲为主、以记为辅的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代之以讨论为主、并辅之于辩论、归纳,同时大胆删去一部分内容,每课进行一、两个重点标题的讨论。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辩论,教师作适当地引导,或帮助查找一部分资料。
最初的几节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寻找疑点,并制定相应的鼓励和轻微“惩罚”措施。
(如唱支歌、讲个故事、朗诵一首诗等等),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时间一长,学生就慢慢形成一种寻找疑点和进行答疑的基本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创新欲望,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二、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引导者,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中学历史教育一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意识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本文将探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应如何进行创新。
一、创新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
只有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全面素质的历史学生。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碎片化的冲击,学生对于枯燥的历史教学内容缺乏兴趣。
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
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而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
二、创新的可行性1. 引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历史教学模式的有力工具。
通过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2. 引入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历史教学模式创新可以引入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的教学方式。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方,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深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当今,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而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它已成为时代的
浪潮,汹涌澎湃,振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
我们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
地使所有的人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要重要。
”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因此,创新教育毫无疑问已成为我国未来教育的使命,而中学教育又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责无旁贷。
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我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点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营造良好环境的前提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这种定位确立了老师的正确性与支配性、强化了学生的服
从性与接受性,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
教师成了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指挥者,学生只能服从老师,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意见,探讨问题,这样,在森严肃穆的气氛中,在老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的心灵受到压制,不可能充分表现出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
要说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可能连正常的人格也难健康发展。
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
须极大地改善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
只有师生
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在
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同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充分相信每个学
生存在的潜能。
在如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教师的学问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
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他们的信息量和智慧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而教师则应坦
率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开放、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讨与思考,使课堂充满民主
和谐的教学气氛。
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大有益处;对于
学生萌生创新动机,活跃创新思维,激发想象力大有益处。
在课堂中,我努力营造这种教学
氛围,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欣赏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张扬个性,甚至
让学生对我的教学进行大胆评判:哪些讲得精彩,哪些讲得欠妥?让他们讨论,师生平等对话,形成共识,对言之成理、独到创新的意见予以充分肯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鼓励质疑,激励探讨,激发兴趣,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重要保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问题是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动力。
所以,讲课时,我努力围绕课
程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富有较强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
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对历史学科而言,问题的切入点很多:如从某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可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对某一历史人物“作如何评价”等等,类似的问题思维空
间很大,极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扬起想象的风帆,带动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讲到在明朝中后
期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提问学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是什么”之后,有同学就提出:“既然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为什么商品经济相当发达的北宋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不是产生在出现了世界最早纸币的四川地区呢?”讲到重庆谈判时,有同学提出:“蒋介石曾悬赏要毛泽东的人头,而毛泽东到了重庆他又未下手,是蒋介石讲义气,还是他怕毛泽东?”“如果日本不侵略中国,共产党会不会被蒋介石剿灭?”这些问题着实让人吃惊,可
见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潜力可挖,关键在老师如何引导、保护。
哪怕他们的问题看起来荒诞可
笑或远离现实,或问题过浅没有价值,或问题过大没有针对性,我们都不要马上否定它,更
不能讽刺他(她),而要积极引导,教他们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创新探究的起点,而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创新探究的重点。
讨论
过程中,要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卡壳或偏离方向时,要及时地引导、点拨、启
发学生将讨论引向深入,并允许讨论中非合理因素的存在,不能因制止暂时的混乱局面而扼
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
还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学生探讨,如信任期待的目光,肯定赞许的评
价以及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如提问的数量、质量,回答发言的人数,准确性)等都能有
效地激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言,勤于探索。
三、创设历史情景,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有效手段
历史学科过去性、一维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不能像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那样通过实验的
方式重现,也没有数学、地理学科那么多直观教具演示,而按照巴甫洛夫“第一信息系统只有和第二信息系统交互作用才能产生最佳教育效果”的理论,单凭历史教师言传身教,是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的。
鉴于此,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而很多历
史教学内容决定了历史教学可能且有必要创设历史情景,这样可缩短时空距离,让学生贴近
历史,置身于再造的历史场景中,感知历史,陶冶情操,激发情趣,活跃思维。
创设历史情景的手段很多,可用实物媒体,如文物、古迹、图片、史料,可带学生到名胜古
迹参观学习,有道是百闻不如见,这样获得的知识更牢固;也可虚拟情景,如角色扮演、戏
剧表演、形象模拟等。
尤其是计算机程序教学,可将教师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的画面和文字
体现出来,可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演示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
再现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从而加深对所
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记忆质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要革新教育观念,把创新教育渗透于历史课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历史课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推
进学校素质教育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