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一)异烟肼(INH)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未梢神经炎其发生与剂量(特大剂量发生多)、体内INH乙酰化速度(中、特大剂量下慢乙酰化发生多)及营养不良、酒精中毒、妊娠等因素有关。

(2)中枢神经系统可诱发癫痫发作,并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抑郁、嗜睡、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少数反射亢进、肌肉震颤、运动障碍、听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多梦、妄想、幻觉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2.肝损害一般发生在治疗前3个月,常为单纯性、暂时性、可复性转氨酶升高,通常无临床意义,停药后转氨酶可迅速下降,重新治疗多不再上升;少见黄疸或肝坏死。

3.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还有皮疹、药热(过敏反应)、男性乳房增大、女性月经失调、血液异常(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紫癫、再生障碍性贫血)、便秘、排尿困难、心律失常等。

(二)利福平(RFP)1.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肝损害与INH出现的肝损害相似,一般可以继续服用;若出现黄疸、肝坏死或同时合并过敏反应,则应停药。

3.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流感样综合征(发热、流感样症状群)、呼吸道综合征(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气促)、皮肤综合征(轻者单纯皮肤瘙痒,重者出现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

4.血液学异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骨软化、关节肿胀、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脱发,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休克(血压下降、虚脱),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致畸作用(尤其是在早期妊娠的头3个月内)。

(三)吡嗪酰胺(PZA)1.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振2.肝损害与剂量、疗程有关。

在目前常规剂量及疗程下,少见肝损害。

3.关节痛主要为血中尿酸浓度升高的引起关节痛,关节肿胀,甚至出现关节强直、活动受限。

4.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发热、皮疹)、皮肤光致敏反应(皮肤暴露部位呈鲜红棕色或古桐色),极少数导致低色素性贫血与溶血反应、溃疡病发作、排尿困难。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兴奋或抑郁症状,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可精神失常
转氨酶升高,黄疸
药物热、皮疹
头晕、恶心、呕吐、抽搐、昏迷 、窒息,严重可死亡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 白细胞减少、心动过速、乳腺增 生、流涎、库兴综合征等
应空腹顿服;定期检 查肝功,肝功能不良 、孕妇及嗜酒者慎用 ,精神病、癫痫病人 禁用;制酸药物可降 低其吸收,不宜同服 ;可抑制双香豆素类 抗凝药、苯妥因类药 物代谢,皮质激素可 降低异烟肼疗效,并 用时需调整药物剂量 ;常规量无需加用维 生素B6。
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如S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Ø 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功能障碍和/或组 织器官的病理改变,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大和疗程延长而 增加。
Ø 其机制可为药物的化学刺激、人体细胞蛋白合成或酶系 统功能受阻等,也可因宿主原有的遗传缺陷或病理状态 而诱发。
Ø 毒性反应与变态反应常相互掺杂,有时还不易截然区分。 Ø 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肝、肾、神经系统、血液、胃肠道、
痛、胃痛等
Ø 呼吸道综合症: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哮喘、甚至休克
Ø 溶血性贫血、再障、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性紫殿
Ø 过敏性肝炎、胆汁淤积性黄疸 Ø 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炎 Ø 过敏性肺炎 Ø 溶血性反应 Ø SLE
2、机制
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IgE,如S、R引起的过敏性
毛细胆管扩张和胆栓,肝细胞内有胆汁沉着,直接胆红素 (DB)↑、碱性磷酸酶(ALP)↑、 γ -谷氨酰转移酶(γ -GT)↑、总胆汁酸(TBA)↑
混合型
(3)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炎:50-70%用药后2周内发生、80%-90在8周内
发生。临床表现无特异,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如恶心、厌 油、乏力、腹胀、黄疸、肝大、肝区痛、尿色加深等,少 数人伴有皮疹、关节痛,也可无症状,仅肝功能异常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服药注意事项一、异烟肼(一).不良反应1.末梢神经炎: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

2.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还可有中毒性脑病和癫痫发作等。

3.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出现,发生急性肝坏死货肝萎缩者更为罕见。

4.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库欣综合征、月经不调、阳痿等。

5.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6.变态反应:皮疹、药物热等。

7.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二)注意事项1.常规剂量无需加用维生素B6,以免降低异烟肼的抗菌活力。

2.对血行播散行结核病,可适当增加剂量,延长疗程至1~1.5年,故应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

肝功不良者、孕妇、嗜酒者需慎用。

3.异烟肼能引起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有无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病史,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4.主张异烟肼一次量空腹顿服,以提高其血药浓度。

由于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等有抑制其吸收的作用,故不宜同服。

5.异烟肼有抑制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苯妥因等药物的代谢,导致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作用增强;与皮质激素并用可降低异烟肼的疗效,故并用时注意观察氨茶碱的毒性反应。

二、利福类(一)不良反应1.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变态反应:表现为流感样综合征等。

4.血液系统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等。

6.其他副作用: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关节肿胀。

(二)注意事项1.胃内食物影像利福平吸收,故必须空腹服用,宜于用药后2小时进餐。

2.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

3.利福平为肝微粒酶诱导剂,可加速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降糖药、洋地黄类、皮质激素、氨苯砜及避孕药的代谢,使其作用降低,与上述药物并用时,需调整其剂量。

4.对氨基水杨酸钠、巴比妥类、利眠宁等药物,可降低利福平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利福平与以上其中一种药物合用应相隔8小时。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策2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策2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药物引起的各种副反 应比较常见,是造成不规则治疗的主要 原因之一。因此,了解抗结核药物的副 作用及其防治对策对提高疗效,促进结 核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异烟肼 利福平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链霉素
异烟肼的不良反应
相对安全、毒副作用较少的抗结核药物。常 规剂量很少发生不良反应。 1. 末梢神经炎:可增加维生素B6的尿液排泄, 使维生素B6缺乏,并降低其利用率,出现周 围感觉神经病变,使肢体末端感觉异常、肢 端无力。 2.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缺乏VitB6,使 γ-氨基丁酸减少,引起嗜睡、兴奋、失眠、 昏迷、惊厥、诱发癫痫发作等。有精神病史、 癫痫病史者慎用。
肝损害的临床对策
机制: 1.中毒性肝损害 2.过敏性肝损害 ① 与用药剂量无关 ② 不可预测性 仅发生在少数特异性体质者 ③ 较为一致的潜伏期多1-5周 ④ 伴有肝外组织器官损害的表现
肝损害的临床对策
停药: 1.ALT低于正常值2倍又无症状者,可在保肝治疗下, 继用原治疗药物,严密观察。如肝功能损害程度 进一步加重,则需要停用抗结核药物或更改抗结 核治疗方案。 2.ALT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者应停药,给予强力宁、 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治疗。 肝功能异常伴症状和黄疸者停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肝功能异常伴发热、皮疹、关节炎等变态反应停 药。
利福平的不良反应
3.肝损害:主要的不良反应。大多为无症状的血 清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少数患者可出现血 清氨基转移酶重度升高、肝肿大和黄疸。 4.致畸:孕妇特别是早期(3月内)禁用,怀孕6 个月后可根据情况酌情考虑使用。 5.血液系统反应: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 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1%的病人会 干扰出、凝血机制,导致出血,特别是在肺结 核病人咯血时要特别小心。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服药注意事项一、异烟肼(一).不良反应1.末梢神经炎: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

2.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还可有中毒性脑病和癫痫发作等。

3.肝脏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出现,发生急性肝坏死货肝萎缩者更为罕见。

4.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库欣综合征、月经不调、阳痿等。

5.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6.变态反应:皮疹、药物热等。

7.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二)注意事项1.常规剂量无需加用维生素B6,以免降低异烟肼的抗菌活力。

2.对血行播散行结核病,可适当增加剂量,延长疗程至1~1.5年,故应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

肝功不良者、孕妇、嗜酒者需慎用。

3.异烟肼能引起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有无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病史,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4.主张异烟肼一次量空腹顿服,以提高其血药浓度。

由于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等有抑制其吸收的作用,故不宜同服。

5.异烟肼有抑制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苯妥因等药物的代谢,导致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作用增强;与皮质激素并用可降低异烟肼的疗效,故并用时注意观察氨茶碱的毒性反应。

二、利福类(一)不良反应1.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变态反应:表现为流感样综合征等。

4.血液系统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等。

6.其他副作用: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关节肿胀。

(二)注意事项1.胃内食物影像利福平吸收,故必须空腹服用,宜于用药后2小时进餐。

2.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

3.利福平为肝微粒酶诱导剂,可加速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降糖药、洋地黄类、皮质激素、氨苯砜及避孕药的代谢,使其作用降低,与上述药物并用时,需调整其剂量。

4.对氨基水杨酸钠、巴比妥类、利眠宁等药物,可降低利福平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利福平与以上其中一种药物合用应相隔8小时。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肝功能损害 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利福平、 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对氨基 水杨酸钠均具有肝脏毒性,可引 起单纯转氨酶升高或同时伴有胆 红素升高。无论何种药物,当其 出现过敏反应时,均可引起肝脏 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甚至急 性肝衰竭,危及生命。

(三)肾脏损害 抗结核药物中链霉素、卡那霉素、 阿米卡星、利福平、乙胺丁醇具 有肾毒性,尤其在老年患者,可 表现为尿蛋白阳性,血肌酐、尿 素氮水平升高。

(二)及时复查 不论出现何种不良反应,都应及 时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 尿常规,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所波及的器官、系统。


(三)根据反应的轻重程度适时选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 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阻断抗原抗 体复合物形成,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 胺,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减少过敏介 质形成的作用,其强大的抗炎及免疫 抑制作用在保护机体细胞免受抗结核 药物所致的超敏反应及毒性反应的破 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提纲

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多见的不 良反应,一般发生在抗结核治疗 早期,主要是药物刺激胃肠道黏 膜产生不适,一般随着抗结核治 疗的继续,胃肠道适应药物后, 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一)服药前评估,制定合理、安全 的化疗方案 抗结核治疗前需要详尽了解患者既往 病史、合并用药状况、基线化验结果。 化疗方案的制定应结合患者的结核病 病情,避免选用有禁忌证,或原有药 物不良反应与抗结核药物有叠加或可 能加重原有疾病的药物,如肝硬化失 代偿期的患者不宜选用吡嗪酰胺,原 有精神分裂症或癫痫患者禁用异烟肼。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1. 引言结核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的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破坏性。

目前,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2. 抗结核药物的分类抗结核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进行分类。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利福平•吡嗪酰胺•强烈抗结核药物等3.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肝毒性反应抗结核药物的肝毒性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肝酶升高、黄疸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肝衰竭。

3.2 肾毒性反应部分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异常。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可能会出现尿量减少、尿液异常等症状。

肾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可能因药物类型和剂量而异。

3.3 神经毒性反应某些抗结核药物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毒性反应,如头晕、眩晕、四肢麻木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

3.4 过敏反应抗结核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发患者的过敏反应。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可能会出现皮疹、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

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3.5 其他不良反应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的不良反应外,抗结核药物还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

4.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对于出现肝毒性反应的患者,首先应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并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如果肝功能损害较轻,可以采取保肝治疗,如给予肝保护剂、改善肝脏代谢功能。

如果肝功能损害较严重,应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进一步处理。

4.2 肾毒性反应的处理对于出现肾毒性反应的患者,主要措施是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并给予适当的肾保护措施,如补充足够的液体、限制蛋白质摄入等。

抗结核二线药物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分析论文

抗结核二线药物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分析论文

抗结核二线药物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不良反应。

方法:总结186例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的各种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方法。

结果:二线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与肝功能损害,六个月最高发生率分别为:63.98%与46.23%,高于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2.69%。

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结核病,多应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喷丁,盐酸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等。

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是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是患者不能依存制定的治疗方案,甚至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从而影响疗效。

我们对186例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总结如下:【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耐药结核病;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29-021 资料和方法:186例治疗患者,男106例,女80例,年龄:18-50岁110例,50-60岁56例,60-75岁20例。

其中乙肝标志物阳性但肝功能正常者18例,,酒精性脂肪肝者1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肝功能alt与ast在40u/l以下。

所有病例都为耐药肺结核患者。

2 治疗方法:治疗前三个月,丙硫异烟胺0.2每日三次口服,左旋氧氟沙星0.4每日一次口服,利福喷丁每周两次,每次0.6口服,阿米卡星每日0.8静点,治疗三个月后,停用阿米卡里,丙硫异烟胺,加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每日三次,每次0.4口服。

3 观察方法:观察每一种药物出现的主要的不良反应以及每一种药物应用的时间与出现不良反应的关系,每一个月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有不适者随时检查。

4 观察指标:4.1 肝功能情况4.2血象情况4.3胃肠道反应4.4肾功能情况4.5神经系统症状4.6耳毒性4.7过敏反应5 不良反应的表现:5.1 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隐痛不适,腹胀,饮食差。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不良反应分类及发生率 • 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结核病概述
1 2
结核病定义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 病,可侵袭多个器官和组织。
结核病流行病学
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多见于发展中 国家。
其他不良反应
表现
包括味觉改变、口腔炎、脱发等。
处理
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口腔炎可使用口腔药膏缓解症状,脱发 可采用抗脱发药物治疗等。
03
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
肝毒性处理与预防
总结词
肝毒性是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可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药物性肝炎等。
VS
详细描述
肝毒性发生后,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护肝治 疗。预防措施包括密切监测肝功能,对有 肝病史或饮酒史的患者慎用抗结核药物。
参考文献2
王丽, 王燕.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 及处理的临床研究[J]. 临床肺科 杂志, 2019, 24(11): 2005-2009.
参考文献3
张华, 刘纯义.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 应及处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防 痨杂志, 2020, 42(5): 498-503.
THANKS
肾功能损害处理与预防
总结词
部分抗结核药物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如肾小球肾炎等。
详细描述
肾功能损害发生后,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密切监测肾功能,对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 用抗结核药物。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处理与预防
总结词
抗结核药物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眩晕等。

(完整版)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完整版)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一)异烟肼(INH)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末梢神经炎,最初表现为手脚左右对称性感觉异常,继之出现指趾末端感觉麻木、刺痛、烧灼感、四肢无力、关节软弱、反应迟钝等。

其机理为异烟肼与维生素B6的结构相似,二者竞争同一酶系统(如阿朴色氨酸酶)或二者相结合从尿中排泄增多,结果导致体内维生素B6缺乏,而出现维生素B6缺乏的临床表现。

服用大剂量异烟肼者、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体内INH乙酰化速度快(中、特大剂量下慢乙酰化发生多)及营养不良、酒精中毒、妊娠等因素等易患神经炎,异烟肼用量较大时可加服维生素B6预防,0.03g~0.1g/日,但因维生素B6在试管中能减低异烟肼的抑菌力,一般剂量不作为常规用药。

山东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郭新美另外还可出现多种精神异常,如兴奋、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抑郁、眩晕、头痛、嗜睡、多梦、妄想、幻觉,甚至精神失常;少数可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反射亢进、肌肉震颤等。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因异烟肼抑制体内的单胺氧化酶活性,使组胺在体内蓄积,而出现上述反应。

其他反应有诱发癫痫发作、中枢性脑病、中毒性精神病等,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可导致发作。

2.肝损害:一般多发生在治疗后3天~3个月,常为单纯性、暂时性、可复性转氨酶升高,通常无临床意义,停药后转氨酶可迅速下降。

一般认为异烟肼对肝的损害是由于个体特异性引起异烟肼毒性代谢产物聚集所致。

单用异烟肼预防的病人约10~20%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多无自觉症状。

严重肝损害者约占1.25%,甚至有死亡者。

大多数肝损害病例于用药6个月内出现,肝损害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20岁以下者少见;有慢性肝病者也较易出现肝功能损害。

异烟肼与利福平合用时能增加对肝脏的毒性。

应用异烟肼出现肝损害后首先停药,必要时加用适当保肝药,但切忌同时用保肝药种类太多,以免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

3.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阳痿,、女性月经失调、库兴综合症。

抗结核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抗结核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处理方法

乙胺丁醇
• 常见的不良反应:视神经炎, • 罕见不良反应:皮疹, 关节痛, 周围神经病变,
链霉素
常见的不良反应:听觉和前庭神经受损 (在胎儿也可以引起)、 肾脏损害 罕见不良反应:皮疹,休克,
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 主要类型与表现
1 胃肠道反应:病人表现为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便秘、腹痛、腹脹 等,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 一。易出现胃肠道反应的药物有:----
谢 谢!
利福平
• 常见的不良反应: 胃肠道症状、厌食症、 恶心,呕吐、腹痛 药物性肝损害 口服避孕药药效降低 罕见不良反应: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血 小板/白细胞减少症,皮疹,“流感 综合征”(间断用药),伪膜性 结肠炎,伪肾上腺危象,骨 质软化症,溶血性贫血
吡嗪酰胺
• 常见的不良反应:关节痛,药物性肝损害 • 罕见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皮疹,铁粒 幼红细胞贫血
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的处理原则
1 用药前,要了解病人的疾病史、 过敏史、要作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 2 向病人说明用抗结核药物可能出 现的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3 毒副反应轻微的病人应在医生的观察 指导下继续用药,同时给予对症处理。 4 口服抗结核药物应晨间空腹、顿服, 如病人对药物耐受性较差,可由县(区)结 防所(科)医生决定将空腹、顿服药改为饭 后服用或分次服用。
毒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预防措施
1.医生必须熟悉各种抗结核药物的各
自毒副反应及处理方法 2.制定化疗方案前,必须询问病人用 药史,精神病史,肝、肾疾病史、怀孕 史、制定化疗方案尽量选用不能诱发或 加重以上器官疾病的药物。
3 . 对以下病人抗结核药物应慎用:
1)如有肝脏疾病(包括乙肝表面抗原阳 性者),长期酗酒者,对利福平、异烟肼、 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柳酸、异烟胺都 应慎用。 2)对有肾脏疾病者,链霉素、卡那霉 素、卷曲霉素应慎用。吡嗪酰胺也应慎用。

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原则

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原则

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原则随着结核病防治丄作得深入开展,大量得肺结核病人被发现并纳入治疗管理, 病人在治疗中出现药物副反应得1W 况也时有发生,为更好得防治药物副反应得发 生,提高病人得治愈率,下面我们将一些常用抗结核药物可能出现得不良反应与 其处理原则、方法及预防知识介绍给大家,供各位参考。

一.抗结核药物得不良反应(一)异烟gf (INH ) INH 为全杀菌药,可强力杀灭细胞内、外环境中快速增 殖与慢速增殖结核菌,其不a 反应有:K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⑴末梢神经炎 其发生与剂量(特大剂量发生多)、体内IXH 乙酰化速度(中、 特大剂量下慢乙酰化发生多)、及营养不良、酒精中毒、妊娠等因素有关。

⑵中枢神经系统 可诱发癫痫发作、并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抑郁、嗜唾、视 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少数反射亢进、肌肉震颤、运动障碍、听力障碍、注意力 不集中、多梦、妄想、幻觉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2、肝损害一般多发生在治疗前• 3个月、常为单纯性、暂时性、可复性转氨酶升高、通常无临床意义、停药后转氨酶可迅速下降、重新治疗多不再上升;少见黄疸或肝坏死。

药物性肝炎得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与 剂量无关。

3. 其她 少见得不良反应还有皮疹、药热(过敬反应)、男性乳房增大、女 性月经失调、血液异常(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紫 癫、再生障碍性贫血)、便秘、排尿困难、心律失常等。

(二)利福平(RFP ) RFP 为全杀菌药、对间歇生长得菌群具有比INH 更强得杀菌作用。

其不ft 反应有:[日期:2012-11-26]来源:结防科作者:肖亮[字体:大中lx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叶•、腹痛、腹泻。

2、肝损害与INH出现得肝损害相似,一般可以继续服用;若出现黄疸、坏死或同时合并过敬反应,则应停药。

3、过敏反应包括过敬性休克、流感样综合征(发热、流感样症状群)、吸道综合征(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气促)、皮肤综合征(轻者单纯皮肤瘙痒、者出现皮疹、其至剥脱性皮炎)。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和护理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和护理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和护理摘要】结核病化疗是治疗和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但因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而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并不少见。

针对抗结核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肺结核患者观察与护理(一)全身反应1.临床表现服用抗结核药后少数患者瞬间可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瘙痒、皮疹,进而发展为剥脱性皮炎,同时伴有高热、黄疸、腹泻、血尿等。

2.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用药指导,鼓励患者讲出服药后的感受,并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

(2)在应用抗结核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和食物的过敏史。

(3)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4)发现不良反应,遵医嘱停用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既往长期服用的药物除外)及食物,去除一切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

(5)出现不良反应时,患者大多精神紧张,表现出恐惧心理。

应陪伴并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主动配合治疗。

(6)对伴有高热的患者应做好高热的护理。

(7)监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8)遵医嘱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提高机体应激水平及减少过敏介质的形成。

(9)遵医嘱应用抗组胺药以减少组织液渗出、水肿,减轻瘙痒等症状。

(10)做好生活指导,建议患者穿着宽松的棉质衣服,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涤剂品,皮肤瘙痒时勿用手搔抓,避免皮肤感染。

(二)胃肠道反应1.临床表现由于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为联合用药,患者一次服药量较多,可刺激胃肠道常出现纳差、恶心、呕吐。

2.护理(1)做好用药指导,讲解所用抗结核药副作用,使患者了解,便于自我监测。

(2)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遵医嘱定期监测肝功能,注意观察并区分肝损害所致的胃肠道反应。

(3)有些抗结核药物空腹服用胃肠道反应大,可遵医嘱改为饭后服用或分次服用。

对于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可遵医嘱改为静脉给药。

(4)对于服药后即刻发生呕吐的患者,注意观察其呕吐物内是否混有药物,如混有药物应注意补服。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阿米卡星(或链霉素) 乙硫异烟胺或 丙硫异烟胺
对氨基水杨酸
Lfx Mfx Bdq
Lzd
Cfz
Cs Trd E Dlm
Z
Ipm-Cln Mpm Am(S)
Eto Pto PAS
去掉加替沙星 Lzd地位继续上升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
3
第一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异烟肼
药物
利福平 利福布汀
乙胺丁醇 吡嗪酰胺
不良反应
药物性肝损伤 周围神经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视神经炎 关节痛
药物相关狼疮 腹泻
肝脏毒性反应 血液学异常 皮疹及瘙痒
流感样症候群 胃肠不适 橙红染色
白细胞减少(与剂量有关) 皮疹、皮肤染色 肝脏毒性反应 胃肠道反应
前葡萄膜炎 关节痛
球后视神经炎 肾损害
周围神经病变 关节痛
高尿酸血症(痛风) 胃肠不适 肝脏毒性反应
光敏性反应 皮疹
第二、三、四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药物
氨基糖苷类、多肽类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 环丝氨酸 对氨基水杨酸
不良反应
肾脏毒性反应 局部疼痛(注射) 听觉、前庭机能毒性反应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 神经肌肉接头阻滞
胃肠不适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肾毒性反应
校正Q-T间期延长 关节痛
黄疸的危害:胆汁淤积造成的肝细胞进一步缺氧坏死 处理:1)早期短程应用激素治疗。防止因胆汁淤积造成的肝细胞缺氧性 坏死。激素治疗时间不宜过长,其用法:强的松60mg每日一次,三天后减 为60mg隔日一次,黄疸消退后强的松逐渐减量,一般在二~三周内停用。
2)退黄治疗:茵栀黄口服液、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
3.加速肝细胞解毒,促进肝细胞恢复 ①保护肝细胞膜:多烯磷酸酯胆碱、甘草类制剂 ②解毒:还原型谷胱甘肽 ③降酶:双环醇、硫普罗 ④如治疗方案中含有INH,可应用大剂量的维生素B6来解救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分类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不良反应,以及长期 和短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重要性
01
02
03
影响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的治 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严 重时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 患者死亡。
增加医疗费用
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额外 的医疗关注和治疗,增加 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增加医患矛盾
合理用药
用药时机
在医生建议的用药时间内进行 用药,不可自行更改药物使用
时间和剂量。
联合用药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减少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
应。
用药史
向医生提供完整的用药史,包 括其他疾病的治疗药物和草药
等。
定期检查
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肝功能、肾功能、血常 规等指标,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研究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和预防不良反应的 发生。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面临着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复杂等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耳毒性
链霉素可能导致听力损害,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等。
过敏反应
如皮疹、荨麻疹等。
肾脏损害
链霉素可能引起肾毒性,导致肾功能异常。
消化系统反应
的处 理
一般处理原则
密切观察
对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患者进行 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并采取相应措施。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调整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方案, 以减轻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 处理》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抗结核药物及其不良反应 •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 •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 抗结核药物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抗结核药物罕见不良反应及处置方法之阿布丰王创作目的早期、正确地处置药品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依从性、取得治疗胜利的关键.●保证用药平安,减少医疗纠纷,根绝医疗事故.● 1.药物不良反应概念● 2.超敏反应发生机理● 3.毒性反应发生机理● 4.不良反应临床暗示● 5.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置原则●界说药物不良反应是合格药物在正经常使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发生的反应.●分类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药物不良反应●超敏反应:与剂量及疗程无关,一般发生在用药2周以内●毒性反应: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和药物的蓄积有关超敏反应发生机理(1)●结核药物(半抗原)+卵白质→全抗原→特应机体→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同种药物即可发生超敏性反应-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临床暗示: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瘙痒、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喷嚏、咳嗽、发热等,可引起这种反应的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链霉素、氟喹诺酮类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1)在这一类型反应中IgG、IgM类抗体与靶细胞概况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介入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Ⅱ型反应(细胞毒型)(2)药物+血细胞膜卵白(血浆卵白)↓免疫原性↓机体↓特异性抗体↓再次与药物接触┏━━━━━━━━━━━━━━┓抗原抗体复合物RBC,WBC,PLT↓│RBC,WBC,PLT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Ⅱ型反应(细胞毒型)(3)临床暗示:主要暗示在血液学方面,呈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溶血性贫血.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Ⅲ型反应(免疫复合物型)临床暗示:血清病样反应,有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凑趣肿年夜、腹痛、卵白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药物热有人认为也属Ⅲ型过敏反应.一般在用药10天内发生,热型为稽留热型或弛张型,可同时陪伴皮疹.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Ⅳ型反应(细胞介导或迟发型)临床暗示:主要是接触性皮炎,一般发生在与药物接触3-12个月内,在两手手臂、眼睑、颈等处,暗示为皮肤搔痒、发红丘疹、眼睑水肿、湿疹等,停止接触可逐渐消退.各种抗结核药物均可以发生.毒性反应发生机制●毒性反应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年夜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发生的有害作用.●毒性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减少剂量和缩短用药时间可以防止毒性反应的发生.●毒性反应一般是可逆的.经常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异烟肼1)周围神经炎: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2)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中毒性脑病,癫痫发作等.3)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呈现,发生急性肝坏死或肝萎缩者更为罕见.4)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年夜,柯兴氏综合症,月经不调,阳萎等.5)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6)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7)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经常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利福类1)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呈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3)过敏反应:用于间歇疗法或治疗间断后再用药时易发生过敏反应.暗示为流感样综合征等.4)血液系统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等.6)其它副反应: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关节肿胀.经常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吡嗪酰胺1)肝损害:PZA的肝毒性与剂量、疗程有关.用量年夜、疗程长不良反应较多见.暗示为肝肿年夜,压痛,转氨酶升高,偶可因肝坏死而造成死亡.2)关节痛:PZA的代谢产物吡嗪酸能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清除作用,使尿酸升高,停药48小时内恢复正常.3)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4)过敏反应:偶见发热、皮疹、对光过敏、皮肤流露部位呈鲜红色.经常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乙胺丁醇1)暗示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眼球运动疼痛,干燥感,异物感,辨色力减弱等2)其他神经系统反应::周围神经炎,暗示为下肢麻木,异物爬行感,感觉过敏及活动障碍,个别可呈现听神经损害,听力障碍,声带麻痺等.3)过敏反应:皮疹,严重可到剥脱性皮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气管痉挛招致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4)其他副反应:关节痛,低钙血症,消化道反应,阿斯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经常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链霉素1)耳毒性:以前庭损害较多见,耳蜗损害较迟发生.暗示为眩晕、运动失调、耳鸣、耳聋.2)肾毒性:多见卵白尿、管型尿、少数呈现肾功能减退.3)反常反应:皮疹、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神经性水肿、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4)口唇、面或四肢麻木:与链霉素自己及所含杂质有关.5)骨髓抑制: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6)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链霉素对神经肌肉机制正常者的阻滞作用不强,但在同时应用肌肉松弛剂咸麻醉剂者,则可能发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现象,暗示为急剧呈现的呼吸停顿.7)其它反应:口炎、阴囊炎、腹泻、凝血酶时间延长.经常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卡那及丁卡1)耳毒性:很少损害前庭器,主要损害耳蜗,听力减退,耳聋多为双侧,少数为永久性耳聋.2)肾毒性:KM应用早期即可呈现,常继续存在,停药后可迅速消失.3)过敏反应:嗜酸细胞增多多见,药物热、皮疹不罕见,偶可见过敏性休克.4)其他副反应:KM可暂时损害舌咽神经,暗示为舌后1/3味觉丧失,也有可能阻滞神经肌肉接头,偶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凝血酶时间延长.经常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卷曲霉素1)听神经损害:耳鸣,听力下降,耳聋,很少影响前庭功能.2)肾毒性:暗示为卵白尿、血尿、尿中白细胞增多、BUN、肌酐升高,肾损害为可逆性.3)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碱中毒.4)其他副反应:麻木,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皮疹,过敏性休克,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等.经常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对氨基水杨酸钠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疼痛或灼热感,腹胀,腹泻,甚至胃溃疡及出血.2)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剥脱性皮炎,流感样综合征,淋凑趣肿年夜,过敏性肺炎,过敏性休克,嗜酸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或类白血病反应,肺结核病灶周围炎等.3)肝、肾损害: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严重可引起急性肝坏死.卵白尿,腰痛,尿频,尿痛,少数呈现肾功能衰竭4)内分泌障碍:甲状腺机能减退,粘液性水肿,甲状腺代偿性肥年夜,血糖降低,男性乳房肥年夜.经常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丙硫异烟胺1)消化道反应:口腔有金属味道,恶心,呕吐,腹泻,口角炎,舌炎及肝功能障碍.2)精神神经系统副反应:抑郁,自杀企图,失眠,皮肤蚁走感,周围神经炎,复视.3)皮肤黏膜副反应:痤疮,脱发,皮疹,色素冷静.4)内分泌改变:男性乳房女性化,甲状腺增生,月经紊乱,低血钾,阳萎.5)其他:体位性低血压,粒细胞减少.经常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氟喹诺酮类药物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或腹痛、腹泻等.2)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失眠等.3)超敏反应:皮疹,瘙痒,药物热等.4)骨骼肌肉系统:主要暗示为肌肉酸痛、肌腱疼痛,甚至断裂:影响骨骺形成,故儿童、孕妇禁用.5) 光敏反应.经常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环丝氨酸●外周神经炎●精神症状●抑郁症●惊厥经常使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复合剂1.固定剂量复合剂H+R+Z+E,H+R+Z,H+R,2.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片1953 年由瑞士研发, H 和PAS的化合物,延缓INH的乙酰化,提高血液中H 的浓度,减少其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的处置原则● 1.不良反应的判定:是否?水平?危害?后果?● 2.发生不良反应后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原则● 3. 激素的应用● 4. 对症治疗(抗组胺药、解毒、补液促排泄)不良反应的判定一、病史的收集呈现症状与用药的时间关系时间顺序是判断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依据收集基线值用药前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体温、脉搏、皮肤黄染、皮疹等)以及进行基线化验检查(如肝、肾功能、血惯例、尿惯例).二、体格检查对可疑呈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该重视体格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没有主诉的体征,比如黄疸、肝脾肿年夜、皮肤及粘膜出血点、皮疹等,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三、实验室检查●按期进行实验室检查(血惯例、尿惯例、肝功能、肾功能等).●是否有?●严重水平?●涉及脏器?●四、除激发及再激发试验●除激发试验(dechallenge )在用药过程中呈现药品不良反应,停药后反应消退,就增强了对药品反应的怀疑.●再激发试验(rechallenge)是用来证实某些药品存在时可激发疾病,当去除该药品时疾病即消失或恢复正常,再次给与该药试验剂量,症状重现,即可确定该药品再激发试验阳性.关联性评价●肯定: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顺序合理;停药以后反应停止,或迅速减轻或好转(根据数天以后);再次使用,反应再现,并可能明显加重(即激发试验阳性);同时有文献资料佐证;并已排除原患疾病等其它混杂因素影响.●很可能:无重复用药史,余同“肯定”,或虽然有合并用药,但基本可排除合并用药招致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可能:用药与反应发生时间关系密切,同时有文献资料佐证;但引发ADR的药品不止一种,或原患疾病病情进展因素不能除外.●可能无关:ADR与用药时间相关性不密切,反应暗示与已知该药ADR不相吻合,原患疾病发展同样可能有类似的临床暗示.●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全,等候弥补后再评价,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弥补.不良反应与药物相关性的判断时间关系佐证资料停药减轻再用药混杂因素肯定 + + + + —很可能 + + + ?—可能 + + ±??±?可能无关——±??±?待评价需弥补资料无法评价资料缺乏,无法弥补发生不良反应后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原则(一)呈现头痛、末梢神经炎及精神异常,轻者对症治疗,给维生素B6、安宁等,重者停用异烟肼、氟喹诺酮类、丙硫异烟胺.(二)呈现听力逐渐下降,或呈现耳鸣、眩晕症状并逐渐加重,应及时停用氨基糖苷类药品.(三)ALT↑ALT ≤ 2ULN : 密切观察3ULN≥ ALT ≥2ULN: 注意观察病情变动,适当给予辅助药品治疗ALT ≥ 3ULN: 及时停用部份结核药或全部停用急慢性肝坏死: 应及时停用全部抗结核药品,并住院进行观察及抢救.(四)呈现轻微过敏反应可严密观察并判断何种药品引起,需要时调换药品.重症过敏反应(如流感综合症、骨髓抑制、剥脱性皮炎、急性溶血性反应等)应及时停用全部药品,需要时住院治疗.(五)较重胃肠道反应可将药品分次服用或给予对症治疗.仍不缓解者,应停用引起反应的药品,更改治疗方案.(六)视神经炎多由乙胺丁醇引起,应及时更换药品.(七)关节疼痛多由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等药品引起.经对症治疗无好转者或症状特别重者应停药观察,或换用其它药品治疗.(八)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骨髓抑制、急性溶血反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视神经损害、听力下降、肝功能衰竭)的药品,一般不再重新使用.激素作用机理(1)1. 抑制巨噬细胞对立原的吞噬和处置2.小剂量→细胞免疫↓年夜剂量→B细胞↓→浆细胞↓→抗体↓3.激素具有阻断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抑制肥年夜细胞→组织胺↓细胞膜通透性↓→过敏介质形成↓4.激素的强年夜抗炎作用,抑制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移行至血管外,降低其游走、吞噬和消化等功能,因而减弱对炎症区域的浸润5.激素尚能抑制磷酸酯酶A2,减少磷脂释放花生四烯酸,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的形成.激素的使用方法原则:早期适量短程抗组胺药物的应用原理:H1受体阻断药与组胺竞争靶细胞上的H1受体而发挥抗组胺作用,其主要药理作用为:①抑制血管渗出和减少组织水肿;②抑制平滑肌收缩,从而拮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胃肠道等平滑肌收缩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③抗胆碱、止痛、麻醉作用.解毒、对症处置原方案中含有INH,则应选用年夜剂量B6来解救INH中毒●PZA引起的尿酸升高可以应用别嘌呤醇或丙磺舒加速尿酸排泄●其他对症治疗:护胃、止呕、镇静.补液增进排泄●根据患者心肾功能状况,要适量增加静脉补液量,增进药物排泄,尽可能降低损害药物的血药浓度.每日补液量应在3000~5000ml,注意收支量平衡,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严防心功能不全.各脏器、系统罕见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一、肝脏损害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物对肝脏造成损伤的机理总体来说是毒性作用与反常反应,究竟属于哪一种反应在临床上尚缺乏简洁的鉴别手段,由于患者多暗示为重症肝损害,病情进展快,变动多,因此临床毋须区别而要积极进行综合治疗.肝损害高危人群:老年人、乙、丙肝病毒携带者、嗜酒、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患者等.肝脏自己的特点①结构特点:肝为竇状结构、肝内膜为有孔内膜②血流特点:肝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25%,口服给药时,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必需经过肝的首过代谢才华进入体循环,另外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可再次通过肝,故肝脏比其他器官更多地流露于药物的高浓度下③分布特点:药物进入肝后,很快与肝的转运卵白结合,从而限制了药物像肝外的反向扩散而被转运至肝内质网代谢或经肝小管膜分泌入胆汁 .因年夜大都药物为亲脂性,必需经肝转酿成亲水性物质才华经尿液和胆汁排泄,这种转变过程使药物对肝发生潜在的毒性作用④遗传因素: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药物↓口服/肌注/静脉肝脏↓P450(Ⅰ相期)代谢产物↓┏━━━━━━━━━┓药理作用毒性作用↓谷光苷肽,硫酸葡萄胺(Ⅱ相期)水溶性物质↓排泄药物致肝脏中毒的原理药物↓┏━━━━━━━━━━┓┏━━━━━━━━━━━┓ P450内质网线粒体┏━━━━━━┳━━━━━┓↓亲电物质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Aa代谢失调抑制卵白合成┗━━━━━━━━━━━━┛谷胱苷肽缺乏抑制甘油三脂↓↓↓破坏细胞膜影响解毒过程脂肪聚集↓┗━━━━━━━━━┛释放溶酶体酶┃↓┃溶酶体解体┃↓┃水解酶释放┃↓┗━━━━━━━━━━━━━─→肝细胞受损肝损害界说引起肝损害的主要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其次是乙胺丁醇和氟喹诺酮类药.1、间隔2周以上、连续2次检测ALT>40U/L(正常值上限)或TB>19μmol/L(正常值上限);2、单次检测ALT80U/L(正常值上限2倍)或TB>38μmol/L (正常值上限2倍).凡符合其中之一即可界说为肝损害.如转氨酶/碱性磷酸酶>5时,提示肝细胞损害,转氨酶/碱性磷酸酶<2时,提示胆管损害,2-5间时,为混合性损害.肝损害严重水平分级:1、肝功能异常:40U/L<ALT≤80U/L,患者无相关症状和体征.2、轻度肝损害:80U/L<ALT≤120U/L,或38μmol/L<TB≤57μmol/L,或间隔2周以上、2次检测ALT>40U/L(正常值上限)或TB>19μmol/L(正常值上限),病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3、中度肝损害:120U/L<ALT≤200U/L,或57μmol/L<TB≤95μmol/L;或80U/L<ALT≤120U/L和TB>38μmol/L(或陪伴肝损害症状和体征).4、重度肝损害:ALT>200U/L(正常值上限5倍),或TB>95μmol/L(正常值上限5倍),病人呈现明显肝损害症状和体征.肝衰竭:(1) ALT>200U/L(正常值上限5倍);(2)胆红素每日上升17.11umol/L或总胆红素171umol/L;(3)凝血酶原活动度<40%;(4)病人极度乏力、厌食、呕吐;(5)肝脏进行性缩小,黄疸进行性加深;(6)呈现腹水、浮肿、出血倾向;(7)发病7-10天内呈现精神症状;(8)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以上客观检查(1)(2)(3)及临床暗示(4)(5)(6)(7)(8)中各具备两条.临床暗示:①药物性肝炎,70-80%发生在用药后2个月内,可暗示为乏力、食差、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胀痛、肝肿年夜、压痛,尿色加深,如陪伴黄疸可有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检查异常.②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情迅速进展,极度乏力、厌食、呕吐、肝脏进行性缩小,黄疸加深,呈现腹水、出血倾向,可发生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③肝内胆汁淤积,全身一般情况尚好,主要暗示黄疸加深继续时间长,尿色深,皮肤痒、胆汁酸明显增高.④纯真肝功能异常,转氨酶超越正常值,但在上限2倍以内,无明显症状.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依据:①应用有损肝脏的抗结核药物②有肝损害症状和/或体征③肝功能异常到达肝损害标准④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害⑤关联性评价药物性肝损害关联性评价●合理的时间关系:初度应用相关抗结核药后5天至用药结束;再次用药开始至结束期间发生的肝损害.●怀疑的药品类型:已知对肝脏有损害的抗结核药物或药物组合.●停药或减量后,不良反应消失或减轻的标准:停药或减量后30天内ALT或/和TB降低50%.●再次使用后再次激发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对策1.去除病因2.增进黄疸的消退3.加速肝细胞解毒,增进肝细胞恢复4.对症、支持治疗1.去除病因停药指征①纯真转氨酶异常或轻度肝损害,转氨酶<3ULN,无明显症状,无黄疸,可在密切观察下保肝治疗观察,如肝功能异常加重或呈现明显症状应停用有关抗结核药物.②转氨酶≥3ULN,有症状或陪伴血胆红素增高,应停止有关抗结核药,保肝治疗密切观察.③转氨酶>5ULN,有明显症状或黄疸,应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积极保肝治疗,严重肝损害应住院采用综合治疗办法,有肝衰竭暗示应积极采用抢救办法.●去除一切加重肝脏负担的因素2.增进黄疸的消退●黄疸的呈现代表肝脏损害严重,在总胆红素继续升高,特别是每日上升17.1umol/L 往往提示重症肝损害,预后欠安●黄疸的危害:胆汁淤积造成的肝细胞进一步缺氧坏死●早期短程应用激素治疗.防止因胆汁淤积造成的肝细胞缺氧性坏死.激素治疗时间不宜过长,其用法强的松60mg每日一次,三天后减为60mg隔日一次,黄疸消退后强的松逐渐减量,一般在二~三周内停用.●茵栀黄口服液等退黄治疗.3.加速肝细胞解毒,增进肝细胞恢复①强力宁等甘草酸二胺类药物治疗②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③因治疗方案中含有INH,故需应用年夜剂量的维生素B6来解救④增进肝细胞再生4、对症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每日弥补足够的液量和热量,每日补夜3000 ml左右,及年夜量维生素C,B等.2.积极处置腹胀:(1)酸化结肠(2)增加消化酶(3)增进胃肠蠕动4、支持治疗弥补卵白质.患者肝功能受损,卵白合成受影响,重症患者可呈现低卵白血症,可静脉弥补支链氨基酸,饮食中以蛋、奶等优质卵白为宜.饮食弥补卵白质以不腹胀为原则.二、肾功能损害处置(1)●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脱水状态、其他损害肾脏的药物同用●引起肾损害的药物:氨基糖苷类、利福类、EMB●肾损害类型:急性间质性肾炎: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氟喹诺酮类.急性肾小管坏死少见但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监测:用药前评估、用药后监测尿惯例、肾功能.●处置:①停用肾毒性药物,或所有药物;②激素治疗;③维持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④透析:血透、腹膜透析.●抗结核药物:更换无肾毒性药物,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所有药物剂量.间质性肾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经常使用泼尼松1mg/kg/d,2~6周,最初两周无效可加用环磷酰胺2 mg/kg/d;有效者可逐渐减量.疗程通常不应超越2 ~4个月,个别可达1年,6周无效则应停药.预后: 肾脏间质改变通常在适当治疗后能部份或完全恢复,但诊断前病程长短和肾功能受损水平、间质浸润和纤维化情况及治疗及时与否均影响恢复的时间和水平.三、血液系统损害处置●严密观察:宣教,症状不明显(如牙龈出血、皮肤呈现淤血、瘀斑、血尿、无力、睑结膜苍白等),●与结核中毒引起骨髓抑制鉴别:治疗前后比对(一)粒系细胞受损1、白细胞3~4×109/L:可维持原治疗方案,在严密监测下继续抗结核治疗(每周复查一次或两次血惯例);2、白细胞2~3×109/L:停用利福类及氟喹诺酮类药品,并应用升白细胞药品,如利血生20 mg,一日三次,口服,每周复查一次血惯例;3、白细胞<2×109/L:停用所有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药品,积极给予升白细胞治疗,如利血生等,每周复查两次血惯例;4、白细胞<1×109/L:停用所有结核药品,并给予集落安慰因子.皮下注射集落安慰因子2μg/kg(或50μg/m2),每日1次.如皮下注射有困难,可改为静滴,成人5μg/kg(或100μg/m2),儿童2μg/kg(或100μg/m2);5、当白细胞恢复至4×109/L,且中性白细胞恢复至2×109/L 以上时才可逐步恢复抗结核治疗,尽量防止使用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药品.二)血小板受损1、血小板80~100×109/L:可维持原治疗方案,在严密监测下继续抗结核治疗(每周复查一次或两次血惯例);2、血小板50~80×109/L:停用利福类药品,并应用升血小板药品;3、血小板<50×109/L:应停用所有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品;4、血小板<30×109L以下:应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有出血倾向时,应及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全血.(三)贫血血红卵白很少受药品影响,一旦发生溶血性贫血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平安.有些结核病患者尤其是重症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由于结核菌毒素的作用,或因食欲不振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存在分歧水平的贫血,因此观察血红卵白的变动应与患者治疗前水平或前次复查结果比力,当血红卵白较前下降30g/L时,在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血红卵白下降后,应该考虑为抗结核药品引起的骨髓抑制或溶血,应停用利福类药品当呈现严重造血功能障碍时须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如血小板减少时注意预防出血,粒细胞减少时注意预防感染,需要时可以少量输新鲜血或成分血,以尽快到达缓解症状.如呈现血红卵白尿时、需给予年夜量液体,保证有足够量的尿液排出,并使尿呈碱性,注意电解质平衡四、过敏反应的处置过敏反应的临床暗示:罕见的为皮肤瘙痒、皮疹和药物热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危急情况: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剥脱性皮炎(一)停用致敏药品或可疑药品一旦判断为药品过敏反应后,应尽可能立即停用致敏药品,对尚不能明确致敏药品的患者,也应停用一切可疑药品.(二)对症与支持治疗●1、过敏反应轻者,停用引起过敏的药品后症状迅速消失,无需任何治疗.●2、过敏反应严重或耐久者可给与相应的药品治疗,如钙制剂、维生素C、抗组织胺类药品.●3、对特别严重的过敏反应(已经或即将对患者重要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目的早期、正确地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依从性、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 1.药物不良反应概念● 2.超敏反应发生机理● 3.毒性反应发生机理● 4.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5.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原则●定义药物不良反应是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

●分类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药物不良反应●超敏反应:与剂量及疗程无关,一般发生在用药2周以●毒性反应: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和药物的蓄积有关超敏反应发生机理(1)●结核药物(半抗原)+蛋白质→全抗原→特应机体→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同种药物即可产生超敏性反应-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临床表现: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瘙痒、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喷嚏、咳嗽、发热等,可引起这种反应的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链霉素、氟喹诺酮类。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1)在这一类型反应中IgG、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2)药物+血细胞膜蛋白(血浆蛋白)↓免疫原性↓机体↓特异性抗体↓再次与药物接触┏━━━━━━━━━━━━━━┓抗原抗体复合物RBC,WBC,PLT↓│↓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Ⅱ型反应(细胞毒型)(3)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血液学方面,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溶血性贫血。

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

Ⅲ型反应(免疫复合物型)临床表现:血清病样反应,有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巴结肿大、腹痛、蛋白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药物热有人认为也属Ⅲ型过敏反应。

一般在用药10天发生,热型为稽留热型或弛型,可同时伴有皮疹。

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PAS。

Ⅳ型反应(细胞介导或迟发型)临床表现:主要是接触性皮炎,一般发生在与药物接触3-12个月,在两手手臂、眼睑、颈等处,表现为皮肤搔痒、发红丘疹、眼睑水肿、湿疹等,停止接触可逐渐消退。

各种抗结核药物均可以发生。

毒性反应发生机制●毒性反应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毒性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减少剂量和缩短用药时间可以防止毒性反应的发生。

●毒性反应一般是可逆的。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异烟肼1)周围神经炎: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

2)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中毒性脑病,癫痫发作等。

3)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出现,发生急性肝坏死或肝萎缩者更为罕见。

4)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柯兴氏综合症,月经不调,阳萎等。

5)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6)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

7)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利福类1)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过敏反应:用于间歇疗法或治疗间断后再用药时易发生过敏反应。

表现为流感样综合征等。

4)血液系统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等。

6)其它副反应: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关节肿胀。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吡嗪酰胺1)肝损害:PZA的肝毒性与剂量、疗程有关。

用量大、疗程长不良反应较多见。

表现为肝肿大,压痛,转氨酶升高,偶可因肝坏死而造成死亡。

2)关节痛:PZA的代产物吡嗪酸能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清除作用,使尿酸升高,停药48小时恢复正常。

3)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过敏反应:偶见发热、皮疹、对光过敏、皮肤暴露部位呈鲜红色。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乙胺丁醇1)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眼球运动疼痛,干燥感,异物感,辨色力减弱等2)其他神经系统反应::周围神经炎,表现为下肢麻木,异物爬行感,感觉过敏及活动障碍,个别可出现听神经损害,听力障碍,声带麻痺等。

3)过敏反应:皮疹,严重可到剥脱性皮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4)其他副反应:关节痛,低钙血症,消化道反应,阿斯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链霉素1)耳毒性:以前庭损害较多见,耳蜗损害较迟发生。

表现为眩晕、运动失调、耳鸣、耳聋。

2)肾毒性:多见蛋白尿、管型尿、少数出现肾功能减退。

3)变态反应:皮疹、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神经性水肿、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4)口唇、面或四肢麻木:与链霉素本身及所含杂质有关。

5)骨髓抑制: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6)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链霉素对神经肌肉机制正常者的阻滞作用不强,但在同时应用肌肉松弛剂咸麻醉剂者,则可能发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现象,表现为急剧出现的呼吸停顿。

7)其它反应:口炎、阴囊炎、腹泻、凝血酶时间延长。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卡那及丁卡1)耳毒性:很少损害前庭器,主要损害耳蜗,听力减退,耳聋多为双侧,少数为永久性耳聋。

2)肾毒性:KM应用早期即可出现,常持续存在,停药后可迅速消失。

3)过敏反应:嗜酸细胞增多多见,药物热、皮疹不常见,偶可见过敏性休克。

4)其他副反应:KM可暂时损害舌咽神经,表现为舌后1/3味觉丧失,也有可能阻滞神经肌肉接头,偶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凝血酶时间延长。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卷曲霉素1)听神经损害:耳鸣,听力下降,耳聋,很少影响前庭功能。

2)肾毒性: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尿中白细胞增多、BUN、肌酐升高,肾损害为可逆性。

3)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碱中毒。

4)其他副反应:麻木,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皮疹,过敏性休克,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等。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对氨基水酸钠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疼痛或灼热感,腹胀,腹泻,甚至胃溃疡及出血。

2)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剥脱性皮炎,流感样综合征,淋巴结肿大,过敏性肺炎,过敏性休克,嗜酸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或类白血病反应,肺结核病灶周围炎等。

3)肝、肾损害: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严重可引起急性肝坏死。

蛋白尿,腰痛,尿频,尿痛,少数出现肾功能衰竭4)分泌障碍:甲状腺机能减退,粘液性水肿,甲状腺代偿性肥大,血糖降低,男性乳房肥大。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丙硫异烟胺1)消化道反应:口腔有金属味道,恶心,呕吐,腹泻,口角炎,舌炎及肝功能障碍。

2)精神神经系统副反应:抑郁,自杀企图,失眠,皮肤蚁走感,周围神经炎,复视。

3)皮肤黏膜副反应:痤疮,脱发,皮疹,色素沉着。

4)分泌改变:男性乳房女性化,甲状腺增生,月经紊乱,低血钾,阳萎。

5)其他:体位性低血压,粒细胞减少。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氟喹诺酮类药物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或腹痛、腹泻等。

2)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失眠等。

3)超敏反应:皮疹,瘙痒,药物热等。

4)骨骼肌肉系统: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肌腱疼痛,甚至断裂:影响骨骺形成,故儿童、孕妇禁用。

5)光敏反应。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环丝氨酸●外周神经炎●精神症状●抑郁症●惊厥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复合剂1.固定剂量复合剂H+R+Z+E,H+R+Z,H+R,2.异烟肼对氨基水酸片1953 年由瑞士研发,H 和PAS的化合物,延缓INH的乙酰化,提高血液中H 的浓度,减少其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1.不良反应的判定:是否?程度?危害?后果?● 2.发生不良反应后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原则● 3. 激素的应用● 4. 对症治疗(抗组胺药、解毒、补液促排泄)不良反应的判定一、病史的采集出现症状与用药的时间关系时间顺序是判断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依据采集基线值用药前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体温、脉搏、皮肤黄染、皮疹等)以及进行基线化验检查(如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

二、体格检查对可疑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该重视体格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没有主诉的体征,比如黄疸、肝脾肿大、皮肤及粘膜出血点、皮疹等,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三、实验室检查●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是否有?●严重程度?●波及脏器?●四、除激发及再激发试验●除激发试验(dechallenge )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停药后反应消退,就增强了对药品反应的怀疑。

●再激发试验(rechallenge)是用来证实某些药品存在时可激发疾病,当去除该药品时疾病即消失或恢复正常,再次给与该药试验剂量,症状重现,即可确定该药品再激发试验阳性。

关联性评价●肯定: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顺序合理;停药以后反应停止,或迅速减轻或好转(根据数天以后);再次使用,反应再现,并可能明显加重(即激发试验阳性);同时有文献资料佐证;并已排除原患疾病等其它混杂因素影响。

●很可能:无重复用药史,余同“肯定”,或虽然有合并用药,但基本可排除合并用药导致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可能:用药与反应发生时间关系密切,同时有文献资料佐证;但引发ADR的药品不止一种,或原患疾病病情进展因素不能除外。

●可能无关:ADR与用药时间相关性不密切,反应表现与已知该药ADR不相吻合,原患疾病发展同样可能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待评价:报表容填写不齐全,等待补充后再评价,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

不良反应与药物相关性的判断时间关系佐证资料停药减轻再用药混杂因素肯定+ + + + —很可能+ + + ?—可能+ + ±??±?可能无关——±??±?待评价需补充材料无法评价材料不足,无法补充发生不良反应后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原则(一)出现头痛、末梢神经炎及精神异常,轻者对症治疗,给维生素B6、安定等,重者停用异烟肼、氟喹诺酮类、丙硫异烟胺。

(二)出现听力逐渐下降,或出现耳鸣、眩晕症状并逐渐加重,应及时停用氨基糖苷类药品。

(三)ALT↑ALT ≤2ULN : 密切观察3ULN≥ALT ≥2ULN: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适当给予辅助药品治疗ALT ≥3ULN: 及时停用部分结核药或全部停用急慢性肝坏死: 应及时停用全部抗结核药品,并住院进行观察及抢救。

(四)出现轻微过敏反应可严密观察并判断何种药品引起,必要时调换药品。

重症过敏反应(如流感综合症、骨髓抑制、剥脱性皮炎、急性溶血性反应等)应及时停用全部药品,必要时住院治疗。

(五)较重胃肠道反应可将药品分次服用或给予对症治疗。

仍不缓解者,应停用引起反应的药品,更改治疗方案。

(六)视神经炎多由乙胺丁醇引起,应及时更换药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