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人教版选修3 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讲
第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旷日持久的战争一、动荡不安的世界1.背景(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等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2)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表现(1)德国不仅在欧洲同英国展开激烈竞争,而且还想从英法等国手中夺取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2)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一方面欧洲列强纠集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另一方面它们不断加强扩军备战。
[思维点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随着实力的变化,列强之间围绕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趋尖锐,冲突愈演愈烈。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三对基本矛盾(1)法德矛盾: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力图寻机复仇;德国为防范法国,拼命扩充陆军,试图压制法国。
(2)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却打着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渗透。
(3)英德矛盾:德国想从英法等老牌殖民强国手中夺取殖民地,英国一贯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不愿看到德国强大与其争夺殖民地等。
2.军事集团形成(1)三国同盟①1879年,德奥首先缔结“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②德国利用意大利同法国的矛盾,把意大利拉入同盟。
③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核心。
(2)三国协约①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开始出现。
②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这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图示点拨]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巴尔干火药桶”1.巴尔干半岛的复杂关系(1)形势: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复杂。
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2.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4、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5、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原因:⑴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⑵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⑶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6、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比照不利于同盟国。
7、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比照来分析原因〕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西欧的相对衰落表达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美日的崛起表达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42张PPT)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 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 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宣战的借口 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
战争过程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
的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
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
利用中立,扩大军火生意,大发战争横财;
战争过程
(三)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美国参战
材料一 德国于1917年早些时候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威胁到美国的商业海运,1917年1月17日,德国密报 德驻墨西哥公使,称支持墨西哥收回19世纪中期与美 战争中失去的土地。2月15日,这份密报被英国情报 局破译并传给美国政府,威尔逊知道后认为这是对美 国的侮辱和挑衅。美国新闻界将电报公布后,全国一 片哗然,反德风浪席卷美国。 1917年4月6日,美国向德国宣战。
战争背景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奥匈拒绝和平解决和所有调停,于7月26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于8月1日中午向俄国宣战。8月3日下午6时1刻向法国宣战。 于7月30日开始总动员。 8月1日下午4时3刻,法国宣布实行总动员。 从8月4日夜11时起,对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战争背景
战争过程
(一)第一阶段 1914年
1914年9月11日,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 3天后,他被撤职。
(1)重心:西线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法国境内)1914.9 ①国家:德国→英法 ②特点: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③结果:施里芬计划破产,1914年底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美国参战主要原因:分享胜利果实,凭借经济实力, 夺取世界霸权 影响:大大增强协约国的实力,推动战争进程
人民版选修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迷惑性。
本质:掌握世界的领导权,称霸世界。
【高频预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高考命题的“冷点”之一。从近 三年的高考来看,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题目不多, 2011年和 2009年的高考没有涉及;2010年的高考上海单科第19题考查了一 战爆发的原因。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是 结合材料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性质及影响等方面; 在命题立意上,多结合当前的热点考查战争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
德国对英国这个头号贸易和海洋国家霸权的挑战,英
国和其他列强对这种经济——军事——心理威胁的反应,都属
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威廉二世和德国其他领导人深
受美国制海权的伟大倡导者艾尔费雷德·塞耶·马汉海军少将 学说的影响。海外殖民地和海外贸易必须发展商船和军舰,从
而危及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海上霸权。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击死奥大利之男女两青年”指萨拉热窝事件引发战争,
故①正确;“意大利之中立”指意大利战前中立,后来参加协
约国作战,故②正确;“俄人与焉,德人与焉„„”表明一战 参战国及范围之广,故④正确。土耳其在一战期间参加的是同 盟国,排除③。
4.(2012·杭州模拟)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在其历史著作 《剑桥战争史》中有这样一段话:“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
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
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解释, 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在作者分析一战同盟国失 败的原因中,不包括( )
A.协约国与美国贸易密切,可以得到巨额的贷款 B.英国的海上封锁 C.数年的大战使同盟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D.协约国经济实力总体强于同盟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33张)
[尝试答题] (1)基本现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主要 取 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2)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国家:英国、 法 国。矛盾: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之 间 的矛盾。 (3)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 矛 盾日益尖锐,英德矛盾成为各国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形成 了 分别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三、“巴尔干火药桶” 1.复杂的巴尔干 (1)历史因素: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 族关系复杂。 (2)两次巴尔干战争 ①1912年秋,“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对____奥__斯__曼_____帝国的 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②1913年,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与塞尔 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交战,保 加利亚战败。
考查一战前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 卫 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戈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 志 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 俄 政策……给予帮助。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该时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 取决于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据材料二指出,德国与哪 两国产生矛盾?这又反映了哪两类性质国家的矛盾?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的原因。
[探究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再认再现以及归纳、 整合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材料二反映了德国争夺殖民地与世界霸 权的要求。回答第(1)问要分析材料一,且要抓住题干中的关 键词“基本”“该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后概括回答。回答第(2)问要在理解 材料二所反映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第(3) 问要围绕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分析原因。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帝国主义干涉巴尔干事务 ①原因: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在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 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 ②表现: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③影响: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 成为欧洲的“___火__药__桶______”。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精品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精品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XX年高中历史1-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课标要求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识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次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吞并波黑;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德国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三国同盟比三国协约晚形成的原因;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的矛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2、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形势: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殖民地对各国的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国家,但殖民地却已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分割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矛盾激化。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1917年4月美国借口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向德国宣战
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方面 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
美国参战的影响:(美国参战会给世界大战带来什么变化?)
第二阶段 (1915—
1916年)
战役或重大事件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影响
德军速战速 决计划破产
战略主动权 转移到协约
国一方
第三阶段 (1917— 1918年)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俄国退出大战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第一次世界 大战以同盟 国失败告终
战争的结束
美国参战
中国等国参战 协约国阵
同盟国集
营的变化 力量对比变化 团的崩溃
(实力增强)
俄国退出一战
意大利倒戈(1915年5月)
德国在西线溃退(1918年)
奥匈帝国瓦解投降(1918年3-10 月)
德国革命(1918年10-11月)
德国投降(1918年11月)
福煦车厢
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宣布投降。
⑴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
(2)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由于英国在海上的封锁,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猛跌,几至于 无。而与协约国的贸易量增加了三倍。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 益紧密联在一起,再也不能隔岸观火,而是伺机而动。
(3)德国宣布“无限制潜水艇战”,希望摆脱困境。
自1916年2月3日至4月6日,德国潜艇击沉了10艘美国船只。 为美国参战提供口实。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
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案【课标要求】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考察角度】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分析极端民族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危害【知识梳理】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①政治:英、法、美——民主政治日趋完善;德、日、意——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②经济:美、德、日——经济发展迅速,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德国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英、法发展缓慢;俄、日迅速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的矛盾斗争⑴三大主要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①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世界范围内的全方位的矛盾)②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矛盾的缘起: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丧失在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
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为防范法国,极力扩充军备;法国则为复仇做准备)③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3、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4、客观条件:①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思想基础)②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物质基础)(思考: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①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②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③现实条件: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因争夺殖民地矛盾激化,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二、战争的进程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2、交战双方:两大军事同盟①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意大利、日本、美国(1917)、中国(1917)②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3、过程:⑴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①西线:英国、法国、比利时对德国作战。
高考历史复习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知识集锦
战争与和平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世界格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3)亚洲诸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
2.实力变化: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1)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2)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3)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4)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3.军事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1)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2)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爆发(1)引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2)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2.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
西线是决定性战场3.阶段4.评价(1)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2)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
3)
课件
整个20 世纪由于战争和种族屠杀共死了约174000000 人,如果把这些人从头到脚连起来可以绕地球5 圈。
二十世纪人类社会历史上爆发了哪些大规模的战争?
课件
(1914—1918)
课件第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1、了解一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2、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 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课件
拿破仑战争(1790~1815):233
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1075
普鲁士丹麦之战(1864):22
普奥之战(1866):1125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518
普法战争(1870~1871):876
波亚战争(1899~1902):10
日俄战争(1904~1905):292。
高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1 人民版选修3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1课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一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2、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二、知识整理1、大战爆发的原因: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加剧,形成 、 、 三大主要矛盾,其中 矛盾是最主要的,随着列强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欧洲出现了 个对立的集团,即 集团和 集团。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 年,德奥首先缔结了“ ”, 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成员是 、 、 ,以 为核心。
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标志欧洲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英国与法、俄分别于 年和 年签定协约,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形成。
3、大战的导火线: 年, 皇储斐迪南大公到 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 青年普林西刺杀,历史上称之为 ,它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三、知识结构1、一战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②列强间矛盾的激化——主要原因③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具体原因 ④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2、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3、一战的爆发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② 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4、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意 德奥 法 英俄 1904 1907 1892 协约国 同盟国 1882四、拓展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荚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国……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以帮助。
晴点书理历史答案选修三
晴点书理历史答案选修三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思之窗】三国同盟条约针对的对象是哪些国家?它的出现,引起哪些连锁反应?解题关键: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思路引领:三国同盟的盟主是德国,而德国不共戴天的死敌是法国。
由此不难看出三国同盟的矛头所向。
法国为了摆脱普法战争后的孤立处境,急欲寻找同盟者。
这就形成了帝国主义的两大军事集团。
―答柔提小:N文F家~间的主要矛盾,英国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义的两大军事集团。
随着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德国,英国放弃了传统外交政策,开始积极结盟。
1904年签订了《英法协定》,1907年又签订了《英俄协定》,正式形成了协约国集团。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大战?解题关键:从世界大战“为什么要打”和“为什么能打”两方面去理解。
思路分N可避码。
而一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会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刖激然,尺地讲而影响到整个世界。
20 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影响到它们控制下的小国、殖民地或半狙民地,达物后和均术其础。
°答案提示: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进步,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必女的物及们N的角容前激列,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分力范团的而0H级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事集团。
两大集团扩军备战,剑拔弩张,也界人牧术其础。
n2.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2.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解题关键:巴尔干地区的民族成分和俄国同奥匈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思路引领: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十半岛的制造5口,以至酿成世界大战。
答案提示:巴尔干半岛上突,必然会给蓄意挑起战争的帝国土文人四斯人同种同教,沙俄挥舞着“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帜,以“斯的国家多为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人,与俄罗斯人同种同教,沙俄挥舞着“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帜,以“斯拉夫民族的保护者”自居,向巴尔干渗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1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意义及其历史地位。
5.能够运用历史资料,进行问题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1.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格局、世界经济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等方面的影响;
3.结合所学,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可以检验自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尾声,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1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包括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之间的军事同盟体系、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等。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主要战场、重要战役及战争结果,如“七月危机”、“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地图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以往战争的不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围绕战争性质、影响等问题展开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宝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教案:1.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除此之外,还隐含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国之间矛盾重重以及对一战性质的判定等重要知识点,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承接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启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地位非常重要。
【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一战爆发的导火线【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和解读文本,利用教科书课程资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一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全球化的产物。
【教学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3、四季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谈话导入: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社会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面临着选择。
一方面是生产力的飞速提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冲突日益加剧。
20世纪初,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首先在欧洲爆发,那么,欧洲列强为什么要选择战争?列强是如何进行战争准备◆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的?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如何?【讲授新课】基础知识导学一、动荡不安的世界背景:表现: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三对基本矛盾(1)法德矛盾(2)英德矛盾(3)俄奥矛盾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三国同盟(2)三国协约三、“巴尔干火药桶”1.复杂的巴尔干半岛2.萨拉热窝事件(背景、概况、影响)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标志、双方、原因)探问题教方法图示法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图示法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总结提升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局势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2.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原因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哪里?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巴尔干地区民族关系复杂的原因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随堂检测【课堂小结】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局势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2.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原因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哪里?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巴尔干地区民族关系复杂的原因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教学反思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背景: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日益尖锐;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1879年德奥先盟,反俄性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德国中心;1892年法俄协约,开始对峙;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焦点:巴尔干半岛。
三.巴尔干火药桶:1.因素:地理位置、民族宗教、领土纠纷、大国干预。
2.危机: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引发俄国、塞尔维亚等国不满。
3.两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塞、保、希、门的内哥罗四国巴尔干同盟对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解放战争。
奥败。
1913年,塞、希、罗、门、奥五国与保加利亚,领土纠纷,抢夺胜利成果。
保败。
为什么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大战?1.客观性: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2.现实性: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3.可能性: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一.三条战线:西线:英法对德一一西线具有决定意义;东线:俄国对德奥;南线:塞对奥匈。
二.施里芬计划:德国针对法国进行军事进攻的计划,主要是在北方通过突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直指巴黎,在6周内打败法国。
三.德国为什么渴望速决战?为什么速决战变成了持久战?持久战哪方有利,为什么?1.避免东西两线作战;2.双方均没有绝对优势,当时武器更有利于防守,马恩河战役打成了阵地战,法比军队顽强抵抗,俄国军队和英国军队的迅速参战,出乎德国预料;3.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4.面积大、人口多、资源有优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省赛一等奖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苏艳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1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本课用三个子目“动荡不安的世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巴尔干火药桶”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其中,第一个子目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争霸的必然结果。
第二个子目是战争爆发的准备条件: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抗。
第三个子目介绍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殖民地作为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在各国抢占殖民地的过程中出现了几对矛盾,最终因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逐渐形成两大利益集团进行斗争,一战由此开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详细的学习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尤其重点记忆过战争爆发的原因,在高中阶段如只是单纯的重复知识点,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会使得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战爆发地巴尔干半岛,学生能够简单的说出它的地理位置和“火药桶”的称呼,但是不能根据地图分析巴尔干成为战争策源地的原因,更不知道巴尔干地区的“火药桶”名称只是在20世纪才出现的产物。
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学生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这个事件背后所折射的民族主义、大国之间的利益之争与一战的关系缺乏整体联系意识。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分析和应用,能将地图与教材结合在一起相互印证并补充。
对巴尔干地区发展演变的历程有基本了解,知道巴尔干欧洲“火药桶”形成的原因。
根据地图和教材,能分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理性认识民族主义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
高中历史选修三课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旷日持久的战争
东线战场:俄军与奥匈帝国的 僵持
南线战场:意大利与奥匈帝国 的僵持
僵持的原因:双方实力相当, 谁也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
战争的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 国与法国在凡尔登展开激 战,最终法国获胜,成为
战争的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1916年,英 国与德国在索姆河展开激 战,最终英国获胜,成为
战争的转折点。
参战国家:30多个国家
战场范围:欧洲、亚洲、 非洲、美洲
参战人数:数千万
持续时间:4年多
伤亡人数:数百万
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
战争的惨烈
参战国家:30多个国家 死亡人数:超过1000万 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 战争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引发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战争的僵持
西线战场:英法联军与德军的 僵持
布鲁西洛夫攻势:1916年, 俄国与德国在布鲁西洛夫 展开激战,最终俄国获胜,
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康布雷战役:1917年,英 国与德国在康布雷展开激 战,最终英国获胜,成为
战争的转折点。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欧洲列强地位下 降,美国崛起
民族主义和民主 主义思潮兴起
国际联盟成立, 推动国际合作与
和平
殖民体系瓦解, 亚非拉民族解放
战争的导火索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 国皇储弗朗茨·费迪南大
公夫妇被刺杀
德国支持奥匈帝国, 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向俄国宣战,法国 支持俄国,向德国宣战
意大利保持中立,但 后期加入协约国阵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 俄国支持塞尔维亚, 英国支持法国,向德 日本加入协约国阵营,
人教版选修三第1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12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至1914年 这幅地图,怎么体现了世界动荡不安?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表1:1913年各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比例及殖民地面积
实力与所占 殖民地面积 出现不平衡 现象
材料三“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 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 德国欲争夺殖民地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 割世界。 ——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的演说
三、走向世界的大战
“现在是千载一时的机会!”
宣战 调兵德、奥边境 入侵
德皇威廉二世
沙皇尼古拉二世
保卫
宣战
宣战
对塞尔维亚最后通牒:“侦讯塞尔维亚境
法国总理克列孟梭
拒
内参与刺杀的其他共犯,奥匈帝国政府派 代表参加。”
奥皇约瑟夫
探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 因是什么? 探究二: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 因和条件
马汉“海权论”
巴尔干地区
突尼斯
“所谓盟友,就是拥有共同的敌人”市场 、殖民地、制海权
英
俄
巴尔干问题
英
三 三 国 国 同 协 奥匈 盟 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增加了国际关系上的紧张及战 法 约 争范围的扩大,战争不会再是国与国或地区性,同
德
盟制度会使没关的盟友也拖入战事中,将会牵一发 意 而动全身,引致全面大战的爆发。
增长率 175%
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140% 340% 260%
170%
180%
资料卡片:极端民族主义 有 哪 几 对 矛 盾 ?
法国的复仇心理;泛斯拉夫主义; 泛日耳曼主义;大塞尔维亚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讲述的是20世纪的战争与和 平,其中以战争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首 次进行的世界性的战争,无论从欧洲历史还是从世界历 史的角度看,这次大战都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及一战的 爆发。重点是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难点是各主要帝国 主义之间的纷繁错杂的矛盾。
二、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 事集团相互争夺、扩军备战。
疯狂的扩军备战
1880-1914年各国陆海军总人数(单位:万人)
1880
沙俄 79.1
法国 53.4 德国 42.6 英国 36.7 奥匈 24.6 意大利 21.6 日本 7.1
1890
67.7
54.2 50.4 42 34.6 28.4 8.4
1913年工业生产所占位次
英国 1
法国 2
德国 美美国国德国 英国 法国
4
15 2 3 4
反映了 什么问题?
出现了这 种情况又 会产生什么?
实力和殖 民地面积 出现倒挂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 “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 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 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法
德
殖民地、市场
英
奥
俄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意
突尼斯问题
法
1882
1882
同 盟
德
殖民地等问题
英
国
1879
奥
巴尔干问题
俄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
意
突尼斯问题
法
1882
同 盟 国
1882
德Hale Waihona Puke 殖民地问题187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1、背景: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表现:欧洲列强之间的世界霸权及殖民地的争夺及由此而出现的军备竞赛
3、原因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之间矛盾的实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
3、军事上: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4、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5、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1、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英德矛盾(主要)——争夺殖民霸权、海上霸权、世界市场
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结盟,对付法俄。
三国协约:1892年法俄结盟,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1904和1907年英法、英俄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三、巴尔干火药桶
1、原因: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及历史冲突——民族关系复杂;列强在巴尔干的争夺
2、萨拉热窝事件:大战导火线
3、大战爆发:1914年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
1、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2、内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70年代(即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
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