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鉴定

合集下载

猪大肠杆菌猪沙门氏菌

猪大肠杆菌猪沙门氏菌

猪大肠杆菌‎&猪沙门氏菌‎猪大肠杆菌‎: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仔‎猪和断奶后‎的小猪,常引起严重‎腹泻、脑水肿、生长缓慢和‎死亡。

由于病原菌‎的类型不同‎以及猪的日‎龄、个体差异、发病率和症‎状不同该病‎主要分为三‎种:即仔猪黄痢‎、白痢和猪水‎肿病。

1仔猪黄痢‎1.1流行病学‎该病常发生‎于一周龄以‎内仔猪,以1-3日龄的仔‎猪多发。

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源‎,由粪便排出‎病原体,仔猪由于吸‎乳和到处乱‎舔,经消化道感‎染。

该病的发生‎无季节性,死亡率可达‎90%以上。

1.2临床症状‎仔猪出生后‎12小时内‎突然有1-2头出现衰‎弱、昏迷症状,并很快死亡‎。

接着有的仔‎猪排黄色稀‎粪,很快变成水‎样,具腥臭味。

每小时排粪‎数次,严重时肛门‎松弛,排粪失禁,清瘦,脱水,眼球下陷,昏迷死亡。

1.3病理变化‎皮肤苍白,肠道黏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显著。

1.4诊断与防‎治⑴诊断根据发病以‎3日龄以内‎初生仔猪为‎主,排出黄色水‎样稀便,明显脱水,消瘦,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可诊断为该‎病。

⑵防治①科学免疫:临产前用大‎肠杆菌疫苗‎注射母猪,15天、30天各免‎疫1次。

仔猪出生后‎及早让其吃‎上初乳,仔猪可通过‎吸食母乳获‎得母源抗体‎得到保护。

②产房严格消‎毒,保持干燥、洁净、温暖、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产生。

③一旦有病猪‎出现,应立即全窝‎给予庆大霉‎素、痢特灵、黄连素、磺胺脒等药‎物治疗。

2仔猪白痢‎2.1流行病学‎常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以20日龄‎以内仔猪多‎见,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该病的发病‎与外界环境‎相关,如气候突变‎、多雨潮湿、饲料变质或‎突然变换饲‎料,以及母乳缺‎乏或过浓,都可促进该‎病的发生。

2.2临床症状‎仔猪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稀粪,呈糨糊状,具腥臭味。

病情加重则‎表现结膜和‎皮肤苍白,机体脱水消‎瘦,最后衰竭而‎死亡。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实验原理:1、大肠杆菌的性质:大肠杆菌是G--无芽孢直杆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是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红色短杆菌。

三糖铁琼脂上的反应为斜面和底部都变黄,产气,不产生硫化氢。

生化特性为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不发酵蔗糖。

MR试验,吲哚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不产生H2S,不能利用枸椽酸盐。

半固体中沿穿刺线向四周生长。

2、沙门氏杆菌的性质:沙门氏杆菌是G-直杆菌。

在麦康凯平板上为细小半透明、圆形、无色小菌落,三糖铁斜面下层变黄色,上层仍为红色,穿刺处为变黑产生H2S。

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能利用枸椽酸盐,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肌醇,MR阳性,VP阴性,不产吲哚,不分解尿素。

实验材料:含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猪肝脏、培养基(琼脂平板培养基、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麦康凯琼脂、生化培养基、SC)、器械(剪刀、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试管、玻片、培养皿)、药品(消毒酒精、结晶紫、碘液、酸酒精、品红、松柏油)实验内容及操作程序:一、培养基制备:制备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平板、SC增菌培养基、生化培养基,制备方法见附1.二、标本制备:(1)取新鲜猪肝脏一小块,火焰表面消毒。

(2)用浸过消毒液的剪刀剪开一个小口于消过毒的猪肝脏。

(3)用接种环在剪开的肝脏小口沾取肝脏液,分别画线于麦康凯培养基和接种于SC中,37°C恒温培养24小时。

三、细菌分离培养:(1)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麦康凯平板。

挑选麦康凯平板上的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染色镜检,看是否为红色短杆菌,若是,即疑似为大肠杆菌,则取其接种于另一麦康凯平板,37°C 恒温培养24小时。

(2)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SC增菌培养基,染色镜检,看是否有疑似沙门氏菌,有则取其中细菌画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37°C恒温培养24小时。

四、细菌的鉴定纯化:(1)检查疑似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是否长满了粉红色菌落,染色镜检。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实验原理:1、大肠杆菌的性质:大肠杆菌是G无芽抱直杆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是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红色短杆菌。

三糖铁琼脂上的反应为斜面和底部都变黄,产气,不产生硫化氢。

生化特性为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不发酵蔗糖。

MR试验,口引噪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不产生H2S,不能利用xx酸盐。

半固体中沿穿刺线向四周生长。

2、沙门氏杆菌的性质:-沙门氏杆菌是G直杆菌。

在麦康凯平板上为细小半透明、圆形、无色小菌落,三糖铁斜面下层变黄色,上层仍为红色,穿刺处为变黑产生H2S。

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能利用枸椽酸盐,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肌醇,MR阳性,VP阴性,不产呵噪,不分解尿素。

实验材料:含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猪肝脏、培养基(琼脂平板培养基、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麦康凯琼脂、生化培养基、SQ、器械(剪刀、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试管、玻片、培养皿)、药品(消毒酒精、结晶紫、碘液、酸酒精、品红、松柏油)实验内容及操作程序:一、培养基制备:制备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平板、SC增菌培养基、生化培养基,制备方法见附1.二、标本制备:(1) 取新鲜猪肝脏一小块,火焰表面消毒。

(2) 用浸过消毒液的剪刀剪开一个小口于消过毒的猪肝脏。

(3) 用接种环在剪开的肝脏小口沾取肝脏液,分别画线于麦康凯培养基和接种于SC中,37 C恒温培养24小时。

三、细菌分离培养:(1) 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麦康凯平板。

挑选麦康凯平板上的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染色镜检,看是否为红色短杆菌,若是,即疑似为大肠杆菌,则取其接种于另一麦康凯平板,37 C恒温培养24小时。

(2) 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SC增菌培养基,染色镜检,看是否有疑似沙门氏菌,有则取其中细菌画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37 C恒温培养24小时。

四、细菌的鉴定纯化:(1) 检查疑似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是否长满了粉红色菌落,染色镜检。

禽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检测

禽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检测
禽 源大肠 杆菌和沙 门氏菌 的 分离鉴 定 与耐药性检 测
李淑 芳 ,曹 慧 ,黄 燕霞 ,陈冬 杰 ,邹海鹏 ,迟 明 飞 ,陈伟垣 ,谢 文斌 ( 广东海洋大学动物 医学系,广东湛江 5 2 4 0 8 8 )
摘 要 :为 了解湛江 市禽源致病 菌大肠杆 菌和 沙门氏菌对 禽 肉产品 的污染程 度及其耐 药性 ,采集市售禽 肉中的肝脏样
3 5 E. c o l i s t r a i n s ,7 EHEC O 1 5 7 :H7 s t r a i n s a n d l 1 S a l mo n e l l a s t r a i n s we r e i d e n t i i f e d b y b i o c h e mi c a l t e s t . Th e i s o l a t i o n r a t e o f E. c o l i wa s 4 3 . 21 % ,t he i s o l a t i o n r a t e o f E HE C 0l 5 7: H7 wa s 8 . 6 4 % ,a n d t h e i s o l a t i o n r a t e o f S a l mo n e l l a wa s 1 3 . 5 8 %. A t o al t o f 2 l E. c o l i s t r a i n s a n d l 1 S a l mo n e l l a s t r a i n s i s o l a t e d i n
I s o l a t i on, I de nt if ic a io t n a nd Dr u g — r e s i s t a nc e De t e c t i on o f Es c he r i c h i a c o l i a n d Sa l mo ne l l a f r o m Po ul t r y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GuidetoChinesePoultry2006年第23卷第24期禽业园地近年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和动物感染沙门氏菌十分严重。

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人的急性胃肠炎,在世界各国有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课题。

沙门氏菌作为致病菌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畜牧兽医和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均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对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常规方法从病料中分离培养为基础的常规方法,对这种方法的相关研究较多。

虽然该方法是迄今为止最确实的方法,但由于沙门氏菌常在肠系膜和膜淋巴结中而不在肠腔中出现等原因,故排泄到粪中去的细菌可以是间歇的和低密度的,所以有时必须重复分离并采取大量样品在增菌肉汤中培养。

此外,这种常规方法为确诊而进行的细菌学鉴定需要几人才能报告结果,因此该方法不够简便、准确和快速。

传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改进内容主要集中在选择性培养基的选择上。

如由于沙门氏菌具有可特异性地分解丙烯乙二醇产酸,使中性红指示剂变红的生化特征,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丙烯乙二醇、5-溴-4-氯-3-吲哚-β-D呋喃半乳糖,可实现对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工作同步进行,使沙门氏菌检测所需时间从常规方法的4~6d缩短至2d;采用Salmosyst培养基进行增菌后,在Rambach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可实现对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大大减少了检测中所需培养基种类,同时培养过程全部在37℃下进行,操作简便。

二应用免疫酶标技术目前己有应用ELISA对猪沙门氏菌抗体进行检测的报道。

张艳红通过试验确定了快速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竞争ELISA方法(C-ELISA)。

目前正在研制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gm,两株单抗联合使用将会更准确地检测肠炎沙门氏菌。

杨爱萍的试验结果表明单抗直接ELISA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假阴性,且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筛去大量的阴性样品。

检测时间比传统方法大为缩短,为加快产品流通提供了方便与可能。

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鉴定

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鉴定

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鉴定08动检1班:魏静翟阿官李盼盼尚延丽田方方崔亚婷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实验了解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主要生化特性与培养特性2、掌握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鉴别方法二、实验器材及试剂温箱、显微镜、载玻片、营养琼脂、接种环、灭菌平皿、麦康凯培养基、无菌试管、伊红美兰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革兰氏染色剂、棉签、火柴等三、实验内容1、直接镜检法:1)操作步骤:a)用棉签沾取适量样液直接涂在载玻片上b)用革兰氏染色剂染色c)显微镜下观察2)预期实验结果:a)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中等大小,两端略圆的短粗杆菌,成单个存在,也有成双排列;周身鞭毛,能运动,有时两端着色较浓,要注意与巴氏杆菌区分开来。

b)沙门氏菌:沙门氏菌也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大小通常为0.7~1.5um*2.0~5.0u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

2、分离培养法:将样液分别划线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伊红美兰培养基上,温箱培养24h后观察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方面的差异来鉴别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1)麦康凯培养基(预期实验结果):a)大肠杆菌:鲜桃红色或微红色,菌落中心呈深桃红色,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b)沙门氏菌:无色至浅橙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中心有时为暗色。

2)伊红美兰培养基(预期实验结果):a)大肠杆菌:紫黑色菌落,有的有金属光泽b)沙门氏菌:形态特征与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相似2、三糖铁培养基穿刺试验1)操作方法:将待检样液穿刺接种于三糖铁培养基中,培养18~24h后,取出观察2)预期实验结果:a)大肠杆菌:穿刺后不变黑,表面呈黄色b)沙门氏菌:穿刺底部有气体,穿刺后变黑,中间为黄色表面为红色3、乳糖发酵试验1)操作方法:将待检样液接种于乳糖发酵管内放于温箱内培养18h后,观察结果2) 预期实验结果:a)大肠杆菌:产酸产气b)沙门氏菌:不产酸产气。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杆菌PFGE标准操作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杆菌PFGE标准操作

福氏志贺菌
NotI
XbaI
SpeI
(50 U/sample) (50U/sample) (30U/sample)
8、用枪头吸出缓冲液 M,避免损伤胶块。 9、每管加入 200µl 混合液,轻轻在实验台上磕管子的底部,确保胶块在液面的 下面。 10、在 37℃水浴中孵育至少 2 小时。 步骤 5 加样
注:将酶置于冰上,用后立即放在-20℃保存。病原菌使用的限制性内切如表: 病原菌 第一种酶 (浓度) 大肠杆菌 O157 第二种酶 (浓度) 第三种酶 (浓度)
XbaI
(50U/sample)
BlnI/AvrII

SpeI
(30U/sample) (30U/sample)
非 O157 产志贺毒素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注:缓冲液要置于冰上。不同试剂供应商,相同试剂供应商的不同酶切缓冲液是 不通用的,所以应根据产品说明来配制缓冲体系,这里以 TaKaRa 为例。 3、 在每个 1.5ml 微量离心管中加入 200µl 缓冲液。 4、 小心地从 TE 中取出胶块放在干净的培养皿上。 5、 用刀片切下约 2mm 宽的胶块放入 1.5ml 微量离心管中。 确保胶块在液面下面。 将剩余的胶块放回原来的 TE 中。 6、将试管放在 37℃水浴中孵育 10-15 分钟。 7、在用稀释缓冲液孵育的过程中,以 XbalI 为例按照以下比例配制酶切反应体 系,混匀。 试剂 纯水 Buffer M BSA 酶(15U/µl) 总体积 µl/胶块 157µl 20µl 20µl 3µl 200µl µl/11 胶块 1727µl 220µl 220µl 33µl 2200µl
1、 确保电泳槽是水平的。如果不水平,调整槽底部的旋钮。 注:不要触碰电极。 2、 加入 2-2.2L 0.5×TBE,关上盖子。 3、 打开主机和泵的开关,确保泵设在-70(这时缓冲液的流速约 1L/分钟)和 缓冲液在管道中正常循环。

病料中可疑病原菌的分离

病料中可疑病原菌的分离

病料中可疑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病料:怀疑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葡萄球菌感染的鸡或鸭画线方法2.细菌的移植挑取平板中的单个菌落制菌片作G染色镜检确定单菌落接种普通琼脂和麦康凯斜面37℃ 24-48h生化鉴定细菌纯培养划线方法3.生化鉴定纯培养接种生理生化培养基37℃ 24-48h鉴定1.单糖发酵管接种: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蔗糖2. 生理生化培养基接种:(1)普通肉汤37℃ 24-48h生长观察及Indole试验(2)蛋白胨水37℃ 24-48h Indole 试验(3)葡萄糖蛋白胨水37℃ 24-48h MR/VP(4)三糖铁培养基37℃ 24-48h 观察底层/斜面是产酸,还是产碱,底层是否产气/H2S附:葡萄球菌形态染色:球形或稍呈椭圆形,直径1.0um左右,排列成葡萄状。

葡萄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

无芽胞,除少数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荚膜。

易被常用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其衰老、死亡或被白细胞吞噬后,以及耐药的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兰氏阴性。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

28~38℃均能生长,致病菌最适温度为37℃,PH为4.5~9.8,最适为7.4。

在肉汤培养基中24小时后呈均匀混浊生长,在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不透明的菌落。

不同种的菌标产生不同的色素,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色素为脂溶性。

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有的菌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完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也有不发生溶血者。

凡溶血性菌株大多具有致病性。

生物学反应:多数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生气。

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

周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

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
基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近年来,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地上升,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
氏菌等细菌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产的重要原因。

这些细菌的抗
生素耐药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于临床用药和动物饲养管理等方面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将研究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
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的疾病。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从上海地区的养猪场、市场和屠宰场等采集猪肠道和粪便样品,并通过标准鉴定方法进行分离
和鉴定。

(2)耐药性的检测。

利用药敏实验对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文盘扩散法、细胞培养法等方法对耐药性进行分析。

(3)耐药基因的检测。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对耐药基因的存在进行检测,并采用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PCR产物进行验证和鉴定。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对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成果:
(1)了解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

(2)探讨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为上海地区动物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方面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值得深入进行探索。

鹌鹑致病性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鹌鹑致病性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畜 牧 与 饲料 科 学
Anma i lH b a ya d F e ce c lr n e d S in e
2 0, 1 1) 1 6 5 01 3 ( :5 一l 8
鹌鹑致病性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 混合感染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王红琳 , 杨 峻 , 邵华 斌 , 玲 , 罗 艾地云 , 罗青 平 , 国元 , 蓉蓉 , 温 张 张 琳
培养、 生化 试验 、 小鼠致病 性试 验和 药敏试 验 。结果 : 经过 实验 室诊 断确诊 为 大肠 杆 菌和 沙 门氏菌混合 感染 : l 用 3种常 用抗 菌 药 物 对 分 离 菌 株 进 行 了药 敏 试 验 。 果 表 明 , 肠 杆 菌 对 庆 大 霉 素 、 达 欣 、 霉 素 等 药 物 高 度 敏 感 : 门 氏 菌 对 结 大 复 新 沙 复达欣 、 霉素 、 新 氟哌 酸等 药物 高度敏 感 。结论 : 药敏 试验 结果 为规模 化鹌 鹑养 殖场 临床合 理 用药提供 了科 学依 据 。
T e p t o e i a tr e e ioa e rm h i e n e r o ie s d q a l a d i c b t d wi h ee t e me i m, h n te h ah g nc b ce i w r s ltd f a o t e l ra d h a t f s a e u i n n u a e t t e s lci d u t e h v d s h v
Dr g S n ii iy Te t u e stv t s
WA G H n -i, AN n S A u - i, U ig A iy n L O Qn - i , N G o y a , H N N o g l Y GJ , H O H a bn L OLn , I - u , U ig pn WE u - u n Z A G n u D g

禽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病原、诊断、防治和公共健康的关注上十分近似

禽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病原、诊断、防治和公共健康的关注上十分近似
虽然某些0 型大肠杆菌在A E 的检测 中比共生型大 PC 常菌 群 ,但 某 些 菌株 ,如 禽 致 病 性 大肠 杆 菌 ( v n 肠杆菌更易检测 到,但这些分离株无论就其表型而言还 Ai a P t gnc o , P C  ̄扩散至各 内脏器官 , a oei E clA E ) h i 引起以系 是就其基 因型而言均是异源的 ; 另一方面 , 某些血清型的 统『致命疾病为特征的大肠杆菌病。禽致病 眭大肠杆菌分 流行与家禽的地理分布有关。 生 ’ 离株通常属于某些血清型,特别是血清群0 801 2偶 7 、 和0 , 当在肠外建立感染时 ,禽A E 与人的尿路致病性大 PC 尔可归类于血清型0 50 5 在家禽中, 1 、 5。 禽大肠杆菌病经常 肠杆菌( P C 可能会面临相似的挑战, UE ) 它们具有相同的毒 与大肠杆菌血清型0 8 8 、 I 、2 1 7 : 0O : 0 : 相关。研究表明, 力基因和致病能力。 K K1 K 在这点上 ,o r uzSe等比较了20 R di e-i g k 0 禽大肠杆菌病可广泛流行于所有年龄段的鸡群 (. 9 2%~ 株人U E 和54 5 P C 2株禽A E 分离株的毒力基因( )它们 PC 表1 , 3. %)尤其以成年产蛋母鸡流行率最高(6 3 o 63 , 7 3. % 7 中很多与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x a tsn l a oei et i et apt gn rn i h c
大肠杆 菌病和禽沙门氏菌病 ,它们的详细信息还未见报 荐为鉴定禽源性大肠杆菌的替代性技术 。 其它分子技术 , 道, 因此 , 本综述着重介绍与公共卫生 问题有关的禽大肠 如核糖分型和同工酶也被用于评价禽大肠杆菌克隆形成 杆菌病和禽沙门氏菌病的各个方面。 能力。一些克隆株对A E 有特异性 , PC 对共生和致病性分 离株进行 的小规模 比较显示8 3%致病菌属于仅有 的5 个

实验五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

实验五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

0.02g 60mL 40mL
• V-P试剂
甲液:α萘酚酒精溶液 (α萘酚5g无水乙醇100mL)
乙液:KOH溶液 (KOH 40g,水100ml)
将甲液和乙液分装棕色瓶中,于4-10℃保存。
五、结果观察
1. 大肠杆菌的生长表现
普通琼脂:形成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 直径约2~3mm;
• 在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后显红色为阳性。
② V-P试验: 某些细菌能发酵



+ 二乙酰 色
葡萄糖 丙酮酸 乙酰甲基甲醇 2,3-丁二烯醇
+
化 合
胨中的胍基化合物 物
注意:通常M.R和V-P试验是密切相关: 如果一个微生物M.R是阳性,则V-P是阴性;或者相反。
• M.R试剂
甲基红 95%酒精 蒸馏水
3. 生化管接种培养
① 糖发酵试验:
葡乳麦甘蔗
② H2S试验; ③ 尿素酶试验; ④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葡 乳 麦 甘 蔗 H2S 尿 枸
葡 乳 麦 甘 蔗 H2S 尿 枸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置 37℃培养
4. 吲哚试验
① 接种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于5mL邓亨氏蛋白胨水中, 置37℃培养3-5d;
+(-) ;+(-)
3. 细菌的染色、镜检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G-直杆菌,大小0.4-0.7×2-3μm, 无芽胞,两端钝圆,散在或成对。
4. 生化管接种培养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葡 乳 麦 甘 蔗 H2S 尿 枸
⊕ ⊕ ⊕ ⊕ ⊕/- - - -
葡 乳 麦 甘 蔗 H2S 尿 枸
⊕- ⊕ ⊕ - + - +

雪豹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分离及鉴定

雪豹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分离及鉴定

雪豹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分离及鉴定何顺福【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年(卷),期】2016(032)002【总页数】1页(P66)【作者】何顺福【作者单位】西宁野生动物园,青海西宁810000【正文语种】中文2014年8月,西宁野生动物园繁育的2只3月龄雪豹出现腹泻,经过抗生素药物对症治疗数天后效果不佳,随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传染病实验室对患病雪豹的腹泻粪便进行了采集,采取常规的病原分离及药敏试验技术进行微生物学诊断,最后,确诊为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此次分离的病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依诺沙星敏感。

1.1 材料1.1.1 病料采集发病雪豹的粪便,待检。

1.1.2 培养基伊红亚甲蓝平板、SS平板、TSA平板和TSB肉汤培养基。

1.1.3 试验动物健康小白鼠10只。

1.1.4 药敏纸片 14种药敏纸片。

1.2 方法1.2.1 病料的采集采集西宁野生动物园发病雪豹粪便无菌种到TSB肉汤中37℃培养18~24h。

1.2.2 病菌的分离、纯化分别划线种于伊红亚甲蓝平板、SS平板和TSA平板进行分离、纯化。

1.2.3 生化试验将纯化后的分离株种到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鼠李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木糖、卫矛醇、肌醇、山梨醇、水杨苷、MR、V-P、明胶、鸟氨酸脱羧酶肉汤、硫化氢、西蒙氏枸橼酸钠、硝酸盐、半固体和尿素等各种生化培养基中进行生化鉴定。

1.2.4 动物致病性试验将纯化后的分离株种到鲜血琼脂斜面培养基上,37℃培养18~24h制成菌悬液,并与麦氏浊管进行比浊,选取浓度为3.0×109个/ml的菌悬液分别腹腔注射6只小白鼠,0.2ml每只作为实验组。

同时应用0.22μm细菌滤器分别对上述菌悬液过滤,各取滤液腹腔注射4只小白鼠,0.2ml每只,作为对照组。

对注射后的小白鼠隔离饲养,观察发病及死亡情况,对死亡白鼠立即进行剖检,观察病理学变化,无菌采取肝脏、脾脏组织涂片、染色。

家禽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离及药敏试验

家禽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离及药敏试验

家禽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离及药敏试验方法鸡大肠杆菌病主要依靠药物防治,但药物的大量使用带来了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诸多问题。

目前世界许多地方开展了调查研究试验材料1.病料来源。

养殖户送检样本有典型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变的病死鸡,孵化后期死亡鸡胚(没有出壳鸡苗)作病料。

毛蛋没有出壳小鸡小鸡卵黄囊青年鸡病料2.细菌分离用的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普通培养基、SS培养基、亚硫酸铋培养基等二、试验方法1.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死鸡的肝、孵化后期死胚卵黄囊(没有出壳鸡苗)在麦康凯平板上分区划线37℃培养12~24小时,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出边缘整齐稍凸起、表面光滑湿润、直径1~2毫米的红色圆形菌落,革兰氏阴性,接种到SS培养基37℃培养12~24小时,生长出粉红菌落。

亚硫酸铋琼脂大肠杆菌不生长。

2.沙门氏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死鸡的肝、孵化后期死胚卵黄囊在在麦康凯平板上分区划线37℃培养12~24小时,然后挑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淡黄色半透明单个菌落,接种到SS培养基37℃培养12~24小时,生长出黄色半透明或黑色菌落。

亚硫酸铋琼脂沙门氏菌生长绿色单个菌落。

如图:SS培养基沙门氏亚硫酸铋琼脂沙门氏菌麦康凯培养基大肠杆菌SS培养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普通培养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三.药敏试验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在一起,涂匀营养培养基,选用的药敏片做好标号,平整贴在培养基上37℃培养12~24小时,观察细菌抑菌圈大小,选抑菌圈越大药物敏感度越高,使用疗效越好。

同时考虑某些药物肠道不吸收问题。

四.药敏分析及预防:该地区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粘杆菌素、痢菌净、氟苯尼考、硫酸阿米卡星、头孢噻呋、硫酸新霉素较敏感。

合理搭配抗生素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临床上长期大量使用不规范抗菌药物,致使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耐药菌株不断产生,敏感的药物越来越少,也可以据本场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血清型做疫苗预防。

这提示我们每隔一定时间要对本地区的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检测,以便更好地选择敏感有效的药物,以控制该病的流行。

鹌鹑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鹌鹑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美兰 ( EMB 琼 脂 、 康 凯 ( c O k y 琼 脂 、 ) 麦 MaC n e ) S—S琼 脂 、 绿 肉 汤 增 菌 液 、 白 胨 水 、 萄 糖 煌 蛋 葡
蛋 白胨 水 、 橼 酸 盐 琼 脂 、 发 酵 管 . . 枸 糖 M R试 剂 、 —P试 剂 、 哚 试 剂 、 酸 盐 还 原 试 剂 . V 吲 硝
0 前 言
大 肠 杆 菌 病 ( oia io i 和 沙 门 氏 菌 病 ( a n l s ) 别 是 由 致 病 性 大 肠 杆 菌 和 沙 C l c ls ) b l s S l eoi 分 mo l s
门 氏菌 属 的细 菌 引起 的消化 道 传染 病 , 行广 , 病 率 和死 亡 率较 高 , 年 来 , 着 鹌 鹑 养殖 流 发 近 随 业 的 发 展 , 关 鹌 鹑 疾 病 的 报 道 也 陆 续 增 多 , 国 内 对 鹌 鹑 的 细 菌 性 疾 病 , 其 是 混 合 感 染 有 但 尤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2期 20 0 2年 6月








VO . 4 NO. 12 2
J u n l fAg iu t rlS in eYa ba ie st o r a o rc l a ce c n in Un v riy u
收 稿 日 期 :2 0 0 2—0 4—2 0
作 者 简 介 :张 宗 植 (9 0 )男 ( 鲜 族 ) 吉 林 龙 井 人 , 吉 市 动 物 卫 生 监 督 所 助 理 兽 医 师 17 一 , 朝 , 延
维普资讯
第 2期
张 宗植 , : 鹑 大 肠 杆 菌 与 沙 门 氏 菌混 合 感 染 的 病 原 分 离 与 鉴 定 等 鹌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国标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国标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国标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可用于评价食品和水的卫生质量。

因此,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在食品、水处理等领域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介绍国际上常见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国标。

一、 ISO 9308-1:水质–检测和计数大肠杆菌–第1部分:膜过滤法
该标准适用于检测与供水、游泳池、浴缸等有关的水样中的大肠杆菌。

该标准使用膜过滤技术,将水样过滤通过0.45微米的滤膜上的杆菌层,然后将滤膜培养在培养基上,检测和计数大肠杆菌的数量。

该标准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等特点。

二、ISO 21150:食品和饲料–检测和计数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气相培养法
该标准适用于肉、肠衣、豆腐等食品样品,通过瓶内培养的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数量。

该标准使用培养基使大肠杆菌产生二氧化碳,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二氧化碳的量,以计算大肠杆菌的数量。

该标准的优点是能在单一瓶中同时检测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的数量。

三、ISO 9308-2:水质–检测和计数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第2部分:多管发酵管技术
该标准适用于检测污染水样和废水样品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该标准使用多管发酵管技术,将水样转移到多个管子中,这些管子中的培养基不断地搅拌,检测管子中产生的气体,以检测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

该标准较为耗时,但能同时检测两种菌群。

以上三种标准是国际上常见的用于大肠杆菌检测的方法。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选择适宜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标准操作规范执行测试,以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猪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农家参谋畜牧水产-156-NONG JIA CAN MOU猪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孔玲(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畜牧兽医局,安徽滁州,233200)【摘 要】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是猪肠道中的一种常在菌群和条件致病菌,通常情况下两种致病菌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能力,但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之后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死亡率,临床症状较为复杂,需要进行严格的诊断,才能明确致病菌感染。

【关键词】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诊治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养殖场饲养管理条件良好,猪群身体抵抗能力较强,致病菌不会表现出致病性。

但当猪群受到外界多种应激因素影响,如饲养环境发生改变,饲养密度过大,气候突变,潮湿不良,猪群之间相互拥挤,饲料营养价值较差,就会为疾病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可以感染危害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随着猪日龄的下降,发病率和致死率呈现升高趋势。

1 发病经过一个乡镇的小规模养殖户于2018年向兽医站报告反映他养殖的73头猪群中出现了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或发病猪,要求当地兽医站到养殖场进行诊治。

通过和养殖户交谈,发现该养殖场发病已经有一周的时间,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腹泻症状,随后在患病猪的耳尖、四肢内侧和腹部存在发紫斑块,养殖户选择使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差,发病第5天之后出现了病死猪。

如果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整个养殖场猪舍建造不合理,不同日龄的猪群在同一个猪舍内养殖,饲养密度过大,猪群之间相互接触频繁,猪舍的防寒保暖性能较差,进入猪舍之后还能够闻到浓郁的刺鼻气味,地面潮湿垫料严重板结,没有及时更换,养殖场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和疫苗免疫接种。

结合养殖场的整体发病,经过兽医初步判断为某种致病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采集病料送到省级实验室进行鉴定,确诊为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随即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很好的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重造成严重死亡。

2 临床症状养殖场发病十分突然,发病初期患病猪精神萎靡不振,体温升高到40度以上,眼结膜潮红,从眼角分泌出大量脓性分泌物,随后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粪便呈现粥样,颜色呈现黄绿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动检1班:魏静翟阿官李盼盼
尚延丽田方方崔亚婷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实验了解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主要生化特性与培养特性
2、掌握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器材及试剂
温箱、显微镜、载玻片、营养琼脂、接种环、灭菌平皿、麦康凯培养基、无菌试管、伊红美兰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革兰氏染色剂、棉签、火柴等
三、实验内容
1、直接镜检法:
1)操作步骤:
a)用棉签沾取适量样液直接涂在载玻片上
b)用革兰氏染色剂染色
c)显微镜下观察
2)预期实验结果:
a)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中等大小,两端略圆的短粗杆菌,成单个存在,也有成双排列;周身鞭毛,能运动,有时两端着色较浓,要注意与巴氏杆菌区分开来。

b)沙门氏菌:沙门氏菌也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大小通常为0.7~1.5um*2.0~5.0u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
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

2、分离培养法:
将样液分别划线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伊红美兰培养基上,温箱培养24h后观察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方面的差异来鉴别大肠杆菌和
沙门氏菌。

1)麦康凯培养基(预期实验结果):
a)大肠杆菌:鲜桃红色或微红色,菌落中心呈深桃红色,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b)沙门氏菌:无色至浅橙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中心有时为暗色。

2)伊红美兰培养基(预期实验结果):
a)大肠杆菌:紫黑色菌落,有的有金属光泽
b)沙门氏菌:形态特征与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相似
2、三糖铁培养基穿刺试验
1)操作方法:
将待检样液穿刺接种于三糖铁培养基中,培养18~24h后,取出观察2)预期实验结果:
a)大肠杆菌:穿刺后不变黑,表面呈黄色
b)沙门氏菌:穿刺底部有气体,穿刺后变黑,中间为黄色表面为红色
3、乳糖发酵试验
1)操作方法:
将待检样液接种于乳糖发酵管内放于温箱内培养18h后,观察结果
2) 预期实验结果:
a)大肠杆菌:产酸产气
b)沙门氏菌:不产酸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