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赏析)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篇一: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4、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一)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2.请把李商隐的《锦瑟》补充完整。
(4分) 74分)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
(3分)(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高适《塞上听吹笛》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高适《塞上听吹笛》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王昌龄《从军行》高适《塞上听吹笛》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从军行王昌龄塞上听吹笛高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
两首诗都写了和,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②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①边塞诗乐曲声月色。
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
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
从军行鉴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令人陶醉的千古绝唱,然而在久戍边关的军士眼中,又是使人厌倦而单调的景象。
天天都是那连绵不断的乱山、长城,白天与“大漠”、“落日”为伴,晚上又是“寒光照铁衣”的荒野。
即使军中作乐,通宵尽欢,乐声嘹亮,也难以消除军士们积郁内心的惆怅。
“琵琶起舞换新声”。
琵琶不断奏出新的曲调,随着旋律的变化,人们翩翩起舞。
琵琶是富于边地色彩的乐器,而军中作乐,离不开胡琴、羌笛和琵琶的伴奏,这些乐器,对戍边者来说,带有异域的情调和征战的音律,易唤起战士们强烈的感触。
既然是“换新声”,应该给人以新的感受,带来新的欢乐吧。
然而“总是关山旧别情”。
“总是”二字,转折得有力,巧妙。
此句的“旧”与上句的“新”二字相承应,意味无穷。
“新声”与“旧别情”互相影射,形成诗意的波折,造成抑扬顿挫的音情,尤显出“意调的酸楚”,边愁的深重。
征戍者离乡背井,因此,“别情”是军中最普遍、最深沉的感情。
尽管曲调花样翻新,而唤起的“总是”人们的离愁别绪。
《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
”句中“关山”二字,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颇深。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塞上听吹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塞上听吹笛》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②梅花: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11.请描绘【乙】诗“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所呈现的画面。
12.赏析【甲】【乙】两诗在写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答案】11.北地边塞,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
12.同:都借用笛声,来表达思乡之情。
都将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异:甲诗用反问直抒胸臆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乙诗用设问由听曲想到故乡的梅花,想象梅花落下的情景委婉地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雪化时战士们赶着马群悄然回来,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
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雪”“胡天”“马”“月”“羌笛”,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1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同。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塞上听吹笛》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
可见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借用笛声,来表达思乡之情。
都将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异。
甲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用反问直抒胸臆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乙诗“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意思是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1)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3分)(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阅读答案:10.(1)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
(1分)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1分)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
(1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高诗寓情于景(1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1分)李诗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1分)[或:李诗叙事抒情(1分),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现思乡之情。
(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塞上听吹笛》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篇二」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7—9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从流飘荡:随着B.负势竞上:凭依C.窥谷忘反:通“返”D.在昼犹昏:夜晚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篇一: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4、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一)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2.请把李商隐的补充完整。
(4分) 74分)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
(3分)(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
唐宋诗歌鉴赏第二单元边塞诗习题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练习题】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1)这这首诗歌的首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结合诗句,请简要叙述。
(3分)答:。
参考答案:描写了一幅苍茫而又清澄的画面。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趁着月色,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明月朗照,洒下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
(2)这首诗歌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
参考答案:联想(想象、虚写)三四句虚写景,由将士所听之曲《梅花落》想到故乡盛开的梅花,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同答后面的问题。
(6分)古从军行①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②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劫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生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注】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
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古诗词阅读理解
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古诗词阅读理解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①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诗中的景物比较多,有人想把“羌笛”去掉,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2.简要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不好。
因为羌笛的出现,让诗中有了悠远的笛声,笛声自然而然地使画面更有立体感,引发遐想,最终使得此诗不但有色,而且有声;不但有景,而且有情。
2.戍边人悠悠的思乡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首先表态不好,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原因即可。
前两句意思是: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
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军营城楼间。
从中我们可知:战争暂时已告一段落,月光皎洁的晚上,听着悠远的笛声,引发戍边人的思乡之情。
所以笛声使得此诗不但有色,而且有声;不但有景,而且有情。
2.本题考查领会诗人情感的能力。
要结合诗句,明确叙述的内容,仔细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梅花落》本为羌笛曲,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诗人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戍边人悠悠的思乡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
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军营城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7.(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参考答案:7.(1)(2分) C(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2)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2)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两诗对比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7.(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参考答案:7.(1)(2分)C(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2)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2)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 两首对比赏析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塞上听吹笛译文及注释
塞上听吹笛
【作者】高适【朝代】唐译文对照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
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注释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
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牧马还:牧马归来。
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3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4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12分 C2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如果答哀伤、哀愁的得0.5分分析: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3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4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答对两点给满分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
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5.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古诗阅读5.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6.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塞上听吹笛的全文翻译及赏析
塞上听吹笛的全文翻译及赏析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前言】《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
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注释】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
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牧马还:牧马归来。
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翻译】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
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赏析汪中《述学。
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今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
现在我们还可看到诗中写景亦有“虚景”与“实景”之分,如高適这首诗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
古诗塞上听吹笛翻译赏析
古诗塞上听吹笛翻译赏析《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前言】《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
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
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注释】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
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牧马还:牧马归来。
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翻译】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
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赏析】《塞上听吹笛》此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
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第一首诗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第二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所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第一句化用了西汉的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流露出诗人无辜受害的愤懑。
B.李诗第二句“西望长安”,表达李白虽被流放,但依然关切国运和眷恋朝廷。
C.高诗开篇描写了冰雪消融的边塞景象,为胡人牧马而还即将开展大战做铺垫。
D.高诗尾句与张若虚“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法相似,余味悠长。
16.这两首诗歌的三四句都涉及到了《梅花落》曲目,且表达情感和艺术手法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为胡人牧马而还即将开展大战做铺垫”错误。
第一二句写胡天北地冰雪融化,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忽听洒满明月清晖的戍楼里传来阵阵悠扬委婉的羌笛声。
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大地解冻、牧马晚归的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展现了边塞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开朗壮阔的基调,没有为开展大战做准备的意思。
故选C。
16.①情感:思乡之情。
(1分)李白在流放途中听闻此曲,流露出去国怀乡之愁(1分);高诗中将士由听曲想到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情调(1分)。
②手法:通感(1分)。
李诗写自己听到凄凉笛声,就像是冬季飘落的梅花,化听觉为视觉(1分);高诗写边关将士听着《梅花落》的家乡小曲,仿佛是风吹落家乡的梅花,将听觉诉诸视觉。
(1分)虚写(想象):李诗将“梅花落”拆用,写江城五月听到凄凉笛声,想象自己置身梅花飘落的冬季(构成一种风洒落梅的虚景),以此表达冷落的心情。
高诗写边关将士由听梅花曲想象到风吹落家乡梅花的图景,以虚景表达将士思乡之情。
情感3分,艺术手法3分。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与赏析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答案附翻译与赏析.doc》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uji/1840594.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赏析)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赏析)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赏析: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篇一: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①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3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答: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答: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小令,答复以下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答: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1.〔1〕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赏析)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赏析: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
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
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