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环境土壤学是一门涉及大自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实习的方式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环境问题的解决中。
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土壤采样、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环节,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与心得。
首先,在土壤采样方面,我学到了精确的土壤采样方法和技巧。
在采样前,我们要了解研究目的和采样地点的情况,确定好采样点的数量和分布。
在采样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一支专业的土壤采样器具,确保采样的深度和面积的一致性。
此外,还需要做好采样现场的标识和记录工作,以便后续的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明白了土壤采样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更加意识到了采样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对结果的影响。
其次,在实验分析方面,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土壤分析技术和方法。
在实验室中,我们对采样回来的土壤样品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分析。
其中,我对土壤的颗粒组成分析和土壤水分含量分析印象最为深刻。
通过颗粒组成分析,我了解了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分布,进而对土壤的结构和质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而通过水分含量分析,我掌握了一种简便而又有效的测定方法,并理解了土壤水分对土壤生态功能和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影响。
在实验中,我还学到了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方法,提高了我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在数据处理方面,我学到了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解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统计分析时,我们使用了一些统计学方法和软件工具,如Excel和SPSS等,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我能够更客观地评价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并从中找出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统计分析结果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在结果解读中要谨慎和深思熟虑。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环境土壤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也培养了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土壤学实习心得总结

土壤学实习心得总结土壤学是高等林业院校中林学、环境、园林、水保、生物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作为土壤学重要教学环节的实习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理论学习与生产、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同时也使学生独立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壤学实习心得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学实习心得总结篇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这个学期之初,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土壤学野外实习。
这三天,我们分别到花溪青岩古镇周围,花溪天鹅寨和南江大峡谷等地挖坑进行土壤剖面观察,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是。
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第一天的时候吃了许多亏,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这三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贵州的大好河山,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
特别是第三天的南江大峡谷,更是让我了解到卡斯特地形的发育特点以及阿罗多姿的景色,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
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
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
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
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12月12日至16日期间,对珠江三角洲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
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工具:铁锹、镐、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两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三天,路线是:中山民众镇—中山五桂山—中山三乡镇—珠海香洲区—广州火炉山—广州茶山—华南农业大学农场。
在这三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
2023年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2023年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环境土壤学实习项目,这一次实习经历让我对土壤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增加了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下面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体会,我将从实习前的准备、实习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实习后的感悟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在实习前,我们团队成员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和准备工作。
我们先学习了土壤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土壤的形成、类型和特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对土壤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为后续的实习提供了基础。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参观了一些相关的实验室和农田。
实验室参观让我们了解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过程,为我们后续的实地采样提供了指导。
农田参观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土壤的质地和湿度的不同,使我们对土壤的差异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实习中,我们团队成员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项具体的实习任务。
我的小组负责采集不同地区的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
我们先前往郊外的农田进行采样,在采样过程中我们仔细观察了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湿度,并按照一定的方法采集土壤样品。
之后,我们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测定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等。
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对土壤的不同性质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土壤的差异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一些污染地区的土壤,了解了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加深了我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实习后,我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土壤资源正逐渐遭受破坏。
通过实习,我了解到了土壤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因此,保护土壤资源、减少土壤污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我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中,并且将环境保护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综上所述,这次环境土壤学实习让我对土壤和环境保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土壤的实习报告四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户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
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有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个层次的分割线,但在这处切面我们没有观察到,只能看到各个层次的逐渐递减。
下午我们去了上甘林场,也就是我们实习的第二站。
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外面就开始白了起来,而更让我们措手不及地是我们去的竟然是--墓地。
到了那里,经过一条长长地石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据说上甘林场原本是一片荒地,后经我校领导和政府的联合调查发现了其利用价值,于是在其上种树:有南酸枣,元柏等。
这里虽是石灰性土,且大多为岩石,但这些树木顽强地从岩石缝里汲取营养,并生活得很好。
后被当地的政府看中,将中间一块选为墓址。
那里的土为石灰性土,土壤分层明显,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有机质层与淋溶层的分界线。
林场的对面生长着一些灌木和一些草本,无明显高大乔木的痕迹。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青山毛竹林,这里是我们实习的第三站。
然而就是这里,成了这次实习最惊险的地方。
由于我们的实验点选在山顶,没办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山顶爬,这里的山路非常难走,根本没有向上甘林场那样铺好的石阶,全是泥地,但又由于下雪天,路变得异常的泥泞。
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壤粘性很大,所以才会是这里山路这般难走。
我一步三滑,和同学手拉手,才勉勉强强安全到达了山顶,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幸免,摔得一身泥。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通过环境土壤学实习,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1 土壤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它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
土壤学实习是研究土壤科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
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
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化。
土壤又是生命的摇蓝。
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
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和了解土壤,野外实习就是一种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方法。
土壤学实习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
土壤学实习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
2024年土壤学实习心得总结(2篇)

2024年土壤学实习心得总结____年土壤学实习心得总结作为土壤学专业的学生,我在____年参加了一次为期三个月的土壤学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对土壤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入实地调查了不同地区的土壤状况,学习了土壤分析的方法以及土壤改良的技术。
下面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总结。
首先,我要感谢导师和教授们的指导和支持。
在实习期间,他们耐心地教给我实验的操作技巧,帮助我理解分析结果,还鼓励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的帮助让我在实习中更加自信,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更加坚定。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参观了当地的土壤分析实验室,并学习了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样品的前处理步骤,也了解了不同土壤指标的测定原理。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实验操作,我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但是,通过和导师的交流和实践实验,我逐渐掌握了实验技巧,提高了实验效率。
在之后的几周里,我分别到不同的地区进行了土壤调查和采样工作。
这些地区包括农田、林地、湿地以及城市公园等。
在土壤调查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水分和气味等特征,了解了这些特征与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的关系。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记录相关环境和地理信息,我了解了不同地区土壤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这些调查工作让我对土壤的多样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实习的最后一个月,我参加了一项土壤改良的项目,并学习了一些土壤改良的技术。
在这个项目中,我学习了有机肥料的施用方法、土壤覆盖技术以及土壤修复的原理和方法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不同种类的有机肥料对土壤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壤覆盖方式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效果。
我还参与了一些土壤修复实践,通过添加生物修复剂和改良土壤结构,使得受污染的土壤恢复了一定的生物活性和肥力。
这个项目让我明白了土壤改良的重要性,也对未来的土壤治理工作充满信心。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环境土壤学实习项目,通过此次实习,我收获颇多。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实习中的学习经历和心得体会。
一、实习背景我所参与的环境土壤学实习是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壤的形成、组成、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团队由导师和其他实习同学组成,共同开展实地考察和室内实验。
二、实地考察1. 调查点选择实习开始前,我们团队根据实习内容和课程要求,精心选择了调查点。
我们的目标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样本点,以便全面了解土壤的性质。
通过与导师的讨论和实地考察,我们最终选择了位于城市、郊区和农田的三个调查点。
2. 实地考察过程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现场勘探和记录。
通过观察土壤的色泽、质地和湿度等特征,我们能够初步了解土壤的类型。
然后,我们采集了土壤样本,并通过土壤钻孔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本。
三、室内实验1. 取样处理回到实验室后,我们需要对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细致的处理。
首先,我们进行了筛网分析,以去除杂质。
接着,我们按照实验要求,将土壤样本分为不同的组别。
2. 实验操作在实验阶段,我们进行了多项测试。
例如,我们对土壤样本进行了含水量测试、质地分析、酸碱度检测和有机质含量测定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四、实习心得1. 实践带来的启示通过实习,我深刻领悟到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仅仅在课本上学习土壤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土壤的特性和环境影响。
实习让我认识到实践是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团队合作是实习的基石,没有团队的配合和支持,我们无法按时完成各项考察和实验工作。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灵活调整自己的思路。
3. 实习的反思与总结实习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环境土壤实习报告总结

实习报告总结:环境土壤学实习首先,我要感谢学校和实习单位给予我这次宝贵的环境土壤学实习机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环境土壤学这一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实践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总结。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分布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实习对于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土壤的形成、分类、性质和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还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了解了土壤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现场,了解了土壤环境治理的技术和方法。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实习,我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土壤调查和分析方法。
我学会了使用一些土壤学实验仪器和设备,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土壤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增强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四、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采样工具的使用不当、样品处理方法的掌握等。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等方式,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实习任务。
五、实习的反思和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需要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
总之,这次环境土壤学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也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为将来从事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3篇)

2024年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土壤学作为一门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丰富、实践性显著。
该学科不仅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还拥有一整套科学的实验方法。
土壤学实习是掌握土壤科学研究基础的关键途径,对于推进林业发展和实施科学植树至关重要,更是林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工作。
土壤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宝贵财富的源泉,同时也是人类最早利用的生产资料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剧,对土壤的认识亦逐步深入。
土壤与水、空气一样,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更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生命活动、保障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其性质直接关系到农林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土壤的形成是生命活动的结果,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
低等生物通过固氮作用赋予土壤生长植物的肥力,植物的生长则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富集,进一步提升了土壤肥力。
在茂密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作用推动母质向土壤转化。
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也是地球生命诞生和进化的摇篮。
研究显示,土壤的巨大表面和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生命的产生与进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土壤学知识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而野外实习则是深入了解土壤的有效途径之一。
土壤学实习旨在探索土壤的形成、发育和分布规律,明确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根据不同需求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壤。
通过实际观察,实习活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土壤形态和性状特征,发现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限制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和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特殊意义。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土壤在各个行业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024年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二)土壤在农业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键因素。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环境土壤学实习是我大学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这门实习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土壤在环境中的重要性,也加深了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就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进行总结。
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集体来到了一个农田进行实地调查。
这个地方曾经是一片沼泽地,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了土地的退化。
我们首先进行了土壤剖面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土壤的颜色暗淡,贫瘠,几乎没有任何生物活动。
这让我意识到土壤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随后,我们还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分析。
通过分析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等指标,我进一步认识到土壤的健康状况对于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土壤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对土壤保护与修复的兴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和生态景点,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片植被丰富的森林。
在这片森林中,我看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昆虫和鸟类。
这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令人惊叹,它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的栖息地,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化水源和土壤等重要功能。
这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明白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一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的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土壤改良、植物修复以及污染源治理等。
通过亲自动手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我亲身体会到了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土壤修复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土壤改良剂的应用、植物的选择和管理以及环境监测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土壤修复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修复效果的持久和可持续。
这些实践活动让我深入了解了土壤修复的具体操作和实施过程,也提高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门实习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的环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我认识到土壤是我们生活和发展所依赖的重要资源,保护和修复土壤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土壤学实习报告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心得体会土壤学是一门研究土壤形成、分类、分布、特性以及土壤与植物、大气、水分、岩石相互作用等基本规律的学科。
在我国,土壤学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土壤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土壤学实习。
通过实习,我对土壤学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并取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实习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实践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导师参观了实习基地的土壤剖面,观察了不同土壤层的特点,并采集了土壤样品。
在实验室,我们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析,了解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这些实践操作使我深刻体会到土壤学是一门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验证。
其次,实习让我了解了土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我国,土壤类型繁多,差异显著。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的外观、结构、质地等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同时,实习还使我认识到土壤性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如土壤肥力、水分、温度等因子的季节性、地域性差异。
这些知识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实习强化了我对土壤环境保护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土壤环境受到污染后,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因此,加强土壤环境保护,提高土壤质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实习中,我们还学习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如改良土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实施生态农业等。
此外,实习使我认识到土壤学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
通过实习,我了解到土壤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土壤肥力评价、土壤改良、作物栽培等。
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实习也让我认识到农业科技发展对土壤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如遥感技术、生物技术在土壤学领域的应用,为土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最后,实习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地调查、实验操作等工作,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导语】⼟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能⼒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和意义。
本⽂是为⼤家整理的⼟壤学实习报告【三篇】,仅供参考。
⼟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的 ⼟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地的⼟壤所组成的⼀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物质能量的交换。
⼟壤是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壤与⼈类关系⼗分密切,⼈类⽣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部分来源与⼟壤,故了解⼟壤,分析⼟壤,创造良好的⼟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长发育,是提⾼⼈类物质⽂化⽣活⽔平的重要⽅⾯! 野外教学实习是⼟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壤剖⾯性状观察的⽅法,了解⼤明⼭和弄拉⾃然保护区主要⼟壤类型的分布、成⼟条件、剖⾯特征及改良利⽤措施和实现⼟壤的可持续开发利⽤。
⼆、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明⼭⾃然保护区、弄拉⾃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x⽇到xx年x⽉x⽇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剂、软卷尺、⽐⾊卡、⼟⼑、标杆、蒸馏⽔等。
4、实习⼈员:⼴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共120⼈和指导⽼师2⼈。
5、指导⽼师:周兴⽼师、罗献宝⽼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壤剖⾯形态观察分析 ⼟壤剖⾯是指从地⾯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坑,⼟坑深度按实际需要⽽定,标准剖⾯要⼀⽶宽两⽶长,⼀直挖到基岩。
挖出的表⼟、⼼⼟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为观察的⼀⾯,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壤。
观察剖⾯时,应先从上⽽下划分若⼲层次(⼀般以层颜⾊、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
观察项⽬主要有:⼟层厚薄、颜⾊、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土壤的实习报告九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九篇土壤的实习报告九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通过两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
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
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历经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
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品质不会相差太大。
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
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
从垂直分布开看浙江的土壤,1.低丘:红壤;2.海拔(600)800-(1100)1200:黄壤;3.(1100)1200以上是棕黄壤。
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
我们实习的几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区的红壤。
上甘的是石灰性红壤,青山的是红壤,后山是黄红壤。
纬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黄壤。
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2一、实习意义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10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10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壤学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
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
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_土壤学见习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4篇)

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_土壤学见习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4篇)土壤学_土壤学见习篇1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
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有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个层次的分割线,但在这处切面我们没有观察到,只能看到各个层次的逐渐递减。
下午我们去了上甘林场,也就是我们实习的第二站。
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外面就开始白了起来,而更让我们措手不及地是我们去的竟然是--墓地。
到了那里,经过一条长长地石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据说上甘林场原本是一片荒地,后经我校领导和政府的联合调查发现了其利用价值,于是在其上种树:有南酸枣,元柏等。
这里虽是石灰性土,且大多为岩石,但这些树木顽强地从岩石缝里汲取营养,并生活得很好。
后被当地的政府看中,将中间一块选为墓址。
那里的土为石灰性土,土壤分层明显,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有机质层与淋溶层的分界线。
林场的对面生长着一些灌木和一些草本,无明显高大乔木的痕迹。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青山毛竹林,这里是我们实习的第三站。
然而就是这里,成了这次实习最惊险的地方。
由于我们的实验点选在山顶,没办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山顶爬,这里的山路非常难走,根本没有向上甘林场那样铺好的石阶,全是泥地,但又由于下雪天,路变得异常的泥泞。
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壤粘性很大,所以才会是这里山路这般难走。
我一步三滑,和同学手拉手,才勉勉强强安全到达了山顶,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幸免,摔得一身泥。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这里的风很大,吹得我们的心都凉了。
好不容易等老师说完了注意情况,我们就开始动手了。
但问题又出现了,原来我们组负责带工具的同学,忘记把工具带上来了,只能在老师的授意下合其他一起完成了这个任务。
精选土壤学实习报告5篇

精选土壤学实习报告5篇2019年精选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引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
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
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
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
土壤学实习报告心得

土壤学实习报告心得推荐文章土壤学的实习心得热度:土壤学实习心得总结热度:有关学生月实习总结热度:班主任工作实习总结示例热度:师范生的实习总结热度:土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土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壤学实习报告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学实习报告心得篇一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
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____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____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三篇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三篇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三篇16~18世纪,现代土壤学随着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而开始孕育、萌芽。
在西欧,许多学者为论证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假说。
17世纪中叶,海耳蒙特根据他长达五年的柳枝土培试验结果,认为土壤除了供给植物水分以外,仅仅起着支撑物的作用。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三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1)一、实习目的意义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3.1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__年11月9日 10日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实习工具:背包、地质锤、大小铁锹、剖面刀、软尺、盐酸瓶、比样标准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剂、点滴板、滴管、记载表等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
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通过环境土壤学实习,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1土壤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它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
土壤学实习是研究土壤科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
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
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化。
土壤又是生命的摇蓝。
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
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和了解土壤,野外实习就是一种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方法。
土壤学实习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
土壤学实习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
因此土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
土壤又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2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
5.熟悉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学会土壤类型的识别。
7.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学会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并能提出各类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改良技术措施。
8.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主要成土岩石的性质和提高鉴别技能。
9.通过实习学会野外母质类型的鉴别和地形地势的观察。
10.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1.了解土壤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土壤调查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
土壤调查是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调查是研究土壤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水保基本建设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1、实习时间:20xx/5/29--20xx/6/42、实习地点:长乐下沙南屿林场校园内3、参加人员:指导老师林徳喜级别20xx级专业林学组别第2 组组员韩道忠、孙亲权、陈泽良、杨欣华、黄迟育、李涵、陈婷婷、王亚鑫、彭建伟、王秀逊、罗青梅、何丽萍三、实习内容第一天20xx年5月29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进行实习前的总动员,老师给大家讲解实习的具体安排,各项实习操作的方法,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的分组,工具的领取及介绍工具的使用。
要求预习实习相关的内容:三大岩类的识别方法、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
最后特别强调实习期间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安全等等。
第二天20xx年5月30日实习地点:长乐、下砂林场沿途观察岩石标本、地质地貌及母岩母质特征等,并取采集岩石标本同时学习观察、鉴别岩石标本。
观察滨海风沙土的形成、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
沿途观察、了解长乐平原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水稻土的形成和特点,同时观光了长乐国际机场,在长乐国际机场参观园林植物的配制特征和规则以及参观了金刚腿的景观,在金刚腿观察花岗岩的特征包括其矿物组成、构造及花岗岩风化物形成的母质特征。
第三天20xx年5月31日实习地点:校外,南屿林场。
去南屿林场野外观察岩石标本、地质地貌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
沿途观察土壤垂直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形土壤特点的差异,沿途观察岩石风化的特点并采集岩石标本同时进行鉴别,并在南屿林场挖掘主要剖面,掌握山地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土壤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载方法。
进行土壤原状样品的采集,分析样品的采集。
观察并描述南屿林场边上的自然景观、土壤类型及其成土条件、土壤形成特征、土壤肥力特点及利用改良现状。
下午在实验室风干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第四天20xx年6月1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内业实验、测定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容重、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自然含水率、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等的测定)。
校园内实习,利用整段标本进行全国土壤的分布和主要土壤类型的介绍,观察不同类型的整段剖面等,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
并进行前面测定的土壤物理性质数据处理、计算出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第五天20xx年6月2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
上午在室内实验室观看岩石标本,并进行矿物岩石考试。
考试采用当场评分方法,考试时每一组列出实习期间见到的、本省常见的岩石标本五块,考完一组换成另外的岩石标本进行考试,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写出岩石的正确名称,同时指导教师对所考时列出的每一块岩石进行有针对性提出相关问题,也是作为考试成绩评分内容依据之一。
下午讲解写实习报告的方法,要求同学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完成。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3一、实习意义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
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土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发展起来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农业生产中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土壤学一般归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
教学实习作为土壤学实践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认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掌握各种实习与实践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土壤学理论基础。
二、实习要求1、3—6人为一小组。
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
注意实习期间的安全。
三、实习过程1.实习目的:(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1)仪器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2)1、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中显色。
2、稀盐酸(1:3):用于测碱性土壤的石灰性反应。
3、实习方法步骤:(一)、泰山山脚实习地点(1)剖面点的选择: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剖面点,选点位置为泰山山脚的一小片棕壤土,具有代表性,避免了沟渠、村庄等人易干扰的地段。
选好点后应观察如下:土壤类为棕壤;土壤类型分布的地形为山地山脚;植被为灌木林多为农业果木山楂、核桃等;成土母质为残、坡积母质;农业利用情况为种植少量柏树和经济树木等;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为岩石较多,不便耕作;最后开始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与修整: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剖面深为0.8m,宽0.6m ,依靠一个断坡而挖掘,达到了母质层,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观察者随宋老师站在断坡地面观察分析。
挖掘时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两端不堆土,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下层,表土填回上层,观察面上不能践踏。
(3) 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先远距离观察剖面,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再靠近仔细观察,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的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