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案
教案标题: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教案目标:
1. 理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使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求解相关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计算较大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引出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的概念。

知识讲解:
1. 介绍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
函数的诱导公式。

2. 解释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作用,即通过将大角度化为小角度,简化计算过程。

示例演练:
1. 给出若干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问题。

2. 通过示例演练,让学生熟悉使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方法。

拓展应用:
1. 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其他相关问题。

总结归纳:
1. 总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定义和作用。

2. 强调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作业布置:
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寻找更多应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例子。

教学反思:
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3. 能够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和求值。

二、教学内容:1. 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

2. 诱导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3. 诱导公式的化简和求值。

三、教学重点:1. 诱导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 诱导公式的化简和求值。

四、教学难点:1. 诱导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 诱导公式的化简和求值。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诱导公式的概念、推导和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诱导公式的化简和求值。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解答。

六、教学准备: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三角函数表格、图像等辅助教学材料。

3. 练习题及答案。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

2. 新课:讲解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展示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诱导公式的化简和求值,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诱导公式的运用。

4. 练习:让学生练习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和求值。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诱导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八、课堂练习:a. sin(π/2 α)b. cos(πα)c. tan(3π/4 α)a. sin(5π/6)b. cos(7π/4)c. tan(11π/6)九、课后作业:a. sin(3π/4 α)b. cos(5π/6 α)c. tan(9π/4 α)a. sin(π/3 + π)b. cos(2ππ/6)c. tan(3π/2 + π/3)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示范课教案【高中数学】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示范课教案【高中数学】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3.能运用有关诱导公式解决一些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和证明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推导出四组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难点: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称美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在三角函数中-α、π±α、2π-α等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对称,那么它们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是否也存在对称美呢?引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板书:7.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问题1:当角α分别为30°,390°,-330°时,它们的终边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它们的终边重合.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它们的三角函数值相等.诱导公式一:sin(α+k·2π)=sinα,cos(α+k·2π)=cosα,tan(α+k·2π)=tanα,其中k∈Z.即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问题2: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角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1(cos(π+α),sin(π+α))与点P(cosα,sinα)呢?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P1与P也关于原点对称,它们的三角函数关系如下:诱导公式二: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问题3: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2(cos(-α),sin(-α))与点P(cosα,sinα)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P2与P也关于x轴对称,它们的三角函数关系如下:诱导公式三: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问题4: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角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3(cos(π-α),sin(π-α))与点P(cosα,sinα)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P3与P也关于y轴对称,它们的三角函数关系如下:诱导公式四: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追问1:如何记忆这四组诱导公式呢?预设的答案:2kπ+α(k∈Z),-α,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可以简单地说成“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函数名不变”是指等式两边的三角函数同名;“符号”是指等号右边是正号还是负号;“看象限”是指假设α是锐角,要看原三角函数值是取正值还是负值,如sin (π+α),若把α看成锐角,则π+α是第三象限角,故sin (π+α)=-sinα. 追问2:诱导公式一、二、三、四的作用是什么?预设的答案:公式一的作用在于把绝对值大于2π的任一角的三角函数问题转化为绝对值小于2π的角的三角函数问题;公式三的作用在于把负角的三角函数转化成正角的三角函数;公式二、公式四的作用在于把钝角或大于180°的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0°~90°之间的角的三角函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巩固练习】例1. 求值:(1)sin (-60°)+cos 120°+sin 390°+cos 210°;(2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1) 原式=-sin 60°+cos (180°-60°)+sin (360°+30°)+cos (180°+30°) =-sin 60°-cos 60°+sin 30°-cos 30°1122=+=(2 cos1012cos102︒=︒.反思与感悟:利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步骤: (1)“负化正”——用公式一或三来转化;(2)“大化小”——用公式一将角化为0°到360°间的角; (3)“小化锐”——用公式二或四将大于90°的角转化为锐角; (4)“锐求值”——得到锐角的三角函数后求值.设计意图:掌握利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方法。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示范三篇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示范三篇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示范三篇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1教材分析: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是一节基础性课程,课本中主要包含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定义、常见角度的三角函数值以及相应的推导方法等内容。

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教材的内容,并对教材的组织结构、难易程度及与之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诱导公式的基本概念、运用方法及其相关定理,能够熟练地计算一些常见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并能够对不同情况下的三角函数值进行求解。

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诱导公式的定义及其相关定理的理解和运用上,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对于诱导公式的记忆和运用情况。

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难点在于对于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求解题目的讲解和理解,尤其是在涉及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相互替换问题时需要引导学生注重方法逻辑的分析和运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三角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和延伸,对于新生来说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加深对于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案例以及图像的呈现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三角函数概念以及诱导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的引导。

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方法需要注重理论掌握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可以通过练习习题,讲解案例和互动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辅导方式注重对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和处理。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2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环节(约5分钟)教学内容: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学活动:1.学生们通过手写练习纸,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和图像;2.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有哪些角的三角函数值已知,而另外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不易计算;3.通过引导,学生们提出了需要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需求;4.老师介绍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含义和作用,引发学生们兴趣。

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一、引言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们在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关系对于学习高等数学和物理学科至关重要。

其中,诱导公式是理解和推导三角函数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二、正文1. 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最基本的一种,它的诱导公式可以通过相关角的三角函数进行推导。

设角A和角B为锐角,且满足A + B = 90°,则有如下关系:sin(A + B) = cos(90° - (A + B))= cos(90° - A - B)= cos(90° - A)cos(90° - B) - sin(90° - A)sin(90° - B)= cos(90° - A)cosB - sin(90° - A)sinB= sinAcosB + cosAsinB这即为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

2. 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余弦函数是正弦函数的互补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来推导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

根据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将A取代为(90° - A)和B取代为B,则有如下关系:cos(90° - A + B) = sin((90° - A)cosB + cos((90° - A)sinB)= sin(90° - A)cosB + cos(90° - A)sinB= cosAcosB - sinAsinB这即为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

3. 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切函数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商,因此其诱导公式可以通过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来推导。

设角A和角B为锐角,且满足A + B = 90°,则有如下关系:tan(A + B) = sin(A + B)/cos(A + B)= (sinAcosB + cosAsinB)/(cosAcosB - sinAsinB)= (sinA/cosA)(cosB/sinB) + (cosA/sinA)(sinB/cosB)= tanA + tanB / (1 - tanAtanB)这即为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3)能够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诱导公式的规律;(2)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引导学生推导出诱导公式;(3)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诱导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2)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3)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2. 教学难点:(1)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2)运用诱导公式解决复杂三角函数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已学的三角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2)提问:如何将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另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2. 探究与发现:(1)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2)引导学生发现诱导公式的规律;(3)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推导出诱导公式。

3. 讲解与示范:(1)讲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2)示范运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讲解诱导公式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4. 练习与交流:(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3)讲解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和思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评价学生对诱导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题评价:(1)评价学生对诱导公式的运用和计算能力;(2)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1)展示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2)呈现练习题和解答过程。

2. 练习题:(1)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2)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例题。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案教案标题: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使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推导其他三角函数的能力;3. 应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提问:是否有办法将一个三角函数表达成其他三角函数的形式?讲解(15分钟):1. 介绍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作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是一组将任意角度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表达成其他三角函数的公式;2. 讲解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 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sin(π/2 - θ) = cosθ;- 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cos(π/2 - θ) = sinθ;- 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tan(π/2 - θ) = 1/tanθ;3. 解释每个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几何意义。

示范(15分钟):1. 给出一个具体的三角函数表达式,例如:sin(π/3);2. 使用诱导公式将其转化为其他三角函数的形式;3. 解释示范过程中的推导思路和步骤。

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使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将给定的三角函数表达式转化为其他三角函数的形式;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3. 收集并纠正学生的练习答案,解释正确答案的推导过程。

应用(10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已知一边长为3,斜边长为5的直角三角形,求其角度;2.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该问题;3. 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总结(5分钟):1. 总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作用;2. 强调学生掌握使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推导其他三角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扩展活动:1. 提供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2. 探究其他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如余切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4省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4省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材:在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中,单位圆与正弦、余弦函数的内容约4课时,下面笔者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设计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4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简单应用.承上,有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比值定义、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等;启下,学生将学习利用诱导公式进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包括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等内容.同时,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对称等知识,对几何图形的对称等知识相当熟悉,这些构成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诱导公式的作用主要在于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归成锐角的三角函数,体现了把一般化特殊、复杂化简单、未知化已知的数学思想.(二)目标定位诱导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但是随着计算器的普及,上述意义不是很大.我们认为,诱导公式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感受探索发现,通过几何对称这个研究工具,去探索发现任意角三角函数间的数量关系式,即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乃是圆的几何性质(主要是其对称性质)的代数解析表示.第二,学会初步应用,能够选用恰当的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并求解.第三,领悟思想方法,在诱导公式的学习过程中领悟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第四,积累数学经验,为学生认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既是一个起源于圆周运动的周期函数又是研究现实世界中周期变化现象的“最有表现力的函数”做好准备.二、教学设计分析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有以下两条典型教学路线可供选择:(1)两个角的终边有哪些特殊的对称关系?(2)怎样把非第一象限的角转化为第一象限的角?笔者最终选择了第一条路线,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尊重教材的编写方式从对教材的分析来看,北师大版教材将三角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来定位,力图在单位圆中借助对称性来考察对应点的坐标关系,从而统整各组诱导公式.教材的编写处理体现了教材专家的集体智慧和版本教材的一贯特色,教师应该努力体会和把握,不宜轻率抛开教材另搞一套.(二)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学生熟悉的圆及其对称性研究三角函数的相关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同时,单位圆及其对称性的表象对学生推导诱导公式、理解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形象记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教学环境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室.四、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培养化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求π-α的诱导公式.π+α与-α的诱导公式在小结π-α的诱导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出.教学难点:π+α,-α与角α终边位置的几何关系,发现由终边位置关系导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诱导公式的“研究路线图”.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具体的问题.(一)问题提出如何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0°~360°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问题1】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三角函数看重的就是终边位置关系.即有sin(α+k·360°) = sinα,cos(α+k·360°) = cosα, (k∈Z)tan(α+k·360°) = tanα.这组公式用弧度制可以表示成sin(α+2kπ) = sinα,cos(α+2kπ) = cosα, (k∈Z) (公式一)tan(α+2kπ) = tanα.【设计意图】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将角的概念从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学习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接下来自然地会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去求.于是,先安排求特殊值再过渡到一般情形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意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问题和抽象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求三角函数值时抓坐标、抓角终边之间的关系.同时,首先考虑α+2kπ(k∈Z)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函数被看成刻画现实世界中周期性变化的数学模型的确切含义.(二)尝试推导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由上一组公式,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一定相等.反过来呢?如果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它们的终边一定相同吗?比如说:【问题2】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角π-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有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公式二)tan(π-α) = -tanα.【设计意图】对问题2的提问方式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常常会研究它的逆命题、否命题、等价命题等.事实上问题2可以看成是“若两个角的终边相同,则它们的正弦值相同”的逆命题,即“若两个角的正弦值相同,则两个角的终边相同”.但这里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实际上教会了学生一种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考〗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组公式(公式二)的?因为与角α终边关于y 轴对称是角π-α,利用这种对称关系,得到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于是,我们就得到了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正弦值相等,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进而,就得到我们研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路线图: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设计意图】阶段小结,让学生将对称作为研究三角函数问题的一种方法使用.将上述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得出“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的研究路线图.(三)自主探究 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π+ α,- 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利用单位圆,得到了终边关于y 轴对称的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呢?【问题3】两个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你有什么结论?两个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呢?角-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有:sin (-α) = -sin α,cos (-α) = cos α,(公式三)tan (-α) = -tan α.角π +α与角α终边关于原点O 对称,有:sin (π +α) = -sin α,cos (π +α) = -cos α,(公式四)tan (π +α) = tan α.上面的公式一到四都称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设计意图】从两个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的情况进行自然过渡,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再次经历公式的研究过程,从而得出公式三和四,并将问题2研究方法一般化.(四)简单应用例: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 (1) ; (2) 2cos 3π;(3) . 7sin()6-π31cos 6-π【设计意图】初步熟悉诱导公式的使用,让学生感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使用这几组公式.此外,引导学生注意同一个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诱导公式,启发学生这些公式的内在关系和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五)回顾反思【问题4】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获得诱导公式的?研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知识上,学会了四组诱导公式;思想方法层面:诱导公式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化归思想;诱导公式所揭示的是终边具有某种对称关系的两个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体可以表示如下:【设计意图】开放式小结,使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收获.这些问题的提出,侧重于诱导公式推导方法的回顾和反思,侧重于个体情感体验的分享和表达,从而区别于侧重公式规律的总结和记忆.(六)分层作业1.阅读课本,体会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思想方法;2.必做题:课本20页A组1, 6,21页B组 1;3.选做题:(1)你能由公式二、三、四中的任意两组公式推导到另外一组公式吗?(2)角α和角β的终边还有哪些特殊的位置关系,你能探究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吗?【设计意图】分层作业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阅读课本旨在引导学生教科书是学习的根本,阅读课本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回归课本的学习习惯.而出现选做题目,目的是提供多元化和挑战性选择,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探究几组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七)板书设计。

三角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诱导公式教案教案标题:三角诱导公式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和计算。

3. 学生能够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长:2个课时教学资源:1. 教科书或教学课件2.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3. 学生练习册4. 计算器(可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步骤1:导入(5分钟)介绍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和正切)。

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关系。

步骤2:引入三角诱导公式(10分钟)解释三角诱导公式的概念和原理。

将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诱导公式的重要性和用途。

步骤3:推导三角诱导公式(15分钟)通过黑板/白板上的推导过程,向学生展示三角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

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和思路,确保学生能够跟随并理解推导过程。

步骤4:练习和讨论(15分钟)将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表达式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运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

鼓励学生在黑板/白板上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并与全班讨论不同的解法和答案。

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他们掌握诱导公式的应用方法。

步骤5:拓展应用(1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三角诱导公式解决。

例如,计算物体的倾斜角度、计算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等。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表达式,并运用诱导公式进行求解。

第二课时:步骤1:复习与概念强化(10分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

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他们对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步骤2:练习和讨论(15分钟)提供一些更复杂的三角函数表达式,让学生继续运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

鼓励学生在黑板/白板上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并与全班讨论不同的解法和答案。

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他们掌握诱导公式的应用方法。

步骤3:应用拓展(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三角诱导公式解决。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案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是指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另一个三角函数值的公式。

它是三角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下面是一个关于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教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2. 掌握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诱导公式;3. 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求解三角函数值。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5分钟)1. 老师提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可以利用角度小于90度的三角形和角度大于90度的三角形来证明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呢?”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新知识(15分钟)1. 老师板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sin(π/2 - θ) = cosθ,cos(π/2 - θ) = sinθ,tan(π/2 - θ) = cotθ,cot(π/2 - θ) = tanθ,并解释公式的含义。

2. 老师通过示意图解释诱导公式的几何意义。

三、同步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学生交流答案,讨论解题过程。

四、巩固知识(15分钟)1. 老师提问:“利用诱导公式,求解sin(π/4),cos(π/3)和tan(π/6)。

”2. 学生互相交流,利用诱导公式求解。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利用诱导公式求解一系列三角函数值。

2. 学生自主学习拓展问题:利用诱导公式可以推导出其他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吗?六、总结归纳(5分钟)1. 学生回答总结问题:“什么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掌握诱导公式有什么作用?”2. 老师对学生总结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几何意义,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公式的规律和应用方法。

通过练习和巩固知识环节,学生可以提高运用诱导公式解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对诱导公式的理解,并扩展应用的广度。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主题: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该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概念,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诱导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例演练、思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谁能告诉我sin(α+β)和cos(α+β)的展开公式是什么?”来引导学生复习并回忆有关的知识。

2.引入(10分钟)3.讲解(10分钟)首先,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sin(α+β)和cos(α+β)的展开公式,然后引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依次讲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具体展开形式。

- sin(α+β)的诱导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的诱导公式: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4.示例演练(15分钟)通过给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诱导公式来解决问题。

示例1:计算sin105°解:将105°表示为两个已知角的和:105°=60°+45°根据sin(α+β)的诱导公式,sin(105°)=sin(60°)cos(45°)+cos(60°)sin(45°)然后,运用已知关于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得到结果。

示例2:计算cos165°解:将165°表示为两个已知角的和:165°=60°+105°根据cos(α+β)的诱导公式,cos(165°)=cos(60°)cos(105°)-sin(60°)sin(105°)然后,运用已知关于常见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得到结果。

5.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给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诱导公式解决问题,并提出思考。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四的推导过程及应用.(二)能力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类比、归纳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引导、发现,让学生感受数学探索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发现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诱导公式二~四的推导过程及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和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推导过程中数形关系的转换,符号的判定.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1)复习回顾回忆复习节2.1学习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一:()()()sin 2sin cos 2cos ,tan 2tan k k k Z k απααπααπα+=+=∈+=提出问题:公式一的作用是什么?分析:利用诱导公式一可以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到2π(或0360︒︒ )角的三角函数值.(2)思考?310cos =π(二)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给定一个角α1)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2)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启发及学生共同探讨得出:1)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3)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2.教师引导推出诱导公式二以问题1)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对称关系怎样得出三角函数的关系?角απ+——————角α终边与单位圆交点 )(y x P --',—————(,)P x y ()sin y πα+=- y =αs i n; 同理 c o s ()x πα+=- c o s x α=;()t a n y y x x πα-+==- tan y x α=; 所以 ()ααπsin sin -=+ ;cos()cos παα+=-;tan()tan παα+=.从而得到诱导公式二:()()()sin sin cos cos tan tan πααπααπαα+=-+=-+=.3.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公式三和四的推导.诱导公式三:()()()sin sin cos cos tan tan αααααα-=--=-=-;诱导公式四:()()()sin sin cos cos tan tan πααπααπαα-=-=-+=-.分析同学们对上述两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对于公式四,提出新的推导方法,通过类比()a b a b -=+-的形式,考虑到()παπα-=+-,从而利用本节课已经学习的公式二和三,推导出公式四,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有()()()sin sin(())sin()sin cos cos(())cos()cos tan tan(())tan()tan παπαααπαπαααπαπααα-=+-=--=-=+-=--=-+=+-=--=4.公式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记忆学过的四组公式,即: παk 2+(Z)k ∈ ,α-, 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角看成锐角时的原函数的符号.(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三)例题讲解例1 利用公式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6cos()3π-. 解:原式16cos()3π= 4cos(4)3ππ=+ 4cos 3π= cos()3ππ=+ cos 3π=- 12=- 例2 化简cos(180)sin(360)sin(180)cos(180)αααα︒+⋅+︒--︒⋅-︒-. 解:cos(180)cos αα︒+=- sin(360)=sin αα+︒ sin(180)sin(180)sin ααα--︒=-+︒=co s (180)c o s (180)ααα-︒-=︒+=- 原式cos sin 1sin (cos )αααα-⋅==⋅- (四)巩固练习练习: 化简sin(180)cos()sin(180)ααα+︒---︒.解: sin(180)sin αα+︒=-cos()cos αα-=sin(180)sin(180)sin ααα--︒=-+︒=原式sin cos sin ααα=-⋅2s i n c os αα=- (五)课时小结(1)知识:诱导公式二~四的推导过程及应用.(2)方法: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单位圆中角的终边的对称性来推导公式.(3)思想: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求解问题.(六)作业布置1)P27: 3(2),4.2)思考1:诱导公式一~四的作用?思考2:如果 的终边不在第一象限,推导出的诱导公式与在第一象限时是否相同?那么老师为什么要通过第一象限来分析呢?。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教案
教案标题: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方法;
3. 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方法;
2.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授课内容、教学课件、相关教学实例;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中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应用,引出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介绍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定义和推导方法,重点讲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实例演练: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应用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展示更多相关实例;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下节课的教学做
好准备。

七、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
2. 相关教学实例;
3. 课堂作业。

八、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以上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教案设计,希朥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学设计】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案: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单位圆,推导、识记和应用诱导公式;2.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及结构特征,会初步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并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2.通过习题组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和理解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在课程中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以及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诱导公式的探究,利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和化简;2.利用四组诱导公式会进行简单的化简与证明。

(二)教学难点发现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坐标的联系,及诱导公式的合理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角α与角α的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通过公式一,我们就可以把绝对值大于2π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问题,转化 为研究绝对值小于2π的角的三角函数问题.(二)、热身小试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 );38sin()1(ππ+ .319cos )2(π (三)、合作探究 变式、求 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进行探究探究1: 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联系。

结论1:角α+π 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结论2: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满足: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由此得出结论(公式二): 完成变式、求结合公式一,对两个公式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直接抛出探究2:角-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合作探究,发现结论公式三 Zk k k k ∈=⋅+=⋅+=⋅+,tan )2tan(,sin )2sin(,cos )2cos(απααπααπα.310cos π.tan )tan(,sin )sin(,cos )cos(ααπααπααπ=+-=+-=+.310cos π.tan )tan(,sin )sin(,cos )cos(αααααα-=--=-=-由此给出诱导公式的概念(四)、公式应用 例1、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变式1、求 (由变式一启发思维,进行公式三和二的综合应用) 进而推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联系:例2、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公式的综合应用)四、回顾总结(一)、知识小结:1、诱导公式一、二、三、四的推导、记忆和应用;2、诱导公式的应用原则。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概念和含义;2.掌握使用诱导公式来简化三角函数表达式的方法;3.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求解一些相关的三角函数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2.运用诱导公式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准备:白板、黑板笔、书写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5分钟)1.定义: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指由特定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等式关系,利用该关系,可以简化三角函数表达式。

2.引入: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及相关的性质。

今天,我们将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通过诱导公式,我们能够把任意角的正弦、余弦,以及正切、商、余切等三角函数,用其他角的三角函数来表示。

二、课堂演示(20分钟)1.诱导公式的推导:a.首先,我们来看角的对应位置,根据集合{0°,30°,45°,60°,90°}与{0,π/6,π/4,π/3,π/2}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等值,建立起一些三角函数的关系式。

b.通过对角度的换算,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果:sin(π - θ) = sin θsin(π + θ) = -sin θsin(2π - θ) = -sin θcos(π - θ) = -cos θcos(π + θ) = -cos θcos(2π - θ) = cos θtan(π - θ) = -tan θtan(π + θ) = tan θtan(2π - θ) = -tan θc.通过对角度的换算,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其他三角函数间的关系:tan θ = sin θ / cos θcot θ = cos θ / sin θsec θ = 1 / cos θcsc θ = 1 / sin θ2.运用诱导公式简化三角函数表达式的方法:a.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诱导公式简化三角函数表达式。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教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利用诱导公式推导三角函数恒等式的方法;3. 熟练运用诱导公式求解相关题目和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推导过程;2. 利用诱导公式推导三角函数的恒等式;3. 利用诱导公式求解相关题目和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弦、余弦的定义,并鼓励他们尝试将正弦、余弦的变量角分别设置为60°和30°,观察结果。

2. 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师介绍诱导公式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作用和用法。

3. 推导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1)求解正弦的诱导公式:根据正弦的定义,将变量角设置为∠A和∠B,其中∠A = 30°,∠B = 60°,则有:sin(∠A) = sin(∠B)sin(30°) = sin(60°)1/2 = √3/2(2)求解余弦的诱导公式:根据余弦的定义,将变量角设置为∠A和∠B,其中∠A = 30°,∠B = 60°,则有:cos(∠A) = cos(∠B)cos(30°) = cos(60°)√3/2 = 1/24. 运用诱导公式推导三角函数恒等式(1)推导正弦的相反角公式:根据诱导公式sin(π - θ) = sinθ,将变量角设置为θ,则有:sin(π - θ) = sinθsin(180° - θ) = sinθsinθ = sinθ(2)推导余弦的补角公式:根据诱导公式cos(π/2 - θ) = sinθ,将变量角设置为θ,则有:cos(π/2 - θ) = sinθcos(90° - θ) = sinθsi nθ = sinθ5. 拓展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诱导公式求解相关题目和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一、教学目标:1.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2.通过公式的应用,了解未知到已知、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以及信息加工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四组诱导公式的记忆、理解、运用。

难点: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记忆及符号的判断;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与学生共同探讨,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我们知道,任一角α都可以转化为终边在)2,0[π内的角,如何进一步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 我们对)2,0[π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是熟悉的,那么若能把)2,2[ππ内的角β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则问题将得到解决,这就是数学化归思想 研探新知1. 诱导公式的推导由三角函数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即有公式一:)(tan )2tan()(cos )2cos()(sin )2sin(Z k k Z k k Z k k ∈=+∈=+∈=+απααπααπα (公式一) 诱导公式(一)的作用:把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化为)2,0[π之间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注意】:运用公式时,注意“弧度”与“度”两种度量制不要混用,如写成︒=+︒80sin )280sin(πk ,3cos)3603cos(ππ=︒⋅+k 是不对的【讨论】:利用诱导公式(一),将任意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到)2,0[π角后,又如何将)2,0[π角间的角转化到)2,0[π角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角,它们的终边具有某种特殊关系,如关于坐标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等。

那么它们的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呢?若角α的终边与角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那么α与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特别地,角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由单位圆性质可以推得:ααααααtan )tan(cos )cos(sin )sin(-=-=--=- (公式二)特别地,角απ-与角α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故有ααπααπααπtan )tan(cos )cos(sin )sin(-=--=-=- (公式三)特别地,角απ+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O 对称,故有ααπααπααπtan )tan(cos )cos(sin )sin(=+-=+-=+ (公式四) 所以,我们只需研究απαπαπ-+-2,,的同名三角函数的关系即研究了βα与的关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应用教案
耿 丽 静
教学目标:
1. 了解借助三角函数线推导诱导公式的过程。

2. 掌握并会运用诱导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式。

3. 通过诱导公式的应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能力,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诱导公式求值、化简、证明
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诱导公式(幻灯片展示)及公式的作用、记忆方法。

二、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 问题展示:
题型一、求值
例1、(1)=-∙-)3
19sin()617cos(ππ (2)=+++5
4cos 53cos 52cos 5cos ππππ 学生口答,并解释方法。

教师点评:(1)中角可以化为特殊角,(2)中角不可以化为非特殊角,要考虑消元求值。

例2、(1)已知51)25sin(-=-πα,求)sin()2
tan()2cos()sin(απαπαπαπ--∙--∙-的值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法,让学生点评找错误。

教师总结并给出规范解答。

解:由条件得51cos =α,所以5
62sin ±=α )sin()2
tan()
2cos()sin(απαπαπαπ--∙--∙-
αααπααsin )2cos()2sin(cos sin ∙--∙=
αα
αααsin sin cos cos sin ∙∙= αsin =
5
62±= (2)已知21)3sin(=-απ,求)3
2sin()6cos(απαπ+∙+的值。

用投影仪展示两位学生的作法,让学生对比点评找错误。

学生作法1: 解:由条件21)3sin(
=-απ得36ππα-= 所以6πα=
, 所以)32sin()6cos(
απαπ+∙+=51cos sin 364ππ∙= 学生点评:
角α求解不全面。

由条件2
1)3sin(=-απ
得 236k π
π
απ-=+或5236
k π
παπ-=+ 所以26k π
απ=-或22
k π
απ=--,再代入求值。

学生作法2:利用已知角与待求角的互余、互补关系。

解: )3
2sin()6cos(απαπ
+∙+ ⎥⎦
⎤⎢⎣⎡--∙⎥⎦⎤⎢⎣⎡--=)3(sin )3(2cos αππαππ )3sin()3sin(
απαπ-∙-=
41= 学生点评:两种方法的优劣,教师指出一般用第二种方法。

总结:三角函数式求值方法:
给角求值问题:一般是化任意角为特殊角, 或化为正负相消的项,或化分子分母使之进行约分求值。

给式求值问题:一般先把条件和结论化简再求值,关键在于变角,使角相同或具有某种关系。

要善于利用角的变换的思想方法解题。

常见的互余关系的角:απ
-3与απ+6;απ+3与απ-6;απ-4与απ+4 常见的互补关系的角:απ+3与απ-32;απ-4与απ+43 题型2、利用诱导公式化简
例3、(1)化简:)65tan(115cos 65cos 425cos 295sin 21︒︒︒︒︒-∙-+∙+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法,让学生点评找错误并分析原因。

规范解答: 解:)65tan(115cos 65cos 425cos 295sin 21︒︒︒︒︒-∙-+∙+
)65tan()65180cos(65cos )65360cos()65360sin(21︒--︒-︒-︒+︒+︒∙︒-︒+= ︒∙︒-︒+︒∙︒-=65tan 65cos 65cos 65cos 65sin 21

︒∙
︒-︒+︒︒-︒+︒=65cos 65sin 65cos 65cos 65cos 65sin 265cos 65sin 22 ︒-︒+︒-︒=65sin 65cos 65cos 65sin
0= 教师点评:①分析角之间的关系,都统一用65︒的三角函数表示
②易错点:开方的符号
(2)化简: )2cos()23sin()27cos()2sin()23sin()sin()3tan(απαππααπαπαπαπ++-
∙-+--- 展示学生的作法,让学生点评找错误并分析原因。

学生错误:用诱导公式时符号出错。

解:原式α
ααααααcos cos )sin (sin )cos (sin tan ∙---+--= α
αα222cos sin cos 1-= α
α22cos sin 1-=
α
α22cos cos = 1=
总结:三角函数式化简方法: 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
题型3、利用诱导公式证明三角恒等式
例4、求证
ααπαπααπαπtan )2
cos()23sin()cos()2sin()2tan(=+∙+-∙--∙- 学生口答,说明做法。

证明:左边)
sin ()cos (cos )sin ()tan (ααααα-∙-∙-∙-= αtan =
=右边
四、课堂检测(留给学生10分钟)
(1)、)6
13sin(π-
的值为 (2)、)3
4c o s ()322s i n (ππππ+∙+n n ()Z n ∈的值为 (3)、已知31)6cos(=-απ,则)32sin()65cos(απαπ-∙+= (4)、化简:︒
+︒︒∙︒+800cos 260sin 440cos 280sin 21 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题型与方法,教师补充。


三角函数式求值化简过程是一个化异为同,化未知为已知的过程,体现的是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分析过程中,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先看角(互补、互余、和、差、倍、半)
后看函(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
切化弦(一般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已知53)15cos(=+αo
,a 为锐角,求)105sin()195cos()165sin()435tan(0000αααα+∙+-+-的值
(2)已知α为第三象限角,)sin()tan()tan()23cos()2sin()(παπααπαππαα-----+-
=
f ①化简)(αf ; ②若5
1)23cos(=-
πα,求)(αf 的值。

评委点评:
1、 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题型归
类总结全面,重点突出。

2、 课堂结构设计合理,完整,讲练时间安排得当,符合三阶八步
教学要求。

既有变式训练,又有课堂检测,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强化,能力得以提升。

3、 例题的选择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典型,有代表性,类型全面。

特别是例2、例3的选择,,例2先给出21)3sin(=-απ
,学生一看是
特殊值,自然想到先求角,再代入求值,但是求角容易漏解,而且若给出非特殊值,无法求角,自然引出方法2,分析已知角与待求角之间的关系,利用角的变换的思想解题,计算量较小,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指出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

例3的选择包含了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及诱导公式,涵盖了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

4、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生的做法,通过讨论发现
问题,纠正错误,教师适当点拨。

5、 例题的讲解注重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又体现了过程、方法、
态度与价值观,教会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同时又注重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6、 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了课堂容量。

建议:
1、 在学生暴露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多讨论发现错误,教师点评稍
多。

2、 每种题型的方法尽量让学生总结,找出每种题型的特点,适合
用什么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目标明确(三种题型),其中证明题也是化简的过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求值与化简两类题型上,能做到重点突出。

例题的选择比较典型,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本节课目标之一要让学生学会用角的变换的思想分析问题,所以例题的讲解放在例2(2)和例3上。

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法,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也增大了课堂容量。

课堂检测针对求值、化简题型,以及学生的易错点重点练习,提升学生的能力。

其中例1(2)=+++5
4cos 53cos 52cos 5cos ππππ
,讲解过于简单,此题要让学生认识到条件给出的是非特殊角,也化不出特殊角,要利用消元求值。

通过例1给角求值题让学生认识到此类题要么化特殊角,要么消元求值。

另外在学生暴露问题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点评过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