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之恋赏析——一种不可名状的悲怆
广岛之恋观后感
广岛之恋观后感广岛之恋,这是一个饱含深情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关于和平与人性的思考。
这部电影展示了人们对于爱情、战争和重生的不同诠释,引发了我对于人类的种种感慨。
这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末期,日本广岛市瞬间被美国投下的原子弹夷为平地。
男主角栗田和女主角小仓华在这场浩劫中相遇,在巨大的破坏和无尽的恐惧中,他们悄然培养出一段美好的爱情。
他们在废墟中寻找希望,对于战争的可怕后果有着深刻的认识,也对于人类的尊严和和平的追求产生了无尽的思考。
这部电影所表现的爱情并非传统的甜蜜浪漫,而是一种在死亡阴影下绽放的坚韧与勇敢。
栗田和小仓华面对着地狱般的景象,他们选择相互扶持,勇敢面对生活的压力与挑战。
他们通过互相支持和彼此倾诉,寻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勇气。
这种爱情的力量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爱情依然可以成为人们坚持和求生的动力。
在这场战争的毁灭中,电影展示了人们对于战争的深思。
栗田和小仓华沉浸在废墟中,感受到了人类的脆弱和无力。
他们看到了战争所带来的死亡和痛苦,明白了这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这让我反思,战争并非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对话、理解和宽容才能让人类社会进步。
我们应该向栗田和小仓华学习,坚持和平,拒绝战争,让世界充满爱与和平。
通过观看电影,我也思考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
电影中有一个角色是一位看似冷漠无情的男子,他没有情感,只顾自己的生存。
而另一个角色则是一个善良温柔的女子,她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展示了人们在逆境中的不同选择。
我思考着,当灾难降临时,我们会选择保护自己,还是选择关心他人?是选择漠视他人痛苦,还是选择帮助他人渡过难关?这些问题考验着人性的高尚和卑劣。
而广岛之恋告诉我,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善良与宽容依然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美德。
最后,电影中展现的广岛市的复兴与希望,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从废墟堆积到重建,广岛市经历了巨大的苦难与磨难。
广岛之恋赏析——一种不可名状的悲怆(全文5篇)
广岛之恋赏析——一种不可名状的悲怆(全文5篇)第一篇:广岛之恋赏析——一种不可名状的悲怆一种不可名状的悲怆——简析影片《广岛之恋》关于背景;影片导演雷乃以及编剧杜拉斯均是法国电影流派“左岸派”的代表人物。
和当时法国电影新浪潮一样,左岸派导演也在追求现代化的电影形式,追求电影从内容到拍摄手法再到思想立意的转型,也因此人们常常将左岸派归为新浪潮的一个分支。
不同的是“左岸派”是一支由艺术家组成的团队,包括瓦尔达、雷乃、杜拉斯、克里斯·马克和乔治·弗朗绪等人。
他们更精英,更精致,年龄更大,阅历也更丰富。
他们的作品往往场面更大,制作周期更长,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更加深刻,因此他们的作品被称为“作家电影”而新浪潮的作品被称为“作者电影”,两种称呼的区别就体现出了人们对于两个团体的不同态度。
不过说到这里,有必要谈一谈这群导演为何被称为“作者(作家)”。
老师课上说过,(我要是没记错的话)是因为他们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上借鉴了写作的一些特点和手法,更加主观,反应内容上更加灵活,与那一时期的传统电影相悖。
因此他们的作品犹如用镜头作笔,场景作纸书写出的一部小说,这种改变从根本上提升了电影这门艺术的表现深度和宽度,是一次伟大的创新。
影片上映于1959年,同年新浪潮还诞生了另两部伟大的作品:特吕弗的《四百击》和戈达尔的《筋疲力尽》。
三部影片在课堂上都放过,放在一起看就能看出“作家电影”和“作者电影”的区别,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影片的思想情感巴赞说,电影“最终还是为了使生活本身变成有声有色的场景,为了使生活在电影这面明镜中看起来像一首诗。
”杜拉斯的写作《广岛之恋》就是在写诗,这首诗残酷,痛苦,被一层层感官的以及时间的灰烬所覆盖,并被沉寂的画面所点亮,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就此诞生了。
作为曾经的纪录片导演,雷乃本想拍一部关于原子弹的纪录片,并在影片的开头就表现出了这种倾向:大段纪录片风格的场景遗留了下来,而这并未使电影失色,反而创造出一种更显真实的悲怆气氛,将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升华。
《广岛之恋》中的爱情
《 广 岛之恋》 中的爱情
金 姗 姗
摘 要 :《 广岛之恋》是 中国读者最为熟知 的法国现代 文学作品之一 ,本 文从战争 中的爱情 ,死 亡威 胁下 的爱情和 悲剧的 爱情几 方面 分析 《 广岛之 恋》 中的爱情 主题 ,试 图探 索杜拉 斯这个爱情写作大师不 同寻常的爱情表达方式。
关键词 :爱情 ;战争 ;死亡 ;悲剧 有言道 “ 男人的梦想是征服全世界 ,而女人 的梦想是征服她所 爱的 那个男人。 ” 作为 2 O 世纪最 出名的法国女性作 家之一 ,杜拉斯作 品的永 恒主题就是那 : 谈 了又谈 的爱情 , 绝望 的爱情 。杜拉斯 曾说 过 : “ 或许 爱情 的遥不可及才显得弥 足珍贵 。 ” 杜拉斯绝不是一个生 活在 自己爱情世 界中的小女人 ,她对 外部世界 好奇而敏感 , 尤其是对残酷 的战争 , 对 她而言 ,战争 是光明 的背景上 的 黑暗 ,是和平年代 的 白底上大红色的污迹 。于是 ,当需要她 写一部关 于 广岛的故事时 ,《 广岛之恋 》 这部 夹杂着 爱情 和战 争的剧 本应 运而生 , 剧本 的构思是这样 的 :记忆是遗忘的一种形式 ,只有当记忆 本身彻底完 成使命 后才能实现彻底的遗忘 。剧本表面上为读者讲述 了女 主人公 的两 段战争 阴影下 的爱 情 ,一段 在 内韦 尔 ( 法 国) ,而另 一段 在 广岛 ( 日 本) 。但其实 ,第二段在广 岛的爱 情只是 内韦 尔爱情 的重 现 ,I 1 年后, 面对她的 日本情人 ,这个在广 岛拍摄一部关于 和平 电影 的女演员 ,又处 在 了一种与她在 战争期 间和德 国士兵一起 经历过 的境 遇之 中。 《 广 岛之 恋》 的整个过程就是她发现这种相似性 ,了解它并且摆脱它 的过程 。 战争 中的爱情 那是在 内韦尔 ,1 9 4 4年初 ,战争还在进行 。年轻 的姑娘遇到 了德 国 士兵 。他的手被烧 伤了 ,姑娘替他包扎 ,这个敌人向姑娘道 了谢 。整整 个月, 他 一直跟着她 ,两个年轻人就这样相爱了。这爱情 注定是一场 悲剧 ,他们 的爱情一直被笼罩 在死亡 的阴影 之下 ,敌人 的身份 不可变 , 战争不可变 ,舆论不可变 ,但爱情就可 以改变吗?战争结 束时 ,德 国士 兵被杀害。因为爱上国家 的敌人法 国姑娘被剃 了光头 , 游 街 ,关在地 下 室 8个月之 久。事 过境 迁 ,女 主 人公 极 力想 忘 记 那段 痛 苦 ,她 曾 说 : “ 为了我 自己 ,我曾竭尽全 力 ,每天 同那 种根本 不再懂 得为何 要 回忆 往 事的恐惧心理作斗争 。和你一样 ,我忘记 了……”但原来坚信 的永 恒之 物——爱情 。曾经 的疯狂真 的会被遗忘 吗?对 于这个 内韦尔 的小姑 娘来 说 ,答案是否定 的,她永远 的停 留在 了这被 战争摧毁 的爱情 中,而对这 爱情 的痴迷使她患上 了一 种绝症 。 激起 回忆 的不是 时间 ,而常常是 空间 ,在广岛 ,她再一次看 到了那 残酷 的战争 场面 “ 经 战火 焚烧 的钢筋 。被炸 断了的钢筋,变得像 肉体那 样不堪一击 的钢筋 。……那是一张张飘飘荡荡 、残存的人皮 ,还 带着清 晰的蒙难 的痕迹……” 双脚踩 在这 土地上 ,这样 的支 离破碎 似曾相识 , 在 这片陌生却又熟悉的 土地上 ,法 国女人得 到 了重 生。在剧本 的结 尾 , 法 国女人面对沉睡 的广 岛兴奋 大叫 : “ 我 将忘掉 你 !我 已经忘 掉你 了 ! 你看 ,我竟然忘掉你啦 !你看 我呀 ! , ,在这 一刻 ,法 国女人终 于抛下 了 吞噬她幸福 ,占据她生命 的痛苦 回忆 。她爱 的并不是 这个 日本男人 ,他 只是德 国情人的替身和幻影 。通过这样一个东方灵媒 ,法 国女人得 以和 她死去的情人对话 。当她 已成功地遗忘 了过去 , 日 本情人 也就丧失 了作 用 ,他 的命运 只是被无情 的遗忘 ,在法 国女人 的内心始终无法忘却 昔 日 那充满 了激情 的爱情 ,所 以她一直在等 待,等 待昔 日的激情重现 。当一 切被唤醒 ,重温激情后 ,也就 到了一切恢 复平静 的时候 。 “ 被剃光 头得 内韦 尔的小姑娘 ,今晚我要把 你遗忘 。廉价的故 事。 … 遗忘将渐渐把你 全部吞没 。到那 时 ,你将 变 成一 只歌 曲。 ” 诗意 的语 言 ,无情 的遗忘 , 重新看 到了痛苦 ,于是 不再流浪。 二、死亡威胁 下的爱情 谈到死亡与爱情的关系时弗洛伊德说 : “ 只有 在人们 出现死 亡意识 时 ,才能真正领悟到性爱的意义 ,只有在面临死亡的时刻 , 才 能够体会 到极 致的爱。 ”《 广 岛之 恋》 中内韦尔 的真爱 与死 亡紧密 相连 ,杜拉斯 让 人物从死亡中体会极致的爱 。死亡 ,一个从古至今的话 题 ,在死亡 的 威胁下人们探讨生命 的意义 ,缺少 了死亡 ,生 命将变 得不再 值得眷 恋 , 没有死亡 ,生命将永远达不 到完美 的终点 。但 爱情不 会因死 亡而消 失 , 也只有爱才能超越死亡 ,使 生命展示 出永 生的活力 ,这是 自然的轮 回。
广岛之恋赏析——一种不可名状的悲怆
广岛之恋赏析——一种不可名状的悲怆1958年,凭借电影《夜与雾》名震影坛的阿兰·雷乃导演准备拍摄一部关于广岛的电影,恰逢其时,玛格丽特·杜拉斯因《街心花园》备受推崇,两人一拍即合,于1959年共同完成了一部举世震惊的电影《广岛之恋》,有影评称“这部作品超前了10年,使所有评论家都失去了勇气”,“空前伟大的作品”,“古典主义的末日”,影片的成功得益于杜拉斯剧本的诗意表达、雷乃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思想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究和呈现。
在世界电影史上,这部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视听语言与好莱坞现实主义的传统作品截然相反,不禁引发学界关于左岸派(住在巴黎左岸的导演)和新浪潮导演的学术之争。
以雷乃为首的左岸派导演注重时空交错的叙述手法、内心独白的意识流展示、声画错位的象征隐喻,现在看来,这些手法已经司空见惯,但在当时却显得前卫、超脱。
《广岛之恋》常被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的开山之作,全方位展现了雷乃的创作风格。
但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杜拉斯对于剧本的精雕细琢,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融入了杜拉斯独特的人文关怀和对爱与欲望的思索,浓缩着对战争阴霾和历史创伤的反思,如果仅仅将其视为导演一人的成功难免有失偏颇,杜拉斯同样居功至伟。
《广岛之恋》看似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广岛的爱情故事,但绝不仅仅局限于爱情本身,杜拉斯运用其新小说的表现手法,展开论述了关于人性、欲望、战争、爱情等多重主题,利用简化的人物关系、嵌套式故事结构,引领观众进入到一个跨越时空的梦幻场景之中,构成了独属于杜拉斯的诗意表达。
很多观众可能会觉得影片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但深入分析影片的表现手法和创作主题,却会被杜拉斯和雷乃的高远意境所折服。
01、“新小说表现手法”融入嵌套式结构,独属于“杜拉斯”的诗意表达新小说是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种文学流派,新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差异体现在现实性上。
新小说不会像传统小说那样采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刻画情绪饱满的类型化人物形象,而是采用视觉冲击力淡化人物关系,挖掘人物内心意识和精神世界。
广岛之恋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广岛之恋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广岛之恋》是一首源自日本的经典歌曲,由作曲家荒井由宪创作,歌词则由阿木燿子操刀。
这首歌的诞生与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息息相关,讲述了一段在广岛原子弹爆炸的阴影下发生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二战末期,广岛成为了战争的一处焦点。
当时,日本成为了盟军的攻击目标,广岛作为一个战略重要的城市,成为了轰炸目标之一。
然而,在这场悲剧降临之际,一段深刻而感人的爱情故事却在其中展开。
男主角是一位年轻的日本飞行员,而女主角则是他的恋人。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他们的感情变得愈发珍贵。
男主角义无反顾地投身战斗,为了保卫家园而奋斗。
与此同时,女主角守望着他的归来,满怀期待。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无法预测的。
在广岛遭受原子弹袭击的那一天,一切都改变了。
这座城市瞬间被毁灭,无数生命消失在火焰和辐射中。
而在这场浩劫中,男主角的命运也变得扑朔迷离。
歌曲《广岛之恋》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男女主角间深沉而不可言喻的爱情。
歌词中描绘了男主角在空袭中对女主角的深深思念,以及女主角对爱人的期待和等待。
这首歌的旋律悠扬而富有情感,让人不禁沉浸在这个充满悲情和美好回忆的故事中。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歌词中表达的那份深情厚重的爱。
在歌曲中,女主角的心灵被描绘得异常坚强,她在无尽的等待中,对爱情的信念始终如一。
这种坚持和执着让人动容,仿佛在歌声中能够感受到她对爱人的深深眷恋。
歌曲的名字正是对这段爱情的致敬,将这场战争的悲剧与爱情的美好相结合。
《广岛之恋》成为了一首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深情告白的经典之作,深深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这首歌的演唱者以及后来的翻唱版本都为这段感人的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无论是那独特的嗓音还是深情的演绎,都让这首歌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超越了语言的障碍,传达出一种普世的情感,让人们在听到这首歌时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那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中。
总的来说,《广岛之恋》不仅是一首动人的歌曲,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人性情感的故事。
电影《广岛之恋》的现代性探析-电影论文-艺术论文
电影《广岛之恋》的现代性探析-电影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电影《广岛之恋》是由阿伦. 雷乃导演,由杜拉斯编剧的一部20世纪50年代黑白剧,故事内容简单,讲述了法国女演员在广岛参演反战电影时与日本建筑师发生的一段恋情,在两者的一夜中,女主角穿插讲述二战期间她与德国士兵在内韦尔相连的往事;然而此电影在简单化故事演绎中,借助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独特的叙事角度、双联性的情感连线、复杂多元的思想主题向当时传统性的电影进行宣战,尽管当时有人指出《广岛之恋》是一部异常令人厌烦、浮夸、充满最遭人恨的文学电影,但其作为一部经典的反传统的现代主义电影,不仅宣告了左岸派的兴起,且促使西方电影从古典时代向现代时期进行转型.1 故事主题的多元化--人的现代性的映射电影的思想性是电影价值的最典型标志《,广岛之恋》表象在阐述女主人公的两段恋情,阐释着恋爱的欢快、挣扎、挣脱与无奈,而透过两段恋情,尤其是她自述的与德国的恋情,我们从中发现爱情与反战、肉体与灵、博爱与人性、理智与情感等多元化的故事主题,尤其是人性思想主题.二战期间,女主人公与德国相恋,他们相会在河边、地窖里、雪地里,她疯狂地爱着敌对国的,她为爱疯掉了,而在战争结束之时,她的爱、她的疯也由此枯萎、沉默、死寂,甚至遗忘,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它一点一点地过去了.当然,后来我有了孩子,而在即使有了新的家庭,这份战争时代的爱情、这份疯狂也是尘封的,因为这个女人的爱情已经在内韦尔的地窖里被冻死了,被一万度的高温热死了,或是被尝血的滋味淹没掉了,所以,在她离开内韦尔到达巴黎后,她结婚、生子,过起了普通妇女的生活,过起了无须精神支持也会用身体去爱的生活,正如她所说我是和丈夫相处得很好的女人、我爱男人.于是她以为她忘记了战争时期的男友,而当她在广岛看到这个似曾相识的异域男人、日本男人、当初敌对国的男人时,她又疯狂了,她的疯狂不单单是对日本男人的灵与肉的爱,还激发了他那尘封14年的回忆,此刻回忆战胜了遗忘,尤其在酒吧点起一支烟、端起酒杯的时候,她又彻底疯掉了,在这个眼前所爱的男人面前,在这个趋于和平的年代中,她悲痛而疯狂、忘我而忘心地向对面的男人讲述着战争中的爱情,讲述着战争中对爱情的迷恋、向往、挣扎,这无疑将她与日本人的爱情和战争年代那见不得人的爱情形成对比,尤其在日本男人当众吻她、抱她、递烟、递酒、扇她两个耳光时,这两份爱情间的互衬性尤为突出,她的回忆尤其明晰,那份回忆已经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割舍的,这份痛苦必定会伴随终生.回忆是如此痛苦,哪怕是小小的爱情,仅仅是恋人的失去,这份痛苦以小见大阐释了失去爱、失去心灵或者是失去身体的痛苦,而在呈现广岛原子弹带来的人体头发脱落、未足月畸形胎儿出生、男人无生殖能力等画面时,这份痛苦的力度显然不足以给人大场面的震撼,于是,提示我们,必须忘记痛苦,然而忘记痛苦就意味着忘记、忘记痛苦就意味着忘记历史.因此,即使历史已成往事,这份痛苦也刻骨铭心,谁也不能深扎在心底的阴霾,谁也不能抚平战争带来的伤痕.由此可见,此影片打破了大意直白的主题,将以人性为中心、情感与理智相矛盾、记忆与遗忘相矛盾的多元化主题注入其中,正如雷乃所说影片原本就是建立在矛盾的基础上,包括必然的、可怕的遗忘的矛盾,一个在集体的,、巨大的悲剧背景上出现的个人的心酸而渺小的命运之间的矛盾.当然,电影在表达多种矛盾存在的同时,并无约束观众对故事主题的思考,而是以情节的淡化、人物性格的不确定、欠完整的矛盾冲突、以开放化的情节展示,刺激观众根据自身的情感思想、经历等进行心理与精神的对撞,将思考权交给观众,今儿增强了影片的思想性,拓展了故事主题的多元性.2 叙事空间的心理化--叙事模式现代性的映射传统叙事方式多以故事情节、时间、地点等程序化模式展开,凭借不断的回忆、追叙来确立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这种叙事模式或停滞在当时的时空中,或停滞在现在时空下,难以实现时空自由转换;而《广岛之恋》借助女主人公心理变化、跳动性言语、意识流手法,打破了传统逻辑性的时空性的叙事模式,为影片注入了自由、跳跃、感性因素,使影片呈现出叙事空间(叙事时空)的心理化特征.其一,情感连线的交叉性、心理化.从整部电影叙事结构上看,存在现实动作线和心理动作线两条叙事线条,以女主人公与日本男人的情感纠葛这一现实动作线贯穿整部电影,推动叙事情节的进步,并借助此情感激起的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深化、人爱、生命情怀,这两条动作线是互动、互生、互释的,两者共服务于多元化主题的体现.具体来看:一是,现实中女主人公与日本建筑师场景激发并维持了她情感思想、心理情绪的发生与发展.影片以两人在中反驳性的对话你在广岛什么都没看见,什么也没有、我都看见了,都看见了引开,紧接着将看见的医院、博物馆、空荡荡的和平广场、人群、儿童、花朵、狗、鱼等场景伴随对话展开,像是女人的自言自语、像是机械性的答问,在灰白色画面将原子弹轰炸后的长岛废墟场景呈现时,女主人公对二战这段历史的反思、评价,由此她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拉开帷幕.第二次的开始,将叙事进一步推进,尤其在他追问,在他们第二次发生时,日本建筑师不停地追问告诉我像这样的事你经常遇见吗?,女主人公回答不太经常.但也有过我这个人道德上是可以的?由此引发了女主人公对别人道德的质疑及内韦尔的回忆,渐渐揭示出女主人公内心的隐秘--那段与德国的爱情,那段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经历,那段嗜血、孤寂、对人性质疑、对情感质疑的心迹,由此影视场景由宏达的二战中的长岛画面自然地切入到女主人公狭小的私人思维空间中,进而以女主人公情感经历、心灵变化映射二战历史中的人性、感性与理性、人情,以心理的波动反照历史.二是,女主人公自由式的思维、跳跃性的心理支持了现实情感的发展,营造出立体性的、穿越时空性、自由调度的超现实场景.女主人公在内韦尔的情感经历是惨痛的,她要忘记痛苦,理性地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因此,在与日本建筑师偶然相遇且四射后,她犹豫着自己的离开、驻足或是长期留在日本,她此刻心里的彷徨、纠葛与当初那刻骨铭心的心理相迎,而此种心理恰进一步维持了她的回忆,现实与回忆的双重心理在此凝合,将电影情感主题提升至最高程度,尤其在女主人公回忆德国死去那刻时,女主人公彻底疯掉了,她的心已回到了那一时刻,像是入魔一般,而在日本男人连扇两个耳光后,她有回到了现实,她平静了,理性地端起了一杯酒,此刻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画面的自由调动,实现了女主人公在历史与现在中的穿梭.其二,意识流叙事及内心独白的运用.影片以心理化的叙事模式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互生、互映与互释,而此效果的实现,得益于意识流叙事及内心独白的使用.意识是流动的,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杜拉斯、阿伦雷乃自称是内心的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不同,他们以镜头回闪、跳跃、交叉、反复、倒置及拼贴等方式,创造了一个随意拨弄的时态,将摄影机镜头深入到女主人公的心灵之中、精神领域,从而拓宽了电影的表现时空.首先,言语上的独白.叙事上借助话剧对话性的叙述方式,集中于两人之间的问答,而日本男人多问、少答,日本男人的话语服务于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因此,电影语言虽是两人的对话,实际上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尤其女主人公深陷痛苦时的喃喃自语,以独白讲述,强化了整部电影的思想性,表现出世界并不是被描绘的,而是反映在认得脑海中的.其次,行为动作意识流.除言语性独白外,动作性的独白方式,如女主人公独自行走在日本街巷中、蹲坐在酒店门前、神情模糊地望向地面、快速地上下楼、下意识地向脸上撩水等,这些动作性的言语均运用了意识流手法.最后,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人物意识流的必然阶段,意识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可在联想中实现穿越、角色互换,甚至是角色凝合,电影以女主人公的自由联想为一叙事线条,不但实现了角色在历史与现实中的穿越,且打破了传统叙事时空限制,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意识活动具有的真实时空性结构,实现了情感主题的升华.3 书写方法的超越性--影像艺术现代性的映射从影像书写方法上看《,广岛之恋》融合了前现代和现代影像多种书写方法,实现了影像书写方法的整合、扬弃与超越,使影片呈现出一种存在感与虚拟感相呼应、真实与虚构相结合的虚拟化特征.其一,黑白色调的暗示性.象征、隐喻是《广岛之恋》的重用手法,而影像中黑白色彩的调试,将这两种手法呈示的内涵表现得更深更透.从影片初始字幕来看,重点着色黑色,白色为弱色调,字幕呈列成长方形,右上部有一植物状图案,图案为白色,渐渐图案蔓延,进入黑色区域,使得右侧视像更为清楚可见;若将影响色彩设计与整片电影相联系,则可发现黑色象征、战争、、悲痛、毁灭等负面性的因素,白色则象征光明、和平、生命、欢快、希望等正面因素,而白色的蔓延、黑色的减少,则相应象征希望、生命力、积极因素的重生、蔓延与普广,这与广岛战争年代、和平年代的景象,与女主人公的思想心理变化相映.从整个影片来看,黑色色调运用较多,尤其是黑夜中仅有的几处闪烁的白色灯光跳跃在整个夜色中,尤其他们在谈广岛的夜是过不完的时候,我们地感受到日本建筑师所代表的这个战火涂炭的民族--长岛,女主人公所象征的惨受战争摧残的地方--内韦尔,而这正将战争与爱情的影视主题深化.其二,影像镜头的透视性《.广岛之恋》影像镜头打破了传统闪切摄影形式,采用回闪、交叉、反复、倒置等多种方式,实现了镜头之间的自由切换、画面间的整合拼贴、多项场景间的交叉反复等,营造出一个通透性极强、饱含情感色彩的画面世界.电影一开始隐隐呈现出两对裸露的肩膀,头和臀部均在画面之外,臂膀上像布满了灰尘、汗水或雨水,水珠像是带有杂质的;以男女话语引出对应性的画面,而伴随话语转折,画面出现跳跃,一张张、一幅幅、一场场.慢慢地画面呈现出两双手,一双黝黑、一双白皙,那双白皙的手将黑黝黝的身体深深抓住, 用力深抓、撕裂而又中止,像是诉说双手白皙者心里的兴奋与挣扎,或是在诉说言语者看见这些画面后内心的波澜.终于你把我毁了.你对我多好呀.你把我毁了.你对我多好呀.重复式的语言形式引发重复性的画面转接,突然得异乎寻常,男女主人公的面孔都出现了--战争的回忆结束了,画面从历史回到了现实,而此时在回想男女主人公臂膀上的水珠,让我们颇感这些露珠、汗水是由蘑菇云的飘散和政法而凝聚起来的,这种光学技巧的剪辑实现了抽象化与超现实主义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战争下的不幸与痛苦.历史的回忆就此结束了吗?不是,这才是刚刚开始,当女主人公参演拍摄时,镜头转入到二战时追悼会上,重复性展示了二战的长岛人的画像、画面及场景,尤其停留在两个小孩子原地踏步镜头,这不得不使我们再次想起影片初始女主人公所看到的的医院、博物馆、四名青年、妇女、男人、儿童等;之后,镜头转接男女主人公,女主人公闭眼痛苦,于此她对往事的回忆急剧展开,而从此后镜头伴随女主人公的叙述进行历史与现实的交互切换,使得我们感受到人往往想抛弃过去、超越自己,然而只会深深陷入矛盾的怪圈,正如女主人公所说像你一样,我也竭尽全力与遗忘过.像你一样,我还是忘记了.每天都与心中的恐惧,因为我终究未能理解往事的秘密.4 结语电影《广岛之恋》是一部抒情与理性凝合、自述与感染并存、情感着色与黑白色调相映、言语而表达压抑深沉的一部诗化电影,其以心理化的叙事方式、自由而开放的言语结构得呈现了现代性电影的叙事模式,以复杂、多层而多义的故事思想呈现了现代性电影的诗无达诂韵义,以象征、暗示、意识流等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呈现了现代性电影的艺术表达形式,以画面、色调、镜头切换等手段实现了现代性电影的影像制作效果,《广岛之恋》在影视主题、言语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表现出的现代性特征,奠定了其在电影中的地位,此电影的现代主义风格表征了传统电影向现代性电影的转型.参考文献:[1]朱婷.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辨析--以电影《广岛之恋》《疯狂的石头》为例[J]. 南昌高专学报,2009(05).[2]鄢子为. 玛格丽特杜拉斯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元素--以《广岛之恋》和《》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2013(07).[3]刘跃兵.诗无达诂的艺术深度--试析《广岛之恋》的多重内涵[J]. 电影评介,2009(24).[4]裴小蕾. 盛筵难再--杜拉斯的回忆与虚构[J]. 世界文化,2012(02).[5]吴华法,郑薇. 由《广岛之恋》浅谈左岸派风格[J].电影评介,2011(17).[6]邱钰香. 浅析电影《广岛之恋》的意识流表现手法[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10).[7] 王雪. 立体的《广岛之恋》[J]. 文学界(理论版),2011(06).。
广岛之恋观后感
广岛之恋观后感《广岛之恋》观后感电影《广岛之恋》是一部由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执导的作品,该片于2016年上映。
影片以广岛原爆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爱情和记忆的故事。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深被其所传达的情感所触动,思考了许多关于生命和爱的问题。
首先,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真实的演技,展现了广岛原爆事件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导演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了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城市,通过展示人们在灾难中的种种困境和挣扎,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原爆对人类带来的摧残和痛苦。
尤其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一个幸存者的家庭,他们在原爆的阴影下生活着,不断面对着恐惧和痛苦。
这种真实而残酷的描绘,让我对历史的残酷和人类的脆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影片通过展示爱情的力量,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在剧情中,主人公的父亲曾经是一名摄影师,他通过镜头记录下了原爆事件的瞬间。
这种对生命的记录和追求,让我想起了人类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而主人公的母亲则是一个幸存者,她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但她依然坚强地生活着,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希望。
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最后,影片通过对记忆的探讨,引发了我对于时间和记忆的思考。
在影片中,主人公的父亲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他曾经拍摄的照片,他希望通过这张照片找回自己失去的记忆。
而这种对记忆的追求,也让我思考起了时间和记忆的关系。
时间如同一条河流,不断地向前流淌,而记忆则是我们对时间的留存和回忆。
通过对时间和记忆的探讨,影片让我思考起了自己对于时间的态度和对过去的回忆。
我们是否应该珍惜现在,还是过多地沉溺在过去的记忆中?总的来说,电影《广岛之恋》是一部深情而真实的作品。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记忆的探讨,影片引发了我对于生命和爱的思考。
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也让我思考起了时间和记忆的关系。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广岛原爆事件的纪实,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探索。
《广岛之恋》 爱与和平的永恒之约
《广岛之恋》爱与和平的永恒之约电影《广岛之恋》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以爱与和平为主题,通过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人类内心深处的探索。
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年轻情侣的爱情故事。
女主角若菜是一名年轻的护士,她在广岛市的医院工作,为受伤的士兵提供照顾。
男主角岳人是一名日本飞行员,他在一次轰炸任务中被击落,幸存下来却失去了记忆。
两人在医院里相遇,若菜对岳人的关怀和照顾让他们之间产生了特殊的情感。
然而,战争的阴云笼罩下,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电影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真实的表演,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展现得淋漓尽致。
广岛市被毁灭性的原子弹轰炸所摧毁的景象令人震撼,无辜的人们在瞬间失去了一切。
而在这个灾难中,若菜和岳人的爱情显得更加珍贵,也更加脆弱。
他们的相聚和分离成为了电影的核心,也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刻探索。
电影中的爱情并非简单的浪漫,而是承载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珍视。
若菜和岳人在战争的阴影下相爱,他们的爱情是对战争的抗议,是对和平的呼唤。
他们的相遇和分别,既是一种命运的安排,也是对人性的一次考验。
他们的爱情虽然短暂,却在时间的限制下展现出了真挚和纯粹。
电影中的每个细节都充满了深意。
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将观众带入了若菜和岳人的内心世界。
在若菜的眼中,岳人是一个失去记忆的孩子,她用温柔和关怀来治愈他的创伤。
而在岳人的眼中,若菜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她的爱给予了他重新生活的勇气。
他们的爱情是跨越了时空和国界的,它超越了战争的残酷,成为了一种永恒的承诺。
电影中的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配乐中的悲伤和希望交织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
音乐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对爱的追求。
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加投入,更加能够感受到电影所要传达的情感。
《广岛之恋》是一部充满深度和内涵的电影,它通过爱情故事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广岛之恋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广岛之恋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广岛之恋》这首歌由日本歌手中岛美嘉谱写,由当时的日本哥
伦比亚唱片公司主唱。
这首歌描述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爱情,他们在生活中相爱,在爱情中无处不在,无处不行。
主人公在爱情中波澜起伏,但他们可以困惑与挣扎。
她对他的爱
深深地感动着他,可是他又无法驾驭,不知道如何面对。
他们之间有
说没说的安慰,有相互依赖的时刻,但吐露自己的真心却始终无法让
对方相信。
他们相互护航,就像在大海的漂浮物一样,或者是把相互
的疼痛作为航线,在这段旅程中,没有一个能够证明谁付出的多,没
有人能够实现彼此的梦想。
无论他们的爱情是否能够持久,都总能够继续前进,朝着远方而去,追寻着心灵的温柔,因为总有一颗心接受另一颗心的祝福。
他们
的爱情是一种光辉灿烂的温暖,虽然他们最终的结局就像广岛之恋那
样悲惨,他们一路上也曾拥有过一种美好的幸福。
他们的心中曾经有
过真挚的情感、暖暖的温柔,激越的激情。
他们最终的告别并不像歌中所说的一种勇敢的作为,而是一种无
助的痛苦,因为他们之间所存在的感情终究如花朵般过期,但是他们
曾经经历过的爱情却永远不会消失。
他们的爱情终於在广岛之恋之上
一去不复返,但这段感情永远留在他们心中,因为他们的爱情给彼此
留下的回忆是永恒的。
他们的爱情已经弥漫在天际之外,永远不会褪色,正如歌曲中所唱的,“我的爱情像在大气中漂浮,像一片翅膀,
永不消逝”。
《2024年倾听沉默的“创伤之地”——《广岛之恋》中创伤经验的空间建构》范文
《倾听沉默的“创伤之地”——《广岛之恋》中创伤经验的空间建构》篇一在当代电影艺术的浩瀚星空中,《广岛之恋》如同一颗闪烁的彗星,以其深刻的人性洞察与独特的艺术表达,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影片中,导演通过空间建构的方式,将战争创伤与爱情故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深刻体验到“创伤之地”的沉痛与悲怆。
本文旨在探讨电影中如何通过空间建构来呈现创伤经验,并分析其对于理解电影主题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一、空间建构与创伤经验的呈现电影《广岛之恋》中,空间的建构与战争遗留的创伤紧密相连。
广岛作为战后的城市,既是一种物质上的存在,更是心灵上创伤的见证。
通过城市的废墟、破碎的建筑、飘散的尘埃等元素,电影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而荒凉的战争遗址。
这种空间场景的设定不仅提供了情节背景,更是在情感上引导观众进入到一个充满哀伤与沉思的空间。
二、创伤经验的空间化表达电影中,人物经历的创伤往往与特定的空间场景紧密相连。
如主人公在废墟中漫步时,那种荒凉与孤独感让人深刻体验到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
此外,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与对话,我们还能进一步感知到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波动。
这种情感在特定空间场景的烘托下更加真实和动人,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三、空间建构与主题表达电影《广岛之恋》的主题聚焦于战争与爱情、人性与救赎等多个层面。
通过空间的建构,电影将这些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观众在沉浸于故事情节的同时,能够思考战争对于人性的影响以及爱情在战乱中的意义。
同时,这种空间建构还让观众对历史记忆产生深刻反思,对于战后人们的心理创伤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
四、总结电影《广岛之恋》中的空间建构是如此精妙和复杂,它不仅为故事提供了背景支撑,更是传达了深刻主题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通过废墟、尘埃等具体元素的呈现,电影让观众深入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心灵的创伤;而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与对话,电影进一步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波动。
广岛之恋影评
广岛之恋影评广岛之恋影评谈《广岛之恋》,不得不谈那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法国的浩浩荡荡的新浪潮运动。
那堪称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时期。
所谓的新浪潮电影,往往在拍摄风格上不拘泥于传统,相比于早期好莱坞摄影棚拍摄+人工背景设置的电影拍摄技巧,新浪潮电影往往更注重真实。
他们拒绝人造灯光、人造背景;反之,新浪潮导演往往更倾向于把镜头移入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用最真实的镜头来描绘生活。
基于新浪潮电影的此种风格,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新浪潮电影(比如特吕弗的《四百击》),往往会给普通影迷留下“不好看”的映像,或者叫“看不懂”。
《广岛之恋》也是一部新浪潮电影,所以在观影时存在无聊、看不下的感觉也就不足为奇。
但是,如果你深入电影中,以一种对电影最忠诚、敬仰的态度欣赏电影,那么当你在观看这一类型的电影时,你会发现:这些电影虽然“不好看”却十分耐看。
为什么耐看呢?因为你所观看到的新浪潮电影,都是基于“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这一原则之下的。
唯有真实的,才是恒久的。
阿伦.雷乃导演的这部《广岛之恋》,第一次看时,不能完全明白所发生的一切。
多年后,明白了。
却又不想说得太多。
其实,这部电影的剧情并不复杂,只是由于在影片剧情陈述的过程中夹杂了男女主角很多的心理对话(或者成为灵魂对话),才使得这部电影的可理解性稍差一些。
简言之,就是一位前往日本广岛拍戏的法国有夫之妇和一位住在广岛的日本有妇之夫之间的邂逅与短暂的`爱情纠结,或者更直白一点,发生于日本广岛的一次艳遇。
然后,在男子的追问下,我们发现原来这位女演员曾经在自己的家乡—法国小城内维尔有过一段惨痛的经历。
那时的她爱上了一位德国士兵,后来德国士兵被法国革命者杀死;希特勒倒台后,女孩因为曾经喜欢过来自自己国家敌人的男人而被当地人剃成秃头关进地窖里,在那里她度过了一段异常艰苦的日子,精神也大受刺激。
经过这次深入的了解,男子和女演员发现彼此离不开对方却又不得不结束这段感情。
影评分析-浅析电影《广岛之恋》
浅析影片《广岛之恋》之意识流——为了忘却的爱,留下丢不掉的名字“天明,她将离开广岛。
”明天是新的希望么,她又是下一个广岛么,离开是真的忘记了么,广岛又是哪个外部世界或内心世界!一、意识流之叙述爱情搭建意识流电影关注人物精神,侧重表达“内在的现实主义”,在叙事手法上,它解构了传统电影的一维线性框架,突出对人物意识的真实呈现,而不是情节的构建和因果序列。
二战之后,法国女演员来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电影时,与一位日本建筑师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并夹叙了女人的另一个爱情,那是战争还在进行纳维尔,年轻的女人遇到了德国士兵,两个年轻人后来相爱了。
但这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他们的爱情一直被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战争结束时,德国士兵被杀害。
因为爱上国家的敌人法国姑娘被剃了光头,游街,关在地下室8个月之久。
事过境迁,女主人公极力想忘记那段痛苦,并对这爱情的痴迷使她患上了一种绝症。
同时,它采用独特的时空展现方式——“闪回”、倒叙,在剪辑上打破了过去与现在的界限,形成一种时空交错的意识流叙事手法,充分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绵延或流动。
激起回忆的不是时间,而常常是空间,在广岛,她再一次看到了那残酷的战争场面,在这片陌生却又熟悉的土地上,法国女人遇到了日本情人并让自己得到了重生。
二、意识流之人物独白塑造内心独白是该电影的一大特色。
从影片开始的画外音,到一人独语的心理语言,或者说是没有形成语言的意识,表现的是最接近于无意识的内心深处的思想。
在片中,持续性的内心独自可以说是该片最主要的语言形式,也是区别该片与传统电影的标志之一。
女主人公与日本男人分别之后。
“她”在楼梯、楼道反复徘徊,最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在洗脸盆前,“她”用水浇在自己脸上。
对着镜子产生了这样一段独自。
这段独白在叙述上同时出现了三种人称,表现的是人物潜意识或下意识的思维活动。
它没有明确的谈话对象,随着意识的跳跃和情绪的转变,人物出现混淆,“她”就是“我”,而第一个“你”与后来的“你”却未必是同一人。
《广岛之恋》:吞噬我,扭曲我,至丑方休
《广岛之恋》:吞噬我,扭曲我,至丑方休杜拉斯在巴黎的法学院读书时,她的浪漫史不断,被评价为漂亮而放荡。
劳拉·阿德莱尔在《杜拉斯传》中说,杜拉斯在1963年《现实》杂志对她做的一个很长的访谈里承认说,那段时期她的生活颇为“动荡”。
她说她有过不少艳遇。
不是为了挣钱,虽然有的时候别人会给她一点。
她宣称——大声而有力地宣称,直至生命迟暮她对肉体之爱仍有一种真正的激情。
她喜欢做爱,需要做爱。
她这样说,这样写。
和她共同生活过的不少男人也都肯定了这一点。
贪得无厌的爱情需要性来平息。
在那个时代这毕竟不多见。
于是她很讨男人的喜欢,这个美丽而大胆的女孩,她说她喜欢这个,爱。
为爱而爱。
不总是一种真正的爱。
更确切地说是俘虏性的爱。
“真正救我的,是我总是欺骗和我生活在一起的男人:我总是会离开。
这一点救了我。
我是不忠实的女人。
不总是不忠实,但大部分时间都是。
也就是说我喜欢这样。
我爱的是爱情,我喜欢这样。
”1939年,杜拉斯与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对方是她三年前在法律系的长凳上结识的朋友,也是她一生中信赖的兄长和朋友。
他们的爱情宣告死亡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住在一起。
他们分房睡,陆续有了各自情人。
杜拉斯说:夫妻之间最真实的东西是背叛;任何一对夫妻,哪怕是最美满的夫妻,都不可能在爱情中相互激励;在通奸中,女人因害怕和偷偷摸摸而兴奋,男人则从中看到一个更能激起情欲的目标。
意大利人莉奥波迪娜·帕洛塔·德拉·托雷问:你认为爱是什么?杜拉斯说:我一直都觉得爱是由三者所构成:欲望从一方流转至另一方,这时候,得有一只注视着的眼睛。
她又说:爱只会存在片刻,随后便四散纷飞,消散于实际上不可能改变生命进程的不可能性中。
(《杜拉斯谈杜拉斯》)莉奥波迪娜·帕洛塔·德拉·托雷问:《广岛之恋》里面有一个句子,或许可以概括你认为的所有爱的本质都既深刻又矛盾:“你杀我,我觉得好舒服。
《广岛之恋》影评
《广岛之恋》影评《广岛之恋》影评影片的开头:肉体在交织缠绵,心灵却在挣扎抗拒。
法国女人不断述说她在广岛上所看到的,那些由记忆所凝固成的痛苦的「物」,日本男人却始终否认这些可见物的存在。
我们後来得知,广岛事件发生时,日本男人在战争前线打仗,他不在广岛,但是他的亲人在。
所以他无权遗忘这记忆,因为在这记忆中他本是缺席的,他因缺席而永远背负这一记忆。
而记忆只有被遗忘了,才能凝固为可见物,才能被自己和他人所观看。
他对法国女人的爱恋行为蕴含着双重的意义结构。
他当然可说是对法国女人一见锺情的,他确实迷恋这个异国风情的女子,然而更加主导他的恋情的,却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诧异、报复、反击与追寻。
他诧异於法国女人如何能够看见他所要否认的记忆,这种能力不可能来自於一个旁观者廉价的同情,他觉察出是法国女人自身完成了从记忆到遗忘的救赎,才获得了这种穿透性的力量。
於是他渴望地追寻着,他发现了一个美丽的词:内维尔。
内维尔之於法国女人,正如广岛之於日本男人,是通向其深处的秘密钥匙。
日本男人渴望知道这一秘密,渴望进入对方,同时救赎自身。
然而,在这把钥匙被照亮的同时,分隔双方的铁幕却也无情地落下。
法国女人发现自己尚不能真正地遗忘,她可以通过凝视他人的记忆来显示自己遗忘过的成就,可当自身深处的钥匙被召唤出来,被那个日本男人所紧紧咬住,她却不得不强迫自己逃离。
自此而下,日本男人越来越坚持(而猥琐)地追寻着法国女人的记忆,这种追寻虽然也可说是出於一种渴望了解恋人过的正常心理,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则是对开头时法国女人面对广岛记忆的那种自信的报复与反击(嗯,我们可以严肃地将称之为「猥琐」,最「猥琐」的一幕莫过於他得意地喊说只有我知道这个秘密,你丈夫都不知道@@ 当然这种「猥琐」乃是出於抽象层次上的象徵力量运作之所需,也难为这家伙了)。
法国女人的困境在於,她要彻底地进行遗忘,才能重新开始一段恋情,才能与日本男人在一起;然而在遗忘的过程中,眼前的日本男人与记忆中的德国情人也在进行着同一,正是这种同一化所塑造出来的形象诱成着她遗忘的勇气,所以如果她真正达到了遗忘,那麽眼前的这一形象也将同记忆中的形象一起被抹。
《2024年倾听沉默的“创伤之地”——《广岛之恋》中创伤经验的空间建构》范文
《倾听沉默的“创伤之地”——《广岛之恋》中创伤经验的空间建构》篇一一、引言《广岛之恋》这部影片,以广岛这一核弹战争的象征性地点为背景,揭示了人类战争中产生的不可言喻的伤痛。
影片中,创伤经验的空间建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主题,分析电影如何通过空间建构来展现创伤经验,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电影中空间与创伤的紧密关系《广岛之恋》的剧情、视觉画面和人物表演共同营造了深刻的心理创伤。
在这部电影中,广岛这座城市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战争的残酷和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空间在电影中不仅是一个物理存在,更是连接情感、心理和历史的重要媒介。
空间和创口间的紧密关系使得我们可以在不同维度上认识和思考这部电影所表现的深刻内涵。
三、电影中的空间建构与创伤经验的表达电影通过特定的空间建构来表现人物的创伤经验。
例如,在电影中,广岛的城市景观、废墟和遗迹等场景都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这些场景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所面临的巨大灾难,同时也成为表达人物内心创伤的媒介。
此外,电影还通过镜头语言和人物表演来表现人物在面对战争和历史时的复杂情感。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电影的视觉冲击力,使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四、电影中空间建构对创伤经验的启示电影中的空间建构不仅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映,更是对人类心灵深处的探索。
通过空间的建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创伤经验。
同时,电影也让我们思考如何面对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如何寻找内心的平静并努力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结论《广岛之恋》通过空间建构的方式展现了人类战争中的创伤经验。
电影中的空间不仅是一个物理存在,更是连接情感、心理和历史的重要媒介。
通过电影中的视觉画面、剧情和人物表演等元素,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创伤经验。
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反思战争的残酷和人类所面临的巨大灾难,更让我们思考如何面对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如何寻找内心的平静并努力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广岛之恋影评
广岛之恋影评那座城,那世情--------观《广岛之恋》有感《广岛之恋》-----一部跨时代的经典之作,一部跨世纪的进步之作。
杜拉斯曾坦言:“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写不出,什么也说不了。
真的,正是因为无能为力,才有了这部电影。
”电影画面是破碎的,仅由两个主人公反复的诉说,以及单调急噪的钢琴音乐,透露着不安和绝望:电影画面却又是完整的,字里行间揭露的是那段痛彻心扉的情,倾诉的满是对那座城的爱恋。
电影讲述了一个法国女演员来到广岛拍摄国际性的和平宣传片,内容是战后日本的状况。
在广岛邂逅一个男子。
她向他讲诉二战中自己最初的爱恋,以及死去的爱人——一个年轻的德国军官。
在她的家乡内韦尔,人们反对他们的爱情。
人们暗杀了德国军官。
当她的恋人在她怀里变冷的时候,内韦尔也解放了,但是她却疯了。
十四年后,她来到广岛,男子唤起了她心中的爱情。
她把他甚至当作死去的恋人,向他倾诉自己一刻也没有忘记过的痛苦。
男子要求她留下来,留在广岛,因为他爱上她。
她在走与留之间徘徊着。
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忘记了痛苦的。
但是却在内心深处一遍一遍怀想自己的青春岁月。
她是被毁灭的。
在内韦尔,勉强活下来的她已经为了爱情而死去了。
又在广岛为了爱情而复活。
去与留,念与忘。
神秘的男子一直是爱着她的:在她悲伤颤抖的时候紧紧按着她瘦弱的肩膀;在她不愿启齿的时候要求她竭力回忆;在她愤怒尖叫的时候给倒酒,握住她的双手;在她哭泣的时候为她捂住双眼——倔强地、深刻地、顽固地爱着她。
他要求她留下来,结束内心不安的痛苦的日子,和他一起住在废墟上的广岛。
她在这要求面前一再退缩。
最后她捏着拳头怒不可竭地说:“我一定会把你忘记的!看我怎样忘记你!”男子过来握住她的拳头,她抬起头说:“我知道了,你的名字叫做广岛。
”男子微笑着说:“是的,我的名字叫做广岛,而你的名字叫做内韦尔。
”电影戛然而止。
留下最后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
而她的去留已经不再是关键。
如她和他。
广岛和内维尔。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影视鉴赏 第九章 法 国 影 片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二、影片鉴赏
1993年至1994年,波兰导演克日什 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根据法国国旗的三 种颜色拍了三部影片《蓝白红三部曲之 蓝》《蓝白红三部曲之白》和《蓝白红 三部曲之红》。
非常感谢您的收看
第九章 法 国 影 片
PART
01
佳片一 广 岛 之 恋
广岛之恋
名片档案
片名:广岛之恋 时长:90分钟 上映时间:1959年 导演:阿仑·雷乃 编剧:玛格丽特·杜拉斯 摄影:高桥通夫、萨沙·维尔尼 主演:埃玛妞·丽娃(饰法国女人)、冈 田英次(饰日本男子)
广岛之恋
一、剧情简介
《广岛之恋》讲述的是1957 年的一段异国恋情。
片名: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时长:98分钟 上映时间:1993年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编剧:阿格涅丝卡·霍兰、克日什托夫·基 耶斯洛夫斯基、克日什托夫·皮尔斯维奇、斯 拉沃米尔·埃迪扎克 摄像:斯拉沃米尔·埃迪扎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一、剧情简介
茱莉的丈夫帕特里斯生前是一位著 名作曲家,一直在创作一部将由12个不 同的乐队在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首都同时 演奏的管弦乐作品。茱莉深爱着他并一 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地协助丈夫完成他的 工作,两个人在生活中一直相亲相爱,充 分享受着幸福的婚姻生活。
广岛在1945年遭到原子弹轰 炸后的恐怖景象:烧弯的铁,烧焦的 石头,烫伤的皮肤,永远不会愈合的 创口……
广岛之恋
二、影片鉴赏
影片《广岛之恋》是西方电影史 上一部重要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西方电 影从传统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的一部划 时代的作品。
PART
02
佳片二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名片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不可名状的悲怆
——简析影片《广岛之恋》
关于背景;
影片导演雷乃以及编剧杜拉斯均是法国电影流派“左岸派”的代表人物。
和当时法国电影新浪潮一样,左岸派导演也在追求现代化的电影形式,追求电影从内容到拍摄手法再到思想立意的转型,也因此人们常常将左岸派归为新浪潮的一个分支。
不同的是“左岸派”是一支由艺术家组成的团队,包括瓦尔达、雷乃、杜拉斯、克里斯·马克和乔治·弗朗绪等人。
他们更精英,更精致,年龄更大,阅历也更丰富。
他们的作品往往场面更大,制作周期更长,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更加深刻,因此他们的作品被称为“作家电影”而新浪潮的作品被称为“作者电影”,两种称呼的区别就体现出了人们对于两个团体的不同态度。
不过说到这里,有必要谈一谈这群导演为何被称为“作者(作家)”。
老师课上说过,(我要是没记错的话)是因为他们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上借鉴了写作的一些特点和手法,更加主观,反应内容上更加灵活,与那一时期的传统电影相悖。
因此他们的作品犹如用镜头作笔,场景作纸书写出的一部小说,这种改变从根本上提升了电影这门艺术的表现深度和宽度,是一次伟大的创新。
影片上映于1959年,同年新浪潮还诞生了另两部伟大的作品:特吕弗的《四百击》和戈达尔的《筋疲力尽》。
三部影片在课堂上都放过,放在一起看就能看出“作家电影”和“作者电影”的区别,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影片的思想情感
巴赞说,电影“最终还是为了使生活本身变成有声有色的场景,为了使生活在电影这面明镜中看起来像一首诗。
”
杜拉斯的写作《广岛之恋》就是在写诗,这首诗残酷,痛苦,被一层层感官的以及时间的灰烬所覆盖,并被沉寂的画面所点亮,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就此诞生了。
作为曾经的纪录片导演,雷乃本想拍一部关于原子弹的纪录片,并在影片的开头就表现出了这种倾向:大段纪录片风格的场景遗留了下来,而这并未使电影失色,反而创造出一种更显真实的悲怆气氛,将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升华。
在这群体的悲痛下,个体的悲伤又算得了什么呢?
杜拉斯曾说过:“爱情并不存在,男女之间有的只是激情,在爱情中寻找安逸是绝对不合适的,甚至是可怜的”。
于她,爱是不死的欲望。
所以情欲成了影片分量颇重的角色。
男人和女人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没有高谈阔论成为灵魂伴侣,而是赤裸裸的用肉体沟通。
语言好像只能制造误会、遗忘和痛苦。
所以开场就是晦涩的情欲戏,广岛的受难者在经历着地狱,两具不知名的肉体在缠绵核爆的尘埃落在他们皮肤上,混合着激情的汗水,仿佛钻石。
整部影片就是在这种诗意而不乏残忍的推进着,欲望是一切的主导,将所有的言语吞没。
正如杜拉斯所言,“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写不出,,什么也说不了。
真的,正是因为无能为力,才有了这部影片。
”
对于雷乃来说也是如此,“影片是建立在矛盾基础上的,包括必然的,可怕的遗忘的矛盾,一个在集体的,巨大的悲剧背景上出现的个人的辛酸而渺小的命运之间的矛盾……而对于影片主题本身的争议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求观众不是从外部重建故事,而是和角色一起从内心经历它。
”正如女人说我看到了一切,男人则说你什么都没看到;女人说我会遗忘的,男人则说你不会遗忘;女人告诉男人,我即说谎又说实话。
整个故事就在这种纠结与激情,痛苦和缠绵中娓娓道来。
加上杜拉斯式的“无趣的”对话,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及常常穿插的闪回镜头,影片不愧被评为西方电影转向现在电影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无怪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空前伟大的作品”、是“古典主义的末日”、“超前了十年,使所有的评论家都失去了勇气。
”了。
关于场景和镜头的运用
说实话我太不懂这个该怎么说,但是我能感受到镜头和场景的张力以及它们给我带来的独特的感受,下面引用1专业影评人的话来说明:
与传统闪回镜头的时序一致性不同,雷乃的闪回镜头是与现时叙事并置出现的,在影像上造就了过去与几乎由石像组成的现实的不断交叉。
一方面,这种集中的镜头切换在电影艺术中实现了布莱希特“第四堵墙”的戏剧理论,反叙事性手法营造了电影与观众的“间离效果”,断片的影像通过提出问题调动了观众的感觉,它尊重的是观众的自主性,而不是预先灌输的逻辑道理,其真实性的重心也不再是传统现实电影的理性叙事的秩序,而是银幕上表现出的“心理现实”——一种改造过的心理的物象反映。
另一方面,与阿仑·雷乃在1961年拍摄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相比,《广岛之恋》的闪回镜头运用更注重“意识流”与“生活流”的巧妙结合,意识与现实交叉的手法使单一的时空得到了补充,而以“生活流”的手法叙述故事,也是非理性的画面能够得以寓于理性的叙事之中,避免影片陷入超现实主义支离破碎的晦涩矫情之中。
就闪回镜头运用技术分析后的哲理蕴涵而言,阿仑·雷乃的影片以更直接的方式呈现了现代的心理哲学。
以影片中的第一个闪回镜头为例,通过两个男人两只手的断片拼接,确证了无意记忆的具体性,它总是与一定的身体性现象连在一起。
这正是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所阐释的哲学命题,女主人公通过两个爱人身体的对话复活了被遗忘的过去。
而其后无序的闪回镜头组的运用则反映了柏格森的“心理时间”论,影片的这一段建构的不再是传统的故事时间,而是女主人公的内在心理时间。
影像的剪接打破了因果链条,时间成为女主人公在追寻过去中直觉性内在的“绵延”,交叉的断片正是将混沌状态以影像的共时并置言说出来。
由此,无意的记忆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感官性与共时性为作为电影技巧的闪回镜头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一些杂谈
通常的电影或者文学作品,会在剧情的推进中逐步完善角色形象,让角色更加具体生动。
而本片则不然,观众最终也没能真正认识男女主角:他们出轨的一天一夜中凭着激情欲望相识相交,但是没人知道女主的身世,她可能是个演员,也可能只是偶尔接场戏,她和德国军人的初恋如何形成,她的婚后生活怎样我们都无从知晓;对男主的情史则更是不着点墨,一无所知。
最终,他们没有变的更加具体,而是更加抽象,变成了“男人”和“女人”这两个概念,变成了“广岛”,“内维尔”这两个地名。
于是这部电影脱离了生活,变成了艺术;脱离了真实,变成了形而上。
再者,导演和编剧将集体的悲剧和个人的悲剧关联起来,强烈的对比加深了戏剧性,也加深了绝望。
在广岛,原子弹的爆炸摧毁了文明,造成了集体的巨大的痛苦,同天在相隔万里的内维尔,爱人的死同样带给了少女巨大的伤痛。
于是广岛死了,少女的心也死了,两者孰重孰轻?这里表现出了明显的存在主义色彩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1参见胡滨:《左岸派——现实主义的革新派》,载《当代电影》1985年第三期,江安图书馆三楼过刊区有。
由于原子弹的政治敏感性,《广岛之恋》原本是入选了戛纳主竞赛环节,结果中途被撤了下来,只获得一个特别评论奖。
无论如何,这部五十多年前的作品,创作者敢为天下先的各种尝试使它成就了经典,正如乔治·萨杜尔在《法国电影》中所说“由于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新颖的形式,《广岛之恋》达到了现实主义作品中最罕见的高峰,也许还标志着电影史上的转折点”。
学院:计算机学院
姓名:
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