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白学军版实验心理学(国内最新最全,比郭秀艳朱滢的更好) 第1章 实验心理学概论
检验理论 (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评价结果 (统计分析)
4/22/2020
.
可能的结果: ➢接受该理论 ➢修改该理论 ➢否定理论 ➢发展一个新理论
29
心理学实验程序
选择问题
形成假设
选择被试
实施实验
解释结果与检验假设
撰写报告
4/22/2020
.
30
一、选择问题
重具体应用
赫葆源等,《实验心理学》
4/22/2020
.
11
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
科学
❖对客观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 ❖科学的内容
已知事实、规律和定律等 ❖科学的过程
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搜集数据 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提出某现象的理论解释
4/22/2020
.
12
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
非科学方法
.
26
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
❖以信息加工为基础进行实验研究,揭示大脑的认知 加工过程。
认知神经科学
❖通过对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揭示正 常人的脑认知机制。
4/22/2020
.
27
第三节 心理学实验的程序
4/22/2020
.
28
扩展阅读:科学研究的过程
带着问题的观察
建构一个理论 (假设、假说和预测)
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实验心理学
白学军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感谢
编写《实验心理学》课件PPT的人员:
❖陈 璐 康廷虎 李士一 潘 运 王中婷 徐 玮 ❖杨海波 臧传丽 张锦坤 张慢慢
4/22/2020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2009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psychology开课学期:3学时/学分:96/6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专业:应用心理学选用教材:杨志良主编《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主要参考书:朱;莹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杨志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舒华著《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赫葆源等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7、林仲贤等主编《实验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8、金志成编著《心理实验设计》,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坎特维茨等著《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10、张学民舒华编著《实验心理学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一、课程简介实验心理学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心理学其它课程的基础和核心。
是心理学专业的重点课程,对于心理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讲述如何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
课程主要包括两大局部,一是阐述心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讲述心理学实验的一般原理。
内容包括实验研究的变量种类以及控制方法,被试的选择及控制,实验的研究程序,实验设计的种类以及适用条件,实验资料的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的解释以及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另一局部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的应用,包括心理物理法、知觉、学习、思维、情绪等专题,以及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些经典实验,具体讲述在具体的研究领域如何应用实验方法等问题CExperimental Psychology course is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lt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other courses in psychology . It is the focus of psychology courses. It i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sychologists engag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Course focuses on the experiment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on th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Course includes two parts.First ,to elaborate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Including describes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Study variables types and methods of control,the selection and control of subjects,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gram, the type of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data collection, collation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and how to write research reports. Another part of theexperimental method described in a number of specialized fields, including psychophysical method, perception, learning, thinking, emotions and other topics, as well as some of the classic psychology research experiments, specifically in the specific field of study about how to apply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other issues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现代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的开展基础。
心理学专业课推荐参考书目
心理学专业课推荐参考书目1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①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②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伍新春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3、心理统计与测量①心理统计学★张厚粲主编:《心理与教育统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张厚粲主编:《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②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等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戴海崎等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4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杨治良著:《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张学民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郭秀艳、杨治良:《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说明:★为首推书;出版年份不需要严格要求,一般是越新越好,关键以出版社和作者为主要参照。
3.《普通心理学》20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彭聃龄主编4.《发展心理学》 1995 人民教育出版社林崇德主编5.《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2003 安徽人民出版社周宗奎编著6.《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瞿葆奎主编吕达副主编吴庆麟著7.《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8.《心理测量》人民教育出版社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著应用心理学书系林崇德主编9.《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邵志芳著----------------------------普心(包括心理学史):《心理学与生活》,(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浦-津巴多著,王垒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88元《普通心理学》孟昭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认识心理学》王苏、汪安圣北大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格心理学郑雪暨南大学------发心《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林崇德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张文新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心教育心理学冯中良、伍新春等著人民教育教育心理学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统计与测量《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北师大出版社张厚粲《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郑日昌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暨南大学出版社------实验《实验心理学》朱滢2000年北大出版《实验心理纲要》杨博民1989北大出版《心理学研究方法》北师大王重鸣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杨治良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董奇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教2004相关参考辅导书★王本法主编:《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辅导全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年9 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心理学专业基础》(2009 最新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9 月★博仁教育中心编写:《2009 年考研心理学名师讲义》,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 年8 月★毕鸿燕主编:《2009 年考研心理学备考核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8 月★周宗奎主编:《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要点解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8 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心理学专业基础实战练习》(2009 最新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11 月★北师大三人行教育机构编写:《心理学考研核心习题集》(考研专业课辅导资料),考研加油站内部资料,2008 年10 月★王本法主编:《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 心理学》( “考研直通车”真题解析系列丛书) ,齐鲁书社,2008 年 5 月1 、普通心理学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①发展心理学②教育心理学3、心理统计与测量①心理统计学②心理测量学4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使用)
《实验心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实验的理念以及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设计和分析等。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非常重要的支柱,是其他心理学课程的基石。
主要是通过讲解心理学实验的历史、控制思想等,利用可证伪的原则来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验证某些概念、理论,或发现新的知识。
该课程既回顾了经典感知觉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还讲授在反应时领域、记忆、注意等高级心理过程方面的实验进展。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一方面掌握实验的思想和方法,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相关的经典理论及进展,从而为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心理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54学时,理论54学时。
四教材:《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3年8月。
II正文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本章将从实验心理学的性质、诞生及方法学地位三个方面向学生展示其魅力,使学生对实验心理学有一个全面、概括性的认识。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熟悉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发展的贡献。
(三)了解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四)了解实验心理为什么是一门科学。
三教学内容(一)实验心理学的性质:实验心理学的含义、实验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
教育实验研究参考书目
拿什么来拯救你,可怜的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地位不高是明见的事实,不过,最近翻译过来的《一门琢磨不定的科学》一书显示,美国学术界也一直看不起美国的教育学,教育学在美国的地位之低,令人瞠目。
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都低级,主要原因是教育学满足于“纸上谈兵”,缺少充分的实验研究。
我希望我的做教育学的朋友和学生看看那些有影响的实验研究案例,然后做教育实验研究。
1.关于教育实验研究,我推荐的第一本书是《实验教育学》(拉伊著,沈剑平、瞿葆奎译:《实验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关于教育实验研究,我推荐的第二本书是《改变心理学40项研究》([美]Hock著,白学军等译:《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3.关于教育实验研究,我推荐的第三本不是书,是期刊杂志:《心理学报》。
可以看看中国心理学是怎样做实验研究的。
虽然一般的本科生、研究生很难看懂里面的实验研究报告,但这不要紧,要紧的是看看那些报告里面公布出来的或隐含的实验研究方法。
4.关于教育实验研究,我推荐的第四本也不是书,是期刊杂志:《心理科学》。
理由同上。
5.关于教育实验研究,我推荐的第五本书是《心理学的故事》([美]亨特著,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
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故事”,但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史迹。
6.关于教育实验研究,我推荐的第六本书是《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关于教育实验研究,我推荐的第七本书是《实验心理学》(杨治良著:《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各种不同版本的《实验心理学》虽然可能雷同,但可以在比较中增进理解和选择。
8.关于教育实验研究,我推荐的第八本书是《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版)。
推荐理由同上。
9.关于教育实验研究,我推荐的第九本书是《实验心理学》(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
全国各大院校心理学参考书目
全国各大院校心理学参考书目2017年全国各大院校心理学参考书目汇总在2018年心理学参考书还未出来之前,同学们可以参考前一年的参考用书,毕竟在参考书方面,每一年的变化都是很小的,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年全国各大院校心理学参考书目汇总,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国家“首批27所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6所研究生院”、“1959年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64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联盟”、“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学联盟”牵头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计划,学校由国防科工委、海军、教育部、黑龙江省四方重点共建。
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师大出版社2.《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5.《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临床心理学》王登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7.《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8.《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9.《管理心理学》朱永新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北林,位列国家“211工程”,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
2017考研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专业参考书目1.(美)费尔德曼、(中)黄希庭著,《心理学与我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美)Shaffer & Kipp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8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雷秀雅主编,《心理咨询与治疗》,淸华大学出版社,2010;4.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 张厚粲、徐建平著,《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郑日昌、孙大强编著,《心理测量与测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汪凤炎、郑红著,《中国文化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心理学考研自命题院校考试科目及参考教材——史上最全院校信息整理
开通黄钻心理学考研自命题院校考试科目及参考书整理——勤思考研现在很多同学都在纠结于怎样选择院校,选择统考的还是自主命题的,自主命题的又该如何复习,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你非常中意某个学校,非此学校不去,并且有自信能够考上,可以选择自主命题学校,按照该学校指定科目及参考书复习,如果没有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且没有信心,那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按照统考复习,我是勤思丹丹老师,我的Q2455344731,所有自命题院校都列在这里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关于自主命题的院校,如果不知道该如何复习,勤思有针对于各个院校的课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考虑参加勤思的辅导课程,有相关问题可以跟我联系。
1、中国人大社会心理学方向自主(基础、应用统考)(621)社会研究方法(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2、首都师范大学775)心理学基础综合775)该考试科目不指定参考书。
主要考试内容包括:(1)普通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3)人格心理学、(4)心理统计学、(5)心理测量学、(6)发展心理学。
3、中央财经大学(616)社会心理学(816)心理学研究方法参考书: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一版) 2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董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复试参考书:普心彭聃铃4、南开大学748)心理学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和参考书是《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社会心理学》十三院校合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认知心理学》乐国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咨询心理学》乐国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西方心理学史》汪新建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编著北师大出版社2009版《心理测量》金瑜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5河北大学发展心理学:(69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彭聃龄《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林崇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陈琦,刘儒德《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杨治良《心理与教育测量》作者: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师大出版社,张厚粲,徐建平复试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师大出版社,董奇同等学力加试心理学史《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叶浩生同等学力加试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陈琦,刘儒德基础心理学:(659)心理学概论(816)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概论《普通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彭聃龄《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林崇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陈琦,刘儒德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杨治良《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师大出版社,董奇《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师大出版社,张厚粲,徐建平复试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王甦,汪安圣同等学力加试心理学史《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叶浩生同等学力加试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师大出版社,董奇6、河北师大(730)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第2版)朱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1.3
一、 名词解释1、 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2、 因变量:指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
3、 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4、 相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 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 操作性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
7、 实验者效应:是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是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的现象。
8、 实验设计:就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
9、 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
10、 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
11、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12、 构念效度: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13、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4、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15、 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16、 加工定向注意: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17、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18、 等响曲线:是指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
19、听觉掩蔽:是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实验心理学320、重复再现:即让同一个被试在不同的延时条件下对学习材料做多次回忆,将回忆的内容与原始材料进行比较,来测量被试记忆不断衰退和变化的情形。
21、系列再现:先让被试1再现出先前所记忆的材料,然后让被试2看被试1所再现的材料,并在一段时间后对此进行再现,这样依次进行下去的情形。
第一章 绪论
费希纳 Fechner
(1801—1887)
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美学家。
☺ 1801年,出生于德国东南部的牧师家
☺ 1817年,到莱比锡大学学医,后因兴趣转向物理学 ☺ 1822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 1824年,被聘为莱比锡大学物理学教授
☺ 1860年,著作《心理物理学纲要》出版 ☺ 1887年,病逝于莱比锡
☺1909年,病逝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在这之前,W.冯特曾宣布过学习和记忆等高级 心理过程不能用实验研究,加之当时艾宾浩斯既
没有大学教学职位,没有老师,也没有进行研究
的专门设备和实验室。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
花了5年时间,用自己做被试,独自进行实验,完
成了一系列有控制的研究。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艾宾浩斯 Ebbinghans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艾宾浩斯 Ebbinghans
生平
☺185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附近的一个富商之家
☺1873年,获得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80年,艾宾浩斯成为柏林大学的讲师 ☺1885年,出版《记忆》 ☺1894年,晋升为柏林大学的教授,不久转任波兰的 布雷斯劳大学教授
☺1908年,出版《心理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1.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2.记录细致 3.分析客观 4.在多种条件下进行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评价:
优点:简单直接,所获资料一手、真实。
适用于研究的早期阶段
缺点: a.结果是描述性的,不能对各因素间的关系做因果推论 b.有时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充分 c.结果的解释常带有主观性 d.观察本身不一定客观
《实验心理学》重难点权威解析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所争论的问题已不再是实验方法对心理学的研究是否适用,而是如何使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更加完善,如何用实验室中发现的心理学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试述近年来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北师大2005研)
答:心理学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准备期,1879年诞生了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心理学形成、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心理学的演变、增新时期。与此同时,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古代到19世纪70年代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主要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和思辨的方法;自从187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广泛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心理实验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借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用以更新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例如:功能模拟方法、电生理模拟方法是借用自然科学的;文献传记法是借用社会科学的。近年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明显出现一些新趋势:
但在心理过程进行时,试图报告意识的变化会干扰当时的意识状态,为了克服内省法的这种困难,常常采用回忆的方法。只有养成了内省习惯的被试者,才能在观察时默记或做记录而不干扰他的意识。冯特还认为实验的方法只适宜于研究基本心理过程,如感觉、联想之类。对于高级心理历程,如记忆、思维、社会心理和人格等,则只能用观察法或通过研究人性史来探索,为此他写了《民族心理学》。
有关从众心理研究的实验设计
有关群众随地丢垃圾的从众心理的研究一、摘要从众行为表现在方方面面,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都有所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
这是指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
本实验将采用采访以及问卷的方法对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随地丢垃圾的从众心理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从众行为从众心理随地丢垃圾二、引言从众效应是指人们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比如有危险逃生的时候,很多人跟着在跑的群众跑,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比如“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新书热”等。
有时候,从众效应会为我们带来好处甚至救命就像第一个例子;不过有些时候从众效应带来的就是不好的影响了,就像第二个例子,有时候会对那些真正富有独创意的作品加以拒绝,从而挫伤少数传播者探讨真理的积极性。
本实验就将研究群众随地丢垃圾的从众心理。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问题:(1)身边随地丢垃圾的人数越多或地上垃圾越多时,人们是不是更容易丢垃圾?(2)在公共场所,身边有人的时候人们是否更不容易随地丢垃圾,选择丢到垃圾桶里或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再丢?实验目的:(1)研究人们在随地丢垃圾时的从众效应。
(2)了解从众效应的弊端。
实验假设:(1)当群众身边随地丢垃圾的人数越多或地上垃圾越多时,他们更容易丢垃圾。
(2)人们身边有其他人(陌生人)的时候更不容易随地丢垃圾。
三、研究方法1、被试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的教科院及物电学院的2013级的学生。
要求被试诚实地进行实验。
表一被试人数数据物电男物电女教课男教课女人数/人百分比2、变量及变量控制自变量:被试身边的人的多少及是否随地扔垃圾。
因变量:被试是否丢垃圾。
额外变量:(1)采访环境及被试做问卷的环境【尽量选择相对安静,人少的环境】。
(2)被试是否诚实回答或答题【实验前选择自愿参加并答应诚实地进行实验的被试】。
3、实验程序(1) 实验前:我们小组有六人。
实验心理学几个经典实验
绪论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一、实验背景心理实验和其他学科的实验一样,都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规律。
心理实验所要观察的是心理活动的规律,由于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不可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只有从他的行为表现和言语反应间接地了解,因此,心理实验往往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记录被试的反应来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做心理实验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目的,也就是要明确它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例如,对时间的估计是否受时间长短的影响,或者说时间知觉与被估计时距的关系。
根据这个问题就可以确定这个实验的各种变量。
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它是由实验者在实验中按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一般自变量的变化应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变化,且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实验处理,即主试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可能有一定影响的刺激条件的变化。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
它是主试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或表现,它是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中通常假设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来表示,如反应时、皮肤电位等。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它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总之,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既要有定义良好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也要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以排除额外变量对研究变量产生消极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解释率。
二、实验目的1.通过测定有无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学习和掌握如何对自变量、因变量下操作定义,并进行严格和有效地控制。
3.掌握如何有效控制额外变量,避免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以大学生为被试,4人一组,其中2名被试知道每次练习画线的结果(有反馈),2名被试不知道每次练习画线的结果(无反馈)。
(二)实验材料1.一张10cm×10cm的白卡片,上面画有一条2cm长的直线,将画有直线的白色卡片放入镜框内,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居于镜框中间,作为实验的标准刺激。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红色的面积稍小,蓝色的面积稍
大,可以获得两色在视觉上的协
调感。
.
15
.
16
5、远近感
色彩的远近感是指在相同近;背景下进行配置时,某些
色彩感觉比实际所处的距离显得近,而另一些色彩又感觉比
实际所处的距离显得远,也就是前进或后退的距离感。这主
要与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三要素有关。从色相和明度来
说,冷色感觉远,暖色感觉近,如红色和蓝色在白色背景下,
实验心理学
.
1
考研参考:
《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实验心理学》朱滢,北大出版社(2000)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北师大出版社(1999) 《实验心理学纲要》张学民、舒华,北师大出版社(2004) 《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Kantowitz H.L. ,郭秀艳译,,
警器、应急停止按钮等。
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
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凡是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
设备及环境都应以黄色表示。
橙——表示直接的危险物,如移动的防护罩移门、机器上
的切、压、冲等危险行程部件。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第七版)》Solso,R.L.,张奇译,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2004) 《改变心理学的 40 项研究——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Hock, R. R.
白学军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实验心理学——原理、设计与数据处理》黄一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
.
18
7、安全感
安全色是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我国于2002年6月开始 施行《安全色》国家标准GB50034-2004,其中对安全色的颜色 表征规定包括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具体规定如下:
比邻学堂考研实验心理学1-2章
绪论
历史(孕育、产生、发展) 3.发展 ⑴行为主义
①华生(J. B. Watson,1878–1958) 1913,《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观察法、条反法、口报法、测验法
②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开创了单被试实验的先河
⑵信号检测论
绪论
历史(孕育、产生、发展) 3.发展 ⑶认知心理学
自变量及操纵 因变量及观察 额外变量及控制
第二章
变量 1.自变量及其操纵 (1)自变量
①含义 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
变量;又叫刺激变量、独立变量。 ②种类 A.作业变量(课题变量) B.环境变量 C.被试变量 主动操控加以改变的变量(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不能主动操控加以改变的变量
第二章
变量 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⑴额外变量 ①含义
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能对被试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即除自变量外对因变量影响的变量。 ②分类
按照特点分:系统的、随机的 按照来源分:主试、被试、设计、环境、数据处理
第二章
第二章
A.主试(实验者效应,也叫做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皮革马利翁效应、毕马龙效应。) B.被试(要求特征,如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约翰亨利); C.设计(顺序效应,如练习、疲劳效应;顺序、习惯误差) D.环境方面 E.数据处理方面
绪论
缪勒:神经特殊能力说 认为感觉不取决于外部刺激,而是取决于感觉神经自身
的性质。 缪勒的证据是
(1)同一刺激物作用于不同感官可引起不同感觉。比如 电刺激眼可引起光感,刺激耳引起声感。
(2)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可引起同样性质的感觉。 例如电、光、机械压力作用于眼都可产生光感)
文艺学专业学习参考书
文艺学专业学习参考书: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一、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3、《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4、《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5、《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6、《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1、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7、《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现代美学新维度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北京大学出版1990版;9、[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10、[美]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 —1950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王逢振、盛宁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12、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13、[荷]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版;14、[美]科恩等:《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15、[美]克里格:《批评旅途:六十年代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16、[加]昂热诺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17、汪民安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一一从福柯到赛义德》,浙江人民2000 ;18、王逢振主编:《2000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19、王逢振主编:《2001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20、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21、王岳川:《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2、[法]托多罗夫编《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23 、[俄]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漓江出版社1989 年版;24、赵毅衡编:《“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25 、[英]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26 、[美]肖尔斯:《结构主义与文学》,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年版;27、[法]罗兰巴特:《神话一一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8、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29、[法]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30、[美]德里达:《文学行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31 、[美]卡勒:《论解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32、方生:《后结构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
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
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一)世界是真实的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
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
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展。
第二节科学与实验一、科学家的工作科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和理解世界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
探索因果关系的工作可以分两个方面:发现规则和建构理论。
(一)发现规则所谓规则,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律、定理和定律等,它说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发现规则要分两步走:描述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建构理论理论的任务是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
理论往往是一系列论断,用以解释一个或多个规则。
为了作出解释,它往往包括一些规则中没有直接包含的概念。
二、实验实验就是精密地控制各种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干扰,探究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一)实验对科学的重要性(二)实验的构成要素任何一个实验,都由以下要素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
(三)实验变量分析设计任何一个实验,都需要分析实验所涉及的各种变量。
变量指事物的属性,这种属性在质量或数量上是可变的。
所谓质量可变,例如人的性别(男或女)、宗教信仰(何种宗教信仰)等等;所谓数量可变,例如物体的重量、信仰的坚定程度等等。
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在数学上,在实验中,自变量是主试所要操纵的变量,它的变化往往构成原因;而因变量则是主试认为可能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它的变化可能构成结果。
控制变量指自变量以外那些可能影响实验中的因变量的变量。
为了得到纯洁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必须采取措施将控制变量的影响降至最低。
(四)实验研究的步骤要完成一项实验研究,至少需要以下5个步骤:理论假设、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数据处理和解释结果。
第三节实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前文讲过,一门学科能否成为科学,要看它是否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上,是否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否具备严密的逻辑体系。
而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还必须有独特的、适合其特殊研究对象特点的方法体系。
在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前,它是作为哲学的附庸存在的。
那时候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哲学家在研究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心灵和身体的关系等等哲学问题时顺带进行的,没有自己的独立理论体系,研究的方法也是借用哲学的思辨方法。
从18世纪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心理学自身研究领域的拓展,心理学开始了自己的“独立运动”。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这场"独立运动"的酝酿期。
这时出现了实验的萌芽。
在这期间,生理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开始定量地研究一些感觉和知觉问题。
例如,1795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马斯克林(Maskelyne)发现,他的助手对天体运动的观察记录总是比他慢约半秒。
因而他提出了反应时问题,认为反应时间存在着人际差异。
后来就有所谓的"相对人差方程"(A被试的反应时间-B被试的反应时间=X秒)的研究。
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韦伯根据多年的研究,总结出"韦伯定律"。
而莱比锡大学物理学家、心理学家费希纳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描述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关系的对数定律,还制定出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这一套方法是专门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和数学处理方法,这标志着心理学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方法。
1862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中首次提出了"实验心理学"一词。
冯特将它作为自己创建的新心理学的代名词。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提出了第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理论体系--结构主义学派,还培养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
心理学由此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二章心理学实验设计实验设计说到底就是计划如何控制各种变量,以严密的逻辑说明因果关系。
心理实验的设计,就是实验研究者为了解答所研究的问题,设计对实验中各种变量如何加以控制的方案。
心理学实验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实验室实验,一种是自然实验。
本章主要讨论实验室实验的设计问题。
第一节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一、定课题二、选被试三、控制与测定四、统计结果五、撰写论文第二节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一、自变量及其控制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是能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各种条件(或称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自变量往往与刺激有关,但是被试自身的条件(机体变量)也常常影响反应活动,因此,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来进行研究。
(一)自变量的种类如果仔细分析,自变量还可以分解为以下5大种类:1、刺激特征方面的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可以是量的变化,也可以是质的变化;可以是简单刺激,也可以是组合刺激。
2、环境变量不同的环境因素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例如不同的国家、地区、学校、班级,就是环境变量。
3、被试变量被试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职业特征、健康状况、个性差异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4、暂时的被试变量暂时的被试变量指的是那些容易暂时性地受主试或研究者的言语、表情、态度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的被试变量。
例如定势、动机、疲劳等等。
(二)对于自变量的控制1、对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亮、声音响、噪音2、检查点的确定3、仪器的校准4、控制呈现刺激方式二、因变量及其控制(一)因变量的种类在心理学实验中,充当因变量的总是反应变量,它是由自变量引起的被测定者的心理现象或行为变化。
1、反应的准确性2、反应的敏捷性3、刺激的强度4、反应的概率或频率5、评定分数6、反应的强度7、高次反应变量(二)反应变量的控制1、对反应规定操作定义2、反应变量应具备的条件3、反应指标的平衡三、控制变量的处理控制变量又称无关变量、参变量、额外变量等等,它们是除自变量之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是必须在实验中加以控制的变量。
对控制变量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部分被试变量及暂时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1、指导语控制2、主试态度3、单盲或双盲实验4、控制被试的个体差异5、实验组控制组对照法(二)对环境变量及部分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1、操作控制法消除法和恒定法2、设计控制法平衡法和抵销法Kurtz有效计划ABBA法和随机法3、统计控制法控制变量纳入法和协方差分析法第三节实验设计一、实验组、控制组比较设计(组间设计)二、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三、随机化设计及区组设计四、单因素与多因素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相关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第四节实验研究的效度实验研究效度是指一项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与事物本来面目和本质规律之间吻合的程度。
一、内在效度和统计结论效度(一)内在效度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指系统误差的大小。
1、历史因素2、选择3、成熟4、测验经验的增长5、测量工具的稳定性6、统计回归因素7、被试亡失8、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9、前测与实验处理的反作用10、霍桑效应11、疲劳因素(二)统计结论效度统计结论效度指由统计方法适切性所引起的统计结论有效性的程度。
1、统计检定力2、所选用的统计方法依据的各种假设条件满足的程度3、多重比较和误差变异4、测量工具的信度5、实验处理执行的信度6、实验环境内,无定性非相关事故的影响7、被试的随机变异二、外在效度与结构效度(一)外在效度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1、克服实验的过分人工情景化2、增加样本的代表性3、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二)构想效度构想效度指关于关系变量及变量之间关系构想的准确性,以及实验变量在实验时的操作定义与推理时的定义的一致性程度。
第五节实验报告的撰写一、题目二、作者姓名、单位三、摘要四、关键词五、导言六、方法七、结果八、讨论九、结论十、参考文献十一、附录第三章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一)――阈限的测定经典心理物理学的内容:建立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一节阈限及其操作性定义阈限――产生最低心理反应所需的物理量。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最小差别量操作定义:一个概念应由测定它的程序来定义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够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的值。
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够引起差别反应的刺激的差别值。
需考虑的问题:刺激系列和反应系列被试反应测定次数第二节极限法别名: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系列探索法。
程序特点:刺激交替按"渐增"或"渐减"两个方向变化,探求阈限所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