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

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

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我先列个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吧~1、希腊罗马古典哲学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等)(把世界归结为自然某一具体的现象或物质,如水、气)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赫拉克利特(宇宙是变动的火,由逻各斯(规律)支配)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爱利亚派(巴门尼德)(万物本源,就是意识认定的永恒“存在/是者,否认变化与运动)苏格拉底(强调用内省法获取知识)柏拉图(具体的万物背后是永恒的原型理念)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的区分,宇宙由土、水、气、火、以太五元素组成,提出第一推动者“神”的存在,等,最全面的早期哲学)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太一”为世界之本,理性规律、灵魂、具体事物皆为太一流溢而成)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万物、灵魂皆为原子,快乐为人生目的)犬儒学派(第欧根尼)(鄙视外在功利,主张清贫生活)斯多亚派(马可·奥勒留、艾比克泰德)(强调人的“善”与“德”,主张服从命运,同时把握自我)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奥古斯丁(以哲学理论来阐释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灵魂的救赎)(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主义(托马斯·阿奎那)(以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思想来阐释上帝的本质、存在、美德)意志主义(司各脱)(以自然意志作为世界运动的本因,源头则是上帝)奥康主义(不能外在求证的知识应该被删去——“奥康的剃刀”,等)4楼3、近代西方哲学早期自然哲学(培根、达芬奇、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哲学理论家)(主张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来支持解释自然的理论)唯理论(理性主义)(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知识的最终来源是上帝,物质、灵魂互为对应平行)(斯宾诺莎)(强调思维/观念和广延/物质是无限的上帝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一种为内在,一种为外在)(莱布尼茨)(世界由性质连续的“单子”组成,包括精神和物质,都是“单子”觉醒程度不同的表现)经验论(经验主义)(洛克)(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物质有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前者在物本身,后者则是知觉产物)(休谟)(最初知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时空和因果都是知觉的产物)(贝克莱)(存在就是被自我感知,对世界整体的感知则是上帝)(德国古典哲学)先验唯心论(康德)(知识最初来源于不可言说的“物自体”,经过认识主体用时间、空间、因果性的主观规范,才成为可表述的知识或观念/现象)绝对唯心论(费希特)(经验知识,是由意识深处的绝对自我,通过不断设定非我,把握非我而产生)(谢林)(自然逐渐自我觉醒,发展为与客观自然对立的自我意识,然后自我意识回归到自然中去,最终会与客观的自然达到绝对同一,即能意识自身的绝对实在)(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客观唯心主义,世界在一方面,是客观存在性历史的发展演化,另一方面又是主观意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当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发展就是客观存在性的发展时,你就达到了上帝的绝对真理)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指出神是人类本质追求的外化,崇仰“爱”)早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实践论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劳动的决定性作用,使自然一方面在人类面前呈现出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即“历史的自然,自然的历史”5楼4、现代西方哲学早期非理性主义克尔凯郭尔(否认人有固定统一的本质,强调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自由性,此为接近上帝之路,存在主义之先驱)唯意志论(叔本华)(世界的本体是无因果的本然的意志,时空、因果则是理性认识意志的结果,人生因欲求的无止境和受阻碍而痛苦)(尼采)(命运由自己把握,而非上帝的规范,故主张弱肉强食的“权力意志”)生命哲学(伯格森、狄尔泰)(世界是“生命之流”在时间上的“绵延”与进化)新黑格尔主义(布拉德雷)(绝对唯心辩证法的发展)新康德主义(柯亨、卡西尔)(先验唯心论与科学哲学结合的产物,但否认独立于意识的物自体的存在)现代英美哲学功利主义(边沁、密尔)(社会上人的行为其实是在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实用主义(詹姆士、杜威)(事物成为知识对象的前提,就是它的实用性,只有经过人的追求和实验,才能得到真理)早期分析哲学(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主张逻辑本体论,世界的本体并非分离的实体,而是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后期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斯特劳森、罗蒂等)(认为哲学问题的产生是日常的语言遭到错误理解的结果,主张从语义进行分析达到语言与实在的本质关系)证伪主义科学哲学(波普尔)(否认科学可以达到绝对真理,提出三个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观念世界)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库恩、费耶阿本德)(反对以脱离实践的纯粹逻辑作为表述世界的方式,而强调科学经验在历史上的积累)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和性欲对个人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梦、文明活动等是潜意识受外在道德压抑而在意识层面变相体现的结果)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哈伯马斯)(以马克思的辩证法、弗洛伊德的本能说,着重研究物质文明对人的奴役与异化作用,主张改变人的社会交往模式,减轻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现象学/欧陆哲学胡塞尔(提出现象学方法,主张回到事物本身,研究意识对知识的构建性作用)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强调个人在世界上的先于反思意识的存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人的存在不同于物的存在,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不是被完全规定的——存在先于本质)解释学(伽达默尔、德里达)(认为对历史的研究,不可能还原为历史事实,而是现代视角与历史遗物的对话)结构主义(索绪尔、阿尔图赛、斯特劳斯、拉康)(主张对各种知识系统,优先进行整体结构的研究,并强调这种结构的先验性、永恒性,它是正确研究系统各要素的前提)解构主义(德里达、福柯、德留兹)(否认统一的知识结构的存在,批判理性在片面追求本质的同时丧失了世界的丰富性,认为人与世界、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不是主客认知关系,而是主体间对话关系,肯定思想的多元化)。

哲学流派归纳总结

哲学流派归纳总结

哲学流派归纳总结哲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存在和认识问题的学科,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

本文将对几个主要的哲学流派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哲学发展的起源,主要包括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以及伊壁鸠鲁学派等。

柏拉图学派注重从理念中寻找真理,强调人的灵魂与理念的联系;亚里士多德学派则关注具体事物和经验的研究,倡导逻辑思维和实证研究;伊壁鸠鲁学派主张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提倡放纵自然欲望。

二、东方哲学东方哲学主要包括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

中国哲学以儒家、道家和墨家等为代表。

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然和谐;墨家注重利他主义,强调爱和公平。

印度哲学以吠檀多、耆那教和佛教等为代表。

吠檀多哲学强调宇宙万物的整体关联,倡导解脱和达到解脱的方法;耆那教提倡无害原则,强调不伤害生命;佛教强调人苦的本质,追求超越痛苦的境界。

三、现代哲学现代哲学是指从17世纪开始的哲学思潮,主要包括启蒙思想、实证主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启蒙思想注重理性和自由,倡导人的思考和追求独立;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的观察和实证,强调经验和可证伪性;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自由,提倡个人选择和责任;后现代主义质疑主流哲学的真理观和固有的意义。

四、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是现代哲学中两个重要的学派。

分析哲学强调逻辑和语义分析,倡导清晰的概念和精确的语言;大陆哲学则关注人的存在和经验,注重综合和语言的翻译。

五、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现代哲学和社会学中的一个潮流,试图超越传统哲学的范畴和框架。

后现代主义特点是对现有权力结构、真理观和主体性的质疑,强调多元化和寻找新的理论途径。

综上所述,哲学流派的归纳总结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任务。

本文对古希腊哲学、东方哲学、现代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几个主要流派进行了简要概括,希望读者能够对哲学的发展和影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对不同哲学流派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审视人类的思考方式和存在意义。

简论西方科学哲学的流派和基本观点

简论西方科学哲学的流派和基本观点

简论西方科学哲学的流派和基本观点[摘要]本文首先对西方科学哲学的两层基本含义进行了梳理,随后展开科学哲学三大流派的其基本及基本意义观点,接着对三大流派的得失进行了简要评述,最后指出三大流派虽然对科学的本质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实际上三者是相通的,其基本观点具有互补性。

[关键词]科学哲学;科学主义;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1 科学哲学的两层基本含义“科学哲学”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研究科学的哲学”,在这层意义上说,它与中国的“自然辩证法”是同一层次的学科,这是哲学意义上的科学哲学;第二层意义是“科学化的哲学”,哲学要以科学为准绳加以改造,这层意义是“科学主义”意义上的科学哲学。

“研究科学的哲学”自从有科学起就存在了,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对科学的本性有极为深刻的思考;而“科学化的哲学”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既是西方现代科学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方哲学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必然结局。

科学主义意义上的科学哲学起源于经验论哲学传统深厚的英国,哲学意义上的科学哲学则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对科学的批判和超越精神。

两种科学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两大主流——英国的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具有本质关联,通常我们把20世纪西方哲学概括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就是对这种态势的总体反映。

当然,实际上还应该加上第三大思潮——宗教哲学思潮才是对现代西方哲学更为完整和准确的把握,因为三大思潮并立的格局如果从更为宽广的视野来看,正是西方文化和哲学两大传统,即富有理性精神、来源于希腊的古典文化传统和富有宗教精神、来源于希伯来的基督教文化传统所共同造就,科学主义思潮更富有希腊特色,宗教哲学思潮更富有希伯来特色,人本主义思潮则介于两者之间,不过就人本主义所普遍具有的非理性特色和人本主义共同具备的对深层意识的体验而言,它更接近希伯来,虽然人本主义并不把上帝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

2 西方科学哲学三大流派的转变看清楚西方哲学的战略格局,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答:1)逻辑实证主义:科学的发展过程。

代表人物:石里克,卡尔纳普2)证伪主义:科学不能证实,但可以证伪。

科学的发展过程是大胆探索,谨慎求证的过程。

代表人物:波普尔3)历史主义:a库恩:科学发展与科学史相结合;b卡拉托斯:综合了证伪主义和历史主义2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答: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问题。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科学发展史,探讨科技发展极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学科群。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重大科技成果需要从哲学高度加以重视以及对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价。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以最新的科技成果为基础,探讨自然界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本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技观,又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还是包括数学和其它各门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主要包含自然观,科技观和科学研究方法论,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界,科学世界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始终。

3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答:以两类矛盾为主线,分为六大部分:一,导言。

主要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有其必然性。

19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辩证法打开了重大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自然科学与哲学。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便能在研究过程中避免盲目,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三,辩证法。

重点论证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强调其客观性,由三大规律,五对基本范畴构成。

四,物质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的运动形式为根据的。

20世纪科学哲学的四大流派解析

20世纪科学哲学的四大流派解析

二、逻辑实证主义简论 1、实证主义 • 19世纪30-4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实证主义成 为科学主义思潮的源头,马赫主义是它的第二 代,逻辑实证主义是它的第三代。创始人是法 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奥古斯丁· 孔德(AugusteComte1798-1857) “实证”(Positive)来源于拉丁文 Positivus 原意是肯定、明确、确实。16世纪以来自然科 学
(3)逻辑是哲学的本质(英,罗素) 认识只能在经验领域,经验以外是否有物 的存在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不 可知的,无意义的。依据马赫经济思维 的理论,科学是对经验材料化繁为简的 逻辑整理,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科学的陈 述进行逻辑的分析。逻辑分析不能给人 以任何新知识,是使科学陈述清除逻辑 混乱。 (4)逻辑构造论。感官直接经验到的知识 是最确切、最可靠的。一切科学理论、 概念、知识体系都是直接经验的逻辑构 造,哲学的任务是把理论还原为直接经 验知识并对其进行逻辑分析,以保证其 确定性和可靠性。
一、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及二者的结合 莱布尼茨、沃尔夫; 休谟; 康德 黑格尔 马克思
• 康德的先天逻辑范畴表如下: 1.量的范畴 统一性、多数性、全 体性 2.质的范畴 实在性、否定性、限 制性 3.关系范畴 实体与属性、原因与 结果、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作用 4.样式范畴 可能性——不可能性 、存在性——不存在性、必然性— —偶然性
科学理论和知识是由语词、概念构成的,只是经 济简便的符号。
实证主义第三代你: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是在逻辑原子主义的哺育 下成长起来的。 逻辑原子主义的主要观点: (1)逻辑是客观的实在,数学和科学都应 逻辑化,科学语言应逻辑化,科学就是 逻辑化的语言。(德,弗雷格) (2)语言的意义理论。传统的意义理论 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它所指称的观念。 如“火”这一语词的意义在于由于它在 人们心中引起的“火”的观念。与其对 立,单个的语词没有意义,语词只有真 假时才有意义。因此语词只有在句子中 才有意义。语词的意义终究是由句子的

20世纪科学哲学的四个流派

20世纪科学哲学的四个流派
统治时代;后来是假设体系或自然神论;近代则是实证时代,打击了宗教神学维 护了物理主义哲学的发展。
• 孔德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 (1)人类社会的演进是人的智力发展的 结果—规律是人类智力发展的规律。神 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 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
的某种“不变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摩擦产 生热是先后关系,两木摩擦与两手摩擦是相似 关系。 科学的任务是发现这种经验中的不变的先后关系 和相似关系,而不是经验之外的物质关系。实 证科学或哲学的任务就是把一切现象看成是服 从一些不变的自然规律;精确地发现这些规律, ……探索所谓的始因和目的因是绝对办不到的, 也是毫无意义的。 (3)自然规律即经验中的不变的现象的先后关 系和相似关系,经验之外没有知识。 (4)发现规律是科学研究中的归纳法,对不变 的关系累积起来。再进行简化,把它压缩到最 小的数量,简化为最少量的关系。
*分析真理是逻辑的、必然的,那么是否是 先天的或先验的? 为了规避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先验论巢 窘,认为逻辑句法是人们约定的。逻辑 实证主义者大胆的宣布:罗素和维特根
斯坦把逻辑实证归入先验的困境已经解 决,逻辑的必然性重新回到人间,回到 经验实证主义,“逻辑之舟终于克服最 后的障碍而驶离大陆了,现在展现面前 的是广阔的海洋。”
20世纪科学哲学的四个流派
二、证伪论—猜想与反驳 证伪论又称证伪主义、批判理性主义。20 世纪20年代英国哲学家卡尔· 波普尔 (Karl P0pper,1902--1994),以证 伪论或批判理性主义作为科学哲学的核 心,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 提出“经验证伪原则”。 1、批判归纳主义
3、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理论先于观察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这是由 科学家的理论、观点、兴趣和期待所决 定的。观察和理解不可分。 科学开始于问题 从认识的来源说,理论先于观察,理论是 猜测始于问题。 猜测是灵感、是非理性、非逻辑的东西, 是创造直觉。是暂时性假设,等待经验 事实所证伪。 证伪是科学家团体的约定行为,承认或 接受一个命题是约定,反驳或证伪也是 约定。

简述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

简述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

简述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不仅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而且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有力工具,前所未有的将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因而科学发展的动因、规律、发展模式与人类社会生活的种种关系理所当然地成了当代哲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学哲学是当代西文哲学中较晚产生的,有点独特却发展极为迅速,对自觉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产生了极重要影响的一个新流派,现代科学哲学在20世纪20、30年代发展壮大以来,发展迅速,流派纷呈,主要产生了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等流派,他们围绕着科学的划界标准,对科学的发展模式、科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有效探索,并产生了各自的科学观。

一、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原子主义是罗素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本体论问题而提出的。

罗素认为,存在世界是由许多事物组成的,但事物并不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世界的基本要素是事实,事实不是指某一事物,而是指某物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些事物具有某种关系。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思想的形成同维特根斯坦有着密切的联系。

罗素在《逻辑原子主义》中指出:我称自己的学说为逻辑原子主义的理由是因为我想在分析中取得的作为分析中的最终剩余物的原子并非物质原子而是逻辑原子。

二、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其核心是维也纳学派,也叫经验主义,或称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是传统的经验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其思想渊源于休谟哲学、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原子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石里克、艾耶尔、卡尔纳普、赖欣巴哈等。

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以及通过意义划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

他们的纲领是:捍卫科学而拒绝形而上学。

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维也纳学派的解体,作为一个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也就分化瓦解了,但该派所倡导的逻辑实证主义精神仍继续存在。

哲学主要流派及其思想

哲学主要流派及其思想

《哲学主要流派及其思想》哲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观点,对人类的认知、价值观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的哲学流派及其思想。

一、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主张通过对话和辩论的方式来寻求真理。

他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认为人类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达到道德上的完善。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创立了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可感的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理念的世界,它是永恒不变的、真实的世界。

我们所看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认识到理念世界的真实存在。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实体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由质料和形式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的物质基础,形式是事物的本质特征。

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用来解释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二、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德国的哲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批判哲学。

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认识到现象世界,而无法认识到物自体。

他还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的概念,认为人类的知识是由先天的形式和后天的经验共同构成的。

费希特是康德的学生,他发展了康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自我意识哲学。

费希特认为,自我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由自我意识创造出来的。

他还提出了“绝对自我”的概念,认为绝对自我是无限的、永恒的,它通过自我设定、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过程来创造世界。

谢林是费希特的学生,他提出了同一哲学。

谢林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绝对同一的精神实体创造出来的,这个精神实体既包含了主观的自我意识,又包含了客观的自然界。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1. 引言科学技术哲学是研究科学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的学科。

它涵盖了科学发展的历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以及其对社会、人类文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科学技术哲学为题,探讨其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2. 科学技术哲学的原理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实证主义、唯理主义、唯心主义等不同的思想流派。

以下对几种常见的科学技术哲学原理进行简要介绍:2.1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应该以经验事实为依据,追求客观真实。

它强调科学研究应该基于观察、实验和测量,通过积累和验证经验数据来得出科学定律和理论。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康德、波普尔等。

2.2 唯理主义唯理主义认为科学应该追求唯一的真理和规律,存在着客观的、独立于人类思维的客观实在。

唯理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牛顿、爱因斯坦等。

2.3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科学是一种主观的、个人的创造,科学定律和理论的产生依赖于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活动。

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康德、黑格尔等。

3. 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科学的思考。

到了近代,科学技术哲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以下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3.1 古代哲学的科学思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科学的思考对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判断事物存在的三个层次:事物现象、事物本质和事物目的。

3.2 哲学与实验科学的融合到了近代,哲学开始与实验科学联系紧密起来。

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归纳法和实验法,成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3 20世纪哲学的科学化20世纪,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科学化的学科。

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分析哲学等派别兴起,将哲学与逻辑学、数学等形式科学结合起来。

3.4 科学技术伦理的兴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开始关注科学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哲学上的流派

哲学上的流派

哲学上的流派
哲学上的流派是指在哲学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并区别于其他思想流派的信条、观点和方法的学派或思潮。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哲学流派:
1. 古希腊哲学流派:包括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斯多亚派等。

2. 印度哲学流派:包括梵我一体学派、佛教学派、锡克教学派等。

3.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唯一存在的基础,人的思维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常见的唯物主义流派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唯物主义等。

4.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精神或思维是现实的基本本质,物质只是意识的表象。

常见的唯心主义流派有柏拉图学派、康德的哲学等。

5. 实用主义:强调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和追求实用知识的重要性。

常见的实用主义流派有威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约翰·杜威的
实用主义等。

6. 实在主义:认为存在独立于意识和感知的客观实在。

常见的实在主义流派有存在主义、本体论等。

7. 分析哲学:强调通过逻辑分析和语言研究来解决哲学问题。

常见的分析哲学流派有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哲学等。

8. 后现代主义:概括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一系列的哲学思潮,强调现实的多样性、无固定真理和对权力关系的批判。

常见的后现代主义流派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这些哲学流派具有不同的思想视角,对于认识世界、人生意义和道德等问题有不同的解释与探讨。

科学哲学主要派别演变历程探索

科学哲学主要派别演变历程探索

科学哲学主要派别演变历程探索科学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发展和科学方法的哲学学科,涉及到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发展过程以及科学的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

科学哲学主要关注的是科学知识的生成和有效性的论证。

这门学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派别和学说,这些派别和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科学哲学的演变历程。

下面将探索科学哲学主要派别的演变历程。

1. 经验主义派经验主义派是科学哲学的最早发展阶段,该派别认为科学知识应基于经验,即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

早期经验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有弗朗西斯·培根和约翰·洛克等。

他们认为科学应基于实证和观察,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来发展科学知识。

2. 理性主义派理性主义派是对经验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理性主义派认为科学知识应该基于理性分析和推理,而不仅仅依赖于观察和实验。

伊曼努尔·康德是理性主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科学应该基于纯粹理性的原理和概念来构建。

康德认为科学知识应该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3. 实证主义派实证主义派是20世纪初科学哲学的主流派别之一。

实证主义派认为科学知识应该建立在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因此强调经验和实证验证的重要性。

逻辑实证主义是实证主义派的一个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有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和阿尔弗雷德·耶尔斯基等。

逻辑实证主义倡导使用逻辑语言来表达科学知识,并通过明确的规则进行验证。

4. 综合主义派综合主义派是一种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相互融合的科学哲学派别,主张将经验和理性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研究。

托马斯·库恩是综合主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科学革命的概念,并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是通过范式转换的方式进行的。

5. 社会构建主义派社会构建主义派认为科学知识是由社会和文化因素共同构建而成的,强调科学知识的相对性和历史观念。

詹姆斯·琼斯顿和布鲁诺·拉图尔是社会构建主义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批判了科学的客观性和绝对性,并认为科学知识是受到社会和权力结构影响的。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1,逻辑经验主义。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

以马赫、彭加勒为思想先驱,借助于当时物理学革命的推动,由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开创。

以维也纳学派为中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作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哲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的诞生。

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原则作为意义标准来排除形而上学,把科学哲学归结为以数理逻辑的方法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静态的逻辑分析,并致力于逻辑重建,在数十年内成为科学哲学中公认的正统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2,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哲学在批评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反对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提出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为研究中心,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但仍致力于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

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和沃金斯(J.Watkins)等。

3,历史主义。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汉森、Th.库恩、费耶阿本德和图尔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思潮,揭露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缺陷。

认为它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和辩护的范围,单纯研究科学活动的成果——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的研究于不顾,不符合科学的历史和实际。

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并提倡不断革命,否认了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也难以与科学实际相一致。

历史主义的产生,形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冲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的发展趋势。

4,科学实在论。

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

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科学能否向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

哲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哲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哲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哲学是研究宇宙间最基本与最普遍的问题的学科,它追求真理、寻求智慧,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

在长期的发展中,哲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哲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哲学的起源与发展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被称为“孜立士”,他们试图用理性思维来解释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从此以后,哲学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

在古希腊时期,哲学主要集中在形而上学、伦理学和认识论方面的探讨。

在中世纪,哲学与宗教紧密结合,形成了哲学神学。

在近代,哲学发生了巨大变革,强调人的自主性和理性的运用。

到了现代,哲学逐渐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出现了众多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

二、哲学的主要流派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哲学的起源,主要包括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和苏格拉底主义。

柏拉图主义强调理念的存在和智者统治;亚里士多德主义强调对经验世界的研究;苏格拉底主义强调自省和对道德问题的探讨。

2.东方哲学东方哲学包括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日本哲学等。

中国哲学以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为主要流派,强调人伦道德、自然观念和治国理政;印度哲学以吠陀哲学、耆那教和佛教为主要流派,强调解脱和智慧;日本哲学主要受到中国哲学和佛教的影响,强调精神修养和和谐共生。

3.现代哲学现代哲学主要包括启蒙哲学、实证主义、存在主义、批判理论和后现代哲学等流派。

启蒙哲学强调理性的运用和人的解放;实证主义注重经验和科学研究;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批判理论关注社会和政治批判;后现代哲学质疑语言和真理的概念,探讨权力和身份的问题。

三、哲学的核心问题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存在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和伦理问题。

1.存在问题存在问题探讨宇宙的起源、宇宙间的关系以及人存在的意义等。

哲学家们尝试寻找宇宙的整体性和普遍性的解答。

2.认识问题认识问题涉及人类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能力和局限性以及真理的判断等。

哲学家通过讨论认识的来源、知识的可靠性和科学方法的有效性来探究认识问题。

科学哲学范式

科学哲学范式

科学哲学范式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方法和理论基础进行系统和批判性研究的一种哲学分支。

它涵盖了多个范式,每个范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观点。

本文将介绍科学哲学的十个主要范式。

1.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是一种以感觉经验为基础的哲学观点,认为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经验主义者强调观察、实验和推理的重要性,认为科学知识应该是基于实证证据的。

2.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一种强调理性思考的哲学观点,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源泉。

理性主义者重视逻辑和数学方法,主张通过推理和思辨来获得知识。

3.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强调实证证据的哲学观点,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实证证据才能证明知识的正确性。

实证主义者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强调科学研究应该排除主观因素。

4.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强调形式化的哲学观点,认为数学是知识的核心。

形式主义者注重数学方法和证明技巧的应用,主张将所有知识转化为数学形式进行推导和证明。

5.归纳主义归纳主义是一种强调归纳法的哲学观点,认为归纳法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

归纳主义者认为,可以通过对个案的观察和实验,归纳出普遍性的原理和规律。

6.演绎主义演绎主义是一种强调演绎法的哲学观点,认为演绎法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

演绎主义者注重理论建设和假设推理,主张从一般性原理推导出特殊性的结论。

7.语境主义语境主义是一种强调语境和情境的哲学观点,认为所有的知识和认知都发生在特定的语境和情境中。

语境主义者注重对语境和情境的分析,主张将知识视为在特定语境中建构的结果。

8.整体主义整体主义是一种强调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哲学观点,认为所有事物都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整体主义者注重系统分析和整合的方法,主张将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关联。

9.证伪主义证伪主义是一种强调证伪方法的哲学观点,认为科学研究应该通过不断证伪来推进。

证伪主义者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否定一个假设,而不是证实它。

这种方法强调科学的批判性和进步性。

10.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用于探索和理解自然现象及科学知识的技术和程序。

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

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

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的本质、方法和价值的学科,涉及到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等方面的问题。

历史主义学派是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认为科学是历史性的,科学发展具有历史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历史主义学派的角度探讨科学的本质和发展。

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种方式。

科学的发展是历史的、渐进的过程,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

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问题和科学方法都受到当时社会背景和科学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古代科学主要是基于观察和经验,而现代科学则更加注重实验和理论的结合。

历史主义学派强调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既有积累和延续,也有突变和革新。

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强调科学的历史性,科学的发展具有不可逆转性和不确定性。

科学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单向度的,而是多样化和多元化的。

科学的历史发展既有连续性,也有断裂性。

科学的发展既受到内部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科学家个人的才智和努力,还受到社会和历史的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还强调科学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科学的知识和理论是相对的和暂时的,不是绝对的和永恒的。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和更新的过程,科学的真理是相对的和暂时的。

科学的知识和理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科学的知识和理论也会发生变化和更新。

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对科学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科学的本质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它强调科学的历史性、相对性和局限性,揭示了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对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过程,促进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1,逻辑经验主义。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

以马赫、彭加勒为思想先驱,借助于当时物理学革命的推动,由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开创。

以维也纳学派为中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作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哲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的诞生。

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原则作为意义标准来排除形而上学,把科学哲学归结为以数理逻辑的方法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静态的逻辑分析,并致力于逻辑重建,在数十年内成为科学哲学中公认的正统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2,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哲学在批评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反对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提出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为研究中心,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但仍致力于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

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和沃金斯(等。

3,历史主义。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汉森、Th.库恩、费耶阿本德和图尔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思潮,揭露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缺陷。

认为它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和辩护的范围,单纯研究科学活动的成果——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的研究于不顾,不符合科学的历史和实际。

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并提倡不断革命,否认了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也难以与科学实际相一致。

历史主义的产生,形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冲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的发展趋势。

4,科学实在论。

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

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科学能否向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

西方主要哲学流派及观点

西方主要哲学流派及观点

西方主要哲学流派及观点1、希腊罗马古典哲学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等)(把世界归结为自然某一具体的现象或物质,如水、气)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赫拉克利特(宇宙是变动的火,由逻各斯(规律)支配)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爱利亚派(巴门尼德)(万物本源,就是意识认定的永恒“存在/是者,否认变化与运动)苏格拉底(强调用内省法获取知识)柏拉图(具体的万物背后是永恒的原型理念)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的区分,宇宙由土、水、气、火、以太五元素组成,提出第一推动者“神”的存在,等,最全面的早期哲学)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太一”为世界之本,理性规律、灵魂、具体事物皆为太一流溢而成)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万物、灵魂皆为原子,快乐为人生目的)犬儒学派(第欧根尼)(鄙视外在功利,主张清贫生活)斯多亚派(马可·奥勒留、艾比克泰德)(强调人的“善”与“德”,主张服从命运,同时把握自我)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奥古斯丁(以哲学理论来阐释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灵魂的救赎)(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主义(托马斯·阿奎那)(以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思想来阐释上帝的本质、存在、美德)意志主义(司各脱)(以自然意志作为世界运动的本因,源头则是上帝)奥康主义(不能外在求证的知识应该被删去——“奥康的剃刀”,等)3、近代西方哲学早期自然哲学(培根、达芬奇、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哲学理论家)(主张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来支持解释自然的理论)唯理论(理性主义)(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知识的最终来源是上帝,物质、灵魂互为对应平行)(斯宾诺莎)(强调思维/观念和广延/物质是无限的上帝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一种为内在,一种为外在)(莱布尼茨)(世界由性质连续的“单子”组成,包括精神和物质,都是“单子”觉醒程度不同的表现)经验论(经验主义)(洛克)(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物质有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前者在物本身,后者则是知觉产物)(休谟)(最初知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时空和因果都是知觉的产物)(贝克莱)(存在就是被自我感知,对世界整体的感知则是上帝)(德国古典哲学)先验唯心论(康德)(知识最初来源于不可言说的“物自体”,经过认识主体用时间、空间、因果性的主观规范,才成为可表述的知识或观念/现象)绝对唯心论(费希特)(经验知识,是由意识深处的绝对自我,通过不断设定非我,把握非我而产生)(谢林)(自然逐渐自我觉醒,发展为与客观自然对立的自我意识,然后自我意识回归到自然中去,最终会与客观的自然达到绝对同一,即能意识自身的绝对实在)(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客观唯心主义,世界在一方面,是客观存在性历史的发展演化,另一方面又是主观意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当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发展就是客观存在性的发展时,你就达到了上帝的绝对真理)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指出神是人类本质追求的外化,崇仰“爱”)早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实践论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劳动的决定性作用,使自然一方面在人类面前呈现出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即“历史的自然,自然的历史”4、现代西方哲学早期非理性主义克尔凯郭尔(否认人有固定统一的本质,强调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自由性,此为接近上帝之路,存在主义之先驱)唯意志论(叔本华)(世界的本体是无因果的本然的意志,时空、因果则是理性认识意志的结果,人生因欲求的无止境和受阻碍而痛苦)(尼采)(命运由自己把握,而非上帝的规范,故主张弱肉强食的“权力意志”)生命哲学(伯格森、狄尔泰)(世界是“生命之流”在时间上的“绵延”与进化)新黑格尔主义(布拉德雷)(绝对唯心辩证法的发展)新康德主义(柯亨、卡西尔)(先验唯心论与科学哲学结合的产物,但否认独立于意识的物自体的存在)现代英美哲学功利主义(边沁、密尔)(社会上人的行为其实是在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实用主义(詹姆士、杜威)(事物成为知识对象的前提,就是它的实用性,只有经过人的追求和实验,才能得到真理)早期分析哲学(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主张逻辑本体论,世界的本体并非分离的实体,而是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后期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斯特劳森、罗蒂等)(认为哲学问题的产生是日常的语言遭到错误理解的结果,主张从语义进行分析达到语言与实在的本质关系)证伪主义科学哲学(波普尔)(否认科学可以达到绝对真理,提出三个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观念世界)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库恩、费耶阿本德)(反对以脱离实践的纯粹逻辑作为表述世界的方式,而强调科学经验在历史上的积累)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和性欲对个人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梦、文明活动等是潜意识受外在道德压抑而在意识层面变相体现的结果)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哈伯马斯)(以马克思的辩证法、弗洛伊德的本能说,着重研究物质文明对人的奴役与异化作用,主张改变人的社会交往模式,减轻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现象学/欧陆哲学胡塞尔(提出现象学方法,主张回到事物本身,研究意识对知识的构建性作用)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强调个人在世界上的先于反思意识的存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人的存在不同于物的存在,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不是被完全规定的——存在先于本质)解释学(伽达默尔、德里达)(认为对历史的研究,不可能还原为历史事实,而是现代视角与历史遗物的对话)结构主义(索绪尔、阿尔图赛、斯特劳斯、拉康)(主张对各种知识系统,优先进行整体结构的研究,并强调这种结构的先验性、永恒性,它是正确研究系统各要素的前提)解构主义(德里达、福柯、德留兹)(否认统一的知识结构的存在,批判理性在片面追求本质的同时丧失了世界的丰富性,认为人与世界、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不是主客认知关系,而是主体间对话关系,肯定思想的多元化)。

(健康快乐悦读)人文常识悦读_科学哲学有哪些流派

(健康快乐悦读)人文常识悦读_科学哲学有哪些流派

科学哲学的英文是Philosophy of Science。

它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

它把科学活动与科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检验以及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与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基本问题。

他的代表人物有J·赫尔、W·休厄尔、J·S·密尔、E·马赫、K·毕尔生、J·彭加莱、P·杜恒、B·罗索、L·维特根斯坦、H·赖兴巴赫、K·波普尔、W·奎因、N·汉森、T·S·库恩、P·费耶尔阿本德、I·拉卡托斯、S·图尔明和D·夏皮尔等。

它的主要观点是科学哲学研究的范围有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合理性、科学的研究活动、科学方法论、科学认识论、科学的逻辑结构以及科学发展的规律等等,因而它同哲学的许多学科例如形而学、认识论与逻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的主要流派有:逻辑经验主义、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

【推荐下载】浅谈西方科学哲学的流派

【推荐下载】浅谈西方科学哲学的流派

浅谈西方科学哲学的流派科学哲学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研究科学的哲学,在这层意义上说,它与中国的自然辩证法是同一层次的学科,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西方科学哲学的流派。

 这是哲学意义上的科学哲学;第二层意义是科学化的哲学,哲学要以科学为准绳加以改造,这层意义是科学主义意义上的科学哲学。

研究科学的哲学自从有科学起就存在了,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对科学的本性有极为深刻的思考;而科学化的哲学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既是西方现代科学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方哲学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必然结局。

科学主义意义上的科学哲学起源于经验论哲学传统深厚的英国,哲学意义上的科学哲学则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对科学的批判和超越精神。

两种科学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两大主流英国的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具有本质关联,通常我们把20世纪西方哲学概括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就是对这种态势的总体反映。

当然,实际上还应该加上第三大思潮宗教哲学思潮才是对现代西方哲学更为完整和准确的把握,因为三大思潮并立的格局如果从更为宽广的视野来看,正是西方文化和哲学两大传统,即富有理性精神、来源于希腊的古典文化传统和富有宗教精神、来源于希伯来的基督教文化传统所共同造就,科学主义思潮更富有希腊特色,宗教哲学思潮更富有希伯来特色,人本主义思潮则介于两者之间,不过就人本主义所普遍具有的非理性特色和人本主义共同具备的对深层意识的体验而言,它更接近希伯来,虽然人本主义并不把上帝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

 看清楚西方哲学的战略格局,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大体上,西方科学哲学经历了由科学主义到历史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

 科学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维也纳学派掀起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科学的哲学运动。

这场运动有两个基本理念: (1)真正的科学只有一种,那就是自然科学,除此之外,并不存在其他种类的科学,因此科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一条明显的界限。

哲学主要流派

哲学主要流派

哲学主要流派
哲学主要流派是指在世界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哲学学派或
流派。

这些流派的学说和思想对世界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思想和文化的演变。

其中,古希腊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包括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等。

柏拉图学派强调超越世俗和感性,认为理性和理念是真正的存在,而世界上的事物只是理念的表现。

亚里士多德学派则认为,通过感性认识和逻辑思维可以理解世界,人类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中世纪哲学的代表是基督教神学,它在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系列哲学思想,如圣奥古斯丁哲学和托马斯·阿奎那哲学等。

圣奥古斯丁强调宗教信仰和上帝的作用,认为人类需要信仰才能得到救赎。

阿奎那则致力于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信仰相融合,提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哲学和启蒙哲学成为主流。

人文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应该自我实现和追求美好的人生,强调人类个体的价值和尊严。

启蒙哲学则强调自由、平等和理性,反对信仰、传统和专制。

现代哲学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流派,如唯物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

这些流派各有特点,但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对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1,逻辑经验主义。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

以马赫、彭加勒为思想先驱,借助于当时物理学革命的推动,由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开创。

以维也纳学派为中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作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哲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的诞生。

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原则作为意义标准来排除形而上学,把科学哲学归结为以数理逻辑的方法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静态的逻辑分析,并致力于逻辑重建,在数十年内成为科学哲学中公认的正统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2,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哲学在批评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反对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提出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为研究中心,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但仍致力于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

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和沃金斯(J.Watkins)等。

3,历史主义。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汉森、Th.库恩、费耶阿本德和图尔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思潮,揭露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缺陷。

认为它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和辩护的范围,单纯研究科学活动的成果——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的研究于不顾,不符合科学的历史和实际。

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并提倡不断革命,否认了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也难以与科学实际相一致。

历史主义的产生,形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冲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的发展趋势。

4,科学实在论。

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

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科学能否向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

反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

浅析波普尔与证伪主义1、证伪主义的概念波普尔是现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是证伪思想的创始人。

证伪思想是在归纳主义方法论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并在批判归纳主义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及现代科学革命的震撼和启迪下提出来的。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判断,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

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判断。

例如,即使我们观察到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也不足以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样一个全称判断。

因为我们的观察不可能穷尽所有天鹅。

然而,只要我们发现了一只黑天鹅,我们便可以立即证伪这一判断。

因此,只有坚持证伪原则,我们才能够把经验观察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

换而言之,经验之所以能够成为理论的试金石,其真实原因不在于经验能够证实理论,而在于经验能够证伪理论。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1. 对历史主义的批判所谓历史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信念:存在着一条决定社会发展的铁则,历史规律的最终实现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努力可以加速或延缓其实现,但却不能创造或取消它。

根据历史主义的信念,社会成员被分成两部分:历史规律的推动者和阻拦者。

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这两部分人的斗争史。

斗争的结局是不言而喻的:推动者随着历史规律的实现而成为社会的主人,阻拦者则如同挡车螳螂一般地被历史车轮所碾碎。

波普尔对于历史主义的批判与他对科学哲学中的证实原则一脉相承。

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的认识总是可以证伪的,同样,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也服从证伪原则。

因此,不存在一劳永逸地被揭示了的永恒的历史规律。

由此可见,证伪原则是波普尔思想的核心。

2. 理性的批判精神传统中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虽然在“知识的基础是什么”这一问题上针锋相对,但两者都承认,知识起源于一个恒久不变的基础。

它们的分歧仅在于,理性主义者认为知识的基础是必然的、普遍的原则,而经验主义者则认为它是人的经验感觉。

波普尔不但反对经验主义的基础论,也反对理性主义的基础论。

根据他的证伪原则,一切理论或原则都可以被证伪。

没有任何原则可以永久经受证伪的考验而成为知识的不变基础。

但是,波普尔从未全盘否认经验主义。

经验虽然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不变基础,但却是检验知识的标准。

一个假说在未被经验检验之前,与神话和幻想没有多大区别。

只是由于经验事实所起的证伪作用,假说才成为科学的理论和知识。

为了和传统的理性主义相区别,波普尔将他的理性主义称作理性批判主义。

其特点是对现存的假说、理论和知识进行理性的批判。

所谓理性的批判,首先就是证伪、试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好的假说与猜测。

3.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的精神不是昭示无法反驳的真理,而是在坚持不懈的批判过程中寻找真理。

要求判断的绝对无误不是科学家的态度,而是信仰者的态度。

伪科学以绝对无误性为目标,并且以自身的方式达到了这一目标。

但是,绝对无误性并不是什么优点,相反,它恰恰是一个学说的致命弱点。

一个学说之所以绝对无误,并不是因为它表达了确凿可靠的真理,而是因为经验事实无法反驳它。

数学和逻辑命题虽然也不受经验事实的检验,但它们并不要求具有经验的内容,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必然真理。

然而,伪科学宣称能够解释一切经验事实,但又不受经验事实的检验,这就是其之所以为伪科学的原因所在。

广义地说,科学与非科学(包括数学、逻辑和伪科学)的界限在于是否能够被经验所证伪。

4. 科学知识的增长人们喜欢把人类知识比作一座大厦,知识的增长犹如在一个坚实的地基上进行的一砖一瓦的递进式的构造。

但是,波普尔说,这是一个错误的比喻。

因为人类知识没有现成的、固定不变的基础:知识的增长也不是以现存知识为基础的构造,而是对现存知识的破除,并且破除旧知识和构造新知识表现为同一过程。

波普尔始终把科学知识的增长问题作为他的主要研究对象。

在对科学的界限以及性质作了证伪主义说明之后,他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所示:这个模式表示,科学知识的积累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科学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problem)。

面临着问题 P 1,人们首先提出假说,作为对此问题的尝试性解决,即 TS (tentative solution )。

然后,再对这一假设进行严格的检验,即通过证伪消除错误,即EE (error elimination),进而产生新的问题P 2 。

如此反复,问题越来越深入、广泛,对问题作尝试性解决的理论的确认度和逼真度也愈来愈高。

根据这一模式,人类知识的积累应当被看作是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质变,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

5. 试错法证伪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试错法。

试错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大胆地提出猜测和假说,然后努力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相符合的事例,并根据事例对假设进行修正,乃至完全否定。

在第一次尝试失败之后,再提出更好的假说,运用同样步骤对其进行证伪。

试错法在本质上是演绎的方法。

演绎法的适用范围是数学、逻辑等抽象思维学科。

波普尔不但否认了科学理论的发现是归纳过程,而且进一步说明,经验科学方法的性质是演绎。

如果说,归纳法的程序是:事例—假说—事例,试错法的程序便是:假说——事例——(更完善的)假说。

这在逻辑中被称为否定后件推理(modus tollens),其符号形式是:(P → Q)&~Q →~P。

从试错法可以总结出4个基本原则,即(1)理论先于观察的原则。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这种目的性和选择性是由科学家的理论观点、兴趣和期望等决定的,因此必须依据一定的理论、观点为指导。

(2)科学始于问题的原则。

在他看来,科学探索既不能以观察为起点,也不能以理论为起点,而只能以问题为起点。

(3)知识就是假说的原则。

波普尔指出,理论、知识只是一些猜想和假设,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科学进步就是从一个问题到一个新问题,从一个假说到另一个假说的过程。

(4)检验在于反驳的原则。

按照传统的看法,检验在主观上总是旨在证实理论为真或者证实理论为假。

但波普尔提出真正的检验都是企图反驳、证伪理论。

通过批判、反驳,排除错误是他证伪思想的最重要环节和核心。

3、对证伪主义学术价值的评判1.可嘉的批判精神。

作为当前西方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的波普尔,在当时逻辑实证主义盛行之下,能毅然地提出反归纳的证伪主义,其批判精神确实可嘉。

2. 首次提出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的问题,以前的逻辑实证主义都是对科学作了静态的分析,而他认为科学开始于问题而不是观察,有了问题就需要解决,要解决就要提出试探性理论,但经过选择的理论仍可能是错误的,因而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波普尔指出问题是推动科学的动力,猜想和反驳是科学进步的主要环节,要想做到大胆猜想和严格反驳就必须发挥人的思想能动性,鼓励新思维。

所有这些,可见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有许多可取之处。

3. 开放社会思想具有经济学意义。

开放社会思想是波普尔证伪主义及其批判态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表现。

波普尔所论述的开放社会的特征是:开放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允许并鼓励人们自由无约束地提出不同的方案,也允许人们自由地无约束地批判、证伪这些方案,通过证伪和检验方案还会引起体制、组织、政策的创新与变化。

他认为,以这种用自主的、自由的方式所组织起来的社会较之其它社会更能有效地解决它所面临的问题,因而也能更合理地实现其个体成员的目的和自由价值。

所有这些也是开放社会的基本优势。

从经济学意义上,这就是对于自由主义经济观和市场经济的科学性、属人性、福利最优性的论证。

4. 根本否定归纳法是错误的。

归纳和演绎都是逻辑思维的必要方法,是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两个必要环节,片面强调其中哪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

波普尔认为归纳法在逻辑上无效,这表明他认识到了归纳主义的缺点,但他在批判归纳主义时,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演绎而摈弃了归纳。

波普尔的错误在于把归纳与演绎对立起来。

恩格斯说:“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

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应用到应当的地方,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